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

合集下载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精选5篇)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精选5篇)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读后感(精选5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增长的极限》读后感(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篇1记忆是旧有定式的重演,灵感则是神性的启迪,而聆听神性的启迪与担当灵感的独一方法就是清除全部的记忆,因此独一要做的就是不断清理。

冒险小王子读后感心智每次只能为两位主人中的一位效劳,要么为记忆服务,要么为灵感服务,如果允许记忆成为主宰,就保持了心智的明净以及本身与神性的结合,而没有了这样的结合,就没有灵感。

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再次拉响了警报,招呼我们在为时已晚前采取行动。

政治领导人、商界首脑和公民们还要轻忽这些警告到什么时候呢?冰盖正在融化,新鲜水源正在消失,鱼类和森林正在干涸,然而我们的首脑们看来还没有做出反响。

本书对于每个想帮助扭转这些趋向并建立一个更安全的、可持续的未来的公民和领导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工具。

极限读后感中国的经济和社会正在高速发展中,我们必须相识到自然资源对经济高速增长的限制,人类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粉碎,只要相识了增长的极限,我们才能找到一个可以持续的发展模式。

另外,相识增长的极限,也是教我们学会谦虚,学会为未来做好准备。

当记忆在一个潜意识里被神性转化为零的形态,那么它在全部的潜意识里就会统统转化为零的形态。

无论当下在你的灵魂里发生了什么,它也同时发生在全部的灵魂里。

极限读后感与灵感的华美相比,意念就象一块残破的抹布。

读后感只需一直保持要做某件事的意念,本身就会产生对抗情绪,而一旦臣服于灵感,生命就会彻底转化。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篇2阅读这本书的时候,给我带来的强烈震撼影响之大,一种被震住的感受依然历历在目。

之前,我会觉得自然资源是无限的,从没有考虑过诸如水、空气、土地、森林、矿藏等,有一天会突然枯竭。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共五则)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共五则)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共五则)第一篇:增长的极限读后感读《增长的极限》有感《增长的极限》这本书,警醒着世人,再一次向我们敲响了保护地球的警钟。

想想平时,你身上是否穿金戴银?如果是的话,那我告诉你,地球又缩短了寿命。

资源是有限。

地球上仅存的一些汽油,只够我们人类使用两百年,两百年啊,朋友,只是两个世纪,短短的两个世纪,请你想想,汽油形成需要很长时间,千年、甚至万年,可这两百年算什么?一眨眼就过去了,如果我们还不能醒悟,继续放肆地使用地下资源,两百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后代会变成什么?所以,从现在做起,为了下个时代的人们,为了这个时代的我们,节约,就是拯救人类!看到最近各国洪水贫乏,而且洪水发生后又衍生出更多次级灾害,除了国家政府层面、企业工厂需要好好思考外,我们每一个个体也不应该只考虑自己,而应该更多为后代们考虑、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环境考虑,就像纪录片最后所说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改变一点点,一个世纪后的地球还应该是人类居住繁衍的天堂。

金雍荣华丽,许多人被它所迷倒,于是大量地开采金子,不断淘金,为的只是好看,可你们知道吗,这些闪闪发光的东西来自地心,它是地球的心脏,金子就相当于,心脏附近的血管,你们将血管“挖”掉了,你们说,地球还能健康地哺育世间万物吗?很多人都不知道金子是怎么开采出来的,为了效率,开矿公司总是会直接炸开一座山,然后碾碎矿石,在碎石中倒入氰化物,以便提取黄金。

矿造成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采矿业依赖于一种称为“堆摊浸出”的过时采矿技术。

这种采矿方法使矿工能从低品位矿石中过滤出微小的黄金微粒。

氰化物是采矿业提取黄金时优先使用的化学物质,全球每年黄金产量2500吨,其中90%是通过这种方法提取的。

全球开采出的许多黄金都被用于制作珠宝首饰,而那些珠宝首饰总是让这些黄金显得纯洁可爱。

但事实是一枚普通婚戒,就包含了6-12吨剧毒氰化物废物。

氰化物是一种有毒化学物质,一茶匙浓度为2%的氰化物溶液就足以毒死一个人。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关于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全球经济发展的深入研究和分析,作者探讨了经济增长的极限以及如何应对资源的有限性。

