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阶段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及对策

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科学与工程技术的集成,涉及到建筑材料、环境、机械、自动控制、品种栽培、管理等多种学科和多种系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先进设施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在可控制条件下,实现高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及管理体系。
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方式的转变,是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收的有效方式;是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光热资源利用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食物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有力措施[1]。
设施农业是农业转变发展的根本道路,也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选择。
同时由于设施农业不断利用先进的装备、技术,逐步体现出生产环境科控性和效益高效性的特点,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已将发展设施农业放在重要位置,全区日光温室、大棚等保护地栽培每年新增0.67万hm 2以上。
文章通过对新疆现阶段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优势和问题深入分析探究,并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今后新疆设施农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1现阶段新疆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发展战略,立足资源优势,将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现阶段新疆设施农业发展现状、优势、问题及对策基金项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六师科技局项目《设施蔬菜绿色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Z1103)。
作者简介:贾晓军(1963-),女,四川邻水人,本科,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科技援疆工作与新品种引进筛选与推广。
贾晓军(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农业科学研究所五家渠831300)摘要:指出发展设施农业是转变传统农业发展的根本,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必然途径。
新疆自治区把设施农业的发展作为全区农民就业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截至2013年底,新疆设施农业面积达6.046.09万hm 2,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乌鲁木齐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乌鲁木齐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0、引言设施农业是建设城郊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缓解人多地少矛盾、保障淡季市场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乌鲁木齐市委、政府根据“大城市、小郊区”的城郊型农业经济的特点,把解决好首府城市百余万居民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和供应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通过多年的发展,建成了一批蔬菜、畜禽、水产、水果等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发展。
1、乌鲁木齐市设施农业发展历程第一阶段:1975-1980年。
70年代初受地理和经济发展影响,乌鲁木齐市农业以粮食为主,蔬菜面积在8.5-9.5万(667m2)之间。
为解决蔬菜周期上市的问题,自1975开始发展保护地生产,到1980年保护地面积达到3764(667m2),占蔬菜总播面积的6.3%,其中温室305(667m2),拱棚373(667m2),烤盖2085(667m2),地膜1000(667m2)。
第二阶段:八十年代(1981-199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大城市、小郊区”的城郊型农业经济的特点,乌鲁木齐市把解决好首府城市百余万居民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和供应当做首要问题来抓,自1984年就确定了“服务城市、富裕农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以城市消费为生产导向,以集约化经营为主要手段,加速建设蔬菜瓜果、牛奶蛋禽、肉食水产三大副食品生产基地”的城郊型农业经济发展战略,1988年与国务院提出的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接轨,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狠抓了“菜篮子工程”。
