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主义诗歌概论
奥尔森的后现代主义诗论、诗作与量子力学

奥尔森的后现代主义诗论、诗作与量子力学面对现代主义思潮的崛起,奥尔森提出了后现代主义这一概念,他认为,常规的现代主义提供了一种无效的世界视角,不可能真正满足我们现实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因此,后现代主义可以理解为一种反现代主义的运动,它关注的是无关特定语言、历史和文化的超越现代主义的思想方法。
一、后现代主义诗论1. 时空的超越——后现代主义诗论打破了叙事空间的界限。
它追求一种新的叙事形式,既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也可以超越文本的范畴。
2. 丰富的美学——奥尔森的后现代主义诗论强调多种抒情手法,包括抽象和幻想、拼贴和变形、重复和模拟,以及其他抒情手法。
3. 批评性观点——在他的诗论中,奥尔森经常强调批判性的观点,以此来抨击现实状况,以及试图从这些现实中抽离出水平超越的真理。
二、后现代主义诗作1. 形式的破坏——奥尔森的诗作被描述为对传统文论和叙事形式的抵抗,他试图打破文本固有形式,表达脱离传统叙事模式的思想。
2. 永恒的意图——奥尔森的诗作中,每一个文字都有其特殊的意义,这些意义都是为了表达他本身关于时间、空间和人生等永恒主题的看法。
3. 活跃的语境——根据马克•奥尔森的观点,诗歌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活跃的语境,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突破旧的语言模式,甚至可以形成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三、量子力学1. 能量的区分——在量子力学中,将粒子分成能量较低的低能量状态和能量较高的高能量状态。
低能量状态会引起粒子的数量和特性的变化,而高能量状态则会导致粒子的空间分布和轨迹的变化。
2. 矩阵熵——量子力学探究了不同能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粒子之前关系的表达,通过矩阵熵、哈密顿熵等数量,可以详尽地定义出粒子的能量关系和行为模式。
3. 力学实验——量子力学可以应用于最小的宇宙粒子,至宏观的星系,如今,科学家正在通过实验证实量子力学的理论,来深入的研究物质的各种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中国后现代主义诗歌

• 第三代诗人:强烈的后现代思潮 • 韩东《有关大雁塔》伊沙《饿死诗人》 • 拒绝宏大叙事,热衷于生活细节的描 述或者微观叙事。 • 拒绝永恒、抽象的概念,只对当下、 日常、瞬间的心理生理状态进行描述。 • 拒绝历史和文化的约束,只把自己当 作一个自然人。
大雁塔
• 大雁塔:西安市著名 的旅游景点。唐代永 徽三年(公元652年), 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 塔身七层,通高64.5 米。当时叫慈恩塔。 现在古都西安的象征。
• • • •
登慈恩塔
【宋】范智闻 独上慈恩塔,疏怀亦慨然。 异朝多少事,不改旧山川。
杨炼,1955-,朦胧诗的代表人物之一,祖籍山 东,出生于瑞士伯尔尼。6岁时回到北京。 1974年高中毕业后,在北京昌平县插队,之后开 始写诗,并成为《今天》杂志的主要作者之一。 • •பைடு நூலகம்• • • • 《大雁塔》 1、位置 2、遥远的童话 3、痛苦 4、民族的悲剧 5、沉思者
• • • • • •
5、沉思者 我被自己所铸造的牢笼禁锢着 几千年的历史,沉重地压在肩上 沉重得像一块铅,我的灵魂 在有毒的寂寞中枯萎灰色的庭院呵 寥落、空旷
• 我将托起孩子们 • 高高地、高高地、在太阳上欢笑……
• 韩东: 男,汉族,1961年5月生于南京。8 岁随父母下放苏北农村,1982年毕业于山 东大学哲学系。历任西安陕西财经学院教 师,南京审计学院教师,1992年辞职成为 自由写作者。。 • 1985年组织“他们文学社”,曾主编 《他们》1-5期,被认为是“第三代诗歌” 的最主要的代表,形成了对第三代诗群产 生重要影响的他们诗群。
大雁塔(杨炼)
• • • • • • • • • • • • 1.位置 我被固定在这里 已经千年 在中国 古老的都城 我象一个人那样站立着 粗壮的肩膀,昂起的头颅 面对无边无际的金黄色土地 我被固定在这里 山峰似的一动不动 墓碑似的一动不动 记寻下民族的痛苦和生命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其特点是对传统文学规范和结构进行颠覆和重构,强调个体感知和多样性。
本文将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定义、主要特征以及对当代文学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定义后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主张紧扣现实、反映不确定性和混乱的文学形式。
