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锌层彩色钝化常见问题及对策-10页word资料

合集下载

镀锌线镀后钝化工艺质量缺陷分析

镀锌线镀后钝化工艺质量缺陷分析

镀锌线镀后钝化工艺质量缺陷分析摘要:无花热镀锌,镀后钝化处理药剂使用三价铬钝化液。

三价铬钝化液主要成分是铬酸,铬酸是一种强氧化剂,对锌层有强烈的钝化作用,在钝化膜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三价铬钝化液也会造成各种表面质量缺陷,例如板面发白(严重时呈白锈)、摩擦黑斑、斑迹发花印痕等,严重影响客户使用。

关键字:钝化液钝化膜质量缺陷1前言无花热镀锌,镀后钝化处理药剂使用三价铬钝化液。

当热镀锌板接触铬酸钝化液时,锌就与铬酸起化学反应,即在热镀锌板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铬酸盐钝化膜。

这层钝化膜化学性质不活泼,可防止水汽、空气直接接触锌层,起到防锈作用。

钝化膜的形成过程是相当复杂的,钝化过程是金属和介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一层极薄的保护膜,这层薄膜通常是氧化剂和金属的化合物,它能够抑制阳极反应保护锌层。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三价铬钝化液也会造成各种表面质量缺陷,例如板面发白(严重时呈白锈)、摩擦黑斑、斑迹发花印痕等,严重影响客户使用。

2常见钝化液引起的质量缺陷2.1板面发白、掉粉板面呈现白色色差,可析出白粉物质。

随着钢卷存放时间增加,板面发白缺陷越容易出现。

图1:板面发白缺陷样貌2.2板面发花镀锌板在钝化前板面正常,经钝化后出现发花斑迹质量缺陷。

2.3白锈此种缺陷经常出现在夏季多雨潮湿季节,绝大多数白锈的镀锌卷都有进水痕迹。

白锈较轻,断面白锈有包装纸折印,板面占面积较小,包装纸没有水浸痕迹,这种白锈是由于镀锌卷下线时温度较环境温度高出较多,包装后卷中较热,温度下降后在包装物内形成负压,环境潮湿空气大量进入后形成凝露。

白锈较重,端面一侧有呈扇形白锈,开卷后板面白锈所占面积较大,无法擦掉。

外包装纸有或轻或重的浸水痕迹,此种白锈是由于在运输过程中进入雨水或海水造成镀锌卷钝化防护失效,而产生白锈。

2.4摩擦黑斑该缺陷多为运输过程由于颠簸造成带钢层间相互摩擦,摩擦点经氧化形成黑斑。

镀锌层彩色钝化常见问题及对策-推荐下载

镀锌层彩色钝化常见问题及对策-推荐下载

镀锌层彩色钝化常见问题及对策来源:文章发表时间:2008-10-28镀锌层在以铬酐、硫酸、硝酸等组成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铬酸盐薄膜,这一过程简称钝化。

钝化膜具有下列功能:(1)提高了锌镀层的抗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腐蚀的作用;(2)改善外观色彩,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目前钝化多采用低铬钝化工艺,按工艺配方浓度只占原配方浓度的l/30~1/50,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原材料的消耗,但对熟练掌握技巧、维护溶液正常进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操作稍有不慎极易出现差错,应予以高度重视。

1、钝化膜易脱落除了钝化溶液中硫酸浓度失调和镀件表面附有残留的添加剂未彻底剔除干净之外,操作不当也会造成钝化膜脱落,例如:(1)钝化后在未经干燥之前触碰物体;(2)钝化后未经吹、晾干之前直接进入烘箱烘烤;(3)在高湿度条件下未能及时晾干;(4)晾晒时镀件的下端及孔眼等处的积水未能及时除去(5)二次钝化件,即钝化后自认膜层色泽欠佳再经补钝化的零件发生脱膜;(6)经钝化并冲洗干净后,有时工件虽经晾干,但又受到挂具上流下的水所润湿而发生部分膜层脱落;(7)钝化溶液温度过高,钝化时间过长而引起的膜层过厚,影响到膜层的结合力。

