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地区旱地玉米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为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栽培技术措施。
本文将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进行介绍和分析。
1.品种选择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选择适合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耐旱、耐病、高产优质的品种。
如鲁豫系玉米、中秆系玉米、单交系玉米等。
2.合理密植玉米的密度对产量有很大影响,密度过低产量不高,密度过高容易发生逆境。
一般适宜密植6~8万株/亩,株距为60~70cm,穴距为40~50cm。
当然密度还需要根据土壤肥力等因素进行调整。
3.良种选用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筛选、挑选,筛去熟籽和坏种,保留健壮、充实、色泽好的种子。
干燥程度要适当,以免影响发芽率。
种子搭配也是很重要的,株间距、株高、抗病性等需要综合考虑搭配。
4.深松玉米的根系一般较为发达,因此深松比较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深松可提高土壤通气性,增强养分的吸收与利用,提高玉米的产量与品质。
一般在春季耕作时深松,并需注意保水。
5.合理施肥玉米是高产作物,对养分需求比较大,因此合理施肥十分重要。
玉米生长初期需氮肥和磷钾肥,一般可用尿素与磷钾复混肥全量施入根区中。
在玉米成长阶段也需适量追施氮肥与磷钾肥。
当然,具体的配比要根据土壤肥力情况和作物需求进行调整。
6.适时浇水玉米生长期需水比较多,在干旱地区要注意适时浇水。
播种后约20天可1次灌浆,至丝长期每5~6天施一次浅灌,留心保持土壤湿度。
7.控制病虫害病虫害防治是玉米栽培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生长过程中,每7~10天左右喷一次病虫害防治剂。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量使用农药,避免对玉米生长产生影响。
8.及时自然成熟玉米的自然成熟十分重要,需要认真观察及时进行收获。
自然成熟后的玉米籽粒饱满,营养成分丰富,而自然成熟前损失的养分和玉米籽粒质量都会有所降低。
以上就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的简单介绍。
针对不同的环境和土壤,还需要根据玉米生长期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合理安排管理,以达到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的目的。
长治县旱地玉米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川 乡镇 的岭地选用简易独行播种器或打孔点播机播种 , 也可用锹 硬茬播种 ;平川 乡镇重点推广农哈哈精量播种机播种 ,省时 、 省 墒、 也可免去 间定苗 田间作业 。
之一 , 尤其在整秸秆 半覆盖栽培技术方面 , 已经推广 了 l 余 年 , 0 积累了一定 的经验 , 对培肥地力 、 玉米增产起 到了积极 的推动作 用, 为了保证长治县旱地玉米稳产 、 高产 、 高效 , 近年来 , 我们经过 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合长治县早地玉米 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
6 合理 密植 , 窄行种 植 宽
根据玉米特 征 、 地力水平选择适宜 的种植密度。一般高产地 亩平均种植密度在 3 0 0株 一 0 5 45 0株 ;中下 等肥力地亩种植密 度在 280株 ~ 0 0 3 0株。采用宽窄行种植 , 5 可改善 田间的通风透 光条件 , 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一般等行种植行距 6 m 7 大 0c ~ 0c m, 小行种植 宽行 8 m, 0c 窄行 4 6 m。 0c 0c m~
5 测 土配 方施 肥技 术
根据土壤化验结果 、 作物需肥规律 以及 目标产量 , 广测 土 推 配方施 肥技术 , 农家肥 、 、 磷 钾肥全部底施 , 氮肥 6 %底施 ,0 0 4 %追 施 。—般 00 7h 6 0 g . m 产 0 k 玉米 ,. 7h 6 00 m 需碳铵 8 - O k , 6 0k lO g g 过磷 肥钙 6 g 7 g 0k~ 0k ,硫酸钾 1 g 1 g00 7h 8 0k 4k 一 6k ;.6 m 产 0 g 以上玉米 ,. 7 m 需碳铵 10k ̄ 3 g 06 h 2 0 1 10k ,过 磷肥钙 8 g 10 g 0k~ 0
4 适期 精量 机播
般最适宜播 种期 为 4月 2~ 0 5月 1日, 一般 旱平地 、 晚熟 品种要早播 , 山岭坡地 、 熟品种要迟播 。采取精 量播种技术 , 早 每 亩用种 1 g 20k , 深 5c 6 m . k 一 . g播 5 m一 。播种方法 : c 山区乡镇和平
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有机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李静来源:《农业技术与装备》 2019年第6期摘要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文章阐述了长治市地区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利于地区发展的对策,以期为日后相关工作进行提供参考。
关键词长治;有机旱作农业;问题;对策中图分类号S343.1 文献标志码 A doi:10.3969/j.issn.1673-887X.2019.06.011旱作农业是指无灌溉条件的半干旱和半湿润偏旱地区,主要依靠天然降水从事农业生产的一种雨养农业。