它对传统文学规范进行挑战,拒绝线性故事叙述,而是采用碎片化、拼贴化的手法,破坏了时间、空间和人物关系的连续性。
二、主要特征1. 语言实验:后现代主义文学打破传统语言的约束,采用流畅的句子、独特的修辞手法和创新的语言形式,旨在通过语言呈现复杂的现代社会和人类经验。
2. 反叙事性:后现代主义文学拒绝传统线性故事叙述,倾向于以非线性、循环、多线索的方式组织故事,使读者对时间、空间和情节的认知产生迷惑和混乱。
3. 混沌和矛盾:后现代主义文学展现了现代社会的混乱和矛盾。
它以多元的视角和观点揭示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探讨现代性与传统、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关系。
4. 元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将幻觉、梦境和现实融为一体,使人们面对现实世界的模糊性和无常性,进而质问现实和真实的界限。
5. 反正统:后现代主义文学以一种反叛的姿态,对权威和传统进行关切和反思,重新建构文学的制度与规范。
三、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对当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使作家们更加自由地表达个体的情感和思想,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
同时,后现代主义文学也让读者对文学的理解和解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后现代主义文学的语言和结构复杂性,读者需要更多的思考和解码才能理解作品的内涵。
此外,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兴起也催生了一批批具有创造力和独特性的作家。
他们通过自己的文字突破传统文学的边界,为文学界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总结: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语言实验、反叙事性、混沌和矛盾、元现实主义以及对正统的反叛,成为20世纪后半叶以来文学领域的重要流派。
它对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文学更加多样化和丰富化。
现代诗歌的后现代主义特点

现代诗歌的后现代主义特点现代诗歌是一种传达诗人内心感受和思想观念的文学形式,它经历了多种发展阶段,其中后现代主义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诗歌流派。
后现代主义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本文将着重分析并讨论现代诗歌中后现代主义的特色。
首先,后现代主义的诗歌常常以模糊和多义性为特点。
在后现代主义诗歌中,诗人通常采用模糊和多义的语言形式,以期创造出意义上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样的写作方式使诗歌更具有开放性和多维度的解释空间,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阅读经验和理解背景赋予诗歌不同的含义。
这种多义性使得后现代主义诗歌更具有吸引力和深度,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和联想。
其次,后现代主义的诗歌常常以自由和非传统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传统的诗歌形式中,有着严格的押韵和节奏规则,而后现代主义诗歌则更加注重形式的突破和多样性。
后现代主义诗歌可以突破传统的押韵方式,充分发挥语言的自由性和表现力,诗人可以运用不同的语言技巧,如断句、换行、使用非常规的修辞手法等,创造出自由而富有创意的诗歌形式。
第三,后现代主义诗歌常常涉及到反传统和怀疑现代性的主题。
后现代主义诗歌由于对现代性的怀疑和对传统观念的排斥,经常通过反叙事和颠覆传统文化价值观念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追求自由和个性的渴望。
这种思想倾向反映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诗人通过对语言和结构的破碎性处理,营造出一种不确定性和混乱感,进而质疑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和价值体系。
此外,后现代主义诗歌还强调个体的存在与自我的表达。
