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合集下载

舍岩针,手脚左右选穴。四象体质舍岩针,辨证脏腑升降。自学治己,治人,治百姓。

舍岩针,手脚左右选穴。四象体质舍岩针,辨证脏腑升降。自学治己,治人,治百姓。

舍岩针,手脚左右选穴。

四象体质舍岩针,辨证脏腑升降。

自学治己,治人,治百姓。

孔子的《论语·宪问》。

【原文】子路问君子。

子曰:“修己以敬。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译文:子路问什么叫君子。

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

”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周围的人们安乐。

”子路说:“这样就够了吗?”孔子说:“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

修养自己使所有百姓都安乐,尧舜还怕难于做到呢?”所有的穴位,辨证第一。

所有的医道,自己针自己第一。

用体针,用气针,用志针。

志能塞,气能透,针有形。

一个是大医扎针,一个是心医扎针,一个是修行人扎针,一个是老中医扎针。

效果都不一样。

扎针,精气神,三个方面调理。

还有也可以直接调理血脉,也可以调理祖气。

血脉调理后基本人生会改变。

祖气调理后基本脑洞大开。

舍岩针有脏腑辨证论治。

脾正格,补脾的,一般是补的往心上针,泻的往心下针。

后天脾肺中气少阴人,肝,脾,肾,小肠,大肠是温热性。

少阳人,肝,肺,心包,小肠,膀胱是温热。

太阴人,肝,大肠,心包,心,肺,温热。

太阳人,胆,肺,三焦,大肠,腹募穴。

温热。

先天中气是相火先天四象,肝,肺,心包,小肠,膀胱,是温热。

逆从阴阳,志不灭。

心包相火不衰。

聚则有形散则无形。

正两仪,肝心包二阳,心一阴。

反三才,肺心包二阳,心肾二阴。

后天之气治多了,先天之气灭队。

右肺金气练多了,左肝木血降。

左肝木血升多了,右肺金气降。

治病先修身,九不屈,格物致知。

舍岩五行针,公益第一课,文字版

舍岩五行针,公益第一课,文字版

舍岩五行针,公益第一课,文字版2021年二月八号,第一课,舍岩道人序舍岩针,舍岩五行针,辩证第一课,序2021年,新年公益课——郑裕成,广州开课热身,高智商可以回答左看右看,上看下看,还是往前看,为什么?舍岩道人,舍岩针法简单的说,道人写的,针法书籍什么是道士什么是道人Hello大家好,今天开始讲舍岩针针的原理。

舍岩针的原理第1个弄清楚,什么是舍岩针,舍岩针是谁用的针?谁写的书?这个舍岩针的书是舍岩道人写的。

顾名思义就是有一个道士写了一本书,在哪里写的呢?就是在一个石头洞里写的。

道士写了舍岩针,怎么写的呢?道士写了15年,在洞里研究了15年(面壁13年)。

什么叫道士这个第3篇儿里写了,什么叫道人,道士和道人是不一样的。

研究大道的,日夜专勤,誓进无退,号曰道人。

道士是管理事的那叫道士。

很多人学东西学什么,第一个是学经书,什么叫经书呢,这边儿写啦。

学道七经,经者径也,由也,常也,正也,成也,这就是七经的奥秘。

就是不偏不离是正正方方的那叫正啊。

七经有仁经,有礼经,有信经,有义经,有智经,有德经,有道经,七道有行仁之道,行礼之道,行信之道,行义之道,行智之道,行德之道,行道之道。

无为而为。

这句很有意思。

大道无为,这是老子道德经经常讲的无为而治。

比如说呃,什么叫无为而治呢,比如说养花,有的人养的很好,有的人养一个月就死了,比如说养鱼也是有的人养的,能活半年,有的人养鱼小鱼也活不了一个月没几天就死了,这叫无为。

