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给我们的启示_读后感
德国人的细节感悟(★)

德国人的细节感悟(★)第一篇:德国人的细节感悟请记住以下信息,用于信件回复查询流水号:20***7ENQ4提取密码: mscQ5c感悟德国人的细节在国内对于德国人细节的评论是众说纷纭的,而此之前我也从无尽心关注过,近日在分享姜总的网络链接后,只想“用惊呆了”来形容当时的感受。
接下来,根据自己的所思所想谈点自己的感悟。
通常我们对于自己民族的描述为“勤劳、勇敢、善良”,而在关注德国人的细节后,我们不难发现,在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仅靠我们传统的美德已经无法完全适应历史的变迁。
而这种细节所带来的正能量也必将伴随我们职业生涯的前行。
有哲学家说过:细节差之毫厘,结果谬之千里。
一个标点符号的错误,可以使几个通宵的心血白费,一篇材料的失误,可以使若干年的努力泡汤,而人生紧要关头一步踏错,可以使一生的命运彻底改变。
这就是细节的重要,这就是精细的力量。
在中国,想做大事的人很多,但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
而我们战斗在一线的员工,更要加强细节观念。
将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引入实际工作中。
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挖掘潜力,以认真的态度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
“以管窥豹,可见一斑”,我们往往可以从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洞察秋毫,从而感悟到一个人的内在精神。
或许有人会认为,德国人注重的细节太过于简单机械,但是“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让我们以此共勉。
销售部马文第二篇:德国人及其经济发展是“德国的欧洲”还是“欧洲的德国”?——德国经济如何保持强劲□ 杨佩昌(旅德学者)相当稳健、真正“不折腾”的发展道路自欧洲陷入债务危机以来,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意大利等国的经济一直增长乏力、失业率居高不下,而同属欧盟的德国则有一番不同的景象。
从德国人身上学到六大管理哲学

为什么德国质量管理没话说?德国人有着严谨、冷静而内敛的民族性格,在世界史上留下的笔迹总是那么凝重而深刻。他们以乐于遵守自己制定的各种规章和制度引以为豪,事实上,精确而合理的种种安排总是能让德国社会有条不紊、按部就班地稳步前进。
即使在遭受外部环境的巨变之下,德国人仍然能保持着一种本能的坦然。在德国,人们视遵纪守法为最高伦理原则,人们普遍存在着求稳怕乱、安于现状、自满自足的心理。这一心理的形成是有其一定的历史渊源的,与德国经典哲学文化传统有着直接的关系。如今,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以及二战期间由德国海军元帅邓尼兹发明的“狼群战术”等,都在企业中不断得到应用。下面就来与大家分享下我从德国人身上学到的六大质量管理哲学。
3、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
一场世界杯,看到的是一个民族,在整场比赛下来,在每一次阿根廷进攻的时候,总能看到德国3-5个人围着阿根廷的进攻人员,让阿根廷人无计可施。即使像梅西,特维斯这样的顶级球员,在德国人团队合作之下无从下手。
相反,阿根廷人为自己的散漫防守付出了代价,阿根廷输的不是德国队,输的是自己散漫,输的是自己高傲,输的是球员单枪匹马。相反德国赢的不是阿根廷,赢得是团队合作,团队精神,渴望荣誉,渴望赢得比赛精神;
2、想要看得清楚,其实只要换个视角就行。
在德国人意识中“动口”(动脑)和“动手”绝无泾清渭浊、高低贵贱之分。他们认为动口和动手都是解决问题的平等手段,不能截然分开,当一种手段解决不了问题时,就采用另一种手段。自己动口让人动手或自己动手让人动口都是不可思议的。
我国文理科界线过于分明,文者不懂理,理者不能文。在德国不仅文理兼容者大有其人,在他们的成语词汇中也找不到“隔行如隔山”的说法。德国人认为即使有山也会翻山越岭,决不会让山挡住去路。因此德国有大量“水陆两栖”甚至“海陆空”人才。许多德国人有第二第三甚至第四职业,一个人同时端着几个饭碗吃饭的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公司雇用一个人等于雇用几个人,工作效率极高。
德国人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德国人工匠精神精益求精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摘要: 德国人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这一块不用多说了,我们中国制造呢可能差不多就行了,包括我们的风电大客户,他一年做几千台的风机,但他的控制柜也不一定很标准。
德国人的创新质量上关键就是三个词:专心、专注、专业,这使得它的质量不断地提高,使得它的创新精神不断地发扬。
中国呢因为他的起点不一样,他的条件不一样,所以他一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以价格取胜,所以他必须考虑成本,所以他的成本意识很强,而且他还要以速度取胜。