在这种诗歌中,诗人关注个体的特殊性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强调诗歌作为一种自我表达和自我寻求的方式。
诗歌中的“我”成为了关键词汇,表达出对个体存在和内心体验的尊重和强调。
总之,现代诗歌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呈现出一系列独特的特点。
后现代主义诗歌以模糊和多义性、自由和非传统的形式、对传统和现代性的怀疑以及对个体存在的关注为主要特征。
这些特点使得后现代主义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成为了现代诗歌领域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
后现代主义文论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名词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是一种文学和艺术理论流派,涉及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下产生的文学和艺术作品的分析和解释。
后现代主义文论试图理解和解释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和主题,同时也探讨了后现代主义思想对文学和艺术创作的影响。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和术语包括:脱离线性叙事、拒绝大故事和大理论、重视语言和符号的玩弄、对现实和真实性的怀疑、以及对权威和权力的挑战。
后现代主义文论认为现代主义的探索和实验已经走到尽头,后现代主义则是对现代主义的一种反动和批判,试图挑战现有的文学和艺术形式和观念,探索新的创作方式和可能性。
在后现代主义文论中,一些重要的名词包括:超验现实主义、模拟现实、断裂、混杂、伦理关怀、超文本、去中心化、多重视角、多重叙事、游戏性等等。
这些名词都是用来描述后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中的特征和主题。
例如,超验现实主义指的是在文学和艺术中超越现实的表现手法,模拟现实则是指模拟和模仿现实的方式等等。
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出现对于理解和解释后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作品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提供了一种框架和语言来分析后现代主义作品,还帮助我们认识到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文学和艺术创作的深远影响。
通过后现代主义文论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后现代主义作品,并深入思考现代社会和文化的变革和挑
战。
艺术概论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后现代主义名词解释
1.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一种思潮或文化现象,反对现代主义的价值观与方法论,并试图超越其限制。
2. 反启蒙(anti-Enlightenment):否定启蒙运动所强调的理性、进步和自由等概念,认为现代主义已经扭曲了这些原本正面的价值观。
3. 自我指涉(self-referentiality):一个艺术品或文本内部自我指向,在自我解读或自我展现的基础上,反映出后现代主义对真实性和意义的探讨。
4. 超验(transcendence):超越真实的现实观念或境界。
后现代主义强调艺术的超验性,认为艺术是一种建立在非语言和非词汇的符号之上的形式。
5. 重讲故事(narrative reconfiguration):重新解构、重组或重新讲述一个故事。
这个过程不仅仅是故事中的情节、人物或意义的改变,更是对传统故事结构的侵犯和颠覆。
6. 快乐选择主义(pleasure principle):后现代主义的审美意向是让人们通过美感的愉悦来选择和接受作品,不再局限于作品的意义或目的。
7. 去历史化(dehistoricization):去除历史和文化的局限性,将作品放在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现实之中,既回应了现代主义对历史与社会的排斥,也反映了后现代主义抵制传统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认同。
8. 杂糅(hybridization):将不同的文化元素混合在一起形成新的文化,这也反映出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文化和意识形态的颠覆和拒绝。
后现代主义文学

