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图

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图

1 天气预报制作流程图

启动MICAPS 主导系统分析 卫星云图等辅助分析 地方工具、经验应用

个例档案

天气会商及预报制作

● 小型卫星地球站(PC VAST )接收中国气象局实时资料 ● MICAPS 接口程序定时进行资料处理 影响系统分析

中小尺度系统分析 实况天气图表分析

● 高空图:分析槽线、切变线 ● 地面图:分析天气区、定锋面 ● 启动气象信息综合分析处理系统(MICAPS ) ● 200hPa / 500hPa 图 ● 500hPa 变高图 ● 500hPa 西风环流指数 ● 500hPa 数值预报 ● 高空天气图 ● 地面天气图 ● 数值预报格点场 ● 变高、变温、变压 ● 卫星云图 ● 危险天气 ● 台风

● 数字视频卫星广播系统(DVB-S ) ● 雷达回波 ● T-LnP 图 ● 垂直剖面图

● 中尺度数值预报 ● 本地自动气象站(AWS )观测资料

● 地方工具预报提示 ● 个例档案资料查阅 ● 地方预报经验 ● 气象要素预报提示 ● 小组天气会商,得出初步形势分析和预报意见

● 参考中央气象台、成都中心气象台预报会商及预报结论

● 全体师生天气预报大会商

写预报思路、制作天气预报 资料接收及处理 天气背景 ● 上次预报 ● 中长期预报 ● 气候资料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材简析】 聚焦部分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更好地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预报,知道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天气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教科书第58页中的班级记录表需要教师用大白纸记录。第二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教科书第59页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五个过程。第一步是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步是数值天气预报,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第三步是气象员做出预报,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第四步是天气会商,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第五步是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员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研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小组对梳理和提炼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报,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讨。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中出示的相关资料说一说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即将要去出差,然后出示某地的天气预报,让学生交流出差时应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持续的关心天气,并对此保持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将近一个月《天气》单元的学习,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后,对了解天气预报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3.8 《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同步练习(附答案)

小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同步练习(附答案) 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填空题。 (1)对各种天气现象在未来某些时段的变化进行预报的活动称为。 (2)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观测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2判断题。 (1)天气预报是多个领域的科学家、工作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2)天气预报能完全准确预示即将到来的天气。() (3)某城市一日的天气预报为:多云转小雨,18~29 C ,降水概率80%,这一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 3选择题。 (1)天气预报不包括下列中的()。 A.气温预报 B.气象灾害预报 C.地震预报 (2)下图是气象卫星拍摄到的卫星云图,从图中看,A地区即将面临()。 A.台风 B.地震 C.火山爆发 (3)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 ①阴晴②风③气温④降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4)关于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数据收集一数值天气预报一气象员做出预报一天气会商一发布天气预报 B.数据收集一天气会商数值天气预报一气象员做出预报一发布天气顸报

C.天气会商一数据收集一数值天气预报一气象员做出预报一发布天气预报 (5)“未来两天内将有寒潮影响本市,气温下降6~8C,提醒市民注意增添衣服和预防感冒。”这说明天气影响()。 A.交通运输 B.人们生活 C.农业生产 4探究题。 阅读以下气象台对某市10月25日~31日的气象预报,回答问题。 (1)未来七天,该市的主要天气形势是。 (2)未来七天,温差最大的是10月日。 培优训练 12月26日12时10分,杭州气象台发布暴雨蓝色预警信号。预计今天中午到上半夜该市阴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请有关方面注意防范持续降雨和短时强降水可能引发的小流域山洪、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阅读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多选) A.出现这样的预警信息,应尽可能不要外出 B.天气状况会与一些自然灾害相联系 C.不良天气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

附件1 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 (试行) 本办法适用于检验单站和区域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包括指导预报和公众预报。 一、检验的区域范围 预报责任区内的所有预报地点和预报区域。 二、检验内容 1、降水预报 降水分级检验:将降水量分为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和小雪、中雪、大雪、暴雪10个等级(见表1),检验各级降水、一般性降水[小雨(雪)至大雨(雪)]和暴雨(雪)以上(暴雨至特大暴雨和暴雪)预报情况。 累加降水量级检验:检验对≥0.1mm、≥10.0mm、≥25.0mm、≥50.0mm降水的预报情况。 晴雨(雪)检验:对有降水、无降水两种类别进行检验。 表1:降水等级划分表 湿雪量值达≥10.0毫米时,不作为“暴雪”处理。若“雨夹雪”(雨和雪同时下)24小时的总量值达≥10.0毫米且雪深南方达≥5厘米,北方达≥10厘米时才算暴雪。 2、温度预报

