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1. 护理学:护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生活和健康的学科,涉及护理的理论、实践、伦理和管理等方面。

2. 健康:健康是一个人身体和心理状况的总体表现,是一个人能够正常履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

3. 生命体征:生命体征是指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次数等人体生理状况的指标。

4. 评估:评估是指护士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史等信息,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

5. 诊断:诊断是在评估的基础上,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确定患者的健康问题或疾病诊断。

6. 规划:规划是指护士根据诊断结果,制定出适合患者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计划。

7. 实施:实施是指护士按照制定的护理计划,进行护理干预和治疗,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

8. 评估:评估是指护士对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反馈和评估,以确定治疗效果和是否需要调整护理计划。

9. 预防:预防是指通过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疾病的发展和恶化。

10. 交流:交流是指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互动,以获取患者的信任和合作,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11. 伦理:伦理是研究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的学科,护理学伦理关注护士在护理过程中的道德行为和决策。

12. 卫生:卫生是指保持环境的清洁、安全和健康,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一系列措施。

13. 病理:病理是指对疾病的病因、机制和病理变化等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学科。

14. 康复: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干预,促进患者康复,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能力。

15. 专科护士:专科护士是指经过专科培训和考试合格的护士,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16. 健康教育:健康教育是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个人对健康的认知和意识,促进健康行为的一种手段。

17. 感染控制:感染控制是指护士通过一系列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防止患者和护士自身的感染。

18. 药物管理:药物管理是指护士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和用药监管的一系列工作,包括药物的计划、给药和监测等。

19. 急救:急救是在突发事件或疾病导致的紧急情况下,护士采取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挽救生命和减少伤害。

基础护理学常考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基础护理学常考的名词解释有哪些

基础护理学常考的名词解释有哪些在护理学的教学和考试中,常常需要掌握和理解一些基础护理学的名词解释。

这些名词解释对于学生和从业人员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是建立护理学理论框架和实践基础的基石。

本文将介绍一些基础护理学常考的名词解释。

1. 护理:护理是指通过对个体或群体的评估、规划、实施和评估护理措施,促进和维护其健康,预防疾病和损伤,减轻痛苦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学科。

2. 健康: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完全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害。

3. 病理学:病理学是研究疾病和异常生理过程的学科,它通过研究病理变化的机制和原因,为护理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4. 生理学: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内部正常功能的学科,包括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的功能。

5.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心理过程和行为的学科,护理工作中经常需要运用心理学的知识来评估和管理患者的情绪、行为和心理需求。

6. 护理伦理学:护理伦理学是研究护理伦理和伦理决策的学科,鼓励护士在实践中尊重患者的权益、保护隐私和保密性。

7. 护理研究:护理研究是通过科学方法和体系化的调查研究护理问题的学科,旨在改进护理实践。

8. 护理诊断:护理诊断是通过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患者的护理问题和护理需求,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干预计划。

9. 护理干预:护理干预是根据护理诊断,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措施,旨在促进和维护患者的健康。

10. 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通过向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技能和资源,帮助他们主动参与自己的护理和健康管理。

11. 护理评估:护理评估是对患者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估,收集和分析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和环境信息,确定护理需要和问题。

12. 传染病控制:传染病控制是通过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控制措施,减少传染病的传播和发生,保护人群的健康。

13. 体征:体征是指可以被观察、测量和记录的客观改变或现象,如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等。

14. 症状:症状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的异常感觉或体验,如疼痛、恶心和头晕等。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护理学:是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研究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的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环境:指人周围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和社会因素的总和。

包括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3.健康:who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4.社会学健康观:从个体社会性的角度反映生命活动的客观性和本质规律,指出健康是具有正常社会角色功能的人,是履行社会角色和义务的最佳活动状态。

它包括个人、家庭和社区的不同层面,包括健康平衡和健康潜力的两个重要方面。

5.护理:1980年美国护士学会将护理定义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

6.护理管理: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科学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护理工作的人、财、物、时、信息等要素,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提高护理质量。