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阐述。

首先,书中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向我们展示了经济增长所面临的挑战。

作者指出,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增长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资源的稀缺性使得我们需要更加高效地利用和管理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书中列举了许多国家和地区在资源利用上的错误做法和失败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经济课。

其次,书中还提出了一些解决经济增长极限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认为,我们需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从传统的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转向低碳、高效的经济模式。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环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等。

这些建议旨在帮助我们克服资源约束,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此外,书中还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未来进行了展望。

作者认为,未来的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于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

他们指出,科技创新可以带来更高效的资源利用和更低的环境污染,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手段。

同时,他们也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全球合作才能解决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在阅读《增长的极限》后,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和资源约束的重要性。

我们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了资源的有限性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只有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

总之,读完《增长的极限》让我对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这本书通过数据和案例的论证,向我们揭示了经济增长的局限性和资源约束的现实性。

它不仅提出了问题,还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我相信,只有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引言概述:《增长的极限》是由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和摩特•汉森(Morten T. Hansen)合著的一本经典管理学著作,通过研究500家以上的公司,总结出了成功企业的共同特征和成功之道。

本文将对《增长的极限》一书进行读后感的探讨,分析其中的关键观点和启示。

一、成功企业的特征1.1 专注于核心业务成功企业都能够清晰地定义自己的核心业务,并将精力集中在这一领域上。

他们不会轻易分散注意力,而是持续深耕核心业务,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1.2 建立高效的执行力成功企业注重执行力,他们不仅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还能够将目标有效地落实到行动中。

他们建立了高效的组织架构和流程,保证每一个细节都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1.3 坚持不懈的创新成功企业在不断创新的道路上前行,他们不满足于现状,而是持续寻求突破和改进。

他们鼓励员工提出创新点子,不断试错并学习经验教训。

二、成功之道2.1 优秀的领导力成功企业往往有一支优秀的领导团队,他们具备远见卓识和卓越的执行力。

领导者不仅要有战略眼光,还要善于激励团队,引领组织不断前行。

2.2 建立强大的企业文化成功企业注重建立强大的企业文化,他们的员工都能够对企业的使命和价值观深信不疑。

企业文化激发了员工的凝结力和创造力,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2.3 持续学习和改进成功企业不断学习和改进,他们关注市场变化和竞争动态,及时调整战略方向。

他们鼓励员工持续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

三、持续增长的挑战3.1 竞争激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企业要想实现持续增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不断创新和改进,才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3.2 经济环境不确定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企业需要灵便应对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战略,降低风险,保持企业的稳健发展。

3.3 人材挑战人材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当今人材稀缺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材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是一本由吉姆·科利斯所著的商业领域畅销书。

本书主要探讨了企业增长的极限及其应对策略。

通过对全球多个知名企业的案例研究和深入分析,科利斯提出了一系列关键观点和实用建议,匡助企业领导者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实现可持续增长。

本书首先强调了企业增长的极限问题。

科利斯指出,大多数企业在发展初期能够取得快速增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增长速度逐渐放缓,最终会达到一个极限。

他将这个极限称为“增长陡崖”。

科利斯认为,企业必须认识到增长陡崖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为了匡助企业克服增长陡崖,科利斯提出了一种名为“十倍战略”的方法。

这种战略要求企业在面临增长极限时,通过创造新的增长机会来实现规模的扩大。

科利斯认为,企业应该通过创新、多元化和市场扩张等手段来寻觅新的增长点,并将其发展成为新的核心业务。

在书中,科利斯列举了许多成功企业的案例,深入剖析了它们是如何应对增长极限的。

例如,亚马逊通过不断拓展新的市场,从线上书店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谷歌通过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了多元化发展;苹果则通过不断创新,成功打造了一系列热门产品。

