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量观测记录表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天气》测试卷及答案(含四套题)

A.小雨转晴,夜间最高气温22℃,白天最低气温19℃
B.晴转小雨,白天最高气温22℃,夜间最低气温19℃
C.小雨转晴,白天最高气温22℃,夜间最低气温19℃
四、简答题(除标注外,选择题每小题3分,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6分)下面是某市气象台发布的一条气象消息:我市今天夜里到明天,晴,西北风3~4级,明天白天最高气温为8℃,早上最低气温为零下3℃。明天的森林防火等级4级,极易引起森林火灾,注意控制野外用火。试问: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正确读法。
13.答案:A
解析:温度计读数时应该平视,仰视、俯视读数都不准确,A符合题意。
14.答案:C
解析:风速等级被分为13个等级。
15.答案:B
解析:透明的直筒型玻璃杯适合做雨量器。
16.答案:C
解析:观察天气变化的规律,应该观察多天的天气。
17.答案:A
解析: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
1.__________是地球获得热量的最主要来源。
2.常用的温度单位是__________,用__________来表示。
3.气温计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组成部分。
4.选择一天中五个时间点测量气温,将数据制成__________,更方便我们了解一天中的气温变化。
6.答案:A
解析:当天刮东北风,指的是风从东北方向刮过来,刮向西南方向,因而想要风车转动得更快,小明最好面向东北方向奔跑。
7.答案:C
解析:沙尘扬起的方向,能判断风向;旗帜飘扬的方向,能判断风向;汽车行驶的向,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主要受发动机的控制,不能用来判断风向。
第2章 降水观测与资料整编

3、观测注意事项
(1)每日观测时,注意检查雨量器是否受碰撞变形,检查漏斗
有无裂纹,储水筒是否漏水。
(2)暴雨时,采取加测的办法,防止降水溢出储水器。如已溢
流,应同时更换储水筒,并量测筒内降水量。 (3)如遇特大暴雨灾害,无法进行正常观测工作时,应尽可能 及时进行暴雨调查,调查估算值应记入降水量观测记载簿的备 注栏,并加文字说明。 (4)每次观测后,储水筒和量雨杯内不可有积水。
计有翻斗式、称重式、轮盘斗式和虹吸式等类型。 2、适用范围 (1) 人工雨量器适用于驻测的雨量站观测液态和固态降水 量;
(2) 翻斗式、称重式和轮盘斗式雨量计适用于驻测和无人
驻测的雨量站观测液态降水量; (3) 虹吸式雨量计适用于驻测的雨量站观测液态降水量。
2.2.2 仪器安装
1、地面观测场的人工雨量器安装高度为0.7 m,自记雨量计
(5)场内地面应平整,保持均匀草层,草高不宜超过20cm,设置的小路
和门应便于观测,路宽不大于0.5m。
(6)观测场四周应设置不高于1.2m的防护栅栏,栅栏条的疏密不应影响 降水量观测精度,多雪地区应考虑在近地面不致形成雪堆。 (7)有积水的观测场,应在其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场地内积水。 (8)观测场设立警示标志,划定保护范围。承雨器口至障碍物顶部高差
第2章 降水量观测和资料整编
•
降水量是在一定时段内,从大气中降落到地表的液态和固态水所折算的
水层深度。 • 降水量单位以毫米(mm)表示,其观测记载的最小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需要控制雨日地区分布变化的基本雨量站和蒸发站必须记至0.1mm。 2、不需要雨日地区分布变化资料的降水量观测,其多年平均降水量小于400 mm的地区可记至0.2 mm,多年平均降水量400 mm至800 mm的地区可记至 0.5 mm,多年平均降水量大于800 mm的地区可记至1 mm。 • 降水量的观测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记起止时间者,观测时间记至分;
最新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精品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4《测量降水量》教学设计科学概念目标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能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测量降水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对比。
(5)各组同学在模拟降雨结束之后,及时读出并记录降雨量,然后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记录:组别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降雨量(毫米)12 10 7实验分析:降雨量的多少与使用的雨量器的粗细、大小没有关系,雨量器测的是雨水在雨量器中的高度。
实验结论:降雨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刚才的实验,我们测出了降雨量,你知道怎样判断小雨、中雨、大雨吗?根据什么判断下雨的等级呢?四、确定降水等级在下雨的天气里,用自制的雨量器测量24小时内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就可以确定下雨的等级了。
降水量等级表:查询当地气象台关于这场雨的降雨量等级报告,并和我们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展示PPT课件(降水量柱状图)你能根据柱状图说出降水的等级吗?五、交流研讨1.研讨一:自制雨量器要注意什么?测降雨量要注记录数据学生猜测:有等级标准对测量结果与等级表对照确定下雨的等级学生分析柱状图与等级表对照,回答问题。
和测量降雨量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练习并掌握雨量器的使用及读数方法。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学习利用统计图表,比较、分析结果。
掌握如何判断下雨的等级意什么?(1)自制雨量器时,要将刻度条的零刻度线与容器内部的底面对齐。
(2)测降雨量时的注意事项:① 注意不要让雨量器内的“雨水”溢出。
② 读数时,要把雨量器平放在桌面上,视线与雨量器内的液面保持水平。
③ 下雨时把雨量器放在开阔、没有障碍物的地方,并保持水平。
雨停之后,通过外筒上的刻度,及时读出降雨量是多少毫米并做好记录。
2.怎样测量一场雪的降水量?降雪量,实际上是雪融化成水的降水量。
水库渗流观测记录表

