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城市隧道概况

合集下载

上海隧道发展史

上海隧道发展史

上海隧道发展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上海作为中国第一大城市,交通发达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

而隧道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上海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上海隧道的发展历史、主要隧道工程及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上海隧道发展历史上海的第一条隧道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英租界和法租界之间修建了一条地下通道,方便两个租界之间的互联。

此后,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的需要,隧道的建设逐渐增多,主要集中在黄浦江两岸以及市区各主要干道之间。

1963年,上海的第一座水道隧道——公交1号隧道正式通车,标志着上海隧道工程进入现代化阶段。

此后,陆续修建了多条隧道,包括东西翔泰大道隧道、杨浦大桥隧道、市北隧道等,有效缓解了市区交通拥堵问题。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交通需求不断增长,上海的隧道建设也进入了新阶段。

2001年,上海地铁开始规划建设,地下隧道建设成为城市交通的重点发展方向。

至今,上海地铁已经建成了16条线路,其中包括多条地下隧道,连接了市区各个主要交通枢纽。

二、主要隧道工程1. 苏州河隧道苏州河是黄浦江的支流,连接了上海市区的浦东和浦西,在历史上一直是上海城市交通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上海市政府在上世纪90年代启动了苏州河隧道的建设工程。

1998年,苏州河隧道正式通车,大大减少了浦东和浦西之间的交通压力。

2. 南浦大桥隧道3. 延安隧道延安路是上海市区的主要干道之一,连接了市区的东西两端。

为解决延安路交通拥堵问题,上海市政府在上个世纪90年代开展了延安隧道工程建设。

2001年,延安隧道顺利完工,成为上海市区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之一。

三、未来展望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需求更加迫切。

未来,上海的隧道建设将朝着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

一方面,隧道建设将继续围绕地铁线路的规划建设展开,更多地下隧道将连接市区各个重要交通枢纽。

隧道建设将更多关注环保、节能和智能化,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提高隧道建设和运营的效率。

2024年隧道工程建设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隧道工程建设市场发展现状

隧道工程建设市场发展现状前言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推进,隧道工程在城市交通和水利工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隧道工程建设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隧道工程建设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扩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越来越多的大中城市需要修建地铁、隧道桥梁等基础设施以缓解交通拥堵和提升城市形象。

此外,随着城市排水、水利工程以及隧道工程的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也在持续扩大。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隧道工程建设市场自2010年以来以平均年增长率超过10%的速度快速增长。

二、市场竞争格局隧道工程建设市场竞争激烈且具有一定的专业性。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隧道工程建设领域竞争。

在这个行业中,大型建筑工程公司、设计院、勘察院和施工企业为市场主要参与者。

这些参与者在技术实力、项目经验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三、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隧道工程建设中出现了许多新技术的应用,如隧道掘进机、自动化施工和智能监测系统等。

这些先进的技术不仅提高了工程的质量和效率,还降低了施工成本。

随着隧道工程的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将成为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2. 环保意识增强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意识日益增强,隧道工程建设也不例外。

越来越多的隧道工程要求在设计和施工中注重环保因素,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环保技术的应用,如降噪设备、净化装置等,将成为未来市场发展的重要趋势。

3. 地下空间利用随着城市用地的紧张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地下空间的利用成为发展的必然选择。

未来,隧道工程建设将更多地用于地下综合利用,如地下商场、地下停车场等。

这种模式的发展将进一步推动隧道工程市场的发展。

四、面临的挑战隧道工程建设市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技术难题是一大挑战。

隧道工程建设需要克服各种复杂地质情况和地下水等问题,同时工程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也是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

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隧道及地下工程是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的建筑技术、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现状。

首先,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隧道建设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

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建设中的隧道数量日益增多,隧道的技术水平也不断提高。

我国在隧道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创新成果,如盾构机技术、地下综合管廊技术等。

此外,国内还在隧道防火、防水、防灾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提高了隧道的安全性能。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地下空间的利用也得到了重视,地下商业街、地下停车场等地下工程日渐增多。

总体而言,国内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其次,隧道及地下工程在国际上的发展现状。

在发达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隧道及地下工程的发展相对较早,技术水平也较高。

这些国家在高速公路、铁路、地铁等交通建设中广泛应用了隧道工程,建设了很多世界上著名的隧道,如英法海底隧道、日本海底隧道等。

此外,这些国家在地下工程的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体系。

在地下空间的利用方面,这些国家也做得非常好,各种地下设施应用广泛,如地下商业中心、地下水库等。

总体而言,国际上的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水平较高,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最后,国内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一方面,隧道及地下工程的施工技术要求非常高,对施工企业和工人的技能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因此人才储备是一大问题。

