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合集下载

直立型低血压的名词解释

直立型低血压的名词解释

直立型低血压的名词解释直立型低血压,也称为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指的是当一个人从平卧或坐位状态突然站立时,出现血压下降的一种病症。

正常情况下,当我们从坐位或平躺的姿势转为站立姿势时,心脏会迅速调整血管张力和心跳速度,以维持血压的稳定,确保血液正常地供应到全身各个器官。

然而,直立型低血压患者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异常的血压反应,导致血压血流供给不足。

直立型低血压的症状包括头晕、眩晕、视力模糊、乏力、心悸和易于晕倒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常常发生在发作性的情况下,特别是长时间站立或从躺着的姿势突然起立时。

这个疾病可能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直立型低血压的发病机制有多个,其中最常见的是血管神经调节功能失调和血容量不足。

血管神经调节功能失调是指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在控制血管收缩和扩张中的平衡失调,导致血压不稳定。

这可能是由于神经系统的疾病、药物的副作用或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的。

血容量不足是指体液过少而无法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这可能是由于脱水、出血或内分泌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血容量不足还可能与药物的不良反应有关,例如利尿剂等。

要确诊直立型低血压,通常需要测量患者的血压和脉搏,在不同体位下进行转换。

医生还可能进行一些其他检查,如心电图、血液检查和其他神经系统测试等,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针对直立型低血压的治疗主要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个方面。

非药物治疗包括饮食改变、增加摄入咸食、增加水分摄入、减少静脉扩张性药物的使用、改变体位、使用弹力袜等。

这些方法的目的是通过增加血容量和改善神经调节功能来缓解症状。

药物治疗方面,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并结合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α1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这些药物通过改变血管张力和心脏的收缩能力来增加血压,从而缓解症状。

总之,直立型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循环系统疾病,其症状独特而明显。

直立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直立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直立性低血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一、直立性低血压简介及临床表现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简称OH,诊断标准采用1996年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AAS)和美国神经病学会(AAN)的诊断标准:从卧位转为立位3min以内,收缩压下降≥20mmHg和(或)舒张压下降≥10mmHg,或在直立倾斜试验中至少60度角3min内出现上述血压变化,同时伴有眩晕、黑曚、眼花、心慌、面色苍白、脉速、晕厥或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缺血症状。

OH的发病率和年龄有关,小于50岁的人群发生率约5%,大于70岁的人群发生率约30%。

OH常见症状有直立数秒后头晕、视力模糊、视野变窄,颈肩背部疼痛,大部分患者症状不典型,仅表现疲劳或其他不典型的症状,但这些患者也有跌倒和晕厥的风险。

OH可能是高血压、心衰、冠心病的伴随症状,可导致残疾、晕倒、外伤等,显著影响生活质量。

OH也能增加心梗、卒中、心衰和房颤的发生率。

通常,OH在仰卧位不会发生,立位显著,坐下或躺下后症状会减轻。

二、高血压患者会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吗?随着社会老龄化、高血压的患病率和服用降压药物治疗率的增加,临床中老年高血压尤其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合并OH的现象将越来越常见。

如何在控制血压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同时又能避免发生OH导致的晕厥、跌倒摔伤等不良事件是临床医生常要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OH合并卧位高血压在45岁以上人群开始出现,在60岁以上人群中较为常见。

高血压患者中约5.5%同时存在卧位高血压和OH,而在OH患者中有50%合并卧位高血压。

三、直立性低血压的病因和诱因根据病理生理过程,OH可分为结构性(神经性)或者功能性(非神经性)原因造成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神经源性OH是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病变例如单纯性自主神经衰竭、多器官萎缩、帕金森疾病,或者继发性性神经病变例如糖尿病神经病变、淀粉样变、急进性肾衰竭的主要表现。

引起OH常见药物有:抗帕金森病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以及三环类抗抑郁药物等可以引起或加重OH。

低血压临床路径

低血压临床路径

低血压临床路径一、低血压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体位性低血压(ICD-10:I95.101)、直立性低血压(ICD-10:I95.1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ESC2009年晕厥诊治指南1.临床表现:低血压引发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和体征,包括恶心、疲劳、头晕、眩晕、衣领紧缩感、视觉模糊,最严重导致晕厥。

