大学语文第一讲 《诗经》
大学语文第一讲 《诗经》 共69页

献诗说
雅诗和颂诗的大部分,可能是公卿列士所献的诗 《国语·周语》:“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
,瞽献曲,……师箴,瞍赋,矇诵。”襄公十四年 《左传》师旷语略同。
统治阶级采集诗歌的目的,除用以教育娱乐外,主 要是为了了解人民的反映,考察其政治的效果,以 便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所谓“王者所以观风俗 ,知得失,自考正也”(《汉书·艺文志》)。
删诗说
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 司马迁:“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 礼义者。”(《史记·孔子世家》)
该说不可信。《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 纪中叶,不会在孔子出生以后;孔子不止一次说过“诗三 百”的话,可见他看到的是和现存《诗经》篇目大体相同 的本子。 更重要的反证是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 ,鲁国乐工为他所奏的各国风诗的次序与今本《诗经》基 本相同。其时孔子刚刚八岁,显然是不可能删订《诗经》 的。
、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
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 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
《诗经》的来源与结集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班固:“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 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 天子。”(《汉书·食货志》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shen 三声)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孔子论《诗》
学而第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 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 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 往而知来者。"
诗经--第一讲课件

(三)、燕飨诗
1、“燕飨诗”的发生及分类:
周朝是个多礼的王朝,燕飨诗的问世与周朝礼制直接相 关。据《周礼》载,周礼有吉礼(用于祭祀)、凶礼(用于 丧葬)、军礼(用于军事)、宾礼(用于朝聘会盟)、嘉礼 五大类,其中,嘉礼较为复杂,又具体包括婚礼、冠礼、飨 燕、立储、宾射等不同内容。 燕飨诗是直接反映嘉礼中飨礼、燕(宴)礼等礼仪活动 的诗,故也称之为礼仪诗或宴饮诗。根据其不同内容的礼仪, 又可细分为飨礼诗、燕礼诗、乡饮酒礼诗等。
(四)、战争徭役诗
1)反映对外战争诗:
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小雅· 六月》); 表现出同仇敌忾、保家卫国的斗志(《秦风· 无衣》); 抵御外侮和思念家乡的矛盾心情(《小雅· 采薇》)。
2)反映内部战争诗: 强烈的厌倦、怨恨之情。(《豳风· 东山》)。
(四)、战争徭役诗
3、徭役诗:
1)一是反映上层人物如大夫为诸侯、天子,或 者士为大夫、诸侯、天子服役的作品。如《周南· 卷 耳》,《召南》之《小星》、《殷其雷》,《邶 风· 北门》,《卫风· 伯兮》,《王风· 君子于役》, 《小雅》之《四牡》、《四月》、《北山》、《小 明》等。 一是下写下层士、庶民或农奴为国家服役的作 品。如《邶风》之《击鼓》、《式微》,《王风· 扬 之水》,《郑风· 清人》,《齐风· 东方未明》, 《魏风· 陟岵》,《唐风· 鸨羽》,《小雅》之《鸿 雁》、《大东》、《渐渐之石》、《何草不黄》等。
第一章
《诗经》
《诗经》
《诗经》
• • • • • • • • 一、《诗经》的编集与流传 二、《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三、《诗经》的艺术特点与影响 (“赋”、“比”、“兴”) 四、《诗经》中的情感感发 五、国风赏读 1、国风中的习语、隐语 2、郑卫之风
大学语文诗歌篇 1. 诗经风雨

风雨凄凄:凄凄,是女子对风雨寒凉的感觉 风雨潇潇:潇潇,则从听觉见出夜雨骤急 风雨如晦:如晦,又从视觉展现眼前景象
在风雨交加之际,天地之间一片昏暗, 只有不停歇的鸡叫声伴随左右,更让人 倍感凄清悲凉,又孤独烦闷。这样的情 境中,不禁更加怀念阔别的丈夫。
此景也正是主人公心情的写照。
中国 传统
伍 从几个点来欣赏本诗——“以哀景写乐情”
王风1·采葛2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3,一日不见,如三秋兮4。 彼采艾兮5,一日不见,如三岁兮6。
1.王风:王都之风,即东周王城洛邑一带的乐调。《诗经》“十五国 风”之一,今存十篇。 2.采:采集。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 3.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 4.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 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 5.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 药用,可制艾绒灸病。 6.岁:年。