另一方面,隧道工程涉及到土木工程、力学、地质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这对工程师和科研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隧道及地下工程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投资方面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综上所述,隧道及地下工程作为现代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现状与国内外的建筑技术、交通建设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

国内在隧道及地下工程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

中国最长城市地下隧道

中国最长城市地下隧道

中国最长城市地下隧道推荐文章世界最长的地下河是什么热度:世界上最大的地下城市热度:我国最长的地下河热度:地下救援时间最长是多少热度:中国最长的地下河热度:下面让店铺带你去了解一下中国最长城市地下隧道,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全国最长的城市隧道群紫之隧道2016年8月10日上午10点,杭州人期盼已久的全国最长的城市隧道群紫之隧道正式通车!紫之隧道,南起之浦路,一路穿越龙坞、大清谷、西溪路、天目山路,到达北端的紫金港路,全长14.4公里,长度相当于整条中河上塘时代高架近一半距离。

紫之隧道共有4个出入口,主线上的两个出入口,分别位于之浦路、紫金港路上。

另外两个,分别以匝道的形式连通西溪路和之江路。

俯瞰紫之隧道出口群山环抱,美得不要不要的全国最长的城市隧道群紫之隧道形态从正面看洞口用大石头垒砌,与西湖群山融为一体,洞里,两侧墙壁各有一条“绿带” 比白墙看着清新,还能减少视觉疲劳,匝道出口,还有几排橙色拱门灯给过往司机提个醒,尝鲜的老司机说,穿行紫之隧道,最大的感受就是快。

全国最长的城市隧道群紫之隧道的时间读城君掐表算了一下时间:之浦路到紫之隧道,仅用了3分钟;进入紫之隧道,差不多四五分钟,就出了洞口;走上一段山体桥梁进入下一段隧道,整条紫之隧道走下来,用了15分钟。

紫之隧道还有一些人性化的设置,值得称道。

隧道的进出口都使用了加强灯光的设计,很大程度上给人眼有了缓冲的机会;隧道内共有197台风机,6座通风井,4座用来排风,2座用来送风,从而保证隧道内的空气质量;在北边杨家牌楼这里设置了一座80米长的连续钢构桥,在桥下保留了上山的游步道;隧道内行驶,手机4G信号满格;有自动排水口,和小型排水渠,不拍水淹;紫之隧道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兼总工程师傅翼根据地质和环境特点,紫之隧道分段采取了三种施工工法。

在两头,紫金港路和之浦路上,进隧道口采用了明挖施工。

在北段下穿天目山路、西溪路,在南段下穿之江路、梅灵南路采用的是浅埋暗挖,穿山采用的是是钻爆法。

2024年隧道建设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隧道建设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隧道建设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在当今社会,隧道建设在城市化和交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本文将对隧道建设市场进行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市场竞争、市场前景等方面,以提供决策者和企业家在隧道建设领域进行投资和经营的参考依据。

市场规模隧道建设市场规模的扩大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1. 城市化进程加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由于城市土地的有限性,隧道建设成为解决交通拥堵、优化城市交通路网的重要手段。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将进一步推动隧道建设市场的发展。

2.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增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增加,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日益增长。

隧道作为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交通规划和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因此隧道建设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大。

3. 技术进步的推动隧道建设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隧道施工技术的创新,降低了隧道建设的成本和施工周期,进一步促进了隧道建设市场的发展。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隧道建设更加高效、安全,吸引了更多的投资者和市场参与者。

市场竞争隧道建设市场的竞争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竞争隧道建设市场中存在着众多的企业参与者,这些企业在技术、资金和经验方面有着不同的优势。

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项目投标、技术创新和施工质量等方面。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提升自身实力,加强技术研发,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以保持竞争优势。

2. 政府政策影响政府在隧道建设领域的政策导向和监管政策对市场竞争产生重要影响。

政府通过发放项目招标、设定准入门槛、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来引导市场竞争。

政府政策的稳定性和透明度对于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和公正性非常重要。

3. 市场需求变化随着城市交通规划的调整和市场需求的变化,隧道建设市场的需求也将发生变化。

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以满足市场需求,保持竞争力。

市场前景隧道建设市场在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中国最长的10个隧道

中国最长的10个隧道

中国最长的10个隧道中国最长的10个隧道:1、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又称秦岭终南山隧道、终南山隧道,为中国第一长双洞公路隧道,也是亚洲第二长公路隧道、世界第三长公路隧道。

