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刊编辑与加工第04章
校对

文人
明沈德符《野获编·著述·国学刻书》:“近年北监奏请重刊二十一史,陆续竣事,进呈御览,可谓盛举矣, 而校对卤莽,讹错转多。”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命朱珪、戈涛、卢文弨、翁方纲等,校对于翰林院后堂东寳善亭内。” 巴金《寒夜》五:“他只是机械地一个字一个字校对着。” 校对员工作中
读音
jiào duì
重要性
简介 把握标准
遵循的程序 明确内容
校对是保证出版物质量的重要环节。 校对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和科学性上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等不规范用字。 5.解决和消除校样上的任何疑点。
以上三种校对方法各有优缺点。采用哪种校法,要由原稿和校祥的清晰程度决定。重要的文稿要采用两种以 上的校法,并至少有两人参加校对。
基本制度
说明
三校一读
校对处在发排后、印制前的质量把关环节,校对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
校对流程决定着出版物的内在质量。我们常说的编校质量,实质上是校对质量。编辑加工质量的一个重要方 面,体现在原稿上留错的多少(编辑加工除改错外还有补漏、删繁、润色、升华等内容),校对工作的质量则体 现在出版物上留错的多少;编辑工作的疏漏,由校对工作来弥补和完善,校对工作的失检则无可挽回地成为出版 物中的差错。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校对的质量呢?除了加强校对队伍建设,提高校对队伍的整体素质外,还必须 建立严密而有效的校对制度。
书稿加工编辑的工作内容

书稿加工编辑的工作内容50年代初期,出版社对书稿进行加工整理。
加工,由编辑担任;整理,另有专人担任。
加工,主要是对书稿的内容作增删、润饰、改动;整理,主要是对书稿行文规范上的技术处理,统一和核对。
到60年代初期,加工整理逐渐由责任编辑兼任,一并处理,统称“编辑加工”。
这种由责任编辑统一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的制度,一直延续至今。
改革开放后,有的出版社又设技术编辑,负责对书稿作技术处理。
不同类型的图书、期刊,对书稿、稿件进行编辑加工,有不同的要求。
对美术、音乐、科技、外语、少儿读物等类别的书稿,还有不同的特殊要求。
特别是现代音像制品出版物稿件的编辑加工,更有其特殊要求。
但是,不论何种类型的书稿(稿件),就编辑加工而言,有其共同的要求。
一、科学性加工是一种侧重于书稿结构与科学性方面的加工,属于高层次的加工。
书稿的结构与科学性,关系到书稿能否成立和有无价值的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科学性加工,保证书稿不出现重大错误。
科学性加工,就是使书稿在内容安排,或篇、章、节的层次安排,在总体结构上更具逻辑性。
书稿的科学性,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类图书,主要是概念、定义、原理等是否正确;文学类图书,主要是看基本政治倾向是否正确;书稿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事实,是否准确。
科学性加工就是发现和改正这方面的错误。
科学性加工,还要对书稿内容叙述上芜杂的加以删削,对欠周密、有遗漏的加以补充;对提法上有违反宗教政策、民族政策,以及涉及对外关系的内容加以删削和处理;对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加以删削或处理;对专业性很强的书稿,要作专业上的鉴别,发现和纠正错误之处。
科学性加工直接涉及到书稿的内容,所以,责任编辑都要同作者商量后再作改动,不能擅自修改。
上海各出版社的许多资深编辑,在这方面表现出很高的水平,受到作者的好评;一些新加入编辑队伍的年轻编辑,在这方面也表现出相当的水平,而使出版同行和作者刮目相看。
但是,也有些编辑在这方面不够努力,对书稿的加工能力较弱,更谈不上作科学性的加工。
书刊编辑学课件编辑基本知识

学术著作案例分析
学术著作是书刊编辑中的重要类型,其内容涉及学科领域的前沿和深度研究。在编辑学术著作时,需要关注学术规范、引用文献的准确性和格式、图表和数据的呈现等方面。
学术著作案例分析
通过对学术著作的案例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学术著作的写作风格、研究方法和逻辑结构,以及书刊编辑在处理学术著作时需要注意的细节和技巧。
校对工作
03
CHAPTER
课件编辑规范
文字规范是课件编辑中的基础要素,涉及到字体、字号、行距、字距等。
总结词
在课件中,文字的字体应该清晰易读,常用字体如微软雅黑、宋体等;字号大小要适中,根据课件内容和观看距离合理选择;行距和字距要适度,避免过密或过疏,以保持整体美观和阅读舒适度。
详细描述
文字规范
