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

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一、背景当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培养已成为各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的提出,正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二、方案内容1. 岗实结合,促进实践能力培养通过与企业合作,将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融入课程教学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 课改创新,提升教学质量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式,引入前沿科技、新兴行业的知识,使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需求,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 赛事引领,激发学生潜能组织各类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参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4. 证书激励,推动学生发展建立完善的证书激励机制,对学生在实践和竞赛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认可和奖励,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和竞赛活动,推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成长。
5. 融通育人,培养综合素质通过岗课赛证的有机结合,促进学校教学、实践、竞赛和激励机制的有机衔接,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育人体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实施效果通过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的落实,学校将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也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总结岗课赛证融通育人实施方案的提出,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学校能够积极落实该方案,不断完善教育教学体系,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职课证融通的实施方案

高职课证融通的实施方案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证书认定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如何实现高职课证的融通,成为了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
本文将就高职课证融通的实施方案进行探讨。
首先,要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
高职院校应该与企业密切合作,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设置,使课程更加贴合实际工作需求。
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开展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获得更多的技能和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课程认定制度。
高职院校应该与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的课程认定制度,明确各类课程的学时、学分和教学内容,确保课程的质量和水平。
同时,还可以探索建立跨院校课程认定机制,使得不同院校的课程可以相互认可,实现高职课证的融通。
另外,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活动,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
最后,需要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同时,还可以开设一些跨学科的课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高职课证融通的实施方案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包括加强高职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健全的课程认定制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等方面。
只有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实现高职课证的融通,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希望相关部门和高职院校能够共同努力,推动高职课证融通的实施,为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课证融通实施方案一、计划的目标与覆盖范围1.1 目标这个方案的目的是通过课证融通,来更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提升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全面成长。
具体来说,我们希望:- 把各种教育资源有效整合起来,让课程和证书之间的联系更紧密。
- 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更主动地去探索和获取知识。
- 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确保他们顺利进入职场,找到合适的工作。
1.2 覆盖范围这个方案适用于所有高等院校和职业教育机构,涉及课程开发、证书设置、教学方法、评估体系等多个方面。
二、当前状况与需求分析2.1 现状分析- 课程设置:目前的课程设置比较单一,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
- 证书体系:虽然证书种类繁多,但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帮助不大,获取这些证书的方式也比较繁琐。
- 学生反馈:根据问卷调查,有70%的学生希望课程内容更贴近实际职业技能,60%的学生觉得现有的证书获取方式太复杂。
2.2 需求分析- 整合需求:需要将课程内容和职业资格证书有效整合,让课程学习成为获取证书的重要途径。
- 灵活性需求:学生希望能通过多种方式获取证书,比如在线学习、实习等等。
- 评估需求:需要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掌握了知识。
三、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3.1 课程与证书的衔接3.1.1 课程开发- 建立课程开发小组:由教师、行业专家和学生代表组成,负责新课程的设计和开发。
- 课程内容对接:确保课程内容和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知识点一致,制定学习大纲。
3.1.2 证书设置- 证书类型:与行业协会和企业合作,确定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资格证书类型。
- 获取途径:通过课程学习、实习、在线评估等多种方式,简化证书的获取流程。
3.2 教学方法改革3.2.1 教学模式- 引入项目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学习,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 在线与线下结合: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
3.2.2 师资培训- 教师培训: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对行业动态的了解。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1+X证书课证融通模式研究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1+X证书课证融通模式研究摘要:1+X证书制度是国家发展职业教育的重大举措,本文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为例,分析基于1+X证书制度背景下《管理会计》课证融合的理念,并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设计和考核评价四个方面介绍课证融合的模式及实施成效和反思。
关键字:1+X证书管理会计课证融通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明确提出,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即1+X证书制度,这标志着我国1+X证书制度的开启。
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多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是促进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和评价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拓展就业创业本领、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的重要途径,对于构建国家资历框架、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在“1+X证书”制度当中,“1”为学历证书,“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能力。
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合起来,探索实施1+X证书制度,是职教20条的重要改革部署,也是重大创新。
基于《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管理会计基本指引》和《管理会计应用指引》,依据《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设计内容,基按照级“懂业务”、中级“会管理”、高级“能决策”的目的,面向职业岗位(群),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
初级具备采购作业、生产作业、销售作业、资金结算、财务报表分析等操作能力。
中级需要具备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营运管理和成本管理等管理能力。
高级具备战略管理、风险管理、成本管理和绩效管理等决策能力。
本文主要研究数字化管理会计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与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的课证融合,并以四川财经职业学院为例进行分析。
“1+X证书”制度与高职会计课证融合的改革实践

