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在日常生活中,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损伤,而股骨粗隆间骨折则是其中的一种类型。
这一类型的骨折通常会给患者带来相当大的痛苦和生活上的不便。
股骨粗隆间位于股骨颈基底部与小粗隆之间,是一个承载着身体重量、参与下肢活动的重要部位。
当这个区域发生骨折时,往往是由于强大的外力作用,比如摔倒、车祸或者高处坠落等。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骨骼的强度和韧性下降,更容易出现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症状通常比较明显。
患者会感到受伤部位剧烈疼痛,下肢活动受限,无法站立或行走。
受伤部位可能会出现肿胀、淤血,有时甚至能看到明显的畸形。
在进行体格检查时,医生会发现压痛明显,下肢缩短、外旋畸形等。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医生通常会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首先是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受伤的经过和症状表现。
然后会安排 X 光检查,这是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最常用的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类型、移位情况等。
有时为了更准确地评估骨折情况,还可能会进行 CT 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通常适用于骨折移位不明显、身体状况较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
治疗方法包括卧床休息、牵引等。
但保守治疗需要长时间卧床,容易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等。
相比之下,手术治疗能让患者更早地进行功能锻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手术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髓内钉固定、动力髋螺钉固定等。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骨折类型、身体状况等,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式。
手术后的康复治疗对于患者的恢复至关重要。
在术后早期,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肌肉收缩训练,预防肌肉萎缩和深静脉血栓。
随着伤口愈合和骨折稳定,逐渐开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
康复治疗的过程需要患者有耐心和毅力,同时也需要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在康复期间,患者的饮食也需要特别注意。
要保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促进骨折愈合和身体恢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在股骨粗隆的近端和远端之间。
由于骨折发生部位是股骨的重要关节部位,治疗和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度较高,因此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近年来,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手术治疗技术的改进。
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是采用开放复位和骨融合的方法,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愈合缓慢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的进步,一些新的手术方法被引入,如锁定板内固定和锁定螺钉内固定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小手术创伤,促进骨折的早期固定和愈合,提高患者康复的效果。
第二,关节表面修复的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伴随着软骨和关节面的损伤,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骨折的复位和固定上,而忽略了关节表面的修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关节表面修复可以提高关节功能的恢复,减少后期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关节镜技术在关节表面修复中的应用得到了广泛推广,成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重要手段。
康复治疗的改进。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康复治疗非常重要,可以促进骨折的愈合,提高关节功能的恢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早期主动功能锻炼和关节牵引等康复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康复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采用物理治疗和功能训练等方法,可以增加患者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
第四,预后评估的研究。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评估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和功能恢复程度,指导临床治疗的选择。
近年来,关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评估指标进行了深入研究,如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功能改善评定(FIM)量表、医院特殊手术风险(HS-ROC)评分和关节功能评估标准(JOA)等。
这些评估方法的应用可以客观地评估患者的康复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技术、关节表面修复、康复治疗和预后评估等方面。
这些研究进展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科学依据,使患者的康复效果得到了显著提高。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骨折类型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主要是指位于大腿骨中下段的粗隆间发生的骨折,通常由外力作用或者骨质疾病引起。