长治市地处上党盆地区域,是典型的雨养农业、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条件较差。
全力抓好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建设工作,对于全区干旱山区“三农”发展、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村集体经济破零等各项工作具有重要影响。
近年来,长治市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上党中药材”全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市、全省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区“四大品牌优势”,积极开展全国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创建,走出了一条农业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1 长治市有机旱作农业发展现状自2017年以来,长治市率先在全省设立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布局12个县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区,围绕九大有机旱作农业种植板块、六大绿色有机健康养殖基地、以及13条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按照有机农产品生产标准,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推动农业生态系统封闭运行和良性循环,积累了有机封闭示范区的成功经验。
在确立为全省唯一的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后,结合巩固国家现代农业创建示范区和全国首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市成果,科学编制并出台了绿色有机旱作农业示范市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和修订完善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三品一标”产品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逐步形成了可供借鉴的有机旱作农业标准体系。
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乡村科技·栽培育种XIANGCUN KEJI 2021年10月(下)47旱地谷子高产栽培技术李彦青(柳林县农业农村局,山西柳林033300)[摘要]谷子是属于禾本科植物,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实去皮后俗称小米,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在我国北方地区被广泛种植。
小米的营养价值非常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不仅可供人们食用,而且可以作为饲料饲喂家禽。
从选地选种、适时播种、合理施肥、田间管理、病害虫防治和收获等方面,全面总结了山西省旱作区谷子高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谷子;旱作区;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山西省[中图分类号]S5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7909(2021)30-47-3柳林县隶属山西省吕梁市,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
受季风及地形等因素影响,当地夏季短促、冬季漫长,无霜期为199d ,平均年降水量为472.3mm 。
柳林县有耕地面积2.97万hm 2,其中基本农田2.47万hm 2,总人口34.6万人,水资源较为短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36m 3),因此,发展旱作农业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最佳选择。
相较于其他谷物,谷子的适应性较强,耐旱、耐贫瘠,且小米的营养价值较高。
因此,近年来柳林县谷子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柳林县谷子常年种植面积为4066.67hm 2,平均每667m 2耕地产量为225kg 、产值为1350元。
此外,柳林县还积极开展谷子农产品开发和“三品一标”认证,已形成“吕梁山黄金米”品牌,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
培育壮大谷子产业,已成为柳林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的一个重要方向。
但截至目前,柳林县对谷子高产栽培技术还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推广,不利于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1]。
因此,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基层工作经验,对适合柳林县的旱地谷子栽培技术进行总结和梳理,以促进当地谷子产业的发展。
1选地选种谷子虽然耐寒耐旱,但是要想获得高产,还是需要选择肥力中上、便于灌溉的地块,要求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地形平坦、土层深厚、排灌方便。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措施方案

