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2020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以东北地区为例1同

合集下载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以东北地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以东北地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基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环节设计思想>:2014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一文中提出研究制定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随之成为课程标准改革和育人模式变革的新指向。

新修订的地理课程标准,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地理核心素养的四个要素,包括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人地协调观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

本节课在融入地理核心素养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学目标,课程讲授过程通过创设情境和分析案例,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能力,其间用图片和影像资料分析活化地理知识,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

<核心素养培育>:1、知识素养——区域认知:通过阅读我国主要农业区域图,了解农业的相关知识并识记我国主要农产品的生产基地(以种植业为例);2、能力素养——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通过创设情境,对案例、问题的分析,学会综合运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评价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及发展条件;3、品格素养——人地观念:通过本节的学习,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科学认识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理解农业生产需因地制宜和不违农时,增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树立人地协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2、我国种植业分布及发展条件。

<教学难点>:运用区位因素对某地农业生产条件的分析和评价。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述法,案例教学,问题探究法与讨论法,“1+5”课改模式(8)某某瓜果甘甜——光照、昼夜温差(气候)。

3、归纳区位因素4、<想一想,议一议>:认真观看新闻影像,思考以下问题: (1)某某试种海水稻成功的主导因素有哪些?(2)海水稻与普通大米相比品质如何?为什么?(3)我国可否大面积推广海水稻种植,表明观点说明理由。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 第二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总复习 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 第二讲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

营 (1)以④___ 林 为主,合 ___ 理采伐; (2)加强 自然保 ⑤_______ 护区 建设, _____ 保护生态环 境
湿地 保护 (1)建立⑥_____ 区,保护好现存的天 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 地逐步退田; (3)采取工程措施,恢 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1.东北地区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林业和牧业基地。 (×) 【分析】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相对不足,热量条件不利于棉 花的生长,因而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2.东北平原的农业生产都为一年一熟。( × ) 【分析】东北平原中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农作物的熟制为一
(2)温带湿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 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三个温度带。 ①南北热量差异较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降水: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针阔混交林 为主,并分布有冻土 (3)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___________ 沼泽 。 和_____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地资源优势
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再加之冬季气
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要施用农药,具有天然绿色 大米优势。
【典例1】(2012·福建文综)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
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
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1)、(2)题。
(1)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B.大气环流 D.海陆分布
考点一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区位 影 响 东北地区特点 为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基本 能满足玉米、小麦、大豆、水稻等农 作物生长的需求 平原面积广阔,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森林资源丰 富,适宜林业的发展;西部内蒙古高原 为优良的牧场

高中地理 4.2.1《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鲁教版必修三)

高中地理 4.2.1《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鲁教版必修三)

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第1课时)1. 通过读图认识东北的范围及其自然环境特征,了解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特征,掌握其土地开发利用的状况。

2. 通过阅读“东北地区”图,“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的分布”图和“东北地区荒地的分布”图,明确东北地区的范围、特征,了解东北地区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布。

【自主学习】一、自然环境1.范围:包括、、及的东部。

2.地形:、是该地区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3.气候:从南向北跨带、带、带,热量分布差异大,降水从向递减。

4.景观:植被以为主;和广布。

二、土地资源及其利用1.土壤2.土地资源(1)面积广大,人均多;(2)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非常适合作业。

(3)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在、有少量分布。

3.土地开发(1)东北地区荒地的开发开发方式:被大量开垦;相继建立了一批;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

成就:增加;商品、、基地得到扩大;“北大荒”变成了“”。

(2)利用沼泽的保护沼泽地的分布:。

沼泽地的环境效益:既是、,又是我国特有珍禽、的栖息地;对调节,保护和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保护措施:【经典范例1】有关东北土地资源的优势,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面积广大,但分布分散 B.宜农荒地多,但肥力不高C.有大面积肥沃的红土地 D.地势平坦,适合大规模的机械化作业分析:东北耕地面积广大,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大部分地区是有机质含量很高的黑土、黑钙土,生产力较高,是我国肥力最高的土壤之一。

