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解读

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格律诗根据声律上追求的不同一类应是普通的律体,另一类当是“前格律诗”永明体,又称齐梁体、拗体。
普通律体讲究粘对,尽量使用律句,确因表达需要出现拗句原则上要进行相“救”,而拗体则讲究不粘,讲究不对,尽量使用拗句。
因次,区别普律与拗体最显著的标志就是看是否粘对。
粘与不粘,对与不对,代表作者不同的追求。
下面就普通律体的平仄声律要求作如下说明:一、句内要平仄相间句内平仄相间,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的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这也就决定着句子的意义结构和节奏结构。
例如七言句的平仄相间,前四个字要每两个字为一个单位,后三个字可分为5与67相间或56与7相间,在拗句中后三字也可单字相间。
说具体点:如: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身无彩凤双飞翼轻烟散入五侯家但是在具体写作中,也不要求我们像这样按标准格律来写,我们可遵“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理论(当然这说话不是绝对的,有道理,但说来有毛病)来进行常用格律模式的创作。
如: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可怜九月初三夜一行白鹭上青天二、联内平仄相对即要求每联内上下两句平仄必须相对。
亦即相反。
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对: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但是实际中一三五不论的情况下,只要做到二、四、六分明即二四六平仄必须相反。
如果二四六平仄不相反即为“失对”。
“失对”是大毛病,不能违反。
如:郎在溪西妾岸东诗中二四六几字平仄一定是相反的。
双眸寄恨托溪风平仄不相反的一定是永明体(拗体)如:昔时无偶去仄平平仄仄(“昔”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今春犹独归平平平仄平(“独”在过去是入声字作仄)此句是拗句。
三、联间平仄要相粘即联间相邻句子之间二四六字平仄要相同。
如:五绝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第二句与第三句二四字都是相同的平仄,这句相粘了。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失粘”也是个大毛病,在普通格律中是不允许的,在拗体中可以。
例:普通格律体:拗体:秦时明月汉时关,良人的的有奇才,万里长征人未还。
律诗基本格律要求及平仄通用字

律诗的基本格律要求:1. 每句末字是平声即需要押韵。
2. 第一字的平仄不拘,第二、四、六、七字的平仄不能改变。
只有一个特例:句式“仄仄平平平仄仄”可改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使用这一特例时,除第一字的仄可改为平外,其余六字的平仄不能再改变。
3. 第三字的平仄规则,不能犯孤平。
即在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如果由平改为仄(发生拗),则第五字必须由仄改为平(实施救),否则就是犯孤平。
即句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可拗救为“仄仄仄平平仄平”。
在其它句式中第三字的平仄不拘。
4. 第五字的平仄规则,不能有三平调。
即句式“平平仄仄仄平平”不能变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即后三字都是平声。
在其它句式中第五字的平仄不拘。
律诗(五律和七律)的对仗要求:1. 律诗每两句合成一联。
第1,2句合称第一联(首联),第3,4句合称第二联(颔联),第5,6合称第三联(颈联),第7,8句合称第四联(尾联)。
2. 除首联和尾联外的其它各联都必须使用对仗。
所谓对仗就是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使两个句子形式上互相映衬,内容上互相补充。
通俗地说是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字词的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严格些说是词类相同或相近,如天文类对天文类,天文类对地理类也行。
出句的平仄和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反的,叫做对。