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措施方案引言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我国部分地区,由于气候条件、土壤质量等因素的限制,玉米产量较低,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制定玉米高产创建技术措施方案,提高玉米产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选优育种高产创建的首要措施之一是选用优良品种进行育种。
选择抗逆性强、病虫害防治效果好、产量高的玉米品种。
通过现代育种方法,培育出适应不同地区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玉米品种。
2. 合理施肥玉米是高效利用养分的作物,因此合理施肥是增加产量的关键。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玉米的生长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施肥方案。
在播种前进行基础施肥,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合理调整氮、磷、钾等养分的比例,满足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
同时,注重有机肥的应用,提高土壤肥力。
3. 合理种植密度合理的种植密度对于玉米高产创建非常重要。
种植密度过低会导致土壤养分利用不充分,减少产量;种植密度过高会使得单株玉米生长不良,影响产量。
因此,在不同的气候、土壤条件下,根据品种特性和实际情况,科学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确保玉米生长稳定、充分利用土壤和养分资源。
4. 病虫害防治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对于保证玉米高产创建至关重要。
定期巡视田间,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采用无公害农药、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手段,达到病虫害控制的效果。
此外,合理轮作、合理间套等措施也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种植技术措施5.1 合理耕作合理耕作是提高玉米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
深翻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透性和保水性。
掌握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深度,确保玉米幼苗的生长正常、快速。
5.2 控制杂草杂草是玉米生长的重要竞争因素,对地下部分和地上部分生长造成负面影响。
在播种前进行杂草清除,使用合适的除草剂,控制杂草的生长。
定期进行杂草防治,减少杂草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5.3 灌溉管理适当的灌溉是玉米高产创建的重要保证。
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总结

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总结
玉米作为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农业科研人员进行了大量的攻关研究,总结出了一些科学的栽培技术。
下面就是玉米高产攻关栽培技术的总结:
1. 种子选优:优质种子是高产高效的基础。
在种子选用方面,应选用优质、早熟、抗逆性强的品种。
2. 土壤改良:做好土壤的改良和处理工作,如施入有机肥、绿肥、磷、钾等营养元素。
3.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是提高玉米产量的重要措施。
要根据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和作物需要进行适当地施肥。
4. 适当密植:密植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
但要注意控制株间距离,以控制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5. 病虫害防治:病虫害是玉米高产的主要障碍。
要根据不同病虫害的特点,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如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6. 种植时间:在不同地区,种植时间也有所不同。
要选择适当的时间,避免遭受自然灾害和气候极端事件的影响。
7. 耕作管理:要采取科学的耕作管理措施,如及时翻耕、松土、浇水、排水等措施,以保证玉米的良好生长和发育。
总之,根据地区、气候和作物特点,选择合适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措施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高温、适应性强等特点。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品种选择、适时育苗、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精细管理和防治病虫害等方面。
一、品种选择品种选择是玉米高产的前提,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土壤条件的品种,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在品种选择方面,应根据地区气候、土壤、病虫害等因素,选择耐旱、耐寒、高产、抗病虫害的品种。