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宜农荒地多,耕地集中连片分布,非常适合机械化作业。

【经典范例2】关于黑土的利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充分利用黑土,建设商品粮基地B.利用黑土要加强对坡面、沟壑的治理,以保持土壤肥力C.利用黑土应注意土壤培肥,避免土壤冲刷 D.秸秆还田是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的最有效办法解析:理想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为5%,而东北黑土耕作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是我国耕作层有机质含量最稿的土壤。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农业生产和布局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 鲁教版必修3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第二节 课时2 农业生产和布局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课件 鲁教版必修3

自主预习
主要方面
问题
对策
少耕深松
生产潜力尚未 实行“⑧
、耕松结合、
黑土的 开发
充分发挥;表 土流失较为严 重,土壤肥力
深松蓄水”的耕作制度;
有机肥
加强黑土的培肥,增施⑨

植树造林,加强对坡面、沟壑的
下降
治理
以营林为主,合理采伐;加强
林业的 森林资源减少,⑩
发展 覆盖率 下降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生态
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的商 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 地地位,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反思归纳
东北地区农业的布局及发展方向 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因自然条件不同,形成了各具特 色的农业区域,不同区域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具体如下 表所示:
农业区域 地形区
环境,防止生态环境的恶化
湿地生态系统被破 现存的天然湿地:建立自然保
坏,湿地面积逐年 护区;
湿地的
退田
减少,植物的生长 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⑪ ;
保护
环境和动物的栖息 已经退化的湿地:采取⑫
工程措施恢复
环境日益恶化
思考 为什么说发展特色农业是实现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 的重要措施之一? 答案 发展特色农业,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变资 源优势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将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农 业发展,走科技兴农之路,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另外, 发展特色农业能带动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是农民增收的 重要途径。
a.自东向西以农为主的农林、农耕、农牧地带
牧业地带
b.自南向北:海洋渔业地带、⑦ 农耕地带、农林牧交错地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以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鲁教版必修

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4.2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以东北地区为例课件鲁教版必修

一、自然环境 1.范围: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基本特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3.地形: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特 征;地貌格局呈半环状,由外向里依次是河流、山脉和山地丘陵及 平原。 4.气候: (1)类型:东北地区大部分位于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2)热量带: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 差异较大。 (3)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5.植被: 东北地区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 和沼泽。
探究一
探究二
(4)水稻喜光热,多分布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为什么 东北地区不仅可以种植水稻,而且稻米品质较高? 提示: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生 长。光照充足,且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因而稻米的质量好、 口感好。土壤肥沃,冬季严寒,农田病虫害少,化肥、农药施用量低。
思考讨论东北地区和东北三省的范围有何区别? 提示:东北地区不仅包括东北三省,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壤肥沃 (1)类型:黑土、黑钙土等。 (2)主要分布区。 ①黑土: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②黑钙土:松嫩平原的中西部。 2.土地资源丰富 (1)耕地概况:耕地面积广大,占全国的1/5左右,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 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势平坦,耕地集中连片,利于大规模机械化 作业。 (2)宜农荒地: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3.土地开发
(2)存在问题。 ①黑土的利用: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②沼泽地的开发:面积逐年缩小,湿地生态系统被破坏。 (3)保护措施。 ①“三还”:还林、还草、还湿地。 ②生态意义:调节气候,保护和改善环境。
思考讨论黑龙江农垦总局做出决定,将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 将实行“退田还荒”,请说出原因。 提示:为了保护陆地生态系统,对三江平原已开垦的荒地逐步还 林、还草、还湿地。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以东北地

2021_2022学年高中地理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__以东北地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教学目标】1、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第二课时我们先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有哪些?气候条件: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土壤条件: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社会、经济条件: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过渡)东北地区作为成熟的农业区,农、林、牧全面发展。

区域内部,根据生产条件存在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业布局。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特点。