单宽流量
q(L/s)
三角堰水头H(cm)
单宽流量
q(L/s)
2
5.28
8
42.20
14
97.70
20
166.33
32
335.33
3
9.68
9
50.34
15
108.34
22
191.67
34
367.67
4
14.92
10
58.06
16
110.36
24
218.67
36
400.00
5
20.84
12.200
21
28.293
27
53.032
4
0.448
10
4.427
16
14.336
22
31.782
28
58.080
5
0.782
11
5.618
17
16.681
23
35.518
29
63.405
6
1.234
12
6.983
18
19.244
24
39.505
30
69.013
7
1.815
13
8.531
19
22.030
水位(m)
最近一次降雨
天气
情况
备注
年
月
日
时
上游
下游
时间
降雨量
校核者:计算者:观测者:
直角三角形量水堰水头流量关系表
三角堰水头(cm)
流量
(L/s)
三角堰水头(cm)
流量
各类水文地质观测台账

---------------精品文档---------------各类水文地质观测台账1.矿井涌水量观测基础台账。
2.矿井涌水量成果台账。
3.气象资料台账。
4.地表水文地质成果台账。
5.钻孔水位及井泉动态观测台账。
6.抽(放)水试验成果台账。
7.矿井突水点卡片和台账。
8.井下水文地质钻孔台账。
9.水质分析成果台账。
10.水源水质受污染观测资料台账。
11.水源井(孔)台账。
12.封闭不良的钻孔台账。
13.矿井分水平涌水量及泵房排水设施能力汇总台账。
14.其他一专门项目台账。
各类水文地质图纸1.矿井充水性图。
2.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3.综合水文地质图。
4.水文地质柱状图。
5.水文地质剖面图。
6.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矿井还应具备主要含水层等水位线图、井上下防治水系统图以及专门水文地质图(如区域水文地质图、岩溶图、地下水化学图)等。
煤矿水文地质观测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作者:佚名文章来源:不详点击数: 1160 更新时间:2010-6-30一、主要危险源1.在工作面迎头收集资料时,顶、帮破碎没有进行“敲帮问顶”。
2.在井下登高作业收集资料时,未采取有效保护措施。
3.在探水过程中未按规定操作钻机。
4.对周边老窑进行调查时,误入盲巷或瓦斯、一氧化碳超限的巷道。
二、使用范围第1条本操作规程适用于矿井的水文地质观测工。
三、上岗条件第2条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
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职称。
第3条必须熟悉《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规定。
第4条必须经过煤矿安全知识培训,掌握一定的防灾和避灾知识。
四、安全规定第5条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矿井水文地质规程(试行)》、《煤矿防治水工作条例》中的有关技术要求进行操作。
第6条必须掌握矿井水文地质的观测、分析方法,以及仪器、仪表的定期检校、保养和使用的管理制度。
第7条提交的各类成果资料必须经技术主管或分管科长把关审核。
北京的年均降水量

北京地区降水量资料汇编北京的年均降水量为626毫米.北京地区的降水有这么几个特点:一、年际变化大。
如年降水量最大的1959年达1406毫米,而降水量最小的1969年仅为242毫米,多水年为少水年的5.8倍,有时侯丰水年和枯水年还会连续出现。
二、季节分配不均,夏季降水强度大。
北京的夏季(6~8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70~75%以上,冬季雨雪很少,降水量只占全年的2%,春季次少,占全年的8~10%,秋季占全年的13~16%。
三、地区差异显著。
从地区分布上看,北京降水量高值区在山前迎风坡一带,大致以带状自西南向东北,即从房山区西霞云岭沿山伸向怀柔县中部、密云县西北部。
在这一高位区,年均降水量在700毫米以上。
高值区的西北、东南两侧降水量逐渐减少,西北、北部边远山区小于500毫米,东南的通州、大兴县亦不足600毫米。
四、会出现暴雨,严重时会造成灾害。
据1888-1980年的统计资料,这93年中,日降水量大于200毫米的特大暴雨全市共发生43次,平均约两年一次。
1981年7月23日,动直门地区的降水量达609毫米,一天的降水量几乎等于年均降水量。
北京历史上多次发生过洪水、泥石流等灾害,多与暴雨有关。
五、处于温暖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内,总的来说,降水不足,水资源形式严峻。
2006年北京市水土保持公报:2006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48毫米,比去年降水量468毫米少4%,比多年平均降水量585毫米少23%,山区平均降水量447毫米。
80%以上集中在汛期;年际间最大年份降水量是最小年份的3倍以上,易形成径流流失(摘自北京城区雨水利用的研究与示范丁跃元张书函陈建刚廖日红)降水资源(摘自中学地理网:北京自然地理)(一)降水分布与变化北京山地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62%,因此,降水量除了受大气环流影响外,还受地形的影响。
北京地区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走向大体与山脉走向相一致。
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70—660毫米。
多雨中心沿燕山、西山迎风坡分布。
近百年来全球、大洲和区域尺度降雨时空变化诊断(1900-2010)

