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检验 ppt课件
2024版病理学ppt课件

病理学ppt课件目录CONTENCT •病理学概述•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01病理学概述病理学的定义与任务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结局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揭示疾病的本质和发生发展规律,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通过尸检、活检、细胞学检查等,对疾病进行诊断,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01020304形态学观察免疫学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动物实验病理学的研究方法运用PCR 、基因测序等技术,研究疾病相关基因和蛋白质的表达和调控。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研究疾病过程中的免疫机制。
运用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观察组织和细胞的形态结构变化。
通过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与基础医学的关系与临床医学的关系与预防医学的关系与法医学的关系病理学与其他医学学科的关系病理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他基础医学学科提供疾病研究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病理学是临床医学的重要基础,通过病理诊断明确疾病的性质和类型,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病理学通过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医学提供理论依据和策略指导。
病理学在法医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尸检和活检等技术手段,为法医学鉴定提供客观依据。
02细胞与组织的适应与损伤细胞体积增大,常见于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如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细胞肥大和高血压时心肌细胞肥大。
肥大细胞数量增多,通过细胞分裂实现,如再生和肿瘤性增生。
增生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功能降低,如老年性脑萎缩和废用性肌肉萎缩。
萎缩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被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类型所取代的过程,如上皮化生和间叶组织化生。
化生细胞适应的表现形式01 02 03 04 05缺氧细胞得不到充足的氧供应,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和ATP 生成减少,进而引发一系列损伤。
物理因子包括机械力、高温、低温、电流、激光等,可直接破坏细胞结构或影响细胞代谢。
常规病理检查重点PPT课件

Ⅲ类:蛋白变性类:甲醇,乙醇,醋酸等 Ⅳ类:其他:氯化汞,苦味酸等 。
2、按照成分分类:
单一固定液:如甲醛,酒精,醋酸,锇酸,丙酮等 混合固定液:中性甲醛,AF液等
组织固定
常用的固定方法
蒸汽固定法:甲醛或锇酸可产生蒸汽。用于保存可溶性 成分;小而薄的组织,冷冻干燥组织
脱水剂的种类和效果
--非石蜡溶剂的脱水剂:如乙醇和丙酮等,其组
织在脱水后必须再经二甲苯透明才能浸蜡。 --脱水兼石蜡溶剂的脱水剂:如正丁醇等组织在脱 水后即可直接浸蜡,不经过中间溶剂如二甲苯之类 的试剂。
组织处理
2、透明: 用化学试剂,通常为二甲苯将组织内的脱水剂置换出
来的过程称透明。 透明发挥了一个桥梁作用,透明剂可以与包埋剂和脱
片 3-氨丙基三已氧基硅烷(APES) 带电荷玻片或阳玻片
冰冻切片
常用于术中快速病理诊断 组织不经脱水,透明等步骤,对蛋白,脂肪,各种
酶保存好,合适做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等染色,尤 其对不合适石蜡组织的抗体 组织会膨胀,细胞变大,出现与常规切片的一些差 异
常规HE染色
染色的意义和目的: 用染液对组织切片进行处理,使组织中的不
B5固定液
配制:储备液:氯化汞12g+醋酸钠2.5g+蒸馏水 200ml。使用前加2ml甲醛到20ml储备液中 常用于骨髓,淋巴结,脾和其他造血组织的固定。
组织固定注意事项
组织离体后尽早放入固定液中 固定液体的体积应大于标本的4~5倍,甚至20倍 固定的容器口要方便组织固定后取出 组织固定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不超过72小时,固定
Zenker氏液固定后,细胞核和细胞浆染色较为 清晰,特别显示骨骼肌的横纹
《病理检验技术》课件