下联出句的平仄和上联对句的平仄必须是相同的,叫做粘。
当然,在“粘”的时候,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的平仄不可能相同;在“对”的时候,如果首句入韵,首联出句和对句第五、七两字(在五言则是第三、五两字)也不可能相对。
一怎样对仗-----------------------对仗就是对偶,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对称的排列在一起。
对仗是做诗词的基本功。
过去童蒙读书,未学做诗,先学对“对子”,因为对仗是做诗的基本功。
对仗有如下要求如:律诗对仗有三个要求:1、字面相对构成对仗的两个句子,字数相等,结构对称,字词的意义相对。
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

格律诗之平仄基本格式,押调、对仗之简要常识——听课笔记,初学入门第一课:格律诗的平仄规则:平仄规则格式变化多端,但有它的基本格式。
这基本格式就是“两则”。
所谓变化多端的平仄规则,其实就是这“两则”的彼此相互交替使用,“两则”相对位置,用字的声调彼此平仄顶换,和“两则”有规律的“加宽、扩展”而已矣!“两则“适用于所有的绝句和所有的律诗。
“两则”:其实就是五言绝句制作,声调的两个基本平仄格式。
第一则,声调规则就是“仄、仄、平、平、仄。
第二则,声调规则就是“平、平、平、仄、仄”。
因为第一个是“仄”字起头,习惯就叫“仄字头”。
因为第二个是“平”字起头,习惯就叫“平字头”。
那么,怎样运用“两则”进行格律诗制作,声调的制控呢?要遵从以下两个声调使用原则。
第一:“平字头”和“仄字头”彼此相互交替使用原则:如果第一句用的是“仄字头”,第三句就用“平字头”;如果第一句用的是“平字头”,第三句就用“仄字头”。
“平字头”和“仄字头”的使用彼此互相交替的原则,就是“仄字头”和“平字头”,在第一句和第三句之间彼此交替使用,非此即彼。
第二:“平顶仄,仄顶平”的声调顶换原则:如果“仄字头”做第一句,第二句声调就和其调调相反,就是“平顶仄,仄顶平”。
这样顶换后,“仄字头”“仄、仄、平、平、仄”的格式,就成了“平、平、仄、仄、平”的格式了。
如果第三句是“平字头”,即“平、平、平、仄、仄”格式,第四句的声调格式的确定也是顶换,和第一句顶换声调得到第二句一样,即,声调相对顶换,把“平字头”“平、平、平、仄、仄”基本格式顶换成了“仄、仄、仄、平、平”的格式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的声调相对顶换,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声调相对顶换。
这就是“平顶仄,仄顶平”的顶换原则。
这个绝句的四句声调格式就是:第一句和第三句分别是“两则”格式,第二句和第四句分别是从第一句和第三句的声调顶换来的。
归纳起来声调划位是:一、如果是“仄字头”起始:第一句:仄、仄、平、平、仄,第二句:平、平、仄、仄、平。
格律诗平仄格式

格律诗平仄格式曲阜孔儒风.mp35:04来自闲看落雨yu格律诗平仄格式五言律绝的平仄格式:五言律绝一般以平声为韵,共有四种平仄格式:一、仄起仄落式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二、平起仄落式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三、仄起平落式中仄仄平平,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四、平起平落式平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另有以仄声为韵的五言律绝:中平平仄仄,中仄平平仄。
中仄仄平平,中平平仄仄。
以上“中”字处为可平可仄,下同。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和五言律绝的平仄格式完全一样,只是加了一番而已。
一、仄起仄落式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二、平起仄落式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三、仄起平落式中仄仄平平,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四、平起平落式平平中仄平,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平中仄平。