后现代主义文学后现代主义文学是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流派,它涉及了对现实、时间和叙述的重新思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约束,以新颖的手法和形式表达了对当代社会、人类经验和存在的认知。
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特征包括碎片化的叙事结构、文本内部的自指性和异质性、跳跃式的时间序列和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等。
核心特征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后现代主义文学常常采用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将故事线索不按照传统的时间线性发展,而是以跳跃式的方式呈现。
这种叙事手法能够在读者中引起思考和想象,打破了传统文学的叙事规范,使得文本更加丰富和复杂。
自指性和异质性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通常具有自指性和异质性的特点。
自指性是指文本中包含对其自身的讨论和评论,使读者对文本的真实性和意义产生怀疑;而异质性则意味着文本中包含多种不同风格和元素,使得文本充满了矛盾和多样性。
时间序列的跳跃和多重视角后现代主义文学往往通过跳跃式的时间序列和多重视角的叙事手法来呈现故事。
这种手法不仅使得故事更具有深度和层次,同时也激发了读者对多样性和复杂性的思考,使得文本更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
典型代表作品《百年孤独》《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品,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之作。
该小说以魔幻现实主义的叙事风格,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在时间、空间和现实之间穿插交织,展现了拉丁美洲的独特文化和历史。
《苏菲的世界》《苏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一个少女苏菲在接受一系列神秘信件和课程的启发下,逐渐理解了哲学、文学和艺术等知识领域的精神内涵和意义。
该小说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和自指性的叙述方式,探讨了人类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和探索。
总结后现代主义文学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开辟了当代文学的新天地。
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自指性和异质性、时间序列的跳跃和多重视角等特点,后现代主义文学挑战了传统文学的规范和通俗化,使得文学更加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
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概论(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1)

B、超人哲学。由权力意志引申出 超人哲学,认为权力意志并非对一切人 一视同仁,并非每个人都可以去发挥自 己的权力意志,只有等待超人出来拯救 人类。超人是超乎普通人的上等人,是 权力意志、天才达到顶峰的人。现实的 人卑微懦弱,超人则超越人类。
C、关于人的本性。否定千百年来人
们崇敬的“真、善、美”,指斥“正义、
不管怎么说,叔本华最后还是一个成功 者,他在西方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 视的。他之所以会取得这样的成功,归纳起来 有这样几个因素: 首先,悲观主义容易使人感动,无需赘述; 第二,叔本华摆脱了传统的宗教情操,他 以悲观主义重新解释基督教。在他的意志和观 念世界里根本没有上帝,不必使世界的邪恶与 上帝的存在调和——那是另一大安慰;
尼采的哲学打破了以往哲学演变的逻 辑秩序,凭的是自己的灵感来作出独到的 理解。
因此其著作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晦涩, 而是文笔优美,寓意隽永。有人称,尼采 与其说是哲学家,不如说是散文家和诗人。
尼采富于影响的代表作有: 《快乐的科学》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超越善与恶》
《权力意志论》等
力图从非理性方面来寻求新的出路,
提出了生存意志论。
归纳总结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可以由 下面几句话来描述:
