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笔记
植物生理学笔记

植物生理学笔记绪论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
植物的生命活动是十分复杂的,它的内容大致可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转化、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等3个方面。
2、生长:是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和质量的增加。
3、发育:是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4、代谢:是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繁殖和运动等)过程中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合成、转化和分解)的总称。
5、植物生理学发展趋势:横向:整体→器官→细胞→分子水平;纵向:个体→群体→生态→生物圈。
6、植物生理学研究内容:细胞生理、代谢生理、生长发育生理、逆境生理、植物生理的分子基础和生产应用。
7、植物生理学的任务:以高等绿色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揭示自养生物的生命现象本质及其与外界条件相互关系,并为生产实际服务作为主要任务。
8、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孕育时期、奠基与成长时期【J.von Sachs《植物生理学讲义》以及W.Pfeffer的《植物生理学》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发展时期等3个时期。
9、近年来,植物生理学发展的4大特点:①研究层次越来越广;②学科之间相互渗透;③理论联系实际;④研究手段现代化。
10、我国植物生理学家咋国民经济中的任务是:①深入基础理论研究;②大力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一章水分和矿质营养1、植物的含水量:①水生植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干旱环境中的植物;②根尖、嫩梢、幼苗和绿叶>树干>休眠芽>风干种子(同一植株)。
2、植物体内水的存在状态:束缚水和自由水。
①束缚水:是指凡被原生质组分吸附、束缚不能自由移动的水分;②自由水:是指不被原生质组分吸附、束缚能自由移动的水分;③自由水/束缚水是衡量植物代谢强弱和抗性的生理指标之一。
3、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①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②水直接参与植物体内重要的代谢过程;③水是植物吸收、运输的良好介质;④水保持植物的固有形态;⑤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需要足够的水;⑥水有特殊的理化性质(高比热:稳定植物体温;高汽化热:降低体温,避免高温危害;介电常数高:有利于离子的溶解)。
植物生理学复习笔记总结

1发育: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及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2生长: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
一.植物的物质生产和光能利用1代谢:维持各种生命活动(如生长、繁殖和运动等)过程中化学变化(包括物质合成、转化和分解)的总称。
2同化(合成代谢)。
同化作用:植物从环境中吸收简单的无机物,形成自身组成物质并贮存能量的过程。
如光合作用碳反应中消耗ATP,生成ADP和Pi3异化(分解代谢)。
异化作用:植物将自身组成物质分解而释放能量的过程。
如呼吸作用中ADP和Pi合成ATP一.1.植物的水分生理1代谢↑含水量↑抗性↓2束缚水:细胞质胶体微粒具有显著的亲水性,水分子距离胶粒越近,吸附力越强,相反吸附力越弱。
靠近胶粒吸附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
3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4自由水参与各种新陈代谢,束缚水不参加。
5含水较多的溶胶,自由水/束缚水↑,代谢↑,抗性↓。
含水较少的凝胶反之。
6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01水分是细胞质的主要成分。
02水分是代谢作用过程的反应物质0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04水分能保持植物固有姿态05水分具有特殊的理化性质给植物的生命活动带来便利7植物吸水:扩散、集流、渗透作用8扩散:一种自发过程,由分子的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扩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行。
9集流: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10参透作用:物质依水势梯度而移动11自由能:在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可用于做功的能量。
12化学能:1mol物质的自由能就是该物质的化学势,可衡量物质反应或做功所用的能量13水势: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水溶液的化学势与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于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成为水势。
14化学式:15注意点,重要。
