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观后感
野草莓】观后感

野草莓】观后感
电影《野草莓》是由瑞典导演伊格马·伯格曼执导的一部经典作品。
故事讲述了一个快要退休的老教授伊萨克森(维克托·希斯图普VictorSjöström饰)在接受荣誉学位的途中,与儿时回忆和现实中的经历交织在一起。
这部电影深情地描绘了时间和生命的流逝,对人性、爱情、家庭、事业等问题做了深入思考。
在电影中,伊萨克森回忆起了他自己儿时的一次夏天旅行,那时他和他的朋友们采摘野草莓,享受着阳光下自由自在的快乐时光。
如今,他已经年过七旬,面临着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压力。
在回忆和现实的渐进之间,他在追寻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
影片中伊萨克森的表演尤为出色,他的内心矛盾和思想变化在演技上尽善尽美,充分展现出人性复杂的一面。
同时,影片也充满了对爱情和家庭的理解,虽然伊萨克森的人生充满了成果和荣誉,但岁月的流逝和亲人离去,让他更加珍视那些真正可靠的感情。
电影中的氛围深邃而美妙,用光影手法去表达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悲欢离合,表现出了伊萨克森内心挣扎和追问的手法非常出色,交织的场景和画面都展现出了导演的深刻思考。
这部电影的音乐同样经典,恰到好处地为人物和场景营造了合适的氛围。
总之,《野草莓》这部电影是一部深刻而有思考性的作品,让观众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感受人生在这个时代的无情推进。
它向观众展示了故事的人物在时间洪流中的坚韧与真实,警醒着人们要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及与他人相处的时间,在每一个生命剩余的时刻里,珍视和创造快乐和美好,用真诚和感激来面对人生所带来的我们无从避免的不可逆的变化和不可预知的未来。
这部电影无疑是奉献给人性、时间和生命的一份珍贵的礼物。
《野草莓》观后感5篇

《野草莓》观后感5篇第一篇:《野草莓》观后感《野草莓》观后感整部电影给我一种十分压抑的感受,黑白的色调搭配上主角荒诞、可怕的梦境以及灰色的往事,让人感觉非常沉重。
影片讲述了一位名叫伊萨克的老人在儿媳的陪伴下去一所学校接受荣誉学位。
路上他回到自己幼时的住宅,回忆起自己儿时的场景。
伊萨克本来和自己的堂妹相恋,但由于他过分孤僻使得堂妹萨拉离他而去,而他后来的妻子也因为忍受不了家庭的冷漠和丈夫的冷酷而发生外遇。
他的性格特点遗传给了儿子,导致他的儿子不想要孩子,对妻子缺乏关怀,夫妻关系陷入危机。
伊萨克在回忆和梦境中审视自己的过去,从儿子破裂的婚姻中,他看到了自己性格中孤僻、冷漠的一面,并最终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影片的主人公伊萨克只关注自己的学术研究,而不在乎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他的家庭缺乏爱和温馨,这使得他感到万分的孤独。
尽管兄弟姐妹众多,但他们之间的来往甚少,因而缺失了亲情所特有的关怀和温暖。
他的母亲向他抱怨很少有孩子去看望她,这体现出家庭的淡漠,同时也反映出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出了问题,这是一种母爱的缺失。
而伊萨克的父亲虽然在影片中借助他人之口知道有这个角色存在,但父亲的形象一直是虚幻的,这种不真实性也反映出父爱的缺失。
正是因为伊萨克的成长过程中缺乏母爱和父爱的滋润,他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家人。
他作为一名父亲,对自己儿子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表现出冷漠和自私的态度,因而他的儿子也感受不到父爱的温暖,性格孤僻,不愿意要孩子。
伊萨克冷酷的性格让他的妻子也感到悲伤和无奈,他自私、冷漠到甚至自己的妻子发生外遇,他也不愿多关心一点她,最终把妻子逼上了绝路。
这一系列家庭的悲剧反映出爱和亲情的缺乏。
影片的开头描述了伊萨克的一个可怕的梦境,其中包含没有指针的钟表,表情惨白且转瞬即死的男人和从棺木中爬出来的他自己,结合伊萨克垂老的形象,那些场景实际上反映了生命的脆弱。
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从而发现自己性格中冷酷和自私的一面,并在一系列的反省中改变自己。
描写野草莓的作文

描写野草莓的作文
《野草莓》
哎呀呀,说起野草莓呀,那可真是让我印象深刻呢!
