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地
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地

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地第二届“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青海三江源和青海可可西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协作会10月18日在新疆库尔勒市召开,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共商中国内陆面积最大保护区群的保护与发展大计,携手保护生态,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示范地。
在协作会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加强四大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管护水平、开展科研合作、实现保护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保护区联合联动联防机制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新疆环境保护厅厅长杜力洪•阿不都尔逊表示,在很多保护区内出现了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开发矿产资源造成与自然保护相矛盾,管护能力薄弱、科研投入不足、保护区建设规划及各种探险游等影响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希望四大保护区相互协作,谋划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良策。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马彦成认为,只有加强协作才能促进生态保护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他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
只有“互助互利、精诚协作”,积极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生态保护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据悉,今年,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警巴州森林支队首次开展了跨省区的自然保护区武装巡护“猫鹰一号”行动,开创了不同省份高原保护区之间联合执法的先河。
阿尔金山、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总面积达54.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近六成,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也是中国独有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国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此前于2010年9月,“藏羚羊保护十年回顾暨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研讨会”在青海西宁举行,阿尔金山、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签署了“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协作备忘录”。
中国近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

中国近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
中国近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不胜枚举,以下为您推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首先,我们看到马鞍底乡村民自发成立了七彩蝴蝶专业合作社。
在这个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地区,村民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开始自发地饲养蝴蝶。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精细的照料,村民们成功地繁殖出大量的蝴蝶,既丰富了当地的生态景观,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这个案例表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不仅可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可以带来经济收益。
在普洱市江城县康平镇曼克老村,村民刁发兴的任务是监测、追踪和观察象群。
大象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当地的重要生态资源。
刁发兴和其他大象监测员的任务是保护这些珍稀动物的安全,确保它们与人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
这个案例显示了当地居民对自然生态的尊重和保护,也反映了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另一个例子是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在这个地区,60多岁的生态护林员余小德每天都会上山巡逻,保护着这片宝贵的自然环境。
他不仅熟悉山中的每一只滇金丝猴,还给它们起了名字,甚至能根据它们的叫声判断出它们的情绪。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依存的关系。
综上所述,中国近年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事例充分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共存是可能的。
这些案例鼓励我们更加重视环
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十大自然保护区

中国十大自然保护区中国是世界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到200 1年底,已有各类自然保护区1551个,国家级171个,面积达1.4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4.44%左右。
林业系统建立的自然保护区达909处,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155处,总面积1.03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0.63%[4]。
这些自然保护区保护着我国70%的陆地生态系统种类、80%的野生动物和60%的高等植物,也保护着约20 00万公顷的原始天然林、天然次生林和约1200万公顷的各种典型湿地。
第一名:无法与其项背——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西藏·日喀则)自然指数:★★★★★介绍:人们都知道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印象里这里寒冷,海拔极高。
其实这里是一个自然生命生生不息的地方。
据说高等植物就有两千多种,“山顶四季雪,山下四季春,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点,为众多生物生长提供了条件,尤其是许多珍贵植物。
作为一个自然保护区,丰富的动植物和拥有珍贵物种是基础条件,但是珠穆朗玛峰与其他自然保护区相比,海拔是其他任何保护区都无法与其项背的。
第二名:为了最后的藏羚羊——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青海·玉树)自然指数:★★★★★介绍在可可西里那辽阔而贫瘠的土地上,生活的美丽和残酷都一览无余的呈现在眼前:一群人和一群羊几乎构成了这里所有的生存本质:羊在简单的生活着,生生不息的抵御着自然所赋予的残酷的生存环境;人在辛苦的工作着,艰难的固守着一个纯粹的理想和某种脆弱的平衡。
当藏羚羊沦为人类窃取财富的工具时,它就失去了选择的权利,生存和自由随时可能被剥夺。
可可西里极其艰苦的自然环境,使得一支民间组织起来保护藏羚羊的野牦牛队解散了;不过庆幸的是:对藏羚羊的保护依然在继续,希望这个蒙语意为“美丽少女”的地方能够恢复她的美丽。
第三名:隐藏在森林中的神秘——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湖北)自然指数:★★★★相传神农氏(炎帝)在此遍尝百草,为民除病,而得名神农架。
自然保护区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要载体

