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作指导
第二单元议论文之主体语段的写作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1、因果分析法 2、假设分析法 3、正反对比法
1、因果分析法
• 因果分析法,就是抓住论据所述的事实,并据此 推求形成原因的一种分析方法。事出必有其因。 我们可以依据事物发展变化的因果关系,由事物 发展变化的结果,推导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 从而揭示出一定的生活规律,使事例有力地证明 观点。
“埋没 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 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⑦
因此,他们在“埋没 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 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归纳总结:标准议论段的构成
观点句 阐释句 材料句 分析句 总结句
1、观点句:(1)位置:主体段的段首(2)句式:简洁的陈述句(3)数量:一句 (4)句末标点:句号。开门见山,使阅卷老师明白你这一节要论证什么问题。 2、阐释句:紧跟观点句,从理论上对分论点进行论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理论论 证,力求清晰简洁易懂。要注意名人名言与分论点有关系,如没有联系,则不能 起论证作用。 3、举例要求:举事实论证,古今中外,正反事例均可。叙述讲究简明扼要,选材 角度准确。要求只写人物、事件、结果;不要细节描写,删除无关情节,紧扣观 点句,最好点出关键词。 4、分析句:紧扣主题,结合选材,对事实进行切中肯綮的剖析。这是本段最重要 的一步。因为没有分析说理,光列举一个两个事例,不进行分析说理,那这举出 的事例就不能成为分论点的论据,也就没有说服力。常用的有两种分析说理方法, 即因果法和假设法 5、结论句: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回应段首观点句。照应本段开头,重申这一节 的分论点。可加上“因此”或“所以我认为”等字样。这样一来,本小节就形成 了一个完整的说理板块
自主探究,质疑提问 观点句
2023届高三作文实用技巧指导——写好议论文满分作文主体段+课件22张

(三)起承转合式 文段由四个层面构成,思路是: 起→承→转→合。 起: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承:承接论点,阐述论证 转:分三种情况:由正面论述转 入反面论述叫“反转”;由反面论 述转入正面论述叫“正转”;由正 面论述进而转入更深一层意义的论 述叫“进转”。 合:总结归纳,结束论证
【例文】 站在风口的猪也能飞起来
谢谢 大 家
(四)正反事例式
文段由正反事例五个层面构成: 分论点+正例(或反例)+分析+反例(或正例)+分 析
【例文】 沉稳从难而来。(观点)//一个人若没有经历无数的挫折与磨难, 身陷蜜水与襁褓之中,自然无法拥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 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过渡句/阐述)//君不见文王拘而 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 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 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正面叙例,例后评点)//始皇建秦以来, 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 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磨难,以 求沉稳,则可递三世以至万世而为君。(反面叙例,假设分析)//
2023届高三作文实用技巧指导—— 写好议论文满分作文主体段
写议论文要养成以“理”为中 心、为根本的议论文写作观,紧扣 论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必要且有 效的辩释,同时也应该注意说理的 充分性,形成强有力的说服论证。
一、写作方法。 一般来说,议论文中的主体 部分标准段有250字左右, 有以下的写法: 基本五层式:文段至少由五句 话构成,分为五层,层层相 扣。 思路是:观点句→阐释句→ 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练习3.围绕“倍速 生活”写一个主体论述 段落。
