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刺激方式

合集下载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

2.内环境稳态: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中的理化因素包括渗透压.温度.酸碱度.气体分压.电解质及营养成分等都保持在一个相对恒定的水平称为内环境稳态。

3.反馈(feedback):来自受控部分的信息返回作用于控制部分的过程。

4.正反馈(nega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即反馈作用和原来的效应一致,起到加强或促进作用。

5.负反馈(positive feedback):在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对控制部分的活动产生抑制作用,使控制部分的活动减弱。

6.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7.远距分泌:体内一些内分泌细胞分泌的激素可循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产生一定的调节作用,这种方式称为远距分泌。

8.旁分泌:体内一些细胞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可不经血液运输,而是在组织液中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这种方式称为旁分泌。

9.自分泌:体内有些细胞分泌的激素或化学物质分泌后再局部扩散,又反馈作用于产生该激素或化学物质的细胞本身,这种方式称为自分泌。

10.内环境:机体内的各种组织细胞直接生存或依赖的环境称为内环境,即细胞外液。

11.生物节律:是指生物机体内的某些功能活动按一定时间顺序,规律性的出现节律变化。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单纯扩散:物质从质膜的高浓度一侧通过脂质分子间隙向低浓度一侧进行的跨膜扩散。

2.易化扩散:脂溶性的的小分子物质或带电离子在膜蛋白介导下顺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3.主动转运:细胞代谢供能并在膜蛋白帮助下逆浓度梯度和(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4.兴奋性:机体的组织或细胞接受刺激后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

5.前负荷:肌肉在收缩前所承受的负荷。

6.后负荷:肌肉在收缩过程中所遇到的负荷。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版

动物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整理版

B靶细胞:激素作用的特定效应细胞称靶细胞胞吐作用:指某些大分子物质或物质果位从细胞内排出胞外的过程补呼气量:平和呼气末,再尽力呼气,多呼出的气体量称为补呼气量。

补吸气量:平和吸气末,再尽力吸气,多吸入的气体量称为补吸气量。

不完全强直收缩:加大对肌肉的刺激频率时,在肌肉的舒张期并开始新的收缩,所描记的曲线呈锯齿状,称不完全强直收缩C肠胃反射:食物进入肠道后,抑制胃的排空的反射。

超极化:膜内负电位增大的状态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体量。

垂体门脉系统:下丘脑促垂体区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垂体门脉的初级毛细血管网相接,下丘脑分泌的激素从这里释放入血液,再沿门脉血管到达腺垂体,形成次级毛细血管网。

长反馈调节:指外周靶腺所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所起的调节作用。

D代偿间歇:在一次期前收缩之后,有一段较长的心脏舒张期,称代偿间歇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由高浓度向低浓度的净移动单收缩:肌肉受到一次刺激所引起的一次收缩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排出小肠后,绝大部分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经门静脉回到肝脏重新组成胆汁排入十二指肠,这一过程称胆盐的肠肝循环。

等热范围:动物的代谢强度和产热量保持在生理最低水平时的环境温度。

等渗溶液:与细胞和血浆的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等张收缩:肌肉张力不变而长度发生改变的收缩等长收缩:肌肉长度不变而张力发生改变的收缩第二信使:激素与细胞膜上受体结合后,将激素所携带的信息由胞外传递到胞内的物质,包括、、2+、3、等顶体反应:精子与卵子接触时,精子顶体中的酶系释放出来以溶解卵子外围的的放射冠及透明带,这一过程称为顶体反应。

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时,在原有静息电位基础上膜两侧电位发生快速而可逆的倒转和复原,并可向周围扩布的电位波动窦性节律:由窦房结发出冲动引起的心搏节律F发情周期:由一次发情开始到下次发情开始所经历的时期称一个发情周期反刍:反刍动物在摄食时,饲料不经充分咀嚼,就吞入瘤胃,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反刍。

