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历代建筑特色

合集下载

江西传统寺观园林造园艺术特色分析

江西传统寺观园林造园艺术特色分析

东汉至南北朝(萌芽发展期)寺观选址要求严格,注重寺观外围园林化环境,多选址在风景名胜区,追求与天地自然的和谐。

建筑多为木结构,风格古朴,园林则以山水为主,布局重视自然景观的烘托庐山东林寺、庐山西林寺、石城寺、南塔寺、圆觉寺大上清宫、阁皂山、玉梁观、登真观、崇元观隋唐至两宋元(鼎盛时期)寺观运用造园技巧精心营造园林,注重寺内空间的绿化以及寺外园林化环境。

寺观建筑风格逐渐从古朴转为细腻精致,以雕刻艺术表现故事。

寺观建筑多为砖木结合,气势恢宏普利禅寺、宝积寺、普通寺、净居寺、百丈寺铁柱观、三清宫、太平兴国宫、龙虎山正一观、玉隆万寿宫明朝至清朝(成熟时期)寺观园林风格继承了前几个时期的优良传统,清雅脱俗,并融入了江西地域特色,呈现出独具一格的风貌。

寺观园林则更加注重景观的完整性和连贯性,善用自然环境,注重景致构思和表达浮洲寺、慧济禅寺、东禅寺、北兰寺、横龙寺青云圃、仙源宫、天姥宫、西华道宫、清净观表1江西传统寺观发展时期表历史分期各时期阶段寺观特点概括代表寺庙代表道观江西传统寺观园林造园艺术特色分析王舸泓,刘志洪,王思宇(宜春学院生命科学与资源环境学院,江西宜春336000)摘要:江西传统寺观园林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江西传统寺观园为对象,采用文献查找、现场调研、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江西传统寺观园林的发展历史、相地选址、空间分布、禅意花木和景观意境方面进行剖析,并以仰山栖隐禅寺、玉隆万寿宫和大万寿崇真宫3个传统寺观为例,分析总结江西传统寺观园林的建造工艺和地域文化,对丰富江西传统寺观园林理论体系、弘扬区域地域文化、继承古代造园的智慧、促进江西传统园林保护与传承起到积极推进作用。

关键词:江西;传统园林;寺观园林;历史演变;造园艺术的地位,山门、坛、天尊殿、讲经堂等殿堂构成建筑群中路的中轴线,其余次要殿堂以及生活、勤杂用房则分别散置在中路两侧和左、右跨院。

随着寺、观的大量兴建,相应地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的园林类型[3]。

上饶徽派建筑景点

上饶徽派建筑景点

上饶徽派建筑景点导语:位于我国东南部的上饶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文化底蕴深厚的胜地,特别是其独特的徽派建筑,更是彰显了千年传统文化的韵味。

本文将带您走进上饶,一起领略这片土地上徽派建筑的魅力。

一、上饶徽派建筑的历史渊源上饶地处江南水乡,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道,经贸繁荣,文化昌盛。

在这样的背景下,徽派建筑在上饶地区应运而生,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建筑风格。

徽派建筑融合了北方的大气与南方的灵秀,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又具有创新之处,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瑰宝。

二、上饶徽派建筑的特色风貌1.布局严谨徽派建筑在布局上讲究严谨,注重对称之美。

住宅通常以四合院为基本结构,分为正厅、东西厢房和后厨等部分,各部分之间用回廊相连,既保证了空间的通透性,又体现了家族的和谐氛围。

2.装饰精美徽派建筑在设计上讲究对称,装饰上则注重精美。

例如,木雕、石雕、砖雕等精美的图案,展示了浓厚的地方文化气息。

尤其是木雕,其技艺精湛,题材丰富,堪称艺术珍品。

3.色彩搭配和谐徽派建筑在色彩搭配上讲究和谐统一。

一般来说,建筑的主体色调为青砖、黑瓦、白墙,呈现出朴素、典雅的氛围。

同时,配以绿树、花草、红漆木门等点缀,使整体色彩更加丰富,却又和谐统一。

4.融入自然环境徽派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力求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在选址、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均充分考虑地形、水系、植被等自然因素,使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