7.护理科研: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促进护理理论、知识及技能的更新。

8.病例护理:一名护士照顾一名患者,即专人负责实施个性化护理。

9.功能性护理:以工作为导向,根据工作性质,将患者所需的护理活动机械地分配给护士。

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完成医嘱,实施各种护理技术操作。

10.集体护理:对患者进行分组护理。

11.责任制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系统的整体护理,其结构是以患者为中心,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期间的所有护理始终由一名责任护士实行8小时在岗,24小时负责制。

12.系统整体护理:以现代护理理念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核心,将临床护理和护理管理的各个环节系统化的系统方法。

13.素质:是指人在先天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基本品质。

14.生活方式:指人们在一定的文化、民族、经济、社会、习俗和规范,尤其是家庭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习惯、生活制度和生活意识。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是学习和理解基本护理知识和技能的学科,它涉及到一系列与患者照顾和疾病管理相关的概念和术语。

以下是一些基础护理学中常见的名词和其解释:
1. 护理:指通过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助患者维持或恢复健康状态的过程。

2. 患者:指需要护理和治疗的病人或受伤者。

3. 评估:指护士收集、分析和解释患者信息的过程,以了解他们的健康状况和需求。

4. 观察:指护士通过使用感官和仪器来注意和记录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5. 护理诊断:是根据患者的评估和观察结果,护士判断出的患者问题或需求的描述。

6. 护理计划:是根据护理诊断,制定的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和护理目标的计划。

7. 实施:是指护士根据护理计划执行护理措施和治疗。

8. 评价:是指护士对护理措施和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并根据结果对护理计划进行调整。

9. 健康教育:指护士向患者和他们的家人提供关于疾病预防、自我管理和康复的教育和指导。

10. 感染控制:指护士采取措施来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在医疗机构和社区中的传播。

11. 卫生和卫生设施:指护士负责保持环境清洁、卫生,以及卫生设施的管理和维护。

12. 安全:指护士采取措施来确保患者和工作环境的安全,减少事故和意外发生的风险。

以上是一些基础护理学中常见的名词和解释,它们是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基础护理学 名词解释 全

基础护理学 名词解释 全
静脉输液:利用大气压和液体静压原理将大量无菌液体、电解质、药物由静脉输入体内
静脉输血:是将血液通过静脉输入人体体内的方法,输血是临床上常用的急救和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
成分输血:即依据不同的血液比重,将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加以分离提纯,分别制成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情况的需要分别输入有关血液成分
自体输血:是指采集病人自己的血液或术中失血再回输给本人的方法
环境:是指在特定时刻的物理、化学、生物及社会的各种因素构成的整体状态,这些因素可能对生命机体或人类活动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其影响可能是现时或远期的
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内部自然的、动态的相对平衡的状态
病室湿度:一般指相对湿度,即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单位体积的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量与其达到饱和时含量的百分比
12小时尿标本:留取12小时尿标本,于下午7点排空膀胱后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
24小时尿标本:留取24小时尿标本,嘱病人在早上7点排空膀胱后,开始留取尿液,至次日早上7点,留取最后一次尿液
危重病人:是指病情严重,随时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的病人
意识障碍:是指个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缺乏正常反应的一种精神状态,任何原因引起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损害时,都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也是病情危重的信号,按其程度可分为浅昏迷,中度昏迷,深昏迷
心肺复苏:是针对心跳,呼吸停止所采取的心脏按压或其他方法形成的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心跳和血液循环,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并恢复自主呼吸,达到恢复苏醒和挽救生命的目的
基本生命支持:又称徒手(或初步)心肺复苏,指不用任何设备保证气道通畅,支持呼吸和循环,维持病人的脑、心和其它组织的供氧,维持生命,基本生命支持可以用于对任何原因所致的心搏动骤停和呼吸停止的病人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名词解释基础护理指的是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护理,并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顾和支持。

在医疗保健中,基础护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减轻病痛和增强患者的自尊心,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

以下是一些基础护理常用的名词解释。

1. 洗澡:洗澡是基础护理中最基本的一个环节。

通过用温水和肥皂清洁身体,可以消除人体表面的污垢和细菌,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健康。

