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DOC)

合集下载

1第一章书籍设计概述

1第一章书籍设计概述
BOOK DESIGN
书籍设计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CHINA LIGHT INDUSTRY PRESS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CHAPTER 1
概述
CHAPTER 2
书籍的结构及构成元素
CHAPTER 3
书籍封面、护封的构思与创意表现
CHAPTER 4
系列书籍的设计
CHAPTER 5
二、现代书籍装帧的概述
中国现代著名书籍设计家吕敬人先生曾经通过几十年的书籍设计实践,突破了传统狭隘的 二维装帧概念,将构造学引入书籍装帧设计之中。 他认为:书籍设计是一种立体的思考行为,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 是营造外在书籍造型的物性构想和书籍内在信息传递的理性思考的综合学问,其目的不仅仅是要 创造一本书籍的形态,还要通过设计让读者在参与阅读的过程中与书产生互动作用,从书中得到 整体感受和启迪。
二、现代书籍装帧的概述
“书籍装帧”一词最早是从《梅里亚姆-韦伯斯特大词典》中的“BookBinding”翻译过来的。 在我国,“装帧”一词最早出现于1928年丰子恺等人为上海《新女性》杂志撰写的文章中, “装”有装裱、装订、装潢的意思,“帧”为画幅的量词,装帧一词的本意就是将多幅单页装订 起来,并且进行装饰。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装帧”一词越来越得到社会和出版界的认可,因此“书 籍装帧”成为了专指书籍美术设计的学术名词。
图1-8 周代石刻
一、文字的载体 书籍的起源
到了汉代,石刻更为盛行,如刻在鼓形石头上的文字叫做石鼓文;刻在石板上的文字叫经板; 刻在长方形大石上的叫碑,圆头的叫碣;刻在山崖上的叫摩崖石刻等等。(图1-9至1-11)
图1-9 汉代石鼓文

《版式设计》教学教案

《版式设计》教学教案
3、版式设计的范围和学习意义
学习好版式设计,可以有效地掌握画面的视觉元素构成、组合、排列的方法,处理好彼此间的关系,并在将来的各种视觉传达设计中直接地加以运用,所以它是初学设计者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第二节纸质媒介是版式设计的基础
实训项目1.1
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讲授、指导
授课章节名称
第二章版式设计的历史发展源流
第一节文字的起源Leabharlann 第二节中国版式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第三节西方版式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项目实训2.1
教学目的
1、系统地了解中国与西方版式设计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2、对古典版式的形式、风格、发展脉络有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为深入了解版式设计作好铺垫。
教学重点
1、汉字的形成与发展
2、传统中国书籍的版式
一、建立信息等级
二、建立主题形象
第二节形式与内容统一
专题欣赏
第三节强化整体布局
一、编排元素抽象化
二、简洁的版式结构
1、图形元素的简洁
2、版面整体造型的简洁
3、正负形的简洁
三、页面间的连贯性
项目实训3.1
项目实训3.2
教案
教师姓名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授课形式
讲授、指导
授课章节名称
第四章版式设计的原理
第一节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第三节版式设计与网格系统
项目实训4.1
教学目的
1、了解版式设计的构成要素;
2、了解版式设计的视觉流程;
3、了解版式设计与网格系统
教学重点
版式与点、线、面
教学难点
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关系。