【板书】三、农业布局特点(承转)东北地区的农、林、牧是如何布局的?促使东北地区内部农业区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P63读图思考)请读“东北地区的地形”、“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东北地区东西向农业自然条件的差异”,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讨论3分钟)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答:年降水量总趋势是从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年平均气温总趋势是从南向北逐渐递减的。

(承转)但受丘陵、山地地形的影响,局部地区不符合上述趋势:看图4.5,对比山区和平原年降水量和积温的变化趋势?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年降水量又有怎样的变化趋势?年降水量山地多于平原,迎风坡多于背风坡。

降水集中在夏秋季。

积温从平原向山区递减。

)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热量)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水分)(承转)根据气候、地貌、植被和土壤等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

(阅读思考)请阅读课本P63、64“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三段文字,并思考、完成下表:小组讨论5分钟,然后每一小组派2个人到黑板上写答案,每个人负责写一部分答案。

(归纳):1、三大农业区布局特点及产品类型:2产方式的不同。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40 °N
小组合作完成
1、请指出图中 的主要山脉、 河流、平原
2、概括东北 地区自然环境 的基本特征和 地貌格局
气候: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分布状况
寒温带 中温带
青藏高寒区
暖温带 亚热带
思考:东北地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
但热量为什么不足?
作物分布情况
玉米主产区吉林,大豆主产区黑龙江,棉花主要分布在辽宁 北部:寒温带 作物:春小麦、大豆、马 铃薯等
土壤肥沃
部、三江平原西部
黑钙土
分布在_松__嫩__平原的中西部
我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我国人均_耕__地__量最 土地资 高;耕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 源丰富 江平原;我国_宜__农__荒地最多的地区之一
大规模的水利建设 和_国__营__农场的建立 “北大荒” →“北大仓”
土地开发
古 东 部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朝

考考你的眼力
请在地图上圈出哈尔滨、沈 阳、长春、大连等重要城市 的位置
地理位置:
40°N~53°N,115°E~135°E
临国:
俄罗斯、蒙古、朝鲜
临海: 斯 渤海、黄海、日本海
省区范围:
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 东部(呼伦贝尔市、兴安盟、 通辽市、赤峰市)
50 °N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东北地区为例
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产业部门,是以土地资 源为生产对象的部门。
利用土地资源进行种植活动的部门是种植业 利用土地空间进行水产养殖的是水产业,又叫渔业 利用土地资源培育采伐林木的部门是林业 利用土地资源培育或者直接利用草地发展畜牧的是牧业 对这些产品进行小规模加工或者制作的是副业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