三、上饶徽派建筑的代表景点1.婺源篁岭婺源篁岭是上饶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徽派建筑群之一,其建筑风格独特,布局严谨,装饰精美。

在这里,游客不仅可以欣赏到精美的古建筑,还可以感受浓厚的民俗风情,体验传统手工艺等。

2.宏村古镇宏村古镇位于上饶市婺源县,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徽派建筑古镇。

这里的古建筑群布局合理,风格古朴,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漫步在古镇的街头巷尾,仿佛穿越回明清时期。

3.晓起村晓起村位于上饶市婺源县,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村落。

赣州古城墙介绍

赣州古城墙介绍

赣州古城墙介绍赣州古城墙,作为赣州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杰出代表之一。

本文将对赣州古城墙进行详细的介绍,以期让读者了解其背后的历史与文化。

赣州古城墙始建于东晋末年,历经宋、元、明、清四代,整个建筑群保存完好,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城墙之一。

城墙总长约13公里,高度平均在2.5至4米之间,最宽处达8米,平均最宽处达7.5米。

城墙共建13个城门,其中8个城门保存完好,5个城门已残缺不全。

赣州古城墙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

其城墙结构严谨,气势雄伟,是中国城垣建筑的典范。

城墙所用材料以砖为主,城墙上有大量刻有文字的铭文砖,这些铭文砖反映了东晋至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信息,是研究当时社会风貌和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

赣州古城墙在防御体系方面也具有很高的价值。

城墙在建造时采用了“糯米墙”的工艺,即城墙外侧采用糯米粘土夯实,内侧也采用类似的工艺,使得城墙更加坚固。

城墙还采取了护城河、城门月楼等防御性建筑,使得城池的安全性更高。

赣州古城墙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还具有显著的科学研究价值。

城墙是中国古代建筑技术的杰出代表,对于研究古代建筑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同时,城墙还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历史信息,为研究当时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总之,赣州古城墙是中国古代城垣建筑的杰出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教育价值。

它被誉为“东方长城”,既是一座抵御外敌入侵的城池,也是一部赣州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

我们应该珍惜城墙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感受它,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赣派建筑特点

赣派建筑特点

赣派建筑特点赣派建筑是江西省南昌市及周边地区的一种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赣派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和特点在建筑界独树一帜,成为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分析赣派建筑的特点,包括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建筑布局和装饰细节。

赣派建筑的建筑形式多样,但总体上以宽敞明亮、平面严谨和对称平衡为特点。

赣派建筑通常以三进院落为主,分为前、中、后三个院落,前院是门厅,中院是起居场所,后院是卧室和厨房。

这种布局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方便了房屋的采光、隔音和通风,使得室内空气流通畅通。

赣派建筑多采用木结构,主要使用柚木、铁杉等优质木材,以保证房屋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赣派建筑的屋顶多数采用筒瓦或青瓦,屋檐悬挑宽大,形成了独特的飞檐形态,不仅能遮雨挡风,还能为建筑增添一丝古朴的韵味。

此外,赣派建筑的墙面多以黄土或砖石为主,灰白的墙体与红色的屋面相得益彰,构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貌。