最高、最低气温和定时气温预报误差。 3、灾害性天气落区预报 冰雹、雷暴、冻雨、霜冻、雾(雾、浓雾、强浓雾)、强降雪(中雪、大雪、暴雪)、强降雨(暴雨或大雨以上等级)、沙尘天气(沙尘暴、强沙尘暴)、大风(≥6级、≥8级、≥10级、≥12级)、高温(≥37℃、≥40℃)、强降温(≥8℃、≥12℃)等11类23项灾害性天气预报检验。 灾害性天气标准参照《灾害性天气及其次生灾害落区预报业务暂行规定》。 对于强降水落区预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等6省(区)评定大雨以上等级(含大雨)落区预报,其余省(区、市)评定暴雨以上等级(含暴雨)落区预报。 各级气象台另外需要检验的预报项目由各省气象局根据所属气象台实际情况确定,并向中国气象局备案。 三、检验方法 1、降水预报 对降水分级检验和累加降水量级检验, TS 评分: %100?++=k k k k k NC NB NA NA TS 技巧评分: ' =k k k -T S TS SS 漏报率: k k k k NC NA NC PO += ?100% 空报率: k k k k NB NA NB FAR += ?100% 式中NA k 为预报正确站(次)数、NB k 为空报站(次)数、NC k 为漏报站(次)数,见表2,TS ′为数值预报或上级指导预报的 TS 评分。 表2:降水预报检验分类表

教科版《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聚焦部分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更好地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预报,知道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天气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教科书第58页中的班级记录表需要教师用大白纸记录。第二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教科书第59页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五个过程。第一步是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步是数值天气预报,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第三步是气象员做出预报,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第四步是天气会商,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第五步是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员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研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小组对梳理和提炼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报,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讨。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中出示的相关资料说一说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即将要去出差,然后出示某地的天气预报,让学生交流出差时应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持续的关心天气,并对此保持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将近一个月《天气》单元的学习,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后,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是陌生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使他们能了解真实的、最新的天气预报系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更加精确地观测和预报天气。

短期天气预报

短期天气预报 一、气旋1、锋区:锋区及其附近地转风涡度平流和热成风涡度平流一般都较强,气旋常发生在锋区的下方。(52页)2、空中槽:气旋通常发生、发展在西风带中东移的空中槽前部的下方。因为这种空中槽的前部通常有水平质量辐散,而使下方产生动力减压。(52页)3、冷暖空气:在空中槽前下方有暖平流的地方,地面气旋生成的可能性就比较大。气旋生成后,后部如果有冷空气侵入,气旋就会发展,否则,一般就不发展。 二江淮气旋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生命史在12小时以上,具有明显的冷暖锋结构的低值系统称为江淮气旋(53页)。 1、江淮气旋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生频率以春季最高,秋冬季最少。 2、移动路径:(54页)有两条,偏北路径从淮河上游出发,经洪泽湖向东入海;偏南路径从洞庭湖出发经黄山北部、晼中平原到江苏南部沿海,过长江口入海。 3、天气分布:(55页)江淮气旋发展时,可以产生大风、暴雨和雷暴天气。(1)在两湖盆地生成的气旋,到达宁沪杭地区,几乎每次都要出现底云和降水;(2)在长江以北发生的气旋,宁沪杭地区处于暖区内,云系变化较大,一般多中云。有时江南较强的暖高压脊北抬,甚至出现多云天气。但