股骨粗隆间骨折会对患者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因此对其研究进展进行了深入探讨。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机制与骨质疾病、摔伤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者通过对大量病例的观察和统计分析,对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了细致分类,并提出了相应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治疗方案,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骨科病人护理、骨折复位、骨折固定等措施,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开放复位、内固定等方法。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如经皮植骨和骨折支架等。
这些新的治疗方法通过创新技术和手术方法,提高了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康复和预后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康复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治疗的关键环节,其目的是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患者的功能。
近年来,研究者通过对康复治疗方法的改进和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康复训练方法,如功能训练、物理治疗和运动康复等。
这些康复训练方法通过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和肌肉力量,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为患者的生活质量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防也是研究的重点之一。
预防是最佳的治疗方法,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率和危害。
研究者通过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生原因和危险因素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如改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提高骨密度等。
这些预防措施通过改变个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提高骨骼的健康和抵抗力,降低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其发病机制、分类、诊断和治疗、康复和预后以及预防等方面。
股骨粗隆间骨骨折中医健康教育

股骨粗隆间骨骨折中医健康教育股骨粗隆间骨骨折中医健康教育一、股骨粗隆间骨骨折的定义和病因股骨粗隆间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常常发生在运动员或高风险职业人群中。
这种骨折是由于剧烈的外力作用导致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需要通过手术治疗。
导致股骨粗隆间骨骨折的病因包括运动损伤、事故撞击、骨质疏松等因素。
股骨粗隆间骨折一旦发生,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
二、中医对股骨粗隆间骨骨折的治疗和健康教育1. 中医治疗股骨粗隆间骨骨折的原则在中医看来,股骨粗隆间骨骨折属于重伤类疾病,治疗的原则是“托、调、活血、生新”。
即通过托引、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促进骨折愈合,使患者尽快康复。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强调的是整体调理,不仅要治疗骨折本身,还要调理身体的全面健康状况。
2. 中医健康教育在股骨粗隆间骨骨折康复中的作用中医强调在疾病治疗的重视健康教育的作用。
对于股骨粗隆间骨骨折患者来说,中医健康教育可以帮助他们了解骨折的原因、治疗的过程和注意事项,以及如何通过饮食和日常护理促进康复。
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三、股骨粗隆间骨骨折康复的综合治疗1. 手术治疗对于股骨粗隆间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内固定或外固定的方式来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
2. 中药治疗中药在股骨粗隆间骨骨折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中医医生会选择适当的药物进行调配,通过活血化瘀、调理气血的方式促进骨折的愈合。
3. 康复锻炼股骨粗隆间骨骨折康复过程中,康复锻炼是至关重要的。
合理的锻炼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提高康复的效果。
四、结语股骨粗隆间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类型,需要综合治疗。
中医在治疗股骨粗隆间骨骨折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治疗骨折本身,还重视健康教育和全面调理。
通过中医综合治疗和健康教育的方式,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从而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促进康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多发生在运动员和老年人身上。
近年来,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和研究取得了许多进展。
本文将介绍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包括骨折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策略。
一、病因股骨粗隆间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外伤引起的,如跌倒、撞击或扭伤。
运动员和老年人是高发人群,因为他们常常从事高强度运动或因骨质疏松容易发生骨折。
二、临床表现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疼痛、肿胀、活动受限以及局部压痛。
部分患者可能伴有皮肤破裂和血管、神经损伤。
严重的骨折还可能导致下肢畸形和功能障碍。
三、诊断方法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骨折的位置、类型和严重程度。
骨折线的方向和角度也有助于判断骨折的稳定性和治疗方案。
CT扫描和MRI检查可以提供更为精细的图像信息,有助于对复杂骨折的判断和评估。
四、治疗策略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一般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保守治疗对于不稳定性低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以采用保守治疗的方法,如保持患肢的固定、冰敷止痛和康复锻炼。
这种治疗方法适用于老年患者和对手术有禁忌症的患者。
2. 手术治疗对于稳定性低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尤其是伴有关节面移位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恢复髋关节的解剖结构,防止复发和后遗症。
目前常用的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术、外固定术和关节置换术。