……
中国 传统
柒 课堂拓展2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
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
“风、雅、颂”是诗歌内容的分类。
了
“风”种是风土乐调的意思,它由十五种带有不同地域色彩的
解
乐调的诗歌组成,称为“国风”或“十五国风”。 “雅”一般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祭祀
本诗营造的场景,成为后世“风雨故人来”、“风 雪夜归人”等意境的滥觞。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说说你所知晓的文学、影视艺术作品 中出现的这一类景象。
中国传统
陆 比较赏析
请赏析《诗经》中另外两首同样以爱情为主题的诗:
大学语文第一讲 诗经ppt课件

最新课件
1
《一个人来到田纳西》《时机成熟,可以试一次》
毫无疑问
我要这样
持续地
我做的馅饼
专注地
不眨眼地
是全天下
意味深长地
或者傻乎乎地
最好吃的
色迷迷地
盯你三分钟
如果你仍然一付
若无其事状
我的脸就会
首先红起来
——赵丽华
最新课件
2
我爱你
余秀华 巴巴地活着,每天打水,煮饭,按时吃药 阳光好的时候就把自己放进去,像放一块陈皮 茶叶轮换着喝:菊花,茉莉,玫瑰,柠檬 这些美好的事物仿佛把我往春天的路上带 所以我一次次按住内心的雪 它们过于洁白过于接近春天
《小雅》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时的诗,是西周衰弱了的作品,多为 怨刺诗,表达下层贵族不平的情绪,活泼生动。如《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最新课件
17
3、颂
《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 礼的乐歌,包括周颂31篇、鲁颂4篇、 商颂5篇,共40篇。
最新课件
18
那风、雅、颂代表的是什么呢?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 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 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 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最新课件
22
其句式以四言为主(有三、五、六、八
言,但不是主导),多采用复叠式章法和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语言质 朴优美,音节和谐明快,形象鲜 明,寓意深刻,富于艺术感染力 ,是中国诗歌的辉煌开端。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32页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周次 3 课次 1 课时 3 授课方式讲授授课题目第一讲:绪论和《诗经》二首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学会欣赏先秦时期的优秀诗歌作品,尤其要求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要求学生能对作品进行正确的分析和理解,熟悉其中的经典篇目。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l、关于《诗经》的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的介绍;2、对具体作品:《诗经·王风·黍离》与《诗经·小雅·采薇》二诗的欣赏与分析;3、《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地位。
教学难点:1、风、雅、颂、赋、比、兴的介绍与把握;2、《诗经》的主要特点。
教学基本内容一:学习《大学语文》的意义。
二:《诗经》前的古歌谣形态。
三:《诗经》。
1:关于《诗经》的概述。
2、《诗经》的主要内容。
(1)反映婚姻、爱情生活的。
(2)反映农民劳动的,其中包括阶级对立,揭露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与剥削的。
(3)战争徭役诗歌。
(4)周族史诗。
3、《诗经》的表现手法:“赋”、“比”、“兴”的艺术。
四:《诗经》重点篇目解析:1、《诗经·王风·黍离》的鉴赏与分析。
2、《诗经·小雅·采薇》的鉴赏与分析。
五:《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一)、《诗经》的特色。
1、现实主义精神。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的创造。
3、纯朴优美的艺术语言。
(二)、《诗经》的地位。
教学方法及手段使用多媒体上课,以讲授为主,辅以讨论。
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课外作业作业形式和要求:思考题、背诵、自学思考题: 1.《黍离》一诗,历来被尊为缅怀故国的代表作品,其特点是“不言兴亡而兴亡之意溢于言外”,对后世怀古诗歌的影响极大。
结合附录中的怀古诗词,谈一谈你对“寄言于外”这种表现手法的体会和看法。
2.《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东晋谢玄推为《诗经》中最动人的千古名句,其道理何在?背诵:《黍离》和《采薇》。
大学语文ppt:诗经

❖ 当初离去的时候,杨柳青青,随着风儿飘飘。 今天我归来,回想往事,大雪纷飞,满天飘 扬。
《诗经》唯美句:爱情和人生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 ——《诗经·子衿》
❖ 我很想你,想起你那青青的衣衫。纵然我没 有去找你,你为什么也不肯给我送个口信呢?
