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线性)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线性)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方法(线性)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82638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GR&R。 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测为那一只产品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计量型与计数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可用具体的连续的数值来表述,这样的测量系

分析MSA测量系统的方法

第一章通用测量系统指南 MSA目的: 。 选择各种方法来评定测量系统的质量 ......... 受控:量具、仪器、检测人员、程序、软件 活动:测量、分析、校正 适用范围: 用于对每一零件能重复读数的测量系统。 测量和测量过程: 1)赋值给具体事物以表示它们之间关于特殊特性的关系; 2)赋值过程定义为测量过程; 3)赋予的值定义为测量值; 4)测量过程看成一个制造过程,它产生数字(数据)作为输出。 量具: 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经常用来特指在车间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测量系统: 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软件、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测量变差: ●多次测量结果变异程度; ●常用σm表示; ●也可用测量过程过程变差R&R表示。 注: a.测量过程(数据)服从正态分布; b.R&R=5.15σm 测量系统质量特性: ●测量成本; ●测量的容易程度; ●最重要的是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常用统计特性: ●重复性(针对同一人,反映量具本身情况) ●再现性(针对不同人,反映测量方法情况) ●稳定性 ●线性(针对不同尺寸的研究)

注:对不同的测量系统可能需要有不同的统计特性(相对于顾客的要求)。 测量系统对其统计特性的基本要求: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 ●测量系统的变异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异小; ●变异应小于公差带; ●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异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十分之一);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时,其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 变差和公差带中的较小者。 评价测量系统的三个问题: ●有足够的分辨力;(根据产品特性的需要) ●一定时间内统计上保持一致(稳定性); ●在预期范围(被测项目)内一致可用于过程分析或过程控制。(线性) 评价测量系统的试验: ●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满足要求的统计特性; ●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著的影响; ●验证统计特性持续满足要求(R&R)。 程序文件要求:

测量系统分析(MSA)

测量系统分析(MSA) 1目的和围 规测量系统分析,明确实施方法、步骤及对数据的处理、分析。 2规性引用文件 无 3定义 3.1测量系统:用来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其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也就是说,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3.2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稳定性是整个时间的偏倚的变化。 3.3分辨率:为测量仪器能够读取的最小测量单位。别名:最小读数单位、刻度限度、或探测度、分辨力;要求低于过程变差或允许偏差(tolerance)的十分之一。Minitab中常用的分辨率指标:可区分的类别数ndc=(零件的标准偏差/ 总的量具偏差)* 1.41,一般要求它大于等于5才可接受,10以上更理想。 3.4过程总波动TV=6σ。σ——过程总的标准差 3.5准确性(准确度):测量的平均值是否偏离了真值,一般通过量具计量鉴定或校准来保证。 3.5.1真值:理论正确值,又称为:参考值。 3.5.2偏倚:是指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的差异。%偏倚=偏倚的平均绝对值/TV。 3.5.3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量程,偏倚值的差值。用线性度、线性百分率表示。 3.6精确性(精密度):测量数据的波动。测量系统分析的重点,包括:重复性和再现性 3.6.1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差。重复性又被称为设备波动(equipment variation,EV)。 3.6.2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再现性又被称为“评价人之间”的波动(appraiser waration,AV)。 3.6.3精确性%公差(SV/Toler),又称为%P/T:是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波动与被测对象质量特性 σ/ (USL-LSL) *100%。 公差之比,%P/T=R&R/(USL-LSL)*100%=6 MS σ/6σ*100%。 3.6.4精确性%研究变异(%Gage R&R、%SV)= R&R/TV*100%=6 MS 线性