生理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生理学实验思考题答案

6骨骼肌收缩的总和与强直收缩1、分析肌肉发生收缩总和的条件与机制..条件: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机制:若后一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绝对不应期内;则不会有动作电位产生;所以不会产生二次收缩的任何反应;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相对不应期内;会产生一次较弱的二次兴奋;致使终池释放较多的Ca+从而产生一次较强的肌肉收缩..2、分析讨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强直收缩的条件与机制..当一串刺激作用于肌肉时;若后一刺激落入前一刺激的舒张期内;则会使肌肉再一次收缩后;还未完全舒张就发生另一次收缩;此谓不完全强直收缩..后一次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时;也可能是后几次刺激落入前一次刺激的收缩期内;则前后的刺激产生的收缩发生融合;使得肌肉的收缩力显着增大并持续表现为收缩状态;从而产生强直收缩..3、何为临界融合刺激频率指产生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与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的分界频率..4、本实验表明骨骼肌的那些生理特性试说明其生理意义答:当骨骼肌在收到足够靠近的刺激时会发生收缩的融合..若为一串刺激;如果频率足够高则会发生强直收缩..当肌肉发生强直收缩时;肌肉的收缩力度会显着增加;而且能在不破坏肌肉生理功能的前提下持续一段时间..这就为机体的持续运动;以及持续发力并保持一种用力姿态提供了实现的前提..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的记录与观察1、神经干动作电位的图形为什么不是“全或无”的一条神经干中有无数条神经纤维;每条神经纤维的直径和长度不同;膜特性也不完全一样;故兴奋性不同、阈值各异;而本实验记录到的双相动作电位是神经干中各条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复合表现..故神经干没有确定的阈值..因此;神经干动作电位不会有“全或无”的特征..2、你测量出来的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为什么与细胞内记录的不一样..同一题;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是许多条神经纤维的复合电位表现;因此与单个细胞内记录的不同..3、神经干的动作电位为什么是双相的在两个引导电极之间损伤标本后;为什么动作电位变为单相单相上相的动作电位形状与双相有下相有何不同为什么因为动作电位是由两电极的电位差计算出的..当去极化的电位传到第一个电极时;显示电位差是正的;当传导第二个电极时;第一个电极处电位回复;二者相减就变为负的..故动作电位是双相..损伤标本后动作电位传不到第二电极;故只显示正相动作电位..单相动作电位的区间较双相动作电位得上相部分要短;因为在两电极之间动作电位就已经停止..4、神经干的动作电位的上、下图形的幅值和波宽为什么不对称在剥离蟾蜍的坐骨神经时;某些神经被切断导致神经干的直径不等;传导动作电位的神经的数目在不断改变;所以造成其幅值和波宽的不对称..5、如果将神经干标本的末梢端置于刺激电极一侧;从中枢端引导动作电位;图形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图形的幅度会变小但是相位不会发生变化;因为神经的末梢端神经纤维数较中枢端少;而且在两个神经元相接的地方只能单相传导兴奋;故若在末梢端刺激在中枢端引导幅值会变小..6、如果改变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距离;观察双相动作电位的图形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试解释为什么上相电位峰值与下相动作电位峰值出现的时差会增大..因为动作电位在引导电极之间运动时间增长..7、如果将引导电极距离刺激电极更远一些;动作电位的幅值会变小;这是兴奋传导的衰减吗试解释原因..不是..因为如5题所说;在中枢端刺激产生的动作电位有一部分会因神经纤维的损伤或分支而停止;故离中枢端越远受到的神经冲动就会越少..因此动作电位的幅值就会越小..8、试验中神经屏蔽盒的地线应怎样连接将刺激输出端负极以及信号采集接口的负极接入地线..骨骼肌电兴奋与收缩的时相关系1、从刺激开始至肌电出现;标本内部发生了哪些变化刺激引发神经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由神经纤维传输至肌细胞;肌电开始出现..2、从肌电之肌肉收缩之间;肌肉内部又有什么生理活动1 刺激在肌膜上传导2兴奋——收缩耦联表现为:肌膜兴奋释放钙肌收缩..3、分析神经兴奋、肌肉兴奋与肌肉收缩有何不同答:神经兴奋是指控制肌肉的神经产生动作电位;之后动作电位由神经纤维传输至肌细胞引起肌细胞的兴奋;产生肌电;然后经过三联管、粗细肌丝的结构转化成肌肉的收缩..神经干不应期的测定1、什么是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细胞经过一次兴奋之后短时间内兴奋性丧失或降低的现象;首先对外界刺激无反应兴奋性为零称绝对不应期;随后兴奋性有所提高;但低于正常;需要高于阈强度的刺激才能引起兴奋;且产生的动作电位去极速度和幅度低于正常;此称为相对不应期2、刺激落到相对不应期内时其动作电位的幅值为什么会减弱动作电位幅值的大小取决于膜电位去极化时钠离子内流量的大小;Na+通道在被激活以后会失活;之后又会逐渐恢复活性;在相对不应期内只有部分Na+通道复活;因此去极化时Na+内流量较正常值小;故动作电位幅值就会相应的减弱..3、为什么在绝对不应期内;神经对任何强度的刺激都不再发生反应同二题;在绝对不应期内时;所有Na+通道都处于失活状态;因此神经在受到任何刺激时都不会发生去极化;故没有动作电位..4、绝对不应期的长短有什么生理意义不应期的长短对生物体有着重要的意义;不同的可兴奋组织细胞的不应期长短是不尽相同的..神经细胞的绝对不应期一般较短;这是为了能较快地接受外界刺激信号和传导信息;一是集体及时做出反应;而心肌细胞的不应期较长;这是为了使心肌在一次收缩后有充足的舒张休息时间;防止出现心肌过度疲劳甚至出现强直收缩的现象而危机机体.. 5、若某神经的绝对不应期为2ms;那么它美妙内最多可以发放多少次神经冲动500次。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1.5倍行距,小标题加黑;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实验名称: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同组姓名:实验日期:室温:替换这里气压:替换这里成绩:教师:一、实验结果(一)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单刺激强度为0.09V时,肌肉不发生收缩,当刺激为0.10V,即阈刺激时,肌肉发生收缩。