患者是否有症状取决于血压下降的程度和速度。

2.诊断: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OH)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功能紊乱,合并或者不合并潜在的神经系统退行性变。

直立性低血压的诊断应该满足从卧位或蹲位突然起立时血压明显下降,收缩压 / 舒张压持续下降超过 20/10 mmHg 等条件。

一般被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考虑病理生理过程,可分为原发神经源性和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性:原发性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见于原发性神经退行性病变例如单纯性自主神经衰竭、多器官萎缩、帕金森疾病、自身免疫自主神经结病、特发性等。

继发性神经功能紊乱性直立性低血压:见于医源性(药物相关)、糖尿病神经病变、淀粉样变、肾功能衰竭、酒精性神经病变、内分泌紊乱、副癌综合征、脑血管病等。

OH 的诊断应该基于这样的原则:直立、突然站立或者人体直立实验过程中血压持续显著下降。

人体直立实验需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进行。

人体直立实验通常在疑诊 OH 的情况下进行,比如直立症状、难以解释的晕厥或者跌倒。

但是人群中很多 OH 患者并无症状。

OH 的患病率和年龄强烈相关,70 岁以上患者可达 1/3。

这个年龄段的患者我们建议常规行人体直立实验。

而 70 岁以下的患者应该在有强烈证据表明 OH 的情况下行人体直立实验。

最好是心血管专家和神经病学专家共同参与诊治。

仍不能确诊是应请教其他领域比如内分泌方面的专家。

3.分级:对于有症状的患者,应该在心血管自主神经方面的专家指导下至少行人体直立实验和动态血压监测。

OH 患者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发作频率来管理。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及相关仰卧位高血压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及相关仰卧位高血压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

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及相关仰卧位高血压的筛查、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解读(最全版)神经源性直立性低血压(neurogenic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nOH)是老年人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尤其多见于患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患者。

关于该病的诊断与治疗,目前尚无相关循证指南。

美国自主神经科学学会和国家帕金森病基金会于2017年1月推出了针对nOH及相关仰卧位高血压的诊治专家共识[1],该共识基于专家经验和目前可用的最佳证据,对nOH的筛查、诊断与治疗,以及相关仰卧位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提出了具体、实用、可操作的建议,本文试择要点加以解读。

一、nOH的筛查与诊断nOH主要见于患有与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神经变性疾病或外周神经疾病的患者,前者包括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单纯性自主神经衰竭以及路易体痴呆等疾病,后者则包括糖尿病、淀粉样变性、HIV等。

共识认为,对于此类患者,以及虽无上述疾病,但存在体位性头晕、晕厥或跌倒史的患者,均应进行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 OH)的常规筛查。

此外,对于虚弱的或服用多种药物的70岁以上老年患者,即使无上述病史或明显症状,也应视为OH高风险人群而进行常规筛查。

共识罗列了围绕直立性低血压症状(如直立性头晕、黑矇、跌倒等)展开的10个筛查问题(参见原共识表1),只要对任一问题做出肯定的回答,均视为筛查阳性。

表1OH/nOH的药物治疗建议对于筛查阳性的患者,共识建议采用逐步方案诊断nOH,包括:①在诊所内进行标准的卧立位血压和心率测量;②家庭监测卧立位血压和心率;③筛查可能导致OH的药物;④排除可能导致OH的其他原因;⑥nOH 的专科检查。

OH的定义参照现行指南,即站立或头高位倾斜3 min内收缩压持续下降至少20 mmHg或舒张压持续下降至少10 mmHg;但对于仰卧位高血压患者,诊断标准放宽至收缩压降低30 mmHg或舒张压降低15 mmHg更为合适[2]。