一
出发 把 发展 抓项 目摆 到更加 突 出 的 位 置 积极 向 国
,
,
道 天 然 绿 色屏 障 不 仅 使保 护 区 毗 邻 的 万 顷农 田
,
t| 垒 :兰翌茎塑±主盔堑塑I , 竟柞 景
2 0 0 8
.
2
维普资讯 ttp://
加 快 临泽 防沙治沙步伐
临泽县人 民政府
, 、 、 、
定要 实 现 的 目标 是关 系 民族 生 存 和 国 家发 展 的 大 计 这 是 个 响 彻 中华大 地 的 绿 色 誓 言 也 是 个
是
一 一 一
。
,
生 态 宣 言 它表 明党 和 国 家 对
,
,
一
个 西 部 小县 的 深 切 关
、
然 资 源 和 维 护 自然 生 态 系统 方 面 起 着 骨 干 和 核 心 作
平原绿化工程领导小组 、 退耕还林 领导小组 、 元贷 日 款 风沙 治 理 项 目建 设 领 导 小 组 等生 态建 设 组 织 领导
,
一
,
系列 新 的 重 大 使命 自然 保 护 区
,
生 态 建设 的主 战 场 搞好保 护 区 的 建设 对 落 实 总 理 批
,
建 设 和 发 展 的空 问 全 面 拓 展 林业 工
,
。
省 委 省政 府 高度 重 视
、
示 改 善 民 勤 生 态 环 境 具 有 极 端 重 要 性 和 紧迫 性
、
。
,
长会议 上 提 出 了 全 面 推 进 现 代林 业 建 设 的 总 体 设想
,
并 做 了 重 要 指 示 明 确指 示 要 将 民 勤建 成 全 国 防沙治
台湾四大自然保护区

台湾四大自然保护区
田文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
【年(卷),期】1994(000)002
【摘要】一、玉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台湾中心山脉,岛上海拔3997米的最高峰玉山就在保护区内。
87%为仓郁的原始森林,蔚为壮观,是野生动物糜集的乐园,有鸟107种、哺乳动物27种,爬行动物17种、两栖动物12种以及蝴蝶106种。
这里养息着不少诸如亚洲黑熊、中国穿山甲、羚、猕猴,帝雉、蓝鹇等稀有动物。
【总页数】1页(P18-18)
【作者】田文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759.9
【相关文献】
1.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地 [J],
2.台湾地质与台湾四大公园 [J], 高天钧
3.台湾地质与台湾四大公园 [J], 高天钧
4.台湾传媒票选1994年度四大天王和四大女皇 [J], 芳子
5.我国四大自然保护区启动联合巡护执法专项行动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例子

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例子中国式现代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下是一些例子:1. 中国的水资源管理:中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但也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建设污水处理厂、推行水资源税、实施水资源监测等,以保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 绿色建筑的推广:中国在建筑领域推广绿色建筑,通过采用环保材料、节能技术和资源回收等手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损害,提高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3. 生态农业的发展:中国积极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通过有机农业、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废弃物处理等措施,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4. 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中国积极推动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开展科学研究等措施,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 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中国重视古建筑的保护与修复工作,通过科学的修复方法和材料,保护古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遗产,同时兼顾生态环境的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6. 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国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通过优化城市规划、提高环境治理能力、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等措施,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7. 低碳交通的发展:中国积极推动低碳交通的发展,通过推广公共交通、鼓励步行和骑行、推广电动汽车等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8. 生态旅游的兴起:中国发展生态旅游,通过保护自然景观、鼓励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环保旅游服务等措施,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9. 垃圾分类的推广:中国积极推广垃圾分类,通过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宣传教育、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减少垃圾的数量和对环境的污染,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案例