二、适时育苗适时育苗是玉米高产的关键环节,育苗质量直接影响后期的产量和品质。
适时育苗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的育苗时间。
一般来说,北方地区玉米种植以4月下旬-5月初为适宜育苗期,南方地区则以3月下旬-4月初为适宜育苗期。
育苗方法可以采用温床或地面育苗,育苗床宽度不宜过宽,一般以1.2米为宜,育苗箱高度以10-15厘米为宜。
三、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是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密植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一般来说,密植的玉米产量较稀植的玉米高出10%左右。
但密植玉米也容易引起秆薄、穗小和穗数少等问题。
因此,密植的玉米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及时调整肥料、加强病虫害防治等,以保证玉米高产和品质。
四、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玉米高产的关键之一,施肥要根据玉米生长的阶段、土壤肥力和病虫害情况等因素进行。
一般来说,春季种植玉米需要进行基础施肥,秋季种植玉米则需要进行后补肥。
基础施肥以磷钾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和抗寒能力;后补肥以氮肥为主,以增加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生长速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五、精细管理精细管理是玉米高产的关键,包括及时修剪根系、保持土壤水分、适时除草、及时除虫等。
及时修剪根系可以增加玉米的根系肥量,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保持土壤水分可以保证玉米生长的需要,减少玉米的干旱和缺水情况;适时除草可以减少玉米植株之间的竞争,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及时除虫可以防止病虫害对玉米的危害,保障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六、防治病虫害病虫害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
旱稻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

旱稻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摘要:旱稻是一种适合直播能够在近似旱地生态条件下生长发育的特殊稻类。
旱稻玉米带状间套作充分利用了空间和夏秋季温光水气温资源,旱稻平均亩产350公斤,玉米平均亩产500公斤。
笔者通过旱稻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试验示范,总结旱稻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为生产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稻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品种选择。
旱稻选择旱优73、特优3301、雅优旱禾、旱优737等抗旱性强的品种。
玉米根据用途不同,选择相应品种。
粒用型:玉米选用当地株型紧凑、株高适中、适宜密植和机械化收割的高产品种,如正红6号、仲玉3号、荃玉9号、成单30等。
鲜食型:鲜食玉米可选荣玉甜9号、锦甜68、荣玉糯1号等。
青贮型:玉米品种可选用川单99、正红505、雅玉青贮8号、雅玉26等。
2选地整地。
播种前要精耕细作,使土质松软,细碎后再播种。
一般进行两犁一耙,耕深20cm,整地后做到“平、深、细、松”,同时拣除田地间杂草、大石块和往年的旧薄膜。
3 带宽安排。
按240cm开厢,划分旱稻带和玉米带,旱稻带与玉米种植带间距80cm,玉米带宽40cm(2行玉米),旱稻带120cm(旱稻4行)。
4适时播种。
在播种前选用拌种剂对旱稻种、玉米种进行处理,防治地下害虫、苗期病害。
4.1播种时间。
川中丘陵地区玉米在4月中旬直播,旱稻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直播。
4.2播种机具。
选择2BYFSF-3(4)型(河北农哈哈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带状复合种植专用施肥播种机规范带间距,确保苗齐苗匀。
玉米株距14-16cm,穴播1-2粒,玉米密度52500-60000株/公倾;旱稻穴距20cm播,穴播5-8粒,密度37500株/公倾。
4.3播种深度:玉米3-5cm、旱稻2-3cm,根据播种深度调节好拖拉机悬挂液压以及播种机限深轮装置。
4.3播种量。
旱稻精细播种量是每公倾30-45Kg,玉米播种量22.5-30Kg。
5科学施肥。
底肥一般每公倾施农家肥15000-22500Kg、高氮缓控释肥(如N‒P2O5‒K2O为28‒8‒6)750-900K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治地区旱地玉米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摘要分析了长治地区旱地玉米的生态适应性及影响旱地玉米高产的限制因子,提出了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包括深耕整地、合理密植、科学施肥、田间管理等内容,以期为旱地玉米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旱地玉米;生育特点;高产栽培;山西长治
中图分类号s513.0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09)19-0053-01