一旦冷锋过境后,随之出现低碎云,并伴有降水天气;(3)夏季在淮河流域发生的气旋,每当冷锋过境时,多数会出现对流云和雷阵雨天气;(4)当气旋发生位置偏西(中南地区),移向偏东,空中切变线明显时,雨区移动与气旋中心移向一致。 4、江淮气旋发生的形势:(56页)(1)500Hpa图上,江淮气旋发生初期,通常在25-40°N、95-110°E之间有一条槽线,105-120°E的低纬地区,一般存在一支较强的中空西南风急流;(2)700Hpa和850Hpa图上,长江上游地区有一条东西向的切变线,并原先就有一个低涡或低压环流,也存在一支很强的地孔西南风急流;(3)地面:静止锋上波动发展成气旋,冷风进入倒槽暖锋锋生形成气旋,倒槽内锋生形成气旋。 5、江淮气旋的预报:(61页)(1)气旋发生前24小时,地面气压场大多为“东高西低”形式;(2)高空500Hpa通常有低槽自高原向东移动,700Hpa和850Hpa图上,长江中上游地区有一条东西向切变线,低涡自西向东移动,暖式切变北抬;(3)地面图上雨区和负变压区从西南地区向长江中下游扩展,江淮气旋总是先有降水,然后出气旋。 三、西南涡的预报(62页) 西南涡是副热带的天气系统,是我国青藏高原及西南地区特殊地形影响下,在700Hpa和850Hpa低层中所形成的具有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与播出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制作, 天气预报, 电视, 节目, 播出 本帖最后由 liyao_vip 于 2009-11-9 10:02 编辑 【内容提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因其广泛的服务性而拥有大量的电视观众,一度在各电视台都占据着收视排名的首位。在制作过程中,人们无疑都希望画面精美、信息量大,而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来,气象影视部门不断加强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设施投入,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随着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气象节目在完善实时制作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数字摄录设备与技术、非线性编辑系统、智能网络存储与传输以及网络化全数字播控技术以及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自动化生成系统和天气预报节目相结合,实现了新一代影视制作系统的 建设和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中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并且以非线性编辑和虚拟演播室技术作为重点,结合自己平时业务中的使用情况,探讨非线性编辑系统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天气预报制播工作中的城市预报数据生成、网络化视频采编以及数据传输与播出控制,以及虚拟演播室技术在节目制作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技术优势以及尚欠完善之处。一. 前 言 电视天气预报自从播出以来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早的只有静止图像的城市数据与播音结合到简单动画与播音结合、再到主持人形象与三维画面相结合。随着社会公众对天气服务要求的提高,天气预报制作水平也不断发展,过去,天气预报每天只预报一次,如果在播出时间没有看到,那就无法获得天气信息了,现在人们尽管可以从报纸、广播、网络获得天气信息,但电视仍然以其更为形象化的视觉表现形式,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国家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制作代表着我国气象影视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现在每天制作的气象电视与广播节目按照公共频道和专业气象频道两类分,公共频道的气象电视、广播节目总量为2小时45分59秒,共73档节目。其中CCTV的节目时长为1小时20分15秒,旅游卫视的节目时长为7分30秒,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时长15分,凤凰卫视的节目时长为38分24秒(周一至周五)和8分31秒(周六、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时长为24分钟(周一至周五);6分钟(周六、日)。中国气象频道自制节目总量为3小时4分30秒,其中气象新闻资讯类节目为37分(周一至周五);12分(周六周日)。预报类出主持人节目周一至周日为9分。访谈类节目周一至周五播出,30分。图文城市预报周一至周五为36分,周六周日为35分30秒。专题类节目周一至周五播出,每日25分。然而无论是天气服务内容的扩展、专业产品的可视化、还是节目形式的创新,都依赖于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及其动向,根据气象业务特点和未来发展需求,建设新一代数字化电视天气预报的制作系统是业务提升发展的方向。 在视频技术的数字化上,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虚拟演播室的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高级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在视、频数字化的基础上,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同时完成多通道的背景、特技和图文动画以及配音配乐编辑的电视制作系统。虚拟演播室技术以来自摄像机头的

天气预报制作系统需求说明

天气预报制作系统需求说明 一、项目整体要求: 1、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一体机项目系统包含:天创W-5000天气预报制作系统 一体机,视音频外围设备,系统集成。 2、负责把气象局原来设备的天气预报制作系统免费升级改造成最新版本, 并把新采购设备和原来的天气预报制作的所有设备集成成一个系统,形 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可以互为备份,相互兼容。保证天气预报节目的正 常制作和播出。 3、供货方需提供现场安装、调试、培训及试运行保驾,对采购方技术人员 进行全方位的技术使用培训,使采购方技术人员达到能够独立正确使用 设备的程度。 4、投标报价应为气象局交货含税价(以人民币为结算单位),包括货物、配 件、附件运至指定交货地点费用;安装费、调试费,使用培训费、售后 服务费用、税金及其他所有相关费用的总和。采购方不再单独支付其他 任何费用。 二、技术指标: 1.采用独立的数字高/标清天气预报虚拟演播室一体机系统,全中文高清实 时非线性编辑软件、专业天气预报制作系统软件,三维气象演播室软件; 实时多格式(支持mpg2)信号输出及采集,实时混合编辑多种视频格式。 2.一套完整的真三维双机位多通道模拟三机位甚至更多机位的全高清数字 的高清天气预报制作系统解决方案。系统具有广播级高标清数字SDI、 YUV、Y/C、复合、IE1394的输入/输出接口,提供CH1-2平衡模拟音频、 CH3-4非平衡模拟音频和CH5-6 AES/EBU数字音频输入/输出接口,保 证了高质量的信号传送及处理,同时也提供连接的便利性。系统采用的 板卡为国际知名公司的高标清数字卡,支持MPEG-2、A VI等多格式视 频流输入。 3.系统采用目前国际一流的高清色键抠像技术,可实现头发丝、半透明物 体、阴影等画面的精细抠像处理合成,使人或物体的边缘更加自然。系

小学科学教案三年级《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聚焦部分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出来的,更好地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预报,知道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天气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教科书第58页中的班级记录表需要教师用大白纸记录。第二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教科书第59页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五个过程。第一步是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步是数值天气预报,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第三步是气象员做出预报,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第四步是天气会商,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第五步是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员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研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小组对梳理和提炼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报,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讨。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中出示的相关资料说一说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即将要去出差,然后出示某地的天气预报,让学生交流出差时应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持续的关心天气,并对此保持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将近一个月《天气》单元的学习,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