【写作示例】 “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情就消泯了(观点句)。孔夫子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谆谆教诲萦 绕耳畔,木心“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 爱一个人”的款款吟歌悦人耳目(阐释句)。很难想象,开启“倍 速生活”模式的一家人的生活会是怎样令人瞠目。丈夫加班很晚才 回家,甚至有时不回家。妻子则忙着工作上杂七杂八的事,孩子写 着没有歇止的作业,成长于这样家庭的孩子会幸福吗?而丰子恺在 陪伴子女吃西瓜时,一边吃西瓜,一边发出有韵律的声音,那充满 音乐韵律的声音引得五岁的的儿子瞻瞻诗兴大发(对比分析事例 句)。在丰子恺心里,“儿童”占有与神明、星辰和艺术同等的地 位。他愿意接近、理解儿童,所以他能够常常以孩子的角度考虑问 题,和孩子们心灵相通(分析句)。不倍速,则家中温情浮漾(结 论句)。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分论点、主体段课件

和主体段写作
“新八段文”写作模式 ▲开头:或引材料,或用故事,或引用名言警句,或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 (段1)▲主体:用一个基本相同的句式的句子交代或引分论点、或分论据 分论点一(独立成段2)+分析论证(段3) 分论点二(独立成段4)+分析论证(段5) 分论点三(独立成段6)+分析论证(段7)▲结尾:或从“为什么”或“怎么办”的角度深化论点;或提出希望,发出号令;或重申观点…… (段8)全文共8段,故称“八段文”。
习题5.请从结果角度,给下面的中心论点写出三个分论点。中心论点:我们要勇于担当
“我们要勇于担当,会怎样”?由此得到三答,及三结果:
分论点(1):勇担当,不空想,脚步就会不平常,灵魂吐芬芳。分论点(2):勇担当,不空想,行动就会有方向,脚下有力量。分论点(3):勇担当,不空想,社会就会有方向,民族有希望。
论文并列式分论点写作技能
——五角度
1.怎么办角度把标题或中心论点作为一个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对“问题”问“怎么办”。这些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就可设置为文章的分论点。
举例:如优秀作文《做一个幸福的人》对标题或中心论点发问:“做一个幸福的人,该怎么办?”作答如下:
“做一个幸福的人,要先学会欣赏”,“做一个幸福的人,要先学会感动”,“做一个幸福的人,要先学会感恩”。作答的内容也就形成了文章的三个分论点。
习题10 请从综合角度,给下面的中心论点写出三个分论点。 中心论点:求实学校可以更美
根据中心论点“求实可以更美 ”,可以在它的前面加一个怎么做,发出疑问“怎样才能让求实更美了?”由此产生三个分论点:
分论点1: 爱校护校,可以让求实更美 分论点2: 拼搏成才,可以让求实更美 分论点3: 回报社会,可以让求实更美
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作

精选课件
•知识就是力量。 (观点句)
精选课件
多则事例的例证段
①正确面对磨难才能成就人生。②人生不可能总是一
帆风顺,总免不了要经受大大小小的磨难,能经受磨难才
能成就精彩的人生。③史铁生,不到二十,双腿就残废,
但他却并未被吓倒,而是战胜磨难,安心于写作,终于成
为现代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海伦·凯勒,双目失明,但
精选课件
材料:①谭千秋,一位默默耕耘的中学教师
。②当地震灾难袭来时,他张开双臂护住讲台下的 四名学生,自己却献出了宝贵的生命。③面对求生 与保护学生的矛盾,谭老师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 ,用爱心为师魂铸造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参考一:正是因为谭老师满怀爱生之心,当 面对生死抉择的矛盾时,才能做出如此惊人的 举动,从而实现了人格的升华。
关键
精选课件
例2:①人有意气,才能摧不垮,压不倒,追 求不泯,意志不衰。②春晚舞蹈千手观音动人心 弦,领舞者邰丽华却是又聋又哑。③但她有意气 ,手臂练得青肿了,脚底磨出血泡了,她始终坚 持练习。④最终,她用手指勾勒了人性的美好, 用舞姿诠释内心的感受,感动中国,感动你我。 ⑤若无意气,又聋又哑的邰丽华又怎会从不幸的 底谷达到艺术的巅峰?
这些自然现象,皆是人们生活中惯常所见,然而,寻常人 熟视无睹,惟有那些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会对此生“疑” ,努力探求,以至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分 析句——分析挖掘含义) 由此可见,善于质疑,勤于思考,才能发悟于朦胧,收益 于创造。(结论句——文段收结,呼应了文 章是否充实、是否有说服力。虽然很多时候 我们都强调文章的开头要写得好,要先声夺 人,要给读者眼前一亮之感,但实际上如果 不想给人绣花枕头做表面文章的坏印象,还 必须要扎扎实地写好文章的主体段,让你的 文章经得起品读,优秀得货真价实!
