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粗隆间骨折分类标准

合集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类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类
详细描述
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通常是由于高能量损伤引起的,如车祸、跌落等。由于骨折 线呈粉碎状,骨骼碎片较多,复位和固定难度较大,治疗时间较长,恢复效果 可能不如其他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
粗隆间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
总结词
粗隆间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是一种复杂的骨折类型,需要及 时的诊断和治疗。
详细描述
粗隆间骨折合并髋关节脱位通常是由于强大的外力作用引起 的,如车祸、跌落等。这种类型的骨折需要立即就医,进行 复位和固定。治疗不当可能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疼痛等后 遗症。
顺粗隆间骨折是指骨折 线从大粗隆顶部斜向小 粗隆的骨折,较为常见。
通常由于间接暴力引起, 如跌倒时大粗隆受到撞 击。
骨折后患肢可能出现短 缩、外旋畸形,疼痛剧 烈。
治疗以手术为主,包括 髓内钉固定、钢板螺丝 钉固定等。
反粗隆间骨折
01
02
03
04
反粗隆间骨折是指骨折线从大 粗隆底部斜向小粗隆的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类
目录
• 分类标准 • 常见分类 • 特殊分类 • 分类的意义
01
分类标准
按骨折部位
01
02
03
顺粗隆间线型
骨折线从大粗隆顶部斜行 向内至小粗隆,不波及股 骨干。
粗隆下型
骨折线位于大粗隆下,小 粗隆完整。
粗隆间粉碎型
骨折线累及大、小粗隆, 呈粉碎性。
按骨折形态
01
02
横型骨折
骨折线与股骨长轴垂直。
斜型骨折
骨折线与股骨长轴呈一定角度 。
03
螺旋型骨折
骨折线呈螺旋状。
04
粉碎型骨折
骨折线呈不规则形状,伴有多 个骨折块。
按骨折移位程度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课件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课件

DHS出现的问题:
(1)病例选择不当 对于反转子骨折及粉碎性骨折,如A2.2、 A2.3型使用DHS有较高失败率,如内侧皮 质不能良好复位,导致内翻应力作用于 钢板引起钢板断裂、松动或髋内翻,A3 型骨折由于骨折线与拉力平行,而不起 加压作用。
(2)抗旋转能力差
• 由于DHS髋部仅有一枚 髋螺钉.抗旋转能力差, 在髋部活动时产生剪切 力及旋转,过度活动将 导致内固定失败。如于 髋螺钉上方加用松质骨 螺钉则有助于抗旋转作 用.增加稳定性,促进 骨折愈合。出现带 股骨 大粗隆稳定钢板(TSP) 的 DHS
动力髁螺钉最初的设计是用于股骨 远端骨折,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 特性,后来应用扩大于股骨近端 骨折的治疗。 适应证: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 尤其是粗隆下骨折;也是其他内 固定失败时的良好选择或有益补 充
结构特点: ★动力加压拉力螺钉与钢板呈95º 角,负重时负重力首先加于钢板的 短臂,然后再分散至各螺钉上,应力分散,固定牢固。 ★它可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螺钉的入点,手术操作方便。 ★入钉点位置较高、较少涉及骨折线及对髋部外展肌损伤小,尤其是 克服了粗隆下骨折行DHS固定时螺钉经过骨折线的弊端,术后骨折 不愈合、髋内翻和髋部外展无力可能性小; DCS入点高,因而可 于骨折近端增加了数枚螺钉固定,增加了近端的抗屈曲旋转能力, 达到牢固固定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伴发骨质疏松,骨质强度下降,DCS螺钉的深 螺纹设计可克服骨质对内固定物把持力不足的缺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手术治疗
分型
1、AO分型 2、1949年提出Evans分型,1980年提出 Evans-Jensen分型 3、 Boyd-Griffin分型
AO分型
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归为A类骨折。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 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 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 3、通过小转子。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 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 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 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延 伸超过1 cm。 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 也有破裂。 1、斜形;2、横形;3、粉碎。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及治疗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

粗隆间骨折一旦发生,采取保守治疗,患者须卧床,而卧床所带来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褥疮等对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来说是致命的。

因此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取手术治疗,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判断,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

1 临床分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很多,目前得以应用的有以下12种:Evans分型(1949),Boyd—Griffin分型(1949),Ramadier分型(1956),Dxcoulx-Lavarde分型(1969),Ender分型(1970),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型(1976),Kyle分型(1979), 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

任何骨折分型必须应用简便,并能指导治疗,同时提示预后才能具有临床意义。

目前AO分型、Evans分型、Boyd—Griffin分型、Jensen分型、Tronzo分型、北京军区总院的分型以及Kyle分型为大家熟知并广泛应用。

现介绍如下: 1.1 AO分型[1]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并将其归为A类骨折(见图1)。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骨折线延伸至粗隆间线;2、骨折线通过大粗隆;3、骨折线位于小粗隆下部。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向小粗隆下延伸超过1 cm。