《天气预报》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天气预报》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天气的两个特点; 2、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二)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简易天气预报的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认识人类生产、生活与天气的关系,通过联系本地的天气变化,激发学生开展气象观测、预报的课外活动兴趣,增强科教兴国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够读懂电视天气预报。 三、教学难点 联系生活体验、比较、识图、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六、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能够观测到我们当时的天气情况,可是我们想知道未来的天气状况要怎么办呢? 新课讲解: 一、怎样看天气 神舟六号就带着中国人民的希望、带着中国人民的骄傲顺利地升上太空。 就在那一天的早上,神舟六号差点不能升空,你知道是因为什么吗? 答:天气,因为那天下雪了如果雪再大一点恐怕就飞不上了。 1、天气对你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谈一谈)

2、你怎样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 通过看电视,听广播,拔气象预报电话,查互联网。 通过分析天气图,自己预测天气。 通过气象观测,自己制作天气预报。 3、展示书本上关于上海的天气预报(上海明天阴到多云,有时有小雨,降水概率15%,偏南风3级,15℃~23℃)。从中你知道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你知道他们的含 义吗? 二、天气的用语 介绍各种天气用语的含义及符号。 答:一般天气预报包含了五个要素:云量、降水量、降水概率、风向风速以及气温。 三、小知识 天气预报就是应用大气变化的规律,根据当前及近期的天气形势,对某一地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天气状况进行预测。它是根据对卫星云图和天气图的分析,结合有关气象资料、地形和季节特点、群众经验等综合研究后作出的。如我国中央气象台的卫星云图,就是我国制造的“风云一号”气象卫星摄取的。利用卫星云图照片进行分析,能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率。天气预报就时效的长短通常分为三种:短期天气预报(2~3天)、中期天气预报(4~9天),长期天气预报(10~15天以上),中央电视台每天播放的主要是短期天气预报。公元前650年左右巴比伦人使用云的样子来预测天气。公元前340年左右亚里士多德在他的《天象论》中描写了不同的天气状态。中国人至少在公元前300年左右有进行天气预报的纪录。古代天气预报主要是依靠一定的天气现象,比如人们观察到晚霞之后往往有好天气。这样的观察积累多了形成了天气谚语。不过许多这些谚语后来被证明是不正确的。 从17世纪开始科学家开始使用科学仪器(比如气压表)来测量天气状态,并使用这些数据来做天气预报。但很长时间里人们只能使用当地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因为当时人们无法快速地将数据传递到远处。1837年电报被发明后人们才能够使用大面积的气象数据来做天气预报。 20世纪气象学发展迅速。人类对大气过程的了解也越来越明确。1970年代数字天气预测随电脑硬件发展出现并且发展迅速,今天成为天气预报最主要的方式。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高清天气预报制作系统需求说明

高清天气预报制作系统需求说明 一、项目整体要求: 1.系统包含:天创W-7800高清天气预报制作系统,高清数字视音频外围设备, 高性能视频服务器,高清监视设备,系统集成等。 2.全新系统必须完全兼容高清预报虚拟演播室系统;新采购所有设备和原始设 备集成为一个系统,形成一个完善的整体,可以相互兼容,互为备份,保证天气预报节目的正常制作和播出。系统整体稳定可靠、扩展性强,易于升级换代,要求界面设计友好,易于操作和掌握。 3.供货方提供现场安装、调试、培训,对采购方技术人员进行全方位的技术使 用培训,使采购方技术人员达到能够独立正确使用设备的程度。 4.报价应为气象局交货含税价(人民币),包括货物、配件、附件运至指定交 货地点费用;安装费、调试费,使用培训费、售后服务费用、税金及其他所有相关费用的总和,采购方不再单独支付其他任何费用。 二、技术指标: 1.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原生64位软件,系统架构采用CPU和GPU并行 工作,并充分利用64位计算技术、CPU多核多线程计算能力、基于GPU可编程语言的渲染算法等,可最大限度的发挥当前计算机硬件平台的计算能力。无论是2D字幕、3D字幕,甚至3D立体字幕,无论是标清、高清,甚至2K、4K分辨率都能应对自如,快速高效的进行广播级高质量图文字幕的实时制作渲染。 2.系统构建于稳定的Windows 7平台之上,并可实现高清HD\标清SD编辑, 同时兼容YUV分量、复合信号、S-Video、HDMI信号。既能满足现在电视台高清播出的需求,也能兼容气象局原来的传统设备,保证原来的视频备份等能毫不浪费的使用在新的设备上。 3.采用独立的数字高/标清天气预报虚拟演播室一体机系统,全中文高清实时非 线性编辑软件、专业天气预报制作系统软件,三维气象虚拟演播室软件;实时多格式(支持mpg2)信号输出及采集,实时混合编辑多种视频格式。 4.一套完整的真三维双机位多通道模拟三机位甚至更多机位的全高清数字的