01纯水的化学势为002溶液越浓,水势越低03水分子移动方向水势高→水势低16一个成长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分子组成17根系吸水(径向传输):水分从土壤溶液中传输至木质部导管的过程18水分向上运输(轴向运输):水分在木质部导管向上传输至植物顶部的过程19根毛区吸水能力最大01根毛区有许多根毛,增大了吸收的面积02同时根毛细胞壁的外部有果胶组成,黏性强,亲水性也强,有利于土壤颗粒粘着和吸水。
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

《现代植物生理学》绪论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3个方面。
2、萨克斯于1882年撰写出《植物生理学讲义》并开设课程,他的弟子费弗尔1904年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著作。
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脱胎而出,独立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
细胞生理3、水势(Ψw):同温同压下,每偏摩尔体积纯水与水的化学势差。
(细胞水势由三部分组成:溶质势(ψs),衬质势(ψm)和压力势(ψp),即Ψw=ψs+ψm+ψp)4、溶质势(ψs):由于溶质的存在而使水势降低的值称为溶质势。
压力势(ψp):细胞壁对原生质体产生压力引起的水势变化值。
衬质势(ψm):由于亲水物质对水的吸引而降低的水势。
5、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a.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b.是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运输的动力;c.降低叶温。
d.有利于气体交换6、现已确定有17种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镍(Ni)、氯(Cl)。
根据植物对必需元素需要量的大小,通常把植物必需元素划分为两大类,即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大量元素是指植物需要量较大、其含量通常为植物体干重0.1%以上的元素,共有9种,即C、H、O3种非矿质元素和N、P、S、K、Ca、Mg6种矿质元素;微量元素是指植物需要量极微、其含量通常为植物体干重的0.01%以下,包括Fe、Mn、Zn、Cu、B、Mo、Ni、Cl,这类元素在植物体内稍多即会发生毒害。
8、缺素症9、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植物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植物生理学笔记

2)水分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产物(光合、呼吸等);
3)细胞分裂及生长都需要水分;
4)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及生化反应的溶剂;
5)水分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维持细胞紧张度);
6)调节植物体温及其大气湿度、温度等(蒸腾失水)
质外体:是一个开放性的连续自由空间,包括细胞壁、胞间隙及导管等。
共质体:是通过胞间连丝把无数原生质体联系起来形成的一个连续的整体。
胞间连丝:是贯穿胞壁的管状结构物内的连丝微管,其两端与内质网相连接。
根系吸水的主要动力 根压(root pressure):植物根部的生理活动使液流从根部上升的压力。伤流和吐水可证明根压的存在。
压力势(pressure potential,?p):由于细胞壁压力的存在而增加的水势值。一般为正值。初始质壁分离时,?p为0,剧烈蒸腾时,?p会呈负值
1)质外体途径:水分经胞壁和细胞间隙移动,不穿越膜,移动快
2)共质体途径:水分依次从一个细胞经过胞间连丝进入另一细胞
水分运输的途径
平衡溶液:由几种必需矿质元素按照一定的浓度和比例混合,具有合适的 pH值,能使植物生长发育良好的溶液
根对溶液中矿质元素的吸收
(1) 离子吸附于根部细胞表面(交换吸附)
(2) 离子进入根内部
离子 根皮层 根中柱 木薄壁细胞 导管
根对吸附在土壤胶体上离子的吸收
生物膜指构成细胞的所有膜结构的总称,又细胞膜
离子通道学说(ion chnnel theory)细胞质膜上由多亚基组合的蛋白,即通道蛋白,可通过构象变化产生跨膜通道。通道的孔径大小制约进出离子的种类与速度,使离子有选择性地作跨膜运转,并且呈现饱和效应。
植物生理学读书笔记

植物生理学读书笔记【篇一:植物生理学笔记整理】《现代植物生理学》绪论1、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植物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植物。
高等植物的生命活动主要分为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物质与能量代谢、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3个方面。
2、萨克斯于1882年撰写出《植物生理学讲义》并开设课程,他的弟子费弗尔1904年出版三卷本《植物生理学》著作。
这两部著作的问世,标志着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脱胎而出,独立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体系。
细胞生理5、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a.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b.是矿质元素和有机物运输的动力;c.降低叶温。
d.有利于气体交换6、现已确定有17种元素是植物的必需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硫(s)钾(k)、钙(ca)、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硼(b)、钼(mo)、镍(ni)、氯(cl)。
