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脑梗死患者营养支持及其治疗
重症脑梗死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疗效比较

杏 达莫 治疗 后 , 治疗组 临床症 状 明 显改善 , 总有 效 率达 8 . 5
4 , % 显著优于对照组 的 5 . %(P <0 0 ) 85 .1 。治疗组 的 神经
与同组治疗前 比较 , P< . 1 与对照组治疗后 比较 , P < . 1 00 ; 0 00 0
M C N V和 S C N V在治疗 后均较 治疗前 明显提 高 (P <0 0 ) .1 ,
影 响糖尿病患者 的生 活质量 。其 主要病理基 础是高血糖 , 目 前认为主要与糖 尿病微 血管病 变 和糖 、 脂肪 、 白质 代谢紊 蛋 乱有关 , 其他因素包 括神 经生 长因子 减少 、 自由基产 生增 多
临床荟萃 , 0 , ( ) 5- 0 2 41 8 : 9 6 . 0 9 4 4
23 不 良反 应 .
治疗 组中 4例 ( .%) 9 8 在静滴过程中 出现轻
未见明显不 良反应 , 明银 杏达 莫治 疗 D N的近期 疗 效肯 表 P
定, 远期疗效 有待进一 步观察。
参 考 文 献
1 周全 , 范华迪 , 王文秋 . 高压氧和神经妥乐平治疗痛性糖 尿病神经 病变 的临床研究 .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05 2 ( )3536 20 ,24 :6 .6 . 2 吕爱玲 , 阮爱 兵. 前列地 尔治疗 糖尿病 神经病 变 3 3例 临床观察 .
肖化 斌
【 摘
玉 杰
要 】 目的 比较早期重症脑梗 死患者肠 内与肠外途径营 养支持的营养指 标及并发症 , 讨两种 营养支持 途径 的临床 探
回顾分析 4 3例重症脑梗死 的病例 , 中2 其 2例采用 胃肠道 营养支持 ,l 2 例采用 胃肠外营养支持 , 比较两组 患者营养支
一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伴营养不良患者的个案护理

一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伴营养不良患者的个案护理个案简介本文介绍的是一位脑梗死后出现吞咽障碍伴营养不良的患者,女性,60岁。
患者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在脑梗死后,患者意识清晰,但出现了吞咽困难,无法正常进食。
经过医生和护士的综合治疗,患者成功度过了这段难熬的时期。
护理过程一、多种方法帮助患者纠正吞咽障碍脑梗死后,患者出现吞咽障碍是很常见的问题,如果不加以治疗,吞咽困难不仅会直接影响患者进食,还可能引起误吸,导致呼吸道感染。
因此,治疗吞咽障碍是患者康复的关键。
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患者纠正吞咽障碍。
首先,我们加强了口腔和喉部的护理,确保口腔和喉部通畅。
其次,我们采用了口服和静脉营养支持的方式,保证患者的营养摄入。
同时,我们还请康复医师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帮助患者恢复吞咽功能。
最后,我们还采用了电子喉镜检查,确保患者的吞咽功能恢复正常。
二、合理安排饮食,确保患者营养充足患者出现吞咽障碍后,正常饮食已经不可能,为了让患者保持足够的营养摄入,我们采用了口服和静脉营养支持的方式。
为了确保营养充足,我们根据患者的体重、身高、年龄、性别以及病情等因素,制定了合理的饮食计划。
我们将饮食分成五到六餐,每餐小份,细嚼慢咽,每餐之间要间隔三到四小时。
饮食的种类包括流质、半流质和软食等,保证易于咽下。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患者的营养监测,随时掌握患者的营养状况,保证营养充足。
三、定期评估,及时发现问题脑梗死后出现吞咽障碍是一个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和护理。
我们定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包括营养状况、吞咽障碍的改善情况、口腔和喉部的情况等。
如果发现问题,我们会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患者的情况不会出现恶化。
结语脑梗死后出现吞咽障碍伴营养不良,对患者的康复非常有挑战性,需要医生和护士精心的治疗和护理。
我们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患者纠正吞咽障碍,合理安排饮食,定期评估和监测患者的状况,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我们的综合护理,患者恢复了吞咽功能,营养状况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为患者顺利康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观察

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观察作者:蒋文萍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6期【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鼻饲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治疗后营养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ALB和TSF均有明显降低,且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急性重症脑梗死;早期肠内营养;临床疗效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14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988-02脑梗死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