三年级科学上册天气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天气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科 版 【教材简析】 聚焦部分提出“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是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天气预报是 如何制作出来的,更好地激发学生产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探索部分安排了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包含的信息,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天气预报,知道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并将获得的天气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教科书第58页中的班级记录表需要教师用大白纸记录。第二个活动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教科书第59页用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详细介绍了天气预报制作的五个过程。第一步是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第二步是数值天气预报,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第三步是气象员做出预报,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观测资料,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第四步是天气会商,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第五步是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的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体会到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员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动。 研讨环节的主要目的是让各小组对梳理和提炼的信息进行交流和汇报,并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研讨。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结合教科书中出示的相关资料说一说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第二个问题,让学生交流天气预报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比如即将要去出差,然后出示某地的天气预报,让学生交流出差时应注意的事项,培养学生持续的关心天气,并对此保持兴趣。 【学生分析】 学生经过将近一个月《天气》单元的学习,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和简易工具,收集了大量关于天气的信息,完成了天气日历的记录和整理后,对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有了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对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是陌生的,相关内容的学习使他们能了解真实的、最新的天气预报系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们更加精确地观测和预报天气。 【教学目标】

短期天气预报常用资料和图表

短期天气预报常用资料和图表 资料 地面气象资料 这些资料按一定的格式填写在天气图上,而成为地面天气图。主要的项目有:气温、气压、风、露点、当前天气、过去天气、雨量等。 高空气象资料 见“高空天气图”。 本地气象资料 地面气象资料和高空气象资料都是由国家气候观象台和国家基本站测量得到的。从这些资料中无法得到预报区域的气象实况,因此,还需要有直接为预报服务的本地气象资料。相对来说,这些资料项目较少,精度要求低,这些资料一般由四类、五类站(气候站)观测提供。目前,每个县至少有一个这样的气象资料观测站。 这类资料主要有:气温、气压、风、云量、云状、湿度(相对湿度、水汽压、湿球温度)、露点、日照、最高最低气温、降雨量等,每天根据预报的需要进行3-5次观测,另外还配有记录气温、气压、雨量等要素连续变化的自记仪器。 实时气象资料 雨量: 雷电: 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 由地面气象观察资料填绘而成的天气图称为地面天气图。每天有常规地面天气图四张,观测资料的时间是北京时间02时、08时、14时和20时。另外,还有四张国内区域补充图,时间是05时、11时、17时和23时。 高空天气图 由气象探空资料填绘而成的天气图称为高空天气图。高空天气图是等压面图。根据气压的不同,有500百帕高空图、100百帕高空图等种类。目前,一般台站通常使用850百帕、700百帕和500百帕三层高空天气图,在作天气趋势分析时,有时也用300百帕、200百帕乃至100百帕的高空天气图。 高空天气图每天只有两个时次:北京时间08点和20点。

常用传真图(数值天气预报产品) 日本传真图 在短期天气预报中常用的有24小时、36小时的数值预报产品,主要有以下图 次: 08时起始场: 20时起始场除以上各图外,还有96-192小时的中期预报图(54k)可供分析天气趋势时参考。 欧洲中期数值预报中心(EC MWF)传真图 目前有24-144小时地面气压场、850百帕温度场和500百帕高度场的传真图。卫星云图 静止卫星云图 静止卫星(地球同步卫星)云图是目前各国和各级台站在短期预报中使用最多的云图。虽然其分辨率低(卫星正下方2.5km/点),但由于 红外云图 可见光云图 水汽图 极轨卫星云图 其它 雷达回波图

XX市气象局天气预报技能竞赛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模拟试卷(三)答案

XX市气象局天气预报技能竞赛 理论知识与业务规范模拟试卷(三) (闭卷形式考试,120分钟内完成) 1.气象业务是指气象及与之相关的领域从()、传输存储、加工处理到应用服务的全过程。 (信息采集) 2.《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试行)》适用于检验单站和区域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包括对()和公众预报的检验。 (指导预报) 3.国家气象中心每次热带气旋指导报必须在正点后45分钟内发出,进入24小时警戒线后,应争取在正点后()分钟内发出。 (30) 4.精细天气预报的“精”,是指天气预报要精确,准确率要高,是开展精细天气预报的前提和条件。精细天气预报的“细”,是指气象要素和气象及相关灾害的时间、空间分辨率以及强度、量级的细化程度,是精细天气预报的()。(核心和关键) 5.气象及相关灾害预警信息必须在告知公众之前报告()和有关部门,并做好防灾减灾决策服务工作。 (政府) 6.自2006年4月1日6:00(北京时)起,全国县级以上城镇天气预报在目前传输72小时预报的基础上,增加传输()小时预报。 (96、120) 7.经济和社会越发展,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越大,气象工作在()、趋利避害中发挥的作用更加显著。 (防灾减灾) 8.强沙尘暴指大风将地面大量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能见度()