按书上说的,每天喂它食物,为什么还死呢,这就是道。

道偏啦,所以随着时间流逝,他越来越病了,最后死了。

这叫生老病死,每个人都有生老病死。

所以学中医学到一定程度还不能长生不老,还活不过100岁,那有的人说中医治不了死的人。

有人说中医可以治病。

有的人说扎针,为什么他扎着的效果特别好,有的人扎针的效果没有效果。

甚至扎完了之后副作用上来了,两个人扎针,同样的针法,为什么效果不同。

这就是今天讲的奥秘。

学针学的,第一,针,针是针法。

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便秘随机对照研究

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便秘随机对照研究
△国家 民族 医药 适宜 技术 推广项 目: 吉林 省 2 1 2 1 0 0— 0 2科技 项 目。第一作者 : 园 (9 4一) 男 , 主任 中医师。研究 方 向: 崔松 17 , 副 朝 医针灸类适宜技术研究 。E— a : y3 @s u cm m i c 19 o .o ls h
量减少 、 工作 压力大 、 运动 时间少等原 因的叠加 , 使便 秘 的
治疗组
3 O
2 3
7 8 95 7 2 1 O.3±1 3 4.0±9 1 4.S2 1 5 .8
发病率有逐年增 高的趋势 。但 大部 分人对 便秘重 视不 够 ,
不知长期便秘 可引起 的多种 继发症 状或并 发症 , 引起肛 如 肠疾患 、 胃肠神经功能紊乱 、 发心脑血管疾病发作及患结 诱
有 效, 而治疗组优 于对 照组 。3 .两组 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统计 学意义 ( Z=一 .6 , = .1 0 0 )说 明治疗组在 总体 252 P 00 < .5 ,
疗效上也优 于对照组。结论 : 医舍岩针 法能有效地改善太 阴人便秘 患者 的临床症状 , 朝 治疗组 的疗效优 于对照组。朝 医舍 岩针 法治疗太阴人便 秘有较好的 临床应用价值 , 值得进一步推广 。
关 键 词 : 医舍 岩 针 法 治疗 ; 阴人 ; 秘 ; 效 观 察 ; 状 积 分 朝 太 便 疗 症
中图分类号 : 2 19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6—6 1 2 1 )6— 0 1—0 R 9. B 10 80{0 2 0 00 5
西 医范畴中便 秘 是 多种疾 病的一 种症状 , 而不 是一
治疗符合纳入标 准的太阴人便 秘患者 6 , 0例 分成两组每组 各 3 。分组 方法 为将 6 O例 O例病例按照纳入 时间的先后 顺序编号 12 3 0 从 随机数 字表 第 4 、 、…6 , 1行第一 个数字

真正的五行针法在韩国

真正的五行针法在韩国

真正的五行针法在韩国舍岩道人舍岩道人,俗名黄延学,是朝鲜王朝中期的一位僧人(古代也称佛教僧人为道人),因以岩洞为舍,故号舍岩。

又据一位老韩医说,舍岩道人是朝鲜高僧-松云禅师的首弟子,经过13年的修炼得道后,建立五行针法,并四处行医,在民间留下了很多逸闻。

舍岩道人在针灸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著有《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用古汉语书写)流传至今。

舍岩针法“善用针者,手不过肘,足不过膝。

”指的是五腧穴。

舍岩针法主要就是运用五腧穴来治疗脏腑经脉的寒热虚实病症。

一、虚实补泻1、舍岩道人在相生补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克补泻:“虚则泻其官,实则补其官”,“官”是命理六爻的术语,即克“我”者。

由此得到“虚则补母泻官,实则泻子补官”。

2、在本经补泻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他经补泻:虚则补母经、泻官经,实则泻子经、补官经。

他经穴位仍取主病经脉五行之母、子、官。

以肝经实症为例,本经:泻肝经火穴-行间、补肝经金穴-中封。

他经:泻心经火穴-少府、补肺经金穴-经渠。

3、对于虚症,还有“安身”或“补子”的治法。

“身”即自身,即本五行,“安身”即补本经五行。

如胃经虚症,补其土穴足三里。

“补子”是间接抑官,即运用“子复母仇”的五行胜复原理。

如胃经虚症,补其子穴历兑。

二、寒热补泻所谓寒热,寒是热量不足,热是热量有余。

1、寒症(火虚):补火泻水本经:补火穴,泻水穴。

他经:补火经火穴(若为火经寒症,则补水经火穴),泻水经水穴(若为水经寒症,则泻火经水穴)。

2、热症(火实):泻火补水本经:泻火穴,补水穴。

他经:泻火经火穴(若为火经热症,则泻水经火穴),补水经水穴(若为水经热症,则补火经水穴)。

以肺经为例,肺寒:本经:补肺经火穴鱼际,泻肺经水穴尺泽。

他经:补心经火穴少府,泻肾经水穴阴谷。

肺热:本经:泻肺经火穴鱼际,补肺经水穴尺泽。

他经:泻心经火穴少府,补肾经水穴阴谷。

三、补泻手法以迎随补泻为本,根据情况使用呼吸补泻、捻转补泻。

失传千年的“络、溪、谷”三套针穴(道医)