除了建筑形式和材料,赣派建筑的布局也有独特之处。

赣派建筑倡导“四合五眼”布局,即四面合院,中有一个天井。

天井是四合五眼布局的核心,它不仅提供了室内外采光和通风的重要通道,也是家庭成员集结和活动的场所。

此外,赣派建筑的大门通常高挑,富有雕刻和装饰,显示出主人的尊贵身份和家庭的繁荣富庶。

赣派建筑的装饰细节也是其独特之处。

赣派建筑的窗户多数是木窗,窗棂精美雕刻,窗花形态多样,既起到了采光的作用,也为建筑增添了一丝个性和艺术气息。

赣派建筑的门套和门楣也富有装饰性,往往雕刻着花卉、神兽等图案,体现出主人的追求和品味。

此外,赣派建筑还注重颜色的运用,尤其喜欢红色和绿色,红色象征着热情和繁荣,绿色则代表着生机和希望。

赣派建筑的独特之处不仅在于其形式和构造,更体现在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上。

赣派建筑是江西地区多年来建筑文化的结晶,承载了丰富多彩的历史和人文信息。

同时,赣派建筑的保存和传承也要求我们继续关注并加以保护,以确保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能够传承下去,让后代子孙能够继续感受到赣派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滕王阁建筑特色介绍

滕王阁建筑特色介绍

滕王阁建筑特色介绍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城西南郊赣江东岸,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与湖北黄鹤楼、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而命名。

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重建,成了一座三层六角形重檐楼阁,高53.3米,内有大
小厅堂50余间。

1994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整修,新建了
四个大的展室和四个小展室。

整个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站在阁外看去,每层楼的檐口都挂着风铃,风一吹叮叮咚咚地响个不停,真是“风铃高挂檐前树,夜静风来满阁香”。

滕王阁整个建筑群有五层。

一楼是大堂;二楼是两层的阁廊;三楼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大联;四楼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小联;五楼是“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的中联。

—— 1 —1 —。

江南西道——江西省

江南西道——江西省

厅,面阔三间,明间厅堂,次间臣室,左右对称。木构穿斗
式梁架,并依使用目的之不同,前檐部常做成各式的轩,形
制秀美且富于变化。卧室楼高一层半,下层居住,上半层放
置什物。厅堂没有分层,显得高大宽敞,气势极为堂皇。室
内地面,以长条青砖横向错缝铺砌。神龛设在厅堂宝壁两边
侧门的上方。堂前均有较为狭小的天井,既从采光通风之用
独树一帜——江西风俗
• 采茶戏
• 采茶戏是江西地方小戏的
总称,主要发源于赣南信 丰、安远一带,由
• 民间采茶歌和采茶灯演唱
发展而来,
• 继而成为一种有人物和故
事情节
• 的民间小戏,由于它一般
只有二旦一丑,或生、旦 、丑三人的表演,
• 故又名“三角班”。
• 金阁老龙灯
• 进贤李家渡一带百姓为纪
念神话传说造福于此地的 金阁老龙而扎制的巨形彩 灯,用木、竹、藤、稻草 、丝绸、金属等为原料。 龙身长百余米,上置数百 个花盆、花篮及农产品模 型,龙头高数米,长数米 、上挂宫灯、花篮灯、八 宝灯、鲤鱼灯及包公、孔 明、穆桂英等人物造型。 须几十上百人扛在肩上游 动,使整条“金阁老龙” 上下起伏周身熠熠闪光, 大有倒海翻江之势。
• 徽派建筑和围屋建筑是江西建筑艺术的重要
组成部分,在当下,它们与旅游业紧密相连,成 功转化为重要的文化产品。
欢迎前来旅游
• 江西省共有1个世界文化遗产,2个世界
自然遗产,2个世界地质公园;12个国家重 点风景名胜区,6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25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8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1个国家级森林 公园,60个省级森林公园;15处国家湿地 公园、3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1处国家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全省各类风景名胜区( 点)多达2400余处。

江西建筑特点

江西建筑特点

江西建筑特点江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片土地上孕育出了丰富的建筑文化。

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江西建筑的独特特点。

一、木结构与办法江西建筑借鉴了南方多水的地域特点,充分利用了木材这一资源。

在江西建筑中,木结构被广泛运用,这使得建筑更加灵活且适应性强。

例如,江西传统建筑中常见的吊脚楼就是以木结构为主要框架建造而成的。

这种建筑形式既能有效避免地面潮湿对建筑的侵蚀,又能够承受江南地区丰富的降雨量。

此外,在江西建筑中还流传有丰富多样的木工技艺。

被选中的优质木材通过复杂的切割、雕刻和拼接等工序,形成了独特的建筑装饰和结构。

这些木质构件不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还提高了整体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二、石料运用的独特之处江西地处丰富的矿藏区,石料是当地建筑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在江西建筑中,常常能够看到用石头建造的围墙、门楼和建筑柱子等。