对于氯化钾光亮镀锌件,若钝化之前未经预处理而脱膜,则必须先经预处理,这是因为氯化钾光亮镀锌件表面附有添加剂,若添加剂未能彻底清洗干净,钝化后必然会引起脱膜,为此,钝化前尚需在沸水中煮3~4min,经冷却后再钝化,这一脱膜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为减少因脱膜而造成返修,在镀件钝化后尚未烘烤之前应做一次检查,当发现有脱膜的应当立即在稀盐酸中退除,用流动水冲洗后重新钝化,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返修工序。

2、根据钝化溶液温度调节钝化时间溶液温度偏低时成膜速度缓慢,所获的膜层薄,光泽性差,有雾状,需要延长钝化时间,尤其是延长空气中的停留时间才能有所改善,但仍难免“地图”形的花纹出现。

溶液温度偏高时所获钝化膜虽较光亮,色彩自然,但钝化膜结合力差,要防止因钝化时间过长而引起膜层脱落。

镀锌常见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共46页文档

镀锌常见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共46页文档
镀锌常见质量问题及其 解决方法
6、纪律是自由的第一条件。——黑格 尔 7、纪律是集体的面貌,集体的声音, 集体的 动作, 集体的 表情, 集体的 信念。 ——马 卡连柯
8、我们现在必须完全保持党的纪律, 否则一 切都会 陷入污 泥中。 ——马 克思 9、学校没有纪律便如磨坊没有水。— —夸美 纽斯
10、一个人应该:活泼而守纪律,天 真而不 幼稚, 勇敢而 鲁莽, 倔强而 有原则 ,热情 而不冲 动,乐 观而不 盲目。 ——马 克思
Thank youFra bibliotek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电镀锌低铬钝化故障处理

电镀锌低铬钝化故障处理

∙电镀行业解析:镀锌低铬钝化故障处理∙前言镀锌低铬钝化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起,由1809/L、40glL高铬二次钝化基础上降到2一59/L低铬钝化新工艺,并且钝化膜的耐蚀性基本上可达到高铬钝化的耐蚀性,初步解决了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低铬彩钝化和白钝化常见的膜层缺陷、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汇总如下。

1 彩钝化常见故障及处理1.1 膜层不亮、有雾状1.1.1 产生原因(1) 硝酸出光失效;(2) 钝化液中硝酸和铬酸太少;(3) 三价铬和锌离子积累过多,即钝化液已老化;(4) 钝化后清洗水中含有大量氯离子,或使用了曾进行白钝化件的漂洗水槽。

1.1.2 处理方法(1) 更换出光溶液;(2) 添加适量硝酸和铬酸,予以调整;(3) 重新配制钝化液,旧液可用袋装732 阳离子交换树脂浸渍处理,除去溶液中C扩‘和ZnZ干后再用。

平时也最好用此法定期浸渍处理,延长钝化液使用期;(4) 更换清洗水,不能用白钝化件漂洗水槽来清洗彩钝化件。

1.2 膜层不牢、易擦1.2.1 产生原因(1) 钝化液pH值偏低;(2) 钝化操作时间长;(3) 锌镀层表面吸附一层有机物;(4) 钝化件出槽在空气中停留时间长。

1.2.2 处理方法(1) 调整钝化液pH值,一般刚配好的钝化液pH值往往偏低,可加人少量氢氧化钠,使溶液pH值升高至工艺范围的下限,当pH值过高时加硫酸调整;(2) 适当缩短钝化时间,掌握好工件在液下成膜的时间,一般pH值在下限时,操作时间短一些,反之时间长一些,成膜时间随pH值而变,不能固定不变;(3) 可用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脱膜,清洗后再进行钝化;(4) 适当缩短钝化件在空气中停留时间。