稿件审读是编辑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对稿件的内容、形式、学术质量等进行全面评估。编辑需要对稿件进行逐句、逐段的细致审读,检查是否存在语法错误、拼写错误、标点符号错误等问题。同时,编辑还需要对稿件的内容进行评估,确保其符合出版要求和标准。在审读过程中,编辑需要与作者保持密切沟通,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以帮助作者完善稿件。
总结词
图表规范要求在课件中使用合适的图表来直观展示数据和概念。
详细描述
在编辑课件时,应选择适当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以清晰地表达数据和趋势;同时,图表的布局和配色要简洁大方,避免过于复杂,影响视觉效果;此外,还需注意图表的版权问题,确保使用的图表不侵犯任何知识产权。
图表规范
总结词
协助发行部门进行出版物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出版物的知名度和销售量。
内容策划
稿件审查
编辑加工
营销推广
政治素养
《书刊编辑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21232609《书刊编辑实务》课程教学大纲二、课程简介书刊编辑实务是新闻系编辑出版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
学生在对编辑出版专业相关课程的学习、掌握的基础上,本课程重点对书刊编辑的专业特征以及编辑出版学理论发生、发展脉络作一个系统的阐述,同时,结合我校学生特点与实际需要,进行深入讲解学习,其基本内容是书刊编辑的工作属性、工作特点、性质与基本的工作环节、内容、原则、方法等等。
三、课程教学总体目标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第一,让学生掌握编辑、出版的过去,发展变化的规律与基本理论;第二,通过学习,学生可基本了解和掌握编辑出版学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打好所学专业的基础;第三,提高学生学习相关学科的能力与实践活动的综合素质。
四、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编辑出版工作的性质与行为原则【教学目标】(1)了解:编辑工作的行为原则(2)理解: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属性、专业属性(3)掌握: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属性、专业属性【学时分配】4学时。
【授课方式】讲授3.5学时,讨论0.5学时。
【授课内容】第一章编辑出版工作的性质与行为原则第一节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属性:系统性“编、印、发”;“龙头”与全局第二节编辑出版工作的专业属性“角色的双重性”、“主流文化”的代表第三节编辑工作的行为原则文化选择原则、“双效益”原则、法纪原则【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属性、专业属性(2)难点: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属性、专业属性【授课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兼有课堂讨论及课堂提问。
(2)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幻灯片、挂图相结合的方式。
【课外学习指导的要求】1、课外阅读资料要求课外阅读,以下文献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编辑本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吴平编著)2、作业与思考题布置2道作业题,以下仅供参考,教师在教学中可进行调整。
(1)简述编辑出版工作的一般属性、专业属性(2)举例说明编辑工作的行为原则。
书刊语言文字编辑加工内容探究

(2)理顺语序。这主要是针对作品中存在的句序不当的问题,编辑需要研究句子间的逻辑关系来理顺句子顺序。如“2007年接待游客220万人次。”“2006年游客接待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中“2007”和“2006”颠倒,不符合时间关系,应先2006再2007。
3语言文字编辑加工内容
瞄准语言文字编辑加工的目标,围绕语言文字编辑加工的任务,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从文字、词汇、句子、标点符号四个方面开展对语言文字编辑加工内容的探究。
3.1文字的编辑加工
文字是编辑加工的重要内容之一,某些词语的用字或者形似,或者音似,或者用字相同而次序不同,用错字或者颠倒字的次序或者漏字都会造成内容的差错。