江西的石料运用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是在选材上,江西人注重挑选质地坚硬、色泽优美的石料,例如花岗石和青石。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抗压能力和抗风化能力,能够确保建筑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其次,在雕刻工艺上,江西建筑注重精细和生动。

例如,门楼上常常能够看到精美的图案和纹饰,这些雕刻不仅增添了建筑的艺术感,还展现了江西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追求。

三、独特的屋顶风格江西建筑的屋顶风格也具有独特之处。

在传统建筑中,江西人采用了“鸡腿顶”、“马鞍顶”等多种形式,这些屋顶形态兼顾了美观和实用性。

“鸡腿顶”是江西建筑中最常见的屋顶形式。

它的形状像是两只鸡足交叉,好像在保护着整个建筑。

这种屋顶形式能够有效阻挡风雨的侵袭,并且给人以稳重的感觉。

另外,这种顶形还有助于改善建筑内部的采光和通风情况。

“马鞍顶”则更多见于江西古建筑中的亭台楼阁。

它的形状像是一顶伞状的鞍具,因此得名。

这种屋顶形式既有独特的美感,又能够在烈日下提供阴凉的休息场所。

四、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江西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在建筑布局上,江西人善于利用山水、湖泊、江河等自然元素,打造出独具一格的建筑景观。

赣州古城景点介绍

赣州古城景点介绍

赣州古城景点介绍赣州古城,位于中国江西省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

这里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也是中原文化和南方文化的重要交汇点。

赣州古城以其独特的韵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探访。

一、古城墙赣州古城墙是赣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建筑之一,也是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宋代城墙之一。

这座城墙见证了赣州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中国的沧桑岁月。

城墙高达13米,全长3670米,建造于宋代,经过多次修缮,至今仍然保持着原始的风貌。

走在城墙上,可以俯瞰整个城市,感受古时军事防御和城市规划的魅力。

二、慈云塔慈云塔位于赣州城南,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底蕴的古塔。

这座塔建于北宋时期,高达60米,共19层。

塔身造型独特,犹如一根花蕾,塔顶犹如花蕊,人称花蕾塔。

登上塔顶,可以俯瞰整个赣州古城,感受古代建筑的精妙和美妙。

三、八境台八境台是赣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一座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古建筑。

这座台建于北宋时期,高达36米,共8层。

每层都有不同的景观,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涵。

登上八境台,可以俯瞰整个赣州古城,感受古代建筑的雄伟和壮丽。

四、马祖岩寺马祖岩寺位于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境内,是赣南著名的佛教古刹之一。

该寺始建于唐代,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马祖岩寺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朝拜和观光。

五、灶儿巷灶儿巷是赣州古城内保存最完好的宋代民居建筑群,也是中国唯一的一处宋代民居建筑群。

灶儿巷的房屋多为前店后宅的建筑格局,外观沿着中轴线对称展开,内部结构则以传统的“三进式”四合院为主。

走在灶儿巷的小巷中,仿佛穿越到了宋代时期,感受那个时代的繁华和喧嚣。

六、五龙潭五龙潭位于赣州市章贡区水西镇境内,是赣南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五龙潭景区内有着五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湖泊,每个湖泊都有着独特的风光和特色。

这里山水相依,景色宜人,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游客可以在这里进行徒步、垂钓、野营等活动,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神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这种模仿鸟兽巢居 的建筑之外,先民还用 木质材料搭建简单的住 所。木质房屋是当时部 落的一大特色,直到商 周,甚至是战国时期, 木质材料都是最为主要 的建筑材料。 据悉,商周时期诞生了 一种“干栏式”上下两 层结构的建筑,这对我 国的阁楼式建筑产生了 启迪性意义。
江西先秦“干栏式”建筑 对阁楼建设具有启迪性意义 在江西范围内发现的原始建筑多 以岩洞、巢穴为主,如万年的仙 人洞就是原始人的居住遗址,此 外,还有乐平的涌山岩洞、萍乡 宣风镇的竹园山洞等,江西考古 学者许智范认为,这一系列的考 古成果,都反映了当时的居住环 境和生活观念