2025届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主体段落

①躬身入局,我们当海纳百川,包容并举,再现春色满园。
②历史如同一面镜子,它不断提醒我们,海纳百川,有容 乃大;尊重多元,共同发展。③春秋时期,有诸子百家争鸣, 文化空前繁荣;亦有鲍叔牙、齐桓公包容管仲,三人合力断金, 成就春秋霸业。④当今天下,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全球共识, 不同的文明以各自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文化的碰撞让世界 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更应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样性, 创造文化包容的环境。⑤正如《中庸》所言:“万物并育而不 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⑥一家独大,看似前路光明,却是 绝路的开端;百花齐放才能迎来春色满园。
• 满怀热情地尝试为实现目标奠基。爱因斯坦从小善于发 现,勤于思考,勇于尝试,虽然他不为学术界所认同 ,他仍 不气馁,依然满怀热情特投入科学研究,最终发表相对论, 震惊世界。袁隆平怀揣着让所有人都吃饱饭的目标,满怀热 情地在田中尝试,培育出了杂交水稻,为世界带来了数不尽 的粮食,拯救了天下千千万万人的生命。如果他们没有满怀 热情地投身于对目标事业的追求,又怎会获得如此璀璨的成 果呢?如果没有对目标事业的一腔热血,又怎会历百折而不 挠,直到梦想之花开?由此可见,满怀热情地尝试可以为逐 梦奠基,使梦想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然而,我们不该忘记对于“为什么”的追问,是得 出结论的必经之路。君不见,“日心说”的提出,源自 哥白尼对地日运行原理的好奇;万有引力的发现,源自 牛顿对一个落下的苹果的疑问;蒸汽机的发明,源自瓦特 对烧水时跳动的壶盖的深思...倘若没有那一份好奇心的 驱使,没有那一一声“为什么”的追问,人类历史上许多 伟大的发现恐怕都将与我们失之交臂。可以说,心底那一 -句“为什么”的疑问,正是引领我们通往知识,发现规 律,得到实际结论的原初之光。
议论文主体段落 写作指导
“在语言表达中,段落是至关重要的。几乎可以断 言,能够写好一段,一定能写好一篇。不重视段落 的训练,这是不少学生写不好作文的重要原因。”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议论文主体段写作指导 课件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 少于800字。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
递进式分解
分论点①+回答 “是什么” 分论点②+回答“为什么” 分论点③+回答“怎么办”
递进式结构中各个层次、 段落之问的前后顺序有内在的 紧密联系,不能随意变动。这 种布局的好处是反映了学生严 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使阅卷者 随着学生的思路步步深入,尽 得“风光之盛”。
3、“怎么做”——21年全国高考乙卷话题: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 追梦青年,我愿你们加强自身修养,点燃理想的烛光。 追梦青年,我愿你们勇担时代责任,奏响中国梦的主旋律。 追梦青年,我愿你们坚守理想,到达成功的彼岸。
2023年新高考I卷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 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有沉稳的性格,一遇困境,便心浮气躁,岂能成所谓大事者哉。君不见文王拘而演《周易》,
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没有经历磨难,便无
法形成沉稳的性格,也就无法取得辉煌的成就。始皇建秦以来,不居安思危,身陷声色犬马,
终心浮气躁,毫无沉稳。一夫作难而七庙漿,身死人手,为天下笑。倘若秦王不念纷奢,经历
课堂总结:
第一步:分解论点(3H、两类型+三要求)
第二步:打造结构(汉堡包结构)
议论文主体内容上应该怎么入手?