测量系统分析案例

测量系统分析案例 编制:史爱萍 测量系统分析案例 以我公司火炮主要部件“身管硬度检测程序”为例说明。 身管硬度检测程序: 1、物资部门检验人员根据外购器材复验收规范填写 “力学性能试验请 求单”,由物资部门按“力学性能试验请求单”试验项目要求取试 验“样品”,并附 “样品”交理化试验室试验人员。 2 、理化试验人员收到“力学性能试验请求单”及“样品”后,根 据“力学性能试验请求单”进行登记编号,并对样品进行标识。 3 、硬度试验(依据GB/T231.1布氏硬度试验方法进行) 3.1准备工作 3.1.1准备好原始记录; 3.1.2检查样品名称、材料、数量等是否符合; 3.1.3根据样品大小、形状选择工作台; 3.1.4打磨样品表面,使其表面粗糙度达Ra不大于1.6um; 3.2硬度试验程序 3.2.1应使用有效期内的标准硬度块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以

下试验工作; 3.2.2将样品稳固地放在布氏硬度计工作台上,按GB/T231.1布氏硬度试验方法第7条试验程序进行试验,并作好相应的硬度原始记录。 3.3试验完毕,及时填写“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单”,经另一试验人员审核后交理化室主任盖章,并通知物资部门领取“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单”。 4、物资部门领取“力学性能试验报告单”后交检验,检验人员依据 YB475-93“火炮炮身零件用钢”第 3.1.3条硬度进行判断,作出硬度是否合格的结论。 测量系统分析案例 编制:史爱萍

测量系统分析案例 以五分厂洛氏硬度计(HRC-150A NO:118)周期检定为例说明。 洛氏硬度计周期检定程序:(参照JJG112-2003金属洛氏硬度计检定规程及硬度计说明书) 1、外观检查 1.1硬度计应有铭牌,标明制造厂名称、型号、出厂编号等。 1.2硬度计的主轴、加力杠杆、升降丝杠、缓冲机构、压痕深度测量装置等均应正常灵活地工作;丝杠无晃动;试验力无冲击。 1.3试台应稳固地安装在丝杠上,试台台面应光滑平整。 2、硬度计示值检定 2.1硬度计应针对其被使用的每一个标尺进行检定。 2.2根据硬度标尺,选取相应的总试验力和装上相应的压头。 2.3检定时,主试验力施加时间4~8s,总试验力保持时间(5±1)s;主试验力在(2~3)s内平稳卸除。 2.4检定时,标准硬度块贴合试台台面移动。在标准硬度块的工作面上测定六点,第一点不计,其余五点均匀分布。两相邻压痕中心间距离应不小于压痕直径的4倍,但至少为2mm。压痕中心至硬度块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压痕直径的2.5倍,但至少为1mm。所测五点硬度的平均值与标准块硬度值之差为硬度计的示值误差,五点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硬度计的示值重复性。做好相应的硬度计原始记录,检定结果应符合 JJG112-2003金属洛氏硬度计检定规程表3硬度计示值最大允许误差及示值重复性中的要求。 3、遇到以下情况者,测量结果无效 3.1试验过程中,硬度块产生位移; 3.2试验过程中受试验力作用时,受到外来冲击影响; 3.3试验记录有误; 4、检定结果的处理及检定周期 4.1检定合格的硬度计发检定证书(签字手续齐全),不符合的贴禁用标识。 4.2硬度计的检定周期:一年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1. 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3.2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3.3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 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 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 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 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 为0.02mm。 4.8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 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 关于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4.9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10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 测为哪一只产品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测量系统分析指导书

测量系统分析指导书 1目的 本规定具体明确进行“测量系统分析”的方法,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并根据对研究结果的分析来评估所使用的量具或设备的测量能力是否能达到预期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由控制计划规定的量具或测试设备并指出其相对应的关键特性。 3 术语或缩语 3.1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用一个评价人,使用相同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上的同一特性进行多次测量所得到的测量变差。 3.2再现性Reproducibility:是用不同的评价人,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对同一零件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 3.3重复性和再现性(GRR):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联合估计值。 3.4Cg:检具能力指数。 4 程序 4.1流程图