米的天气现象。 (小于500) 9.根据我国新一代天气雷达布设计划,在东部沿海地区和沿长江、黄河、淮河和珠江流域布设S波段10厘米雷达,而内陆地区布()厘米雷达。 (5) 10.各级气象台站的热带气旋预(警)报服务责任区与气象服务的责任区一致。海洋、地区气象台负责本地区陆上和近海海域。该近海海域一般指从海岸向外延伸()公里以内的海域。 (200) 11.简化涡度方程d(f+ζ)/dt=0表明在水平无辐散大气中,()是守恒的。 (绝对涡度) 12.锋面位于()的地方,但是有气旋性切变处不一定有锋。 (气旋性曲率最大) 13.流域面雨量检验,全国统一采用()和模糊评分两种检验方法。(误差检验) 14.在雷达硬件定标正确的情况下,多普勒天气雷达的数据质量主要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这三个因素分别是地物杂波、距离折叠、()。 (速度模糊) 15.超级单体风暴是指()。 (具有特殊结构特征的特强对流风暴,它仅含一个对流单体) 16.《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气象事业是科技型、()的社会公益事业。 (基础性) 17.开展气候资源变化分析,评估气候资源的承载能力,合理开发、利用、保护气候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可持续发展) 18.预警信号的级别依据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 ),一般划分为四级:Ⅳ级(一般)、Ⅲ级(较重)、Ⅱ级(严重)、Ⅰ级(特别严

天气预报视频制作

天气预报视频制作流程 ① 打开电视天气预报制作.exe ,双击选择当日天气预报主持人视频,然后点击站点预报;选择天气、修改温度、风向、风速,点击修改;右键单击选择自动预报;右键单击选择全部处理。 ② 打开桌面节目模板,关闭弹出来的对话框,选择是; ③ 修改制作日期: ④ 日期修改完后 删除各站点的语音(可按住Ctrl+鼠标左键多选、delete 删除、不管语音有无以下斜杠都要删除 ) ⑤ 删除主持人语音: 然后点击保存

⑥ 添加主持人视频: 点击素材库插入主持人视频

Ctrl+鼠标中间的滚动键 可放大缩小 Ctrl+鼠标中间的滚动键 可放大缩小 主持人部分就改完了!(一般情况下主持人的视频都要改,除

了当天天气同前一天天气一样的情况) ⑦修改天气图标: 鼠标点至时间线第一个站点,在素 材库中找相应的图标,如果素材库 中没有,则打开文件(主持人语音 向上一层,图标的文件夹,在其中 找到天气图标,打开),长按拖至 图标旁边轨道,长按原来天气图标 混合轨道的效果,拖至新图标混合 轨道,删除原来天气图标,将新图 标移过去,对齐; 右键点击“布局”,将伸展栏的百 分比改成100%,移动天气图标到 合适位置。 ⑧添加各站点语音: 可以从素材库中打开文件,多选语音,加入到素材库,再拖至每个站点; 也可以打开文件夹,直接从文件夹往轨道上拖。 (文件夹:本地磁盘D:\dsyb\语音输出) ⑨空格键播放预览天气预报视频 ⑩输出到本地视频:

输出到文件—输出—输入时间(例:20151031)—保存(保存期间不要动edius软件) ?打开视频预览效果: 文件保存在:本地磁盘E:\天气预报视频 ?视频传输: 打开桌面filezilla.exe软件,文件—站点管理器—连接 再将做好的当天视频拖入右边即可。 ?关闭软件: 一般情况下不保存edius上编辑的视频软件!

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8 《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3.8《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

的天气状况能预测吗?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引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 科学探索 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天气预报可以使我们预知未来一两天或近期的天 气变化,这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都是十分重要 的,天气预报可以让人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早做好 准备,充分利用有利的天气,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 的危害。 问题:你从哪些渠道收看、收听过天气预报? 获得天气预报的渠道:电视、广播、互联网、手机、 报纸、打电话等。其中影响力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 报。 学生回答:电 视、手机等等 通过这一部分的 学习,让学生知 道获得天气预报 的渠道有哪些。 科学探索 填写天气预报信息了解我们所知道的天气预报中所包含的信息,将获 得的信息填写在班级记录表中。 学生交流讨论 填写天气预报 信息 了解天气预报包 含的信息,是让 学生经过观察天 气预报,了解知 道的天气预报中 所包含的信息, 并将获得的信息 填写在班级记录 表中。 科学探索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天气预报主要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气象部门制作 并发布。 制作天气预报主要由以下几个步骤: (1)数据收集。由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卫星、雷达、 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仪器,收集最新的观 测数据,为天气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2)数值天气预报。位于气象中心的超级计算机 认真学习