1、版式设计概述

1、版式设计概述

地毯
莫里斯对机械产品 的强烈对抗心理,他认 定机械工业系统根本不 可能生产制造出精美的 家具产品,他立足回归 到手工业生产,极力希 望复兴哥特风格。客观 上阻止了现代设计在英 国的发展。
壁纸
平面设计
“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在1890年时期,横扫整个欧洲大 陆及美洲。1900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时达到顶峰 造极的阶段。虽然各国对新艺术运动提出各不相 同的解释。虽然各国对新艺术运动各冠不同的称 呼。新艺术运动是一种向未来世纪看齐,但兼顾 旧文化之心灵及自成意识、自我觉醒的艺术。
● 中国古代四
大发明给世界 文明留下光辉 的一页。无论 是文字还是图 形,都具有现 代版式设计的 各种要素。
中国古代布匹商标
老刀牌
版式设计的发展
●中国封建时代
版式设计
中国宋字牌书局
双妹牌雪花膏 和合牌火柴
• 欧洲早期的印刷和平面设计
15世纪,德国金匠——约翰· 古腾堡发明了西方最 早的金属活字印刷,也改变了印刷材料。对以后欧洲文 明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公司的成立以及后来一系列商务活动的成功, 极大的激励了莫里斯推进工艺美术运动的决心, 他希望一切正如他的诗歌里所写的那样开创了 “人间的乐土”。 “他误以复兴哥特式风格就能实现一切。” 而固执的反对机械产品,其实莫里斯最具影响的 设计是在平面方面:壁纸、壁毯、织锦的严谨图 样,受到了普遍的欢迎。
莫里斯所著《诗歌之路》的封面设计
电影海报《战舰波将军号》 罗钦科
1925
运动服装(左图)
商标设计(右图)
史特潘洛娃
1917
《纺织品设计》 波波娃 1924
《封面设计》 李西斯基
封面设计《号角》 李西斯基
商业海报设计

文字版式设计课程教案

文字版式设计课程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版式设计概念[课程导入]当我们面对设计主题,有了一个好的设计创意时,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一创意表现出来。

设计创意的表现元素不外乎图形(或图片)、标题字、正文和色彩,这些,统称为版式设计的四大元素。

可以说,任何具体的设计,最后都会落实到对这四大元素的编排上来。

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每进入到一门新的课程环节,要习惯于提出以下几个问题:这门课程的学习目的是什么?这门课程将要解决什么问题?这门课程的构成要素是什么?这些要素有什么用?需要怎样才能使它们结合起来达到设计目的?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进入我们的课程教学!版式设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把版面上所需要的设计元素进行必要的编排组合,成为直观动人、简明易读、主次分明、概念清楚的美的构成,使其在传达信息的同时,也传达着设计者的艺术追求与文化理念;从而通过版式设计,给阅读者提供一个优美的阅读“空间”!何谓版式设计?版式设计又称编排设计,是平面设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的重要环节。

版式设计当然要调动各类视觉元素进行形式上的组合排列,但更重要的是:版式上新颖的创意和个性化的表现。

同时能够强化形式和内容的互动关系,以期全新的视觉效果。

版式设计的创意不完全等同于平面设计中作品主题思想的创意,既相对独立,又必须服务于其主题思想创意。

优秀的版式设计,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题思想,使之更加生动、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版式设计涉及到平面设计的各个方面,诸如广告、包装、报纸、杂志、书籍、宣传手册、CI、网页设计等(见图)。

版式设计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版式设计中四大要素的构成关系。

课题设计训练的目的:理解黑、白、灰整体分区概念;点、线、面在版式设计中的运用;各种设计原则及表现;把握具体设计内容与形式表现之间的内在关系,熟练掌握文字与文字、文字与图形、整体与局部之间的构成关系。

总之,通过强化版式设计创意能力,使版式设计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无限。

《版式设计》授课计划

《版式设计》授课计划

《版式设计》授课计划一、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通过讲解版式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版式设计的基本知识,培养和提高版式设计的实践能力。

二、授课内容(一)版式设计概述1. 版式设计的定义和重要性2. 版式设计的基本要素和构成(二)版面布局设计1. 平衡与对称布局2. 对齐与不对称布局3. 动态与流动布局4. 创意布局(三)文字设计1. 文字的基本类型和排版原则2. 文字的字体选择和排版技巧3. 文字的色彩搭配和情感表达(四)图片和插图设计1. 图片的类型和选择原则2. 图片的处理和编辑技巧3. 插图的应用和设计原则(五)色彩设计1. 色彩的基本类型和情感表达2. 色彩在版式设计中的作用和运用方法3. 色彩搭配和组合的技巧和方法(六)不同类型页面的版式设计应用1. 杂志页面设计2. 广告页面设计3. 宣传册页面设计4. 产品包装设计三、授课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教学效果。