4.2 职责 4.2.1 质量保证部负责对本工作规定的建立,保持和归口管理。 4.2.2 使用部门按控制计划要求,编制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上报质量保证部批准,使用部门准备样件,实施,提供报告。质量保证部负责结果评价。 4.2.3 人力资源部负责人员培训。 4.2.4 量具使用部门归档保存相应记录。 5 测量系统分析: 5.1 根据客户的要求来确定MSA,现场使用的计量器具,用于大众产品用Cg值来评估,用于通用的产品的用GRR来评估,其余的产品根据客户要求来定,客户无要求的采用GRR分析。 5.2 计量仪器的MSA,采用GRR来分析。测量仪器按对应的测量产品来做评估,但对同一大类的产品,同一种工艺允许只选取一种零件作为代表性的来做GRR分析。 5.2.1 CMM的MSA,可从控制计划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零件进行,项目包括位置尺寸、几何尺寸进行GRR分析。 5.2.2 齿轮测量中心的MSA,可根据齿轮加工特性,选取对最终的齿轮精度有影响加工工艺(如插齿、剃齿、珩齿、磨齿、成品)进行GRR分析。项目选取:周节累积误差、相邻齿距误差、平均齿向角度误差、平均齿形角度误差。 5.2.3 圆柱度仪的MSA,在控制计划中涉及到使用圆柱度仪的根据加工特性可分为车加工、磨加工和零件特性分为轴类和盘类,对其分别进行圆度、圆柱度和母线平行度的GRR分析。 5.2.4 轮廓仪的MSA,根据加工特性,可在控制计划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如倒角、R圆角、距离等进行GRR分析。 5.2.5 粗糙度仪的MSA,按控制计划中规定的项目(Ra、Rz、Rt),每一类评定标准选一种公差小的,分别进行GRR分析。 5.2.6 卡板的MSA,进行GRR分析。 5.3对在控制计划中出现的万能量具,由使用部门按控制计划组织MSA,对同一类万能量具用于同一大类的产品、同一工艺、同一精度允许只选取一种作为代表性的来做GRR分析分析方法,根据客户要求分为GRR和Cg。 5.4 对带表检具全部实施MSA,但对一台多参数专用检具,允许只对最小公差的检测项进行MSA。分析方法根据客户要求分为GRR和Cg。周期为检具六个月。 5.5对卡板、塞规等专用量具,首次使用前由使用部门按控制计划组织MSA,分析方法为计数型。对同一大类的产品、同一工艺、同一精度允许只选取一种作为代表性的来做GRR分析评估。 5.6专用量检具首次使用前应进行MSA。对用于SPC过程控制点的专用量检具需定期做MSA,原则上参照检定周期。

测量系统分析作业指导书(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分析报告

有限公司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版号:A/0 (MSA)测量系统分析 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 作业指导书 批准:吕春刚 审核:尹宝永 编制:邹国臣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10年11月15日发布2010年11月15日实施

量具的稳定性、偏移、线性研究作业指导书JT/C-7.6J-003 1目的 为了配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的测量仪器,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进行分析,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已知,为准确评定产品提高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的测量分析。3职责 3.1检验科负责确定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和检定,对使用的测量系统分析,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2工会负责根据需要组织和安排测量系统技术应用的培训。 3.3生产科配合对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术语 4.1偏倚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 4.2稳定性(飘移)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3线性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变差。 4.4重复性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作业准备 5.1确定测量过程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系统分析的范围。 a)控制计划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 b)有SPC控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 c)新产品、新过程; d)新增的测量仪器; e)已经作过测量系统分析,重新修理后。 5.2公司按GB/T10012标准要求,建立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立的测

CLSI系列文件---定量检测系统线性评价方法(EP6-A)