此外,科利斯还提出了一些实用的建议,匡助企业领导者制定增长战略。

他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鼓励企业不断推陈出新,寻觅新的商机。

他还提倡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注重战略规划和持续投资,以确保企业能够长期保持竞争优势。

总的来说,吉姆·科利斯的《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对企业增长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的重要著作。

通过丰富的案例研究和实用的建议,本书为企业领导者提供了一种应对增长极限的方法和思路。

无论是正在面临增长极限的企业,还是希翼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持续增长的企业,都可以从本书中获得珍贵的启示和指导。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关于经济增长的经典著作,作者是经济学家戈登·摩尔。

这本书通过深入研究经济增长的原因和限制,为我们揭示了经济增长的本质和未来的挑战。

首先,本书详细介绍了经济增长的各个方面,包括生产要素的增加、技术进步、资本积累等。

作者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实证研究,展示了这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

他指出,惟独在这些要素得到充分发展和利用的情况下,经济才干实现持续增长。

其次,本书讨论了经济增长的限制因素。

作者指出,经济增长并非无限的,它受到资源约束、环境污染、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制约。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增长可能会受到限制,甚至浮现停滞。

这一观点引起了我对经济增长模式的思量,我们应该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本书还深入探讨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者指出,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然而,技术进步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失业问题和收入分配不均等。

作者提出,政府应该采取相应的政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确保技术进步对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在读完《增长的极限》后,我对经济增长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经济增长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增长,它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和限制。

惟独我们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和限制,才干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

总之,我认为《增长的极限》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经济学著作。

它不仅提供了对经济增长的深入理解,还为我们思量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无论是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这本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相信,通过深入研究和理解经济增长的本质,我们能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关于商业增长和市场营销的畅销书。

作者Jim Collins和Morten T. Hansen通过对大量公司的研究和分析,揭示了企业如何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对于企业增长的理解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中获得了一些启发和思考。

首先,书中强调了“精益增长”的重要性。

精益增长是指通过专注于核心业务、避免分散注意力和资源,以及持续不断地改进和创新来实现增长。

这种增长方式强调公司要有清晰的战略定位,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通过剔除不必要的项目和业务,公司能够更好地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更高效的增长。

其次,书中提到了“时机”的重要性。

时机是指选择合适的时机来推动增长。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选择正确的时机可以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作者通过对多个企业的案例研究发现,成功的企业通常能够准确判断市场趋势和变化,并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和行动计划,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领导力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优秀的领导者能够带领团队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推动企业实现持续增长。

在书中,作者列举了一些成功企业的领导者,他们具备坚定的信念、积极的态度和高度的执行力。

这些领导者能够激发团队的潜力,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并且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冷静和果断。

因此,培养和发展优秀的领导力是企业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

最后,书中还提到了数据驱动的决策。

作者认为,企业在制定战略和决策时应该依靠数据和事实,而不是凭借主观的判断和直觉。

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市场和客户需求,以及自己的竞争优势和劣势。

这样的数据驱动决策可以帮助企业减少风险,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并且更好地实现增长目标。

总之,《增长的极限》这本书通过对企业增长的研究和案例分析,揭示了实现持续增长的关键因素。

精益增长、时机选择、优秀的领导力和数据驱动决策都是实现增长的重要要素。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

增长的极限读后感《增长的极限》是一本关于商业增长的畅销书,作者是克里斯·洛克。

本书通过深入分析不同行业的成功案例,揭示了企业增长的极限,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增长策略和方法。

读完本书,我深受启发,对于企业增长的理解更加深入,以下是我的读后感。

首先,本书通过多个行业的案例研究,揭示了企业增长的极限。

作者指出,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增长极限,一旦企业达到了这个极限,进一步的增长就会变得困难。

这是因为市场的饱和度、竞争的激烈程度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等因素限制了企业的增长空间。