2. 换床:换床是指将床单、枕套、被套等床上用品进行清洗和更换。

床上用品需要定期更换以保持干净和卫生,防止病菌滋生。

3. 卧位翻身:卧位翻身是指帮助不能自行翻身的患者改变体位,以防止长时间的压迫引起身体部位的压疮。

卧位翻身应定期进行,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压力。

4. 尿布更换:尿布更换主要针对不能控制大小便的患者,通过更换湿透的尿布,保持皮肤的干燥和卫生。

尿布更换应定期进行,以防止尿液损害皮肤和引起感染。

5. 口腔护理:口腔护理包括刷牙、漱口和口腔清洁。

口腔护理可以保持口腔的洁净,预防口腔感染和牙齿疾病的发生。

6. 饮食护理:饮食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为其提供适当的饮食。

饮食护理有助于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促进康复和健康。

7. 睡眠护理:睡眠是人体恢复和休息的重要过程,睡眠护理主要包括为患者提供舒适的睡眠环境和适当的睡眠时间,以促进深度睡眠和有质量的休息。

8. 安全护理:安全护理是指为患者创造安全的环境,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例如,确保床栏正确使用,避免摔倒和滑倒的风险。

9. 体位转换:体位转换是为了防止长时间的压迫而进行的,可以帮助患者减轻身体不适和压力。

定期改变体位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预防压疮。

10. 护理记录:护理记录是护理人员记录患者情况和护理过程的文件。

护理记录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参考,为医生和其他护理人员提供指导和决策依据。

护理记录应准确、详细和及时。

基础护理是为患者提供基本的护理和生活照顾,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

不仅需要护理人员有丰富的医学和护理知识,还需要关爱、耐心和责任心。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1.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媒介传递给易感宿主。

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在空气中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随气流流动而造成感染传播,也称为微生物气溶胶传播。

3.生物媒介传播:指动物或昆虫携带病原微生物做为人间传播的中间宿主。

4.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若把易感者做为一总体,则称易感人群。

5.清洁: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但并非杀灭微生物。

6.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

7.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病原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芽孢的过程。

8.热力消毒法:利用热力破坏微生物的蛋白质、核酸、细胞壁和细胞膜,从而导致其死亡。

9.潜热;是指当1克100度的水蒸汽变成1克100度的水时,释放出2255J的热能。

10.化学消毒灭菌法:是利用液体或气体化学药物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杀死微生物的方法。

11.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操作技术。

12.无菌区: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

13.非无菌区:指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14.无菌物品: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灭菌后保持无菌状态的物品。

15.隔离:是将传染病患者、高度易感人群安置在指定的地方,暂时避免和周围人群接触,借以达到控制传染原、切断传播途径,同时保护易感人群免受感染的目的。

16.清洁区: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17.半污染区: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18.污染区:患者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

辐射19.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患者及其所住病室、用物、医疗器械等进行的消毒处理。

20.保护性隔离:也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

21.生命体征:T、P、R、BP 是生命维持的基本征候,是机体内在活动的客观反映,是衡量机体状况的指标。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名词解释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为核心,是呼声树立整体护理观念,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的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治疗性环境)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彼此为寻求卯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心。

入院护理: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忧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也是患者最希望能能通过护理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

不舒适: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厚着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国中的一种自我感觉。

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疼痛: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那个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疼痛阈:个体所能感受到的最小疼痛。

疼痛耐受力: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护理学的基本任务就是以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操为核心,是呼声树立整体护理观念,掌握基础护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的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履行护理人员“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的重要职责。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医院:是对特定的人群进行防病治病的场所,是专业人员在以治疗为目的的前提下创造的一个适合患者恢复身心健康的环境。

(治疗性环境)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上的彼此为寻求卯足某种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吸引或排斥的关心。

入院护理:是指患者经门诊或急诊医生诊查后,因病情需要住院做进一步观察、检查和治疗时,经诊查医生建议并签发住院证后,由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的一系列护理工作。

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舒适:是指个体身心处于轻松自在、满意、无忧虑、无疼痛的健康、安宁状态时的一种自我感觉。

也是患者最希望能能通过护理得到满足的基本需要之一。

不舒适:是指个体身心不健全或有缺陷,生理、心理需求不能全部满足,厚着周围环境有不良刺激,身体出现病理改变,身心负荷国中的一种自我感觉。

主动卧位:患者根据自己的意愿和习惯采取最舒适、最随意的卧位,并能随意改变卧床姿势,称之为…,见于轻症患者、术前及恢复期患者。

被动卧位:患者自身无力变换卧位,躺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称之…,常见于昏迷、极度衰弱的患者。

