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理解
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质量守恒定律考点讲解含解析

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注意:(1)注意“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能遗漏任一反应物或生成物;(2)此定律强调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等其它方面的守恒;(3)正确理解“参加"的含义,没有参加反应或者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不要计算在内。
2、适用范围: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能用来解释物理变化.3、实验验证: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里进行;如: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生成的气体逸散到空气中)如:有气体参加的实验没密闭,天平会不平衡(没有称量参加反应的气体)4、理解:六不变: 宏观:物质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元素质量不变;微观: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量不变;原子质量不变;两个一定变: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两个可能变:分子数目;元素化合价;5、质量守恒的根本原因(即本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6、微观示意图:做题思路,将图转化成成化学式,能写化学方程式的写出化学方程式,注意配平,最后分析做题.题型一质量守恒定律理解应用【经典例题】【2019黑龙江龙东】汽车尾气是空气污染的元凶之一,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有效减少尾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之一是2NO+2CO N2+2X.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X的化学式为CO2B.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C.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主要来源于汽油的不充分燃烧【答案】C【解析】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2个碳原子、2个氮原子、4个氧原子,生成物质中有2个氮原子,所以X是CO2,故A正确;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故B正确;C、一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2,氮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0,所以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改变,故C错误;D、含碳化合物中的碳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
初中化学总结——质量守恒定律

初中化学复习——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定义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应用范围质量守恒定律从化学实验中得出,因此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适用物理变化。
同时该定律揭示的是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关系。
3、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1)(2)反应前后分子总数的例证上述两个方程式,展示了在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可能改变;(3)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的例证上述方程式,展示了在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可能改变;(4)总结化学反应前后涉及的“变”与“不变”及“可能变”“6个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不变;宏观:元素种类和质量均不变,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综合不变;“2个一定变”:微观:分子的种类一定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2个可能变”:微观:分子总数可能变;宏观:元素化合价可能变。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验证实验方案一:密闭体系下,红磷燃烧实验现象: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小结: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方案二:铁与硫酸铜的反应实验现象:铁定表面有一层红色物质析出,溶液由蓝色逐渐变为浅绿色。
小结:反应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
总结:对于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若要用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需要在密闭体系下完成实验,才能够得到相应的实验现象。
典型例题:(2018年滨州)下列实验能够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解析:若要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即是要求在反应前后总质量相等,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密闭条件下进行。
A:镁条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B: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有气体二氧化碳生成,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C: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物气体参加及生成,又在密闭体系,因此可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稀硫酸与锌粒反应有氢气生成,且此实验为敞开体系,错误。
综上,选择C。
此类题是常考题,目的在于考察学生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以及对其验证时化学原理的选择。
化学方程式及质量守恒定律计算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计算【知识梳理】è考点一:质量守恒定律:1.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综合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 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里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没有变化。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①求某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
②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组成(化学式)。
③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加了反应。
4. 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元素的种类和质量。
一定不变——(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
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
一定改变——(微观)分子的种类。
可能改变——分子总数。
[温馨提示]:质量守恒的理解要注意“化学反应”和“参加”这两个词。
首先,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
其次,之所以强调“参加”,是因为某物质未必全部参加反应。
如2g氢气和8g氧气反应只生成9g水,因为只有1g氢气参加了反应。
考点二:化学方程式:1.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2. 化学方程式的意义n 质的方面: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n 量的方面:①各物质间反应时的微粒个数比;②各物质间反应时的质量比。
质量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与化学计量数乘积的比。
所求质量比不用约分。
3. 化学方程式的读法(意义):以下面的方程式为例2H2 + O2= 2H2O4 :32 :36n 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
n 每2个氢分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2个水分子。
n 每4份质量的氢气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36份质量的水。
4. 书写化学方程式要遵守的原则:①必须以客观事实为基础;②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九年级化学质量守恒定律内容六个不变

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及对概念的理解:(1)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就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对概念的理解: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反应,不能用于物理变化例如,将2g水加热变成2g水蒸气,这一变化前后质量虽然相等,但这是物理变化,不能说它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②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不包括其他方面的守恒,如对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守恒,但是其体积却不一定守恒。
③质量守恒定律中的第一个“质量”二字,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是所有反应物质量的任意简单相加。
例如,2g氢气与8g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并非生成10g水,而是1g氢气与8g 氧气参加反应,生成9g水④很多化学反应中有气体或沉淀生成,因此“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包括了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的物质,不能把生成的特别是逸散到空气中的气态物质计算在“总质量”之外而误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实质:(1)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 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2)质量守恒的原因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例如,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从微观角度看: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
•质量守恒定律的延伸和拓展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如从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能得出的信息:①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②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或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
质量守恒定律