通过病理检验技术,我们可以了解疾病的本质和发展过程,为疾病诊断和治 疗提供关键信息。
病理检验技术的分类和应用领域
组织学检查
通过对器官和组织的染色 和显微镜观察,分析组织 结构和疾病变化。
细胞学检查
通过对细胞形态和结构的 观察,分析细胞病理变化, 如肿瘤的初诊和治疗效果 评估。
分子病理学检查
• 病理检验技术经历了多年的发展和进步,其前景非常广阔。 • 病理检验技术的应用和标准化管理是保证其准确性和实用性的重要保障。
提前筛查高危人群
通过检测生物标志物水平,及 早发现患者的疾病高危因素, 进行早期干预,降低患者患病 风险。
病理检验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前 景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不断拓展,如单细胞测序、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医疗等,将会极 大地促进病理检验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推动疾病的精准治疗,为人们的健康 保驾护航。
病理检验技术标准化和质量控制
1
建立标准化的管理体系
制定和实施规范化操作流程和技术标准,确保病理检验技术的准确性、可重复性 和稳定性。
2
严格执行质量控制规范
对各种环节和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从样本采集到结果解读,确保病理检 验技术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内部和外部质量监督和评估
加强对病理检验技术和人员的内部和外部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 题,提高技术水平和质量水平。
病理检验技术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较 快
加强技术研究和人员培养, 提高技术水平和适应性。
生物样本的标本质量和 数量不足
加强生物样本采集和处理的 质量控制,提高样本质量和 数量。
病理检验技术的应用推 广较为滞后
积极推广病理检验技术实现 临床价值,提高技术的应用 前景和社会认可度。
病理检验技术 ppt课件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
病理组织制片技术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技术流程:取材、固 定、洗涤、脱水、透明、浸蜡(透蜡)、包埋、切片、贴 片、烤片、染色、封片等。这些技术流程相互联系、互为 影响,每一项技术处理是否得当都直接影响切片质量。
基本步骤
收集标本(活检、尸检、动物实验) 取材固定切块 1*1*0.3 自来水冲洗(1-2h) 组织脱水(75%乙醇、85% 乙醇、95%乙醇I、95%乙醇II 、100%乙醇I 、100%乙醇 II ,低浓度乙醇2-4h,高浓度乙醇1h) 组织透明(二甲 苯30’) 浸蜡(软、硬蜡、大组织4-16h)组织2-4h 包埋 冷却修蜡块 焊蜡块 切片 贴片 烤片 切片脱蜡 切片染色(常规HF和瑞特)
七、包埋
就是将已经经过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的组织块从最后 的蜡浴取出置入充满熔融石蜡的包埋框内,包埋成块,使 组织和包埋剂相熔一体并迅速冷却,这个程序称为包埋。 包埋剂凝固后,进一步加强了组织的硬度和韧度而便于进 行切片。
1. 组织取材2毫米厚度,固定于福尔马林数小时后再换以 新鲜福尔马林固定数小时。
13. 组织包埋。
八、切片
切片的步骤: 1、将蜡块固定于切片机头上的夹座内,调整到稍离开切片能够切到 的位置上,注意蜡块组织切面与切片刀口要垂直平行。 2、再调整蜡块组织切面恰好与刀口接触,旋紧刀架,固定好机头。 3、根据需要调整切片厚度。 4、摇动切片机手轮先进行修整切片,直到切出完整的最大组织切面 后,再进行切制。 5、实践中可用右手转动切片机手轮,左手用毛笔托起蜡片,协调地 进行切片操作。 6、切下的切片带,一端用镊子轻轻拉起,应尽可能将切片带拉直展 开,用毛笔将切片带从刀口向上挑起,拉下切片带,然后轻拖铺于恒 温水面上。
六、浸蜡
组织病理学实验ppt课件

• 一、目的要求 :
•
掌握常见变性、坏死、萎缩的形状学特点及肉芽组织的构造和功能。
• 二、实验内容 :
• 〔一〕大体标本:10个
• 〔二〕组织切片:4张
• 三、绘图 :肉芽组织〔10x40〕
•〔一〕大体标本:10个 •肾盂积水、颗粒性固缩肾、肾水变性、
肝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脾被膜透明变 性、肾干酪样坏死、足干性坏疽、坏疽 性阑尾炎、坏疽性胆囊炎
44张张肾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脾被膜玻璃样肾水变性肝脂肪变性脾被膜玻璃样变性肉芽组织变性肉芽组织前往肾水变性肾水变性10101010肾水变性肾水变性10104040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10101010肝脂肪变性肝脂肪变性10104040脾被膜玻璃样变性脾被膜玻璃样变性10104040脾血管玻璃样变性脾血管玻璃样变性10101010肉芽组织肉芽组织10101010肉芽组织肉芽组织10104040
组织病理学实验—病理学
实验一 细胞、组织损伤与修复
•实验目的:
• 经过实验课实习,掌
握常见病变的形状学特点, 认识其规律性,稳定和加 深了解实际课所学内容, 做到实际联络实践,培育 学生独立思索、综合分析
•实验内容:
•〔一〕组织切片的示教
和察看
•〔二〕大体标本的示教
和察看
•〔三〕绘图
•实验安排:
• 1.领取显微镜和切片〔上课前〕、
值日方法沿用组织学实验;
• 2.病理标本来自人体,非常珍贵,
要顾惜标本,按照正确方法察看,损 坏赔偿;
• 3.留意大体、镜下病变结合,病
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结合,综合分析;
• 4.作好课前预习,与教师积极配
合,共同上好实验课,提高教学质量。
• 实验一 细胞、组织损伤与修复
常用的病理诊断技术课件