失传千年的“络、溪、谷”三套针穴(道医)

失传千年的“络、溪、谷”三套针穴(道医)失传千年的“络、溪、谷”三套针穴几年前在北京认识了一个道人,针灸术很厉害,取穴少,穴位亦奇。

所用穴位与现代医家通用的迥然不同,但疗效很好。

但就是他一般不出手给病人针灸。

经过了解,他针灸用的是《黄帝内经》中的“络”穴。

《黄帝内经》最晚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上古医术的精华。

《内经》记载人身经脉有四套体系,即“经、络、溪、谷”,这四个系统的经脉经纬人身阴阳,使荣卫气血上下浇灌,共同护卫人体健康。

经过二千多年的流传,现在得以传承下来的仅存“经”的一个系统,即通常所称的“经络”三百六十穴。

其他三套系统“络、溪、谷”的720个穴位及其应用理论在传承流变中湮没无迹了。

而现代医书上人各自秘的某些“奇穴”,其实就是化源于“络、溪、谷”系统中的某些穴位,只是人不知其端。

有幸的是,上古经络学的薪火得以在民间保存着她的余脉,这位道士从他师门那里继承了上古针灸术,就包含“络、溪、谷”三套经脉体系。

为了不使上古秘术再次失传,道人现在已将“络、溪、谷”三套体系公之于众,使这套秘传千年的上古针法得以再现人间。

经曰:络三百六十五穴,亦以应一岁,以溢奇邪。

以通荣卫,荣卫稽留,卫散荣溢,气竭血着。

肉之大会为谷,肉小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

邪溢气壅,脉热肉败。

荣卫不行,必将为脓。

内销骨髓,外破大腘,留于节腠,必将为败。

积寒留舍,荣卫不居,肉卷筋缩,肋肘不得伸,内为骨痹,外为不仁,命曰不足。

大寒留于溪谷也。

溪谷三百六十五穴会,亦应一岁,其小痹淫溢,循脉往来,微针所及,与灋相同。

经曰:孙络之脉别经者,其血气(气火)盛而当泻者,亦三百六十有五脉,并住于络,传注十二经络脉,非独十六络脉也,内解泻于中者十脉。

经穴三百六十有五,络俞三百六十五穴,及溪谷三百六十有五,计之一千零九十有五穴。

故经穴之与孙络穴别矣,然其溪谷之谷穴,从乎肌理也。

经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之所以主其运也。

络之穴三百六十有五,之所以主其传也。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原序》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原序》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原序》盖闻天地开辟,肇(zhào,始)分山川之气。

人始物资,克配动静之形。

东西是日月(坎离),南北是星辰(乾坤)。

两仪(阴阳)妙运于龙画(河图),五行并行于龟铭(洛书)。

四象得路,八卦从令。

气虽悬于白日,理必凭于玄冥(幽暗)。

由贤士之宜讲,岂愚夫之敢忖(cǔn,推测)。

夫气赋于人者,有百骸九窍。

形着于病者,有千邪万灵。

筋骨脉络(阴阳),变化无穷。

生旺休囚(五行),运行不停。

是故古人卜补泻之理,有其理义无其辞。

后哲著温凉(药性)之书,传于后而行于世。

黄岐试药石之问答,华扁垂针灸之典则。

立君臣佐使以治寒热,用补泻迎随而救虚实。

体作三才之栋梁,穴为五行之门庭。

布一身之虚实,审七情之浮沉。

医者,意也,于心必应;病者,虚也,唯手是聆。

寒(金)冷(水)相升,由肺肾之黑白。

风火互动,作肝心之红青。

湿长流于脾原(平原,坤卦),热恒煽于胸局(胸部)。

胆必生者,小肠也;脾可产者,肺经。

三焦,散居;膀胱,咸(肾)匼(kē,环绕)。

引气血归于任脉,二气会合五行。

木母补于火子,心病自痊。

土官溺于水臣,肾必回醒。

抑西官之金气,肝胆安稳。

洗东将之木贼,脾胃遐龄(长寿)。

肝位东方,肾受(授)生而肺受(授)克。

心居南乡,北受(授)克而东受(授)生。

相生者可补,相克者必泻。

虚可补,实可泻。

信医之病可见好,鬼之言莫听。

舍岩五行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舍岩五行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舍岩五行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全泰永;李相元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05(003)011
【摘要】舍岩针法始于朝鲜中期(1644年以后),由舍岩道人所创,因此命名为舍岩针法。