根据植物对必需元素需要量的大小,通常把植物必需元素划分为两大类,即大量元素和微量8、缺素症9、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即溶液中只含有一种金属离子),不久植物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终死亡,这种现象称为单盐毒害。
离子对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含有其他金属离子的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会减弱或消除,离子间的这种作用称为离子对抗。
(单盐毒害和离子对抗的内容也要看下及书上面的什么是“生理酸性盐”、“生理碱性盐”、“生理中性盐”也要看p81)11、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大规模地利用太阳能把co?和h2o合成富能的有机物,并释放出o2的过程。
12、c4植物比c3植物光合作用强的原因?⑴结构原因:c3:维管束鞘细胞发育不好,无花环型,叶绿体无或少;光合在叶肉细胞中进行,淀粉积累影响光合。
c4:维管束鞘细胞发育良好,有花环型,叶绿体较大;光合在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
有利于光合产物的就近运输,防止淀粉积累影响光合。
植物生理学笔记

第一章植物的水分生理第一节植物对水分的需要一、植物的含水量不同植物含水量不同水生>中生>旱生同一植株不同器官、组织含水量不同新生旺盛>衰老成熟同一器官不同生长期,含水量也不同前期>后期二、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状态自由水和束缚水三、水分对植物的作用1.原生质的重要组分;2.水分参与许多细胞代谢反应,如光合、呼吸、水解等;3.水是植物保护吸收和运输物质的溶剂;4.维持细胞的膨压和植物的固有姿态;5.维持植物体温的相对稳定。
第二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一、水势∆m wΨw = ------------------V w,mV w,m:水的偏摩尔体积(partial molar volume),指在温度、压强及其它组分不变的条件下,在无限大的体系中加入1摩尔水时,体系体积的增量。
水势的单位:1 MPa =10 bar =9.87 atm二植物细胞的水势水势=溶质势+压力势+衬质势Ψw= Ψs+ Ψp+ Ψm溶质颗粒越多,溶液越浓,Ψs 越低。
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细胞,衬质势可忽略不计。
细胞的水势为:Ψw= Ψs+Ψp2.分生细胞的水势Ψw=ψs+ψm+ψp3.成熟细胞的水势组成Ψw=ψs+ψp4.风干种子细胞的水势Ψw=ψm三、细胞对水分的吸收细胞的渗透吸水相邻细胞间的水分移动的方向决定于相邻细胞水势的大小,水分永远从水势高的细胞向水势低的细胞移动。
2. 细胞的吸涨作用吸水依赖于衬质势引起的吸水。
(根部细胞吸水方式既有吸胀吸水,又有渗透吸水,其中分生区细胞以吸胀吸水为主,吸水的动力来自于亲水性物质的吸胀作用。
渗透吸水的动力来自于原生质层两侧的浓度差。
水分子通过膜的具体方式都是自由扩散)第三节植物根系对水分的吸收一、根系吸水区域根尖的根毛区吸水能力最强(根分为根毛区、伸长区、分生区。
由上至下)二、根系吸水的途径细胞途径:共质体途径和跨膜途径质外体途径三、根系吸水的动力主动吸水(根压)被动吸水(蒸腾拉力)四、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条件土壤水势、土壤的通气状况、土壤温度第三节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的意义1.蒸腾作用是水分吸收和运转的动力。
植物生理学笔记

植物生理学笔记对于植物,我们往往只看到它们在阳光下静静生长,在风雨中轻轻摇曳的模样,却很少去深入了解它们内在的生理机制。
然而,当我真正开始接触植物生理学时,才发现这个看似安静的世界里,其实充满了各种奇妙而又有趣的“活动”。
就拿光合作用来说吧,这可是植物的一项“看家本领”。
想象一下,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每一片叶子都像是一个小小的工厂,忙碌地进行着生产。
叶绿体就像是工厂里的机器,叶绿素则是其中的关键工人。
阳光洒下来,叶绿素这位“工人”就开始兴奋地工作,将光能抓住,然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我记得有一次在公园里观察树木,专门盯着一片叶子看了好久。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光斑。
那片叶子表面光滑,颜色鲜绿,脉络清晰。
我就在想,此时此刻,在这片小小的叶子里,光合作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
那些小小的叶绿体,就像一个个微型的能量转换器,不断地把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起来,为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动力。
植物的呼吸作用也很有意思。
白天的时候,光合作用占主导,植物产生的氧气多于消耗的;到了晚上,没有了阳光,光合作用减弱,呼吸作用就变得重要起来。
这就像是植物在“休息”的时候也需要“喘气”。
有一回,我在家里放了一盆绿萝。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突然好奇起来,植物在这个时候到底是怎么呼吸的呢?于是我悄悄地打开台灯,凑近那盆绿萝观察。
绿萝的叶子安静地低垂着,没有了白天那种精神抖擞的样子。
我能感觉到周围的空气似乎在和它进行着某种神秘的交流。
再说植物的蒸腾作用,这简直就是植物的“自我调节神器”。
在炎热的夏天,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把水分从根部吸收上来,然后通过叶片上的气孔散发出去,就像给自己来了一场“消暑降温”。
有一次我去郊外游玩,看到一片稻田。
当时正是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我站在田埂上,看着那些稻苗,发现它们的叶子并没有因为高温而变得蔫蔫的。
仔细一看,叶片上的水珠正一点点地变成水汽蒸发出去。
第六版植物生理学笔记