四、授课时间本课程共计6学时,每周一次,共计3周。

每次课程安排约2学时讲授和4学时实践操作。

五、课程评估课程评估包括以下方面:学生出勤率;实践操作成果展示;个人实践报告;与其他小组或老师讨论的参与度;期末考试。

教学资源:教室、多媒体设备;相关软件(如Adobe InDesign等);相关书籍、文档资料;相关案例库和实践操作的软硬件设备。

此外,还可能涉及在线视频、教程等辅助教学资源。

以上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根据您的需求进行调整优化。

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

第一章 版式设计概述

第三节 现代版式设计的特点
六、功能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渠道越来越多样,人们获取信息更加 便捷。因此,要想精准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节省人们的检索时间,版式设计要注重版面的功能 设计。
图1-3-7所示的报纸的版式设计,图片及导读模块醒目,栏目排列合理,版面内容通过粗 分块和细修饰合理分区,这都是版式设计功能化的具体体现。图1-3-8所示卡片的版式设计体 现了卡片的展示性和实用性功能。Biblioteka 第三节 现代版式设计的特点
五、人文化
版式设计人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充分满足浏览者 追求真善美的心理需求,提升浏览者的阅读体验。版式 设计的人文化主要体现在版面空间分割合理、易读,版 面主要内容突出,版面功能模块设置合理,版式设计美 观等。
图1-3-6所示为充满童真趣味的手绘招贴画,其版式 设计简洁、美观,突出了招贴画主题,给浏览者带来良 好的阅读体验。
此外,简约化的版式设计通常采用适度留白、色彩清淡等现代设计以给浏览者提供明快、 清新的视觉空间,让浏览者在轻松的环境下完成阅读,如图1-3-4所示。
第三节 现代版式设计的特点
第三节 现代版式设计的特点
四、时尚化
版式设计时尚化特别体现在各都市类报纸的副刊上, 如时尚生活类、服饰美容类、饮食健康类、旅游娱乐类 等较为轻松休闲的专刊。这类专刊的版面内容大多由简 短的文章,大量精美、生动的图片组成;版面适度留白, 版式设计简洁。时尚化的版式设计旨在让浏览者能够轻 松地获取版面传递的信息,如图1-3-5所示。
PART 01
版式设计概述
第一节 版式设计的内涵 第二节 版式设计的发展 第三节 现代版式设计的特点
第一节 版式设计的内涵
第一节 版式设计的内涵

字体与版式第一章-理论篇

字体与版式第一章-理论篇
• 当后来生活在这个地区的阿拉伯人发现这种古怪的古老文字时,因其 笔画酷似钉子,所以给它起名为钉头字(mismari)。而这以后500年, 当英国人也发现这种古文字时,并不知道它已经有名字了,又重新给 它命名为楔形文字(cuneiform)。
• 美索不达米亚,语出古希腊文,意为“两河之间的地区”,也叫“两 河流域”,即西亚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平原,两条 河流均发源于土耳其境内的亚美尼亚高原,缓慢地流经叙利亚东部和 伊拉克境内,汇合并注入波斯湾,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圣经 《旧约》中把它称为“天堂”,这里曾建有巴比伦、亚述等古国。在 四大文明之中,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因此,她常常 被人们称为西方文明的摇篮。 • 苏美尔人也是楔形文字的首创者,他们的文字在公元前3500多年前就 以成熟的形态存在了,是最早达到成熟水平,并且长期广泛应用的古 文字,这比埃及象形文字和中国的甲骨文都要早。 苏美尔人的楔形文字最初也是图画符号 大约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为了省时、省 力,象形文字中原有的曲线笔画被直线取 代,长笔画也改用几笔连接的短笔画,笔 画形态由于压写而形成钉头形式。
• 文字书写的顺序可以自左而右,可以自右而左,可以自上向下,还可 以左右开弓,在碑铭体的图形符号中,字序的方向是以图形符号中各 种人物和动物的面孔朝向而决定书写和阅读的方向,面孔朝向哪一边, 文字就从哪一边开始。 • 比碑铭体稍晚出现的还有僧侣体和人民体,这些字体的出现都是为了 顺应文字书写发展的要求,而进行的文字改革。
第一节 有趣的文字故事
一、原始文字
• 文字,对于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来说都不会陌生,人们通过掌握文字 获取知识而受益非浅。 • 文字是人类记录思想、交流思想的符号,它使语言这一听觉信号转变 为视觉信号。它是视觉的语言,是语言的书写符号,是扩大语言在时 间和空间上交际功能的文化工具。 • 有了文字,人类才有书面的历史记录,称为“有史”时期,在此之前 称为“史前”时期。 “文字使人类别于禽兽,使文明别于野蛮。”