3.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不涉及物 理变化。 4.“反应生成的物质”仅指该反应过程中新生成的物质 质量,在反应之前已经存在的质量无关。 5.“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应当包括生成的各种 物质,如沉淀、气体等。
思考:某同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时发现:木炭燃 烧后质量减小了,而铁钉生锈后质量增加了。请你分 析下这些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1.木炭燃烧 C + O2 CO2 生成物二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跑到空气中去了,所 以质量减少了。
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C.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总数不变 D.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种类不变 【解析】选D。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元素质量、物 质总质量、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原子质量都不改变; 物质种类和分子种类一定改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2.下列现象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将2 g氢气在16 g氧气中燃烧,生成18 g水
量轻,故D正确。
3.如图所示,每两分子的甲反应后生成一分子的乙和两 分子的丙。已知甲、乙、丙分别为不同的纯净物,则丙 物质的化学式是( )
A.A2
B.AB2
C.A2B
D.A4B2
【解析】选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则2个丙分子中含有4个A原子,2个B原子,则丙的化学
式为A2B,故选C。
4.m g汽油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 量总和是( )
A.等于 m g
C.大于 m g
B.小于 m g
D.无法判断
【解析】选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汽 油与氧气的质量和等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和, 因此,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总和一定大于汽油的质
量。
Hale Waihona Puke 5.(2009·达州中考)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
化学,质量守恒定律,硫酸铜和氢氧化钠,题目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一、引言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化学都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从我们的日常饮食到环境污染,都离不开化学。
而在化学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基础而重要的概念,它指出在一个封闭系统中,物质不会被创造或者毁灭,只会转化成其他形式。
本文将深入探讨质量守恒定律,并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加深理解。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质量守恒定律,又称质量守恒法则,是化学中的基本定律。
它的核心思想是物质不会在化学反应中被创造或者被毁灭,只会改变其形式。
这意味着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的提出和确立,使得化学反应的研究有了基本的定量依据。
在科学发展的历史上,质量守恒定律可谓是一个重大的突破,也奠定了之后化学研究的基础。
它不仅在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在其他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质量守恒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理解质量守恒定律,我们可以结合具体的化学反应来加深认识。
以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为例。
在这个化学反应中,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硫酸钠和氢氧化铜。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在反应前后,所涉及的物质质量之和保持不变。
这正是质量守恒定律的具体应用。
而通过这样的实验,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质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和基本原理。
四、个人观点对于质量守恒定律,我个人深信其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它不仅为化学实验和反应提供了基本法则,也为我们认识和理解物质转化过程提供了基本依据。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会更加深入地理解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以促进自身的学术和科研能力。
五、总结本文以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为主题,深入探讨了其基本概念、实际应用和个人观点。
通过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化学世界中隐藏的法则和规律。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理解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将对我们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好了,以上是根据你的要求撰写的文章,希望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质量守恒定律是化学中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化学反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化学方程式与质量守恒定律