直立性低血压 ppt课件

直立性低血压  ppt课件
正常情况下,位于心、肺、主动脉弓和颈静脉窦的压力感受器激
活,会引起交感神经介导的儿茶酚胺水平增高,使容量血管张力
增加,动静脉收缩,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从而心输出量 增加;同时,迷走神经抑制,心率加快,使血压在1分钟或更短的 时间内恢复正常。长时间站立,可激活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 酮系统,使水钠潴留,循环血量增加,防止直立性低血压的发生。
ppt课件
15
治疗
直立性低血压是一种进行性多系统变性病,其中枢神经系统变性 非药物所能逆转,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 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ppt课件
16
治疗
直立性低血压的治疗,关键是因人、因病而异,治疗的主要目的 是改善病人的血管功能容积和调整血管充盈状态,而不要过分追 求调整血压。目前对OH的治疗主要包括物理疗法(体能锻练)和药 物治疗。
ppt课件
10
临床表现
直立性低血压:卧位时血压通常是正常的,站立时血压下降,收 缩压较卧位下降20 mmHg以上,舒张压下降10 mmHg以上,且临 床出现头昏、眩晕、视物模糊、一过性黑蒙,甚至晕厥,可伴有 抽搐、全身无力。发作时一般无心率变化,历时数秒或者1~2分 钟后恢复,早期轻症患者需保持直立位相当久才出现症状且较轻 微,但病情可渐加重,严重时每次变换为直立体位即发生晕厥, 被迫完全卧床。
直立性低血压
ppt课件
1
定义
直立性低血压( Orthostatic hypotensi -on OH)是多原因引起的 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晕厥、眩晕、视物模糊、心悸和全身乏 力等。
近年研究发现,本症主要与原发性或继发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 自身病变有关,它主要是指原发性或继发性自主神经衰竭 (autonomic failure ,AF)而导致血压调控反应异常。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

晕厥的保健名词解释晕厥,也被称为失去知觉、昏倒或晕眩,是指由于血液供应不足导致大脑功能暂时中断而产生的短暂意识丧失。

晕厥虽然通常不会对身体造成严重伤害,但它可能是其他潜在健康问题的早期警示信号。

了解晕厥的保健名词和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及预防这一现象的发生。

1. 血管迷走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血管迷走性晕厥也被称为神经介导性晕厥,是晕厥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这种类型的晕厥是由于血压骤降和心率减慢所引起的。

触发因素通常包括情绪激动、疼痛、长时间站立、穿紧身衣物等。

对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保健,建议避免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适当的休息和饮食习惯。

2. 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直立性低血压是指在从坐位或躺位突然站立时,血压急剧下降导致晕厥发生。

这种类型的晕厥多发生在老年人、长时间卧床患者、血压药物使用者以及患有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中。

为了保健预防直立性低血压,建议缓慢起身、避免过度饮酒、保持水分摄入以及进行适当的体位锻炼。

3. 心脏性晕厥(Cardiac Syncope)心脏性晕厥是由于心脏疾病引起的意识丧失。

这种类型的晕厥可能是由于心脏节律异常、心脏阻塞或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的。

心脏性晕厥需要及时就医,并根据具体的病因进行治疗。

保持良好的心血管健康、定期体检以及生活中避免高风险行为,如吸烟、过度饮酒等,都可以帮助预防心脏性晕厥的发生。

4. 痉挛性晕厥(Spasmodic Syncope)痉挛性晕厥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晕厥类型,它由于颈动脉窦过敏引起的。

颈动脉窦是位于颈部的一个血压感受器,当在特定位置刺激时,会导致血压突然下降从而引发晕厥。

对于痉挛性晕厥的保健,建议避免颈动脉窦刺激的动作,例如莫名其妙地按压颈部或佩戴颈部紧身饰品。

总结起来,晕厥是一种常见但可能隐藏着其他健康问题的症状。

了解晕厥的保健名词及其含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应急预案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应急预案

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时的应急预案体位性低血压 (Orthostatic Hypotension) 是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呈现出在位置改变时突然降低的血压。

通常情况下,人们在站立或坐起时都能够适应这种位置变化,但是对于体位性低血压患者而言,他们的体内机制无法正常运作,这会导致他们在位置变化时感到头晕,眼花,虚弱,甚至晕厥。

对于体位性低血压的患者而言,当发生这种突然的血压降低时,应及时采取应急预案以避免发生身体危险。

一、采取常规措施当患者体验到体位性低血压时,立即采用以下措施:1. 如果患者正在站立,则让他们躺在地上,并将脚抬高数十公分,这可以帮助血液回流到大脑和其他重要器官。