七言绝句的平仄格式:一、平起平落式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落式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三、平起仄落式中平仄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四、仄起仄落式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七言律诗的平仄格式:一、平起平落式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二、仄起平落式中仄平平中仄平,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中仄中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

格律诗的平仄格式平仄,这是律诗中最基础的。
律诗的平仄规则,一直应用到后代的词曲。
我们讲诗词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
五律平仄五言的平仄,只有四个类型,而这四个类型可以构成两联。
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错综变化,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1] 。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是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五律仄起式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春望(唐代·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另一式,首句改为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五律平起式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山居秋暝(唐代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另一式,首句改为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七律平仄七律是五律的扩展,扩展的办法是在五字句的上面加一个两字的头。
仄上加平,平上加仄。
试看下面的对照表:(1)平仄脚五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仄七言平起仄收平平仄仄平平仄(2)仄平脚五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平七言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平(3)仄仄脚五言平起仄收○○平平平仄仄七言仄起仄收仄仄平平平仄仄(4)平平脚五言仄起平收○○仄仄仄平平七言平起平收平平仄仄仄平平因此,七律的平仄也只有四个类型,这四个类型也可以构成两联,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由这两联的平仄错综变化,可以换成七律的四种格式。
其实只有两种基本格式,其余两种不过在基本格式的基础上稍有变化罢了。
仄起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书愤(宋代·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一文搞清楚格律诗的押韵、平仄和对仗要求

一文搞清楚格律诗的押韵、平仄和对仗要求之前我在自己的头条号上发了几篇关于格律诗的学习笔记,分享了一些关于格律诗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的知识,如果大家想深入的了解,可以查看我头条号前面的文章,也可以关注我的谢小楼(ID:xxlou),回复“01”,就可以看到我那几篇文章。
而现在这篇文章,是想要把之前的那些文章总结简化,在这一篇文章里把格律诗的押韵、平仄和对仗的要求简洁明了地归纳出来。
既然要简洁明了,那就不废话了。
一、格律诗的押韵要求。
1、什么是韵诗词中所谓韵,就是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不过在拼音中,a、o、e的前面可以加i、u、v,如ia,ua,uai等,这种i,u,v叫做韵头,不同的韵头的字也算同韵字,可以通押。
凡是同韵的字都可以押韵。
2、格律诗的押韵要求1)押韵的位置,律诗押韵的位置在每一个偶数句的最后一个字。
句子的最后一个字称脚,故韵又可以称为韵脚。
律诗的首句可押韵也可以不押韵,首句押韵与否一般与对仗有关,首联不对仗,首句常押韵:首联对仗,首句常不押韵。
2)押平声韵。
在律诗形成的过程中,不逐渐抛弃了仄声韵,只押平声韵,而且不分阴平阳平。
3)一韵到底,律诗是不能中途换韵的,一首律诗只能押一个韵。
4)不能使用同一个字押韵。