议论的特点是以理服人,用说 理的办法,以概念、判断、推理等 逻辑形式,直接对客观事物进行分 析、评论、证明。
阐述自己的观点,通过合理分析证明自己说服别人
【优质课件】高考议论文主体段落“五层结构法”写作指导

•2.阅读材料,提炼论点,运用所学方法,写一段论证文字。
•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即把椰子挖空,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接在 树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了一个小洞,洞里放了一些食物, 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而无法握着拳头伸出来, 于是猴子闻香而来,将它的手伸进去抓食物,理所当然地它紧握 的拳头便缩不出洞口,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失措,更是逃不掉。
二、主体段落“五层结构”构成要素分析
4.分析句 紧扣分论点,对事实进行剖析 、 归 纳 。可用因果、假设等
分析法。
分析就是把材料与观点挂钩,在两者之间搭建一座“分析”的桥梁, 使材料与观点逻辑严密,融为一体。要写好“分析句”,既要注重提升 自己的思考能力,也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论证分析方法,例如假设说理和 因果说理。
例要紧扣分论点。且只需交代“名人”的基本状况、行动、结果, 不要详细叙述(易造成文体不明)。可以是单个事例,也可以是 多事例。 注意:在一个主体段的中的比例尽量不要超过1/2
举例概述方法:谁+做了什么+结果怎么样
例如: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基本状况),由于勤奋好学,做事从来 都是“不达目的不罢休”(行动),最后终于成为一代相声艺术宗师。(行动结果)
点句,又是文章的分论点, 一般是一个简洁的陈述句, 要鲜明准确,开门见山, 让阅卷老师明白你在本段 要论证什么问题。
二、主体段落“五层结构”构成要素分析
2.阐释句
示例一:今天,继续发扬五四精神,
阐释分论点句,用化 正需要青年有迎难而上、挺身而出的
简为繁使之清晰,用比喻、 担当精神(观点句)。探索尝试,并
段落示例:
•颜值诚可贵,实力价更高。(观点句)颜值必然败给岁月,实力却历 久弥坚。当颜值渐行渐远,当青春其黄而陨,不必悲伤亦不必嗟怨, 静心笃行,提升实力吧。因为优等的心不必华丽,但必须坚固。(阐 释句)君不见,我国前副外长傅莹女士年逾花甲,没有倾国倾城之色, 却舌战群雄,柔中带刚,替中国发声,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尽展大 国风范。(材料句)是什么造就了她卓越的头脑与智慧,是什么打造 了她非凡的风度与气质?是实力!拥有实力才能由内而外点亮你的颜 值。(分析句,因果分析法)如果说人生是一场向美而生的修行,那 么与其不断武装自己的外表,倒不如不断提升自己的实力!(结论句)
高考议论文主体段写作: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

高考议论文主体段写作:观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小结句主体段写作方法观点句:分论点,扣题扣住中心论点阐释句:对分论点的解释事例句:2-3个扣题事例分析句:从扣题扣关键词扣中心论点的角度分析小结句:全段小结,扣住中心论点关键词展开高中语文课观点句:标准议论文首先吸引阅卷老师关注的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句,它们或是全文的“灵魂”,或是段落的“眼睛”。
好的观点句必须紧扣主论题,或揭示主旨,或点明中心,语言准确,逻辑严谨。
观点句最好放在句首或者单独成段。
示例1:飞禽翱翔天际俯瞰壮美的景色,走兽奔跑跳跃丈量辽阔的大地,伫立于黄土上的大树也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追寻心中的远方。
我赞叹于大树心中留存的理想底色,更佩服于大树为追寻理想结下的甜美果实:它不仅具有理想主义的甜美醇香,更有着现实主义的种子得以扎根四方。
踩在现实的坚实土地上,才能迈开大步追寻诗和远方。
(邱泓韬《让理想之树结出实用之果》)评析:本段是全文的开头部分。
结尾的画线句承接上句、紧扣标题,用一个条件关系复句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踩在现实的坚实土地上”照应标题中的“实用之果”,“追寻诗和远方”照应标题中的“理想之树”,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示例2:劳动不仅能创造物质财富,而且能涵养精神、塑造人格。
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无不在劳动过程中得到体现。
“铁人”王进喜、“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大学生村官”秦玥飞,他们的时代不同、身份不同,却有着同样一颗炽热的、鲜活跳动着的热爱劳动的心。
他们的精神滋润着一代又一代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自强不息、脚踏实地地不懈奋斗。
(2019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一屋不扫,何扫天下》)评析:本段是全文主体部分的其中一层。
开头的画线句承上启下提出本层中心,递进关系的复句使中心句的表述更有层次感,同时起到文脉作用,清晰地显示了文章的论证思路。
学生作文精品片段:做“中国式青年”,还要积极进取,开拓创新,以无所畏惧的勇气和勇于担当的气魄,推动中国科研事业的快速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个规范的议论段,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 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 句、结论句。
例),写法差不 多,分论点句、阐释句、事例句、分析句、小结 句。
一.规范议论段的常式
规范议论段的构成:观点句+阐释句+举例+分析 +小结(观点:语段中心; 阐释:为什么这样说的 道理论证;举例:事实论据;分析:解析故事;小 结:推出结论)
注意: 1、观点句: (1)、位置:主体段的段首; (2)、句式:简洁的陈述句; (3)、数量:一句; (4)、句末标点:句号。 2、阐释句:紧跟观点句,力求清晰简洁易懂。 3、举例要求:举事实论证,叙述讲究简明扼要,选材角度准 确。要求只写人物、事件、结果;不要细节描写,删除无关 情节,紧扣观点句,最好点出关键词。 4、分析句:紧扣主题,结合选材,对事实进行切中肯綮的剖 析。 5、结论句:联系实际,适当延伸,回应段首观点句。
【修改建议】补充内容,规范成段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观点句)自古“寒门出贵子, 白屋出公卿”,贫困让人学会努力、学会思考、学会 成长。(阐释句)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 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 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 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 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 打工……(材料句)他们因为贫穷,才更知道珍惜, 知道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因为贫穷,才会在 黑暗中长途跋涉,在逆境中执着前行。(分析句)可 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结论句)
