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的检测

合集下载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可引起许多动物和人类的肠道感染。

为了检验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常见的方法:1.培养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需氧的微生物,在富含营养成分的寒凝琼脂或低酸性洗涤剂和生物素的培养基上培养。

常用的培养基如VRB (XLD)琼脂、SS琼脂、MS琼脂等。

培养基可以选择均匀地涂布在平板上,也可以用于液体培养。

2.表型特征:沙门氏菌的菌落通常呈现红色或无色,个别品系可能为粉红色。

如在VRB琼脂上,沙门氏菌会变为红色或橙色。

沙门氏菌也可以产生硫化氢,导致MS琼脂呈现黑色。

3.生化特性:沙门氏菌通常可以进行一些常规的生化测试,如产生气泡的气液反应,碳源利用测试和酸碱指示剂变色等。

这些测试可以帮助进一步确认沙门氏菌的存在。

4.血清学方法:采用沉淀试验或血清凝集试验检测血清中的抗生素,以确定是否感染了沙门氏菌。

这些试验通常利用鸡血清,鸡蛋白和羊血清制备的具有特异性的血清反应。

5. 分子生物学方法:沙门氏菌的检验还可以利用PCR技术进行,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如invA基因的存在来确定沙门氏菌的存在。

6.抗生素敏感性试验:通过对沙门氏菌菌株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了解菌株对不同抗生素的抗性情况,为临床使用合适的抗生素提供参考。

除了以上提到的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检验方法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荧光PCR等也常被用于沙门氏菌的检验。

这些方法不仅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还可以区分不同菌株和进行进一步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之,通过上述的方法,可以对沙门氏菌进行有效的检验,从而帮助人们及时判断感染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和预防。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
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样品采集:从待检测的食品中采集适量样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2.样品处理:将采集的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如破碎、研磨等,以便后续的
检测操作。

3.增菌培养:将处理后的样品接种到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增菌培养。


择性培养基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促进沙门氏菌的增殖。

4.分离培养:将增菌培养后的样品划线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分离培
养。

鉴别培养基可以进一步筛选出沙门氏菌,并对其进行鉴别。

5.生化鉴定:对分离培养得到的沙门氏菌进行生化鉴定,以确定其是否为
沙门氏菌。

常用的生化鉴定方法包括API 20E、三糖铁试验等。

6.血清学鉴定:对生化鉴定为沙门氏菌的菌株进行血清学鉴定,以确定其
具体血清型。

常用的血清学鉴定方法包括玻片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

7.药敏试验:对分离得到的沙门氏菌进行药敏试验,以确定其对不同药物
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需要注意的是,食品沙门氏菌测试方法标准可能因不同国家和地区而有所差异。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当地的标准和法规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操作。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检验ppt课件

第五章沙门氏菌的检验ppt课件
10~42 ℃都可生长,最适生长温 度为37℃,最适pH为6.8~7.8。 营养琼脂平板上:35~37℃培养 18~24h,其菌落大小一般为2~ 3mm,光滑、湿润、无色、半透 明、边缘整齐。
血平板:中等大小、灰白色菌落。
生物学特性
生化反应: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不产生吲 哚,不分解尿素,VP试验阴 性,大多产生硫化氢。发酵葡 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 寒杆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他沙 门氏菌均产酸产气。
ONPG -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沙门氏菌血清学试验
非沙门氏菌
报告
沙门氏菌在BS平板上
沙门氏菌在HE平板上
沙门氏菌的TSI试验
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 (变黑)。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 ,因接触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 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 保持黄色。
商品化生化鉴定系统
API 20E API 20E 生化鉴定 是根据快速酶促反应 及代谢产物的检测技 术发展的一种细菌编 码鉴定法,广泛应用 于临床、食品中革兰 氏阴性杆菌的快速鉴定。
API 20E
第1位数
O AL N DD P HC G
第2位数 第3位数 第4位数 第5位数
O CI H U T
1、未接种 2、尿素酶阳性 3、尿素酶阴性
KCN生长试验
右:抑制生长
沙门氏菌在TSI和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内的结果
斜面 底层 产气 硫化氢 赖氨酸脱羧酶 初步判断
K A +(- ) +(- )

K A +(- ) +(- )

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免疫学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的免疫学检测方法为酶联免疫法,利用抗原-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为基础,用免疫力放大技术来鉴定病原菌。

灵敏度和特异性比较高,在增菌以后可以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来。

酶联免疫法全称为酶联免疫法吸附测定法,英文缩写为ELISA,是一种酶标记测定方法,可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和特异性抗体等,是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重复性好的定量的实验诊断方法。