定量检测系统线性评价方法— EP6-A法 线性范围是分析方法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线性范围越宽,说明该分析方法的性能越好,越适用于临床。目前评价分析方法线性范围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法、EP6-P法、美国临床病理学家协会设备委员会(CAP-IRC)法、EP6-A法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目前评价分析方法线性范围最好的方法即EP6-A法。 1. 仪器熟悉阶段 在线性评价实验之前,仪器应当在实验室安装并使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便实验者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并保证仪器经过正确的定标、实验样本经过适当的准备。如果仪器生产商为实验者提供了培训,这也可以作为本阶段的一个部分。 2. 线性评价实验 2.1 实验样本的数目 线性评价实验的样本数目依据实验目的而确定:①如果实验目的是验证某方法的线性范围,需要5~7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样本,这些样本的浓度必须覆盖厂家申明的线性范围,并且每个样本重复测量2次。②如果实验目的是建立新方法的线性范围,需要7~11个不同浓度水平的样本,这些样本的浓度必须覆盖预期的线性范围。一般情况下,新方法线性范围的建立者希望有更多浓度水平的实验样本,并且这些实验样本的浓度应该比预期的线性范围宽20%~30%,这样能确定最合适的线性范围。此外,再根据检测系统不精密度的大小,每个样本重复测量2~4次。③多元回归分析法评价线性范围时至少需要5个不同浓度水平的实验样本,并且实验样本越多,就越能准确地评价线性范围。 2.2 实验样本的配制 EP6-A文件推荐使用高值和低值浓度的样本按特定的比例精确配制成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样本,并且这些样本的浓度可以为等间距排列,也可以为不等间距排列,具体配制方法可以参考文件后的附录A。在配制过程中,实验者应优先选用移液管法配制实验样本,因为用移液管精确吸量高值、低值浓度样本配制实验样本所产生的误差比称量法、配制复溶溶液法要小。此外,实验者在吸取小体积溶液时要特别小心。 2.3 实验样本的编号 在线性评价实验前,实验样本中分析物浓度可以为未知条件,只是此时必须对每个实验样本进行编号来反映实验样本中分析物浓度的关系。如果实验样本中分析物浓度是按等间

测量系统分析方案研究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是指由测量仪器(设备)、测量软件、测量操作人员和被测量物所组成的一个整体。 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是指检测测量系统以便更好地了解影响测量地变异来源及其分布地一种方法。通过测量系统分析可把握当前所用测量系统有无问题和主要 问题出在哪里,以便及时纠正偏差,使测量精度满足要求。] GageR&R=5.15σm=√(EV2+A V2) σm=测量系统地标准偏差(Measurement system standard deviation) EV=设备(仪器)的变异(Equipment variation),即重复性(Repeatability).重复性是指同一测量仪器,同一检验者,对同一零部件进行数次测量,再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A V=评价变差(Appraisal Variation),即再现性(Reproducibility).再现性是指同一测量仪器,不同的检验者,对同一零部件进行多次测量,再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价。 一、GageR&R评价方法 1.首先界定此测量系统用于何处,如产品检验或工序控

制 2.选处10个可代表覆盖整个工序变化范围的样品 3.从测试人员中选择2-3人对每个样品进行2-3次随机测 量 4.记录测量结果并用重复性和再现性表进行计算 5.用判别标准进行判断,确定此系统是否合格 6.对不合格之测量系统进行适当处理 二、测量系统分析标准 1.测量系统的精度(分辩率)需比被测量体要求精度高一 个数量级,即如要求测量精度是0.001,测量仪器的精 度要求须是0.0001. 2.如果GageR&R小于所测零件公差的10%,则此系统 物问题。 3.如果GageR&R大于所测零件公差的10%而小于20%, 那么此测量系统是可以接受的。 4.如果GageR&R大于所测零件公差的20%而小于30%, 则接受的依据是数据测量系统的重要程度和商业成 本。 5.如果GageR&R大于所测零件公差的30%,那么此测 量系统是不可以接受的,而且需要进行改善。 三、应用事例

MSA测量系统(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分析结果汇报

XXXX作业文件 文件编号:JT/C-7.6J-003 版号:A/0 (MSA)测量系统分析 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研究 作业指导书 批准:吕春刚 审核:尹宝永 编制:邹国臣 受控状态:分发号: 2006年11月15日发布2006年11月15日实