1.3 彩色浅、烘干后呈黄红色1.3.1 产生原因(1) 钝化液中硫酸含量高;(2) 钝化后在空气中停留时间短。

1.3.2 处理方法(1) 在钝化液中加铬酸和硝酸以平衡浓度;(2) 适当增加钝化件在空气中暴露时间。

1.4 膜层发黑或棕揭色1.4.1 产生原因(1) 镀锌液中金属杂质含量太高;(2) 钝化液中铬酸太少;(3) 硫酸含量过高。

锌镀层的钝化处理共12页word资料

锌镀层的钝化处理共12页word资料

锌镀层的钝化处理发布时间:2019-09-12一、六价铬钝化处理锌的化学性质活泼,在大气中容易氧化变暗,最后产生“白锈”腐蚀。

镀锌后经过铬酸盐处理,以便在锌上覆盖一层化学转化膜,使活泼的金属处于钝态,这就叫锌层铬酸盐钝化处理。

这层厚度只有0.5μm以下的铬酸盐薄膜,能使锌的耐蚀性能提高6倍~8倍,并赋予锌以美丽的装饰外观和抗污能力。

目前钝化主要有六价铬钝化与三价铬钝化。

铬酸盐钝化不仅作为防护层,而且在一些低档产品上经白钝化,或者白钝化经有机料着色,可作为防护-装饰用途。

铬酸盐钝化液由铬酸、活化剂和无机酸组成,锌与钝化液发生作用,导致锌溶解、六价铬还原成三价铬,并在反应中消耗氢离子,当锌和溶液界面上的pH值上升到3以上时,产生一系列的成膜反应,凝胶状钝化膜就在锌界面上形成。

关于钝化膜形成的机理和膜层的化学组成仍有争论。

一般认为锌层钝化膜是由碱式铬酸铬、碱式铬酸锌和水合三氧化铬等组成的水合物。

经分析膜中三价铬含量占28.2%,六价铬占8.68%,水分占19.3%。

其中三价铬是钝化膜的骨架,六价铬靠吸附、夹杂和化学键力填充于三价铬的骨架之中,故六价铬的含量直接影响钝化膜的耐蚀性。

当钝化膜受到磕、划、碰伤时,在潮湿空气中六价铬可溶于水膜内,在破损处成膜给予自动修复,这是铬酸盐膜的重要优点之一。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钝化膜的彩虹色是由于化学组成决定的。

三价铬呈淡绿色和绿色;六价铬呈橙红至红色;不同价态和不同量的铬相混合就出现了五颜六色。

这就是化学成色学说。

但是它不能解释从不同角度看颜色各异;不同钝化手法可得到有层次的色阶;随钝化膜厚度增加颜色的变化规律同所见光光波所显示的颜色相同;以及干燥过程色彩变化等现象。

如是我国研究者提出了物理成色即光波干涉成色的学说。

根据光波干涉原理,入射光到达钝化膜表面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过钝化膜由锌层表面再反射出来,于是从外表面和从内表面反射出来的光产生光程差。