2. 保证患者有足够的水分,在平时饮食中尽量摄取更多的水分。

3. 如果患者正在服用药物,则应及时询问医生有关药物剂量的问题,并注意服药时间。

二、采取紧急措施如果患者出现剧烈晕厥或症状加重的情况,就需要采取下列紧急措施:1. 立即通知医生或紧急救援人员,并准备详细的患者病历资料以便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治疗。

2. 如果患者失去意识或呼吸急促,请在等待救援人员到达的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a) 取消患者的紧身衣服,保持脖子和身体的姿势;b) 使患者保持明显的呼吸道,并确保他们在呼吸时能清晰地呼出空气;c) 如果患者出现呕吐倾向,则将他们侧身倾斜,以便使呕吐物排出外面。

在等待紧急响应团队到来之前,患者的家人或朋友应当保持冷静,并尽可能地安抚患者的情绪,以免患者情绪激动导致病情加重。

三、预防措施尽管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生理机制异常引起的,但我们仍然可以尝试采取以下措施来减缓其发生率:1. 维持适当的水分摄入,确保身体保持适当的水分含量;2. 采用适度的锻炼和身体活动,以加强身体的代谢功能和血液循环,增强血管壁的弹性;3.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4. 更换姿势时请慢慢将身体细微地调整好,避免让身体突然变化。

例如,当你从坐位起立时,请先坐一会儿,然后缓慢地站起来。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名词解释(一)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名词解释(一)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名词解释(一)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Orthostatic hypotension)是指当人体从躺卧位或坐位急剧转换到直立位时,血压出现异常下降的情况。

这种血压下降可能会导致头晕、眩晕、乏力等不适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下面是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相关的名词及解释。

1. 血压(Blood Pressure)人体内循环的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称为血压。

正常血压范围通常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在90-120 mmHg之间,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在60-80 mmHg之间。

2. 仰卧位(Supine Position)指身体完全平躺,面向上方,与地面平行的体位。

3. 低血压(Hypotension)低血压是指血压低于正常范围。

通常将收缩压低于90 mmHg或舒张压低于60 mmHg定义为低血压。

4. 综合症(Syndrome)综合症是指一组症状和体征同时出现,彼此关联,并构成一种特定的临床表现形式。

5.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症状•头晕(Dizziness):感觉头脑不清、眩晕或昏倒的症状。

•昏厥(Syncope):突然失去意识,通常由血流供应不足引起。

•乏力(Fatigue):持续感到疲劳和虚弱,缺乏精力。

•头痛(Headache):头部疼痛感,可能与血压下降有关。

•面色苍白(Pallor):皮肤、黏膜、指甲床等部位呈现苍白颜色。

6. 仰卧位低血压综合症的原因和诱因•血液容量不足(Hypovolemia):例如出血、脱水等导致循环血量减少。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Autonomic Dysfunction):神经系统异常导致血管收缩功能障碍。

•药物副作用(Medication Side Effects):某些药物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如降压药、镇静药等。

•长期卧床或休息(Prolonged Bed Rest):长时间保持卧床或休息状态可能导致血压调节功能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直立性低血压(orthostatic hypotension)又称为Shy-Drager综合征。

是以自主神经系统为主的广泛变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常伴有晕厥、出汗异常、阳痿、排尿异常,部分伴有帕金森病和小脑共济失调。

见于15%~20%的一般老年人。

其患病率随年龄、患心血管病和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多。

许多老年人其体位变化时血压有大范围的变化,并与其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的高低密切相关。

即当基础卧位收缩期血压最高时,体位性的收缩期血压下降最大,直立性低血压立位时收缩期血压下降320mmHg(2.7kPa)。

病因和发病机制一、生理性直立性低血压在健康老年人,此型低血压日日有剧烈的变化,与老年人血压增高以及属老年人特征性的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体位改变反应的增强有关。

它常为一般的低血压应激所诱发,例如血容量减低、服用降压药物、或排尿时所作的Valsalva 动作。

二、病理性直立性低血压 1、周围自律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发生严重周围神经病变和其他终末器官损害;较不常见的还有淀粉样变性、维生素缺乏和伴发于恶性肿瘤、尤其是肺癌和胰腺癌的神经病变。