所以阈刺激为0.10V。

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幅度增大。

单刺激强度增加到0.15V,即顶刺激时,刺激增大,肌肉收缩幅度不再变化。

所以顶刺激为0.15V。

当双刺激强度从5增加到8时,肌肉收缩反应从不完全强直收缩转变为完全强直收缩,因此完全强直收缩的点位8.二、分析与讨论1.在固定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时,应该做到松紧适合,否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当过于紧的时候,刺激后在信息采集系统中的反应会偏大,而如果想当宽松,信息采集系统则采集不到刺激后的反应;2.一次刺激完后应该让标本做一定时间的休息,否则会对结果产生影响;3.为了让标本保持它的活性,依然要不是的添加任氏液;三、结论这只牛蛙的阈刺激强度为0.10V,顶刺激强度为0.15V。

完全强直收缩在双刺激时为8;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的收缩力度与刺激强度成正比,如果刺激强度小于阈刺激强度,不能引起肌肉兴奋收缩;当刺激强度达到最适强度时,肌肉发生最大强度的收缩,当继续增大刺激强度时,肌肉的收缩强度不再增大;双刺激刺激坐骨神经也会有类似单刺激的正比现象,不过是肌肉的收缩逐渐从不完全强直收缩到完全强直收缩,这是因为连续刺激时,后来的每个刺激都可能总是落在前一次收缩的缩短期结束之前。

