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分析
中银银行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中银银行作为中国领先的商业银行之一,其财务报告分析对于了解其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和风险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对中银银行财务报告的分析,旨在揭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情况,为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提供参考。
二、中银银行财务报告分析1. 财务状况分析(1)资产规模中银银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资产总额达到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
这表明中银银行在资产规模上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2)负债规模中银银行负债规模也呈现出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底,负债总额达到XX万亿元,同比增长XX%。
负债规模的扩大有利于满足中银银行的业务需求。
(3)资本充足率中银银行资本充足率保持在较高水平,截至2021年底,资本充足率为XX%,满足监管要求。
较高的资本充足率有助于降低银行风险,保障银行稳健经营。
2. 经营成果分析(1)营业收入中银银行营业收入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底,营业收入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这主要得益于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的增长。
(2)净利润中银银行净利润也呈现出增长态势,截至2021年底,净利润达到XX亿元,同比增长XX%。
净利润的增长表明中银银行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3)成本收入比中银银行成本收入比相对稳定,截至2021年底,成本收入比为XX%,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这表明中银银行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3. 现金流量分析(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银银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保持稳定,截至2021年底,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XX亿元,同比增长XX%。
这表明中银银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能够满足其日常经营需求。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中银银行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主要由于购置固定资产和长期投资等原因。
这表明中银银行在投资方面较为谨慎。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中银银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正,主要由于发行债券和吸收存款等原因。
这表明中银银行在资金筹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市场结构是指市场上各个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关系和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结构对于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包括市场竞争程度、市场集中度、市场份额分布等方面的内容。
一、市场竞争程度分析市场竞争程度是衡量市场结构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反映了市场上各参与者之间的竞争力量。
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中,主要存在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多个类型的银行机构。
这些银行机构之间的竞争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市场份额分布:市场份额是指各个银行机构在市场上所占的比例。
通过对我国银行业市场份额的分析可以看出,国有商业银行在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市场份额较大。
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也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而农村合作银行的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这种市场份额分布表明,我国银行业市场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垄断现象,竞争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2. 产品差异化程度:银行业产品差异化程度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中,各个银行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存在一定的差异化。
例如,国有商业银行在企业金融、国际业务等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个人金融、零售业务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色。
这种产品差异化程度可以促进市场竞争,但也存在一定的不平衡。
3. 进入壁垒:市场竞争程度还受到进入壁垒的影响。
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中,由于监管要求和准入条件的限制,新的银行机构进入市场的壁垒相对较高。
这种进入壁垒的存在限制了市场竞争的程度,导致市场上的银行机构相对较少。
二、市场集中度分析市场集中度是指市场上少数几家企业所占据的市场份额的总和。
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中,市场集中度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市场份额集中度:市场份额集中度是衡量市场集中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中,市场份额集中度较高,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所占据。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一、引言银行业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以了解其现状、特点和发展趋势。
二、市场结构概述1. 市场结构类型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主要呈现垄断竞争的特点。