2、药物直立性低血压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应用了药物,例如用吩噻嗪、三环类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和抗高血压药。

后者包括中枢作用(例如甲基多巴和可乐定)和周围作用(例如派唑嗪、肼屈嗪和胍乙啶)的制剂。

由于心室舒张期充盈随年龄而减损,老年人依赖于足够的静脉回流来提供正常的心排血量。

因此减少血液回流的药物尤其是硝酸酯和利尿剂常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许多药物在老年人即使用常规剂量也可引起直立性低血压。

三、特发性直立性低血压其特点为平卧位时基础血浆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较低,起立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断增高,输注去甲肾上腺素的增压反应阈值较低,即使在交感神经末梢释出的去甲肾上腺素少的情况下,对酪胺的增压反应仍增高。

这些改变提示由于交感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缺乏引起突触后除神经支配过敏所致。

临床表现一、生理性直立性低血压虽一般无症状并属脆性,但可能足以降低脑血流引起头昏或晕厥。

长期卧床休息可进一步降低血压的内环境稳定,产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

二、病理性直立性低血压常有症状。

此型低血压常伴有体位性头昏或晕厥。

急性直立性低血压最常有急性病引起脱水所致。

在年轻病人中,立位时心率明显增快提示由于低血容量引起的,而非自律神经功能失调引起的立位性低血压。

但在正常老年人中,心率增快常不明显,因此在低血容量引起的立位性低血压中可能不出现心率增快三、慢性直立性低血压病人常伴有自律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如心率固定不变、尿失禁、便秘、不出汗、不能耐热、阳痿和易疲乏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进行性躯体神经功能损害表现,如眼球震颤、构音困难、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全身乏力、锥体束征阳性及帕金森病和精神异常等。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24小时尿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的排泄量可低于正常,但放射性核素标记研究显示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正常。

肾上腺素释放在直立位时未见明显增多,部分患者醛固酮的活动障碍。

二、自主神经检查躯体出汗反应消失;冷实验测压反应消失;捏鼻吹张法正常人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减慢,但患者无反应;1%肾上腺素溶液或3%可卡因溶液滴眼,瞳孔反应异常。

诊断老年人如申诉体位性头昏和轻度神志模糊,临床医师不能认为他就是患直立性低血压。

应先让病人平卧至少5分钟后测血压和脉率,然后安静站立1分钟后测血压和脉率,继续站立3分钟后,再测血压和脉率。

低血压反应可能在站立后立即或延迟出现。

为了发现演出的低血压反应可能要延长站立时间或作倾斜试验。

在开始治疗之前,应多次测量血压以确认立位性低血压的持续存在。

鉴别诊断一、生理性和病理性直立性低血压病的鉴别病理性有引起直立性低血压的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酒精中毒、糖尿病、部分接受氯丙嗪等药物治疗的患者,可在体位改变时出现低血压和晕厥,根据病史可帮助鉴别。

二、一般性晕厥通常有明显的诱因,如疼痛、恐惧、排尿以及心脏疾患,晕厥前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晕厥时血压下降、心率减慢,无明显后遗症状。

治疗一、一般处理睡眠时,将床头抬高20-30cm,由卧位改直立位时动作要缓慢。

下地直立后进行全身肌肉运动或穿用弹性的长袜或长裤,以促使静脉血液回流。

二、药物治疗症状的病人不宜
于餐前服降血压药,餐后宜平卧。

减低降压药物的剂量和用少食多餐法进食可能也有帮助。

最近的资料提示在某些病人中进餐后步行可有助于恢复正常循环,但这种疗法只宜在严密监测之下施行。

对自律神经功能不全病人的研究显示,吲哚美辛50mg每6小时1次,咖啡因250mg加或不加用双氧麦角胺6~10mg/kg皮下注射或生长抑素12~16mg皮下注射餐前可能改善进食后低血压。

咖啡因应仅在晨间给予,使其作用在晚间消失,以免影响病人睡眠和避免产生药物耐受性。

三、注意营养,增强体质。

可服用一般强壮剂和维生素。

适当加强体育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