当光层差等于某颜色的光波之半或它的奇数倍时,就会发生光波干涉而抵消一部分,我们肉眼所见只是该色的辅色。

镀锌低铬钝化故障处理

镀锌低铬钝化故障处理
中 图分 类号 :Q 13 5 r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 编 号 :0044 (06 0.O40 10.72 20 )6O4 .2
O 前 言
镀 锌低铬 钝化 从 上 世 纪 7 0年 代 中期 起 , 10 由 8 gL 4 / / 、0gL高铬 二 次钝化 基 础上 降 到 2—5gL低 铬 /
4 结语
在 电镀 生 产 过程 中 , 现故 障 的 原 因是 多 方 面 出
的 , 阳极 的 质 量 也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不 得 半 点 马 但 来
3 镍 阳极
3 1 结构 疏松 杂质 高 的阳极 .
虎 , 须持科 学 态 度 , 真对 待 , 必 认 高度重视 。
参考文献:
杂 , 买时要 注意 。 购
3 2 镍角表 面 有 油 .
铝轮 毂生 产 单位 一直 购买进 口镍 角作 电镀 镍 阳
质优 的磷 铜 阳 极 表 现 在 三 方 面 : 先 , 料 要 首 原
极, 电镀生 产 很 正 常 。有 一 次 购买 合 资 厂 生 产 的镍 角, 代替原 电镀 阳极 。使用 人员 仍按惯 例 操作 , 结果
( ) 当缩 短钝 化 时 间 , 2适 掌握 好 工件在 液 下 成膜 的时 间 , 般 p 一 H值 在 下 限 时 , 作 时 间 短 一 些 , 操 反 之 时间长 一 些 , 膜 时 间随 p 成 H值而 变 , 能 固定不 不
1 12 处 理 方 法 ..
( ) 换 出光 溶液 ; 1更 ( ) 加适 量 硝酸 和铬 酸 , 以调 整 ; 2添 予 ( ) 新 配制 钝化 液 , 3重 旧液 可用 袋装 7 2阳离 子 3
交换 树脂 浸 渍 处 理 , 去 溶 液 中 c3 除 r 和 z 后 再 n

镀锌常见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镀锌常见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11
• 六、板面点块状露钢 • 常见原因:1、炉内局部气氛不合要求:炉区 常见原因: 、炉内局部气氛不合要求: 漏气、漏水或开机前吹扫不干净。 2、炉区 漏气、漏水或开机前吹扫不干净。 、 NOF段造成板面氧化。3、进炉前的板存在锈 段造成板面氧化。 、 段造成板面氧化 蚀或是板面有水、油等其它污染物。 、 蚀或是板面有水、油等其它污染物。4、若JC 快冷风机处有较多锌灰或锈皮, 快冷风机处有较多锌灰或锈皮,则启用快冷风 机后也容易露钢。 机后也容易露钢。
13
• 八、锌渣痕带露钢:带钢板面附有锌渣 锌渣痕带露钢: 条状、片状), ),其中又有针孔状露钢 (条状、片状),其中又有针孔状露钢 或块状露钢,多出现在下表面, 或块状露钢,多出现在下表面,呈不规 律的线条状居多,有时某个局部稍多, 律的线条状居多,有时某个局部稍多, 侧或D侧 目前原因尚不清楚。( 。(从 如O侧或 侧。目前原因尚不清楚。(从 侧或 沉辊划伤会造成露钢的情况看, 沉辊划伤会造成露钢的情况看,下表面 锌渣痕露钢是否为钢板在炉内造成比如热张力辊)
14
• • • • • • • • • •
锌层脱落
– 缺陷特征
由于锌层粘附性能不好,在进行机械咬合或球冲试验时, 由于锌层粘附性能不好,在进行机械咬合或球冲试验时,带钢表面 出现的严重锌层与钢基分离的现象称锌层脱落。 出现的严重锌层与钢基分离的现象称锌层脱落。在生产线上也可以直接 看到锌层局部呈块状与钢基分离、锌层掉落的现象。 看到锌层局部呈块状与钢基分离、锌层掉落的现象。 2、产生原因 、 原板存在擦、划伤、锈蚀等缺陷; 原板存在擦、划伤、锈蚀等缺陷; 轧机乳化液太脏,带钢表面残留物偏高; 轧机乳化液太脏,带钢表面残留物偏高; NOF炉温偏低,不能有效的灼烧掉带钢表面的残留物; 炉温偏低, 炉温偏低 不能有效的灼烧掉带钢表面的残留物; NOF空燃比设定不合理 或烧嘴变形), 空燃比设定不合理(或烧嘴变形),NOF呈强氧化气氛; 呈强氧化气氛; 空燃比设定不合理 或烧嘴变形), 呈强氧化气氛 H2掉或机组恢复生产时 掉或机组恢复生产时HN置换时间不够; 置换时间不够; 掉或机组恢复生产时 置换时间不够 炉压偏低,炉门吸风; 炉压偏低,炉门吸风; 炉子密封状况不好; 炉子密封状况不好;