赣派风 地理标记下的文化典型
赣派建筑艺术,是赣文化一个侧影。 赣派建筑简洁大方,风格朴实典雅, 砖木结构的楼房居多。姚赯 认为, 简单的砖木结构和华丽的细节装饰 是江西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
赣派民居正门装饰丰富,除一字 门外,还大量使用八字门、牌坊 式门和贴壁垂柱门;大门石材除 红石 外,还普遍使用豆绿石。南 昌、抚州地区的大门以石雕为多, 吉安与赣南则以砖雕为多。


赣南围屋最出名的也最具规模的恐怕要数“关西新围”了。新围位于 龙南县关西乡下九村始建于清嘉庆末年,道光七年(1827)年建成。 新围规模宏大,保存良好,它的确是赣南围屋的代表作之一 赣南围屋现存最多的是龙南、定南、全南(称为“三南”)和安远、 信丰等县,以龙南最多,现存有200余座。
建筑大师梁思成夫人林徽因说过,建筑 是时代和环境的写照,的确如此。
徽 州 古 建 “ 三 绝 ”
徽派建筑以祠堂、 徽派建筑一直保持着其融古雅、简洁、 牌坊、民宅最具 特色,号称“古 富丽于一体的独特艺术风格 建三绝祠堂有宗 祠、支祠、家祠 等不同类型,建 筑方面有严格的 区分,不能随心 所欲。一般都富 丼堂皇,气势恢 宏。
作为传统的建筑流派,



书院建筑 承载官式建筑的礼制特征
建筑总是与某种文化形态和文化现象相连,而江西书院建筑源于过去(特别 是在宋代时期)江西讲学 之风兴盛,书院文化盛行。江西书院建筑也异常繁 盛,这主要表现在它的数量和艺术特征上。
白 鹿 洞 书 院
安义墨庄私塾
书院建筑本身“具有官式建筑和民间 建筑都难以达到的深刻的文化艺术价 值”。
白鹭洲书院
书院具有教学、祭祀、藏书三大功能, 又一直作为士人集中活动一一读书、讲 学、研究、探讨、延续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要场所,故书院建筑既具有官式建筑 强烈的“礼制”特征,又具有民间建筑 及地域文化的特征,同时更为集中地反 映文人的品味和中国传统的思想文化
一部凝固的赣文化史
一.围屋风格 二.徽派建筑 三.书院建筑 四.赣派风格 Nhomakorabea

在赣南的青山绿水间,最醒目又最有沧 桑感的人文景观,可以说是那些被称作 围屋的客家民居。从事 建筑学研究的学 者江盈盈曾指出,江西的围屋建筑和徽 派建筑都属于移民文化的结果。 作为中国历史上由北向南迁徙的两支主 要人群,客家人和徽州宗族有相似的历 史背景,但他们的建筑 形式和聚落形态 截然不同。 客家围屋是赣南独具特色的民居建筑, 是汉代坞堡这种中原古代建筑的延续和 传承,主要分布在龙南 、定南、全南以 及信丰、安远、寻乌,被誉为“中国式 城堡”,可与欧洲城堡相媲美。

作为中国重要建筑流派之一的徽派 建筑,在江西婺源、浮梁等地也有分 布,主要包括民居、祠庙、牌 坊和园 林等,具有独特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 格。以婺源为例,大量徽派古建筑遗 存,散落在大大小小的村 落中,吸引 着海内外无数游客纷至沓来。

徽派建筑和围屋建筑是江西建筑艺术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当下,它们与旅游业紧密相 连,成功转化为 重要的文化产品。
格南 昌 赣 西派 山建 万筑 寿风 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