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与七言绝句平仄格式

七言律诗一、篇幅固定。
每首八句,每句七字,共五十六字。
二、押韵严格。
全篇四韵或五韵,一般逢偶数句押韵,即第二、四、六、八句最后的一个字要同韵。
三、讲究平仄。
即要符合平仄律,就是在一般情况下,以两个音节(两个字)为一个音步,平仄交互安排。
四、要求对仗。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1.平起首句入韵式(绝句1+2)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式(绝句2+2)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式(绝句3+4)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式(绝句4+4)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对联笼统的说是1,3,5不论,2,4,6分明--即平仄相对上联必须以仄音收尾,而且不能出现三仄尾,下联必须以平音收尾,不能以三平尾结束1.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绝句的四种押韵

七言绝句的四种押韵
七言绝句以首句押韵为比较常见。
第一种是:七绝平起首句押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第二种:七绝仄起首句押韵
是把第一种的前半首和后半首对调,并且使首句仍然收平调,第三句仍然收仄脚: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第三种:七绝平起首句不押韵
是第一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少见。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第四种七绝仄起首句不押韵
是第二种的变相,只是把首句改为不押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七言绝句每句第一个字是不拘平仄的,第三字在许多情况下也不拘平仄。
绝句的平仄规则

绝句的平仄规则绝句分五绝和七绝两种,都是四句。
绝句不讲究对仗⼯整,但对平仄规则要求较严。
⼀、五绝的平仄五⾔绝句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格式,每⼀种基本格式⼜包含另⼀种格式。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括弧的字表⽰可平可仄。
登鹳雀楼王之涣⽩⽇依⼭尽,黄河⼊海流。
欲穷千⾥⽬,更上⼀层楼。
仄起另⼀式,仅⾸句变为“(仄)仄仄平平”,下三句同上式。
和张仆射塞下曲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
平明寻⽩⽻,没在⽯棱中。
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零陵早春柳宗元问春从此去,⼏⽇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故园。
平起另⼀式,仅⾸句变为“平平仄仄平”,下三句同上式。
鹧鸪词李益湘江斑⽵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七绝的平仄七⾔绝句也同样有仄起和平起两种基本格式,每⼀种基本格式⼜包含另⼀种格式。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
浪淘沙刘禹锡濯锦江边两岸花,春风吹浪正淘沙。
⼥郎剪下鸳鸯锦,将向中流定晚霞。
仄起另⼀式,仅⾸句变为“(仄)仄(平)平平仄仄”,下三句同上式。
题春舍杜牧三树稚桑春未到,扶床乳⼥午啼饥。
潜销暗铄归何处?万指侯家⾃不知。
平起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贞元⼗四年旱甚,见权门移芍药花吕温绿原青垅渐成尘,汲井开园⽇⽇新。
四⽉带花移芍药,不知忧国是何⼈!平起另⼀式,仅⾸句变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下三句同上式。
⽯头城刘禹锡⼭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东边旧时⽉,深夜还过⼥墙来。
虽然绝句讲究平仄,但唐⼈也有众多保持古体风格,⽽不依平仄规则的绝句传世,期中⼜以五绝居多。
江雪柳宗元千⼭鸟飞绝,万径⼈踪灭。
孤⾈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七言绝句韵脚规则

七言绝句韵脚规则
七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其特点是每首诗的韵脚都有固定的规则。
以下是七言绝句的韵脚规则:
一、押韵规则
1. 七言绝句的韵脚通常要求押平声韵,即韵母为平声的字。
例如:平、阳、长、光等。