版式设计概述

版式设计概述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共13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教学重点:1.了解和熟悉现代版式设计的概念。

2.了解和熟悉西方和中国版式设计的历史。

教学难点:清晰的认识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创造性的版式设计。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第一节版式设计的概念版式设计也叫编排设计,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即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等)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

(图1-1 图1-2 图1-3)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家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与技术知识。

从此观点分析,版式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倾向于平面性,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装设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它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非常密切。

随着网络等多媒体的快速发展,版式设计在今天已经超越了平面设计领域,其载体除了一般的纸媒外,还可以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墙体、包装盒(瓶体)、车体、网页、移动客户端以及影视设计制作领域等等。

(图1-4 图1-5)第二节版式设计的历史一、西方版式设计的历史(一)西方早期版式设计1.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版式西方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文字版式形式,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图1-6)。

这种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将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

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这种字从上而下直行书写,每一个笔画总是由粗到细,形似木楔,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DOC)教学重点:1.了解和熟悉现代版式设计的概念。

2.了解和熟悉西方和中国版式设计的历史。

教学难点:清晰的认识现代版式设计的发展趋势,从而根据这种发展趋势进行创造性的版式设计。

第一章版式设计概述第一节版式设计的概念版式设计也叫编排设计,是在版面上将有限的视觉元素进行有机的排列组合,即将版面构成要素(文字、图形、色彩等)根据特定内容的需要进行组合排列,把构思与计划以视觉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具有个人风格和艺术特色的视觉传达方式。

(图1-1 图1-2 图1-3)表面上看,它是一种关于编排的学问,实际上,它不仅是一种技能,更是技术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版式设计是现代设计家必须具有的艺术修养与技术知识。

从此观点分析,版式设计是现代视觉传达设计大家庭中的一员,它倾向于平面性,是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广告设计、包装设计、书装设计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它与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关系非常密切。

随着网络等多媒体的快速发展,版式设计在今天已经超越了平面设计领域,其载体除了一般的纸媒外,还可以是我们现实生活中可以看到的墙体、包装盒(瓶体)、车体、网页、移动客户端以及影视设计制作领域等等。

(图1-4 图1-5)第二节版式设计的历史一、西方版式设计的历史(一)西方早期版式设计1.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版式西方历史上最早有记载的文字版式形式,出现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两河流域,苏美尔人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或骨棒、木棒当笔,在潮湿的黏土制作的泥版上写字,字形自然形成楔形,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楔形文字(图1-6)。

这种文字最初是图画文字,后来逐渐发展成苏美尔语的表意文字,将一个或几个符号组合起来,表示一个新的含义。

楔形文字也叫“钉头文字"或“箭头字”,这种字从上而下直行书写,每一个笔画总是由粗到细,形似木楔,后来改为从左而右横行书写,于是全部楔形符号转了90。

笔画粗的一头在左,细的一头(钉尾)在右。

这种文字后来形成西方最早的编排版式形式,版面编排规整,文字按照整齐的格子书写,字体十分规范。

人类发明文字的同时诞生了文字排列,随后,文字与图形的版式编排就随着人类文明的发生而发展。

2.古埃及的纸草版式古埃及是古代世界文明中影响力最大的文明之一。

古埃及的莎草纸是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图1-7)。

在4000多年前的古埃及法老时期,古埃及人就发明了纸草造纸术,用纸莎草制成的纸作为当时主要的书写材料。

埃及博物馆陈列的各种莎草纸文书和图画最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埃及人称其为pa-per—aa,意思是“法老王的财产’’,表示埃及法老拥有对莎草纸生产的垄断权。