2H2O
通电
O2 + 2 H2
+
2、微观解释: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三个不变:
(1 ) 原子的种类不变; ( 2)原子的数目不变; ( 3)原子的质量不变。
3、宏观解释:
(1 )元素种类不变; (2 ) 物质总质量不变。
化学反应中
物质的种类
有两个方面一定发生改变
分子的种类
原子的种类
有五个方面一定不改变
2、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 克B充分反应后,剩余1克B,求生成的C的 质量。 8克
3、在 A + B —— C 的反应中,5克A和4 克B能恰好完全反应,如 5克A和6克B充分 反应后,生成C的质量为多少? 9克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 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 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 + O2 12 2.4g
点燃
CO2
44
X
2.4g 12 = X 44 X=8.8g
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8.8g
3.工业上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若电解 7.2g的水可生成氧气多少克 ?若氧气的密度 为1.43g/L,则生成氧气的体积为多少升?
解: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3.某同学将一定量的A、B、C、D四种物质放在一密闭容 器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下表: A 反应前的质(克) 35 B 12 C 40 D 14
反应后的质量(克)
待测
25
12
40
从上述数据可知:反应后A 物质的总质量 是 24克 ,该反应的反应物是 A和C , 它们参加反应的质量比是 11:28 。
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一、质量守恒定律1.质量守恒定律概念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
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2)质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要抓住“六个不变”“两个一定变”“两个可能变”。
⎧⎧⎪⎪⎨⎪⎪⎪⎪⎩⎨⎧⎪⎪⎪⎨⎪⎪⎪⎩⎩反应物、生成物的总质量不变宏观元素质量不变元素种类不变六个不变原子的种类不变微观原子的数目不变原子的质量不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两个一定变微观:构成物质的分子种类一定变⎧⎨⎩分子的总数可能变两个可能变元素化合价可能变3.适用范围(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
(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
(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
二、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1.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验证的依据是反应前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
2.任何化学反应都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但不是所有的反应都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3.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注意事项(1)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必须有反应发生。
(2)敞口容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中不能有气体参与。
(3)有气体参与的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中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4)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①有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②无气体参与的反应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考向一质量守恒定律典例1(2020·葫芦岛市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段考)下列说法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A.10 g水与10 g酒精混合后质量为20 gB.1 L氢气和8 L氧气反应,能生成9 L水C.5 g硫和5 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的质量为10 gD.只有固体、液体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解析】A、10 g水与10 g酒精混合后,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不是质量守恒定律所解释的范围,故不正确;B、质量守恒定律只表明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关系,氢气和氧气密度不同,故1L氢气和8L氧气反应不一定生成9 L水,故不正确;C、根据硫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知道:硫和氧气在反应中的质量比为1∶1,所以5g硫和5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 g,故正确;D、一切化学反应均遵守质量守恒定律,故不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化学质量守恒定律题型总结
质量守恒定律是九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化学基本定律。
该定律的内容可以运用两个方法去加以理解:
1.剖析法理解内涵。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其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是三个关键词。
剖析三个关键词的含义是理解定律内涵的常用方法。
“参加”一词的含义是:未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质量不能列入反应物的质量总和之中,否则会使算出的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比实际总质量偏大。
如,2g氢气在8g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就不是10g,而是9g,因为,氢、氧化合时两者的质量比固定为1:8,2g 氢气在上述反应中有1g氢气没有参加反应。
“化学反应”的含义是:质量守恒定律是揭示化学变化前后物质之间质量关系的规律,化学变化以外的质量变化现象,不可以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质量总和”的含义是:质量守恒不是说反应物的质量等于生成物的质量,而是指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2.线索法理解实质。
质量守恒定律与原子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之间存有内在联系,因此,可以用下列线索去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原子概念→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守恒。
这一线索的具体内容是: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因此,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原子重新构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都没有发生变化,所以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质量守恒定律常见题型
一、考查对定律内容、实质的理解
例1.下列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10g冰融化成10g水
B。
参加反应的氢气、氧气的体积之和等于生成水的体积
C。
在氧气中燃烧的细铁丝质量等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
D。
电解的水的质量等于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解析】D。
质量守恒定律指①化学反应②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所有生成的物质的质量总和。
例2.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是( )
A。
分子种类 B。
分子数目
C。
原子数目 D。
物质种类
【解析】C。
化学变化是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的过程。
其中,一定不变的有: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元素的种类、质量,反应物的总质量与生成物的总质量;一定改变的有:分子的种类,物质的种类;可能改变的有:分子的数目,物质的种数,元素的化合价,反应物的体积与生成物的体积。
【练一练】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改变
B。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改变,原子个数不变
C。
在一切化学反应里,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原子的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
D。
在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分子数等于生成物的分子数
2.充分加热a克氯酸钾与b克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留下残余固体c克,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
A。
(a+b-c)克 B。
(a-b-c)克
C。
(a-b)克 D。
(a-b+c)克
3.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
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①②③⑤
B.①⑥
C.②③⑤
D.①③⑥
【答案】1.C 2.A 3.D
二、判断物质的组成元素或化学式
【例1】在化学反应2X2+3Y2=2R,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其中正确的是( )
A.XY
B.X2Y3
C.X4Y6
D.X3Y2
【解析】B。
化学反应前后各原子的数目不变。
【例2】1.6g可燃物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生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则关于可燃物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①一定有C、H②一定不含O③可能含有O④一定有O⑤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2⑥分子中C、H的原子个数比1︰4
A、①②⑥
B、①②⑤
C、①③⑥
D、①④⑤
【解析】A。
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⑴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一定有C、H,即①。
⑵判断是否有O:由二氧化碳质量求出碳元素的质量为1.2g;由水的质量求出氢元素质量为0.4g,m(C)+m(H)=1.2+0.4=1.6g,所以一定不含O,即②。
⑶求分子中C、H原子个数比:原子个数=元素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即⑥。
【练一练】
1.SO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目前有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是在高空喷洒
2
粉末状物质x,脱硫效果可达85%,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x+2SO2+O2=2CaSO4+2CO2,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是( )
A.CaO
B.CaCO3
C.Ca(OH)2
D.CaS
2.在化学方程式aC2H5OH+bO2=mCO2+nH2O中,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b=m+n
B.a=2m
C.a+2b=2m+n
D.n=2b
【答案】1.B 2.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