人生即意欲(或称之为意志)之表现, 意志又是无法满足的渊薮; 而人生却又总是去追求这种无法满足 的渊薮。所以,人生即是一大痛苦。
叔本华,这样一位一生不为吃喝担忧、
奔走挂虑,不为仕途操心的哲学家,却把
一、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
(一) 背景与原因
1、社会历史原因
19世纪70年代后,资本主义从自 由竞争,进入垄断阶段,西方各种社 会矛盾空前激化,发生了几件大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而后现代主义对文字、文学是否能如实地表达作者的意图持怀疑或否定的观点。
后现代主义认为创作不必寻求杂乱现象的统一,更不必将其结构成有机的整体以传达什么固定的意义。
而后现代主义认为变化是一切,不可能预先设计,事物生生灭火,永不停止,应当抓住此时此刻的现实生活,给予表达。
后现代主义强调创作要追随多变的想象力的流动,没有预定设想,可以自发的随机创作。
后现代主义重视事物(包括诗歌)的特殊性、地域性。
而后现代主义强调开放式诗歌形式。
威廉斯他的后现代特征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没有中心,"没有意念,除非在事物中。
人们找不到中心,即道或逻各斯或理念中心的倾向,他的诗在结构上同艾略特的逻辑理念骨架包裹美丽的感性外衣结构不同。
2.强调诗歌创作的直接性和即时性。
让诗中的一切在透明中呈现出来,竭力捕捉对象最直接的即时状态。
3.反对逻辑因果关系,注重互文性、相对性、流动性。
诗中所有的东西在一定的范围内常常同时并存,虽然它们之间相互作用,但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4.常以美式口语和俚语入诗,以地区性来代替世界性。
他反对美国新诗在语言上受英式英语的语法、句法、节奏和声韵的束缚,主张回到文字上,。
,威廉斯的诗歌创作的确与以艾略特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诗歌划了一道清晰的分界线。
后现代主义诗歌的主要特征有:(一)中心消解与意义悬置。
深度模式的消解,即中心消解,在消解后不再试图重建。
放弃寻求为个体信念和理智所确认的对世界再现的企图。
否定在复杂纷繁的具体事物后面有个最高最后的东西。
认为:现象后面没有本质,偶然之中没有必然,意识之中没有无意识,言语背后没有语言。
事物的本质不是被决定的,而是开第 1页放的;事物的性质不是由最高最后的东西决定的,而是由事物与事物的关系决定的。
于是中心泯灭,一切都是边缘。
世界的真理意义也被取消,不论是作为最高的价值、创造世界的上帝、绝对的本质还是作为理念、绝对精神、意义或交往的关联系统,现代自然科学中认识一切的主体都只是人的精神创造出来,用以自我安慰、自我欺骗的东西而已。
是后现代主义精神在诗的渗透和体现。
对陈规陋习的反叛。
“写作”中解除中心,解除等级制度,超越'抒情诗的绝境',运用各种毫不相干的形式,包括理论和叙述,种族和政治争论等等,如珀洛斯说:“与世界以及词语建立联系”。
智利诗人帕拉的诗被称为"反诗歌"。
他在《测验》中问道:“什么是反诗人”?回答是:一个贩卖棺材和骨灰盒的商贾?一个什么也不信仰的教士?一个对自己怀疑不定的将军?一个嘲笑一切的流浪汉……?一个神?一个天真的傻瓜?一个圣地亚哥的乡巴佬?"结论是:你认为哪句话准确 就在下面划一道线。
"什么是反诗歌?回答是:是一杯茶里面的一场风暴?第 2页是一块岩石上的一堆雪?一只装满人类排泄物的小筐……?""划一个十字吧 如果你认为哪个定义正确。
”所谓诗人、诗歌,其实都毫无确定的内涵和意义,都归结为你此时此刻的感觉和兴趣。
你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
诗歌根本就没有什么本质和意义,有的只是浮于表面的语言符号。
美国诗人安德雷考德拉斯库直截了当地反对意义,他的《反对意义》一诗成了后现代主义诗人消解意义的宣言:"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反对意义。
部分是蓄意,更多的是下意识。
"当中心和意义消失之后,诗人变得一无所知,英国后现代主义诗人拉金写道:"奇怪,一无所知,总是拿不准 何为真,何为对,何为实,却又不得不加上一句:'我认为差不多'"。
(二)平面化、零散化与非逻辑化在中心被消解,意义被悬置后。
一切自然走向平面化、零散化和边缘化。
后现代诗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它"远不是'整体性的',而是紧张的、破碎的、与自身分裂的"。
现代主义诗人艾略特、里尔克、瓦雷里那里,诗的深度和意义深藏在文字的背后,读者必须通过不断的阐释和发掘,拨开诗人在字里行间布置的层层迷雾,才能捕获到诗的意义。
而后现代主义诗拒绝深度、拒绝意义、拒绝解释。
诗的意义无须探询,它就在诗第 3页的字里行间;诗也不必解释,只需体验,体验的过程就是意义。
后现代诗的主体性也随着中心的消解而零散成碎片,昔日以诗人为中心的视点被打破,诗歌创作成了一堆破碎的物象。
碎片与碎片之间没有逻辑联系,一切都被随意组合在一起。