量具的稳定性、偏移、线性研究作业指导书JT/C-7.6J-003 1目的 为了配备并使用与要求的测量能力相一致的测量仪器,通过适当的统计技术,对测量系统的五个特性进行分析,使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已知,为准确评定产品提高质量保证。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使用的所有测量仪器的稳定性、偏移和线性的测量分析。3职责 3.1检验科负责确定过程所需要的测量仪器,并定期校准和检定,对使用的测量系统分析,对存在的异常情况及时采取纠正预防措施。 3.2工会负责根据需要组织和安排测量系统技术应用的培训。 3.3生产科配合对测量仪器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4术语 4.1偏倚 偏倚是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标准值)的差值。 4.2稳定性(飘移) 稳定性是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4.3线性 线性是在量具预期的工作量程内,偏倚值的变差。 4.4重复性 重复性是由一个评价人,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5测量系统分析作业准备 5.1确定测量过程需要使用的测量仪器以及测量系统分析的范围。 a)控制计划有要求的工序所使用的测量仪器; b)有SPC控制要求的过程,特别是有关键/特殊特性的产品及过程; c)新产品、新过程; d)新增的测量仪器; e)已经作过测量系统分析,重新修理后。 5.2公司按GB/T10012标准要求,建立公司计量管理体系,确保建立的测

测量系统分析(MSA)实施方法简述

冠卓咨询-测量系统分析(MSA)实施方法简述 1.测量数据的类型 在我们实施六西格玛改善项目中,会用到各种测量数据。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这些数据按测量方式分为连续型数据和非连续型数据(也叫离散型数据、计数数据)。用连续坐标进行测量并得出的数据是连续型数据也称计量值数据。如物体长度、重量、直径等。非连续型数据对反映过程变化不如连续型数据敏感。比如合格/不合格、好/中/差、男/女、1~3个字符错误/4~10个字符错误/大于10个字符错误等。【冠卓咨询专家团队为您分享】 2.连续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方法 这里主要讲系统的重复性与再现性。首先,安排测量系统分析试验。选定测量对象、测量人员、测量样品等。一般选择20件以上待测量样品并编号,但测量过程中编号不能让测量人员知道。选择2名以上操作熟练的测量人员。然后让所有测量人员对所有样品随机的测量一遍,改变随机顺序,所有测量人员对所有样品再测量一遍以上。Minitab软件可以帮助我们生成试验安排。

设计好试验安排后严格按照试验顺序进行试验并记录数据。将整理好的测量结果复制到Minitab软件中自动计算结果。 判定测量系统是否合格的标准是:合计量具R&R两者都小于30%

且可区分的类别数大于等于5。 3.离散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实施方法 离散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步骤与连续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类似。 选择20件以上待测量样品并编号,选择2名以上操作熟练的测量人员对每件样品重复测量2次以上,所有测量顺序都是随机化且测量人员不知道样品编号。记录试验数据如下: 将数据整理后输入到Minitab软件中,查看计算结果如下: 一般要求所有检验员与标准整体一致性比率在85%以上。否则,需对测量系统进行改进。 除了上述方法以外,还有一种通用方法同样适用于离散型数据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56447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3.2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3.3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0.02mm。 4.8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 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4.9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10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测为那一只产品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4.11计量型与计数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可用具体的连续的数值来表述,这样的测量