1.1使语言准确
准确,简要说来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遣词造句要做到准确无误,恰如其分,不能生造别人不懂和容易产生歧义的词句。二是说要符合语法规范。语法是语言结构的规则,语言的组织必须要严格按照这个规则来进行,否则不能够达至传情达意的目的。
1.2使语言简洁
所谓简洁,就是要简明、洁净,用尽量少的语言表现尽可能多的内容,言简而意丰。语言简洁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词语精炼,无艰涩拗牙词语、无浮词冗句,语言紧凑凝练。
1.3使语言生动
语言生动的表现可以简要归结为以下三点。第一,语言富于形象性,在不同的文体中它的表现是不同的,如在议论性文体中,语言的使用要使所讲述的道理、概念等具体化、明朗化、通俗化。第二,行文当中有适当的修辞,避免语言的干巴、呆板,同时增强思想内容的表达效果。第三,不落于俗套。在遵循语法规范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3.2词汇的编辑加工
词汇也是稿件编辑加工的一项重要内容。汉语词汇非常丰富,词义也非常复杂,无论词汇本身的使用还是词汇间的搭配,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错误,影响作品内容表述。
书籍设计04书籍的印刷工艺

二、印前处理
一般传统印刷都将印刷工艺过程分三大块:制版、印刷、装订。也就是说,印刷 工序是从制作印刷版开始的。
图像,主要指连续调图像及经过照 相或电子分色处理才能获得符合制版条 件的软片;文字要经过电脑桌面排版, 随着计算机排版软件的普及应用,直接 出组版打样校对,相对于文字而言图像 还需修正层次和色彩,制成单色或彩色 样张。书刊等印刷品还要将文字和插图 组合在一起,成为整页版面,称印前处 理(prepress processes),也称为制 版,包括电子排版、电子分色、整页组 版和彩色打样的部分。
原稿 印版 承印物 油墨 印刷机械
一、印刷的五大要素
是指被印刷复制的图文信息,它是制版、印刷的基础,没有原稿,印 刷就无法进行。
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
有色图像的物质。
是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纸张或其他承印物上形成耐久的
是指接受油墨或其他黏附色料后能形成所需印刷品的各种材料。
是指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包括制版机械、 印刷机械和印后加工机械。
是利用一定的印刷机械和油墨将印前处理所制得的印版上的图 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或者直接将印前处理的数字页面信息转移到承印物 上,从而得到大量的印刷复制品。
凸版印刷
平版印刷
凹版印刷 孔版印刷
凹孔版印刷也是属印于版直图接文印 可刷透凸。过版凹油印版墨刷印是刷至利所承用用印凸物版的印印刷刷机方将法凸。印版上的图文转移
学习目标 第一节 印刷基本知识 第二节 印刷方式 第三节 印刷工艺与流程
本章小结
本章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书籍设计中的印刷工艺基础知识以及印 刷程序,引导学生将书籍制作技术的因素考虑到设计中去,可通过带领 学生到印刷厂考察和实习,结合实际设计课题,在实践中培养训练学生 掌握具有书籍设计与材料、技术相结合的应用和实践能力。
书刊编辑与加工第10章课件

第五节 其他应用文
一、答读者信 【案例导入】 ——孙刚总编辑答读者来信 二、编者按 【案例导入】 ——《信息网络传播与版权合理使用》编者案
【本章要点】
1.书评的写作 2.宣传促销策划书 3.约稿信与退稿信 4.出版说明的撰写 5.其他质数的孤独》批判 【案例讨论】 (1)书评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2)撰写书评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3)书评在图书营销中有哪些作用和效果?
第一节 书评的写作
七、出版消息 【案例导入】 ——文化的力量:唤醒德国人的彩虹计划 八、图书产品推荐信 【案例导入】 ——《首领约瑟夫:山岭惊雷》推荐信
第十章完 谢谢观看
一、图书评论的概念 二、图书评论的形式 (一)介绍式书评 (二)综述式书评 (三)评价式书评
第一节 书评的写作
三、书评撰写需要的基本素质及程序 (一)基本素质 (二)通读、精读、选读相结合 (三)了解作者背景,了解同类书籍出版状况 四、明确书评的目的性 五、确定书评的基调及形式 六、书评要有可读性
第二节 宣传促销策划书
【案例导入】 ——《我是天狗,我怕谁》宣传营销策划书 【案例讨论】 1.营销策划在创新创意时,是否需要遵守图书销售的市场规律? 2.《学习的革命》就图书营销来说,是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3.销售策划包括哪些主要内容,怎么策划和包装可以提升图书的市场影响力和效益?