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出现广泛脑部及脑干损伤,多数患者伴有严重的意识障碍,并出现昏迷、吞咽或进食困难等,造成患者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和康复[2]。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比较传统鼻饲营养及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收治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68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33例,患者年龄均在45-79岁,病程均为4h-3d。
患者临床诊断依据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3],且经头部CT/MIR检查证实,排除严重内分泌或代谢疾病患者(严重糖尿病);严重胃肠道疾病及肝肾功能障碍患者等。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病程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较性,具体资料见表1。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脑梗死的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传统鼻饲营养,通过间断加压提供普通流质食物;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通过肠内营养输注泵持续、均匀的输注能全力500ml。
糖尿病重症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E r nenl ur infr ibt ai t C mpi t i eee eerl nac o n us gC r/LI ig i ,Z al E t a N tio o aei P t ns o l ae wt Svr rba Ifrt nadN ri ae/ n xa H0U y r t D c e c d h C i n L
急性 缺血性 脑 血 管 病是 2型 糖 尿 病 的严 重 并 发 症之一 , 有 2型 糖 尿 病 的脑 梗 死 占全 部 脑 梗 死 的 伴
1 资 料 与 方 法
2 ~2 [ ] 其 中重 症 脑梗 死 的发 生 率 较 高 。此 O 5 1 , 类患者 常 因不 能正 常进食 加之 消耗 增加 , 在早 期 即 出 现营 养状况 的恶化 , 而这 种恶化 常 与不 良预后 呈 正相 关口 。因此维 持 其 营 养状 态 就显 得 尤 其重 要 。有 关 3 伴有 2型糖 尿病 的重 症 脑梗 死 患 者 的早 期 肠 内营 养 的相 关研究未 见 报道 。我 科 2 0 0 4年 1 2月 至 2 0 0 7年 1 2月对 8 4例糖 尿病 重 症 脑梗 死 患 者 进 行 早期 肠 内 营养治疗 , 疗效 较好 , 现报 告如下 。
对照组(2例内营养 , 2周后评价效果 。结果 观察组营养状况、
神 经 功 能缺 损 程 度 评 分 显 著优 于 对 照组 ( P . 5 。 均 (0 0 ) 两组 不 良反 应 及 并 发 症发 生率 ( 外上 消化 道 出血 ) 除 比较 , 异 无 统 计 学意 差
义( P 00) 均 > .5 。结 论 早 期 肠 内营 养 能 够保 持 2型 糖 尿 病 重 症 脑梗 死 患 者正 常 营 养 状 态 并 有利 于神 经 功 能 的 恢 复 , 安 全 。 且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个案护理

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个案护理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是指脑血管急性闭塞导致的广泛脑组织缺血及坏死,病情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
个案护理是指针对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其具体病情和需求进行定制化的护理方案。
以下是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个案护理内容。
1.安全护理:因患者意识障碍、运动功能障碍,容易发生跌倒、翻身坠床等意外事故。
护士应确保患者周围环境整洁、无障碍,并加强观察,随时注意患者的身体姿势和位置,避免滑倒和跌倒。
2.基本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开展相关的基本护理,包括协助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如洗澡、更衣、进食等;口腔护理,避免食物残渣引发感染;皮肤护理,定期翻身、按摩,防止压疮的发生;注意患者的体位,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3.营养护理:及时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需要制定个体化的饮食方案。
由于患者可能有吞咽或咀嚼困难,可根据医嘱提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并进行适当的辅助喂食。
对于不能进食的患者,可通过胃管或鼻饲管进行营养支持。