5)不可大量连续使用同音的字做韵,少量使用,间隔使用是可以的。
6)不押韵。
韵中第三句、第五句、第七句不准押韵(第一句可以放或关)。
如果这三个句子也押韵,那就叫押韵,押韵里是不允许的。
二、格律诗的平仄要求1、四声与平仄古代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古代四声中,平仄里的平即平声,平仄里的仄即上声、去声和入声。
现代普通话里的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阴平阳平即平,上声去声即仄。
我们现在学写格律诗,用普通话的平仄即可。
2、格律诗的平仄声律四大原则1、句内平仄相间格律诗的平仄声律要求,首先是句内的平仄搭配,具体要就是“句内平仄相间”。
格律诗的句内平仄相间,并不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平仄相间,而是以一定的单位相间,这决定于诗的意义结构和节奏结构。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及其应用

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及其应用格律诗是中国传统文学中的一种诗歌形式,它是一种严格按照平仄格式编写的诗歌。
在中国文学史上,格律诗的地位非常重要,不仅是文学的精华,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及其应用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格律诗平仄格式的规律格律诗的平仄格式是指诗句中的音节分为平声和仄声两种,平声是指声调平稳的音节,仄声是指声调有变化的音节。
平仄格式的规律是:平仄相间,平仄相对,平声韵脚,仄声韵脚。
1.平仄相间平仄相间是指在一首格律诗中,平声和仄声必须交替出现。
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句子,就是按照平仄相间的规律编写的。
2.平仄相对平仄相对是指平声和仄声的比例要相对平衡。
在一首格律诗中,平声和仄声的比例一般为1:1或者2:3,这样可以使诗歌更加和谐。
例如《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等句子,就是按照平仄相对的规律编写的。
3.平声韵脚平声韵脚是指在一个诗句中,最后一个平声字必须与前面的韵母相同。
例如《离骚》中的“骊山一峰出翠微,丹霄鸟道远凝碧”,“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等句子,就是按照平声韵脚的规律编写的。
4.仄声韵脚仄声韵脚是指在一个诗句中,最后一个仄声字必须与前面的韵母相同。
例如《长恨歌》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等句子,就是按照仄声韵脚的规律编写的。
二、格律诗平仄格式的应用格律诗平仄格式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在诗歌创作中有所应用,而且在教育、文化、艺术等领域也有所应用。
1.诗歌创作在诗歌创作中,格律诗平仄格式是非常重要的。
它可以帮助诗人掌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使诗歌更加优美。
例如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就是按照格律诗平仄格式编写的。
2.教育格律诗平仄格式在教育中也有所应用。
格律诗平仄谱32式

格律诗平仄谱32式初学创作格律诗的朋友难免对格律一愁莫展。
为此我以标准格律穷举了平韵、仄韵的所有格律诗平仄谱,共得32式,平韵、仄韵各16式。
初学者只要按谱创作,即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格律烦恼。
诗谱中的符号意义为:○平、●仄、◎宜平可仄、⊙宜仄可平、△平韵、▲仄韵。
本诗谱由谢声涛制作,转载请注明。
如有问题,请联系:E-mail:*************一、平韵系列(16式)1、五绝,平韵,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 ⊙●○○● ○○⊙●△2、五绝,平韵,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 ◎○○●● ⊙●●○△3、五绝,平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 ◎○○●● ⊙●●○△4、五绝,平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 ⊙●○○● ○○⊙●△5、五律,平韵,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 ⊙●○○● ○○⊙●△ ◎○○●● ⊙●●○△ ⊙●○○● ○○⊙●△6、五律,平韵,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 ◎○○●● ⊙●●○△ ⊙●○○● ○○⊙●△ ◎○○●● ⊙●●○△7、五律,平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 ◎○○●● ⊙●●○△ ⊙●○○● ○○⊙●△ ◎○○●● ⊙●●○△8、五律,平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 ⊙●○○● ○○⊙●△ ◎○○●● ⊙●●○△ ⊙●○○● ○○⊙●△9、七绝,平韵,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 ⊙●◎○○●● ◎○⊙●●○△ 10、七绝,平韵,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 ◎○⊙●○○● ⊙●○○⊙●△ 11、七绝,平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 ◎○⊙●○○● ⊙●○○⊙●△ 12、七绝,平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 ⊙●◎○○●● ◎○⊙●●○△ 13、七律,平韵,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 ⊙●◎○○●● ◎○⊙●●○△ ◎○⊙●○○● ⊙●○○⊙●△ ⊙●◎○○●● ◎○⊙●●○△ 14、七律,平韵,仄起平收,首句押韵⊙●○○⊙●△ ◎○⊙●●○△ ◎○⊙●○○● ⊙●○○⊙●△⊙●◎○○●● ◎○⊙●●○△ ◎○⊙●○○● ⊙●○○⊙●△ 15、七律,平韵,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 ◎○⊙●○○● ⊙●○○⊙●△ ⊙●◎○○●● ◎○⊙●●○△ ◎○⊙●○○● ⊙●○○⊙●△ 16、七律,平韵,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 ⊙●○○⊙●△ ⊙●◎○○●● ◎○⊙●●○△ ◎○⊙●○○● ⊙●○○⊙●△ ⊙●◎○○●● ◎○⊙●●○△二、仄韵系列(16式)1、五绝,仄韵,仄起仄收,首句押韵⊙●○○▲ ◎○○●▲ ○○⊙●○ ⊙●○○▲2、五绝,仄韵,平起仄收,首句押韵◎○○●▲ ⊙●○○▲ ⊙●●○○ ◎○○●▲3、五绝,仄韵,平起平收,首句不押韵○○⊙●○ ⊙●○○▲ ⊙●●○○ ◎○○●▲4、五绝,仄韵,仄起平收,首句不押韵⊙●●○○ ◎○○●▲ ○○⊙●○ ⊙●○○▲5、五律,仄韵,仄起仄收,首句押韵⊙●○○▲ ◎○○●▲ ○○⊙●○ ⊙●○○▲ ⊙●●○○ ◎○○●▲ ○○⊙●○ ⊙●○○▲6、五律,仄韵,平起仄收,首句押韵◎○○●▲ ⊙●○○▲ ⊙●●○○ ◎○○●▲ ○○⊙●○ ⊙●○○▲ ⊙●●○○ ◎○○●▲7、五律,仄韵,平起平收,首句不押韵○○⊙●○ ⊙●○○▲ ⊙●●○○ ◎○○●▲ ○○⊙●○ ⊙●○○▲ ⊙●●○○ ◎○○●▲8、五律,仄韵,仄起平收,首句不押韵⊙●●○○ ◎○○●▲ ○○⊙●○ ⊙●○○▲ ⊙●●○○ ◎○○●▲ ○○⊙●○ ⊙●○○▲9、七绝,仄韵,平起平收,首句押韵◎○⊙●○○▲ ⊙●◎○○●▲ ⊙●○○⊙●○ ◎○⊙●○○▲ 10、七绝,仄韵,仄起仄收,首句押韵⊙●◎○○●▲ ◎○⊙●○○▲ ◎○⊙●●○○ ⊙●◎○○●▲ 11、七绝,仄韵,平起平收,首句不押韵◎○⊙●●○○ ⊙●◎○○●▲ ⊙●○○⊙●○ ◎○⊙●○○▲ 12、七绝,仄韵,仄起平收,首句不押韵⊙●○○⊙●○ ◎○⊙●○○▲ ◎○⊙●●○○ ⊙●◎○○●▲ 13、七律,仄韵,仄起仄收,首句押韵⊙●◎○○●▲ ◎○⊙●○○▲ ◎○⊙●●○○ ⊙●◎○○●▲ ⊙●○○⊙●○ ◎○⊙●○○▲ ◎○⊙●●○○ ⊙●◎○○●▲ 14、七律,仄韵,平起仄收,首句押韵◎○⊙●○○▲ ⊙●◎○○●▲ ⊙●○○⊙●○ ◎○⊙●○○▲ ◎○⊙●●○○ ⊙●◎○○●▲⊙●○○⊙●○ ◎○⊙●○○▲ 15、七律,仄韵,平起平收,首句不押韵◎○⊙●●○○ ⊙●◎○○●▲ ⊙●○○⊙●○ ◎○⊙●○○▲ ◎○⊙●●○○⊙●◎○○●▲ ⊙●○○⊙●○ ◎○⊙●○○▲ 16、七律,仄韵,仄起平收,首句不押韵⊙●○○⊙●○ ◎○⊙●○○▲ ◎○⊙●●○○ ⊙●◎○○●▲ ⊙●○○⊙●○ ◎○⊙●○○▲ ◎○⊙●●○○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2008年11月1日)一、五言(七言)都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五言七言①○仄仄○平平仄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平平○仄仄平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平平○平仄仄③(○仄仄)○平平○平仄仄④○仄仄仄平平④(○平平)○仄仄仄平平说明:第三种“平平平仄仄”,第一和第三字不能同时变仄声,第三字变则第一字应保留平声。