希腊人采纳了这个名字,并变形为papure,这也是英文中“纸(paper)”一词的来源。

对写在莎草纸上手稿的研究,被称为纸莎草学,它是古希腊罗马历史学家的基本工具。

在人类造纸术极其落后的古代,埃及纸莎草纸一度成为法老时期重要的出口商品,远销至古希腊、古罗马等欧洲国家,历时3000年而不衰。

莎草纸在埃及一直使用到8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

皮革,特别是羊皮纸的使用影响了纸草的流行,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是记录希腊、罗马思想的主要载体,直到8世纪,当时由于从东方传来一种新型的书写材料,即用旧麻布制作的纸,它才逐渐被淘汰。

11世纪左右,欧洲教会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

保留到现在、具有确切年代的一份莎草纸实物文件是1075年格里高利七世教皇的敕令。

拜占庭帝国直到12世纪依然在使用莎草纸。

在古埃及的宗教传说中,人们相信来世,认为现世的人只是人全部生命的一个部分,人的死亡是人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进入到另外一个世界和国度,《死亡书》的图文编排方式体现了古埃及人的神灵思想(图1-8)。

莎草纸的产生,为版式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可能,此时的版式十分讲究,插图与象形文字相混合,插图制作精美,文字排版根据实际需要,竖排与横排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版面上,版面整体结构严谨,组织有序,具有绝妙的装饰性。

3.古希腊文字版式历史证明,西方文明的起源是建立在古埃及与两河流域文化既有成果的基础上,然而,最早的欧洲文明却直接诞生于距腓尼基文化不远的古希腊克里特岛的米诺亚文明。

古希腊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表意象形文字、线形拼音文字和一种未被破译的文字。

在腓尼基文化影响下,公元前2800年左右,米诺亚地区出现了文字符号,最终在公元前1700年左右被拼音符号取代。

古希腊文明自米诺亚文明之后,开始全面走向兴盛,在这个文明的兴盛期中,帝国的版图扩大到地中海沿岸许多地区,使希腊文明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但希腊仍然沿用古老的莎草纸和羊皮作为书写材料,对版式的形式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制约作用。

古希腊从象形文字到线形文字的版式演变过程中,象形文字的版式延续了埃及的排版方式,而线性文字的形式及版式奠定了后来拉丁字母基础,文字结构、文字排列更加合理,形态更加完美,方便了人们阅读和书写(图1-9)。

4.古罗马时期字体版式古罗马人将古希腊文学、艺术、诗歌、音乐、哲学、宗教等成果及相关人才掠走后,古希腊文明开始全面走向衰败,古罗马文明取而代之。

古罗马主要以耕牧方式生存,具有粗野、蒙昧、淳朴的特点。

建国之后的古罗马崇尚武力,追求社会与国家、法律与集权的强盛与完美,大多是给予帝王歌功颂德和满足罗马贵族奢侈生活的需要,其文学、艺术强调均衡、严整、和谐,重视修辞与句法,技巧上偏于雕琢与过分装饰,具有很强的理性精神和集体意识,具有庄严崇高的特征。

古罗马人修建了大量纪念性建筑,建筑上大多刻有建筑性铭文,字体则被称作罗马建筑铭刻体。

字体设计上,字母开始用线装饰,每个字母相对独立,字母内的笔画讲究空间的疏密配置。

每个字母都是独立的单元,若将其拼成一篇文章,则有着几何状连续性、完整性的特点。

凯旋门、纪念柱和相关的碑文均具有庄严、典雅、工整、匀称的外观特点。

罗马字走向成熟的“方体字”在公元二世纪普遍使用,书写方式为横细、竖粗,有装饰线,笔画匀称优美。

从文字的演化上可以看出,最初传入罗马的拼音文字其实并不完整,罗马人将希腊文字经过改良后变成了今天的拉丁文字母。

由于使用价格昂贵的羊皮纸,版式编排的空间相对狭小,字行密度大、字体小,多为对称式。

少量插图与文字相配,相对增加了一些活泼的气氛。

提图斯凯旋门(图1-10)图拉真纪念柱(图1-11)提图斯凯旋门上的部分字母及版式编排(图1-12)(二)欧洲封建时期的版式设计1.封建城邦时期的版式设计农民和手工业者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生产者,只能在极小的领域内,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改善生产条件,这种封闭的、个体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决定了广大民众分散的、自私的、保守的特性。