4.心理护理: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常常伴有意识障碍,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护士应耐心倾听患者的抱怨和情绪,提供安慰和支持。
为患者提供舒适的护理环境,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增强其自信心和积极性。
5.疼痛管理:针对患者可能存在的头痛和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护士应及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部位,并按照医嘱给予相应的镇痛治疗。
6.预防并发症: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如深静脉血栓、尿潴留、肺炎等。
护士应定期检查患者的脉搏、呼吸、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并及时纠正不正常的情况。
同时加强患者的被动及主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7.康复护理:患者恢复期的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护士应与康复医师合作,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条件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活动康复、言语与语言康复和认知康复等,以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自理能力提高。
简述脑梗死的主要护理措施

简述脑梗死的主要护理措施引言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主要特点是因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缺血,继而引发脑组织缺氧、坏死。
脑梗死对患者的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针对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简述脑梗死的主要护理措施,以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和应对此类疾病,并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
一、体位护理对于脑梗死患者,正确的体位护理是十分必要的。
合理的体位可以降低患者颅内压,避免脑水肿的发生。
通常,对于重度患者,应采取半卧位,保持头部保持略低于心脏的位置;而对于行为无障碍的轻度患者,可以采取适度升高床头或侧卧位,以促进血液循环。
二、口腔护理脑梗死患者常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因此,进行良好的口腔护理对于预防感染非常重要。
护理人员应帮助患者定期漱口,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将口腔内的食物残渣清洗干净。
此外,当患者吞咽困难时,应及时采取措施,如切碎食物或通过管道喂食。
三、皮肤护理脑梗死患者的自主活动能力常会受到限制,容易出现长时间压迫某一部位而导致皮肤损伤的情况。
因此,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良好的皮肤护理。
对于卧床患者,应每天两次更换体位,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并按时进行床上换位以减少压迫,防止压疮的发生。
四、监测生命体征脑梗死患者病情常常不稳定,监测和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护理人员的重要任务之一。
患者的体温、呼吸、心率、血压等指标应定时记录,并随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生命体征的异常可能预示患者的病情恶化,及时采取措施可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五、营养支持脑梗死患者通常需要提供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饮食,有助于患者康复和预防并发症。
护理人员应关注患者的饮食情况,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
对于吞咽困难的患者,可以采用吸管喂食或经胃插管喂食来满足其需求。
六、康复训练脑梗死患者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康复训练旨在帮助患者恢复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定期评估患者的康复程度。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营养护理的效果研究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施行早期营养护理的效果研究摘要: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护理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被纳入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观察组采取早期营养护理。
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护理2 周后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