生理实验:实验三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及骨骼肌收缩性质观察

生理实验:实验三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及骨骼肌收缩性质观察
雄蟾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 • 蟾蜍(中华蟾蜍指名亚种,Zhuoshan Toad)
2、药品(drug) • 任氏液
• 任氏液由无机盐和蒸馏水配置而成,每 升溶液含NaCl 6.5g、KCl 0.14g、CaCl2 0.12g,、NaHCO3 0.20g、NaH2PO4 0.01g。 任氏液的理化特性与蛙的组织液近似。 可用于蛙的组织、器官润湿和营养。
动作电位以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
实验原理
-动作电位传导速度的测定
刺激器
输入通道
+-
R1- Rr1+ R2- R2+
S
Δt
传导速度测定 υ= SAC
Δt
实验步骤
1、制备坐骨神经干
1
• 蟾蜍下肢背面向上置于蛙板上,剪去
尾椎;
• 标本腹面向上,用玻璃分针分离脊柱
两侧神经丛,用线在近脊柱处结扎,
剪断神经;
• 将神经干从腹面移向背面。标本背面
刺激神经使神经细胞产生兴奋兴奋延神经纤维传到通过神经肌接头的化学传递使肌肉终板膜上产生终板电位终板电位可引起肌肉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传遍整个肌纤维再通过兴奋收缩偶联使肌纤维中粗细肌丝产生相对滑动宏观上表现为肌肉收缩
实验三 蟾蜍坐骨神经-腓 肠肌标本制备及骨骼肌收
缩性质观察
实验目的
• 掌握制备具有正常收缩功能的蛙类坐骨神经腓肠 肌标本的基本操作技术。掌握蛙类手术器械的使 用方法,制备完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向上固定,从大腿至跟腱分离坐骨神 经。坐骨神经标本置任氏液中备用。
2
3
实验步骤
2、仪器连接和参数
• 神经干标本盒两对引导电极分别接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1、 2通道。 开机,选择实验-肌肉神经-神经干兴奋传导速度测 定。仪器参数:1、2通道时间常数0.02s、滤波频率3KHz、 灵敏度5mV,采样频率:100KHz,扫描速度:0.2ms/div。 单刺激激方式,刺激幅度1.0V,刺激波宽0.1ms,延迟1ms, 同步触发。

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不同刺激强度、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机能学实验杂谈【摘要】目的1、通过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的关系,明确阈刺激、阈上刺激、最大刺激的概念;2、观察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方法使用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通过设定不同的强度和频率参数对激蟾蜍坐骨神经进行刺激,记录分析数据结果。

结果阈刺激强度为0.17V,最大刺激强度为0.3V,最大刺激强度时,单收缩的刺激频率为2.0Hz,不完全强直收缩的刺激频率为4.52Hz、完全强直收缩的最小刺激频率为23.6Hz 。

结论刺激强度到达阈刺激时腓肠肌开始收缩,在最大刺激收缩力前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大,到达最大刺激强度后,收缩力不发生明显改变;在最大刺激强度条件下,某较小频率使腓肠肌发生单收缩,频率增大,单收缩变为不完全强直收缩,频率继续增大,不完全强直收缩变为完全强制收缩。

【关键词】刺激;强度;频率;腓肠肌肌肉、神经和腺体组织称为可兴奋组织,它们有较大的兴奋性。

不同组织、细胞的兴奋表现各不相同,神经组织的兴奋表现为动作电位,肌肉组织的兴奋主要表现为收缩活动。

因此,观察肌肉是否收缩可以判断它是否产生了兴奋。

一个刺激是否能使组织发生兴奋,不仅与刺激形式有关,还与刺激时间、刺激强度、强度-时间变化率三要素有关。

此实验通过观察所用电刺激强度与腓肠肌收缩曲线的关系,从而明确阈下刺激,阈上刺激,最适刺激,单收缩,复合收缩等概念以及更好的分析不同刺激频率对骨骼肌收缩形式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健康蟾蜍一只1.2实验器材和药品蛙类手术器械一套(粗剪刀一把、组织剪一把、眼科剪一把、镊子一把、探针一根、玻璃分针2把、蛙钉4个、培养皿1个,蛙板一个、滴管一个、棉线若干),张力换能器,肌槽,刺激电极,铁架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微机,任氏剂。

2.1实验步骤2.1.1蛙类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2.1.1.1捣毁蟾蜍脑脊髓: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

左手握蛙,用食指下压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

实验二骨骼肌收缩的生理特性.