该针法的原理是五输穴的五行配属和相生相克,故又称为五行针法。

此法配方严谨巧妙,治疗各种疑难杂症疗效卓著。

在此,笔者把舍岩针法之原理与配方公布于众,以供同道研究。

【总页数】2页(P45-46)
【作者】全泰永;李相元
【作者单位】西班牙巴塞罗那针灸学校;西班牙巴塞罗那针灸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舍岩针法配合中风通络汤治疗太阴人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J], 崔美玉;李燕;俞林
2.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少阳人腰痛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林浩;崔松园;王振林
3.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少阳人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崔松园;许兰;林浩
4.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便秘随机对照研究 [J], 崔松园;金日英;许兰
5.朝医舍岩针法治疗手阳明经型漏肩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林浩;金日英;朱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舍岩针法治疗偏头痛经验

舍岩针法治疗偏头痛经验

舍岩针法治疗偏头痛经验
我最近刚刚尝试了舍岩针法治疗偏头痛,效果非常不错,于是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首先,我找到了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医师,他为我解释了舍岩针法的基本原理。

舍岩针法是一种中医针灸疗法,主要通过在身体的特定穴位上刺激来调节人体的气血流动。

据说,舍岩针法能够调节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从而改善各种疾病,包括偏头痛。

然后,我进行了舍岩针法的治疗。

整个过程非常简单和安静。

中医师在我的头部和手臂上插入了非常细小的针,这些针基本上是无痛的。

然后,我就躺下放松了一会儿。

整个过程用时约40分钟,包括了一些指压和穴位按摩。

治疗后,我感觉非常轻松,没有任何不适。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的偏头痛症状得到了缓解。

在整个疗程期间,我避免了使用任何药物来治疗偏头痛,但是我的症状确实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我相信这种疗法对于像我这样的慢性偏头痛患者来说是一个很有帮助的选择。

总之,舍岩针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中医疗法,可以作为偏头痛的治疗。

当然,由于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不同的,效果可能会因人而异。

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建议去找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中医师,并在他们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国《舍岩道人针灸要诀》与舍岩针法介绍
舍岩五行针法,简称舍岩针法是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广泛流行的针法,是在韩国传统医学历史上,与16世纪医家许浚的医学巨著《东医宝鉴》和19世纪医家李济马所创新的“四象医学”一起成为在李氏朝鲜时期韩国传统医学的三大成就。

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记载于《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简称《舍岩诀》,其成书年代可推断为17世纪。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在韩国历史上发生了很多事件,韩国传统医学的发展也遭受了许多困难,于是这本书和舍岩针法的重要性从来没被认识到,1970年代通过韩国医学家卢正宇的研究,舍岩针法才得到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关注。

这段时期,舍岩针法反而传到日本而广泛应用于临床。

现存的《舍岩诀》抄本有两三种,但是我们还不知道哪一本是原本,这篇文章以李泰浩译注·杏林书院出版的版本为主要参考书。

一、《舍岩道人针灸要诀》的作者与组成
关于《舍岩诀》的作者和成书年代,到现在还没找到详细的史料,我们只能根据该书的书名、内容和其他研究结果而推测。

1935年,当时韩国针灸界的元老李在原曾经在日本的医学杂志《医道的日本》上发表过关于《舍岩诀》的文章,其中有“距今四百年前道士舍岩先生组织的阴阳五行相生相克补泻法”这一句。

同年将《舍岩诀》翻译成现代韩国语而出版的李泰浩以一位老医的传言为根据而记载了舍岩道人就是李朝后期高名的僧侣四溟堂松云大师的首弟子。

四溟堂松云是李朝时期高明的僧侣,他曾经参战于在16世纪90年代发生的“壬辰倭乱”,那时他组织了僧兵,与明国的援助大军一起参加战场而立了大功,于是被人民受到了很大的崇敬。