结论:早期营养护理应用于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可提高营养指标水平,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大面积脑梗死;早期营养护理;营养状况;并发症大面积脑梗塞指的就是梗塞的面积比较大,常指的是一个血管分布范围之内的脑实质完全梗塞,比如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的整个大面积的梗塞、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域的大面积梗死、大脑后动脉供血区域的大面积的梗塞,或者有的病人就是一侧大小中动脉,就是颈内动脉完全梗死,一侧大脑半球完全梗死,就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大面积的脑梗死[1]。
大面积的脑梗死比较凶险,尤其是在3-5天的时候容易引起脑疝,就是在脑水肿最严重的时期容易引起脑疝。
所以患者得了大面积的脑梗死就要高度重视,并紧急住院,大量的应用脱水、降颅压的药物,并且维持水电解质的平衡[2]。
如果有必要情况下,在第3-5天尽快的去骨瓣减压,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由于此类病人很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现象,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
介于此,本研究对其实施早期营养护理干预,探讨其效果,以期为临床提高参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例。
对照组男13例,女7例;年龄55~77岁,平均(64.62±7.31)岁。
观察组男14例,女6例;年龄57~79岁,平均(65.12±7.63)岁。
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组间具可比性。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及效果观察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发生闭塞性病变导致脑组织缺氧坏死所致的一种严重疾病。
患者在脑梗死发病后,合理用药对于治疗和预防疾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的指导的重要性,并对其效果进行观察。
一、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的重要性1. 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如果能够合理使用药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康复。
抗凝治疗可以预防血栓形成,降低脑梗死再发的风险;脑血管扩张药物可以改善脑血流,减轻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
合理用药指导可以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
2. 降低并发症的风险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
合理用药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这些并发症的发展,减少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3. 提高生活质量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间,如果合理用药,可以减轻痛苦,减少不适感,提高生活质量。
镇痛药、抗抑郁药等药物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情绪不良,使患者更加积极面对康复。
二、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的效果观察1. 降压药物的效果观察高血压是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
合理的降压药物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减少脑梗死再发的风险。
通过对10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降压药物的使用观察发现,合理用药可以使患者的血压得到有效控制,达到预期的降压效果。
2. 抗凝治疗的效果观察抗凝治疗可以有效地预防脑梗死患者血栓的形成,降低再发的风险。
通过对5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抗凝治疗的观察发现,合理的抗凝药物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的血栓形成,降低再发的风险。
3. 营养支持的效果观察脑梗死患者在康复期间需要足够的营养支持,以促进身体的恢复和修复。
通过对30名脑梗死患者进行营养支持的观察发现,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脑梗死患者合理用药指导对康复和预防疾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患者进行合理用药的指导,并进行效果观察,可以有效地降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0 g/l 58 g/l 29.0 g/l 0.15 g/l 20.0mg/l 134mmo 营养诊断