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案例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理念,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就注重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
下面是一些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案例:1. 农耕文化:中国自古以来就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
中国农民通过观察自然现象,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农作物,进行科学种植。
他们尊重土地,注重保持土壤的肥沃度,采取轮作制度,以确保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2. 水利工程:中国古代以来就重视水利工程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调节水文循环和防洪。
例如,在黄河流域,古人建造了一系列堤坝和水渠,以保护周边地区不受洪水的侵袭。
这些工程不仅有助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还能让河流保持一定的水位,保持生态平衡。
3. 自然保护区:中国政府重视保护自然环境,设立了许多自然保护区。
例如,中国的大熊猫保护区、长江三峡保护区等,都致力于保护珍稀动植物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些保护区不仅提供了动植物的理想栖息地,也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观赏和学习。
4. 生态农业:中国近年来开始推行绿色农业,采用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源的环境。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中国人保护了农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5. 传统医药:中国传统医学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中医药学注重平衡身体内部的阴阳五行,通过调整饮食、锻炼和草药治疗等方法来维护健康。
这种观念促使人们更加关注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总之,中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案例不胜枚举。
中国人民始终秉持着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种传统文化理念与现代环保意识相结合,为中国的环保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

202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我国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也越来越重视。
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物种而划定的特定区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截至2020年底,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名录已经得到了完善,在这些区域内的资源利用受到了约束,野生动植物得到了有效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和保护。
二、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我国共有43个自然保护区网络,涵盖各类生态系统,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
其中,自然保护区最为重要,是针对不同自然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而划定的特定区域。
根据2020年的国家发布的全国自然保护区名录,以下是其中一部分自然保护区名录:1.雁东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净月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沙鸡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古北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5.大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泸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天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8.峨眉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四川盐源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上列举了部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录,这些自然保护区都是我国生物多样性、自然资源保护的要点,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三、自然保护区的价值和意义1.保护生物多样性自然保护区的设立是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在这些区域内,保护了大量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
2.维持生态平衡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保护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保持地球面积的生态完整性,对于控制全球变暖、防止生态灾害、维护人类生存环境有着重要的意义。
3.科学研究和教育意义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和生态教育的重要基地,通过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利用,有助于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提高大家的环保素质。
四、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我国政府一直重视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不断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保护和环境管理。
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生态保护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巡护力度,严格控制各类开发建设活动,禁止砍伐、疏伐和采矿等破坏性行为,保护自然的生态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携手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示范地
第二届“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青海三江源和青海可可西里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协作会10月18日在新疆库尔勒市召开,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共商中国内陆面积最大保护区群的保护与发展大计,携手保护生态,共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示范地。
在协作会上,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围绕加强四大保护区生态保护和管护水平、开展科研合作、实现保护区生态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完善保护区联合联动联防机制等议题进行了讨论。
新疆环境保护厅厅长杜力洪•阿不都尔逊表示,在很多保护区内出现了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开发矿产资源造成与自然保护相矛盾,管护能力薄弱、科研投入不足、保护区建设规划及各种探险游等影响了保护区的生态环境。
希望四大保护区相互协作,谋划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良策。
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党委书记马彦成认为,只有加强协作才能促进生态保护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他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生态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压力不断增大。
只
有“互助互利、精诚协作”,积极构建“大保护”工作格局,妥善处理好保护与开发、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生态保护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据悉,今年,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青海省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武警巴州森林支队首次开展了跨省区的自然保护区武装巡护“猫鹰一号”行动,开创了不同省份高原保护区之间联合执法的先河。
阿尔金山、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总面积达54.3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的近六成,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群,也是中国独有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等高原珍稀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区域生态环境脆弱,生态地位十分重要,是中国国家生态安全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
此前于2010年9月,“藏羚羊保护十年回顾暨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研讨会”在青海西宁举行,阿尔金山、羌塘、可可西里、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签署了“中国四大自然保护区协作备忘录”。
(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