高中地理 第四单元 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课件 鲁教版必

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思路 (1)综合考虑自然、社会经济、区位、市场等各种因素——确定区域农业的大 方向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同一区域的自然条件往往 适合发展多种农业,所以还要根据区位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发展 本区域有生产优势的农业。
(2)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合理布局小区域农业 一个区域在确定农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再根据区域内部的地理分异特点,因地制 宜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布局,使区域的农业发展与区域内特定的自然 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色的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系统, 实现区域内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思维建模(五) 商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方向 [典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材料二 下图为北大荒集团管辖区域略图。
(1)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并填下表。
商品粮基地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条件
草 场 国草原面积的
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
资源 9.3%,多为森林草 基础
甸草原
生产条件
具体表现
影响
自然 条件
渔业 资源
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 水产资源丰富,淡
大;有许多淡水湖泊和 水渔业有一定的发
水库
展潜力
生产条件
具体表现
影响
工业 基础 社会
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 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
建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 重要的重工业基地
2.土 资 丰地 源 富耕 宜 地松地 农 势嫩面 荒 平平积 地 坦原广 主 ,、大 要 耕辽, 分 地河约 布 集平占 在 中黑原全 连龙和国 片江三的 ,省1江利/5、平于,内原大集蒙规中古模分自布机治在械区化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1.土地资源的优势
黑土: 松嫩平原的东部和北部、三江平原西部 (1)土壤肥沃 黑钙土: 松嫩平原 的中西部
耕地面积大,人均耕地量 全国最高,集中分布在松嫩
(2) 土地资源丰富
平原、辽河平原和 三江平原 ,适合机械化作业
2.土地开发
宜农荒地多,主要分布在 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
节河流径流量,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故湿地破坏后,
生态环境被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1234 5 6
5.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三江平原的沼泽地,其主要原因是
A.保护湿地上的森林资源
答案 解析
√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C.我国粮食富足,不需要再生产粮食
D.加入WTO,我国可大量廉价进口粮食
1234 5 6
三江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从2000年开始,国务院下令停止围
垦三江平原的沼泽地。据此回答4~5题。
4.沼泽遭破坏后可能产生的后果是 答案 解析
A.沼泽化面积扩大,土地荒漠化加剧
B.气候变干、盐渍化土壤面积缩小
C.河川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上升
√D.生态环境破坏,动植物资源减少
本题可结合湿地具有的生态环境功能分析。湿地能调节局部小气候,调
甸草原
为发展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大; 水产资源丰富,淡水渔业有 渔业资源
有许多淡水湖泊和水库 一定的发展潜力
工业部门齐全,是我国重 社会 工业基础
要的重工业基地 经济
雄厚的农业机械工业,为建 设东北现代化农业基地奠定 了坚实的基础
条件 交通运输 发达,对史 较短,人口密度较小
(1)开发:进行水利建设,建立_国__营__农__场__
不再开垦三江平原的荒地 (2)保护沼泽湿地
已开垦荒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 (3)现状:进入 良性 循环阶段。
思考 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条件不如南方地区,为什么成为我国重要 的商品粮基地? 答案
东北地区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广大,而且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 高,所以人均产粮多,粮食的商品率高,达60%以上,约占全国商品 粮总量的1/4,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虽然东北的农 业生产条件不如南方地区,但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第四单元 第二节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东北地区为例
课时1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学习目标
运用地理图表、文字、数据等资料,会分析某区域农业生产的自 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内容索引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课堂训练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土地资源及其开发
自主预习
(一)自然环境 1.范围: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及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
④沼泽土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①④
东北地区以黑土、黑钙土为主,土壤生产潜力较大,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平原面积广大,地形平坦,适于机械化作业。
1234 5 6
3.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答案 A.土地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水热配合好 C.纬度高,热量不足
√D.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
东北地区夏季高温多雨,日照时间长,土壤肥沃,适合水稻生长。光照 充足,且昼夜温差大,利于养分的积累,因而稻米的质量好、口感好。
(4)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对于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 答案
东北地区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东北地区成为 我国重工业发展历史较早、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发达的工业为东北地 区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提供了保障。
(2)写出三江平原沼泽地的生态功能。
答案 解析
沼泽地既是蓄水池、水源地,又是我国特 有珍禽丹顶鹤、天鹅的栖息地,对调节气 候,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可迁 移湿地的生态功能进行分析。
知识小结
课堂训练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其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
然 宜农荒地多
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雨热同期,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一熟的