据上述的记载,舍岩道人就是他的徒弟之一,而且经过13年的面壁修炼而觉
悟到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后,行医各地,在针灸上获得了很高的成就,在民间留下了很多的逸闻。

所以虽然还是缺乏具体的考证史料,不过现在韩国传统医学界的大部分的人都肯定此记载。

卢重辉教授根据李泰浩的记录在《韩国医学大系》〈韩国韩医学篇〉上将舍岩道人的俗名阐明为“黄延学”。

最近金达镐对《舍岩诀》的内容进行研究并进一步查明了其成书年代。

根据他的研究,在《舍岩诀》的内容中对于生理、病理、辩证分类的方法参考了中国明代的综合性医书《医学正传》,而且一些内容受到了韩国李朝后期的医书许浚著的《东医宝鉴》和许任著的《针灸经验方》的影响。

因此,金达镐推测《舍岩诀》的成书年应该是《针灸经验方》出版的16 44年以后。

这么一来,《舍岩诀》的成书时期更加清楚了,可是对于作者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分为实际篇和准备篇,两部分。

实际篇从第一章中风门到第四十二章痔疾门收载42病证,每病为一个门类,每门下再次分为具体病证,然后简述其症状和疗法。

每门的后面收载了舍岩自己的临床经验例。

例如第二十五章头痛门分为沐后头痛、头项痛、眉棱骨痛、偏头痛、真头痛(脑膜炎)五小类,还有,经验例的部分记载了四例关于头痛的临床经验。

全四十二章的门名如下:中风门、寒门、天地运气门、署门、湿门、燥门、火热门、郁门、痰饮门、咳嗽门、哮喘门、疟疾门、痢疾门、噎膈门、呃逆门、呕吐门、吞酸门、嘈杂和嗳气门、肿胀门、积聚门、虚劳门、霍乱门、泄泻门、眩晕门、头痛门、胃脘痛门、腹痛门、腰痛门、胁痛门、诸气痛门、疝气门、脚气门、痛风门、痿证门、耳聋门、目病门、口病门、喉证门、齿病门、鼻病门、血证门、痔病门。

准备篇收录了舍岩诀的神秘和灵效、补泻的概念和方法、五输穴和正胜格以及寒热补泻的图表、舍岩五行正理神针歌以及乐浪老夫施针歌等的内容。

其中舍岩诀的神秘和灵效、补泻的概念和秘诀等的部分是由译注者来新增的内容。

舍岩五行正理神针歌列举了102个效果
卓著的处方,而乐浪老夫施针歌主要言补泻的原理、手法以及刺针时的态度和注意事项。

二、舍岩针法的主要内容
舍岩针法是根据五输穴(井、荥、输、经、合)的五行相生相克原理来进行本经的补泻与异经的补泻。

舍岩道人以《难经》“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的理论为依据,又提出“虚者抑其官”、“实者补其官”的原则进行针灸配方。

“官”是指有权势、官使得意思,在这里指“克我”的脏器。

正如舍岩在《舍岩诀》的序言中所言:“木母补于火子,心病自痊。

土官溺于水臣,肾必回醒。

抑西官之金气,肝胆安稳。

洗东将之木贼,脾胃遐龄。

肝位东方,肾受生而肺受克。

心居南乡,北受克而东受生。

相生则可补,相克则必泻。

虚则可补,实者可泻”。

这充分说明了五行相生相克与补泻法的原理。

具体例如肺属金,火克金,土生金,火为金之官,土为金之母,肺经虚证,补母泻官,补本经土穴和土经土穴,泻本经火穴和火经火穴,因此,推出补太渊、太白,泻鱼际、少府,这就是肺正格,用于治疗肺经虚证。

反之,肺经实证,补官泻子,补火泻水,补本经火穴(鱼际)和火经火穴(少府),泻本经水穴(尺泽)和水经水穴(阴谷),此为肺胜格。

另外,十二经虚证,除了补母泻官原则外,还有抑官安身、抑官补子等。

例如,伤寒证之足胃经证,症状表现“眼眶痛、鼻干不得眠、身大热、呻吟不绝”,辨证“胃虚”,治法“三里补、临泣泻”,此为抑官安身,“身”指足三里,胃属土,土经土穴胃足三里;土之官为木,木经木穴为胆经之临泣。