记得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郊外玩耍。
走着走着,突然我就看到了一小片红红的东西。
“咦,那是什么呀?”我好奇地跑过去,凑近一看,哇塞,原来是野草莓呀!那一颗颗小小的野草莓,就像一个个红色的小宝石,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哩。
我兴奋极了,赶紧蹲下来,小心翼翼地开始摘野草莓。
哎呀,这些小家伙可调皮了,有的藏在叶子下面,有的长在角落里,我可得仔细着找呢。
我轻轻地把叶子拨开,生怕把它们弄坏了。
嘿,找到一颗,我满心欢喜地放进嘴里,哇,甜甜的,带着一点点酸,那滋味,简直绝了!我就像发现了宝藏一样,不停地摘呀摘呀,嘴巴里也不停地吃呀吃呀。
小伙伴们看到我这样,也都纷纷跑过来,和我一起摘野草莓。
我们一边摘一边笑,还互相比较谁摘的多呢。
摘累了,我们就干脆躺在草地上,看着蓝天白云,嘴里嚼着野草莓,那感觉,真是惬意极了。
到了回家的时候,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捧着一把野草莓,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这一天,因为有了野草莓,变得格外美好。
现在每次想到野草莓,我都会忍不住笑起来,那甜蜜的味道和快乐的时光,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呀。
野草莓,真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美好礼物呢!。
锁上的灵魂——对电影《野草莓》的思考

98陈凯伦:锁上的灵魂一、冷酷“人群中哭着|你只想变成透明的颜色|你再也不会|梦或痛或心动了|你已经决定了|你已经决定了”“你不是真正的快乐|你的笑只是|你穿的保护色|你决定不恨了|也决定不爱了|把你的灵魂|关在永远锁上的躯壳|这世界笑了|於是你合群的一起笑了|当生存是规则|不是你的选择|於是你含着眼泪|飘飘荡荡跌跌撞撞的走着”——五月天《你不是真正的快乐》《野草莓》的主人公伊萨克在性格上有缺陷,而这样的缺陷与他的童年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首先,伊萨克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父爱的缺失,父亲作为榜样的缺失,使得伊萨克在情感需求方面长期得不到满足,伊萨克在与人相处交流中也有不足。
这样的不足体现在与亲近之人的相处中,不管是曾经的妻子还是老年陪伴身侧的艾格尔达小姐,她们都对伊萨克偶尔的温柔无法接受。
在梦中,伊萨克年轻时的未婚妻萨拉是这样向闺蜜诉说的:“伊萨克如此之好,道德高尚,心思敏感。
他想要我们读诗,讨论来生,弹奏四人钢琴,他只愿意在黑暗中亲吻。
他谈论人之原罪,他处于一个如此之高的精神境界。
我感到自己没有价值,我没有价值,这毫无疑问。
”伊萨克的冷酷在于他总是把亲近自己的人推开,越推越远。
伊萨克没有知己,他对情感需求的对象基本都不曾满足过他,所以他努力摒弃这种需求,他沉浸在工作中,对医学的付出给了他回报,这种回报不仅仅是勋章和荣誉,更是对科学的热爱,对自我价值的实现。
其次,母爱的缺失,由于丈夫早丧,伊萨克的母亲承担着生活的压力,她习惯于掌控一切,对于伊萨克这个10个孩子中的一个,她的关心和爱护并不够。
从伊萨克的儿媳玛丽安的“老而冷酷的妇女”的形容中我们可以知道,伊萨克的母亲并不好相处,即使是在家人面前,她也是冷酷的。
伊萨克在看望母亲时对她说了一句话:“对不起妈妈,我们不会再打扰你。
”伊萨克的母亲对孩子的态度是冷漠的,伊萨克由此对母亲这一角色并不看好。
正如艾瓦尔德说的那样:“我不想被迫承担一份责任。
《野草莓》影评

灵魂的救赎—浅评《野草莓》荣获柏林金熊奖的瑞典影片《野草莓》,是现代电影“教父”伯格曼的经典力作,是一部非常优秀的心理分析影片。