2. 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押仄声韵,即韵母为仄声的字。
例如:去、入、上、下等。
3. 在诗歌的换韵之处,同一韵部的字可以反复使用,但不应反复使用同一字。
4. 有些情况下,为了表达特定的主题或情感,可以使用特定的字或词作为韵脚。
例如:思、愁、酒等。
二、平仄交替
1. 七言绝句的平仄交替规律通常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也就是说,每句的前四个字中,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应该是平声,第二个字和第四个字应该是仄声。
2. 在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仄平平仄平平仄”的格式。
但这
种格式较为少见,且容易造成音韵上的不和谐感。
3. 平仄交替不仅要求每个字的声调符合规定,还要求整个句子的音韵协调、自然。
三、字数限制
1. 七言绝句通常每句七个字,总共四句。
但也有一些例外情况,如“三句半”等。
2. 在写七言绝句时,应尽量保持每句的字数接近,以保持诗歌的整体协调和节奏感。
3. 在特殊情况下,可以适当增加或减少字数,但应注意保持诗歌的整体意境和表达效果不受影响。
以上是七言绝句的韵脚规则,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学诗笔记之:七言绝句的格律规范简介及名篇欣赏

七言绝句的格律规范简介及名篇欣赏“绝句”一般是指每首由四句组成、符合一定格律要求的诗。
通常根据每句字数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他字数组成的绝句很少见。
七言绝句与五言绝句有许多相似之处,之前我们在《五言绝句格律简介及名篇欣赏 》中我们研究了五言绝句的格律规范,在此基础上学习七言绝句就容易理解、也简单多了。
七言绝句是指每句由七个字组成、每首由四句组成、符合一定格律要求的诗。
与五言绝句分为“五言律绝”和“五言古绝”两种类似,七言绝句也分为“七言律绝”和“七言古绝”两种。
七言律绝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是七言诗的一种特殊形式。
七言律绝必须符合七言诗的组句规则、字句数要求外,还要符合押韵、对仗、平仄变化等特定格律要求。
如:必须符合平仄格式变化、必须押平声韵等等,本文将详细讨论七言律绝的格律规范及其变化规律。
七言古绝对格律要求相对七言律绝要宽松许多,如:不要求必须押平韵,可以押平韵也可以押仄匀;对平仄也没有严格要求等。
与律绝相比古绝比较简单,我们在《 五绝、五律、长律、试贴诗与古风》中已经介绍了古风的格律特点,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我们介绍七言律绝的格律规范:(一)字句数规范。
七言绝句也是四句,每句七个字,每首总共二十八个字。
(二)七言律绝的押运规则 。
一般偶数句押平韵,第一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第三句不可押韵。
全篇一平韵,不可换韵。
(三)对仗要求。
绝句可以对仗,也可以不用对仗。
如果用对仗,一般在首联用的比较多。
(四)七言律句的基本句式 。
符合一定格律要求的七言句称为“七言律句”。
七言律句有四个基本句式,按每一句末尾两个字的平仄分为平仄脚、仄平脚、仄仄脚 、平平脚。
七言律句是以五言律句为基础的,七言律句的四种基本句式都是在相应五言律句的前面加“平平”或“仄仄”的两个字。
如果是仄起的五言律句,就在前面加“平平”音的两个字,把它变成平起的七言律句;如果是平起的五言律句,就在前面加“仄仄”音的两个字,把它变成仄起的七字句。
学诗词︱(九)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

学诗词︱(九)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在上一章中,我们分析了七言律令句式的来源,经过一定的规则,得出了七言律令的四种句式。
分别如下(为便于区分,用不同颜色标注):1.平起仄收句: 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起仄收句: 仄仄平平平仄仄3.仄起平收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4.平起平收句: 平平仄仄仄平平并用这四个基本句式,根据“一联之内平仄相对,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口诀,排出了七言律绝的四种基本格式,如下: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仄起仄收不入韵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3.仄起平收入韵式: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4.平起平收入韵式: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今天,我们要说说七言律诗的四种格式。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概念是,七言律诗有四行八句,共56个字。