到1990年我市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 2.6万(667m2),占蔬菜总播面积的39%,其中:温室1694(667m2),拱棚1511(667m2),烤盖6433(667m2),地膜16159(667m2)。
1990-1995年,温室年均发展929(667m2),拱棚年均发展629(667m2)。
乌鲁木齐县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

设施农业 ・
新疆农机化
2 1 年第 3 01 期
乌鲁木齐县设施农 业发展现状调查 与分析
赛丽玛 ・ 阿布都热合 曼
( 鲁 木 齐 县 农 机 局 , 疆 乌 鲁 木 齐 800 ) 乌 新 30 0
摘 要 : 分析 了鸟鲁木 齐县设施 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取得 的成效 , 出了目前乌鲁木 齐县设施农 业存在 的问题 , 指 并提
农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 。蔬菜产量和 效益不断地提高 , 广大农 民从中获得 了很大的效益 , 已经成为强县富民的首选产业。设施农业产品也 已
() 3 环境监控 , 植保机械设备 。 环境监控设备棚 室使用的植保机械大多还是大 田用的喷雾器械 , 效
率低 , 农药残留量大, 农产 品的品质受到很大制约。 () 4 温室取暖设备。19 年开始引进热风炉 , 94 但由于造价高 , 农户经济承载能力低 , 一直未能推广 应用 。目前 , 温室取暖仍 以造价低 , 民容易接受的 农
13 采 用 的主要 栽培 技术 -
收 稿 日期 : 0 卜 0 — 8 2 1 5 1
() 1 节水技术。引进膜下灌 、 滴灌 、 喷灌 以及抗
2 1 年第 3 0 1 期
新疆农机化
・ 施农业 ・ 设
旱品种 、 抗旱保水剂等 , 采用抢墒播种 、 提墒播种 、 造
墒播种 、 膜侧播种 、 改茏作为开沟播种 、 三湿法播种 等抗旱保苗播种技术 ,采用 自 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技术 、 肥水一体化高效节水技术 、 利用 山区地形采用
通过节水试验示范及推广 ,使乌鲁木齐南郊有限的
水 资源 得 到充分 利用 。推 广 面积 6 . mz 66 h 。 7 ( ) 衡 施肥 技术 。根据 2 0~ 0 6年 在各 种 2 平 0520
乌鲁木齐城郊农场设施农业发展研究

2018.07近年来,各地城市郊区依托中心城区的发展带动,已从单一的为城市居民提供鲜活农副产品向兼有提供休闲娱乐观光、社会文化服务、传统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的方向发展。
笔者通过对位于乌鲁木齐市西郊的新疆建设兵团十二师五一、三坪、头屯河三个农场特色设施农业现状与效益分析,并针对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对策建议。
1西郊三场设施农业发展情况1.1基本情况十二师设施农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截止2017年,设施栽培面积已达9100亩,其中西郊三场3120亩(三坪农场1680亩,五一农场940亩,头屯河农场500亩)。
西郊三场设施农业发展有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2010年以前,初步发展阶段)。
按照1988年国务院提出的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三坪农场自1992年开始发展温室大棚,种植作物几乎全部为番茄。
1997年,五一农场修建土夯式日光温室180亩,后经过几次扩建达到300亩,共有93栋。
第二阶段(2010年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十二五以来,按照十二师党委提出的在农业上积极发展“蔬菜、林果、花卉、苗木”的总体思路,三坪农场依托地缘优势,结合种植业结构调整和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新建高效节能温室大棚214座,拱棚285座,使全场的温室大棚达到980多座1680亩。
2010年,五一农场在现代化示范园修建1栋智能玻璃连栋温室,温室面积92800m 2,投资1000万元,占地18亩;2012年在二连投资2800万元,修建彩钢结构日光温室73栋;2013年又投资4900万元,修建彩钢结构日光温室162栋。
头屯河农场设施起步较晚,有116座日光温室,2座智能温室。
日光温室2012年投入使用,智能汪小燕,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建设兵团十二师五一农场,邮编830088;陈梅,新疆建设兵团十二师五一农场;杨俊孝,新疆农业大学。
收稿日期:2018-01-29乌鲁木齐城郊农场设施农业发展研究汪小燕陈梅杨俊孝产业发展地区特点的优良品种,不仅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而且增加植株的单产,优良品种的竞争将是今后草莓发展的一个首要条件。
新疆设施农业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疆设施农业推广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在简述新疆设施农业推广现状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目前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推广设施农业提供了参考依据。
标签:设施农业;推广;对策1 新疆发展设施农业的优势1.1 资源组合条件优越,适合设施农业的发展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远离海洋,东、南、北三面环山,属典型的大陆干旱气候,夏季干热,冬季寒冷,干燥少雨,日差较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晴天多;热资源丰富,无霜期较长,年平均温度及年积温等条件适宜于多种落叶果树的生长发育。
冬季低温量充足,果树落叶早,进入休眠也早。
冬季低温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各类温带果树休眠期对低温的要求,并可提前满足休眠,提前盖棚保温。