初次看到这部影片时,感觉剧情不是很难懂,只是导演在表现人性心理的过程中,让我比较难以分清梦境与现实,或许正如伯格曼导演自己所说的:电影不是一种记录,而是一种梦幻,拍电影是一种虚幻的现象,而这也正是我的生活方式。
是的,导演正是凭借这样一种电影理念,将这部影片拍出了一种梦幻的风格,然而在这种梦幻的外表之外,则是人的灵魂所在。
下面我就自己的观点浅评这部影片。
影片在剧情上可以说是明白易懂的。
主要讲述了一位将要授予荣誉博士,事业有成但性格怪异的老医生在去往兰德的路途中的一系列梦境与现实的呈现。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知道,主人公伊萨克除了是个受人尊重、事业有成的人之外,他的个人生活可谓是一塌糊涂,婚姻失败,家庭生活不和谐,与自己的儿子关系不好,他自以为是,封闭自己,不与他人进行情感的交流。
从这个层面上来讲,他的一生算不上是圆满成功。
然而,影片的精彩之处不是在于表现主人公这些人性上的弱点,而是通过怎样一种的手段来表现这种人性的缺失,以及带给自己灵魂上的痛苦。
这种表现方式是极为巧妙的,在老人去往接受殊荣学位的路上,发生了一系列的梦境与现实的交错呈现,回忆了自己的初恋与现实生活,对自己在做人上的彻底失败,所作的深刻的检讨。
影片在表现这些的时候,都充满了深刻而感人的反省、忏悔与救赎意识。
梦境与现实穿插,过去与现在相接,不仅仅是在单纯地叙事意义上的关系。
影片中多次出现的梦境场面,也不再是单纯的为了交代现实故事的前史,来让观众了解剧情展开之前的一系列场景,而是向观众揭示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生活,主人公渴望得到心灵的纯净,渴望回到最初的纯真。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梦境,便成了一种心灵的透镜。
这种简单的情节,与不简单的梦境融合,传达出一种感染心灵的情感效果。
在这种现实与梦境的交融展现中,引起观众对自身的深刻思考,同时对未来充满了想象,以梦境的形式展现了现实意义。
《野草莓》观后感

《野草莓》观后感《野草莓》是一部哲学性较强的电影,它讲述了一位博学多才的老教授和他的家庭在大兴安岭的深山老林中的生活和经历。
在这个荒凉而神秘的世界中,老教授与他的家人通过发掘自我内心,发现了一个更加珍贵的生命意义。
这部电影采用了多层次的情节叙述方式,使得观众得以更全面地了解人物背后的故事。
故事中,老教授带着自己的家人远离都市的纷扰与喧嚣,来到一个幽静而美丽的原始森林中,建起了自己的家园。
他与家人生活在被时光遗忘的世界中,每一天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这种童话般的生活引发了许多人对人生中是否存在着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和真正的自由的思考。
在这片神秘的森林中,老教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意义,他体悟到生命的珍贵、时间的重要和自我解放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类的生命是宝贵而短暂的,而时间则是不能回头的,因此我们需要珍惜时间并用它来寻找真正有意义的事物。
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老教授为了生存与享受而培育智慧和学问的美好,这也是生活中不应该被忽略的最重要部分。
电影中还有很多寓言般的形象,这些形象更能够帮助观众理解这个世界的独特和深刻的哲学,比如记忆中的小学校园、神秘的火车、男主人公的拐棍、老妇人的加热器等等。
深沉的哲学思考与诗意的想象相结合,让整个故事更加灵动华丽。
影片的最后,老教授披上斗篷,带上拐杖,踏上征程,前往神秘的远方,走向新的人生旅程。
电影表现出一个美妙的故事,讲述了生命的重要性和我们人类应该如何正确地面对这个世界。
总而言之,这部电影不但是一部艺术性的电影,更是一部引发人们深思和探索生命的电影,它通过深刻独特的故事形象揭示了生命的、真理的和自由的等深刻的存在。