气候
气候适宜,大部分属温带 生长需求;热量南北差异大,降水东
条件 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
西差异大,有利于农业发展多种经营
林地面积大,森林资源蕴 为发展森林工业奠定了基础,
森林资源
藏量大
并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现有草原面积占全国草原 自然 条件 草场资源 面积的9.3%,多为森林草
合作探究
读“东北地区略图”,回答问题。 (1)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平原、山脉名称: A_长__白__山__脉___(山脉),B_小__兴__安__岭___ (山脉), C_大__兴__安__岭__ (山脉),D_三__江__平__原___ (平原), E__松__嫩__平__原__ (平原),F__朝__鲜__(邻国)。
据此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东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答案
①土壤有机质含量高 ②平原地区耕作层厚度大 ③三江平原西部是黑
钙土的主要分布区 ④地势平坦,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1234 5 6
2.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是 答案 解析
①黑土
②黑钙土
③棕壤
从材料中可知,该地环境质量优良;科技先进,精准施肥,化肥农药
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单位面积产量高,生产规模大,总产量大,
商品率高。
1234 5 6
1234 5 6
(1)分析三江平原环境质量优良的原因。
答案 解析
开垦历史短,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弱; 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交通车辆等 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废气、废 水、废渣)等较少,环境污染轻微。
三江平原开发较晚,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小;地广人稀,工矿业、城镇、 交通车辆等较少,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较少,环境质量优良。
2.基本特征: 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3.自然条件
外侧:_河__流__
(1) 地貌格局呈半环状 中间:山脉 和山地丘陵
内侧:平__原__
(2)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 润季风气候
南北热量差异较大:自南向北跨 暖温带 、 中温带 、 寒温带 三个温度带
降水:自 东南 向 西北 递减
(3)植被:以寒温带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为主,并分布有冻土和 沼泽。
答案
(2)填写下表,并对东北地区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作出评价(有利、不利 条件)。 答案
地形特征 山环水绕 山地
沃野千里 平原
地貌类型及地形区 西部 北部 东部 南部 北部 东部
优势农业资源
(3)东北优质粳米营养丰富、色味俱佳,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目前, 粳稻种植面积占全国的 46%、产量占50%以上。 东北素有 “大豆之 乡”“玉米黄金带”之美誉,如今正在成为我国的“水稻黄金带”。水 稻喜光热,多分布在纬度较低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为什么东北地区不 仅可以种植水稻,而且品质较高? 答案
(1)分析三江平原沼泽地的成因。 答案 解析
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 畅;夏雨集中,且多暴雨;有永久性冻土层, 地表水不易下渗。
沼泽地的形成一般与其所处的地势低平,排水 不畅;区域降水量大,上游来水量多,土质黏 重,地表水下渗困难等因素有关。三江平原地 处我国的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 其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且多 暴雨等也是造成其沼泽广布的重要原因。
1234 5 6
(2)分析建三江农作物病虫害较少的气候原因。
答案 解析
纬度高(48°N附近),冬季寒冷而漫长, 害虫(虫卵)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日低温较低,不利于虫害生存和繁殖。
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害虫不易越冬;夏季气温日较差大, 日低温较低,不利于害虫生存和繁殖。
1234 5 6
湿地资源是很好的后备土地资源,但其生态价值远高于其经济价值, 故停止围垦湿地的主要原因是保护湿地,改善其生态环境功能。
1234 5 6
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建三江位于三江平原腹地,于1957年开始垦荒,目前面积1.24万平方千 米,人口20多万,这里空气清新,水源丰富且水质优良,土壤肥沃。近 年来,建三江重点种植水稻,有“中国绿色米都”之称,建三江采用现 代技术科学生产,如定点监测土壤肥力并精准施肥。下图示意建三江的 位置和范围。
有利于提高农业经营规模
迁移应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湿地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永久或暂时、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 狭义上一般被认为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包括沼泽、滩涂、泥 炭地、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沼泽是指地表过湿或有薄层常年或季节性积水,土壤水分几达饱和,生 长有喜湿性和喜水性沼生植物的地段。广义的沼泽泛指一切湿地;狭义 的沼泽则强调泥炭的大量存在。中国的沼泽主要分布在东北三江平原和 青藏高原等地,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有大面积的沼泽,欧洲和北美洲 北部也有分布。地球上最大的泥炭沼泽区在西伯利亚西部低地。
(3)简述建三江水稻种植过程中化肥施用量较少的原因。
答案 解析
土壤肥沃(肥力高);精准施肥,控制施 肥量。 我国东北地区黑土肥沃,科技水平高, 精准施肥,控制化肥用量。
1234 5 6
(4)建三江被称为“中国绿色米都”。请说明建三江获此美誉的理由。
答案 解析
环境质量优良(污染少):化肥、农药施 用量少,生产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先进, 具有示范作用;生产规模大;单位面积 产量高,总产量大;商品率高等。
知识点拨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区位条件分析
我国是人口大国,粮食供应举足轻重,东北平原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
供应基地,其发展农业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
生产条件
具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