在格式的排列上,我们同样可以使用七言律绝的四个基本句式,根据“同联相对,邻联相粘”的口诀,排出四种七言律诗的格式。
我们使用之前排出的四种七言律绝的基本格式,再续上四句,也可以得到七言律诗的格式了。
下面,我们分别使用四种七言律绝的基本格式,续编成律诗格式: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这个格式的第四句是平起平收句,那么基于“两联之间平仄相粘”的原则,第五句要和第四句一样,都是平起,且尾字需仄收。
那么,我们就可以直接续上1.平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依此排列出第一个七言律诗句式如下:平平淡淡,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注:此格式第二、第四、第六、第八句的尾字需押韵。
例诗:小结:本格式由两个‘平起仄收不入韵式’七言绝句格式,衔接组成。
2.仄起仄收不入韵式:平平淡淡,平平淡淡。
七绝平仄四种基本格式

七绝平仄四种基本格式
七绝的平仄格式有四种: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是七绝的四种平仄格式,括号中的字表示可平可仄。
需要注意的是,在一般情况下,一、三、五位置上的字的平仄可以放宽,但是不能出现三平尾或三仄尾的情况。
此外,在特定情况下,如五言绝句的第二字必须平声,七言绝句的第三字必须平声。
七言绝句对仗规则

七言绝句对仗规则
七言绝句是一种汉语古典诗歌形式,其对仗规则要求平仄对仗,即平声与仄声的交替搭配。
下面是七言绝句的对仗规则:
1.平仄对仗:在每一句的七言绝句中,字的音节分为平仄两种声调。
平声是声调平坦的字,仄声是声调变化的字。
平仄对仗的规则通常是平仄平仄平仄,也就是说,每句中的字应该按照平仄交替的规律排列。
2.韵脚对仗:七言绝句的韵脚要求仄韵,即奇数句(第一句和第三句)的末字和偶数句(第二句和第四句)的末字押韵。
这种押韵方式常被表示为AABB,其中A代表奇数句的韵脚,B代表偶数句的韵脚。
3.避免纯平或纯仄句:为了增加文学表达的变化和节奏感,诗人通常避免编写纯平或纯仄的句子,而是尽量使平仄平衡且交替出现。
举个例子,下面是一首典型的七言绝句,其中用平仄标记了音节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A平B仄)
平仄平仄平平仄(A平B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C平D仄)
平仄平仄平平仄(C平D仄)
这个例子中,每一句都遵循了平仄对仗的规则,同时奇数句和偶数句的末字押韵(AABB的押韵方式)。
七言绝句的格律要求使诗歌具有音韵和韵律之美,增强了表达情感和描绘景物的艺术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规律一对二粘三错格式共四种1、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仄起首句入韵(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加括号的字表示可平可仄。
一般来说一、三、五的平仄是不那么严格的,但有例外:1不能三平尾、三仄尾;2 、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一句的第三个字必须平声∙《平仄多音字总表》平仄可通用字总表(91字)中.重.从.供.降.撞.望.当.量.将.强.抢.相.长.藏.创.丧.浪.为.思.吹.骑字.遗.几.衣.予.疏.楷.泯.分.闻.汗.观.难.冠.看.漫.翰.患.鲜.扁.便.传.研.扇.燕.旋.缘.漂.挑.调.夭.了.要.炮.教.敲.扰.号.操.过.和.颇.荷.磨.些.华.污.更.横.并.令.行.正.盛.莹.听.乘.兴.胜.称.不.禁.任.担.三.渐.砭.占.巉.中平声一东词组~间。
~国。
~原。
~游.例句却嗟流水琴中意。
——朱淑真《春昼偶成》仄声去声一送词组射~。
~伤。
~计。
~意例句君看琴中意,何尝在玉徽。
——宋祁《秋日四首》重平声一东词组~复。
~申。
~阳。
~逢例句钟山只隔数重山。
— 王安石《泊船瓜洲》仄声去声一送词组~量。
尊~。
~兵。
~大例句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从平声二冬词组顺~。
服~。
~父。
~戎例句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回乡偶书》仄声去声二宋词组侍~。
仆~。
(名词)例句门前仆从雄如虎。
—郑板桥《道情》供平声二冬词组~求。
~应。
~需。
~销例句地迥秋供爽,雨馀风荐凉。
——郭俨《晓睡》仄声去声二宋词组~养。
~认。
~奉。
~职例句休唱贞元供奉曲——刘禹锡《听旧宫中乐人穆氏唱歌》降平声三江词组投~。
~伏。
~龙伏虎例句投降赵卒本求生,——徐钧《白起》仄声去声三绛词组~低。
~落。
~生。
~临例句不拘一格降人材。
——龚自珍《己亥杂诗》撞平声三江词组(读chuáng,平仄互用)例句檐马随风走,楼钟带月撞。
——顾逢《秋夜宿山寺》仄声去声三绛词组~车。
冲~。
~见例句偶同婺女无忧客,来到天台撞见渠。