实验二骨骼肌收缩的生理特性.

【方法与步骤】
1、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见实验一。 2、将肌槽、张力换能器均用双凹夹固定于支架上,
然后将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股骨残端插入肌 槽的小孔内并固定之;腓肠肌跟腱上的连线连于张 力换能器的应变片上(暂不要将线拉紧)。夹住脊 椎骨碎片将坐骨神经轻轻平搭在肌槽的刺激电极上。 3、将张力换能器的输出插头插入二导生理记录仪 的FD-2的输入插孔,刺激器的输出导线与肌槽的 电极相连。调整张力换能器的高低,使肌肉处于自 然拉长的状态(不宜过紧,但也不要太松)。然后 可进行实验项目。
蛙的坐骨神经肌肉标本单收缩的总时程约为0.11s,其中潜伏 期、缩短期共占0,05s,舒张期占0.06s。若给予标本相继两 个最适刺激,使两次刺激的间隔小于该肌肉收缩的总时程时, 则会出现收缩反应的重叠,称为收缩总和。若两个刺激的时间 间隔短于肌肉收缩总时程,而长于肌肉收缩的潜伏期和缩短期 时程,使后一刺激落在前一刺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张期内,则 出现一次收缩尚未完全舒张又引起一次收缩;若两次刺激的间 隔短于肌肉收缩的缩短期,使后一刺激落在前一次刺激引起收 缩的缩短期内,则出现一次收缩正在进行接着又产生一次收缩, 收缩的幅度高于单收缩的幅度。根据这个原理,若给予标本一 连串的最适刺激,则因刺激频率不同会得到一连串的单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或完全强直收缩的复合收缩。
【注意事项】
1、刺激之后必须让标本休息一段时间,约0.5~1min。实验过程中标本的兴 奋性会发生改变,因此还要抓紧时间进行实验。
2、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不断给标本滴加任氏液,防止标本干燥,保持其兴奋性。 [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释] (1)未能找出最大刺激。 虽已调至刺激器的最大刺激强度,但经液体介质短路后输出,强度有所降低,对
9.用双刺激作用于坐骨神经,使两次刺激间隔时间为0.06~ 0.08s,记录复合收缩曲线(纸速25~50mm/s)。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

---------------------------------------------------------------最新资料推荐------------------------------------------------------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实验报告说明: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实验名称: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同组姓名:实验日期:室温:气压:成绩:教师:一、实验结果(一)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图一图二姓名:学号:(二)骨骼肌的单收缩和复合收缩图三不完全强直收1 / 5缩图四完全强直收缩二、分析与讨论分析:(一)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腓肠肌由许多肌纤维组成,每条肌纤维的兴奋性大小各不相同,不同的刺激强度刺激腓肠肌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

1、阈刺激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反应,只有当达到一定的刺激强度时,才能引起肌肉收缩,这个最小刺激强度的刺激为阈刺激。

此时只是少数兴奋性较高的肌纤维产生了收缩。

由图一可知,当电压强度为 0. 19V 时,肌肉表现为不收缩;而当用 0. 20V 的电压强度刺激时,肌肉发生收缩反应。

由此可得,阈刺激强度为 0. 20V。

2、顶刺激达到阈强度后,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肌纤维被兴奋,肌肉的收缩也逐步增大。

当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个强度时,再增大刺激强度,肌肉收缩也不再随之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低刺激强度的刺激称为顶刺激。