营养支持主要指征: 1、近期体重下降大于正常体重的10%; 2、血清白蛋白<30g/l; 3、连续7天不能正常进食; 4、已明确营养不良; 5、可能产生营养不良或并发症的人群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
一般患者首选 消化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 限制液体入量患者 糖尿病或血糖增高患者 血脂代谢异常患者 低蛋白血症患者 病情复杂患者 含有膳食纤维的整蛋白标准配方 短态型或氨基酸型配方 高能量密度配方 糖尿病适用型配方 优化脂肪配方 高蛋白配方 根据主要临床问题进行营养配方选择
3.营养计划
营养计划
3
4
营养实施与评价
1.患者营养评估
1
营养风险 筛查
2
吞咽功能评估 洼田饮水实验
3
胃肠道功能 评估
4
实验室指 标
营养风险指数 (NRS-2002)
Table 1 : 开始评估
Yes 1 2 BMI < 20.5? 患者3月内是否有体重丢失? No No No
3
4
最近一周患者是否有进食的减少?
临床表现
• 辅助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的阳性结果(包括营养指标):①头 CT(2013-6-13):考虑桥脑、右侧小脑半球多发梗死,②颈部血管彩色 多普勒超声(双侧颈动脉):左侧颈动脉内中膜限局性增厚,双侧颈部动 脉斑块形成(多发), 双侧椎动脉考虑发育不良右侧椎动脉下位椎间隙段 搏动指数略增高,考虑右侧椎动脉上位椎间隙段或颅内段存在重度狭 窄或闭塞。③脑彩提示:双侧大脑中动脉轻度狭窄,左侧大脑前轻中度狭窄,左侧椎-基底动脉移行处轻度狭窄,右侧椎动脉未探及确 切血流信号,结合颈动脉超声,考虑闭塞可能性大,建议结合头
1 次顺利咽下30ml温水
2次以上不呛咳咽下 1次咽下有呛咳 2次以上咽下,有呛咳 屡屡呛咳,不能全部咽下
洼田饮水试验:
让患者饮30ml常温水,观察全部饮完的情况及时间 ,此患者吞咽功能Ⅴ级
胃肠道功能评估
实验室指标
营养不良 实验室指标
血红蛋白 总蛋白 白蛋白 前白蛋白 视黄醇结合蛋白 离子(血清):钠 氯 钙
状低密度影,为求系统诊治就诊于我院。病程中伴有咳嗽、
咳痰、喘息,无意识不清、抽搐发作及大小便失禁
临床表现
•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自述冠心病病史1年, 口服冠心舒合丸治疗,具体不详;慢性咳嗽、咳痰病史20
余年;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吸烟40余年,约10-15根/天,未 戒;饮酒史40余年,1两/天,未戒;否认脑梗死、高血压、 家族史 • 查体阳性结果:双侧病理反射阳性,深浅感觉及共济查体 不配合。
营养风险指数 (NRS-2002)
Table 2: 全面评估 营养状况的损害程度 不存在 Score 0 轻度 Score 1 中度 Score 2 正常营养状况 3月内体重丢失>5% 或 未来的时间内,食物摄入低于正常需 要量的50-75% 2月内体重丢失 >5% 或 BMI 18.5 – 20.5 + 全身损伤 或 未来的时间内,食物摄入低于正常需 要量的25-60% 1月内体重丢失 >5% (3月内体重丢 失>15 %) 或 BMI <18.5 + 全身损伤 或 未来的时间内,食物摄入低于正常需 要量的25-60% 严重疾病 (=需要增加) 不存在 Score 0 轻度 Score 1 正常营养需求 臀部骨折, 慢性疾病, 特别是并发 急性感染: 肝硬化, COPD, 慢性血 液透析治疗, 糖尿病, 肿瘤 大型腹部部手术, 中风, 严重肺炎, 恶性血液系统的疾病
营养计划
24~72h(急性期)
循环稳定,无明显腹胀 ,回抽胃残留量100ml, 注回后开始肠内营养百普 力(短肽链型肠内营养混 悬液),匀速35ml/h泵入 2-4h后观察无呕吐返流 、腹胀腹泻现象,回抽胃 残留量<200ml,以逐渐 增加速度维持第一个24h 匀速至50~60ml/h,2448h后根据目标营养量设 定速度。
营养支持方式:肠内营养 鼻胃管+肠内营养泵入+百普力/能全力
疾病不同时期所需能量 急性期所需能量:20-25kcal/d.kg 此期该患者所需能量(20-25)×体重= 1400~1750kcal/d 恢复期所需能量:25-30kcal/d.kg 此期该患者所需能量(25-30)×体重= 1750~2100kcal/d
MRA ④肺CT:1、考虑双肺炎变及炎性索条2、双侧大量胸腔积液。
诊治经过
• 诊断:脑梗死 脑动脉狭窄 双肺肺炎
• 治疗经过(包括营养治疗经过):提检入院常规 检查。 给予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神经及对症支 持治疗。 初步评估患者存在营养风险指数,确定营养计划
诊治经过
营养支持
1
营养评估
2
营养诊断
中度Score 2
严重 Score 3
严重Score 3
头部损伤, 骨髓移植, 重症监护患 者
年龄
如果年龄大于 70岁的患者, 再增加1分 结论:营养风险总评分=2+3+1=6 分,总分>3分 患者存在营养风险, 应实施营养支持治疗
吞咽功能评估---洼田饮水试验
级别 评定标准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患者是否患有重症疾病 ? (e. g. 重症监护治疗) Yes
No
是: 任何问题有“是“的回答, 进行表2的评估. 否: 所有问题, 患者需要每周再进行评估(如:患者有接受大型手术), 需要考虑采用预防性的营养治疗计划以避免可能的营养风险
adapted from Kondrup et al.: Clin Nutrition, 22: 415 (200
患者基本资料
• 性别:男 • 年龄: 73岁 • 体重: 70kg • BMI(体重/身高2): 23.4 • 治疗所在科室:神经内科NICU
临床表现
• 主诉:因言语不能、双侧肢体活动不灵3小时入院 • 现病史:老年男性,卒中样起病。患者于入院前16天剧烈 咳嗽后出现言语不能,四肢活动不灵,右侧为著,表现为: 上肢不能持物,下肢不能行走,伴有喘息及呼吸困难,就 诊于当地医院,行头CT示:右侧基底节及双侧侧脑室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