虽然存在多家银行,但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形成了一种寡头市场结构。
2. 市场份额分布大型银行在我国银行业市场中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等。
这些银行在市场中拥有广泛的客户基础和资金实力,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3. 市场准入壁垒我国银行业市场准入壁垒较高,主要体现在资本要求、监管要求和技术要求等方面。
这些壁垒限制了新进入者的进入,使得市场竞争相对较为有限。
三、市场特点分析1. 垄断竞争特征由于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市场竞争程度较低。
这导致了银行产品和服务的相对同质性,客户选择余地较小。
2. 利润来源多样化大型银行通过多元化经营,实现利润来源的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存贷款业务外,它们还开展证券、保险、信托等多种金融业务,提高了利润水平。
3. 金融科技驱动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等新兴业务在银行业中得到快速发展。
大型银行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了客户体验和服务质量。
四、市场发展趋势展望1. 政策支持我国政府将继续加大对银行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创新发展,推动市场竞争,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2. 金融科技创新金融科技将继续推动银行业的发展,如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将改变银行的经营模式,提高效率和风控能力。
3. 风险管理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风险管理将成为银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提高资本充足率,是银行业未来的关键任务。
五、结论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呈现垄断竞争的特点,大型银行占据主导地位。
市场特点包括垄断竞争特征、利润来源多样化和金融科技驱动。
未来,政策支持、金融科技创新和风险管理将是银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六、参考文献[1] 张三, 李四.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J]. 经济学报, 2018, 36(2): 100-120.[2] 王五, 赵六. 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与创新研究[J]. 金融研究, 2019, 45(3): 50-65.以上是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析。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份额分析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份额分析一、市场结构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是指银行业内各类银行机构的数量、规模、类型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分布情况。
1. 银行机构类型我国银行业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政策性银行等多个类型的银行机构。
其中,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等。
农村信用社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城市信用社主要服务于城市居民,农村合作银行主要服务于农村合作社,政策性银行主要为国家实施宏观调控和支持重点行业提供金融服务。
2. 银行机构数量和规模截至2021年底,我国银行业共有约400家商业银行,其中国有商业银行约有3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约有100家,城市商业银行约有200家,农村商业银行约有70家。
农村信用社数量约为1500家,城市信用社数量约为400家,农村合作银行数量约为1000家,政策性银行数量约为10家。
3. 银行机构组织形式我国银行业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合作制银行等。
股份制银行是指以股份制为主要组织形式的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国有银行是指由国家控股或全资控股的银行,如中国银行、农业银行等;合作制银行是指由合作社组织形式的银行,如农村信用社、农村合作银行等。
二、市场份额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份额是指各类银行机构在整个银行业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银行机构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1. 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商业银行是我国银行业的主体,其市场份额主要由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共同占有。
根据最新数据,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商业银行市场中占据了约50%的份额,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了约30%的份额,城市商业银行占据了约20%的份额。
2. 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农村信用社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份额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共同占有。
根据最新数据,农村信用社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占据了约60%的份额,农村合作银行占据了约40%的份额。
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绩效与规模经济——基于2004-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p ro ma c n Chi e e b n i g i d t sn g tv l ea e ot r e o c n r t n h i e e e r n e i f n s a k n n usr i e a ie y r lt d t hema k tc n e tai ;t eCh n s y o
【 理论探 索】
中 国银 行 业 市 场 结 构 效 与 规 模 经 济 绩
基 于 20 — 0 7 0 4 2 0 年面板数 据 的实证研究
李 继 民, 胡 坚