白玉蟾《赠吴草裘》望平声七阳词组了~,观~(平仄互用)例句好是慈恩题了望。
——徐夤《曲江宴日呈诸同年》仄声去声二十三漾词组观~。
看~。
拜~。
探~例句风烟望五津。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当平声七阳词组充~。
~家。
~时。
~初例句湖山如画恰当头。
——周南《阙题》仄声去声二十三漾词组恰~。
适~。
妥~。
~做例句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
——柳宗元《捕蛇者说》量平声七阳词组计~。
估~。
思~。
打~0例句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韩愈《调张籍诗》仄声去声二十三漾词组数~。
质~。
度~。
气~例句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杜甫《最能行》将平声七阳词组~要。
~至。
~军。
~才例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乐府诗集·木兰诗》仄声去声二十三漾词组~略。
~令。
~帅。
~校例句将帅蒙恩泽,兵戈有岁年。
——杜甫《有感五首》强平声七阳词组~壮。
~大。
刚~。
~烈例句射人先射马,挽弓当挽强。
——杜甫《前出塞》仄声去声二十二养词组~迫。
勉~。
倔~。
~词例句天与岁寒终倔强,泽分淇澳转敷荣。
——苏辙《林笋》抢平声七阳词组呼天~地。
~风例句无端太史头抢地,安得扬雄赋上天。
——陈傅良《和丁少詹韵》仄声去声二十二养词组~先。
~占。
~劫。
~夺例句注:“抢”一般平声多,经查,唐诗宋词中没有用仄声的。
相平声七阳词组互~。
~等。
~思。
~识例句两相思,两不知。
——鲍照《代春日行》仄声去声二十三漾词组凶~。
宰~。
~册。
~机例句君看为宰相,必用读书人。
——汪洙《神童诗》长平声七阳词组~短。
~空。
~夜。
~歌例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仄声去声二十二养词组年~。
成~。
增~。
~大例句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
——杜甫《兵车行》藏平声七阳词组蕴~。
收~。
~品。
~书例句守道无妨困,藏书不尽贫。
——赵良坡《隐居》仄声去声二十三漾词组宝~。
道~。
~蓝。
例句宝藏如山席六宗,楼船千叠水晶宫。
——文天祥《哭崖山》创平声七阳词组~伤。
~口。
~痛例句不呼则杖其背,尽创。
——高启《书博鸡者事》仄声去声二十三漾词组~造。
开~。
~立。
~办例句风经御寇仙游外,野识裨谌草创馀。
——宋祁《官下》丧平声七阳词组~事。
~礼。
~亡。
治~例句子上之母死而不丧。
——《礼记·檀弓上》仄声去声二十三漾词组~失。
~生。
~偶。
~胆例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浪平声七阳词组沧浪例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屈原《楚辞·渔父》仄声去声二十三漾词组波~。
海~。
巨~。
风~例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为平声四支词组以~。
认~。
~难。
不~例句为仁不富,为富不仁。
——桓宽《盐铁论·地广》仄声去声四寘词组因~。
~了。
~何。
~民例句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思平声四支词组~想。
~念。
相~。
~绪。
例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仄声去声四寘词组(名词)例句弦弦掩抑声声思——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吹平声四支词组~灯。
~嘘。
~拂。
风~例句夜阑卧听风吹雨——陆游《11月4日风雨大作》仄声去声四寘词组鼓~(名词)例句平仄互用骑平声四支(qí)词组~马。
~射。
~兵。
例句爽气收回骑月雨——陆游《村社祷晴有应》仄声去声四寘(jì)词组车~。
北~(名词)例句欲留车骑少徘徊,归兴那知苦见催。
--吴芾《送江朝宗还乡》遗平声四支词组~俗。
~闻。
~址。
~风。
仄声去声四寘词组(名词)例句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几平声五微词组~何。
~回。
~处。
~曾例句本不固者末必几。
——《墨子》仄声去声四纸五尾词组茶~。
~乎。
~率。
例句几家深树里,一火夜渔归。
——项斯《江村夜归》衣平声五微词组~服。
~冠。
~架。
~裳例句绿衣黄裳。
——《诗·邶风·绿衣》仄声去声五未词组(动词)例句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易·系辞下》予平声六鱼词组同“余”,我也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仄声上声六语词组~以。
赐~。
赋~。
给~例句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荀子》疏平声六鱼词组~通。
~松。