《诗经》唯美句:爱情和人生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坻。
❖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沚。
木瓜 对比 月亮代表我的心
❖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 好也!
《诗经》的形成
❖ 《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 6世纪。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 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 带。
❖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 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诗经》的来源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 班固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 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 子。”(《汉书·食货志》
颂
商颂
5 者也。”这是颂的含义和用途。王国维说:
“颂之声较风、雅为缓。”(《说周颂》)这
鲁颂
4 是其音乐的特点。
《诗经》的功用
❖ 《诗》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 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 《诗》广泛运用于各诸侯国祭祀、朝聘、宴饮等场 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层 的人际交往多称引《诗》句来评论抒情。所引用的 《诗》句,往往断章取义。
大学语文-诗经

5、诗作的来源与编集
《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无明确记载。历史上有 广泛影响的“献诗”、“采诗”、“删诗”之说,透露了 《诗经》作品的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采诗说,班固、刘歆最早提出; 删诗说,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出; 献诗说,今人陆侃如,否定以上两说,据《国语》等书 的记载而提出。郭沫若认为周王朝太师和乐工,在采来、献 来的诗作中,整理编选而成。
7
6、《诗经》的流传与研究
《诗经》虽经历了秦始皇“焚书坑 儒”之劫,但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 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 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 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 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 一时。
鲁人毛亨和毛苌的古文“毛诗”晚 出,在民间广泛流传,最终压倒了三家 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 今本《经诗》,就是“毛诗”。
有关《诗经》的研究,代不乏人, 著作很多。
8
7、《诗经》的内容与分类
可以说《诗经》是一轴巨幅 画卷,当时的政治、经济、军 事、文化以及世态人情、民俗 风习等等,都有形象的表现。
9
(1)祭祖诗
我国古代祭祀活动十分 盛行,不少民族都产生了 赞颂神灵、祖先的祭歌。 保存在大雅和“三颂”中 的祭祀诗,大多是以祭祀、 歌颂祖先为主,有的叙述 部族发生、发展的历史, 有的赞颂先公先王的德业, 总之是歌功颂德的作品。 但这些作品,有着一定的 历史认识价值和文学审美 价值。
4
2、《诗经》的体制
《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共305篇。 风160篇,分十五国风; 雅105篇,分大雅(31)、小雅(74)二雅; 颂40篇,又分周颂(31)、鲁颂(4)、商颂(5)三颂。
风,即音乐曲调;十五国风, 即各地区的乐调。
大学语文讲授篇目(1)

《大学语文》精讲篇目第一讲《诗经》二首《郑风·溱洧》;《王风·黍离》第二讲楚辞一篇屈原《涉江》第三讲《论语》十则犁牛之子等励志好学类、君子之道类十则第四讲《礼记》、《大学》四则《学记》“玉不琢”;《礼运》“大道之行也,大下为公”《大学》“大学之道”;“君子慎独”第五讲阮籍、嵇康诗二首《咏怀》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十九首其十五》(息徒兰圃)第六讲李白诗二首《将进酒》;《登金陵凤凰台》第七讲杜甫诗二首《丽人行》;《曲江二首其一》(一片花飞减却春)第八讲苏轼诗词二首《和子由渑池怀旧》;《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第九讲李清照词二首《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第十讲辛弃疾词二首《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下清江水);《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十一讲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出“游园惊梦”十二讲蒲松龄《聊斋志异》《婴宁》十三讲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十四讲鲁迅《伤逝》《伤逝——涓生的手记》十五讲当代诗歌二首食指《相信未来》;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第一讲《诗经》二首《郑风·溱洧》;《王风·黍离》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穗。
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彼黍离离,彼稷之实。
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溱洧溱(zhēn)与洧(Wěi),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
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雅