( 北京 大 学 经济 学 院, 京 10 7 ) 北 0 8 1 摘 要 : 文利 用 2 0 - 0 7 的数 据 计算 出我 国银 行 业 市 场 集 中度指 标 C HH , 本 04 20 年 R 和 I 结果 显 示 我 国银 行 业 目前仍 处在 垄断程 度较 高的寡 占型 市场 , 不过 市场 集 中度呈 现缓 慢 而明 显的 下 降趋 势 。在借 鉴 S P 架思路 的基 础之 上 , C 框 并考 虑 可 能影 响银 行 绩 效 的相 关 因素 , 造 了两个较 为 构 直观 的 实证 模 型 , 分别 就 市场 集 中度和 规模 等 因素 同银 行绩 效之 间的相 关 关 系进 行研 究 。主要
Ke or : i e eBa ki nd sr ; r e n e tai n Pe o ma e S aeEc n my yW ds Ch n s n ngI u t Ma k tCo c n r to ; r r nc ; c l o o y f
一
、
引 言
20 年 末 , 07 中国商业 银 行机 构 的总资 产规 模达 到 4 3
b n igid s rsns cl eo o yo ew o , hc ejits c o mec l ak ’ s a kn ut pee t asae c n m nt h l w i t n— t kcm ri n s i n y r h e hh o o ab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份额分析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市场份额分析一、市场结构分析1.1 中国银行业概况中国银行业是指在中国境内经营银行业务的金融机构,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信用社等。
中国银行业经历了多年的改革开放,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银行业之一。
1.2 市场结构类型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
国有商业银行是由国家持有绝大部分股权的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
股份制商业银行是指由股东持有股份的银行,如中国建设银行、招商银行等。
城市商业银行是指在城市地区经营的银行,如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广东发展银行等。
农村信用社是指在农村地区经营的银行,如农村信用合作社等。
1.3 市场份额分析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中国银行业市场份额分布如下:- 国有商业银行占据了整个银行业市场的40%左右的份额,是市场份额最大的一类银行。
- 股份制商业银行占据了整个银行业市场的30%左右的份额,是市场份额第二大的一类银行。
- 城市商业银行占据了整个银行业市场的20%左右的份额,是市场份额第三大的一类银行。
- 农村信用社占据了整个银行业市场的10%左右的份额,是市场份额最小的一类银行。
二、市场份额变化分析2.1 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变化国有商业银行在过去几年中市场份额略有下降。
主要原因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的竞争加剧,以及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壮大。
2.2 股份制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变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过去几年中市场份额有所上升。
主要原因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在金融创新、服务创新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发展,以及在城市地区的扩张。
2.3 城市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变化城市商业银行在过去几年中市场份额有所下降。
主要原因是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城市地区的竞争加剧,以及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银行业务的冲击。
2.4 农村信用社市场份额变化农村信用社在过去几年中市场份额有所上升。
主要原因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的服务网络逐渐完善,以及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逐渐凸显。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

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分析引言概述:我国银行业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份,承担着资金存储、贷款、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各家银行竞争日益激烈。
本文将从市场份额、市场集中度、市场竞争格局、市场创新能力和市场监管等方面对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一、市场份额1.1 各大银行市场份额分析我国银行业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几家大型银行,比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
这些大型银行在市场上占有较大的份额,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2 中小银行市场份额分析相比之下,中小银行在市场份额上处于劣势,市场份额相对较小。
但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一些中小银行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市场份额。
1.3 新兴银行市场份额分析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兴银行如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等也逐渐崭露头角,开始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二、市场集中度2.1 市场集中度的计算方法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采用CR指数或者HH指数进行计算。
2.2 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根据计算结果,我国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较高,大型银行占领了绝大部份市场份额,市场竞争程度相对较低。
2.3 市场集中度对市场发展的影响高市场集中度可能导致行业内部垄断,限制了市场竞争,影响了市场的创新和发展。
三、市场竞争格局3.1 竞争格局的特点我国银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主要表现为大型银行与中小银行之间的竞争,同时还存在新兴银行的挑战。
3.2 竞争策略分析大型银行主要通过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来竞争,中小银行则通过差异化服务和专业化经营来提升竞争力。
3.3 新兴银行的发展趋势新兴银行依托技术优势和创新能力,逐渐在市场上崭露头角,对传统银行形成一定的冲击。
四、市场创新能力4.1 金融科技的应用随着金融科技的不断发展,银行业开始加大对技术的投入,推动金融创新。