近百年来全球、大洲和区域尺度降雨时空变化诊断(1900-2010)孔锋;王一飞;吕丽莉;方佳毅;史培军【摘要】Rainfall at different scales of the world has changed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e change.Based on the rainfall dataset of 0.5° × 0.5° over 1900-2010 years,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variation trend and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climate in the seven continents and IPCC 26 land partition in the world were diagnosed.Re sults show that:Firstly,in the climate of rainfall,the global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is mainly distributed at 30°S ~30°N,especially 20°S ~20°N,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in Africa and South America is higher than the global.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with maximum is SEA (Southeast Asia),the minimum is SAH (Sahara),and varies with different seasons.Secondly,in the variation trend,the trend of global rainfall shows different tempor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from 1900 to 2010,and the main trend is decreasing trend.On continents scale,Asia,Africa,and Antarctica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with the most reductions from June to August months and the fewest reductions from September to November.On the 26 land partition based on IPCC,the 12 partition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and the 14 partitions showed a decreasing trend.Thirdly,in the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global land rainfall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higher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ahara,on the Tibetan Plateau as the core of the surrounding area,the mountains of western South America andAntarctica inland areas from 1900 to 2010,different seasonal rainfall were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annual rainfall fluctuation characteristics,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ur quarter of Oceania and Antarctica is more volatile than the other five continents.On the 26 land partitions based on IPCC,only 8 partition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nual rainfall fluctuation over 0.10.%采用1900-2010年0.5°×0.5°的降雨数据诊断全球、七大洲和IPCC26个陆地分区的降雨气候态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①在气候态降雨量上,全球年均降雨量主要分布在30°S ~30°N,特别是20°S ~20°N,仅非洲和南美洲年均雨量高于全球.年均降雨量SEA(东南亚分区)最高,SAH(撒哈拉分区)最少,不同季节伴有不同变化.②在变化趋势上,1900-2010年全球降雨量变化趋势呈现出不同的时空分布特征,且以减少趋势为主.在大洲上,亚洲、非洲和南极洲呈减少趋势,且6-8月减少最多,9-11月减少最少.在IPCC 26个陆地分区上,12个分区呈增加趋势,14个分区呈减少趋势.③在波动特征上,1900-2010年全球陆地降雨量波动特征较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青藏高原为核心的周边地区、南美洲西部山脉地区和南极洲内陆地区,不同季度的降雨量均大于年均降雨量波动特征,且大洋洲和南极洲四个季度波动特征大于其它五个大洲.在IPCC 26个陆地分区上,仅8个分区年均降雨量波动特征波动特征超过了0.10.【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8(033)001【总页数】9页(P81-88,95)【关键词】气候变化;区域降雨;时空格局;变化趋势;波动特征;IPCC陆地分区;全球【作者】孔锋;王一飞;吕丽莉;方佳毅;史培军【作者单位】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中亚大气科学研究中心,新疆乌鲁木齐830002;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100081;中国气象局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0081;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民政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P426气候变化背景下全球降雨发生变化[1],并呈现出时间上的动态变化特征和空间上的区域性和次区域性特征[2],并对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3-4]。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

小学科学34测量降水量(教案)测量降水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和种类。
2. 学习使用水银计量降水。
3. 学习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
4. 锻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水银计、量筒、实验纸杯、实验装置。
2. 实验材料:水银、纸杯、洗净的玻璃瓶、降水样品、实验记录表格。
3. 教学辅助工具:幻灯片、投影仪。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幻灯片展示不同种类的降水(雨水、雪、露水、冰雹等),并引导学生讨论降水对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2. 讲解降水测量方法(10分钟)解释使用水银计和量筒进行降水测量的原理和步骤。
强调安全操作措施,如避免直接接触水银,正确使用量筒等。
3. 演示使用水银计测量降雨量(15分钟)向学生展示使用水银计量取降水样品的过程。
解释如何读取水银计上的标度并计算降雨量。
4. 实验操作练习(20分钟)每个学生分别使用水银计进行降雨量的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讨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并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6. 讲解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的方法(10分钟)解释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的原理和步骤。
强调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如保持量筒垂直、读取液面的方法等。
7. 演示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15分钟)向学生展示使用量筒测量降雨量的过程。
解释如何读取量筒上的标度并计算降雨量。
8. 实验操作练习(20分钟)每个学生分别使用量筒进行降雨量的测量,并记录实验数据。
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9. 讨论和总结(15分钟)学生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并讨论测量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
引导学生思考使用水银计和量筒测量降雨量的优缺点。
四、巩固练习: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际降水数据,使用水银计和量筒分别测量降雨量,并进行对比和评价。
五、拓展延伸: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室外进行降水量的实地观测和测量,了解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