镀锌故障处理培训资料

镀锌故障处理培训资料

钝化前必须先出光。 出光液为3~5%硝酸
低铬彩虹色钝化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
调整在工 艺规定的 pH值范围
pH值不当
硫酸偏低
补充硫 酸或硫 酸盐
改善镀层结 晶和出光液
不出现们彩虹色 彩虹色极淡
镀层本身 光亮度差 钝化时间短
低铬彩虹色钝化常见故障和处理方法
补充硝酸或 硫酸 钝化液老化 pH值偏高 用活 性碳 处理
可能原因
光亮剂含量偏低 pH值偏高或偏低 镀液的温度有点高
氯化钾镀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低电流密度区镀层发暗 可能原因
光 亮 剂 含 量 偏 低 氯 化 钾 含 量 偏 低 镀 液 的 温 度 偏 高 重 金 属 杂 质 污 染
氯化钾镀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可能原因
前处理不良
有机杂质多
镀层有条纹 或斑点
锌酸盐镀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可能原因
阳极面积小 及时补充锌板
碱含量低 补碱
阳极钝化 锌含量下降
阳极Da大
镀件面积大
工件面积为阳极面积的 1/2
氯化钾镀锌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氯化钾镀锌配方
• 氯化锌 60~80 g/l • 氯化钾 180~220 g/l • 硼酸 25~35 g/l • ZB—85 15~20 ml/l • pH值 4.5~5.5 • 温度 10~30℃ • 阴极电流密度 0.5~3.0 A/dm2
氢氧化钠 10~20 g/l 硫化钠 3~7 g/l 温度 室温 时间 5~15s
铬酸酐 150~200 g/l 碳酸钡 2~4 g/l 温度 室温 时间 5~15s 磷酸三钠 60 温度 室温 时间 5~15s g/l
银白色
蓝白色
蓝白色
锌镀层的白色钝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镀锌层彩色钝化常见问题及对策来源:文章发表时间:2008-10-28镀锌层在以铬酐、硫酸、硝酸等组成的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使其表面形成一层铬酸盐薄膜,这一过程简称钝化。

钝化膜具有下列功能:(1)提高了锌镀层的抗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腐蚀的作用;(2)改善外观色彩,有一定的装饰效果。

目前钝化多采用低铬钝化工艺,按工艺配方浓度只占原配方浓度的l/30~1/50,大大减轻了环境污染和原材料的消耗,但对熟练掌握技巧、维护溶液正常进行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操作稍有不慎极易出现差错,应予以高度重视。

1、钝化膜易脱落除了钝化溶液中硫酸浓度失调和镀件表面附有残留的添加剂未彻底剔除干净之外,操作不当也会造成钝化膜脱落,例如:(1)钝化后在未经干燥之前触碰物体;(2)钝化后未经吹、晾干之前直接进入烘箱烘烤;(3)在高湿度条件下未能及时晾干;(4)晾晒时镀件的下端及孔眼等处的积水未能及时除去(5)二次钝化件,即钝化后自认膜层色泽欠佳再经补钝化的零件发生脱膜;(6)经钝化并冲洗干净后,有时工件虽经晾干,但又受到挂具上流下的水所润湿而发生部分膜层脱落;(7)钝化溶液温度过高,钝化时间过长而引起的膜层过厚,影响到膜层的结合力。

对于氯化钾光亮镀锌件,若钝化之前未经预处理而脱膜,则必须先经预处理,这是因为氯化钾光亮镀锌件表面附有添加剂,若添加剂未能彻底清洗干净,钝化后必然会引起脱膜,为此,钝化前尚需在沸水中煮3~4min,经冷却后再钝化,这一脱膜问题就能得到解决。