他忽略了另外两个东西:质量和创新。
人家说质量,我们说质量马马虎虎就行了;人家说创新,我们叫COPY 式创新。
当然再过三十年,中国的制造肯定会超越德国,但这个时候,专心、专注、专业是根本。
如果说痛点的话,我想说首先是一个战略选择的问题,对制造企业来讲,你是长期战略还是短期战略。
但是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过去我们基本都是短期战略。
就是睡一觉,明天我就能变得很富有,或者能创造很大的业绩。
这样的战略目标就促使我们所有都是短期的:从研发到维护到团队建设都是,他没有人去研发,他一味地依赖供应商帮着去做,他这种就是短期战略选择造成的问题,如果中国的制造业能从长期出发,从基础开始,多做一些标准化的东西,多做一些可以继承的东西,可以积累的东西,我觉得中国的制造业一定可以发挥我们的长处。
因为中国的制造业在过去已经向世界证明我们的发展速度是很快的,而且我们从中国制造的价格低廉、品质低劣的这样一种境地,走向了价格优势,性能弱势的这样一个地步,所以我们在战略选择上应该做一个长期的打算。
还有一点就是,我们应该从教育上去培养一种文化,就是一种“标准化、规范化”的文化,而不是一种“差不多”的文化。
因为你只有抛弃这种“差不多”文化,你才能建立起一套规范的人才培养体系、规范的工艺流程。
我举一个例子,大家怎幺看待这个流程问题:在我们中国制造业往往在制定流程上有问题,老板说,你去帮我制定一个流程,两天就要制定出来一个流程。
德国人的启示[5篇材料]
![德国人的启示[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5d69446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d.png)
德国人的启示[5篇材料]第一篇:德国人的启示德国人“用质量去竞争”的启示提起德国,人们总能想起“奔驰、宝马、西门子……等享誉世界的品牌,这与德国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坚持“用质量去竞争”作为企业首要目标不无关系。
然而,你是否清楚,十八世纪的德国,也曾是一个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的国家?那时的德国还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科技、经济远远落后于同为欧洲的英法等国。
为了快速提升国力,德国人首先把目光瞄准了通过工业革命而已经成为世界强国的大英帝国。
起初,德国的许多企业工厂为走捷径,不择手段地剽窃英国的产品技术进行假冒仿制,而政府对此也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还施以援手暗中鼓励。
当时的英国产品享誉世界,给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收入。
然而,随着德国仿冒英国的产品鱼目混杂地流向市场,各国对英国的产品逐渐失去兴趣,“德国制造”的这些质次价差产品严重影响了英国形象不说,还导致外汇收入大幅下滑。
英国人为“德国制造”大为恼火,大英政府在国民怨声载道中不得不通过了针对德国的《商品法》,勒令所有进入英国及其殖民地的产品必须标明“德国制造”的印记。
很快,“德国制造”便臭名远播,一时间,许多国家纷纷拒绝进口德国产品,在世人的眼里德国人也成了被嘲笑的对象。
德意志民族为“走捷径”付出了沉重代价。
面对奇耻大辱,德国人没有抱怨别国的指责,更没有刻意护“短”,而是认真自我反省。
经过反复论证,他们终于认识到:“浮躁”与投机取巧,虽然能获取一时的好处,但终将以失败告终,“唯有产品的优质性才是它最好的广告”,“质量意味着产品的生命。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质量都是企业的生命”…痛定思疼之后,德国人便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他们把“用质量去竞争”确定为企业的首要目标,并把英国人针对其制订的《商品法》张榜在许多工厂的醒目之处以警醒国人。
十多年后,英国及其许多国家的人民惊奇地发现,“德国制造”又渐渐侵入他们的生活,且越来越必不可少。
原因是德国产品已今非昔比,均属上乘。
读懂德国人读后感450字

读懂德国人读后感450字
认真、踏实、遵守规则,这些优点是人不可缺少的,可是总有人会不遵守。
是啊!许多民族都有这个品质,可德国却占重要地位,原来我并不认识德国这个美好的民族,可是有一篇让我认识了那就是———<<读懂德国人>>我看完后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他们是多么的善良。
认真。
诚实。
遵守规则。
这篇作文主要讲了四件事,第一件:一群大学生在德国某城市的街头做了个实验,他们把“男”“女”两个大字分别贴在电话亭门上,结果所有的德国人都按“男”“女”排列。
第二件:迈克是“我”的德国同学,一次“我”说想喝德国啤酒,结果迈克不惜百里到德国买啤酒请“我们”喝,可却一定要把空瓶子拿回去。
第三件:史蒂凡,也是"我"的`德国同学,一次,"我"想请他星期六晚饭后六点半到"我"宿舍喝咖啡,可他却早早来到"我"的宿舍门口不到六点半不敲门.第四件:德国人就算没有人看着或没有监控也不会闯红灯,而且德国老人在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竟没有违章记录.