骨折的病情、患者的身体情况、医生的经验和设备条件都会影响手术的选择和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除了骨折本身,还需要关注术后的康复护理和功能锻炼。
适当的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髋关节的功能和活动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在骨科领域,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方案。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相信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会更加科学和规范,患者的康复效果也会更加理想。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要点1. 引言1.1 什么是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生在股骨的粗隆部位,也称为膝关节下端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是由于直接外力作用于膝关节部位造成的,例如交通事故、跌倒、或者运动损伤等。
股骨粗隆间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行走和生活质量,因此治疗非常重要。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表现包括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和畸形等症状。
在进行治疗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和确诊,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一旦确诊,就需要及时治疗,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包括急性期处理、手术治疗、康复训练、并发症预防和饮食调理等方面。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和护理,同时注意休息、合理营养,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多学科的专业医护团队共同合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的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和痛苦,但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治疗,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使患者尽快康复恢复正常生活。
1.2 骨折治疗的重要性骨折治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骨折类型,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骨折治疗的及时性对于骨的愈合至关重要。
及早进行有效的治疗可以帮助骨折愈合得更快更好,避免出现愈合不良或持续疼痛的情况。
骨折治疗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未经治疗的骨折可能会引发感染、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
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可以降低这些并发症的风险。
骨折治疗还可以恢复肢体功能,减轻疼痛,帮助患者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我们应该重视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尽早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护理,以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康复,避免不必要的后果。
2. 正文2.1 急性期处理急性期处理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关键阶段,对于骨折的稳定和愈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急性期处理中,首先需要进行初步估估伤势的严重程度,包括髋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发病率逐年增加。
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多发性、高死亡率、高残疾率等特点,对患者身心健康和医疗机构带来很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
因此,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本文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病因和危险因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主要病因是骨量减少、骨质疏松、老年人跌倒等。
此外,一些危险因素也会增加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风险,如女性、年龄大、身高低、体重轻、家族遗传、吸烟、久坐不动、摄入钙量不足等。
二、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类和诊断股骨粗隆间骨折分为Garden分级和Evans分级两种分类方式。
Garden分级分为四级,根据继发性骨折线上下移位情况和骨干完整程度进行分级。
Evans分级是根据距粗隆最近侧面的膝关节直径进行分类。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诊断主要依靠X线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骨折类型、骨折性质和骨折线上下移位情况。
三、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和保守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内固定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内固定包括钢板、钉子、螺钉等不同种类的内固定装置,可以有效地稳定骨折部位,促进骨折愈合。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老年患者或合并髋关节病变的患者,可以减轻疼痛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保守治疗适用于较轻的骨折类型,主要包括休息、康复训练等。
四、预后和并发症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预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骨折类型、骨折性质和骨折线上下移位情况。
临床研究表明,Garden分级越高、骨折线移位越大,预后越不良。