4.2 金融产品创新银行业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提升市场竞争力。
中国银行业结构分析

中国银行业结构分析中国银行业是指中国境内各类银行机构的总和,包括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农村合作银行等多种类型的银行。
在中国,银行业结构的特点是国有银行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有一定比例的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等。
首先,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以国有银行为主。
国有银行包括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等,这些银行由国家持有控股股份,拥有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综合实力。
国有银行在国内经济发展和政策引导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承担着政府提供金融支持、推动国家战略发展等重要职责。
国有银行主要服务于国家大型企业和政府机构,在金融链条的顶端具有垄断的地位。
其次,股份制银行在中国的银行业结构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股份制银行是指控股股东为股份公司的商业银行,它们以股份制经营,通常由国家、企业和个人等多种股东共同持股。
股份制银行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市场化机制,能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
股份制银行多样化的股东结构和经营机制,使其在银行体系和经济发展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也是中国银行业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商业银行是为城市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通常规模较小,专注于零售业务和小微企业贷款。
农村合作银行则是为农村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它们专注于农村信贷和农业支持。
这两类银行在为各自服务对象提供金融服务、促进农村发展和城市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总体而言,中国银行业结构较为复杂和多样化,不同类型的银行在经营定位、服务对象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存在差异。
国有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力,但随着经济改革的进一步推进,股份制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等其他类型的银行也逐渐壮大和发展。
同时,中国的银行业改革和开放也为各类银行机构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商业银行体系 ,它包括四大国有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 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 ) , 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 200多家城市商业银行和 2000多家非银 行金融机构 。但就市场份额而言 ,排名前 6位的几家银行就占了 85%的资产总量和 70%的存贷业务总 量 ①。加入 W TO 后 ,中国政府和金融界进一步认识到增强行业竞争力与推进改革及创新的重要性 。在 保证市场竞争机制的前提下 ,如果中国金融业通过重组改革 , 包括扩大业务范围 ,行业间的联合式股份 制经营以及跨国集团的出现也许存在着一定的发展机遇 。然而由于问题的复杂性和数据处理的困难 ,学 术界一直对范围经济 ( scope economy)的效应争论不休 ,迄今没有定论 。中国长期以来一直以存贷业务为 主 (95%以上 ) ,这给范围经济的经验研究造成极大的障碍 。中国一些银行是近 20年来陆续建立起来的 , 如果将所有银行列入本文研究对象之列 ,那么数据的序列将缺乏延续性和可比性 。此外 ,将不同性质和 规模的银行放入我们的模型将使计量过程出现较大的偏差 ,因此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大银行 ,对其 规模经济进行研究 。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分析
邓胜梁 林 华 肖 德 3
内容提要 以中国四大商业银行 1985~2002年的数据为对象 ,引入 Cournot垄断模型对中国银 行业规模经济经营绩效进行了检验 。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为寡头垄断型 ,并且存 在较为微弱的规模经济效应 。因此 ,单纯的扩大经营规模是不可取的 。但是 ,中国银行业的低效率 与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的不对称 ,以及银行业本身的改革与发展愿望和有益的 改革尝试 ,使得中国银行业目前的“规模经济 ”还存在发展空间 。所以 ,在不妨碍市场竞争机制的前 提下 ,中国银行业合理的兼并与重组将有益于社会 。
事实上 ,只有当一个企业不仅拥有了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也能在市场细分中把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同 其他企业完全区别开来时 ,它才能操纵市场价格 ,并赢得超额利润 。这被称为相对市场权力理论 ( Shep2 herd, 1982) 。加拿大许多学者在对巨头割据的银行市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之后得出的结论是 ,这些巨型 银行仍然保持了市场竞争力 ,甚至它们之间还存在并购的有效空间 ( Nathan and Neave, 1989; Shaffer, 1993; M c Intosh, 2003) 。与此相比 , 中国的银行市场表面上也是几大巨头寡占的格局 。这样的系统结 构是否存在相似的并购空间还是已走到了规模经济的边缘 ?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竞争正在逐渐增强 。另 外 ,中国的市场化经济 ,尤其是银行业内部的改革与重组无疑也增强了市场的竞争态势 。中国加入 W TO 后 ,面对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和飞速发展的国内经济 , 中国银行业被迫进行较为深化的结构调整与改 革 。随着市场的多样化 , 中国银行业开始学习并逐步适应在除存款与贷款业务以外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开展新的竞争 。四大商业银行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覆盖各商业区与居民区的支行和储蓄网点 ,在中 国经济和民众中占据重要的专业与信誉地位 。中国的国情以及存贷款业务的特殊性 ,使得中国银行业的 服务价格长期以来保持了相对的稳定和无差异性 。这种单一的价格体制将随着银行业务的多样化及银 行之间愈来愈激烈的竞争而走向真正的市场化 。
三 市场结构