为减少因脱膜而造成返修,在镀件钝化后尚未烘烤之前应做一次检查,当发现有脱膜的应当立即在稀盐酸中退除,用流动水冲洗后重新钝化,这样可以大大简化返修工序。

2、根据钝化溶液温度调节钝化时间溶液温度偏低时成膜速度缓慢,所获的膜层薄,光泽性差,有雾状,需要延长钝化时间,尤其是延长空气中的停留时间才能有所改善,但仍难免“地图”形的花纹出现。

溶液温度偏高时所获钝化膜虽较光亮,色彩自然,但钝化膜结合力差,要防止因钝化时间过长而引起膜层脱落。

钝化溶液温度过高时工件离开液面极易快速干燥,从而影响膜层的结合强度,为此不宜在高温下操作。

3、不同形状工件的钝化实例(1)长串件的钝化。

长串件钝化时镀件的上、下端进出钝化溶液中的时间有先后,同时工件在溶液中摆动时,镀件的下端摆动幅度比上端大得多;另一方面钝化后在空气中停留时,溶液由上端往下流,下端镀件表面要比上端镀件附有更多的溶液,下端与溶液有更多的化学反应时间。

这些都使得下端钝化膜的颜色深于上端。

为减轻色差,这类零件进、出钝化溶液时建议横向出、入(下端用一挂钩钩起来),并防止使用的阳极过长。

(2)长条零件钝化。

长条零件钝化时如钝化槽容纳不下,可采取临时措施,利用砖块或木条加工一个能容下镀件的框,框内衬以塑料布,注入钝化溶液后即可使用,采用此法既方便又可避免膜层不均匀或产生衔接印痕等质量问题。

(3)平面件钝化。

一般平面件钝化时由于在钝化槽中摆动时边缘部位与钝化溶液接触会比中间部位剧烈,而引起此部位钝化膜的色泽过深或不均匀的现象,此问题可采取压缩空气搅拌来解决,效果很好。

为提高钝化膜的均匀性还需注意镀锌过程中的电流分布均匀性,必要时镀件的边缘予以屏蔽,以防该部位因电流过大而出现镀层粗糙,影响钝化膜的色泽。

(4)表面光洁件的钝化。

表面光洁件钝化后,由于表面光滑,钝化溶液在其表面较难吸附,很快流失,故钝化时在溶液中和空气中的停留时间都要适当延长,否则该工件的钝化膜显得较淡。

(5)易兜水件钝化。

要避免兜出溶液,以免引起钝化溶液过多损耗、污染环境,也可以保证该部位钝化膜的质量。

(6)小件钝化。

可把整串所绑扎的工件放在塑料篮筐内钝化,以免钝化时因抖动而脱离群体,掉入槽内造成返修。

4、钝化溶液简便有效维护溶液经一年左右使用后所获钝化膜的颜色会逐渐陈旧,呈暗绿色,这是溶液中积聚的金属杂质或三价铬浓度超过允许值而引起的;需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调整,具体方法如下。

取转为H+型的“732”强酸性阳树脂5kg左右,装在耐酸的布袋内,直接浸泡在钝化溶液中,隔一定时间提一下布袋,使布袋内、外的溶液时时得到交替更新。

当发现袋内树脂的颜色变深时,说明树脂已吸附饱和,再无交换能力,需要再生,此时可将布袋由溶液中取出。

经清洗后在硫酸溶液中再生,再生后可继续使用,一般在1~2天内即能使300l左右的钝化溶液中的有害杂质吸附干净,使溶液恢复透明的鲜红色,所获的钝化膜也即由原来的陈旧暗绿色变为鲜艳的彩虹色。