在陕西境内的西康高速公路北段,隧道穿越秦岭山脉的终南山,隧道长18.020千米,双孔,四线道,秦岭终南山特长公路隧道按高速公路设计。

2、凉山州锦屏山隧道锦屏山隧道工程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上,处于三大河湾之一的锦屏大河湾的中间。

它既是为锦屏一级、锦屏二级、卡拉、杨房沟、孟底沟等水电站服务的特长交通隧道,又是锦屏二级水电站引水隧道施工的超前勘探洞和施工辅助洞。

3、巴陕高速米仓山隧道米仓山隧道是巴陕高速中的控制性项目,米仓山隧道全长13.81千米,其中陕境3千米,川境10.8千米,2018年8月9日,巴陕高速米仓山隧道全线贯通。

巴陕高速于2018年11月22日上午10时实现全线正式通车。

4、太古高速公路西山特长隧道西山特长隧道位于山西省太原至古交的太古高速公路上,隧道长13.6千米。

曾作为交通运输部首批风险评估试点工程,施工难度极大。

5、新二郎山隧道新二郎山隧道于2012年8月正式开工,2017年9月26日贯通。

连接雅安市天全县和甘孜州泸定县,是成都平原进入甘孜藏区第一座高速公路特长隧道,被誉为“川藏第一隧”。

6、长平高速虹梯关隧道山西长平高速虹梯关隧道为两洞隧道,其左、右线长度分别为13.122km和13.098km,虹梯关隧道处于山西省平顺县虹梯关乡与河南林州市之间。

隧道于2009年6月底开工,2013年9月建成通车。

7、蒋渭水高速公路雪山隧道雪山隧道位于北宜高速公路,隧道全长12.9千米,雪山隧道是我国台湾省最长的公路隧道,于2006年6月16日正式通车启用。

8、宝天高速麦积山特长隧道麦积山隧道位于连接陕西宝鸡和甘肃天水的宝天高速公路,隧道全长12.286千米,隧道于2005年12月开工,2009年6月3日全线贯通。

中国城市道路隧道分布及发展特征

中国城市道路隧道分布及发展特征

中国城市道路隧道分布及发展特征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日益凸显。

道路隧道作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手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隧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不仅方便了城市居民的出行,也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中国城市道路隧道的分布及发展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城市道路隧道的分布情况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大中城市的国家,城市道路隧道的分布情况直接受到城市规模和交通需求的影响。

根据公开数据统计,中国城市道路隧道主要分布在以下几个方面:1.东部沿海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大中城市拥有较为发达的道路隧道网络,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

这些城市人口密集,交通需求大,因此其道路隧道建设也相对发达。

2.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城市相对较少,但也有一些大城市如成都、重庆拥有较为发达的道路隧道网络。

由于中西部地区的交通需求相对较低,因此其道路隧道的分布相对较少。

3.副省级城市:副省级城市也在近年来加大了对道路隧道建设的投入,以改善城市交通状况。

一些新兴城市如杭州、武汉、郑州等也开始重视道路隧道的建设。

综上所述,中国城市道路隧道的分布情况主要受城市规模和交通需求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道路隧道的分布也将呈现出更加多样化的特点。

三、城市道路隧道的发展特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道路隧道的发展特征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特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样化的隧道类型: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道路隧道的类型也逐渐多样化。

除了常见的道路隧道之外,还出现了人行隧道、地铁隧道、汽车隧道等多种类型的隧道。

这些多样化的隧道类型为城市交通建设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2.高科技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城市道路隧道的建设和管理也出现了很多新的技术应用。

例如,一些城市道路隧道开始采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以提高交通运行效率和保障交通安全。

竖井隧道施工工程概况(3篇)

竖井隧道施工工程概况(3篇)

第1篇一、工程背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已成为解决城市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

竖井隧道施工工程作为一种重要的地下空间开发方式,在地铁、水利、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竖井隧道施工工程概况进行简要介绍。

二、工程特点1. 施工环境复杂:竖井隧道施工往往位于地下深处,施工环境复杂,地质条件多变,给施工带来诸多困难。

2. 施工难度大:竖井隧道施工涉及多项技术难题,如地质勘探、隧道掘进、支护结构设计、通风排水等,对施工技术要求较高。

3. 施工周期长:竖井隧道施工涉及多个环节,施工周期较长,对施工进度和质量要求严格。

4. 安全风险高:竖井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坍塌、涌水、火灾等安全事故,对施工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