电影唤醒人们关于生命的解释和内心世界的重要性,帮助人们真正了解人生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为自我探究和判断提供了更深刻的思考和理解。
它也提醒我们,面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要珍惜时间、发扬本性、拓展思想、活出真我。
《野草莓》观后感

《野草莓》观后感看完《野草莓》这部电影,我心里头那个五味杂陈啊,就像是吃了顿没放盐的火锅,啥味儿都有,但又说不出个具体来。
这部电影吧,它不像那些好莱坞大片,给你来个视觉冲击,或者给你整点紧张刺激的剧情,让你看完直呼过瘾。
它就是慢慢地,悄悄地,像是一股清泉,渗进你心里头,让你不自觉地就开始琢磨起那些个生活的细碎事儿来。
影片里头,那个老爷子,伊萨克,一大把年纪了,还是个医学教授呢,但看着吧,就跟咱们隔壁老王头似的,挺接地气儿的。
他人生的路啊,走得那叫一个坎坷,小时候被老爹打,长大了老婆跟人跑了,老了老了还一堆烦心事。
可你说他惨吧,他又不惨,因为他心里头啊,始终有块地方,是软软的,暖暖的,装着他年轻时候的梦想和爱情。
记得有一幕,伊萨克骑着自行车,在乡间小路上晃悠,那阳光洒下来,金黄色的,把一切都照得亮堂堂的。
那一刻,他脸上的皱纹都好像舒展开了,整个人看起来年轻了好几十岁。
我心里就想啊,这不就是咱们说的“返老还童”嘛,不是真的回到年轻时候,而是心态上,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又回到了他心里头。
电影里头还讲了他年轻时候的爱情故事,那会儿他和萨拉,哎呀,那真是郎才女貌,天造地设的一对儿。
可惜啊,造化弄人,两人最后没走到一起。
可你知道吗,哪怕过了这么多年,伊萨克心里头还是给萨拉留着个位置呢。
你说这事儿,是痴情呢,还是傻呢?我琢磨着,可能这就是人生吧,总有些遗憾,总有些错过,但正是这些遗憾和错过,才让我们的生命变得丰富多彩起来。
影片里头还有个小细节,我挺有感触的。
伊萨克去参加一个颁奖典礼,结果吧,他心心念念的奖没拿到,反而是个年轻人拿走了。
那一刻,他脸上那个失落啊,就像是咱们小时候考试没考好,被老师批评了一顿似的。
但他没放弃啊,回到家后,他依然坚持研究,最后还解开了困扰他多年的医学难题。
你说这事儿,是不是印证了咱们那句老话,叫做“天道酬勤”啊?整部电影看下来,我就感觉像是跟着伊萨克一起,经历了他这一辈子的风风雨雨。
野草莓观后感

野草莓观后感《野草莓》是一部由瑞典导演伊格马尔·伯格曼执导的电影,于1957年上映。
这部电影以寓言的方式讲述了一个老医生的故事,通过老医生的观察和反思,描绘了人生的无常和对自我意义的探索。
观看完《野草莓》后,我对影片中的主题和情节感受颇多。
影片以主人公伊萨克·布格曼老医生的回忆作为线索,展示了他回到故乡参加一个仪式的旅程。
在旅途中,老医生回忆起自己的过去,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
整个故事以富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和对白为主导,给人以深刻的触动,引发了我对于生命和人性的思考。
首先,影片中的主人公老医生经历了许多人生的悲痛和失败,在他的回忆中,我们可以看到自然的力量和人类的无常。
电影的开头,老医生偶然地看到一只蜗牛爬上一根刺上,而它的伸缩不居,显得如此焦灼和暴躁。
这集中了生命的悲剧和失败,与老医生自己的经历相联系。
其次,老医生的回忆给予了观众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深刻思考。
他回忆起了自己的亡妻,并对她保持着深深的爱意。
他还回忆起了曾经的学生、朋友和旅行的经历。
这些回忆不仅让他思考自己的欲望和失败,还引发了对于人类存在的深思。
影片中的旅行成为了老医生对自身过去的审视和对生命的反思的一个象征。
旅行途中,老医生与一群学生一起度过了一个夜晚,这个夜晚是他们共同思考和对话的重要时刻。