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但为了减轻疾病所所致的痛苦或因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卧位,称之…疼痛:伴随着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一种那个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疼痛阈:个体所能感受到的最小疼痛。

疼痛耐受力:个体所能忍受的疼痛强度和持续时间。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缺乏,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破损和坏死。

休息:指通过改变当前的活动方式,使身心放松,处于一种没有紧张和焦虑的松弛状态。

睡眠:一种周期发生的知觉的特殊状态,由不同时相组成,对周围环境可相对的不做出反应。

昼夜性节律:指人体根据内在的生物性规律,在24小时内规律的运行它的活动,相当于一个人的生物时钟,每天24小时周期规律运转,形成一个人的日常生活节奏,反映人体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起伏变化,如激素分泌的变化,体温的变化,代谢的变化等,并随个体疾病和情绪的不同而改变。

昼夜性节律同步化:正常的昼夜性节律遭到破坏,睡眠与昼夜性节律不协调,称…睡眠障碍:指睡眠量和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出现某些临床症状,也包括影响入睡或保持正常睡眠能力的障碍,入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以及异常的睡眠相关行为。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谁买呢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

昼夜性节律同步化:指要维持机体处于最佳状态,必须休息与活动的时间安排与其昼夜节律相同。

体位性低血压:是患者从卧位到坐位或者直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120nmHg,并伴有头昏、头晕、视力模糊、乏力、恶心等表现。

ROM练习(关节活动度练习):是指根据每一特定关节可活动的范围,通过应用主动或被动的练习方法,维持关节的活动度,恢复和改善关节功能的锻炼方法。

等长练习:可增加肌肉张力而不改变肌肉长度的练习,称…因不伴有明显的关节运动,又称静力练习。

等张练习:对抗一定的负荷,做关节的活动锻炼,同时也锻炼肌肉收缩。

因伴有大幅度关节运动,又称动力练习。

医院感染: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外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患者在医院内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体侵袭而发生的医院感染。

感染源:又称病原微生物贮源,是指病原微生物自然生存、繁殖并排除的宿主(人或动物)或场所。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和方式。

易感宿主: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

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洁剂及机械洗刷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除去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除芽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传播媒介上全部微生物的处理。

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

预防性消毒:在未发现明确感染源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的发生对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环境、物品、个体等进行消毒及对粪便和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

疫原性消毒:在有感染源或曾经存在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情况下,为预防感染播散而进行的消毒,包括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直接在患着周围或带菌者周围进行,随时杀灭或清除由感染源排出的病原微生物。

应根据病情做到三分开、六消毒:分居室、分饮食、分生活用具;消毒分泌物或排泄物、消毒生活用具、消毒双手、消毒衣服和床单、消毒患者居室、消毒生活用水和污物。

陪护人员应加强防护。

终末消毒:指感染源已离开疫源地,杀灭其遗留下来的病原微生物,应根据消毒对象及其污染情况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消毒人员应做好充能股份的准备工作并加强自我防护。

无菌技术: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保护性隔离:以保护易感人群作为制定措施的主要依据而采取的隔离则称为…传染性隔离:将处于传染期患者,可以传染病患者及病原携带者控制在特定区域,与一般人群暂时分开,缩小污染范围。

体温(体核温度):是指身体内部胸腔、腹腔和中枢神经的温度。

发热(体温过高):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特定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

血压:是血管内流动着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体位引流:置患者于特殊体位,将肺与支气管所存积的分泌物,借助重力作用使其流入大气管并咳出体外,称…呼吸困难: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及体征,患者主管上感到空气不足,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费力,可出现发绀、鼻翼扇动、端坐呼吸,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活动,造成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异常。

脉搏短绌:在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律。

特点是心律完全不规则,心率快慢不一,心音强弱不等。

常见于房颤。

潮式呼吸:是一种呼吸由浅慢逐渐变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在再经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重复以上过程的周期性变化,其形态犹如潮水起伏。

间断呼吸:表现为规律的呼吸几次后,突然停止呼吸,间隔一个短时间后,又开始呼吸,如此反复交替。

即呼吸和呼吸暂停交替出现。

吸痰法:是指经口、鼻腔、人工气道将呼吸道的分泌物吸出,以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吸入性肺炎、肺不张、窒息等并发症的一种方法。