一、植物生理学的定义、内容和任务1.什么是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或原理的科学。
它是植物学的一个分支。
2.植物生理学研究内容植物生理学研究内容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生长发育与形态建成: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
物质与能量转化:植物体内各种物质的合成、分解及其相互转换;植物体内能量的吸收、转换及贮藏。
信息传递与信号转导:植物感受外界信息。
3.植物生理学的基本任务一方面是探索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进行理论研究。
另一方面是应用该理论服务于农业生产,为栽培植物,改良和培育植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并能不断提出控制植物生长的有效方法,从而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造福人类。
二、植物生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第一阶段:植物生理学的孕育阶段第二阶段:植物生理学奠基与成长阶段第三阶段:植物生理学发展与壮大阶段第一章植物水分生理第一节水分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一、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1.植物体内水分存在的状态有:自由水:距离细胞胶体颗粒较远,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
束缚水:较牢固地被细胞胶体颗粒吸附,不易流动的水分。
2.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影响代谢自由水/束缚水比值高时,代谢旺盛;自由水/束缚水比值低时。
代谢缓慢。
二、水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1. 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2. 水是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3. 水是各种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4. 水能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5. 水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植物细胞对水分的吸收方式:渗透方式、吸胀方式(四)相邻细胞水分移动的规律水分总是从水势高的部位向水势低的部位流动。
(五)扩散:一种自发过程,指分子随机热运动所造成的物质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
扩散是物质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适合于水分短距离的迁徙。
(六)集流:液体中成群的原子或分子在压力梯度下共同移动。
水分集流与溶质浓度梯度无关。
水孔蛋白:是一类具有选择性地、高效转运水分的膜通道蛋白。
◇水孔蛋白的活化依靠磷酸化和脱磷酸化作用调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理学绪论一、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调节机理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研究和阐明植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所进行的各种生命活动及其规律以及调节机理,同时研究环境变化对这些生命活动的影响。
二、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物质与能量代谢、生长发育与生态建成、信息传递和细胞信号转导三、代谢:维持生物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各种化学过程的总和。
代谢分类: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异化作用(分解代谢)产能代谢、耗能代谢四、植物生理学的研究领域:分子水平——亚细胞水平——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个体水平——群体水平五、生理学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作物形成与高产理论(光合面积、光合时间、光合效率、光合产物的消耗与分配)环境生理与作物抗逆性设施农业中的作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与作物育种相结合——作物生理育种第一章、植物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1665年胡克发现细胞(1838—1839细胞学说)2、细胞:除病毒和噬菌体以外的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3、原生质体:4、质膜:包围细胞原生质的外膜5、内膜:细胞质中构成各种细胞器的膜6、内膜系统:由内膜包被的细胞器组成的系统7、膜脂的种类:磷脂、糖脂、硫脂、固醇8、膜蛋白:内在蛋白(载体、通道)外在蛋白9、细胞膜的结构:生物膜以脂类双分子层为骨架膜中存在内在蛋白和外在蛋白膜不对称性膜具有流动性10、细胞膜的功能分室作用物质代谢和能量转换的场所转运功能信号识别和转换功能细胞间的连接功能参与细胞表面特化结构的形成11、质体是由前质体分化发育而成12、细胞骨架细胞骨架不仅在维持细胞形态、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还与细胞运动、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细胞分化和分裂、基因表达等生命活动密切相关13、细胞壁的典型结构:包间层、初生壁、次生壁14、细胞壁的