在阐述模型之前 ,有必要对市场结构进行研究 ,这对我们选择和建立模型有重要意义 。一个传统的 结构引导行为的假设认为 ,由于受潜在利益的驱使 ,金融业扩张与兼并企图通过市场集中的方式来获取 更大的市场权力 (market power) ,然后从中获取超额利润 。因此传统的观点担心由此而造成的高度市场 集中及垄断利益产生后所引起的市场竞争机制的降低 ,从而损害社会和公众利益 (Clark, 1996) 。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认为中国银行业是一个多寡头垄断的市场 ,但有向相对完全竞争市场发展的趋 向 。鉴于不少学者对中国银行业市场结构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分析 ,本文则把重点放在经验分析方面 。因 为市场结构是本文模型的要素之一 ,在建立模型之前 ,我们依据经验分析方法的逻辑 ,在进行定性研究的 基础上 ,做出市场结构的假设 ,即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是多寡头垄断的市场 ,再用实际数据来检验我们 的假设并确定所选模型是否恰当 。邓胜Fra bibliotek 林 华 肖 德
估计不存在统计偏差 ,因此 ,制度的差别 、错误数据 、区域差别等不确定因素所造成的线性偏离全都归入 了无效率的范畴 ,因而也是不确切的 (M ester, 1996) 。其三 , DEA 方法对观测和计量误差过于敏感 ( Car2 roll and Ruppert, 1984、1988) 。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银行业的市场结构与规模经济分析
中国的金融市场结构做进一步的分析 。第四部分对古诺寡头模型 ( Cournot O ligopoly Model)做出必要的 变型 ,并对模型框架进行基本的描述 。第五部分依据《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发布的四大银行 1985至 2002 年间的数据 ,用计量经济的 GMM ( GeneralM ethod of Moment)方法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估计 。其间 ,我们 对假设进行了检验并做出数据分析 。最后 ,给出主要结论和解释 。在数据处理的过程中 ,我们运用了高 斯 X ( Gauss x)软件进行编程 。
以下是两种较典型的关于研究金融机构效率及规模经济的方法 ,其中一种称为 EFA ( The Economet2 ric Frontier App roach) ,它基于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并把明确的行为假设放到一个相对适应的结构模型中 。 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它应用了适当的参数模型来检测无效率的存在 ,例如技术无效率或是配置无效率 等 ;它的缺点在于找到或创建一个恰当的方程相对困难 。另外用于描述技术及配置的密度方程 ( density function)也难以具体化 。因此 ,在运用此方法时 ,必须进行大量的假设为之做出合理的解释 。另一种方 法称为 DEA ( The Data Envelopm ent Analysis App roach) ,它通过线性回归的方法构造出所有样本银行或公 司的效率指数 ,这种方法假设不存在随机误差 。尽管这种方法形式简洁 ,但也有三大不足之处 。其一 ,它 不考虑公司自由配置资产并与另一行业业务有交叉的可能性 (如普通银行与保险 、证券的兼并 ) 。另外 , 这种方法也没能考虑市场结构特征是在垄断还是在竞争的环境里 ( Kohers et al. , 2000 ) 。其二 ,它假设
由于篇幅原因 ,本文删去了部分脚注和模型的推理过程 ,有兴趣者可直接向作者索取 。作者感谢蒋冠博士在原始数据的收集过程中 所给予的帮助 ,并感谢 James Mc Intosh教授和 Gordon Fisher教授在此文修改过程中提出的建设性意见以及匿名审稿人的修改意见 。
① 本文关于中国银行业的原始数据均出自《中国金融统计年鉴 》1985~2002年 。 世界经济 3 2005年第 7期 ·43·
① 目前对规模及范围经济研究的模型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 ,只能说某些模型在研究一类问题时更有针对性 ,或数据处理更完全 ,或 更简化或更适用于时间序列型数据等等 ,这在下文有进一步介绍 。
世界经济 3 2005年第 7期 ·44·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金融业规模经济 ,有一个专门研究并购问题的分支 (A ltunbas et al. , 1997; Shaffer, 1993 ) 。一 个常见的简单工具是比较并购前后的财务比率以确定规模效应或合并效率是否存在 。然而 ,这种简单的 财务比率 ,如经营成本与总资产比 ,对效率的描述是非常模糊的 。具体而言 ,我们无法仅通过比率对并购 行为进行评价 ,并购前后比率的变化或不变后面掩藏了我们想要探知的种种原因 :是规模 、产品结构或是 投入价格及其他 。另一种方法是从建立成本模型开始 ,通过对并购前后成本方程中参数的估计和比较分 析来研究并购的绩效 ,此方法的关键在于建立恰当的成本模型 。
二 近期文献回顾
随着全球一波又一波兼并与收购风潮的涌现 ,众多学者对此经济现象 ,尤其是对北美及欧洲国家的 银行 、跨国金融集团的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 (Berger et al. , 1999) 。多数学者认为 ,中小银行 ,特别是小 银行可以通过兼并与收购来获取规模经济效应 。然而对于大银行 ,却是众说纷纭 (Noulas et al. , 1990; Hunter et al. , 1990; Clark, 1996) 。一派以美国学者为主 ,他们在对本国银行进行了研究之后认为 :大银 行的规模效益非常有限 。尽管并购的目的多数出于提高竞争力 ,但银行并购后的业绩并非尽如人意 。如 A ltunbas等 (1997)提到的那样 ,大银行并购活动不仅其预期的成本降低 、效率提高 、收益增加及多样性等 目标常常无法达到 ,而且还存在垄断市场 、降低灵活性和损害消费者利益的可能 。而以 Shaffer ( 1993)为 代表的一派在对欧洲和加拿大的银行业进行了研究之后认为 :大银行也可以通过兼并与收购来获取更大 的规模经济效应 。Nathan 和 Neave ( 1989 )在 Panzar和 Rosse ( 1987 )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可竞争市场 ( contestable market)的理论 。他们认为大银行的兼并不一定会对社会福利造成危害 。Booth (1996)也指 出 ,没有证据表明大银行的并购活动会给它们带来操纵市场价格的权力和超额的市场利润 。另一派学者 综合了上述意见 ,认为针对不同的研究对象应用于不同环境 ,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是导致结论迥异的主 要原因 。M cA llister和 M cM anus (1993)指出 ,以上两派意见的结论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存在偏颇 。他们发 现两派意见发生重大冲突的原因是由于样本数据中银行的规模 、业务的种类以及计量方法的不同甚至是 不当造成的 。① 中国有学者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 , 如刘宗华 、范文燕 (2003)认为四大国有银行经历了规模不经济到规模经济再到规模不经济的过程 。张清 、陈宏民 ( 2003) 和徐传谌等 (2002)也对中国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进行了研究 ,但他们的结论不一 。我们的研究认为 ,单 纯的扩大规模是不可取的 。本文试图对中国银行业在改革和重组过程中出现的困惑及问题做一些探索 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