【例1】在独处中,常有惊天的创造。(观点句)孤独能孕育、 唤醒和激发巨大的精神创造力。(阐释句)艺术天才大多属于 忧郁性气质,如贝多芬、卡夫卡;思想天才也大多选择了孤独, 如牛顿、康德。(材料句)由于孤独的专注意义和对秩序的执 着寻求,促成了创造在不断的内省中诞生。思想的本质是丰富 的,但思想的过程注定是孤独的。太多的干扰,既破坏了思维 也破坏了创造,因此耐得寂寞是思想者必备的基本功。人只有 把自己彻底地投入到孤独无助的环境中,而且还要使自己的行 为得到彻底的改变,平淡人生才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奇迹。(分 析句)书屋读书思考,野外行吟独步等等,都极有可能在突然 之间发现一个魅力无穷的精神新天地。(结论句)
【例1】“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 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 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 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达·芬奇 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 要。由于达·芬奇从师阶段培养了扎实的画画基础, 他后来成为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卓越的画家。
【反例正设】
【例3】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 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
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 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 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 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 身首异处。(论据)
二.规范议论段的模式及方法:
在论证过程中,关键是如何分析材料,论证 的本质就是分析。分析,就是把事实论据蕴含的 意义挖掘出来,使材料与论点发生内在的联系。 换个角度说:分析论证,就是变单纯举例为就例 说理。
模式:论点+论据+分析+结论
方法一:假设说理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 来,使得人们信服。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所举 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 举例子是反面的,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简言之, 正例反说,反例正说。这是最简单易行的说理方法, 每个人都可以掌握。
议论文主体段落的写作指导
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自古才子出寒 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 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 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 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 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 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 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分析】:这一语段陈述了达·芬奇的奋斗结果并且 作了简单的原因分析,应该说有“叙”也有“议”。 但说理是否可再深入一点,再透彻一些呢?
【正例反设】
改文:试想,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 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 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不能认识到“世界上 是没有完全相同的鸡蛋的”,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 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 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干什么事,都要从打基础 开始。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也是达·芬 奇画蛋的故事给予人们的深刻的教育意义所在。
【分析】:这一改文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 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 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 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 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
【例2】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 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 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 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 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 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 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 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 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如果当 时马云一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 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 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 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高考优秀作文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 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 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 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 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 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