A3型: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通过骨外侧骨皮质。

1、近端、斜形;2、简单、横形;3、粉碎。

图1 AO分型1.2 Evans分型[2]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课件完整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课件完整版
股骨粗隆间骨折ppt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骨折概述与流行病学 • 股骨粗隆间骨折解剖学基础 •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 治疗原则与手术方法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骨折概述与流行病学
骨折定义及分类
骨折定义
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 部分断裂。
骨折分类
指导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和肌肉力量训练。
3
异位骨化
局部热敷、理疗等缓解症状,严重影响功能者需 手术治疗。
功能锻炼和康复指导
早期康复锻炼
01
术后第一天即可开始床上肌肉收缩锻炼,逐渐过渡到关节活动
度训练。
中期负重训练
02
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增加负重训练,促进骨折愈合和肌肉
力量恢复。
晚期功能恢复
03
进行全面的关节活动度、肌肉力量和平衡能力训练,逐步恢复
临床表现与诊断方法
典型症状及体征
肿胀
骨折部位明显肿胀 ,可有皮下淤血。
异常活动
骨折后在非关节部 位出现不正常的活 动。
疼痛
骨折部位剧烈疼痛 ,活动时加重。
畸形
骨折端移位可使患 肢发生短缩、成角 或旋转畸形。
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端相互摩擦时 ,可产生骨擦音或 骨擦感。
影像学检查选择与应用
X线检查
首选检查方法,可明确骨折类型 、移位情况。
闭孔神经
支配大腿内收肌群,同时 传递大腿内侧皮肤的感觉 。
关节囊及韧带附着情况
髋关节囊
厚而坚韧,附着于髋臼周缘和股骨颈,包绕整个股骨头和股骨颈基部。
韧带
包括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和股骨头韧带等,它们对维持髋关节的稳 定性和活动范围具有重要作用。其中,股骨头韧带内有滋养股骨头的血管通过 。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Evans-Jensen 分型Ⅰ型:2 部分无移位骨折
小转子完整
Evans-Jensen 分型Ⅱ型: 2部分移位骨折
Evans-Jensen 分型Ⅲ型: 3部分骨折,由于大转子骨折块移位
而缺乏后外侧支持。
Evans-Jensen 分型Ⅳ型: 3部分骨折,由于小转子或股骨矩 骨折缺乏内侧支持
。Evans-Jensen 分型Ⅴ型: 4骨折片段,缺 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为Ⅲ型和Ⅳ型的结 合。
AO分型
• A1型骨折:经转子的两部分简单骨折,内侧皮质有良好支撑,外 侧皮质完整。
• A1.1沿转子间线骨折 • A1.2骨折线通过大转子 • A1.3骨折线通过小转子
A1.1
A1.2骨折线通过大转子
A1.3骨折线通过小转子
A2型骨折:经转子的粉碎性骨折,内侧皮 质和后方皮质破裂,外侧皮质完整
Evans分型 (原版)
根据骨折线方 向
Evans-Jensen 分型(改良Evans)
• Jensen JS发表在Acta Orthop Scand的文章(Jensen JS, Michaelsen M. 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 treated with McLaughlin osteosynthesis. Acta Orthop Scand. 1975 Nov;46(5):795-803.)对 Evans分型进行了改良,称为Evans-Jensen 分型。这一分型方法将 股骨转子间骨折分为5型, Ⅰ型: 2 部分骨折,骨折无移位。 Ⅱ型: 2部分骨折,骨折有移位。 Ⅲ型: 3部分骨折,由于大转子骨折块移位而缺乏后外侧支持。 Ⅳ型: 3部分骨折,由于小转子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 Ⅴ型: 4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 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

股骨粗隆间骨折标准手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标准手术

股骨粗隆间骨折标准手术一、分型:1、Boyd-Griffin分型Ⅰ型:同大粗隆至小粗隆沿着粗隆间线所发生的骨折,稳定无移位,没有粉碎,复位简单(占21%)。

Ⅱ型:骨折位于粗隆间线,同时伴有皮质骨的多处骨折,为粉碎性骨折,伴有移位,复位较困难,一旦复位可获得稳定。

其中有一种特殊骨折——粗隆间前后线型骨折,骨折线只能在侧位片上看到(占36%)。

Ⅲ型:基本属于粗隆下骨折,至少有一骨折线横过近端股骨干小粗隆或小粗隆以远部位,有大的后内侧粉碎区域,并且不稳定,复位比较困难,手术期、恢复期并发症较多(占28%)。

Ⅳ型:粗隆区和近端股骨干至少两个平面出现骨折,股骨干多呈螺旋形斜形或蝶形骨折,骨折包括粗隆下部分,不稳定。

2、AO分型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归为A类骨折。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3、通过小转子。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cm。