酶联免疫法原理是已经被包被在聚苯乙烯板上的固相包被的抗原或抗体与
过量待检测的抗体或抗原反应,一部分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另一部为多余的游离抗体或抗原,通过洗板,保留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洗去多余游离抗体或抗原,再加入酶标记的抗体,形成固相抗原抗体酶标记抗体复合物,洗去多余酶标抗体,加入底物,此时酶催化底物显色,颜色的深浅与待测的抗体或抗原含量成正比或反比。

酶联免疫法现已成功地应用于多种病原微生物所引起的传染病,寄生虫病及非传染病等各方面的免疫诊断,也已应用于大分子抗原和小分子抗原的定量测定,如检测结核抗体、EB病毒抗体、HIV抗体、乙肝病毒抗原、破伤风抗毒素、流感病毒的抗原、梅毒抗体等。

酶联免疫法虽然应用广泛,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手工操作步骤繁琐,而且影响因素多,易出现假阳性结果等,因此有很多项目被兴起的化学发光法所取代。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

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沙门氏菌是一种主要引起食物中毒的致病菌,其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下面是关于沙门氏菌检验方法的相关参考内容。

1. 培养分离沙门氏菌可以通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分离来检测。

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包括XLD培养基、SS培养基和BS培养基等。

将待检样品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上,并采用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进行培养。

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红色或无色的菌落,可以通过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判断。

2. 生化检测生化检测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代谢产物或酶活性来进行的。

常用的生化检测方法包括气体产生试验、亚甲蓝试验和尿嘧啶酸试验等。

气体产生试验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在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氢气或硫化氢气体来判断其存在。

亚甲蓝试验则是通过观察沙门氏菌对亚甲蓝的还原作用来进行检测。

尿嘧啶酸试验则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产生的尿嘧啶酸来进行。

3. 血清学检测血清学检测是通过检测人体血清中对沙门氏菌特异性抗体的存在来进行的。

常用的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凝集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在这些方法中,沙门氏菌抗原与患者血清中的抗体结合,形成可见的凝集物或荧光产物,从而判断是否感染沙门氏菌。

4.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是通过检测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序列来进行的。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杂交和基因测序等。

PCR方法可以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沙门氏菌基因的特定片段,从而进行检测。

核酸杂交可以通过与沙门氏菌特异性探针结合,形成杂交信号来进行检测。

基因测序则可以直接检测沙门氏菌菌株中的特定基因序列,确定其身份。

总结:沙门氏菌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培养分离、生化检测、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这些方法通过不同的途径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可以提供准确鉴定和检测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结合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及其原理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培养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和免疫学方法。

以下将分别介绍每种方法的原理。

1. 传统培养法:这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

原理是将样本(如食物、病人体液等)接种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利用沙门氏菌的生长特性进行培养。

经过一定时间的孵育,形成典型的沙门氏菌菌落后,可以通过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试验进行鉴定。

2.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主要是利用沙门氏菌特异性的基因或DNA序列来检测其存在。

最常用的方法是聚合酶链反应(PCR),其中利用特异性引物扩增含有沙门氏菌特定序列的DNA片段。

扩增后的产品可以通过凝胶电泳进行检测与鉴定。

此外,还有核酸杂交、测序和引物探针技术等方法也可以用于沙门氏菌的检测。

3. 免疫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利用沙门氏菌的抗原与抗体之间特异性反应进行检测。

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

ELISA基于固相试剂酶标板,将沙门氏菌的抗原固定在试剂酶标板上,然后加入特异性抗沙门氏菌的抗体。

经过洗涤步骤,再加入辅助抗体结合酶标记物。

最后加入底物,沙门氏菌存在时可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阳性反应。

这些方法在实验室或食品安全监测中广泛应用,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沙门氏菌的存在。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

hbi沙门氏菌生化鉴定条一、鉴定条包含的生化反应项目。

1. 三糖铁(TSI)试验。

- 原理:三糖铁琼脂中含有乳糖、蔗糖和葡萄糖,以及硫酸亚铁铵等成分。

沙门氏菌通常发酵葡萄糖,产酸使底层变黄,由于不发酵乳糖和蔗糖(或发酵缓慢),斜面保持红色或变为粉红色。

同时,沙门氏菌可产生硫化氢,与硫酸亚铁铵反应生成黑色沉淀。

- 结果判定:典型的沙门氏菌在三糖铁琼脂上表现为底层变黄,斜面变红,有黑色沉淀。

但也有一些非典型菌株可能出现不同结果,需要结合其他试验综合判断。

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 原理:某些细菌具有赖氨酸脱羧酶,可将赖氨酸脱羧产生尸胺。