使用过的树脂经硫酸再生后浸泡在清水中下次仍可继续使用。

采取上述方法处理低铬钝化溶液无需停产,无需专用设备,不损耗溶液,从而既能避免对环境的污染,又能节省添置设备所需的费用。

5、钝化溶液的调整和材料补充低铬钝化过程中由于溶液对基体锌层无抛光作用,钝化前镀层的抛光依靠浸稀硝酸来完成。

硝酸出光有利于除去锌层表面添加剂分解后黏附于工件表面的有机物质,镀件进入钝化槽后钝化液直接与光亮的锌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钝化膜,钝化对溶液中各组分的消耗是甚微的。

由于铬酐含量低,溶液在镀件表面黏性小,随镀件带出的量也很少。

因而溶液中有机、无机杂质的带入也大大少于高铬钝化工艺,相对来说溶液比较稳定,无需像高铬钝化那样须经常调整。

经一定时间使用后如发现成膜速度逐渐减缓,所获得的钝化膜色彩慢慢变得浅淡,说明溶液中的成分有较大消耗,需要补充材料,此时可按如下方法补充。

补充事先配制好的母液,每次加10ml/l左右。

母液中铬酐和硝酸的浓度按工艺配方20倍,硫酸按工艺配方22倍配制,这是因为低铬钝化是液相成膜。

经验证明,作为活化剂的硫酸其消耗量略大于其他成分,又硫酸具有维持溶液中pH值的功能,在保证必需的pH 值条件下能促使钝化膜光亮细密,呈鲜艳的彩虹色调。

但硫酸也不能过量,否则将会影响膜层的结合力。

每加入10ml/l母液相当于提高原工艺配方浓度的20%,在一般情况下,材料补充后溶液即能恢复初期配制时相同的使用效果,如溶液浓度有较大变化,适量增添甚至整槽重新配制时,均可采用此法。

采用此法可避免临时计算、领料、配制、溶解等忙乱事情的发生。

6、由锌层出光溶液老化引起的质量故障某厂镀锌钝化工作量较大,钝化前的硝酸出光溶液很少更换。

错误地认为出光溶液效果差是硝酸浓度低引起的,只要加点硝酸就可以了,结果浸出来的工件表面出现灰雾色,误认为是镀锌溶液有问题。

实际上这一现象是硝酸出光溶液中锌离子浓度过高引起的,更换新溶液之后钝化膜灰雾问题随即得到解决。

为摸清出光溶液中锌离子的允许浓度与浸亮件质量的关系,经小试得出锌离子约达4g/h浸出,工件经钝化即有灰雾状。

在洁净的出光溶液中浸亮还能验证镀锌溶液被污染原因:出光后工件表面出现褐色膜,这是镀锌溶液被重金属杂质污染的现象;出光后工件表面出现白雾,这是镀锌溶液被有机物污染的现象。