~远。
~忽例句疏石兰兮为芳。
——屈原《湘夫人》仄声去声六御词组书~(名词)例句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
杜甫《潭州送韦员外牧韶州》楷平声九佳词组~模。
~书。
正~。
小~仄声上声九蟹词组(平仄互用)泯平声十一真词组~灭。
~除。
~没。
未~例句同时富贵人,泯灭知何穷。
——张耒《白公祠》仄声上声十一轸词组(平仄互用)分平声十二文词组~开。
划~。
~明。
~行例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关汉卿《窦娥冤》仄声去声十三问词组身~。
~内。
天~。
情~例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毛泽东《沁园春·雪》闻平声十二文词组~听。
~讯。
新~。
传~仄声去声十三问词组闻(名誉)论平声十三元词组同“抡”。
词组(动词)~语仄声去声十四愿词组~点。
议~。
辩~。
理~例句论其刑赏。
——诸葛亮《出师表》汗平声十四寒词组可~例句归来见可汗——《木兰诗》仄声去声十五翰词组~水。
~流。
~牛充栋例句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观平声十四寒词组~看。
~赏。
~察。
大~例句予观夫巴陵胜状——范仲淹《岳阳楼记》仄声去声十五翰词组楼~。
台~。
例句玄都观里桃千树——刘禹锡《戏赠看花君子》难平声十四寒词组~关。
~为。
~怪。
~听例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仄声去声十五翰词组灾~。
危~。
遭~。
发~例句奉命于危难之间。
——诸葛亮《出师表》冠平声十四寒词组衣~。
~戴。
鸡~。
树~例句怒发冲冠,凭栏处——岳飞《满江红》仄声去声十五翰词组~军。
弱~例句将军勇冠三军,才为出世——丘迟《与陈伯之书》看平声十四寒词组~护。
~押。
~门。
~青例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李白《望庐山瀑布》仄声去声十五翰词组~见。
~齐。
~望。
~破例句看君颖上去,新月到应圆。
——李白《送别》漫平声十四寒词组(形容词、副词)仄声去声十五翰词组~流。
迷~。
~步。
~游例句漫卷诗书喜欲狂。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翰平声十四寒词组(鸟羽)仄声去声十五翰词组浩~。
~海。
~墨。
~林例句瀚海阑干百丈冰。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患平声十五删词组忧~。
例句少而干禄利,老用忘忧患。
——欧阳修《读书》仄声去声十六谏词组~难。
祸~。
隐~。
防~例句故患得患失,无所不为。
——胡宏《好恶》鲜平声一先词组~花。
新~。
~明。
~美例句芳草鲜美。
——陶渊明《桃花源记》仄声去声十六铣词组~为人知。
屡见不~。
例句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李密《陈情表》扁平声一先词组~舟(名词)例句扁舟寻钓翁。
——李白《还山留别金门知己》仄声去声十六铣词组~豆。
~担。
(形容词)例句儿生,欲令其头扁,皆押之以石。
《后汉书·东夷列传》便平声一先词组大腹~~。
~佞。
~巧例句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玉台新咏·为焦仲卿妻作》仄声去声十七霰词组~当。
~利。
~衣。
简~例句便下襄阳向洛阳。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传平声一先词组~递。
~统。
流~。
~奇例句夫传言不可以不察。
——《吕氏春秋·慎行论》仄声上声十七霰词组自~。
纪~。
~记。
~略例句六艺经传。
——韩愈《师说》研平声一先词组~磨。
~药。
~墨。
~究例句研核阴阳。
——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仄声上声十七霰词组古同“砚”,砚台。
扇平声一先词组~动。
~风。
扇~。
~耳光例句一扇息火,二扇生风,三扇下雨。
——《西游记》仄声上声十七霰词组~子。
~坠。
~形。
门~例句盖以杨门之扇。
——《吕氏春秋》燕平声一先词组~侣。
~雀。
~朋例句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仄声上声十七霰词组~赵。
~山。
~京。
例句燕赵之君。
——苏洵《六国论》旋平声一先词组~转。
盘~。
天~。
斡~例句十千五千旋沽酒。
——李白《少年行》仄声上声十七霰词组~而(副词)缘平声一先词组~由。
~何。
姻~。
边~例句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仄声上声十七霰词组~领。
~口(衣边)例句平仄互用漂平声二萧词组~零。
~游。
~浮。
~流例句辞浮漂而不归。
——陆机《文赋》仄声去声十八啸词组~白。
~染。
~洗。
~亮例句又南有山,漂水出焉。
——《山海经》挑平声二萧词组~选。
~担。
~夫。
~剔例句时挑野菜和根煮。
——杜荀鹤《山中寡妇》仄声上声十七筱词组~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