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版式设计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它的产生与发展皆由对应的经济基础决定,封建城邦封闭的特征造就其相互间文化交流的不畅,必然形成各具特色的地方版式特征。

法兰克皇帝查理曼统一欧洲后,原分布于德意志早期封建国家时期的卡洛林(751年—987年)字体有较强的阅读性,卡洛林小写体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也就是现今拉丁字母中小写字母的雏形。

它比以前的字体更易于阅读,且特别适合于书籍的抄写发行(图1-13)。

查理曼大帝统一欧洲时期,西班牙由北非摩尔人(moors,中世纪时西欧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对北非穆斯林的贬称)长期占领,他们使用阿拉伯语的哈桑方言,上层社会通用法语。

北非摩尔人图、文混合编排版式。

(图1-14)长期以来,由于当时文化一直受阿拉伯文化和欧洲本土文化的双重影响,公元945-1000年间,出现了一种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编排版式,图形的编排大部分以几何形态为主,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与文字编排在一起,版面显得十分生动活泼,这一时期的作品带有早期的表现主义意识。

另外,手工业行会在城市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对城市经济发展作过积极的贡献,但其弊端也显而易见,它对手工业的扩大、发展和提高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中世纪以后的版式设计宗教对版式设计有巨大影响。

中世纪以后,基督教成为官方最大的垄断性的宗教组织,人们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按照宗教的标准去做。

在神的教诲下,人们以最大的限度泯灭人性,提倡神性,倡导禁欲。

欧洲当时所有国家的教堂都修建得极其豪华、威严,《圣经》手抄本是唯一得以广泛传抄的文献,那是盛纳“上帝”灵魂的“容器”,无论从圣经的封面、函套还是内页版式都体现了当时西方的最高水平。

(图1-15)(图1-16)手抄本《圣经》具有三个特征:第一,整部书重点采用插图,插图的方式与文字相统一,与书的整体气质浑然一体,丝毫没有添加或生硬的痕迹,文字与插图结构结合得自然巧妙;第二,广泛使用装饰字体。

在主要文字上,都必需经过仔细的设计与装饰;第三,整个版式使用钻石、珠宝、金、银等华贵材料装饰。

虽然中世纪的宗教统治极为黑暗,泯灭了人类的许多创造性,但中世纪毕竟脱胎于古典时期,大量极有价值的国家法典、宗教圣经的设计制作不免带有古典时期的烙印,版式设计吸收了许多古典风格的精华。

3.文艺复兴时期的版式起源于14世纪意大利的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为神的艺术"向“为人的艺术”的转变时期。

在政治上,封建割据已引起社会普遍不满,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欧洲各国人民表现出要求民族统一的强烈愿望。

由于各国的社会和历史条件不同,文复兴时期,各个国家的版式都带有本国的特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华景象。

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促进了欧洲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自然科学的各门类突破中世纪神学的禁锢,迅速发展壮大,为技术和技艺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蒸汽机的发明带动了社会一系列的变革,给社会带来了丰富的财富。

(图1-17)文艺复兴虽然学习古典,却绝非单纯的复古,实质上是通过学习古典,从而创造新文化。

在造型艺术方面,首要的是写实传神,开创了基于科学理论和实际考察的表现技法,善用线条,注重空间透视和人物造型。

15世纪的文艺复兴艺术已基本掌握再现现实表现方法,透视法则与人体结构的科学知识已相当丰富,在此基础上,16世纪,艺术家们集中精力创造艺术典型,在人体解剖和透视法则方面,达到古典艺术之后的新高峰,在风格和技法上,它和东方艺术以及一切近代之前的艺术有本质区别。

4.金属活字印刷后对版式设计的影响公元105年,中国发明造纸术,造纸术在中国广泛使用1000多年之后,公元1150年,摩尔人建起了欧洲第一座造纸厂。

印刷术也是如此,15世纪时,欧洲人还未能掌握这种技术。

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为了解决印刷给文化造成的滞后现象,各国都花大力气进行开发研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国人古腾堡1450年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金属活字印刷术发明后,纸在西方取代了羊皮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对欧洲的思想和社会产生了十分重大的影响,使德国的文化教育水平急剧提高,加速了文艺复兴传播的速度,有助于民族文字和文学的建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