锌层出光溶液浓度较低l%~3%,氯化钾光亮镀锌件的出光液可用l%浓度的稀硝酸,费用相对较低,使用过于陈旧的稀硝酸,还可能由此而污染钝化溶液。

7、钝化膜出现发花某厂镀锌钝化多为钣金件,工件面积较大,钝化膜的色彩显得不够均匀。

为解决这一难题,采取了压缩空气搅拌钝化溶液的方法,结塑膜层色彩的均匀性虽有改善,却出现了发花现象。

原来该厂使用的压缩空气未经油、水过滤。

压缩空气中的油、水随空气直接进入钝化溶液,在液面处清楚可见有一层油膜,当工件入钝化溶液时会粘在工件表面。

从而出现了发花的钝化膜层,油膜厚处甚至无钝化膜的形成。

’提出如下两点解决方法:1)制作一个小型的油、水过滤器;2)未使用油水过滤器之前,钝化溶液表面的油膜及时用粗纸附着液面吸附掉.引起钝化膜发雾的5点重要因素。

锌层低铬钝化后出现发雾的原因众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与镀锌层质量有关。

当镀锌溶液中积聚过多的有机质时(多由添加剂的分解产物引起的),镀出锌层易发雾,在此锌层上钝化,所获钝化膜必然会出现雾状。

(2)浸亮溶液中锌含量过高。

这一现象在碱性镀锌工艺中尤为多见,碱性镀锌溶液中碱含量高,工件表面残留溶液较难洗脱,较易带入到浸亮溶液中去,从而致使浸亮溶液中锌离子浓度过快积累。

(3)钝化溶液使用过久积聚过多的三价铬离子。

钝化溶液中积聚一定量的三价铬离子时,钝化膜易出现雾状。

低铬钝化溶液中各组分浓度低,多次以补充材料方式来延长溶液的使用寿命,三价铬离子必然会越积越多,在这种情况下要定期用732阳树脂进行处理,使低铬钝化溶液长期保持鲜艳的、清澈的红色(溶液呈暗绿色说明三价铬已超标,不能再继续使用)。

(4)浸亮溶液浓度过稀。

碱性镀锌溶液中碱含量高,不易洗脱而带入浸亮溶液之中,结果浸亮溶液中的硝酸很快被中和,起不到浸亮作用,由于低铬钝化无抛光能力,从而出现钝化膜光泽性差,细看似呈雾状。

浸亮溶液的浓度也不宜过浓,否则锌层损耗过多,有必要时可选用氯化钾光亮镀锌来满足装饰上的要求。

(5)前处理工艺不彻底。

未经擦刷或电化学除油,当工件表面不亲水或有轻度氧化膜时,镀层的上镀期必然有先后,从而也就必然会出现不均一的镀层质量,由于镀层下污物的存在,也必然会有雾状出现。

8、由一水多用引起镀锌钝化膜恶化故障由一水多用引起的质量故障较为多见,这是对清洗水水质与镀层质量并溶液关系重视不够引起的。

清洗就是为洗去工件表面的污物,不让下道工序的溶液遭到污染,如果清洗的水本身不洁净,在此水中再洗也是洗不干净的,现举3个实例说明清洗水水质与镀层质量和溶液维护方面的重要关系。

某厂镀锌白亮钝化和彩色钝化后的清洗合用一只清洗槽,结果白亮钝化层表面总是难以获得理想的银白色钝化膜。

某厂仿金镀件与镀镍件也都在同一只清洗槽中清洗,仿金镀件干燥后当即变色,而镀镍件镀铬也难以沉上均一洁净的铬层。

还有更为严重的,如氰化镀铜后的清洗水与中和后的清洗合用一只清洗槽,致使大量含铜水带人镍槽,造成镍槽不能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还可能引起因氰化物与酸作用而引起氢化氰中毒事故的发生。

上述类似问题在某些厂家并不少见,其实这样做是得不偿失的,只有改变用水方法,如采用多级逆流漂洗等手段,才能充分清洗,保证清洗质量,同时还可节省用水,达到两全其美的目的。

9、严格掌握钝化过程中色泽变化规律镀锌层钝化膜的耐蚀性能与钝化膜外表的色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以彩钝为例,钝化膜的形成是根据钝化时间的长短来掌握,彩色钝化膜的色泽变化大致如下:淡蓝略带红色一蓝、红色一深蓝、紫色一淡红色一桃红带淡绿色一艳绿色一金黄色一黄褐色。

根据耐蚀性试验,以艳绿色和金黄色的钝化膜致密性最好,耐性也最好。

10、钝化膜的合理老化锌层钝化后的老化工序很重要,采取合理的老化工艺即50~160℃,l0~15min烘烤时间,即可排尽钝化膜中多余的水分,增加光亮程度和抗蚀性能,但若老化温度超过70℃,尤其高于80℃时,钝化膜中所含的结晶水将会分解出来,此时钝化膜将会出现裂纹和孔隙,抗蚀性能随之降低,膜层的变色速度也会加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