大雅 周颂
颂
商颂
鲁颂
大雅3l篇,小雅74篇,共105篇作品。大雅
大部分作于西周初期,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 小雅少数是东周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西周晚 期作品。大小雅的作者。 “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包括“周颂”3l 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周颂是西周初期的作品;鲁颂是春秋中叶鲁 僖公时的作品,都是颂美鲁僖公的;商颂大 约是殷商中后期的作品。
删诗说
汉代学者认为《诗经》三百篇是经过孔子删订而成的。 司马迁:“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 礼义者。”(《史记· 孔子世家》) 该说不可信。《诗经》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六世 纪中叶,不会在孔子出生以后;孔子不止一次说过“诗三 百”的话,可见他看到的是和现存《诗经》篇目大体相同 的本子。 更重要的反证是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在鲁国观乐, 鲁国乐工为他所奏的各国风诗的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 相同。其时孔子刚刚八岁,显然是不可能删订《诗经》的。
《诗经》的分类
风、雅、颂的划分是由于题材、音乐的不同。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十五“国风”就是十五 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左· 成公九年》范文子说: “乐操土风,不忘旧也。”正好说明了风的含义。 它们产生的地区,除“周南”、“召南”在江汉汝 水一带外,其余十三“国风”都在黄河流域。 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 当时人们把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看成正声。 颂有形容的意思,它是一种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问题
《诗经》的核心是什么?
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爲?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一、《诗经》的基本情况 二、《诗经》来源和结集
三、《诗经》与音乐的关系
四、《诗经》的分类 五、《诗经》的功用 六、《诗经》的流传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世说新语》
先秦 汉 魏晋
李清照及其作品
内容编排:中国现当代文学
鲁迅
王小波 张爱玲
内容编排:西方文学
荷马史诗
莎士比亚戏剧 十九世纪浪漫派诗歌与现实主义小说
第一讲
《诗经》
风雅颂 赋比兴
1991年山东电视台 孔子第三集
《孔子》
23:22---31:45
矛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
(lù),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 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卫灵公十五) 子曰: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 恶利口之覆邦家者。(阳货十七)
诗与乐
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 之音。”
《诗经》“四始”
《关雎》国风之始; 《鹿鸣》小雅之始; 《文王》大雅之始; 《清庙》周颂之始。
《诗经》的功用
《诗》最初主要用于典礼、讽谏和娱乐,是周代礼 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行教化的重要工具。 《诗》广泛运用于各诸侯国祭祀、朝聘、宴饮等场 合,在政治、外交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上层 的人际交往多称引《诗》句来评论抒情。所引用的 《诗》句,往往断章取义。 《诗》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实用价值。孔子很重视 《诗》,曾以《诗》教授弟子,并对学《诗》的重 要意义和社会功用有多方面的阐述。 汉儒使《诗》经学化,固然有对《诗经》的曲解、 附会,但汉代形成的诗教传统和说诗体系,不仅对 《诗经》的研究,而且对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 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
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时代如此之长,地域如此之广,作者如此复 杂,显然是经过有目的的搜集整理才成书的。
《诗经》的来源与结集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采诗说
班固:“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
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 天子。”(《汉书·食货志》 何休:“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 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于邑,邑移于国,国 以闻天子。” (《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解诂》)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shen 三声)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孔子论《诗》
学而第一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 "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 "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 "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 来者。"