英国诗人拉金坚决反对现代主义诗的晦涩难懂,他拒斥那些"让人费解的陈词滥调",因为那会"阻碍作者去发挥独创性"。
英美的"运动诗"、"过程诗"、"断裂诗"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这种零散化和非逻辑化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三)拼贴与反讽性复制后现代主义诗歌的零散化、非逻辑化特征使得它在形式上必然走向拼贴和复制。
譬如美国语言诗派最重要的创作手法就是拼贴画式的写作。
他们常常把不同肌质的语言片断拼贴在一起,形成一个个戏剧性场面或蒙太奇。
而新超现实主义诗人则认为,"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试图在每一首诗里塞进一个宇宙---并非经验的,而是在对几乎所有刺激的反应中他自己的感受所得到的或拼凑的联想"。
肯尼斯科克的长诗《柯,或地球上的一个季节》是一部戏仿拜伦的诗体荒诞小说。
诗人将四个毫不相干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所表现的是一个脱节得非常厉害的世界。
后现代主义因为取消了唯一的、本源性的东西,于是一切都处在同一平面上,成了复制。
历史也是这样,它不再是指那个过去发生的唯一的历史事件,因为这个事件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历史的人对历史所作的各种不同的解释和阐释,历史就是对这些解释的不断的复制。
洛厄尔说,"什么是历史?你不能触及的东西。
"不是为了再现历史,而是要改写历史,将人类可以利用的过去并入当代人的感情之中。
(四)即兴式写作与表演式创作。
后现代诗在消解了深度和意义后,强调偶然的、随意的发挥和行动;在避开了历史和未来的重负后,注重此时此刻的体验和感受。
金斯堡说:"相信技巧使传达失误,因此,我们必须简单直接地写出我们的感觉。
假使对事物的确感觉够强烈,够真确,写出来的就会是诗。
"后现代主义艺术往往被称为行为艺术。
第 4页(五)语言游戏与语言实验。
逻各斯中心主义被消解、意义由于延异被取消之后,世界变成了一个话语的世界。
德里达说:"由于中心或本源的缺失,一切都变成了话语。
"从事解构主义批评的批评家们可以心安理得地沉溺于文本的能指符号中的自由嬉戏了。
"写作,或'作为写作的阅读'是最后一片未被侵占的领域,在写作中,自由的语言游戏可以暂时破坏和扰乱结构意义的专制;而且,写作-阅读主体能够从单一身分的束缚中被解脱成为一个狂喜地弥散的自我。
"在后现代主义诗歌那里也是这样,语言本身就是意义,它拒绝表达,"每个词是块石头象拳头般大小---我一块块扔向黑暗的玻璃窗"。
"我们使用这语言就仿佛我们制造了语言","这语言就是目的,这语言就是地图"。
语言诗派更是直截了当地表明,诗歌的主要原料是语言,是语言产生经验。
后现代主义诗人在语言中找到了自己的家,并在语言中自由自在地嬉戏。
史蒂文斯的代表作《风琴》以纯粹的语言游戏,狂喜的吵吵嚷嚷,改变了美国诗歌的语言风格。
后现代主义诗歌的实验繁多,"诗人开始与声音,也与音乐和其它艺术合作。
无数的译自多种语言的作品出"。
出现在20世纪中叶的德国的具体诗,又被称作"语言实验诗"。
对于实验诗人来说,文字不再具有确定的意义,它只是一种与其语法职能或地位无关的符号,是诗人用以构成某种图形的原料,而这些图形似的文本本身就是目的和意义。
诗人戈姆德林写道:"字是影子影子变成字字是游戏游戏变成字。
"正像字是游戏一样,诗也是游戏。
(六)对东方文化,尤其是对中国文化的衷情。
二战后,特别是60年代以后,西方各国过度发展的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人与自然关系遭到了破坏,人性所遭受的机械文明的压抑也越来越严峻,于是,后现代主义诗人便通过诗歌创作呼吁人们返回自然,学习中国古典诗歌和老庄哲学的精神和思想,以求达到重新与自然融合,与他人合作,与天地一体的境界。
这种精神与现代主义诗歌所表现的人与自然的冲突、人际关系的冷漠正好相反,这体现了后工业化社会一部分人要求改善生存处境的强烈愿望。
国诗人斯奈德认为,"欧洲的农民巫术,孟加拉的祖教,英国的教友会,日本的立川流,中国的禅"连结在一起,组成了"伟大的亚文化……奥妙的精神与肉体爱的幻象"。
后现代精神及其特征的核心就在于它的反整体性,反同一性,反稳定性,后现代更第 5页应当是多元的、开放的、矛盾的和变化的。
后现代主义诗人有的仍沿用传统的诗歌形式,有的走出了象牙之塔,有的沉溺于自我,有的走向开放,有的追求怪异,有的把玩语言……各种流派风格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如:垮掉派、黑山派、纽约诗派、自白派、具体诗派、语言诗派等。
他们以不同的姿态"走进了后现代主义诗歌的新时代"。
后现代主义诗结构显得零散,反讽、复制、即兴写作、语言实验等。
缺乏纲领、共同遵循的原则,统一的创作风格。
是松散的共同体,像色彩缤纷的商场。
包容一切,内部充满了矛盾和困境。
第 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