测量系统分析计算实例

案例3 测量系统分析计算实例 某企业主要生产型号为YSK30-6A的电机,电机的主要质量特征值为电机轴的径向跳动大小。公差要求是0~0.03mm。已知其质量特征值服从正态分布,并且对该质量特征值进行测量时,是由测量员A和测量员B利用同一台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使用的测量仪器是百分表。为了了解该测量系统的可靠性,特取10个样品随即分配给测量员A和测量员B,每人对每个样品测量3轮。该过程取得的数据如表3-1所示。 表3-1 测量系统分析数据 A B 123123 0.0250.020.020.020.0150.02 20.030.0450.030.0250.040.03 30.0140.0150.0150.020.0150.02 40.0080.010.010.010.010.01 50.040.040.040.040.030.04 60.0480.0450.0450.030.040.04 70.010.020.010.010.0150.015 80.010.010.010.020.010.015 90.0250.0250.020.020.030.02 100.0450.030.030.030.0250.04该问题属于典型的交叉型测量系统分析问题。Minitab为量具R&R(交叉)提供了两种方法:均值极差法或方差分析法。均值极差法将整体变异分为三种类别:部件间变异、重复性和再现性。方差分析法进一步将再现性划分为其操作员以及操作员与部件交互作用这两个要素。在某种程度上,方差分析法均值极差法更准确,因为它考虑了操作员与部件交互作用。下面分别就这两种方法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 一、均值极差法 1、打开工作表“测量系统分析.xls”。对数据进行整理,使每一行都包含样品名、操作员 以及测量值,如图3-1所示。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 Measurement Systems Analysis 一、测量系统所应具有之统计特性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控制中,这意味着测量系统中的变差只能是由于普通原因而不是由于特殊原因造成的。这可称为统计稳定性。 测量系统的变差必须比制造过程的变差小。 变差应小于公差带。 测量精度应高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一般来说,测量精度是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精度较高者的十分之一。 测量系统统计特性可能随被测项目的改变而变化。若真的如此,则测量系统的最大的变差应小于过程变差和公差带两者中的较小者。 二、标准 国家标准 第一级标准(连接国家标准和私人公司、科研机构等) 第二级标准(从第一级标准传递到第二级标准) 工作标准(从第二级标准传递到工作标准) 三、测量系统的评定 测量系统的评定通常分为两个阶段,称为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 第一阶段:明白该测量过程并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满足我们的需要。第一阶段试验主要有二个目的: 确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具有所需要的统计特性,此项必须在使用前进行。 发现哪种环境因素对测量系统有显着的影响,例如温度、湿度等,以决定其使用之空间及环境。 第二阶段的评定

目的是在验证一个测量系统一旦被认为是可行的,应持续具有恰当的统计特性。 常见的就是―量具R&R‖是其中的一种型式。 四、各项定义 量具: 任何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装置,包括用来测量合格/不合格的装置。 测量系统:用来获得表示产品或过程特性的数值的系统,称之为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是与测量结果有关的仪器、设备、软件、程序、操作人员、环境的集合。 量具重复性:指同一个评价人,采用同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数据)的变差。 量具再现性:指由不同的评价人,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稳定性: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总变差。 偏倚:指同一操作人员使用相同量具,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多次数所得平均值与采用更精密仪器测量同一零件之相同特性所得之平均值之差,即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称的―准确度‖ 线性:指测量系统在预期的工作范围内偏倚的变化。 五、分析时机 新生产之产品PV有不同时 新仪器,EV有不同时 新操作人员,AV有不同时 易损耗之仪器必须注意其分析频率。 R&R之分析 决定研究主要变差形态的对象. 使用「全距及平均数」或「变差数分析」方法对量具进行分析. 于制程中随机抽取被测定材料需属统一制程. 选2-3位操作员在不知情的状况下使用校验合格的量具分别对10个零

测量系统分析全集

测量系统分析(MSA) 目录 通用测量系统指南 - 引言、目的和术语 - 测量系统的统计特性 评价测量系统的程序

- 测量系统变差的类型: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和线性 - 测量系统的分析 - 测量系统研究的预备 -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 1.稳定性分析方法 2.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方法 3. 线性分析方法 - 量具特性曲线 - 计数型量具研究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 MSA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的特性 ◆测量: -通过把零件与已定的标准进行比较,确定出该零件有多少单位的过程。 -有数值与标准测量单位 -是测量过程的结果 测量数据的质量 ◆基准值 -确定比较的基准

- 关于理解“测量的准确性”专门重要 - 能够在实验条件下,使用更准确的仪器以建立准确的测量来获得 测量数据的质量 ◆ 高质量 - 关于某特性,测量接近基准值 ◆ 低质量 - 关于某特性,测量远离基准值 过程 ◆ ★人 ★装置★ ★方法★环境 输入 过程/系统过程模式 质量循环中的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必须具有的性能 ◆测量系统必须处于统计操纵中 ◆测量系统的变差小于制造过程的变差 ◆测量系统的变差小于规定极限或同意的公差 ◆测量变差小于过程变差或公差带中较小者 ◆测量最大(最坏)变差小于过程变差或公差带中较小者 定义 ◆量具 -用来猎取测量的任何设备 ◆测量系统 - 用来给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及其他设备、软件和操作人员的集合 ◆公差 -零件特性同意的变差 ◆受控 - 变差在过程中表现稳定且可预测 ◆不受控 -所有专门缘故的变差都不能消除 -有点超出操纵图的操纵限,或点在操纵限内呈非随机分布形状 受控过程