通过深入研究不同行业的案例,作者向读者展示了这些增长极限的存在,并引发了我对于企业增长的思考。

其次,本书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增长策略和方法。

作者认为,企业要实现持续增长,需要通过创新、市场扩展、产品升级等方式来突破增长极限。

他提出了“增长策略矩阵”,帮助企业找到适合自己的增长路径。

同时,作者还介绍了一些成功企业的案例,通过分析它们的增长策略和实践经验,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在我看来,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性的书籍,更是一本实用性的指南。

作者并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通过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思考框架和行动指南。

无论是初创企业还是成熟企业,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增长策略,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调整。

此外,本书还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创新是企业实现增长的关键因素。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找到新的增长机会。

通过引用一些创新企业的案例,作者向读者展示了创新的力量和价值。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创新不仅仅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只有将创新融入到企业的基因中,才能持续地实现增长。

最后,本书还提出了一些关于组织管理和领导力的观点。

作者认为,组织的结构和文化对于企业的增长至关重要。

他强调了领导者的角色和责任,指出他们应该具备适应变化和推动创新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增长的极限》一书有感《增长的极限》是罗马俱乐部推出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该书出版后,立即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先后被译成34种文字出版,总发行量600万册,并被列为联合国第31届大会的文件,世界各国有1千多所大学和学院将其作为教材,该书还获得联邦德国和平奖金,被誉为“70年代的爆炸性杰作”。

一、《增长的极限》的背景罗马俱乐部该书是罗马俱乐部于1972年提出的第一份研究报告。

罗马俱乐部成立于1968年4月,来自10个国家的约 30人聚集在罗马猞猁学院,在企业家佩切依博士的资助下,讨论现在和未来人类的困境这个问题。

罗马俱乐部是关于未来学研究的国际性民间学术团体,也是一个研讨全球问题的全球智囊组织。

其主要创始人是意大利的著名实业家、学者A.佩切伊和英国科学家A.金。

罗马俱乐部主要从事下列3种活动:①举办学术会议。

每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并经常不定期地举办专题国际学术讨论会或与其他学术团体联合举办国际学术会议。

②制订并实施“人类困境”研究计划,组织其成员进行系统研究并撰写研究报告。

③出版研究报告和有关学术著作。

罗马俱乐部的活动经费,主要来自基金会的赞助和研究课题的拨款。

出版的时间该书出版的时候,是20世纪70年代。

二战后世界各国的经济都遭到极大破坏,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西方各国才开始渡过了最为艰难的战后重建时期,逐步进入了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所描述的丰裕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残酷地摧毁了人们在漫长的时间里创造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二战结束时,许多国家几乎在一片废墟上重建自己的家园,西方各国都把建设的重点转移到发展经济上来。

战后严重的物资匮乏和消费群体的增大以及迅速恢复起来的经济为现代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现代设计成为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重要手段。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经历了短暂的复苏期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也带来了社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发达的工业国家普遍的走向中产阶级化的道路。

《增长的极限》这部书,在二战后的复苏时间内出版,犹如给了社会当头一棒。

人们不禁开始疑惑:我们的世界真的这么脆弱吗?随着时间的发展,人们才逐渐意识到,这本书真的是个震惊世界的作品。

二、《增长的极限》内容《增长的极限》在文中具体提出了以下几方面的观点:1、增长的极限来自于地球的有限性在米都斯小组看来,增长是存在着极限的,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的有限性造成的。

他们发现,全球系统中的五个因子是按照不同的方式发展的,人口、经济是按照指数方式发展的,属于无限制的系统;而人口、经济所依赖的粮食、资源和环境却是按照算术方式发展的,属于有限制的系统。

这样,人口爆炸、经济失控,必然会引发和加剧粮食短缺、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反过来就会进一步限制人口和经济的发展。

2、反馈环路使全球性环发问题成为一个复杂的整体在米都斯小组看来,全球性环发问题之所以成为一个整体,是由于全球系统的五个因子之间存在的反馈环路决定的,这样就使问题越来越严重。