三、施工流程1. 地质勘探:对施工区域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质条件、水文地质状况,为施工提供依据。

2. 隧道掘进:采用钻爆法、盾构法等掘进技术,开挖隧道主体结构。

3. 支护结构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隧道断面,设计合理的支护结构,确保隧道安全稳定。

4. 通风排水:设置通风系统,保证隧道内空气质量;设置排水系统,排除隧道内积水。

5. 隧道衬砌:对隧道主体结构进行衬砌,提高隧道耐久性。

6. 设备安装:安装隧道内通风、排水、照明、通信等设备,确保隧道正常使用。

四、施工技术1. 钻爆法: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好的隧道施工,通过钻孔、爆破、清方等工序完成隧道掘进。

2. 盾构法:适用于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空间受限的隧道施工,通过盾构机开挖、衬砌等工序完成隧道掘进。

3. TBM法:适用于大直径、长距离隧道施工,通过TBM掘进、衬砌等工序完成隧道掘进。

4. 隧道监控量测:对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变形、应力等指标进行监测,确保隧道安全稳定。

五、工程案例1. 北京地铁14号线西段隧道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全长约16.7公里,隧道直径6.2米。

2. 上海地铁14号线隧道工程:采用盾构法施工,全长约25.5公里,隧道直径6.2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海底隧道(在建):隧道北起点在团岛路,南端在薛家岛于北庄村和后岔湾村之间出洞,工程全长6170米,其中隧道长5550米(海域段长3300米),两端敞口段长度各620米.隧道为双向六车道,按城市快速道路标准,设计时速80公里,使用年限为100年。

隧道采用V形坡,隧道最低点高程为-70.5米,至海底面44.5米,隧道的最小埋深25米。

采用双洞加服务隧道,矿山法施工,工期为3-4年。

预计2009年完工,总投资31.8亿元(不含城区接线工程),其中工程投资23.1亿元,拆迁及征地等其他费用5.1亿元。

香港海底隧道:香港海底隧道又名红磡海底隧道(简称红隧、海隧或旧隧),是香港第一条过海行车隧道,于1972年8月2日通车,耗资港币3亿2千万元兴建。

隧道全长1.86公里,跨越维多利亚港,将九龙半岛和香港岛两岸独立的道路网络连接起来。

海底隧道南端出入口位于奇力岛(又称灯笼洲),因工程关系该岛已与香港岛连接。

北端出入口所在的土地位于红磡以西,亦是填海所得来的。

收费广场位于红磡出口,设有14个收费亭。

武汉过江隧道:位于湖北省武汉市内,隧道全长3630米,双洞双向四车道,北接汉口大智路,南通武昌友谊大道。

武汉过江隧道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一条隧道。

也是目前我国地质条件最复杂、工程技术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的江底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概算投资20.486亿元,车道净高4.5米,设计车速50公里/小时。

机动车过隧道最快只需7分钟,设计机动车日通行量5万辆。

隧道可抗6级地震和300年一遇的洪水。

2008年12月28日,武汉过江隧道正式通车。

杭州过江隧道:北接杭州庆春东路,南连萧山市心北路,东距钱江二桥2.6公里,西距钱江三桥2.5公里,是杭州市第一条过江隧道,它将连接起杭州未来的行政中心钱江新城和和对岸萧山的钱江世纪城两个新中心,实现杭州从“西湖时代”到“钱塘江时代”的跨越。

第一次在举世震惊的钱江潮下采用盾构法技术施工,极具挑战性。

同时它也是第一条与萧山城区第一大道——市心路串通的道路。

隧道深入江底约37米,全长5352米,其中隧道主线全长3024米。

整条通道穿越钱江新城与钱江世纪城的中心地带。

分东西两孔,南来车从东孔走,西孔供北往车辆通行,每孔两车道,整条隧道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3分钟即可从地下穿越宽阔的钱塘江。

如何保证隧道通行安全?首先,从隧道的通车来看,隧道禁止大货车或载放危险物品、燃料等车辆进入隧道,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保证隧道的安全性。