[MSA-SPC] 测量系统分析

[MSA/SPC]测量系统分析 本文来自:6sigma品质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f13355568.html,作者:青云游子点击1734次原文:https://www.360docs.net/doc/7f13355568.html,/viewthread.php?tid=116294 一、目的 为公司各类简单的计量型、计数型量具的测量系统分析提供指导。 二、参考文件 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 三、术语 1、测量系统误差模型:本作业指导书采用的误差模型为S.W.I.P.E模型,该模型指出测量系统变差来源于以下几大方面:标准(Standard)、零件(Work)、仪器(I)、人员/程序(Person/Procedure)、环境(E) 2、测量系统:对测量单元进行量化或对被测的特性进行评估,所使用的仪器或量具、标准、操作、方法、夹具、软件、人员、环境及假设的集合。 3、分辨力:测量装置和标准的测量解析度、刻度限制、或最小可检出的单位。与最小可读单位研究,即通常所说的最小刻度值,但当仪器刻度较粗略时,允许将最小刻度值估读为原来的一半作为仪器的可视分辨力。 4、重复性:当测量条件已被确定和定义——在确定的零件、仪器、标准、方法、操作者、环境和假设之下,测量系统内部的变差。 5、再现性:传统上将再现性称为“评价人之间”的变差(AV)。指的是不同评价人使用相同的仪器对同一产品上的同一特性,进行测量所得的平均值的变差。但对于操作者不是变差的主要原因的测量过程,上述说法是不正确的。ASTM的定义为:现现性是指测量的系统之间或条件之间的平均值变差。它不但包括评价人的变差,同时还可能包括:量具、试验室及环境的不同,除此之外,还包括重复性。 6、偏倚:对相同零件上同一特性的观测平均值与真值(参考值)的差异。 7、线性:在测量设备预期的工作(测量)量程内,偏倚值的差异。 四、测量系统分析 (一)分析的原则 1、测量系统分析的对象 测量系统分析针对的对象是控制计划中提及的测量系统。 本作业指导书针对的是非破坏性的测量系统分析,关于破坏性的测量系统的分析见《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第三版。 2、测量系统分析时机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新品试生产时;ν 测量系统变更时,如新购量具替换控制计划中规定的量具、量具的校准方法或测量程序发生变化等情况。ν 3、计量型量具的分辨力 应用10:1原则检查测量仪器是否具有足够的分辨力。 所谓10:1原则是指仪器的可视分辨力至少应为被测特性公差和过程变差两者之间较小者的十分之一。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规范

测量系统分析(MSA)作业规范 制订部门:品质部

1. 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质量。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权限与职责 3.1 品质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3.2工程、品质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4.1 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 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 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 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 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 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 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 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 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 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 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 0.02mm。 4.8 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 系统 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4.9 分辨力(Discrimination):对于单个读数系统,它是可视和有效分辨率中较差的。 4.10 盲测:指在实际测量环境中,检验员事先不知正在对该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也不知道所测为 哪 一只产品的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 4.11 计量型与计数型测量系统:测量系统测量结果可用具体的连续的数值来表述,这样的测量 系 统称之为计量型测量系统; 测量系统测量结果用定性的数据来表述,如用通过或不能通过塞规的方式来描述一只圆棒直径尺寸,这样的测量系统称之为计数型测量系统。计量型测量系统和计数型测量系统的分析将用到不同的方法 5. 工作程序: 5.1 测量系统分析时机:在下述三种情况下必须进行测量系统分析。 5.1.1 新产品开发时; 5.1.2 检验员发生变更或新购量具或经维修过的量具投入使用前; 5.1.3 定期做,公司规定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测量系统分析,分析范围覆盖所有合格在用的不同 型 号规格的量具,分析内容覆盖测量系统五性。 5.2 测量系统分析条件 5.2.1 测量作业必须标准化;