该反应会使培养基的pH值升高。

- 结果判定:如果试验管颜色变为紫色(碱性反应),表明赖氨酸脱羧酶阳性,沙门氏菌赖氨酸脱羧酶通常为阳性。

如果颜色不变(黄色或保持原色)则为阴性。

3. 鸟氨酸脱羧酶试验。

- 原理:与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类似,鸟氨酸脱羧酶作用于鸟氨酸产生腐胺,引起pH值变化。

- 结果判定:阳性结果为试验管变为紫色,沙门氏菌鸟氨酸脱羧酶多为阳性,但不同血清型可能存在差异。

4. 靛基质试验。

- 原理:某些细菌可分解色氨酸产生靛基质,靛基质与试剂(如对二甲基氨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红色化合物。

- 结果判定:加入试剂后,若培养基变为红色则为阳性,沙门氏菌靛基质试验通常为阴性。

5. 尿素酶试验。

- 原理:尿素酶可分解尿素产生氨,使培养基的pH值升高。

- 结果判定:如果培养基变为粉红色或红色为阳性,沙门氏菌尿素酶试验为阴性。

6. 甘露醇发酵试验。

- 原理:甘露醇是一种糖类,可被某些细菌发酵产酸,使培养基pH值下降。

- 结果判定:如果培养基颜色变黄(酸性反应),表明甘露醇发酵阳性,沙门氏菌通常甘露醇发酵阳性。

7. 山梨醇发酵试验。

- 原理:山梨醇可被细菌发酵,产生酸性代谢产物改变培养基pH值。

- 结果判定:培养基变黄为阳性,沙门氏菌山梨醇发酵情况因血清型而异,部分沙门氏菌山梨醇发酵阳性,部分阴性。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ELISA法检查等,能够判断疾病的严重程度。

1、血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时,多数患者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出现偏低的情况,大儿童的白细胞计数通常出现升高的现象,该项结果可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2、便常规检查:感染沙门氏菌以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黏液样变或血便的情况,通过明确患者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来辅助诊断沙门菌病。

3、ELISA法检查:检测患者血清中沙门菌抗原、抗体是否出现异常的情况,有助于沙门菌感染的诊断。

除此之外,沙门氏菌的检测方式还包括B超检查、肥达试验等,如果自身的病情比较严重,建议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感染病科进行检查并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亚硒酸氢钠和1g/L L-胱氨酸溶液10 mL(称取0.1 g L-胱氨酸,加1mol/L 氢氧化钠溶液15mL,
• 使溶解,再加无菌蒸馏水至100mL 即成,如为DL-胱氨酸,用量应加倍)。摇匀,调节pH。
SC增菌液各成分的作用
蛋白胨提供碳源满足细菌生长的需求, 乳糖是可发酵的糖类; 亚硒酸氢钠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非沙门氏菌的大多数革兰氏阴性菌的生长, 磷酸盐是缓冲剂, L-胱氨酸为还原剂。
• 2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接种三糖铁琼脂的接种针不要灭菌,直接接种赖氨酸脱羧酶试验培养基和营养琼脂平板,
• 于36±1℃培养18~24h,必要时可延长至48h。
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 培养基:乳糖:蔗糖:葡萄糖=10:10:1;加有酚红 •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变黑)。 • 原理:只能利用葡萄糖的细菌,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空气而
溶液1mL~2mL。

制法
• 将前面七种成分溶解于400mL 蒸馏水内作为基础液;将琼脂加入于600 mL 蒸馏水内。然后分别搅拌 均匀,煮沸溶解。加入甲液和乙液于基础液内,调节pH。再加入指示剂,并与琼脂液合并,待冷至 50 ℃~55 ℃倾注平皿。
• 注:①本培养基不需要高压灭菌,在制备过程中不宜过分加热,避免降低其选择性。
BS +
XLD HE 科玛嘉显色培养基平板
(4)生化试验
• 选择性琼脂平板上符合沙门氏菌特征的菌落,只能称其疑为沙门氏菌,也可能是其他杂菌。 • 五项生化试验:
– 三糖铁(TSI)试验 –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 靛基质试验 – 尿素琼脂培养 – 氰化钾培养基
• 1.三糖铁(TSI)试验 自选择性琼脂平板上分别挑取两个以上典型或可疑菌落,接种三糖铁琼脂,先在斜面划线,再底层穿刺, 用一空白培养基作对照试验。
沙门氏菌的检测
1
二、实验器材
• 1.菌种:沙门氏菌、大肠杆菌 • 2.检样:鲜鸡蛋 • 3.培养基:四硫磺酸钠黄绿(TTB)增菌液;氯化镁孔雀绿增菌液(MM);亚硒酸盐胱氨酸(SC)
增菌液;亚硫酸铋(BS)琼脂;HE 琼脂;SS琼脂;三塘铁琼脂(TSI) • 4.设备:冰箱、恒温培养箱、均质器、振荡器、电子天平、无菌锥形瓶、无菌吸管、 无菌培养皿、
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 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33
三糖铁(TSI)试验 • 测定细菌对葡萄糖、乳糖、蔗糖的分解和产硫化氢情况:不分解乳糖、蔗糖,分解葡萄糖