看完之后,我真的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几十年驾车历史竟没有违章记录,在静寂的街也不会闯红灯,也许不是人人可以做到的,可德国人却可以做到,我好羡慕他们啊!在我们中国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我想我们一定要向德国人一样拥有心地善良、认真、诚实、踏实、遵守规则……
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美好吧!让我们一起努力.。
德国人心得

学习一丝不苟的德国人心得体会彰武支行公司业务部张琦近期,市行领导组织我们向德国人学习一丝不苟的精神,让我们明白了一丝不苟的德国人,做事情认真是出了名的,一个极端的说法说,如果操作规定上说往墙上钉钉子只需敲三下,那么德国人决不会敲两下或四下。
守时守约的德国人。
在德国人的生活中,预约非常重要,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表,或是电子PDA或是一个小册子,上面按照时间记满了每天的日程安排,有的教授的预约甚至都排到了明年。
德国人就是按照自己的时间计划表,每天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己的工作。
在德国如果你不到招呼就贸然去拜访某位德国朋友,是非常不礼貌的,当然如果你与德国人有了预约却没不能按时到,更是不礼貌,因为如果跟你约定的是谈半个小时,那么此后的时间也许是属于别人的预约。
反观国内,我们的一些部门领导整天忙于应酬,今天根本不知道明天自己会在哪里会干些什么工作,即使是有计划,往往是计划赶不上变化。
当然我们的领导也有难处,中国长期存在重人情世故的习惯,有时不去应酬反倒是对邀请者的不礼貌。
德国人严谨的精神来自何处?严谨和认真已经渗入到每个德国人的血液之中,这种精神与宗教信仰有密切的关系。
德国是著名的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发源地。
路德给德国人带来一个新的概念,那就是“天职”。
在德语的职业、天职一词中,包含的是宗教的概念:上帝安排的任务。
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教徒来说,他做一样工作,生产一件产品,并不是为了工资、为了谋生而做,而是为完成上帝安排的任务。
我们可以想象,这与干工作只是为了对得起所拿的那份工资,在工作态度的严谨与认真上会有多大的不同,制造出来的产品在品质上又会有多大的不同。
路德及其后来路德派的职业思想至少在三个层面上深刻地影响了德国人:一是将世俗工作视为神圣,并以最神圣的态度去从事世俗的工作;二是尊重自然形成的分工与合作,不过分注重职业的形式;三是极其安心于本职工作,有良好的职业精神。
结合实际来说,就是现在我们的工作都是自己的本质工作,既然是本职工作,就应该好好的珍惜,一定要按照正确的步骤走,不要走歪路,走邪路。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

德国的细节读后感1. “德国的细节里藏着好多宝藏呢!”我跟同桌讨论这本书时说。
有一次我去爷爷家,看到他把旧工具摆放得整整齐齐,爷爷说:“东西放好,用时好找,就像德国人对待生活那样细致。
”从爷爷那我懂了,注重细节能让生活井井有条,难道不是吗?2. “德国在细节上就像个严谨的钟表匠!”爸爸跟朋友聊天时提到。
我记得在学校手工课,同桌做小木屋模型,每一块木板都打磨得很光滑,他说:“德国工匠肯定也是这么精心对待作品的。
”这让我明白,用心对待细节,成果才会出色。
3. “德国那些细节,像星星点点的烛光,照亮好多角落。
”妈妈在家庭聚会上感慨。
我去超市买东西,收银员阿姨总是把商品分类装袋,还笑着说:“这样您拿回家也好整理,德国人做事就这么贴心。
”这使我想到,小小的细节能带来大大的便利,多棒呀!4. “德国对细节的执着,像长跑运动员的坚持。
”邻居叔叔大声说。
上次参加社区绘画比赛,有个小伙伴对画面的每一笔都反复斟酌,他自言自语:“德国画家肯定也是这么较真的。
”我就知道,在细节上较真,才能更接近完美。
5. “德国细节仿佛是魔法棒,点到之处都变精致。
”我跟小伙伴们分享感受。
我看到公园里的园艺工人修剪花草,那专注的神情,他嘟囔着:“得像德国人弄花园那样精细。
”这告诉我,专注细节能创造出美的奇迹,对不对?6. “德国的细节好似精心编织的网,密密匝匝。
”我在课堂上发言道。
在图书馆,管理员叔叔把书籍按类别、年代排得一丝不苟,他说:“这就像德国图书馆的管理方式。
”由此可见,细节做到位,管理更高效。
7. “德国在细节上像个耐心的绣花姑娘。
”奶奶跟邻居唠嗑时讲。
我参加学校的书法比赛,有个同学写每个字都像在雕琢美玉,他说:“德国书法家或许也是如此。
”我悟到,耐心对待细节,作品才有灵魂。
8. “德国细节是开启优质生活的钥匙。