对收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计算,生成数值天气预报,为气象员预测未来定时间内的天气状况提供参考。 (3)气象员做出预报。气象员综合分析最新的卫星、雷达、地面观测站、探空气球等观测数据,结合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结果,并考虑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做出未来几天的天气预报。(4)天气会商。数值天气预报并不完美,需要进行一定的人工修正。一般天气预报在发布之前会经过预报员的讨论,这称作天气会商。天气会商的结果由首席气象预报员签发。 (5)发布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制作完成之后,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公共显示屏等向社会发布和传播。 播放视频《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认真学习 认真学习 观看视频 了解天气预报的 制作过程。 对天气预报制作 过程加深。 交流研讨 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在制作天气预报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哪些阶段? 我们在查看天气预报的时候,只需通过点击应用、 查看网页等方式,非常简单。殊不知天气预报制作 过程是非常复杂的,气象员要付出大量艰苦的劳 动。 学生交流讨论 回答五个步骤 引导学生结合教 科书中出示的相 关资料说一说制 作天气预报的过 程。 交流研讨 天气预报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天气预报可以给我们什么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 什么重要意义? (教师引导生活、出行、学习、种植等方面意义) 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着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 根据天气预报提供的信息,提前做好准备。比如, 假期我们经常随父母旅游,出行之前我们要了解当 天的天气情况,判断是否有利于出行,或者携带预防 装备。如果遇到特殊天气,做好预防措施,比如暴 雨、冰雹、台风等灾害提前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损 失。 学生交流讨论 回答 让学生交流天气 预报和信息对我 们的生活的重要 意义。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制作与播出 制作, 天气预报, 电视, 节目, 播出 本帖最后由 liyao_vip 于 2009-11-9 10:02 编辑 【内容提要】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因其广泛的服务性而拥有大量的电视观众,一度在各电视台都占据着收视排名的首位。在制作过程中,人们无疑都希望画面精美、信息量大,而预报的准确性、及时性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来,气象影视部门不断加强节目制作和播出的设施投入,在软件和硬件方面都有了很大改善。随着电视数字化和网络化,气象节目在完善实时制作的过程中,有效利用数字摄录设备与技术、非线性编辑系统、智能网络存储与传输以及网络化全数字播控技术以及高效的数据处理和自动化生成系统和天气预报节目相结合,实现了新一代 影视制作系统的建设和应用。 本文将简要介绍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中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应用情况,并且以非线性编辑和虚拟演播室技术作为重点,结合自己平时业务中的使用情况,探讨非线性编辑系统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解决天气预报制播工作中的城市预报数据生成、网络化视频采编以及数据传输与播出控制,以及虚拟演播室技术在节目制作中的具体应用,分析其技术优势以及尚欠完善之处。 一. 前言 电视天气预报自从播出以来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从最早的只有静止图像的城市数据与播音结合到简单动画与播音结合、再到主持人形象与三维画面相结合。随着社会公众对天气服务要求的提高,天气预报制作水平也不断发展,过去,天气预报每天只预报一次,如果在播出时间没有看到,那就无法获得天气信息了,现在人们尽管可以从报纸、广播、网络获得天气信息,但电视仍然以其更为形象化的视觉表现形式,保持着自己独特的魅力。国家气象局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制作代表着我国气象影视技术发展的最新水平。现在每天制作的气象电视与广播节目按照公共频道和专业气象频道两类分,公共频道的气象电视、广播节目总量为2小时45分59秒,共73档节目。其中CCTV的节目时长为1小时20分15秒,旅游卫视的节目时长为7分30秒,中国教育电视台的节目时长15分,凤凰卫视的节目时长为38分24秒(周一至周五)和8分31秒(周六、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时长为24分钟(周一至周五);6分钟(周六、日)。中国气象频道自制节目总量为3小时4分30秒,其中气象新闻资讯类节目为37分(周一至周五);12分(周六周日)。预报类出主持人节目周一至周日为9分。访谈类节目周一至周五播出,30分。图文城市预报周一至周五为36分,周六周日为35分30秒。专题类节目周一至周五播出,每日25分。然而无论是天气服务内容的扩展、专业产品的可视化、还是节目形式的创新,都依赖于制作技术水平的提高。因此研究影视制作技术的发展及其动向,根据气象业务特点和未来发展需求,建设新一代数字化电视天气预报的制作系统是业务提升发展的方向。 在视频技术的数字化上,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及虚拟演播室的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高级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是在视、频数字化的基础上,在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中,同时完成多通