加之早春升温快,通常无需人工加温。
总之,新疆水、土、光、热资源十分丰富,资源组合条件优越,非常适合设施农业的发展。
1.2 地缘优势突出,发展外向型设施农业优势突出新疆连接着中亚、西亚、南亚,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诸国相邻,有红其拉甫、吐尔尕特、霍尔果斯、巴克图等边境口岸,周边临多国的区位优势和集群口岸优势突出,具备高档水果、蔬菜出口的良好商品贸易条件。
2 新疆设施农业推广的现状新疆设施农业生态区已划分为:小加温区,包括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和克州的阿图什市;临时加温区,包括阿克苏地区、巴州、吐哈盆地、吐鲁番地区及哈密市;补充加温区,包括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伊犁、塔城、克拉玛依、博乐等地(州);加温区,包括阿勒泰地区的县市等。
目前,新疆设施农业已从乌鲁木齐市为中心向地(州)、县(市)扩展,逐步形成了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
从过去以生产蔬菜为主,向生产西甜瓜、葡萄、桃、草莓等瓜果以及花卉、果树苗木、中草药、养殖等领域发展。
由单一的春提早,向春提早、秋延晚和冬季生产发展,实现了由一季生产向多季节生产,一季增收向四季增收的转变。
上市的反季节蔬菜、瓜果、食用菌等已达到60多个品种,生产供应期由每年的11月延续到第二年的6月。
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发展调查

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发展调查乌鲁木齐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农业的需求越来越大。
休闲农业是指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产业形式,通过体验农村生活、参与农业生产、学习农业知识等方式,使城市居民在农村地区享受休闲度假的乐趣,同时也是一种寻找农耕文化、绿色生活方式的新途径。
在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势头十分强劲,吸引了不少城市居民和游客前来体验。
但与此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本文进行了一次休闲农业发展调查。
一、休闲农业发展现状1. 产业类型多样在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从传统的观光采摘农场到现代的特色乡村民宿、田园综合体,各种类型的休闲农业项目都在不同的地区得到了发展。
城市居民和游客可以在这些场所品尝新鲜的农产品、参与农业生产、体验农村生活,丰富了他们的休闲活动。
2. 政府扶持力度大乌鲁木齐市政府十分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措施。
加大对休闲农业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在土地利用、税收减免、宣传推广等方面给予支持,鼓励农民发展休闲农业项目。
这些政策的出台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消费需求旺盛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休闲度假的需求也逐渐增加。
在乌鲁木齐市,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节假日去农村体验农耕生活,享受新鲜的田园风光。
这些消费需求的增加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二、休闲农业发展的问题和挑战1. 产业发展不平衡虽然乌鲁木齐市的休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但在一些农村地区,休闲农业项目的发展并不平衡。
一些地区由于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薄弱等原因,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导致休闲农业项目发展缓慢。
这也制约了乌鲁木齐市休闲农业的整体发展。
2. 产品同质化严重目前,乌鲁木齐市的休闲农业项目大都偏向于同质化发展,比如观光采摘、家庭农场等。
浅谈新疆设施农业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年第8期现代园艺硫酸铜溶液,再经过晒干处理,然后贴在树木损伤的地方。
3.4涂白树干涂白可以有效防治病虫害,使树木更好地满足防寒需求。
涂白剂的配方通常情况下是水、生石灰、石硫合剂等。
配置过程为:首先化开生石灰,然后混合足够充分的油脂,之后加水搅拌形成石灰乳,加入适量的盐水,形成涂白剂。
3.5顶枝在大树或古树由于树干倾斜、大枝下垂导致枝干断裂的情况下,需要在枝干下面设置支柱,防止由于枝干下垂而对树木生长造成影响。
通常用来顶枝的材质有金属、水泥、钢筋混凝土等,保证支柱下端的牢固性,并在支撑部位用与树枝形状相适应的托,避免顶枝受伤。
4巡查防护管理在城市一些重要的绿化基地,需要设置足够的安保人员,加强巡查管理,保证珍贵树种不会受到伤害,及时制止并严惩伤害树种的行为,在树木前面设置醒目的警示牌,尤其要加强对珍贵树木及古树的保护工作,对乱砍滥伐现象给以严厉制止。
对于出现异常情况的绿化园区,及时上报相关部门,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
5树体清洁在树木周围空气中的粉尘等物质可能会堵塞树体气孔,不利于植物生长,所以,树体清洁工作十分必要。
定期清洁,喷水清洗,保证久旱不下雨的季节里,树木不会因为空气中的灰尘而影响生长。
在冲洗树木灰尘时,不能够使用高压水枪,防止对树体造成伤害。
6防火在干旱季节容易发生火灾,因此,加强绿化地区的防火至关重要。