反馈环路是一个封闭的线路,它联结一个活动和这个活动对周围状况产生的效果,而这些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影响下一步的活动。

在这种环路中,一个因素的增长,将通过刺激和反馈连锁作用,使最初变化的因素增长的更快。

全球系统无节制地发展,最终将向其极限增长,并不可避免地陷于恶性循环之中。

3、全球均衡状态是解决全球性环发问题的最终出路通过对上述关系到人类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的定量研究,米都斯小组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世界人口、工业化、污染、粮食生产和资源消耗方面,如果按现在的趋势继续下去,我们人类所在的地球的增长的极限有朝一日会在今后100年中发生。

最可能的结果将是人口和工业生产力双方有相当突然的和不可控制的衰退。

第二,改变这种增长的趋势和建立稳定的生态和经济的条件,以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

第三,如果世界人民决心追求后一结果,而不是前一结果,那么,他们开始的行动愈早,成功的可能性就愈大。

在这个问题上,纯粹技术上的、经济上的或法律上的措施和手段的结合,不可能带来实质性的改善,唯一可行的办法是:“需要使社会改变方向,向均衡的目标前进,而不是以往的增长”。

这样,他们就把全球均衡状态作为了解全球性环发问题的综合对策。

在米都斯小组看来,在均衡状态中,技术进步既是必要的也是受欢迎的。

这里的技术是经过生态化调整的技术,它们包括:收集废料的新方法,以减少污染,并使被抛弃的物质可以用于再循环;更有效的在循环技术,以降低资源消耗率;更好的产品设计,以延长产品寿命和便于修理,结果是资本的折旧率最小;利用最无污染的太阳能;在更完备地理解生态关系的基础上,使用控制害虫的天然方法;医学进步能降低死亡率;避孕手段的进展能促进出生率同降低着的死亡率相等。

最后,他们认为向全球均衡状态的努力是对目前这一代人的挑战,必须在当代人的范围内解决这些问题,而不能延误时机,将之传给下一代。

三、《增长的极限》的贡献《增长的极限》的最大贡献,是为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看待经济增长提出了新思维,它从发展的角度而不是从增长的角度着眼,指出,如果人类一味追求单纯的经济增长,势必导致最终达到极限而走向人类社会的衰败。

在20多年后的今天看来,虽然《增长的极限》的结论有些悲观,但在当时世界各国盲目追求发展,忽视环境、资源、人口等问题,对未来存在着盲目乐观心态的时候,这本书无疑地是起到了警世作用,它继《寂静的春天》之后,又一次向人们敲响了警钟。

《增长的极限》的功绩之一,是纠正了人们通常的一种错觉,即认为增长是一个线性过程,就象一个孩子长身体一样,每年长高一些。

其实,不论是人口的增长还是经济的增长,都是指数增长,就象酵母细胞群体中,每一个细胞每10分钟分裂为2个,然后是4个、8个、16个……。

指数增长和线性增长的区别,可以从通过以下的事例来说明:如果一个人,每年在他的柜子里收藏10元钱,那么他的钱就是以线性方式增长的。

但是,他要是拿出100元钱用于年息为7%投资,那么,这100元钱在10年后就会翻一番,这就是指数增长。

指数增长具有欺骗性,往往能够使人们受骗上当。

为了让人们在高速的经济增长中保持清醒,《增长的极限》引述了一个古老的波斯传说:有一个聪明的朝臣献给国王一个精美的棋盘,并请求国王给他在这棋盘的第一个方格上放一粒米,在第二个方格上放二粒,在第三个方格上放四粒,依此方法一直将64个方格放满。

国王没有多想就立刻同意了,他下令从仓库中取来米,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上了当,因为要放到第21个方格时,已经超过了100万粒,到第40个方格时就超过100万亿粒米,照这样放下去,远在第64个方格以前国王储备的米粒就都耗尽了。