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蛋白质酶、木质素(木本植物)15、细胞的全能性:活细胞都包含有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16、细胞壁的功能:维持细胞形状,控制细胞生长物质运输与信息传递防御与抗性代谢、贮存和识别功能17、共质体:植物生活细胞原生质体通过包间连丝形成一个连续的整体18、质外体:细胞质膜以外的包间层、细胞壁及细胞间隙也形成一个连续的体系19、包间连丝:贯穿细胞壁、连接相邻细胞原生质体的管状通道,是植物细胞的特征结构第二章、植物的水分生理1、植物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自由水和束缚水2、水合作用:亲水物质可通过氢键吸附大量的水分子的现象3、束缚水:在细胞中被蛋白质等亲水大分子组成的胶体颗粒或渗调物质所吸附的不易自由移动的水分4、自由水:距离胶体颗粒或渗调物质远,不被吸附或受到的吸附力很小而能自由移动的水6、水势细胞水势:溶质势:负值衬质势:负值(亲水物质吸附水形成束缚水)压力势:正值-零-负值7、植物细胞吸水形式渗透吸水:溶质势变化引起(根吸水)吸胀吸水:衬质势变化引起(干燥种子水势=衬质势,由衬质势影响)非代谢性吸水束缚水降压吸水:压力势变化引起,失水过多变成负值(蒸腾作用)9、根吸水部位:主要在根尖,根毛区最强10、根吸水途径:质外体途径、共质体途径、越膜途径11根吸水的方式和动力(主动、被动)主动吸水:细胞自身的生理代谢活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动力:根压)被动吸水:由地上枝叶蒸腾作用所引起的吸水过程12、伤流: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流出的液体的现象13、吐水:没有受伤的植物如果处于土壤水分充足、天气潮湿的环境中,植物根尖或叶缘也有液体外泌14、伤流和吐水现象证明根有主动吸水现象15、影响植物吸水的因素(自身因素、气象因素、土壤因素)(1)土壤因素土壤水势:土壤含水量土壤水分存在状态(水势:束缚水<毛管水<重力水)土壤性质(黏土、壤土、沙石)土壤溶液浓度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温度第四节、植物的蒸腾作用一、蒸腾作用及其生理意义1、蒸腾作用:植物体内水分以气态方式从植物的表面向外散失的过程。
2、生理意义:(1)蒸腾作用失水所造成的水势梯度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驱动力(2)能够降低植物体和叶片温度(3)蒸腾作用所引起的上升液流,有助于根部吸收的无机离子以及根中合成的有机物转运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
二、植物蒸腾作用的部位及度量1、蒸腾作用部位(1)叶的蒸腾方式:角质蒸腾:通过角质层的蒸腾气孔蒸腾:通过气孔的蒸腾3、蒸腾作用的度量指标(1)蒸腾速率: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散失的水量(用g表示)(2)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一千克水所产生干物质的重量(3)蒸腾系数:植物制造一克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三、气孔蒸腾作用1、气孔:植物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2、小孔扩散律:气体通过多孔表面的扩散速率,不与小孔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小孔的周长成正比3、气孔运动的控制机理淀粉与糖的转化学说K+积累学说苹果酸代谢学说4、对气孔运动的调节外在因素:二氧化碳、光、温度、水分、风内在因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四、蒸腾作用的调节代谢性抗蒸腾剂、薄膜型抗蒸腾剂、反射性抗蒸腾剂五、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1、环境因素:光照、大气湿度、大气温度、风、土壤条件减少蒸腾面积降低蒸腾速率使用抗蒸腾剂第五节、水分在植物体内的向上运输一、途径质外体运输(维管束,细胞壁与细胞间隙)共质体运输(细胞间)二、水分运输速度木本植物>草本植物质外体运输>共质体运输白天>夜间三、水分向上运输的机制根本动力是:水势差1、水分向上运输的动力:根压、蒸腾拉力2、内聚力学说:内聚力、张力第六节合理灌溉的生理基础1、植物的水分平衡:一般把植物吸水、用水、失水三者的动态关系称水分平衡2、植物吸水:碳四植物低于碳三植物3、植物的水分临界期与最大需水期水分临界期:植物生活周期中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植物的最大需水期:植物生活周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4、合理灌溉的指标土壤含水量作物形态指标作物生理指标第三章植物的矿质营养一、植物体内元素的种类和含量(19种)1、植物灰化灼烧:有机物90%~95%挥发、灰分5%~10%。
2、植物的必需元素:不可缺少性、不可代替性、直接功能性3、植物必需元素的确定方法:溶液培养法、砂基培养法二、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和缺素症状1、细胞结构物质的组分2、生命活动的调节者3、参与植物体内的醇基酯化4、电化学作用5、缓冲作用三、大量元素的生理作用1、氮:植物吸收的氮素以无机氮为主即,硝态氮、氨态氮也可吸收无机氮2、磷:磷酸一氢根、磷酸二氢根的形式吸收3、钾:离子形式被吸收和转运、易于被植物利用,集中于生长活跃的部位,缺素时老叶出现缺绿症状生理功能:调节水分代谢、酶的激活剂、能量代谢、提高抗性、参与物质运输4、硫:硫酸根、二氧化硫5、钙:以离子形式被吸收6、镁:离子形式被吸收镁的生理功能:参与光合作用、酶的激活剂或组分、促使核糖体亚基间的结合,有利于蛋白质和成、植钙镁的组成四、微量元素的生理作用1、铁:二价铁螯合物形式被吸收“黄叶病”2、铜:二价铜离子形式被吸收“白瘟病”3、锌:离子形式被吸收“小叶病”4、锰:二价锰离子形式被吸收“灰斑病、黄斑病”5、硼:硼酸形式被吸收“心腐病、灰心病”6、钼:六价锰酸根形式被吸收“黄斑病、尾鞭病”7、氯:氯离子形式被吸收