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在那个夜晚,老医生与学生们共同谈论着自己的人生和理想。
影片中充满了对死亡和末日的审视和描绘,这在观看电影时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
但与此同时,伯格曼导演巧妙地用讽刺、幽默和颠覆来缓和这种重压感。
比如,在旅行的途中,老医生与一对自以为是的情侣发生冲突,这段描写讽刺了人性中的偏见和虚伪。
在《野草莓》中,伯格曼导演运用了许多寓言手法,通过象征和暗示来表达他对人类存在和生命意义的思考。
比如,影片中出现了许多动物的形象,如蜗牛、猴子和鸟类,它们代表了人类存在的不同层面和情感。
总的来说,《野草莓》是一部充满哲理的电影,通过老医生的回忆和旅行,给予观众对于人生意义和死亡的深刻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草莓》观后感
整部电影给我一种十分压抑的感受,黑白的色调搭配上主角荒诞、可怕的梦境以及灰色的往事,让人感觉非常沉重。
影片讲述了一位名叫伊萨克的老人在儿媳的陪伴下去一所学校接受荣誉学位。
路上他回到自己幼时的住宅,回忆起自己儿时的场景。
伊萨克本来和自己的堂妹相恋,但由于他过分孤僻使得堂妹萨拉离他而去,而他后来的妻子也因为忍受不了家庭的冷漠和丈夫的冷酷而发生外遇。
他的性格特点遗传给了儿子,导致他的儿子不想要孩子,对妻子缺乏关怀,夫妻关系陷入危机。
伊萨克在回忆和梦境中审视自己的过去,从儿子破裂的婚姻中,他看到了自己性格中孤僻、冷漠的一面,并最终得到了心灵的救赎。
影片的主人公伊萨克只关注自己的学术研究,而不在乎生活中的其它方面,他的家庭缺乏爱和温馨,这使得他感到万分的孤独。
尽管兄弟姐妹众多,但他们之间的来往甚少,因而缺失了亲情所特有的关怀和温暖。
他的母亲向他抱怨很少有孩子去看望她,这体现出家庭的淡漠,同时也反映出母亲对子女的教育出了问题,这是一种母爱的缺失。
而伊萨克的父亲虽然在影片中借助他人之口知道有这个角色存在,但父亲的形象一直是虚幻的,这种不真实性也反映出父爱的缺失。
正是因为伊萨克的成长过程中缺乏母爱和父爱的滋润,他不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家人。
他作为一名父亲,对自己儿子家庭生活中的问题表现出冷漠和自私的态度,因而他的儿子也感受不到父爱的温暖,性格孤僻,不愿意要孩子。
伊萨克冷酷的性格让他的妻子也感到悲伤和无奈,他自私、冷漠到甚至自己的妻子发生外遇,他也不愿多关心一点她,最终把妻子逼上了绝路。
这一系列家庭的悲剧反映出爱和亲情的缺乏。
影片的开头描述了伊萨克的一个可怕的梦境,其中包含没有指针的钟表,表情惨白且转瞬即死的男人和从棺木中爬出来的他自己,结合伊萨克垂老的形象,那些场景实际上反映了生命的脆弱。
正是因为他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他开始审视自己过去的生活,从而发现自己性格中冷酷和自私的一面,并在一系列的反省中改变自己。
影片中出现了两个萨拉。
幼时的初恋情人萨拉不断在梦境中出现,她离伊萨克而去,沉重的打击了伊萨克,在梦到自己年老的身躯同年轻的萨拉身处一地时,他感到万分的痛苦。
而第二个萨拉同样美丽动人,勾起他对往日的回忆,她的热情大方最终把救赎带给了伊萨克。
这两个萨拉像是因果循环一般出现在伊萨克身边,他在对过去的反思中,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影片的最后,他在接受学位时跨过了一个台阶,而他在心灵上也同样跨过了一个台阶,他意识到需要主动做些事情,来关心自己的家庭,关心自己身边的人。
因而他主动讨好仆人,并与儿子进行了一番谈话,帮助儿子解决家庭的矛盾,弥补往日缺失的父爱。
在最后一刻,他微笑着看到了自己的双亲,人生得到了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