7结语园林绿化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加强认识,用更好的方式促进园林绿化工作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1]贡群.城市园林绿化树木的养护管理[J].现代园艺,2013(22).[2]王逢.试论园林绿化树种保护管理要点[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5(5).(责任编辑舒丹丹)新疆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有非常丰富的水、土、光、热资源,优越的资源组合条件,为设施农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同时新疆有非常突出的地缘优势,周边与很多国家相邻,区位优势明显,还有突出的集群口岸优势,发展外向型高档设施农业优势突出。
新疆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

新疆关于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设施农业具有节水、聚能、高产、高效、稳定、便利的特点,易被广大农民接受,适应现阶段农村发展实际,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我区发展设施农业不仅有丰富的光热资源,而且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空间。
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40.9万亩,年产反季节蔬菜、瓜果119万吨。
设施农业的发展对丰富我区淡季农产品供应、发展高效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我区发展设施农业的资源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空间也未能充分拓展,发展潜力很大。
为巩固和扩大我区设施农业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和质量,使设施农业尽快成为促进我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快设施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目标任务和区域布局(一)指导思想。
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方式、调整农业结构的重要措施和促进农民增收的良好途径,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广应用人工设施、人工控制环境工程技术和工业化生产的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优势,挖掘农业增长潜力,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提高我区农业集约化、市场化程度和高效、节约水平。
(二)基本思路。
按照“规模调大,结构调佳,品种调优,效益调高”的总体思路,以提高设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合理布局,增加投入,加快发展以日光节能温室为重点,大中小拱棚相结合的设施建设,扩大设施农业生产规模;以科技进步,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为支撑,提高设施农业产出率和效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丰富设施农产品种类,优化品种结构;以实施设施农业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前提,打造安全、优质、绿色、有机的设施农产品名优品牌;以加快服务体系和产地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为载体,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促进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任务。
全区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00万亩,设施农业平均亩产值达到17000元,亩纯收入9000元,全区农民通过设施农业人均收入达到350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乌鲁木齐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0、引言
设施农业是建设城郊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对于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土地生产率、缓解人多地少矛盾、保障淡季市场销售、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作用。
乌鲁木齐市委、政府根据“大城市、小郊区”的城郊型农业经济的特点,把解决好首府城市百余万居民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和供应当做一项重要任务来抓。
通过多年的发展,建成了一批蔬菜、畜禽、水产、水果等生产基地,设施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发展。
1、乌鲁木齐市设施农业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1975-1980年。
70年代初受地理和经济发展影响,乌鲁木齐市农业以粮食为主,蔬菜面积在8.5-9.5万(667m2)之间。
为解决蔬菜周期上市的问题,自1975开始发展保护地生产,到1980年保护地面积达到3764(667m2),占蔬菜总播面积的6.3%,其中温室305(667m2),拱棚373(667m2),烤盖2085(667m2),地膜1000(667m2)。