根据上述原理,现将十二经的虚实补泻配方见表1。

舍岩针法补泻手法以捻转补泻、九六补泻为主。

即拇指向前捻转为补;拇指向后捻转为泻。

九九为老阳数,为补;六六为老阴数,为泻。

舍岩针法也使用迎随补泻、呼吸补泻。

表1 十二经脏腑虚实补泻配方列表
注:三里为足三里。

三、舍岩针法的特点与应用
舍岩针法的主要特点是五行补泻法则的丰富化。

它以五行生克理论为基础,在《内经》、《难经》“补母”、“泻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抑官”、“补官”、“安身”、“补子”等补泻原则,丰富了五行补泻法则,用于临床常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近年来在韩国针灸界倍受推崇,中国和其他国家有些地区也有应用。

例如中国山东地区的刘燕亲身体会以后评说为:“用于内科疾病,尤其精神方面的疾患有奇效”。

西班牙巴塞罗那针灸医院的孙桂同和孙在同50例腰椎间盘突出证患者,利用舍岩针法治疗,针灸处方为足三里、曲池补,阳谷、阳溪泻,经验穴为督脉的至阳穴、命门穴,其结果为临床治愈45例;好转4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达98%。

治疗最长时间为1个月(3个疗程),最短为3天。

西班牙巴塞罗那针灸学校全泰永和李相元32例偏头痛患者,利用舍岩针法处方为通谷、侠溪补,窍阴、商阳泻,1个疗程痊愈24例;经3个疗程治愈7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97%。

舍岩针法所具有的另外一个特点为相对安全性。

因为该针法主要使用位于四肢远端的五输穴,所以对内脏没有直接损害,比体针法安全一些,而且一次的疗程中所取的输穴数一般8个穴位以下,所以操作比较方便。

除此以外,有些人着眼于《舍岩诀》序言中的一句“审七情之浮沉”,认为舍岩针法的核心在于观察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的变化而诊断,治疗疾病。

其代表医生有金洪卿,他将经络看作意识和感情的传导通路,而且应用《周易》的原理而对各经络的功能进行了分析。

例如周易的八卦与太阴、阳明、少阴、太阳、厥阴、少阳和任、督脉相互联系后,分析为其中前面的六经不仅具有润(太阴)、燥(阳明)、温(少阴)、凉(太阳)、风(厥阴)、闪(少阳)的物质属性,还具有饥饿感和饱满感(太阴和阳明)、失恋的痛苦和爱情(少阴和太阳)、名誉的丧失和自信心(厥阴和少阳)等相反的心理活动作用。

按照这种方式,他对于在舍岩针法所应用的60个穴位的属性进一步研究并加以分类,在其基础上对于《舍岩诀》的舍岩经验例重新做了解释,并且在临床上积极应用了。

他的解释虽然不易学习,可是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明显的疗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一些韩医学界的学者和学生们正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在《舍岩诀》的腰痛门的后面,舍岩经验例中,有舍岩道人叙述自己病例的地方。

据其内容,他从小患过某疾病,可是从来没找到该病的正确的原因,而且他的三弟和长侄也因同病而死。

后来发现该病的原因和治法以后,他一方面对自己的晚知晚觉感到遗憾,另一方面赞叹经典的深奥道理后说,如果没有阅读经典,怎么能悟到这种如神的道理!通过这句话,我们能感觉到经典学习的重要性。

换句话说,舍岩针法是在古代中医学和韩医学的基础上成就的,于是为了学习舍岩针法,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我们应该认真学阅读中医和韩医的经典。

我觉得学习医学史的目的就是阅读经典的奠基过程。

参考文献:
[1] 舍岩道人(黄廷学)原著,杏坡居士(李泰浩)译注. 舍岩道人针灸要诀. 汉城:1996.
[2] 申舜植外8人. 韩国医学史再定立. 韩国韩医学研究所,1995,12.
[3] 孙桂同,孙在同. 舍岩针法治疗偏头痛经验.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12).
[4] 刘燕. 韩国舍岩针法介绍. 针灸临床杂志,2004,(02).
[5] 全泰永,李相元. 舍岩五行针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5,(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