不产酸,碱性粉红色(-) ;产酸黄色(+) ;产生H2S黑色(+);不产生H2S (-) 。
无菌试管、无菌毛细管
1.四硫磺酸钠黄绿(TTB)增菌液
• 基础液 900 mL • 硫代硫酸钠溶液 100 mL • 碘溶液 20.0 mL • 煌绿水溶液 2.0 mL • 牛胆盐溶液 50.0 mL • 临用前,按上列顺序,以无菌操作依次加入基础液中,每加入一种成分,均应摇匀后再加入另 • 一种成分。
思考题
1.志贺菌属都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大多数不发酵乳糖,不产生硫化氢,应该是几号? 2.大肠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大多数能分解乳糖,不产生硫化氢,应该是几号管? 3.沙门氏菌能分解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大多数产生硫化氢,多说产气,应该是几号管?
赖氨酸脱羧酶试验
(1)原理:某些细菌可产生氨基酸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和二氧化碳。胺使培养基变为碱性,可用指示 剂指示出来。
• ②甲液的配制 • 硫代硫酸钠34.0g 柠檬酸铁铵4.0g 蒸馏水100mL • ③乙液的配制 • 去氧胆酸钠 10.0g蒸馏水 100mL • ④ Andrade 指示剂 酸性复红0.5g 1mol/L氢氧化钠溶液 16.0mL 蒸馏水100 mL,将复红溶解于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数小时后如复红褪色不全,再加氢氧化钠
• • 牛肉粉 • 月示胨 • 乳糖 • 三号胆盐 • 枸橼酸钠 • 硫代硫酸钠 • 枸橼酸铁 • 中性红 • 煌绿 • 琼脂 • pH值7.0 ±0.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SS琼脂配方
5.0 5.00 10.0 8.5 8.5 8.5 1.0 0.025 0.00033 17.0
SS琼脂的原理
• 月示胨、牛肉粉提供碳源、氮源、维生素和矿物质; • 乳糖、葡萄糖为可发酵的糖类; • 三号胆盐、枸橼酸钠和煌绿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及大多数的大肠菌群和变形杆菌,但不影响沙门氏菌的生长; • 硫代硫酸钠和枸橼酸铁用于检测硫化氢的产生,使菌落中心呈黑色; • 中性红为pH指示剂,可把分解乳糖和不分解乳糖的细菌鉴别开,前者为红色菌落,后者为无色菌落 • 发酵糖产酸的菌落呈红色,不发酵糖的菌落为无色; • 琼脂是培养基的凝固剂。
制法
• 将前三种成分加入300 mL 蒸馏水(制作基础液), • 硫酸亚铁和磷酸氢二钠分别加入20 mL 和30mL 蒸馏水中,柠檬酸铋铵和亚硫酸钠分别加入另一20 mL 和30 mL
蒸馏水中, • 琼脂加入600 mL 蒸馏水中。然后分别搅拌均匀,煮沸溶解。冷至80 ℃左右时,先将硫酸亚铁和磷酸氢二钠混匀,
倒入基础液中,混匀。将柠檬酸铋铵和亚硫酸钠混匀,倒入基础液中,再混匀。调节pH,随即倾入琼脂液中, 混合均匀,冷至50 ℃~55 ℃。加入煌绿溶液,充分混匀后立即倾注平皿。
BS培养基的原理
• 1.蛋白胨、牛肉膏粉提供碳源和氮源; • 2.葡萄糖提供能源 • 3.亚硫酸铋抑制剂,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大肠菌群,但不影响沙门氏菌的生长; • 4.磷酸氢二钠 缓冲剂 • 5.硫酸亚铁用于产生硫化氢,并与铁反应生成黑色沉淀,使阳性培养物在平板上具有金属光泽的棕
1.基本步骤(程序):
• 1.前增菌:用无选择性的培养基使处于濒死状态的沙门菌恢复活力; • 2.选择性增菌:使沙门氏菌优势繁殖,大多数其它细菌受到抑制; • 3.选择性平板分离培养:分离出所需的细菌; • 4.生化试验:鉴定分离出来的细菌是否符合所检项目的细菌; • 5.血清学鉴定:进一步鉴定。
基础液
• 蛋白胨 10.0 g
蒸馏水 1 000 mL
• pH 7.0±0.2
牛肉膏 5.0 g
• 氯化钠 3.0 g
• 碳酸钙 45.0 g(碳酸钙可以调节ph,是培养基在养菌过程中维持一定ph,否则ph过低,影响菌株生长 另外还有筛选产酸菌的作用)
• 除碳酸钙外,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煮沸溶解,再加入碳酸钙,调节pH,高压灭菌121 ℃,20
4.亚硫酸铋(BS)琼脂
• 蛋白胨 10.0g 牛肉膏 5.0g 葡萄糖 5.0g • 硫酸亚铁 0.3g 磷酸氢二钠 4.0g • 煌 绿 0.025g 或5.0g/L 水溶液5.0mL • 柠檬酸铋铵 2.0g 亚硫酸钠 6.0g • 琼 脂 18.0g~20g 蒸馏水 1000mL pH7.5±0.2
• 观察各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各平板上的菌落的特征见附表。
SS琼脂平板 •