第二节 宣传促销策划书
第五节 其他应用文
三、内容提要 【案例导入】 ——《巴黎圣母院》内容提要 四、凡例 【案例导入】 ——孙膑(出自《孙膑兵法》)
出版物编辑加工及校对技术标准

出版物编辑加工及校对技术标准第一章编辑加工基本要求 (3)1.1 编辑加工的原则 (3)1.1.1 尊重作者原则 (3)1.1.2 客观公正原则 (3)1.1.3 语言规范原则 (3)1.1.4 格式统一原则 (4)1.2 编辑加工的流程 (4)1.2.1 初审 (4)1.2.2 二审 (4)1.2.3 终审 (4)1.2.4 校对 (4)第二章稿件接收与初步审查 (5)2.1 稿件接收的标准 (5)2.2 稿件初步审查的内容 (5)第三章内容审查与修改 (6)3.1 内容审查的重点 (6)3.2 修改意见的提出 (6)3.3 修改后的稿件审核 (6)第四章语言文字规范 (7)4.1 语言文字的基本规范 (7)4.1.1 语言文字的准确性 (7)4.1.2 语言文字的逻辑性 (7)4.1.3 语言文字的规范性 (7)4.2 词语选用与搭配 (7)4.2.1 词语选用 (7)4.2.2 词语搭配 (7)4.3 标点符号使用 (8)4.3.1 标点符号的种类及作用 (8)4.3.2 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 (8)第五章结构与格式规范 (8)5.1 结构层次的设置 (8)5.1.1 结构层次的划分 (8)5.1.2 结构层次的编号 (8)5.1.3 结构层次的标题 (8)5.2 格式规范与统一 (9)5.2.1 字体与字号 (9)5.2.2 行间距与段落间距 (9)5.2.3 标点符号与数字 (9)5.2.4 图表与公式 (9)5.3 版面设计与排版 (9)5.3.1 版心尺寸 (9)5.3.3 分栏与段落 (9)5.3.4 页眉与页脚 (9)5.3.5 版式设计 (9)5.3.6 版面修饰 (10)第六章引用与注释规范 (10)6.1 引用的基本原则 (10)6.1.1 引用的目的 (10)6.1.2 引用范围 (10)6.1.3 引用准确性 (10)6.2 引用格式与规范 (10)6.2.1 引用格式 (10)6.2.2 引用规范 (11)6.3 注释的编写与标注 (11)6.3.1 注释的目的 (11)6.3.2 注释的编写 (11)6.3.3 注释的标注 (11)第七章图片与表格处理 (11)7.1 图片的选择与处理 (11)7.1.1 图片选择原则 (11)7.1.2 图片处理方法 (12)7.2 表格的设计与制作 (12)7.2.1 表格设计原则 (12)7.2.2 表格制作方法 (12)7.3 图片与表格的标注与说明 (12)7.3.1 图片标注与说明 (12)7.3.2 表格标注与说明 (12)第八章校对基本技术 (12)8.1 校对的基本方法 (12)8.1.1 逐字校对法 (12)8.1.2 对比校对法 (13)8.1.3 分段校对法 (13)8.1.4 综合校对法 (13)8.2 校对的重点与难点 (13)8.2.1 重点 (13)8.2.2 难点 (13)8.3 校对后的稿件处理 (13)8.3.1 稿件标注 (13)8.3.2 稿件修改 (13)8.3.3 稿件审核 (14)8.3.4 稿件排版 (14)8.3.5 稿件印刷 (14)8.3.6 稿件发行 (14)第九章校对质量保证 (14)9.1.1 流程梳理 (14)9.1.2 流程优化 (14)9.2 校对错误的识别与纠正 (14)9.2.1 错误类型 (15)9.2.2 错误识别 (15)9.2.3 错误纠正 (15)9.3 校对质量的评估 (15)9.3.1 评估指标 (15)9.3.2 评估方法 (15)9.3.3 评估结果处理 (15)第十章出版物发行与版权管理 (16)10.1 出版物发行流程 (16)10.1.1 策划与组稿 (16)10.1.2 审核与审批 (16)10.1.3 出版与印刷 (16)10.1.4 发行渠道建设 (16)10.1.5 销售与售后服务 (16)10.2 版权法规与合同 (16)10.2.1 版权法规 (17)10.2.2 版权合同 (17)10.3 版权保护与侵权处理 (17)10.3.1 版权保护 (17)10.3.2 侵权处理 (17)第一章编辑加工基本要求编辑加工是出版物质量保证的重要环节,涉及对出版物内容、语言、格式等方面的审查与改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审稿、编务与发稿
【案例导入】 ——新编辑小王的工作程序是否合规? 【案例讨论】 一、阅读以上材料后,在本案例中,请你判断海岸 图书公司的新编辑小王的工作出了什么差错,为什么? 二、出版社应该如何执行三审制? 三、对于这部台湾的书稿是否有特殊的审稿规定? 四、出现上述问题,出版社的责任在哪里?