尿潴留:指尿液大量存留在膀胱内而不能自主排出。

尿失禁:指排尿失去意识控制或不受意志控制。

膀胱刺激征: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

单位时间内排尿次数增多称尿频,是由膀胱炎症或机械性刺激引起;患者突然有强烈尿意,不能控制需立即排尿称尿急,是由膀胱三角或后尿道的刺激,造成排尿反射活动特别强烈;排尿时膀胱区及尿道有疼痛感为尿痛,为病损处受刺激所致。

有膀胱刺激征时常伴有血尿。

产生膀胱刺激征的原因主要有膀胱及尿道感染和机械性刺激。

膀胱冲洗:是利用三通的导尿管,将溶液灌入到膀胱内,再藉用虹吸原理将灌入的液体引流出来的方法。

便秘:指正常的排便形态改变,排便次数减少,排出过干过硬的粪便,且排便不畅、困难。

粪便嵌塞:指粪便持久滞留堆积在直肠内,坚硬不能排出。

常发生于慢性便秘的患者。

腹泻:指正常排便形态改变,频繁排出松散稀薄的粪便甚至水样便。

排便失禁:指肛门括约肌不受意识的控制而不由自主地排便。

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或营养,达到确定诊断和治疗目的的方法。

终末消毒处理:是指对出院转科或死亡的患者及其所住病室,所用物品及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患者的终末处理:1患者出院或转科前应沐浴,换上清洁衣服,个人物品需消毒后带出。

2如患者死亡,需用消毒液处理,并用浸透消毒液的棉球填塞口、鼻、耳、阴道、肛门等孔道,然后用一次性尸单包裹尸体病室的终末处理:1关闭病室门窗,打开床旁桌,摊开棉被,竖起床垫,用消毒液熏蒸或用紫外线照射2打开门窗,用消毒液擦拭家具和地面3体温计用消毒液浸泡,血压计、听诊器放熏蒸箱消毒4被服类环氧乙烷消毒后再清洗5床垫、棉被、枕芯可用日光暴晒或用紫外线消毒。

疼痛的护理措施:(一)减少或去除引起疼痛的原因。

如外伤所致的疼痛,可给予止血、包扎,固定;胸腹手术后,可对其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术后深呼吸和有效咳痰的方法。

(二)合理运用缓解或解除疼痛的方法:1药物止痛2患者自控镇痛泵的运用3物理止痛4针灸止痛5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三)恰当地运用心理护理的方法:1减轻心理压力2分散注意力①参加活动②音乐疗法③有节律的按摩④深呼吸⑤指导想象⑥松弛疗法(四)积极采取促进患者舒适的措施: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姿势、提供舒适整洁的病床单位、良好的采光和通风设备等必要条件。

(五)健康教育:1准确描述:指导患者准确描述疼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等2客观描述:教育患者客观的对医护人员讲述疼痛的感受3用药指导:指导患者正确使用止痛药物和时间4效果评价指导①一些疼痛的征象消失②对疼痛适应能力有所增强③身体状况和功能改善,自我感觉舒适,食欲增加④休息和睡眠质量较好⑤重新建立行为方式,轻松的日常活动。

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1.环境清洁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前半小时,停止卫生处理,减少人员走动,以降低室内空气中的尘埃。

治疗室每日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一次。

2.工作人员无菌操作前,衣帽穿戴整洁,口罩遮住口鼻,修剪指甲、洗手。

3.明确无菌概念4.物品放置有序,标志明显:无菌物品必须存放于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无菌包外注明物品名称,有效期一周为宜,并按有效期先后顺序排放。

无菌物品和非无菌物品应分别放置。

无菌物品一经使用或过期,潮湿应重新进行灭菌处理。

一物一人,一套无菌物品,只供一个病人使用,以防交叉感染5.取无菌物操作者身距无菌区20cm,取无菌物品时须用无菌持物钳(镊),不可触及无菌物品或跨越无菌区域,手臂应保持在腰部以上。

无菌物品取出后,不可过久暴露,若未使用,也不可放回无菌包或无菌容器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