并发症主要包括静脉血栓、肺栓塞、感染等,需要及时诊治。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病情和治疗方法,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内固定技术的发展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应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将越来越好。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一、定义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由股骨颈基底部至小粗隆水平以上的骨折。
二、诊断依据和诊断标准(一)诊断依据1、有明显或轻微外伤史。
2、伤后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或行走。
3、患侧髋部肿胀明显,可有皮肤瘀斑,移位型骨折肢体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移动肢体时疼痛加剧,大粗隆上移,按压或叩击大粗隆时疼痛加剧,有时可触及骨擦感,纵轴叩击痛阳性,髋关节功能障碍。
4、X线摄片可明确诊断和骨折的类型。
(二)骨折分型1、顺粗隆间骨折:伤肢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点开始,斜向下方行走,达小粗隆部。
2、反粗隆间骨折:伤肢呈短缩、内收、外旋畸形,骨折线自大粗隆下方斜向上方,达小粗隆上方。
三、入院指征(一)符合转子间骨折的诊断依据(二)符合转子间骨折的骨折分型四、治疗常规1、手法整复牵引固定: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一般行股骨髁上牵引。
维持屈髋屈膝各15-30°,外展30°,足部旋中位牵引,牵引重量要足够大,复位后维持牵引量不得少于体重的1/10,如果牵引后复位欠佳,则可用股骨颈骨折整复办法(顺粗隆间骨折)或端提、挤按方法(反粗隆间骨折)整复,尔后维持髁上牵引固定,直至骨折愈合,牵引一般维持8-10周。
2、手法整复固定器固定主要适用于顺、逆粗隆间骨折,在电视X线机监控下,患者取平仰卧位,两助手分别把持腋窝及小腿行顺势拔伸牵引复位,保持患者肢外展,足部旋中位或稍内旋位,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麻。
按股骨胫骨骨折鳞纹钉固定方法分别将2板骨圆针,顺股骨颈纵轴,呈倒“V”形,用锤击入至股骨头软骨板下0.5cm,针尾留于皮外3cm,尔后以股骨髁上方100m处与骨干垂直由外向内打入第3板骨圆针及第4板骨圆针,不透过对侧皮肤,然后安装固定器,将打入的4板钢针分别套于固定夹上,固定于主体杆上,拧紧螺母,一般固定6—8周。
3、切开复位内固定适用于各种类型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用股骨上段解剖型钢板,先用连硬外麻醉,外侧切口,钢板置于恰当位置,依次用螺钉将钢板固定于股骨干外侧,拧紧各螺钉,缝合切口,术后卧床3天,2周后可在床上进行下肢伸屈活动,4—6周后患者不负重扶双拐下地,8—12周逐渐开始负重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粗隆间骨折
【定义】
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
本病属于中医“髀杵骨骨折”的范畴。
【诊断标准】
(一)外伤史
老年人遭受轻微的扭转暴力可发生骨折,多数是在走路时滑倒,身体扭转,臀部着地而发生。
青壮年发生该骨折较少,多由车祸、高处下坠等强大暴力而引起。
(二)症状
髋部疼痛肿胀,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三)体症
1、畸形:患肢多有短缩、外旋畸形。
2、压痛和叩击并痛:大粗隆部有压痛,患肢纵轴叩击痛阳
性。
3、肿胀:局部肿胀及瘀斑。
4、功能障碍:骨折患者下肢活动受限,不能站立和行走。
(四)辅助检查
X线: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可明确骨折部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辩证分型】
(一)中医分型
1、早期:髋部疼痛,肿胀明显,活动受限,动则痛甚,舌
质红,苔薄白,脉涩,舌下络脉青紫。
2、中期:髋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肿胀减退,活动
仍有受限,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3、后期: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可轻
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舌质淡,胖嫩,边有齿痕,
苔薄白,脉细弱。
(二)西医分型
AO分型
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归为A类骨折。
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沿粗隆间线;2、通过大粗隆;3、通过小粗隆。
A2型:经粗隆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
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粗隆下延伸超过1cm。
A3型:反粗隆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
1、斜形;2、横形;3、粉碎。
AO 分型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
既对于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形态学描述,又可对于预后作出判断。
同时在内固定物的选择方面也可出建议。
Evans分型
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两种主要类型。
Ⅰ型中,骨折线从小粗隆向上外延伸;Ⅱ型中,骨折线是反斜形。
其中Ⅰ型1度和Ⅰ型2度属于稳定型占72%,Ⅰ型3度、Ⅰ型4度和Ⅱ型属于不稳定型占28%。
【治疗方案】
(一)治疗原则
1、内治: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接骨续筋,和营止痛,
后期补养气血、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2、外治:诊断明确后,患肢应立即制动,有手术适应征者尽快
手术治疗,保守治疗者予患肢牵引。
(二)辩证施治
1、辩证论治
(1)早期
治法: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
桃仁9g 红花6g 川芎6g 当归9g 白芍g 生地黄12g
中成药:①七厘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
②云南白药胶囊,口服,每次2粒,每日3次。
③活血通脉胶囊,口服,每次3粒,每日3次。
(2)中期
治法:接骨续筋,和营止痛。
方药:续骨活血汤。
当归10g 赤芍10g 生地15g 红花3g 地鳖虫6g 骨碎补12g 煅自然铜先煎15g 川断12g 落得打10g 乳香6g 没药6g 白芍10g
中成药:①麝香接骨丹,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
②伤科接骨片,口服,每次5粒,每日3次。
(3)后期
治法:补养气血、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方药:八珍汤、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
①八珍汤:党参15g 白术10g 茯苓10g 炙甘草5g 川芎9g 当归10g 熟地30g 白芍10g;②六味地黄丸:熟地24g 淮山药12g 茯苓9g 泽泻9g 山萸肉12g 丹皮9g;③金匮肾气丸:熟地30g 淮山药12g 茯苓10g 泽泻15g 山萸肉9g 牡丹皮10g 肉桂3g 附子先煎6g.