2005年以来,长治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确保粮食安全的指示精神,在山西省首先提出实施“玉米战略”,玉米种植面积由2004年的13万公顷扩大到20万公顷左右,其中旱地种植面积占77.5%以上。
玉米平均产量6 724.5kg/hm2,较2004年7 035kg/hm2减产310.5kg/hm2。
如何在扩大面积的基础上确保单产的稳定增长,是农技推广人员急需解决的课题。
2006~2008年广大技术人员根据旱地玉米的生育特点,坚持试验、示范、推广相结合,逐步探索出了一套旱地玉米稳定增产的农艺措施。
2008年全市玉米平均产量达到7 138.6kg/hm2,其中旱地玉米平均产量达到6 582.5kg/hm2,较2005年平均5 620.1kg/hm2增产962.4kg/hm2,增长17.1%,单产、总产均创历史新高。
1旱地玉米的生态适应性
1.1光照条件
玉米为喜温好光的短日照作物,一生需日照600~800h,从出苗
至抽穗每天日照时数最适为8~9h。
长治市大部分地区玉米生长时期日照为1 000h左右,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求。
1.2热量条件
在玉米整个生育时期,要求≥10℃积温2 000~2 200℃(早熟)、2 200~2 600℃(中熟)、2 600~3 000℃(晚熟)。
长治市春玉米从5月1日至9月20日整个生育时期,≥10℃积温除部分高寒山区外,都能满足早、中、晚熟玉米对热量的要求。
1.3供水条件
玉米需水较多,全生育期需水369~454mm,各生育阶段需水差异较大。
出苗期需水少,出苗后需水量逐渐增加,蜡熟后又转少。
从长治市水的供需来看,旱地玉米降水与作物生理需水的时间配置较好,全生育期降水400mm左右,各生育阶段需水与降水量基本吻合。
1.4土壤条件
玉米丰产要求土层深厚,结构良好,疏松通气,土壤渗水和保水
性能好,耕层有机质和速效养分高。
长治市土层深厚,立地条件优越,只要狠抓以土、肥、水为中心的基本农田建设,采取平整土地,筑埂做垄,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作物覆盖度等措施,就能满足玉米丰产对土壤的要求。
2影响旱地玉米高产的限制因子
2.1降水季节、年际分布不均
长治市降水虽有550~650mm,但多数集中在6~9月,春旱严重,影响玉米播种和全苗,伏、秋旱时有发生(几率在30%),造成“卡脖子旱”。
2.2土壤瘠薄,投肥少,施肥不科学
据调查,不少地方投肥(有机肥和化肥)数量仅为需肥量的1/3~2/3,导致地力逐渐下降。
投肥氮多磷少,比例失调,与作物需求脱节。
多年连续种植玉米,土壤微量元素消耗巨大,尤其是缺锌严重,进一步影响了玉米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2.3技术投入不足,管理粗放
保墒耕作不及时,致使土壤水分散失,延误播期,生长发育推迟,尤其低温提前年份,籽粒灌浆受阻,造成减产。
由于地旱和播种质量差,缺苗断垄,穗数不足,其他管理措施也跟不上,常使高产作物得不到高产。
3旱地玉米栽培技术
3.1深耕整地
耕深一般以25~35cm为宜。
如地表干土层厚,应先镇压提墒,然后耙耱,使土壤上虚下实,有利于播种出苗。
3.2合理密植
单项密度试验证明,在中等肥力条件下,4.5~6.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加,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等性状都有下降趋势,空秆率增加,但由于群体株数增加,产量仍有所提高。
一般应遵循早
熟品种宜密,晚熟品种宜稀;低秆品种宜密,高秆品种宜稀;高肥地
块宜密,低肥地块宜稀的原则。
结合多年试验与实践,推荐种植株数的幅度为:早熟、平展型品种4.5~6.0万株/hm2,紧凑型6.75~8.25万株/hm2;中晚熟平展型品种4.50~5.25万株/hm2,地膜覆盖
5.25~
6.00万株/hm2,紧凑型6.0~
7.5万株/hm2。
行株距的合理配置,可以使田间形成一个合理的群体结构。
目前种植方式有3种:等行距种植,一般行距60~67cm,株距视密度而定;宽窄行种植,宽行80cm,窄行40cm;带状种植,即几行玉米套种几行其他矮杆作物,如
玉米套马铃薯、玉米套大蒜等。
3.3科学施肥
玉米施肥应坚持“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基肥、磷钾肥早施,追肥分期施”的原则。
结合秋耕,推行秸秆还田,实行平衡配套施肥,合理增施锌肥,锌肥(znso4)施用量以15.0~22.5kg/hm2为宜。
干旱地区不同地力水平的推荐施肥量见表1。
追肥时间依据玉米吸肥“前少、中多、后少”的需肥规律。
在拔节期适量追施攻秆肥,大喇叭口期重施攻穗肥。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取叶面喷施磷酸二(下转第59页)
氢钾、爱丰、农丹等叶面肥,促进植株生殖生长,增强光合作用。
3.4田间管理
隔行去雄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注意边际2~3行和间混作地块不宜去雄,以免花粉不够影响授粉,必要时可进行人工辅助
授粉,以利增产。
玉米站秆扒皮晾晒可以加速果穗和籽粒水分散失,促进脱水、晒粒,提高籽粒等级。
扒皮晾晒的时期是在蜡熟后期。
据测试,在玉米蜡熟后期扒皮晾晒15~20d,含水量可降低14%~18%,早熟5~7d,可使玉米增产5%左右。
4参考文献
[1] 保守智.山旱地玉米双垄全膜覆盖集雨栽培技术[j].作物
杂志,2008(6):90.
[2] 汪来用,李新兴,王家胜.山区旱地秋玉米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5(8):22.
[3] 石龙,杨红梅,王建共.旱地西瓜套种玉米优质高效栽培[j].山西农业科学,2009(2):92-93.
[4] 柳昱,刘茂,张咏梅,等.黄土丘陵区旱地玉米节水栽培技术及效果[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s1):1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