第一节 选题申报与书号管理
• 一、图书选题
• • • • • •
•
• 二、重大图书选题备案制度
(一)年度图书出版计划 (二)图书增补选题 (一)重大图书选题范围 (二)重大选题备案程序 (三)重大选题审核方法 (四)特殊选题专项报批
第一节 选题申报与书号管理
• 三、图书选题申报表
• 四、选题登录表
【本章要点】
1.选题申报表与选题登录表 2.重大选题备案 3.三审制的规定 4.发稿档案(三审报告、书稿、发稿单、装帧设 计单、图书介绍) • 5.书号管理 • 6.CIP数据表 • 7.重印与再版 • • • •
第一节 选题申报与书号管理
• 【案例导入】
• 【案例讨论】 • 1.出版以上选题的图书,出版社应分别办理哪些 手续? • 2.为什么出版社不能同意选题①主编单位热力学 会的建议?出版社如何处理才妥当? • 3.为什么出版社不能同意选题④作者的建议?出 版社如何处理才妥当?
• • • • • • •
三、审稿的标准
•
• • •
(二)形式质量的评价标准
1.结构框架 2.行文格式 3.表述形式
第三节 编务与发稿
• 【案例导入】 • —— 周振甫审读钱钟书《管锥编》 • 【案例讨论】 • 1.上述经典审稿报告中,用了一些什么样的审稿 方法? • 2.周先生的审稿报告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 3.课外结合周先生审稿报告全文,体会如何写出 好的审稿报告?
• (一)审稿制度——三审制
• • 1.图书编辑的三审制 2.正确理解三审制的内容
• (二)审稿的方法和步骤
• • 1.审稿方法 2.审稿步骤
• (1)初步判断;(2)评价性审读;(3)综合评价
三、审稿的标准
•
(一)内容质量的评价标准
1.政治性 2.思想性 3.独创性 4.知识性 5.科学性 6.稳定性 7.艺术性
五、重印和重版
• (一)重印与重版的概念
•
•
(二)重印重版的条件
(三)重印重 • • • • 一、稿件整理 二、稿件送审 三、审稿报告 四、书稿发稿 五、重印和重版
一、稿件整理
• (一)复查稿件
•
• •
(二)清稿誊抄
(三)检点稿件 (四)编排次序
二、稿件送审
• (一)责任编辑的送审工作
•
(二)复审、终审的工作
三、审稿报告
• •
• • • • •
(一)审稿报告的含义 (二)初审报告的主要内容
• 五、书号和条码管理
第二节 书稿与审稿
• 【案例导入】 • —— 编辑对《正午的喀什》的审稿把关 • • • • • 【案例讨论】 1.从上述材料中分析,审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审稿有哪些主要方法? 3.审稿者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审稿? 4.审稿有何重要作用?
第二节 书稿与审稿
• 一、审稿的性质和作用
(1)书稿的由来 (2)书稿的主要内容的介绍 (3)对书稿的评价 (4)对书稿的处理意见 (5)审读时的难点和疑点
四、书稿发稿
• (一)发稿的含义 • (二)发稿的基本要求
• • • 1.发稿的“齐” 2.发稿的“清” 3.发稿的“定”
四、书稿发稿
• (三)填写发稿单及相关表格
• • • • • • • 1.审稿加工小结 2.编辑室发稿预告单 3.发稿单 4.书稿装帧设计单 5.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申报单 6.征订单 7.新书简介
• 二、审稿的制度与方法
• 三、审稿的标准
一、审稿的性质和作用
• (一)审稿的含义和作用
• •
• • • •
1.审稿的概念 2.审稿的作用
(1)审稿是实现精神产品社会化的关键 (2)审稿体现编辑“把关人”的责任 (3)审稿是保证图书质量的决定性环节 (4)发现创作人才,扩大作者队伍
二、审稿的制度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