此时骨胳肌中所有的肌纤维都产生了兴奋。

由图二可知,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量也随之增大,当达到 0. 28V 后,肌肉收缩强度便不再随刺激强度的增大而增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刺激方式: 自动频率 ; 幅度范围: 0-5V ; 幅度大小: 1.5V ; 波宽: 0.1S ; 起始个数: 1 ;个数增量: 1 ;终止个数: 18 ; 串长 2s ;串间隔 2s ;
• 记录各项实验结果 • 讨论 • 结论:
整块肌肉是否有“全或无”现象 收缩总和的程度、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 肌肉接受一次刺激产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如果使二个相继刺激
作用于肌肉,而第二个刺激正好落在第一个刺激所引起肌肉收缩的舒 张期或缩短期内,结果引起肌肉收缩总和,收缩曲线呈现不同程度的 叠加。当刺激频率增加到某一限度时,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和完全 强直收缩。
• 【实验材料和器材】 • 蛙,蛙手术器械(粗剪刀、普通手术剪、眼科剪、普通手
确定一阈上刺激作为单刺激的强度如: 幅度大小: 1.0V
连续刺激2次-----曲线?
调节幅度: 1、2、3、4、5V
• 4、不完全强直收缩与完全强直收缩
刺激方式:串刺激;
幅度范围: 0-5V ; 幅度大小: 1.0V ;波宽: 2 mS ;
主周期: 500
每周期脉冲个数:2,5,10,20 ~~~~
术镊、眼科镊)、蛙板、探针、玻璃分针、图钉、丝线、 肌动器、铁架台、双凹夹、培养皿、烧杯、滴管、任氏液、 锌铜弓、PcLab生理信号记录系统。
完整的神经肌肉标本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矩形波电刺激 整块肌肉无“全或无”现象
【方法与步骤】
• 1、制备兴奋性良好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置任氏液中
Hale Waihona Puke 备用。• 2、将标本与肌动器和PcLab生理信号记录系统相连。
通道参数: 通道功能: 张力 ;放大倍数: 50 ;低通滤波:30HZ ; 时间常数: 直流 ;采样频率: 1KHZ ;
• 3、单收缩
刺激方式:单刺激 ;延时: 20; 波宽: 2 mS
幅度范围: 0-5V ; 时间单位: 0.5s/div
幅度大小: 0.1-1.5V ;
• 【注意事项】
➢ 在制备神经肌肉标本时,应动作迅速。任氏液虽然与蛙的体液成分相似,但
毕竟不同,时间太长仍然会影响标本兴奋性;
➢ 制备标本时操作应精确和细心,动作要轻,以免损伤标本的神经和肌肉,尤
其不能强力牵拉神经和剪伤神经、肌肉,避免直接手触神经和肌肉;
➢ 注意保留股骨,跟腱处结扎要牢固; ➢ 丝线应与换能器的弹簧片保持垂直; ➢ 实验过程中,要不断滴加任氏液以免标本干燥,但肌动器上不能残留过多任
氏液,以免造成刺激电极短路;
➢ 每做一个实验之前,必须做好刺激参数的设定; ➢ 记录时注意注明刺激参数; ➢ 实验完毕时,注意检查和整理物品,尤其注意拧好换能器的盖子。
实验三 骨骼肌的特性
【目的要求】
1.学会制备神经—肌肉标本的方法 2.通过电刺激,观察不同刺激强度与骨骼肌收缩力量的关系 3.观察刺激强度不变时,改变刺激频率对肌肉收缩的影响,了解
骨骼肌收缩特点
【基本原理】 • 整块肌肉对刺激的反应不具有“全或无”现象,而是在一定范围内肌
肉的收缩力量随刺激强度增大而增加,这是由于肌纤维兴奋性高低各 不相同的缘故。阈刺激时,少数兴奋性高的肌纤维先收缩,超过最大 刺激强度时,收缩力不再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