四种平仄格式的来源:五言的四种句式也可以看作是“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而形成,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後加相反”。
即(平)平平仄仄——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平(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仄或者: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在后面加就要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二、在什么地方加圈?有无规律可循?上面列出的加圈位置的字所表示的是可平也可仄的地方,这种做法实际上有限地放宽了平仄限制。
前人用不太准确的口诀来总结这种做法,叫做“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即在五言的一、三或七言的一、三、五字的位置上有时允许灵活变通,可平可仄。
但二、四、六字则一般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
但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准确的。
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这两个问题。
当然,作为口诀,往往要求越简单越好,就不可能照顾到那么全面。
三、什么是“三平调”?诗中句末三字如果为“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就都叫做拗句。
前三种可以有条件地出现在律诗中,而最后一种(末位三个字全是平声字)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
这种句子就是三平调。
在古风中诗人往往故意多出现这种句子。
例如:岁晏行杜甫岁云暮矣多北风,潇湘洞庭白雪中。
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
去年米贵阙军食,今年米贱大伤农。
高马达官厌酒肉,此辈杼柚茅茨空。
楚人重鱼不重鸟,汝休枉杀南飞鸿。
况闻处处鬻男女,割慈忍爱还租庸。
往日用钱捉私铸,今许铅锡和青铜。
刻泥为之最易得,好恶不合长相蒙。
万国城头吹画角,此曲哀怨何时终?“鸣桑弓”、“茅茨空”、“南飞鸿”、“还租庸”、“长相蒙”、“何时终”六句都是句末三字为平声的三平调句。
四、什么是“对”和“粘”的规则?对──律诗要求每一联中对句与出句的平仄必须相反,这就叫做“对”。
如“仄仄平平仄”就要对“平平仄仄平”。
如果没有做到平仄相反,就叫做“失对”。
但如果是首句入韵的话,则因为第二句句末也要是平声字(这是押韵的要求),因此就不可能做到完全相反,而只能前面部分相反。
如“仄仄仄平平”作第一句,则对句只能是“平平仄仄平”,而不能用“平平平仄仄”。
同样,“仄仄仄平平”作起句,第二句则必须用“平平仄仄平”。
粘──下联出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必须与上联对句的第二个字的平仄相同,这条规定就叫做“粘”,如果不相同,就叫做“失粘”,这也是诗家之大忌。
在格律诗中一般是不允许的。
根据对与粘的规则,只要有了第一句,就很容易写出一首其余七句的平仄格式,例如:五言律诗1.仄起仄收式杜甫:春望2.平起仄收式李白:送友人仄仄平平仄,国破山河在,平平平仄仄,青山横北郭,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仄仄仄平平。
浑若不胜簪。
平平仄仄平。
萧萧班马鸣。
每一联中出句与对句平仄完全相反,属于“对”。
上下联之间则是“粘”的关系。
3.仄起平收式王维终南山4.平起平收式李商隐晚晴仄仄仄平平,太乙近天都,平平仄仄平,深局夹俯城,平平仄仄平。
连山到海隅。
仄仄仄平平。
春去夏犹清。
平平平仄仄,白云回望合,仄仄平平仄,天意怜芳草,仄仄仄平平。
青霭入看无。
平平仄仄平。
人间重晚晴。
仄仄平平仄,分野中峰变,平平平仄仄,併添高阁迥,平平仄仄平。
阴晴众壑殊。
仄仄仄平平。
微注小窗明。
平平平仄仄,欲投人宿处,仄仄平平仄,越鸟巢干后,仄仄仄平平。
隔水问樵夫。
平平仄仄平。
归飞体更轻。
首联以两种平收句互为对句,以后三联平仄则仍属于完全相反。
七言律诗1.平起仄收式杜甫:客至2.仄起仄收式杜甫:咏怀古迹平平仄仄平平仄,舍南舍北皆春水,仄仄平平平仄仄,诸葛大名垂宇宙。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平平仄仄仄平平。