”我对来做客的同学说。
我在蛋糕店看到师傅装饰蛋糕,那细致劲儿,他笑着说:“德国的蛋糕师肯定更讲究。
”这让我明白,抓住细节,就能提升品质。
德国学习心得

德国制造——长盛不衰的秘密在欧债危机的大背景下,欧洲各国经济哀鸿遍野,唯有德国一家风景独好,成为欧元区屹立不倒的“定海神针”。
为何“德国模式”能够胜出?究其根本,除了德国完善的社会市场经济体制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外,牛气十足的制造业是其抵御欧债危机的铜墙铁壁。
无论是帐篷、钟表、桥梁,还是汽车、火车、轮船,“德国制造”大致具备了五个基本特征:耐用、务实、可靠、安全、精密。
但“德国制造”的光环并非与生俱来,从历史上看,“德国制造”经历了由弱到强、由辱到荣的“灰姑娘”式的蜕变进程。
德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19世纪30年代才开始工业革命,较邻国法国晚了30年,此时英国工业革命更是接近尾声。
由于世界市场几乎被列强瓜分完毕,追求强国梦的德国人在列强挤压下,以剽窃设计、复制产品、伪造商标等“卑劣”手法,不断仿造英、法、美等国的产品,廉价销售冲击市场,由此遭到了工业强国的唾弃。
从那一时刻起,德国人开始清醒过来:占领全球市场靠的不是产品的廉价,而是产品的质量。
于是紧紧抓住国家统一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战略机遇,改革创新,锐意进取,通过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对产品质量的严格把关,大力发展钢铁、化工、机械、电气等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催生了西门子、克虏伯、大众等一批全球知名企业,并推动德国在一战前跃居世界工业强国之列。
“德国制造”完成华丽的蜕变,与德意志民族的文化传承息息相关。
严谨理性的民族性格形成了“德国制造”的核心文化:标准主义、完美主义、精准主义、守序主义、专注主义、实用主义和信用主义。
这些文化特征深深地根植于斯,就像是德意志民族的语言,复杂而精确,语法和词汇不能出现丝毫的模糊一样,泾渭分明,从而成就了“德国制造”的传奇。
“德国制造”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并在全球化时代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主要得益于德国“三位一体”的体系保障。
一是科技创新体系。
“德国制造”的强大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领先的产品技术含量。
德历届政府十分重视制造业的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着力建立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知识传播和人力培训为一体的科研创新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人给我们的启示
一个国家的发达,不仅取决于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民素质。
曾经读过一个真实的故事,说在德国,每个人都很遵守规则。
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一位大学生在德国的一个电话亭贴上“男”,在另一个电话亭贴上“女”字,然后在旁边观察。
不一会儿,“男电话亭”前都是男士,而“女电话亭”前一个人也没有。
这时,有一位男士推开了“女电话亭”的门,大学生便去问询,原来,这位男士是法国人。
而排队等待在“男电话亭”外的男士,则清一色都是德国人。
那位法国人说:‘电话亭又不是洗手间,分什么男女?”德国人却说:“既然门上贴了字,总是有原因的,那就先遵守规定再说吧。
”
这就是循规蹈矩的德国人。
在德国,看不到闯红灯的汽车。
即使在深更半夜。
、空寂无声的街头,德国行人依旧看着红绿灯、沿着斑马线过马路。
德国人不喜欢“到时候再说”这样的话,他们总希望按预定的计划去做事。
德国的孩子,每天把自己的房间收拾得整整齐齐,这好习惯会伴随他一生。
德国老人最喜欢向别人炫耀的是,在他几十年的驾车历史中,违章记录栏内是一片空白。
但我们一些不喜欢遵守规则的国人,总认为无拘无束、随心所欲才是最轻松的活法。
若要问德国人活得累不累,他们会告诉你,循规蹈矩、一丝不苟是一种轻松的活法,凡事无章可循才会让人疲惫不堪。
与德国人交往,透过他们刻板、固执的外表,感受到的是认真踏实可
靠的品质。
这就是德国人给我们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