,唯一的一价非金属元素8、镍:二价镍形式被吸收第二节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一)被动运输1、单纯扩散不消耗能量2、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通道蛋白、载体蛋白)(二)主动吸水消耗ATP(ATP酶参与)(二)包饮作用第三节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一、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特点1、对水分的吸收相互关联、相互独立、分配方向不同2、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选择性3、单盐毒害与离子拮抗单盐毒害:将植物培养在单一盐溶液中,不久就会呈现不正常状态,最后整株死亡,的现象离子拮抗:在单盐溶液中若加入少量其他盐类,单盐毒害现象就能减弱或消除,离子间能够相互消除毒害的现象二、植物吸收矿质元素的部位根冠和分生区根毛区三、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1、离子被吸附在根系细胞的表面2、离子进入根部(共质体途径、质外体途径)3、离子进入导管四、影响根吸收矿质元素的土壤因素1、土壤温度2、土壤通气状况3、土壤溶液浓度4、土壤PH5、土壤微生物活动第四节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配一、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1、运输形式离子状态、有机化合物2、矿质元素运输的途径(主要通过木质部向地上部运输,也可以横向运输到韧皮部)二、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配可利用元素可以转移到其他部位被植物利用(氮、磷)、有些则不可被利用以钙为主第五节植物对氮、磷、硫的同化作用氮的同化硝态氮的还原一、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细胞质中完成)亚硝酸盐还原为氨(质外体中完成)二、氨态氮的同化(需要有氧呼吸提供能量)三、磷的同化主要同化过程:光合磷酸化、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ADP形成ATP四、硫的同化1、活化阶段2、还原阶段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第一节植物呼吸作用概述(异化作用)植物呼吸作用的概念:1、呼吸作用:植物生活细胞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1)有氧呼吸:生活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把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2)无氧呼吸:在无氧的条件下,生活细胞把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产物是乳酸或酒精2、植物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1)提供植物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2)提供其他有机物合成的原料(3)提供还原力(4)提高抗病免疫能力第二节呼吸代谢途径糖酵解途径1、糖酵解:淀粉、葡萄糖或果糖在细胞质内在一系列酶参与下,转变为丙酮酸的过程。
2、糖酵解过程:(细胞质中进行)(1)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2)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3)6-磷酸果糖——1、6-二磷酸果糖(4)1、6-二磷酸果糖——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5)磷酸二羟丙酮——3-磷酸甘油醛(6)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7)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8)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9)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10)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1)、(3)、(10)过程不可逆,三个调节位点(7)、(10)步各有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3、糖酵解的作用:(1)为三羧酸循环提供丙酮酸(2)为其他物质合成提供原料(3)为物质循环提供还原力(4)为反应提供能量三羧酸循环(线粒体中进行)1、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完全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
2、草酰乙酸——乙酰CoA——柠檬酸——异柠檬酸——阿拉法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草酰乙酸3、从葡萄糖——2分子丙酮酸(8ATP)——15*2=30个(ATP)总共:38个ATP4、琥珀酰CoA——琥珀酸进行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一个A TP3、磷酸戊糖途径1、过程:(1)葡萄糖的氧化脱羧过程:(2)葡糖糖再生阶段:2、作用:(1)为物质的合成提供还原剂(2)为物质合成提供原料(3)提高植物的抗病力和适应力三、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一)电子传递链:是指呼吸底物氧化降解中脱下的氢离子或电子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传递体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