第二阶段:八十年代(1981-1990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大城市、小郊区”的城郊型农业经济的特点,乌鲁木齐市把解决好首府城市百余万居民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和供应当做首要问题来抓,自1984年就确定了“服务城市、富裕农村、活跃市场、方便群众、以城市消费为生产导向,以集约化经营为主要手段,加速建设蔬菜瓜果、牛奶蛋禽、肉食水产三大副食品生产基地”的城郊型农业经济发展战略,1988年与国务院提出的大中城市“菜篮子工程”建设接轨,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狠抓了“菜篮子工程”。
到1990年我市设施农业面积已达到 2.6万(667m2),占蔬菜总播面积的39%,其中:温室1694(667m2),拱棚1511(667m2),烤盖6433(667m2),地膜16159(667m2)。
1990-1995年,温室年均发展929(667m2),拱棚年均发展629(667m2)。
地膜加小烤盖在蔬菜栽培中被广泛应用。
第三阶段:九十年代(1991-2000年)。
我市充分发挥不同区域农业比较优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发展菜、果、林、花、草、药等名优经济作物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经济,优化“菜篮子”布局,每年安排大量的财政、信贷资金用于扶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
全市保护地生产形成北郊以安宁渠区为主,生产春夏菜及秋延晚无公害蔬菜,南郊以温室大棚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露地反季节精细蔬菜兼种土豆等大路菜,达坂城区形成绿色加工型蔬菜基地。
第四阶段:二十世纪以后(2001-2006年)。
市委提出全面发展和推进城郊农业现代化。
2001年起重点建立了5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以加快农业高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加快城郊农业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从而大大提高了农业科学化水平和生产效率,促进了蔬菜优质快速育苗技术、棚室蔬菜综合栽培技术、无
公害生产技术、节水灌溉等一大批先进技术的推广和普及。
设施农业应用领域广泛,已涉及蔬菜、水果、花卉苗木、药材等多种领域。
建成了以新华联板房沟农业高科技示范园、水西沟镇天牧国家级高新农业科技示范园为代表的大型智能玻璃日光温室。
2006年在市县政府的支持下,农民自发新建温室大棚260座,占地800(667m2)。
2、乌鲁木齐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乌鲁木齐市设施栽培的类型主要是塑料中小拱棚、塑料大棚、简易日光温室、节能日光温室、智能温室等。
栽培的作物以蔬菜、花卉及瓜果类为主。
1993年起,连续三年我市对设施农业采取了补贴政策,每年都投入一定量的支农资金,用于扶持大棚温室生产。
农民每建一座温室,财政补助1000元的棚膜、竹竿、水泥支柱等生产资料。
同时,实施“北菜南移”工程,在南郊各乡开展由农民家庭经营的钢架温室大棚冬季生产试点示范工作,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改变了南郊农民农业生产观念。
从2007年开始,市政府拿出100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对新建棚农户的补贴,对集中连片设施农业基地基础设施以及化肥、农药、良种、农机等进行扶持。
经过多年的发展,乌鲁木齐市设施蔬菜生产基本上做到了“春提前、夏排开、秋延晚、冬生产”,周年生产,均衡上市,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增加了农民收入。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7年底,乌鲁木齐市共有各类保护地面积8万(667m2),有温室7300座,面积5800(667m2);大棚6100座,面积6150(667m2);烤盖面积7050(667m2);地膜面积6.1万(667m2)。
种植的主要有黄瓜、辣椒、茄子、番茄、刀豆、豇豆、葫芦、芹菜、早甘蓝、特稀蔬菜等四十余个种类。
3、设施农业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3.1带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温室大棚的发展使我市蔬菜生产呈现多元化,北郊生产春夏菜及秋延晚无公害蔬菜;南郊改变常年只种植大宗农作物历史,发展以温室大棚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生产为主,露地反季节精细蔬菜兼种土豆等大路菜。
3.2成为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据初步调查,温室生产如按常规品种黄瓜年生产两茬测算,每(667m2)温室年收入平均在8000元左右,纯收入在4000元左右,均高于全市农牧民年人均纯收入。
据2006年、2007年设施农业成本收益调查综合分析,建混合结构薄膜温室设施价值在10928元/栋,可使用10年,总成本10144元/667m2,净利润12680元/667m2,成本利润率125%。
竹木结构大棚设施价值在3300元/栋,可使用6年,总成本4866元/667m2,净利润1940元/667m2,成本利润率41%。
3.3丰富了农副产品市场供求
据初步调查,目前我市大棚温室主栽的蔬菜、瓜果已达十几个品种,与常规农业生产相比,大大缩短了生产周期,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
3.4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
大棚温室生产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气候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减轻气象灾害,如冷害、冻害、霜害、风害、热害等,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稳定性;能较好地满足农作物对生态条件(光、热、水、肥等)的要求,从而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