隔篱呼取尽余杯。
仄仄平平仄仄平。
志决身歼军务劳。
每一联中是句与对句平仄完全相反,属于“对”。
上下联之间有“粘”的关系。
3.平起平收式韩愈:示侄孙4.仄起平收式杜甫登高平平仄仄仄平平,一封朝奏九重天,仄仄平平仄仄平,风急天高猿啸哀,平平仄仄仄平平。
好收吾骨瘴江边。
仄仄平平仄仄平。
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以两种平收句互为对句,以后三联平仄则仍属于完全相反。
违反“粘”规律的诗作:2008年9月27日,央视播音员赵忠祥在《七律·神七颂》,巴山鬼才魏明伦指出是“伪七律”:“第三句失粘,第七句和第八句平仄错乱。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飞船腾焰入云霄,载我英豪举世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第四句孤平拗救但首联颔联失粘)出舱漫步伴天链,定轨疾驰巡鹊桥。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自古升空常似梦,从今奔月竞如潮。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
(第七句出句自救但颈联尾联失粘)敢请嫦娥捧陈酿,桂花香满共玉瓢。
五、长律只要遵守对、粘规则,就可以突破律诗仅八句(四联)的限制,就可以写成少则五联(10句)长达上百句的格律诗,这就是长律(也叫排律),例如:《红楼梦·第五十回芦雪庭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所联即五言排律:一夜北风紧,开门雪尚飘。
入泥怜洁白,匝地惜琼瑶。
有意荣枯草,无心饰萎苗。
价高村酿熟,年稔府粱饶。
葭动灰飞管,阳回斗转杓。
寒山已失翠,冻浦不生潮。
易挂疏枝柳,难堆破叶蕉。
麝煤融宝鼎,绮袖笼金貂。
光夺窗前镜,香粘壁上椒。
斜风仍故故,清梦转聊聊。
何处梅花笛?谁家碧玉箫?鳌愁坤轴陷,龙斗阵云销。
野岸回孤棹,吟鞭指灞桥。
赐裘怜抚戍,加絮念征徭。
坳垤审夷险,枝柯怕动摇。
皑皑轻趁步,翦翦舞随腰。
煮芋成新赏,撒盐是旧谣。
苇蓑犹泊钓,林斧或闻樵。
伏像千峰凸,盘蛇一径遥。
花缘经冷聚,色岂畏霜凋。
深院惊寒雀,空山泣老鸮。
阶墀随上下,池水任浮漂。
照耀临清晓,缤纷入永宵。
诚忘三尺冷,瑞释九重焦。
僵卧谁相问,狂游客喜招。
天机断缟带,海市失鲛绡。
寂寞封台榭,清贫怀箪瓢。
烹茶冰渐沸,煮酒叶难烧。
没帚山僧扫,埋琴稚子挑。
石楼闲睡鹤,锦罽暖亲猫。
月窟翻银浪,霞城隐赤标。
沁梅香可嚼,淋竹醉堪调。
或湿鸳鸯带,时凝翡翠翘。
无风仍脉脉,不雨亦潇潇。
欲志今朝乐,凭诗祝舜尧。
注意:全诗共35联,除了首尾两联外,其余各联全是对仗句,当然平仄也都相反。
此外,所有押韵字都来自同一韵中。
例如以上联句完后,有如下对话:湘云伏着已笑软了。
众人看他(宝钗、宝琴、黛玉)三人对抢,也都不顾作诗,看着也只是笑。
黛玉还推他往下联,又道:“你也有才尽之时。
我听听还有什么舌根嚼了!”湘云只伏在宝钗怀里,笑个不住。
宝钗推他起来道:“你有本事,把‘二萧’的韵全用完了,我才服你。
”湘云起身笑道:“我也不是作诗,竟是抢命呢。
”众人笑道:“倒是你自己说罢。
”探春早已料定没有自己联的了,便早写出来,因说:“还没收住呢。
”李纨听了,接过来便联了一句道:‘欲志今朝乐’,李绮收了一句道:“凭诗祝舜尧”,李纨道:“够了,够了。
虽没作完了韵,腾挪的字若生扭了,倒不好了。
”说着,大家来细细评论一回,独湘云的多,都笑道:“这都是那块鹿肉的功劳。
”本人七言排律一首供参考:七言排律·文革叹左倾泛滥闲暇少,批斗频繁运动多。
负屈含冤家突变,无路平反泪成河。
斯文扫地戴高帽,批斗挂牌敲大锣。
赤县家家犹禁闭,小人个个舞婆娑。
祖宗丘墓遭挖掘,孔孟衣冠受杖呵。
毁画烧书成吃饭,抄家入室似穿梭。
停工辍学闹革命,小叫狂呼效斗鹅。
诬蔑造谣刑毒辣,文攻武卫动干戈。
几多俊杰受迫害,亿万平民遭折磨。
大寨农民被追捧,成千英彦见阎罗。
工农学校来掺沙,教授田间去插禾。
迫做伤天害理事,逼吟牛鬼蛇神歌。
位为权贵犹难免,身是黎民历劫波。
四处高呼斗阿妹,九州不许有情哥。
聪明美丽刘三姐,毒草糖衣屎一坨。
宁养韶山冲里草,铲除西国帝修荷。
住房固窄胜糖罐,衣带虽宽有铁锅。
传统批光缺仁义,中庸斗臭不调和。
斗争进步艰苦地,蜕化变修安乐窝。
音乐唯听样板戏,舞台绝迹美娇娥。
心思稀饭填肠胃,手捧红书念弥陀。
户迁农村犹贬谪,身居异地似廉颇。
未闻庭训不知义,失雨幼苗难发柯。
大好时光全浪费,青春岁月尽磋砣。
瞬间虽已多年过,没齿难忘魇梦魔。
注:昨日成此,友人指出似史而非诗,服为确论。
然亦不悔,且又增若干句,将“五歌”韵中常见字几用尽。
古人云:“诗言志”,如此而已,岂有他哉!(2008年10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