此外,隧道里面的监控系统会24小时运转,一旦发生险情便能及时自动报警,进入应急状态并实施应急预案。

除此之外,盾构隧道段江中圆形盾构隧道段里面还专门设置了消防高温排烟系统。

隧道内发生意外如何逃生?隧道管径有近11米左右高,上面2/3行车,下面预留着1/3的空间作为逃生通道。

在江中圆形盾构隧道段中采取的是纵向逃生法。

目前暂时设定在行车道路板左侧每隔80米的地方设置一个逃生口和逃生滑梯,一旦出现紧急情况,人员可以通过滑梯进入下层的紧急逃生通道。

最后沿着通道能到达相对的安全地带--江南和江北的工作井处。

隧道内废气如何排放?通风系统的设计是在非火灾情况下采用竖井吸出式纵向通风,基本可以避免对洞口大气环境造成污染,且废气排放集中处理,经过环保审核,可以满足环保的要求。

根据隧道交通流量大、易出现交通堵塞的情况,在盾构隧道顶部设置排烟风道,一旦发生火灾,可以尽快排除烟气。

上海外环隧道:工程投资17.48亿元人民币。

它东起浦东三岔港,西至浦西吴淞公园附近,距吴淞口约2公里,全长2880米。

隧道为双向8车道,设计车速每小时80公里,是上海第一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特大型越江隧道,规模世界第二、亚洲第一。

外环隧道江中段由7节管段组成,每节自重4.5万吨,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面积。

上海外环线越江沉管隧道的建设涉及众多世界级技术难题。

2000年7月,上海市科委将外环科研以《大型沉管隧道关键技术研究》为总题目,列入了当年的重大科研攻关计划。

在“大型沉管隧道江中深槽部位管段局部高出河床的设计研究”中,针对不利的工程环境,科研人员采用“动床试验”、“静床试验”、河床演变分析等综合手段分析,推荐了深槽管段局部高出河床3.6米的方案,仅此一项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了6400万元。

同时,由于隧道埋深浅,通过车辆上下高差小,节约了能源;由于缩短了浦东和浦西暗埋段间的距离,节约照明和通风能耗,改善了通行条件,更加具有社会效益。

广州珠江隧道:位于广州市西南黄沙大道(北岸)和芳村花地大道(南岸)是穿越珠江的一条过江隧道,是我国大陆首次采用沉管法设计施工的大型水下隧道。

隧道共分三个孔,西侧两孔为双车道汽车管道,东侧一孔为双股道地铁管道。

隧道全长1238.5m,由北岸黄沙段,河中段及南岸芳村段三部分组成。

河中段全长475m,分五节采用沉管法施工。

珠江隧道工程从1988年年底开工,1994年元月中旬建成通车,总投资6亿人民币。

南京长江隧道(在建):南京长江隧道工程是中国长江上隧道长度最长、盾构直径最大、工程难度最高、挑战性最多的工程之一,工程位于南京长江大桥与三桥之间,连接河西新城区—江心洲—浦口区。

工程由江南滨江快速路与纬七路互通立交过渡段接入点起,至江北收费广场连接快速路500米处止,整个工程通道总长约6.2公里,按6车道城市快速通道规模建设,设计车速80公里/时,采用“左汊盾构隧道+右汊桥梁”方案,左汊盾构隧道建筑长度3.9公里,盾构直径近15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直径的盾构隧道之一。

右汊桥梁全长近700米,设计方案为飞燕式拱桥,拱桥一跨过江,主跨290米。

工程总投资约为30亿元。

为建设这一世界级工程,南京长江隧道公司和担负施工任务的中国铁建十四局集团公司先后投入了3000多万元科研经费,通过科研开发和组织科技攻关,化解设计和施工风险,目前已攻克了隧道的四大尖端技术难题,化解了近30项重大技术风险点。

工程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科技示范工程,“超大直径盾构越江隧道建造关键技术研发”被立项列入江苏省2007年科技支撑计划。

苏州独墅湖隧道:隧桥工程全长7.37公里,其中高架桥长3.43公里,隧道部分长3.46公里,地面辅道长2.86公里。

西起东南环立交,下穿苏嘉杭高速公路桥,以高架形式向东连续跨越通园路、星港街、通达路,在苏州工业园区高尔夫球场西南侧落地继而下穿,以隧道形式穿越独墅湖、星湖街后接地面道路。

整个工程既要穿越湖底,又要翻越高架桥,犹如一条上下翻腾的巨龙,气势宏大。

南环路东延独墅湖桥隧工程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重大实事工程项目,它西接东南环立交,东至园区星湖街,全长7.37公里;其中高架桥长3.43公里,隧道长3.46公里,地面接线长0.48公里,地面辅道长2.86公里。

工程采用高架形式从苏嘉杭高速公路下方穿过,向东连续跨越通园路、星港街等城市主干道,然后在金鸡湖高尔夫球场西南侧下穿,以隧道形式穿越独墅湖、星湖街后接地,向东通达昆山、上海。