BS琼脂
DHL上的菌落
BS上的菌落
SS上的菌落
• 一种培养基不可能适合所有沙门氏菌的分离,BS选择性强,更适合分离伤寒沙门氏菌。 • 分离沙门氏菌要同时用两种以上的培养基,互补,可提高检出率,以防漏检。其中必须有BS。
• 未加工样品:。。。。。
增菌时,必须同时使用SC和TTB,提高检出率,以防漏检。 (2) 增菌 轻轻摇动培养过的样品混合物, – 移取1mL,转种于10mL四硫磺酸钠煌绿( TTB )增菌液内,42 ℃ ±1℃ 培养18~24h。 – 同时,另取1mL,转种于10mL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内,36±1℃培养18~24h。
MM增菌液各成分的作用
• 胰蛋白胨提供氮源和碳源满足细菌生长的需求; • 氯化钠可维持均衡的渗透压; • 磷酸二氢钾是缓冲剂; • 氯化镁可以增加培养基的渗透压; • 孔雀绿抑制非沙门氏菌的生长, • 较低的pH结合氯化镁和孔雀绿使培养基具有较高的选择性。
3.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
• 成分 • 蛋白胨 5.0 g 乳糖 4.0 g 磷酸氢二钠 10.0 g • 亚硒酸氢钠 4.0 g L-胱氨酸 0.01 g 蒸馏水 1 000 mL • pH 7.0±0.2 • 制法 • 除亚硒酸氢钠和L-胱氨酸外,将各成分加入蒸馏水中,煮沸溶解,冷至55℃以下,以无菌操作加入
(1) 前增菌
加工过的样品: – 称取25g(mL)样品放入盛有225mL缓冲蛋白胨水(BPW)的无菌均质杯,以8000 ~10000r/min均 质1~2 min ,或置于盛有225mL BPW的无菌均质袋,拍击式均质拍打1~2 min 。液体样品不需均质, 振摇混匀。 – 无菌操作将样品转至500mL锥形瓶中(如使用均质袋,可直接培养), 36±1℃培养8~18h 。 – 冷冻产品,应在45 ℃以下不超过15min,或2 ℃~5 ℃不超过18h解冻。
min
硫代硫酸钠溶液
• 硫代硫酸钠(含5 个结晶水) 50.0 g • 蒸馏水 加至100 mL • 高压灭菌121 ℃,20 min。(硫代硫酸钠作为中和剂,可以灭菌121,15min,没有影响的,检验含
有次氯酸钠的消毒水微生物,需要加入1.5%硫代硫酸钠溶液;培养基中硫代硫酸钠和磺所生成的 四硫磺酸,能抑制大部分大肠埃希氏菌的生长,而伤寒与副伤寒沙门氏菌仍能生长,因为沙门氏菌 具有四硫磺酶,能分解四硫磺酶。)
(2)方法:将待检菌分别接种于1支赖氨酸脱羧酶试验管和1支对照管,各覆盖至少0.5cm高度的无菌石蜡油, 35℃孵育1~4d,观察结果。
(3)结果:若为溴甲酚紫指示剂,阳性试验管培养初期(10—12h)因发酵葡萄糖产酸变黄,继续培养由于氨 基酸脱羧产生胺类而使培养基由酸变碱,故又由黄变为紫色。阴性试验管则始终呈黄色。对照管应为 黄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