测量系统分析计算实例- 案例3 测量系统分析

测量系统分析计算实例- 案例3 测量系统分析案例案例 3 测量系统分析计算实例测量系统分析计算实例某企业主要生产型号为YSK30-6A电机,电机主要质量特征值为电机轴径向跳动量。公差要求为0 ~ 0 .03毫米。已知其质量特征值服从正态分布,质量特征值转化为 测量时,由测量员进行 a和b使用相同的测量仪器进行测量,使用的测量仪器是百分表。为了了解测量系统的可靠性,采集了10个样品,并立即分发给检测员A和检测员B,每个样品测量3轮。该过程中获得的数据如表3-1所示。表3-1测量系统分析数据123123 10 .0250 .020 .020 .020 .020 .020 .0150 .02 20 .030 .0450 .030 .0250 .040 .03 30 .0140 .0150 .0150 .020 .0150 .02 40 .0080 .010 .010 .010 .010 .010 .01 50 .040 .040 .040 .040 .030 .04 60 .0480 .0450 .0450 .030 .040 .04 70 .010 .020 .010 .010 .0150 .015 80 .010 .010 .010 .020 .010 .015 90 .0250 .0250 .020 .020 .030 .02 100 .0450 .030 .030 .030 .0250 .04

操作轮 这个问题属于典型的跨类型测量系统分析问题。Minitab提供了两种测量R&R(交叉)的方法:均值范围法或方差分析法。平均范围法将总体变化分为三类:分量之间的变化、重复 性和再现性。方差分析进一步将再现性分为操作者和操作者-成分交互作用。在某种程度上,方差分析平均范围方法更准确,因为它考虑了操作者和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下面,将分别针对这两种方法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一、平均范围法 1、打开工作表“测量系统分析.xls”。组织数据,使每行包含样本名称、运算符 和测量值,如图所示 3-1 显示。1图3-1数据表(部分)2、选择“统计” 质量工具和测量工具研究R&R研究(交叉)”。3、在零件号中,输入“sample” ;在操作符中,输入“测量员”;在测量数据中,输入“测量值”。 4、在分析方法下,选择“Xbar 和r”。5、点击选项 。在“变化”下,输入6,即6个标准偏差。在工艺公差下,输入规格上限和规格下限。6、在每个对话框中单击确定 。7、会话窗口输出,如图所示 如图3-2所示:图3-2会话窗口输出8、图形窗口输出,如图所示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 S A)方 法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测量系统分析(MSA)方法**** 1.目的 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确保测量数据的质量。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用以证实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所有测量系统分析管理。 3.职责 3.1质管部负责测量系统分析的归口管理; 3.2公司计量室负责每年对公司在用测量系统进行一次全面的分析; 3.3各分公司(分厂)质检科负责新产品开发时测量系统分析的具体实施。 4.术语解释 4.1测量系统(Measurement system):用来对被测特性赋值的操作、程序、量具、设备以及操作人员的集合,用来获得测量结果的整个过程。 4.2偏倚(Bias):指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4.3稳定性(Stability):指测量系统在某持续时间内测量同一基准或零件的单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总变差,即偏倚随时间的增量。 4.4重复性:重复性(Repeatability)是指由同一位检验员,采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的变差。 4.5再现性: 再现性(Reproductivity) 是指由不同检验员用同一量具,多次测量同一产品的同一质量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的变差。 4.6分辨率(Resolution):测量系统检出并如实指示被测特性中极小变化的能力。 4.7可视分辨率(Apparent Resolution):测量仪器的最小增量的大小,如卡尺的可视分辨率为0.02mm。 4.8有效分辨率(Effective Resolution):考虑整个测量系统变差时的数据等级大小。用测量系统变差的置信区间长度将制造过程变差(6δ)(或公差)划分的等级数量来表示。关于 有效分辨率,在99%置信水平时其标准估计值为1.41PV/GR&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