指数增长的另外一个特点是可以突然地接近一个固定的极限,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增长的极限》引述了一个法国儿童谜语:假定你有一个生长着一朵水百合花的池塘。

这种百合属的植物体积每天按2倍速度生长。

如果允许这种百合属植物不受限制地生长,在30天里就会完全覆盖住这个池塘,闷死水中的其他生命。

在很长的时间里,这种百合属植物似乎很小,给人的表面感觉是不必为修剪它们担心,但是当我们发现它覆盖了池塘的一半时,才会突然发现,只有一天的时间来挽救我们的池塘了。

令人担忧的是,世界人口正是以这种指数方式在增长。

据历史记载,公元初期的世界人口为2.5亿左右,到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人口接近5亿,也就是说,从2.5亿到5亿,翻一番的时间是1500年左右;1830年世界人口首次达到10亿,人口翻番的时间近340年;进入20世纪以后,人口急剧膨胀,1925年达到20亿,翻番时间缩短为不到100年;1975年世界人口达到40亿,翻番时间又缩短了,仅仅为50年;而从1962年的30亿到1999年的60亿的翻番时间仅为37年。

在空间和资源都十分有限的地球上,如此快速的增长速度势必会加重环境资源的负担,引起人类生存的严重问题。

曾有人计算过,以1970年世界人口36.8亿为基数,按每36年人口增长1倍的速度计算,到公元2075年,整个地球表面每平方米将有10个人,那将是多么可怕的情景啊!同样令人担忧的是经济发展的速度同资源消耗的速度,也都是呈指数方式增长的。

工业革命之前的欧洲,经济增长速度为每年0.1%,照此速度,翻一番的时间为700年,工业革命之后,增长率提高到1%,翻番的时间也缩短为10年。

二次大战之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更加快速的增长,现在世界上80%以上的工业生产能力是20世纪以后出现的,人类进入了一个以前所未有速度发展的工业化时代。

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资源和能源的大量消耗,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地球资源和能源的消耗达到了前所未有程度。

人类以史无前例的速度把各种矿藏从地下甚至海底挖掘出来,这些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的地下宝藏,在地下沉睡了亿万年,在人类近万年的文明历史中,人们也基本上没有去触动它们。

但是,仅仅从工业革命以来的200余年,特别是战后的50余年以来,这些不可再生的矿产资源已经被我们开采过半,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的估算,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地球上的金属矿藏绝大多数将会在21世纪耗光,煤炭也不过能够开采不到300年,石油和天然气则只有六、七十年的开采量,我们人类面对的是资源和能源的危机,这种局面是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平均都在7%以上,也就是说,10年即可翻一番,这样的发展速度确实让人欢欣鼓舞。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这种高速度的发展给自然环境和资源带来的沉重压力。

为了保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注意保护持续发展的物质支撑系统,重视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

我们人类所生长居住的地球,只是宇宙中的一个小行星,就像是汪洋大海中的一艘航船,虽然地球在我们人类看来是一个庞然大物,但终究是有极限的,因此,人口不能无限增长,资源也不能无限地供人类消耗浪费。

现在,不论是人口还是资源的消耗,都已经接近地球承载能力的极限,我们居住的地球就好像是那个池塘,人类就好象是那位池塘的主人,留给人类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增长的极限》发表时正值西方经济增长处于黄金时代,科技进步和经济高速增长带给人们的史多的是对于未来的强烈信心与憧憬。

而梅多斯等人竟在此时此境提出如此悲观的结论,无疑会引起巨大争议,对大多数人而言则是难以接受的。

在人与自然的资源关系上长期以来占上风的是“资源浪漫主义”,认为只要科技不断进步,制度不断完善,人类社会就可无限发展。

马克思也曾认为,人类社会无限发展的实现在于制度的不断更新。

然而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的同时,人类社会发展出现了不和谐的一面,如人口膨胀、资源耗竭、环境恶化等等。

最近爆发的世界局部战争中相当一部分的背后也与资源的争夺有关。

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发大会,标志着人类对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终于有了全新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