中成药:①六味地黄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②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2、其他治法:卧床,牵引8-12周。
(三)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卧床,采用伤肢外展位,骨牵引。
适用于:患者或家属拒绝手术者;具有多系统疾病的老年患者、存在手术禁忌证的患者。
2、手术治疗
(1)动力髋螺钉DHS、DCS。
(2)髓内固定系统Gamma钉、PFN、PFNA。
【诊疗策略选择】
(一)诊疗流程
老年人跌倒后诉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行走,查体下肢畸形大粗隆部有叩击痛,局部肿胀、功能障碍,经X线检查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对本病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的类型(部位及移位程度)、全身健康情况(包括预期生存时间与生活
活动能力)和骨的质量来制订方案。
具体有中医的三期辨证论治:早期活血化瘀、消肿止痛,中期接骨续筋、和营止痛,后期补养气血、补益肝肾、强壮筋骨;西医的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时可按AD分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二)辩证要点
无论何种类型内治都应强调三期辩证论治,本病为外伤引起,外伤后早期骨断筋伤,离经之血溢于脉外,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不通则痛,症见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动则痛甚,故其病位在股骨粗隆,病性为实证,辩证气滞血瘀。
经早期治疗后,中期患者表现为瘀血消而未尽,疼痛减而未退,症见髋部疼痛有所减轻,但未消失,肿胀减退,活动仍有受限。
经早中期治疗后,后期表现为髋部疼痛基本消失或时有隐痛,肿胀不显。
可轻微活动,但尚未能负重行走,因病必虚,通常辩证为肝肾气血亏虚。
(三)用药特点
1、骨折早期:证属气滞血瘀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瘀肿严重者在桃红四物汤基础上加玄胡索、川牛膝、炒陈皮、生米仁、泽泻、泽兰等内服,同时外敷散瘀膏。
对中老年人伤前即有气血虚弱、肝肾亏虚,受伤暴力不大,髋部肿胀又不明显,即应按益气活血兼补肝肾的原则用药,不宜过分重用活血化瘀之品,以免祛瘀而伤正,因此常选用八珍汤加生姜、大枣、川断、补骨脂等内服。
2、骨折中期:宜接骨续筋,和营止痛。
平时体健,胃纳佳者,内服伤科接骨片;脾胃虚弱者在续骨活血汤基础上加茯苓、莲米、丁香、广木香、甘草等。
3、骨折后期:宜益气血,补肝肾,强筋骨。
肾阴虚者服六味地黄丸,肾阳虚者服金匮肾气丸。
(四)治疗特色
1、早期辩证施治应用中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并注意对骨折又伴有其他严重疾患的治疗。
2、适当应用中医手法及练功促进骨折愈合、关节功能恢复以及改善全身情况。
3,中西医结合治疗,综合考虑治疗方案。
采用先进内固定方式和技术,改进内固定质量,尽早骨折解剖复位。
根据骨折解剖部位、骨折的移位程度、患者年龄、患者的骨质情况,选用最适合自身情况的内固定方式和材料。
动力髋螺钉具有静力性和动力性加压原理,一度成为治疗股骨粗隆性骨折的金标准。
但其属于偏心的钉板结构,剪切力大,容易发生内翻畸形,钉板连接处断裂,髋螺钉切割等并发症。
由于设计上的原因,单螺钉固定无法防止其在股骨,颈内旋转,髋螺钉易出现松动。
髓内固定系统,更符合生物力学特性,大大提高了内固定装置的牢度和强度,使之在治疗不稳定骨折的成功率明显上升,同时使病人早期功能锻炼和完全负重成为可能,髓内系统的强度明显大于DHS。
(五)注意事项
骨折的治疗、并发症的预防及全身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三者不可偏废。
股骨粗隆间骨折使老年患者不能下地行走、负重、失去正常生活活动能力,长时间卧床易引起肺炎、褥疮、泌尿系统感染、痴呆、心脑血管等并发症,这些并发症上造成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疗效评判】
1、治愈:骨折对位满意,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无跛
行及疼痛,能恢复正常行走、下蹲及劳动者。
2、好转:骨折线模糊,对位尚满意,髋内翻25°以内,短
缩畸形在某些方面2CM以内,轻度跛行及下蹲受限,能
参加一般劳动和自理生活者。
3、未愈: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25°以上,患肢缩短2CM
以上,或骨折不愈合,伤肢不能负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