为政第二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八佾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
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 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关雎
关关雎(jū) 鸠(jiū)⑴,在河之洲。 窈(yǎo) 窕(tiǎo)淑女,君子好(hǎo)逑(qiú)。 参差荇(xì ng)菜(cài)⑹,左右流之⑺。 窈窕淑女,寤(wù) 寐(mèi) ⑻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mao)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评鉴
设网求鱼——娶妻意也。
《硕人》是《诗》中写女子写得最美的一篇,
却又是最无情思的一篇,有情思者,诗在心 里,无情思者,诗在身外也。
《周南·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zhēn)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 婚姻之时也。
齐鲁韩毛四家《诗》
汉初传授《诗经》学的共有四家,亦即四个学派。 齐之辕固生,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亨、毛 苌,简称齐诗、鲁诗、韩诗、毛诗(前二者取国名, 后二者取姓氏)。 齐、鲁、韩三家属今文经学,是官方承认的学派; 毛诗属古文经学,是民间学派。 东汉以后,毛诗日渐兴盛,并为官方所承认;前三 家则逐渐衰落,到南宋,就完全失传了。今天我们 看到的《诗经》,就是毛诗一派的传本。
采诗说成因
原因:《诗经》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基本一致,形
式基本上是整齐的四言诗;而它包括的地域又很广,
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不经过有意
识、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像《诗经》这样体系完 整、内容丰富的诗歌总集的出现恐怕是不可能的。
这是指“国风”和“小雅”的部分诗歌,如《国语》
所谓“瞽献曲”之。
《诗经》的流传
自春秋以来,战乱频仍,作为乐章的《诗经》
颇为淆乱。孔子周游列国后,回到了鲁国, 开始他的著述工作,同时也整理过《诗经》 的乐章,使“雅、颂各得其所”。他还利用 诗来教育门弟子,并且强调诗的实际用途, 这对《诗经》的保存和流传是有作用的。正 因为孔子与《诗经》有这样密切的关系,汉 代人才把他附会成为《诗经》的最后删订者。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①;汉有游女②,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③,不可方思④。 翘翘错薪⑤,言刈其楚⑥;之子于归,言秣其马⑦。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⑧;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泰伯第八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子路第十三
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
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
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 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 诗。
阳货第十七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
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 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卫风· 硕人》
硕人其颀,衣锦褧(音炯)衣。齐侯之子,卫侯之 妻。 东宫之妹,邢侯之姨,谭公维私。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音囚齐),齿如 瓠(音户)犀, 螓(音秦)首蛾眉,巧笑倩兮,美 目盼兮。 硕人敖敖,说于农郊。四牡有骄,朱幩(音坟)镳 镳(音标)。 翟茀以朝。大夫夙退,无使君劳。 河水洋洋,北流活活(音阔)。施罛(音孤)濊 (音或)濊,鳣(音沾,鲤鱼)鲔(音委)发(音 拨)发。 葭菼(音坦)揭揭,庶姜孽孽,庶士有朅 (音洁)。
《诗经》的结集
可能成于王朝乐官手中。 乐官掌管的诗一定很多,整理编选其中
的一部分为演唱和教诗的底本,是完全 可能的。
诗、乐、舞三位一体
《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其
中的诗篇都是可以合乐演唱的。 《诗三百》,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 歌词。《墨子· 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 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 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 伴舞。季札观乐。《史记· 孔子世家》又说: “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 雅、颂之音。”
评鉴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桃花色最艳,故以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 美人之祖。”
风
周南、召南、 邶风、鄘风、 卫风、王风、 《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指各地的土风 郑风、齐风、 歌谣。主要是各地民歌,其地域,除《周南》、 160 魏风、唐风、 《召南》产生于江、汉、汝水一带外,均产生 秦风、陈风、 于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 桧风、曹风、 豳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