处东亚文化圈.中日韩三国农业农村不仅面临类似的发展问题,也具有相似的农业发展资源和经济社会文化背景。
因此借鉴日韩两国培育新农民、培养乡村人才的经验措施,是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必要之举。
(一)留住乡村人才,吸引外部人才首先,除提高现代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医疗水平和教育资源外,投资建设农村休闲设施,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丰富村民精神生活。
其次.建立农业教育培训信息平台,为有意愿从事农业经营人员提供有关农业经营、政策制度等咨询服务。
再次,在大学、大专等院校设置短期的农业就业体验课程,举办务农体验活动,激励大学生返乡就业。
最后,以农民为中心,充分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人才兴,乡村兴。
提高乡村人才建设农村的积极性,营造“农民光荣”、“建设乡村”的良好氛围。
(二)培育乡村人才,加大资本投入政府需要发挥资金支持和保障作用,让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成为稳定且有保障的就业选择。
目前,我国对回乡创业的农民大多采取间接性补贴,如减税和社保补贴,缺乏能够解决创业初期资金瓶颈的直接补贴和事前补贴。
因此,政府应在现有农业补贴和创业补贴的基础上,建立以农民工和非农工作者为补贴支持对象的农村创业就业基金,向满足条件的个人或团体提供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助力其跨越创业门槛。
(三)改革农地制度,促进人才振兴从立法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完善国家土地征收制度、规范现代化农地建设与资金保障机制、实施土地合理开发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不断完善农地管理制度;以适应经济形势对农业全面发展的要求,顺应农业经济向全球化推进的趋势。
着眼于农地保护,而不仅限于耕地保护。
同时,落实农村土地立法工作,通过立法规范农村土地的占有权、使用权、处分权和收益权,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供切实、充分的法制保障。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农地制度改革带动人才的兴旺。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乡村振兴与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2019ZDA115)阶段性成果。
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

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
首先,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强调个性化教学。
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通过个性化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次,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讲授、讨论、实验、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强调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方式,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强调教师与家长的合作。
教师应该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可以更好地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共同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应对不同学生的
学习需求,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个性化教学、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可以更
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认真贯彻课证融通教学实施方案,为学生的学习
和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证融通路径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YUEYANG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Vol.36,No.l Jan.2021第36卷第1期2021年1月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课证融通路径郭萍(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湖北武汉430065)摘要1+X证书制度是我国应对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化产教融合,实现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培养,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全新制度设计。
职业院校要实现1+X证书制度下工业机器人专业课证融通,可以通过如下路径:结合行业实际和发展趋势,深化和拓宽教材内容,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培训;将行业新技术、新理念和新应用引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将实训设备和实训模块进行衔接,实现学历证书的实训体系和X技能等级证书实训体系的有效融通;根据专业课程考核与X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考试交叉内容,建立成绩认定机制。
关键词1+X证书制度;工业机器人;改革探索;课证融通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2-738X(2021)01-0011-04The Approaches of Industrial Robot Course-certificate Integr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1+X Certificate SystemGUO Ping(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lege,Wuhan Transportation Vocational College,Wuhan,Hubei430065)Abstract The1+X certificat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deployment for China to deal with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It is a brand-new system designed to deepe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to realize the training of high-quality interdisciplinary personnel,and to construct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certificates under the1+X certificate system,vocational colleges can deepen and expand the teaching material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s of the industry,and enhance the training of teachers*vocational skills.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new technology,new ideas and new applications into the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to connect the practice equipment with the training module to realize the effective integration of the training system of diploma certificate and X skill level certificate,and to establish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echanism according to the intercrossed content of professional course assessment and X certificate vocational skill grade exam.Keywords1+X certificate system;industrial robots;reform exploration;course-certificate integration2019年,国务院提出在职业院校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试图拓展学生就业创业本领,缓解当前就业矛盾[1]o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智能制造产业不断推进,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将进一步增加,相应的示教编程、维护保养、系统装配与调试、故障诊断等技能人才需求量也收稿日期:2020-12-14基金项目: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青年项目“职业院校工业机器人专业1+X证书推进过程中课证融通的研究”(q2020007)。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价值意蕴、实施现状和推进策略