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

1、斜形;2、横形;3、粉碎。

AO分型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

既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形态学描述,又可对于预后作出判断。

同时在内固定物的选择方面也可出建议。

3、Evans分型,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Ⅰ型中,骨折线从小粗隆向上外延伸;Ⅱ型中,骨折线是反斜形。

其中Ⅰ型1度和Ⅰ型2度属于稳定型占72%,Ⅰ型3度、Ⅰ型4度和Ⅱ型属于不稳定型占28%。

Evans观察到稳定复位的关键是修复股骨转子区后内侧皮质的连续性,简单而实用,并有助于理解稳定性复位的特点,准确的预见股骨转子间骨折解剖复位和穿钉后继发骨折移位的可能性。

4、Jensen分型Jensen对于Evans分型进行了改进,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复位后骨折是否稳定而分为五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及治疗

(1)AO分型
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 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归为A类 骨折。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内 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 侧骨皮质保持完好。① 骨折 线延伸至粗隆间线;②骨折线 通过大粗隆;③骨折线位于小 粗隆下部。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 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 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①有一内侧 骨折块;② 有数块内侧骨折块;③ 向小粗隆下延伸超过1cm。 A3型:反粗隆间骨折,骨折线通过 骨外侧骨皮质。①近端、斜形;② 简单、横形;③ 粉碎。
(5)Boyd---Griffin分型
1949年Boyd和Griffin将股骨粗隆间骨 折分为4型,包括了从股骨颈的关节囊以 外部分至小粗隆下方5cm 的所有骨折。 I型:沿着大小粗隆间线所发生的骨折,稳 定无移位,复位简单。 Ⅱ型:粉碎性骨折,主要骨折沿着粗隆间 线。骨皮质可有多处骨折,伴有移位,复 位困难。有一种特殊骨折粗隆间前后线型 骨折,只能在侧位片上看到。
不稳定,骨折常发生骨折远端向内侧移 位。骨折的不稳定是内固定失效(弯曲、 断裂、切割)的因素之一
治疗方法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可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前 者住院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高,愈合后较多发生髋内翻、 髋外旋及短缩畸形或膝关节僵硬。近年来,更多医生主张早期内固 定治疗,非手术治疗已很少应用。内固定治疗主要有髓外固定和髓 内固定。稳定或不稳定性骨折,无明显手术禁忌证者,采用切开复 位内固定方法治疗。手术目的是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矩 的连续性,增加骨折稳定性,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早日 活动,避免并发症。近年来用于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器械 很多,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动力髁钢板(DCS)
AO初始的设计是将95DCS螺钉用于股骨远端的髁间 骨折,近年来已扩大到股骨粗隆周围骨折的应用。 DCS类似悬臂梁系统,符合髋部的生物力学要求。有 学者认为,DCS适用于所有不稳定骨折,尤其适用于 股骨近端的粗隆下骨折,对术中内固定造成大粗隆游 离时,可改用DCS固定补救,对首次行DHS螺钉内固定 失效、骨折不愈合的患者,DCS可为其翻修术的一种 方法被应用。

交通事故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够不够评残标准

交通事故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够不够评残标准

一、概述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交通事故也呈现出逐年增多的趋势。

交通事故给受害人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身体和精神折磨,其中骨折是交通事故中常见的伤情之一。

而骨折的程度和影响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受害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本文将围绕交通事故左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情况以及评残标准展开讨论,以促进对于此类交通事故受害者的关注和对于评残标准的规范化。

二、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情况1. 定义: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股骨干部与粗隆间的骨折,通常是由强烈的外力作用所致,常见于高速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等重大事故中。

2. 临床表现: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常常出现明显的疼痛,活动受限,肿胀等症状。

严重的骨折可能导致断骨移位、畸形,且伴有周围软组织损伤。

3. 治疗及康复:对于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通常需要接受手术治疗或者保守治疗,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关节功能。

三、评残标准的相关规定根据《残疾人分类和分级标准》的有关规定,对于因交通事故导致的残疾程度的评定主要参考病情的医学证明和残疾程度进行评定,各项指标都有相应的评定标准。

对于肢体残障的评定也有明确的标准,通常参考患者的残疾程度、功能障碍、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定。

四、交通事故左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残疾评定1. 病情严重程度: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医学诊断证明对左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定,包括骨折的部位、移位程度、软组织受损情况等。

观察患者的X线片、CT影像等医学资料进行评估。

2. 功能障碍:评定患者因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可能出现的功能障碍,如行走、下蹲、站立等动作的受限程度。

通过专业人员对患者的功能进行评估和记录。

3.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轻度、中度和重度残疾的患者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同程度的自理能力受限,需要综合考虑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理能力进行评定。