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基础知识

天气预报的制作与应用 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首先,是各种气象资料的收集。每日同一时间,各地气象站将地面常规观测的温、压、湿、风等气象信息,高空探测网也将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变化信息传递过来,再加上气象卫星和天气雷达收集到的资料,它们被电传到国家气象中心,作为天气预报员制作预报的“原材料”。 建立地面气象观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是整个气象工作的基础,是气象台站掌握当地天气实况,索取气象资料的主要手段。在我国,从平原到山区,从沙漠到海岛,已经建立起了数千个气象台站,我省有123个。把全国这些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以了解中国范围内的天气、气候状况。 ? 地面气象观测的内容很多,包括气温、气压、空气湿度、风向风速、云、能见度、天气现象、降水、蒸发、日照、雪深、地温、冻土、电线结冻等。 气象气球 ?用橡胶或塑料制成的球皮,充以氢气、氮气等比空气轻的气体,能携带仪器升空进行高空气象观测的观测平台。气球的大小和制作材料由它们的用途来确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测风气球 ?(1)测风气球气象上称小球,用橡胶制作,球皮重约30克,主要用于经纬仪测风或边界层探空,最大升空高度在10-15公里。 (2)探空气球用橡胶或氯丁乳胶制作,球皮重0.8─2.0千克,携带1千克仪器升速为5─6米/秒,最大升空高度可达30公里。是日常高空观测使用的气球。 其次,是制作天气图。人们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和符号把收到的同一时间各地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一张图上,这种图就叫天气图。天气图就好像医生给病人拍的X光片,它反映出各地天气情况。经过特殊训练的预报员对天气图进行分析研究,再结合一些卫星云图资料、雷达回波资料等,可以初步了解天气系统的演变过程。 第三,是分析天气图。天气预报员通过分析天气图,运用一些气象学理论和预报实践中总结出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天气、气候特征对天气形势进行分析。首先是作出天气形势预报,如24小时内是否会有降水,然后在此基础上过渡到具体天气预报,如降水的地点及多少。 地面实况图分析 高空实况图分析(500hpa) 第四,是用计算机进行数值天气预报。根据大气的实际情况,通过计算求解描写天气演变的方程组,预报未来天气,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值天气预报。它已逐渐成为天气预报的基础。国家气象中心拥有全国最先进的巨型计算机,运用这种计算能力为每秒数千亿次的计算机,未来天气很快就被“算”出来。 第五,是进行天气会商。天气预报的方法很多,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用这么多方法做出来的预报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就需要根据最新资料进行“会诊”。

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

一、电视天气预报制作系统特点 1、高效的视音频编辑能力 天创天气预报制作系统以广播级的EDIUS软/硬件为编辑核心,实现了不同分辨率(如1920×1080,1440×1080,1280×720,720×576/480,支持高达4K、2K,低至24x24素材)和不同帧速率(如:60p/50p、60i/50i、和24P)实时编辑和转换,并提供了多时间线嵌套、16机位编辑、多时间线批量输出,时间线直接刻录DVD及蓝光光盘等功能,所有制作效果都可以在时间线上实时回放,无需渲染。 ◆完善的无带化编辑流程解决方案 EDIUS拥有先进的基于文件工作流程,具备实时、多轨道、混合格式编辑、合成、色键、字幕以及时间线输出功能。除了EDIUS NLE产品家族支持的标准格式之外,还提供对Panasonic P2、AVC-Intra、SONY XDCAM、XDCAM EX、Ikegami GF、Canon XF和EOS等视频格式的支持。同时,它还可以从诸如DV、HDV之类的磁带设备直接进行采集、编辑和输出。 ◆全新HQX 10bit编码视频工作流程 采用HQX 10bit和HQ和编解码技术,提供了优异的图像质量和实时性能,并且支持Alpha通道。 ◆杰出的混合格式编辑能力

凭借无与伦比的实时视频转码技术,在EDIUS中,高清和标清、不同宽高比、不同帧速率之间可以随意实时转换。您可以在高清环境中放置并编辑4:3标清视频,或者混合NTSC及PAL素材,或将它们一起放入另外一个不同分辨率、帧速率的工程中使用——无需浪费任何时间来进行转换和渲染。 ◆全新HQX编码适应10bit视频工作流程 EDIUS6推出了革命性的10bit HQX视频编码。借助可扩展技术,这款创新的编码提供了无以伦比高图像质量和卓越的实时性能,且支持带有Alpha通道信息。HQX 编码不仅为高清视频提供出众的亮度和色度采样,也为高性能系统上高质量的采集和编码提供可变码率支持。还可以在其它图形软件中使用HQX输出带Alpha信息的10bit视频。 ◆动态遮罩滤镜 新增的动态遮罩滤镜可以快速在相邻的上下层素材或轨道之间添加制作的图片遮罩效果,或利用亮键设置进行视频动态遮罩效果的制作。 ◆上百种视音频特技及滤镜效果 天创系列产品附带了大量的实时滤镜和键效果,可以实时的制作、修改和加强任意画面的效果。每个滤镜都提供了强大的参数调节,以及更精细的关键帧调节设置,同时所有滤镜可在同一素材上任意叠加,产生更为丰富的组合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