主线采用双向6车道,桥梁段宽26米,隧道段宽30.2米,设计车速为60公里/小时,工程总造价估算为24亿元左右。

武汉东湖隧道:东湖隧道全长1.585公里,其中,位于湖底的隧道主通道长625米,呈“S”形下穿东湖,纵向呈“V”形坡度。

南起点在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西侧,与二环线珞狮北路高架相接;北止于东湖路东湖宾馆门前,连接东湖路。

隧道南侧进口敞开段(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西侧)和隧道北侧出口敞开段(东湖宾馆西侧)共长455米,暗埋段长度为1130米,其中东湖水域段长625米,南侧通风段和东湖宾馆段长505米。

隧道造型为矩形箱涵,双洞双向4车道,净高5米,宽约18米,隧道最深处为地下14.5米。

由于湖底淤泥层厚度在1.6米-1.8米,并呈南高北低走势,为避免东湖底部清淤对隧道结构的影响,隧道顶部位于淤泥层下0.5米左右。

湖底隧道内设置一来一去两个隔离带通道,两通道之间每隔数十米就建了一扇防火安全门,一旦发生危险可通过这扇门进入隔壁通道逃生。

另外,隧道内部还分布着许多防火设备,有泡沫消防栓、灭火器等。

根据施工方案,东湖隧道最深处位于湖面下12米深处,工程采用明挖法施工。

东湖隧道宽21.3米,高6.35米,设双向4车道,抗震设防烈度为六度。

计划工期为570天。

上海长江隧道(在建):上海长江隧桥工程于2004年12月28日正式启动,南起浦东五好沟,途经长兴岛,向北止于崇明岛东端陈海公路,在南、北港分别采用隧道过江和桥梁过江方案,全长25.5km。

预计将于2010年世博会召开之前通车使用。

在长达7.5公里的隧道中,共设置了8条连接通道,用于逃生与消防。

要在距离江面平均埋深大于30米处,开挖江底连接通道,风险极大。

长江隧道建设者首次实施盾构一边推进,一边开挖连接通道的新技术。

上海长江隧道工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隧桥结合工程——长江隧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长江口沿海一项特大型交通项目,列入上海市“十一五”重大工程建设规划。

无锡蠡湖隧道:蠡湖隧道是太湖新城五湖大道上的重要结构工程,北起隐秀路,向南下穿金城西路后进入蠡湖,在蠡湖南岸出地面并接上金石路。

隧道全长1180米,其中湖底暗埋段880米,两端敞开段300米,两孔双向六车道,设计车速60公里/小时。

进入隧道,可以看见照明、通风和交通信号指挥设施已全部到位,黄色的环保贴面材料使隧道内部毫无沉闷感。

南昌青山湖隧道:青山湖下穿隧道工程,西接阳明东路隧道,向东穿过洪都大道、青山湖与青山湖东岸江大北路衔接,东止于江大北路与上海北路交叉口,线路全长1.97公里,暗埋段长度为1545米,工程用地约107614平方米。

该工程内容包括:主体隧道工程、设备安装工程、道路及排水工程、隧道管理中心等。

投资估算总金额4.4亿元。

青山湖下穿隧道工程属南昌市政府重点规划的工程项目之一,隧道西接阳明东路隧道,向东穿过洪都大道、青山湖与青山湖东岸江大北路衔接,东至江大北路与上海北路交叉口,线路全长1.97公里,工程用地约107614平方米,隧道建成后市区机动车及双层巴士可直接从此通行,比绕行南京路口缩短1倍的距离。

广洲洲头咀隧道:洲头咀隧道工程是连接海珠区与荔湾区芳村之间的一条重要通道,全长3252米。

工程位于广州市西南部地区,三江交界外的白鹅潭南端约800米处的珠江主航道上,珠江隧道和鹤洞大桥之间,其上游约1.4公里是珠江隧道,下游2.2公里为鹤洞大桥。

起点为花地大道与花蕾路交点,向东下穿芳村大道后,下穿珠江,分匝道出地面,并设置立交与内环路洪德路立交相连,隧道暗埋段止于洪德路边。

按远景规划,隧道主线下穿洪德路后出地面,往东延伸与宝岗路相连。

隧道江面宽约360米。

项目分两期规划建设,现阶段实施第一期工程。

洲头咀隧道系统工程总投资约16亿元,是目前全市建设规模最大的过江隧道工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