五、权威评残机构的评定流程1. 申请评残:患者或其家属可向当地的残疾人联合会或残疾人福利机构申请残疾评定,提交相关的病历资料、诊断证明、影像资料等,以及个人的基本信息和病情描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

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

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评价,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加以综述。

股骨粗隆间骨折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损伤产生。

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直接外力如跌倒所致。

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故易造成严重的粉碎性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很多,目前公认并得以应用的有以下十种:Evans分型(1949),Boyd Griffin分型(1949),Ramadier分型(1956),DecoulxLavarde 分型(1969),Ender分型(1970),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型(1976),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

所有分型可归为两类:a)解剖学描述(Evans;Ramadier;Decoulx Lavarde);b)提示预后(Tronzo;Ender;Jensen改良的Evans分型)。

任何骨折分型必须应用简便,并能指导治疗,同时提示预后才能具有临床意义。

就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而言,能够对于骨折的稳定性及复位、固定之后骨折部位能否耐受生理应力做出判断尤为重要。

AO分型,Evans分型,Jensen分型和Boyd Griffin分型为大家熟知并得以广泛应用。

现介绍如下。

1AO分型
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归为A类骨折。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3、通过小转子。

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cm。

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

1、斜形;2、横形;3、粉碎。

AO分型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

既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形态学描述,又可对于预后作出判断。

同时在内固定物的选择方面也可出建议。

2Evans分型
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Ⅰ型中,骨折线从小粗隆向上外延伸;Ⅱ型中,骨折线是反斜形。

其中Ⅰ型1度和Ⅰ型2度属于稳定型占72%,Ⅰ型3度、Ⅰ型4度和Ⅱ型属于不稳定型占28%。

Evans观察到稳定复位的关键是修复股骨转子区后内侧皮质的连续性,简单而实用,并有助于理解稳定性复位的特点,准确的预见股骨转子间骨折解剖复位和穿钉后继发骨折移位的可能性。

3Jensen分型
Jensen对于Evans分型进行了改进,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复位后骨折是否稳定而分为五型。

Ⅰ型:2骨折片段,骨折无移位。

Ⅱ型:2骨折片段,骨折有移位。

Ⅲ型:3骨折片段,因为移位的大粗隆片段而缺乏后外侧支持。

Ⅳ型:3骨折片段,由于小粗隆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

Ⅴ型:3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

Jensen 研究发现Ⅰ、Ⅱ型骨折94%复位后稳定;Ⅲ型骨折33%复位后稳定;Ⅳ型骨折21%复位后稳定;Ⅴ型骨折8%复位后稳定。

Jensen指出大小粗隆的粉碎程度与复位后骨折的稳定性成反比。

Jensen等在Evans分型的基础上改良,应用更广,研究表明,Jensen等改良的Evans 分型为判断复位后的稳定性和骨折再次移位的风险提供了最为可靠的预测。

4Boyd Griffin分型
1949年Boyd和Griffin将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四型,包括了从股骨颈的关节囊以外部分至小粗隆下方5cm的所有骨折。

Ⅰ型:同大粗隆至小粗隆沿着粗隆间线所发生的骨折,稳定无移位,没有粉碎,复位简单(占21%)。

Ⅱ型:骨折位于粗隆间线,同时伴有皮质骨的多处骨折,为粉碎性骨折,伴有移位,复位较困难,一旦复位可获得稳定。

其中有一种特殊骨折——粗隆间前后线型骨折,骨折线只能在侧位片上看到(占36%)。

Ⅲ型:基本属于粗隆下骨折,至少有一骨折线横过近端股骨干小粗隆或小粗隆以远部位,有大的后内侧粉碎区域,并且不稳定,复位比较困难,手术期、恢复期并发症较多(占28%)。

Ⅳ型:粗隆区和近端股骨干至少两个平面出现骨折,股骨干多呈螺旋形斜形或蝶形骨折,骨折包括粗隆下部分,不稳定。

无论选择哪一种分型,在术前对于骨折的稳定性作出判断十分重要。

股骨粗隆间骨折稳定与否取决于两个因素:a)内侧弓的完整性(小粗隆是否累及);b)后侧皮质的粉碎程度(大粗隆粉碎程度)。

另外,逆粗隆间骨折非常不稳定。

小粗隆骨折使内侧弓骨皮质缺损而失去力学支持,造成髋内翻。

大粗隆骨折则进一步加重其矢状面不稳定,其结果造成股骨头后倾。

逆粗隆间骨折常发生骨折远端向内侧移位,如复位不良则会造成内固定在股骨头中切割。

骨折的不稳定是内固定失效(弯曲、断裂、切割)的因素之一。

Palm等综上所述,在目前现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中,AO分型在指导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方面优于其他分型,但其可靠性尚存争议,更好的分型方法有待广大骨科医师进一步研究探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