随着我国产业升级和工业进入4.0时代,职业教育在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强国的进程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种教育类型,职业教育在深化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对课程建设有着特殊要求,这也使得课程建设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和重要主题。
《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工作指导依据》提出:“鼓励职业院校积极参与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要求和标准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要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资源建设、师资培养之中,促进专业课程教学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相适应。
1+X证书制度的试点,尤其是课证融通工作的开展对贯彻落实《意见》,提升职业院校教师的“双师”能力,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促进产教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的价值意蕴、实施现状和推进策略◎陈 汐 平,汤 明 清摘 要:课证融通是深入推进1+X证书制度的重要举措,课证融通具有落实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双发展的法定职责、具有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等价值意蕴。
职业院校在试点1+X证书制度过程中存在教育功能与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衔接不紧密、教学资源单一、教师创新教学能力不足和书证融通渠道不畅等问题。
推进课证融通关键在于要实现,课程优化:围绕专业群持续、动态开发和优化课程,确保课程内容无缝对接工作实际;资源驱动: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益和适配度,促进课证融通;多元育师:增强“双师双能”教师的培养力度,加快课证融通教学方式变革;成果互认:推进学分银行制度,畅通学习成果互认渠道。
关键词:课证融通;1+X证书制度;学分银行;职业院校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中等职业教育产业学院建设策略与政策供给研究”(项目编号:DJA230395);2023年第七批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精品课题“现代学徒制下中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项目编号:B/2021/03/75);2023年度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行动导向理论的‘沉浸体验、融合赋能’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B/2023/02/104);2023—2024年江阴市教育科研专项资金项目“产教融合理念下‘双师型’队伍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JY2023A03)作者简介:陈汐平,女,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技术教育;汤明清,男,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正高级讲师,硕士,“苏教名家”工程培养对象,主要研究方向为中高职教育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车电子电路基础》课证融通实施方案
一、学校概况
建平县职业教育中心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是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辽宁省示范专业,目前在校生910人,专业教师19人,是我校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专业。
拥有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理实一体化教学专区,总建筑面积达1300余平米,设备总数约310余套件,价值300多万元,共设有11个实训室,其中包括中德诺浩专业实训室4个,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实训室3个,底盘拆装与检修实训室2个,汽车电器实训室2个,主要用于白天的实训日、实习周教学和晚自习实训等。
电子电路基础模块教学设施齐全,设备充足,其中教师自主研发电路实训设备6套,能够充分满足教学需求。
二、所学课程
1、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2、汽车电器与电子系统检查与修理
3、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三、实施方案
总课时=72学时
1.[理论学时]:24学时;前6周对30个项目集中讲解和示范;4学时*6周=24学时。
2.[实训学时]:40学时;10单元,共30个项目,每个项目60分钟,分2大组实训,共进行10轮,每轮4学时;4学时*10轮=40学
时。
3.[补救学时]:8学时;第1轮训练进行过程中利用后20分钟开始项目考核,考核没有通过的利用8学时进行补救教学考核,恢复清理设备和场地。
(一)学员与师资:
1.学生分2大组,每组大15人,每小组5组=3人,教师二位,助理教师2位,每大组3名组长,共6名。
组长协助老师指导小组操作并管理设备工具。
2.每个项目提供操作示范学习课件,学生按学习课件步骤操作。
3.培训过程中出现设备问题,由教师或助理教师进行调试。
(二)教学场地规划:
1.规划2个实训区域,每个区域5个工位。
2.每个桌上至少要有1台可使用的电脑,共10台电脑,并能连接无线网络。
3.每个项目的设备和工具至少备用一套,用于强化补救教学考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