淋巴系统病理学
研究淋巴组织和淋巴系统疾病,如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癌等。
肝脏病理学
肝脏病理学研究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如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 为肝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肾脏病理学
肾脏病理学研究肾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如肾小球肾炎、肾结石和肾衰竭等,为肾脏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 据。
组织学与病理学的关系
组织学
研究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科学,是病理学的基础。
病理学
研究疾病的本质和发展机制,需要依赖组织学的知识和技术。
组织学切片制备方法
1
固定
使用适当的固定剂固定组织样本,以保持其结构和形态。
2
脱水
将固定的组织样本逐步脱水,用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处理。
3
浸渍
将脱水后的组织样本浸入组织包埋剂中,以便切割薄片。
分子病理学利用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分子机制和诊断方 法,为病理学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和准确的诊断结果。
Hale Waihona Puke 肿瘤病理的分类和诊断肿瘤病理的分类
根据肿瘤组织的类型、特征和分子机制等进行分类。
肿瘤的诊断
通过组织学和分子病理学的方法,对肿瘤进行准确的诊 断和评估。
血液及淋巴系统的病理学
血液病理学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与常见问题的解决
显微镜的使用
调整光源、倍镜和焦点等参数,观察和分析组织样本。
常见问题的解决
如镜头污染、样本准备不良等,需要被妥善处理。
常见病理诊断技术介绍
1 组织切片染色
利用染色剂对组织切片进行着色,帮助医生观察和分析病理样本。
2 细胞学检查
通过对细胞形态和结构的观察,诊断细胞异常和癌症等疾病。
病理学讲义-PPT课件

医学
10
病变特点
肝脏:重量↑,体积↑,色黄、有油腻感 镜下:细胞肿大,细胞内出现脂滴空泡, 核被挤压到一侧 苏丹III染色(红色)
心脏:心内膜下及乳头肌呈虎皮斑纹——虎斑心 心肌脂肪浸润
3)红色血栓
局部血流停止,凝固
血栓的尾部
2、动脉及心腔内血栓
白色血栓
附壁血栓、疣状血栓
3、毛细血管内血栓
纤维素构成透明血医栓学
27
3、血栓的结局 1、软化、溶解、吸收 激活纤溶系统,中性粒细胞释放溶解酶 2、机化、再通 3、钙化 静脉石
4、血栓对机体的影响 1、阻塞血管 2、栓塞 3、心瓣膜变形
医学
3.玻璃样变性中,玻璃样物质由免疫球蛋白构成的是(A)
A.浆细胞胞浆内Rusell小体
B.肝细胞胞浆内Mall0orr小体
C.肾小管上皮细胞胞浆内玻璃样小滴
D.小动脉管壁内玻璃样物医质学
19
第三章 损伤的修复
一、再生 机体对损伤组织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称为再生
类型: 1)完全性再生
由损伤部周围的同种细胞来修复,完全恢复原组织 的结构和功能 2)不完全性再生(纤维性修复) 缺损的组织由纤维结缔组织来修复,斑痕修复
30
(2)脂肪栓塞
来源:骨折,骨科手术,脂肪组织挫伤
后果:
肺:栓子随静脉→肺A栓塞于肺→左心→大循环→全身脏器
脑:出血、梗死、水肿
(3)气体栓塞
来源:
(1)颈、胸部外伤、手术
(2)减压病(潜水病、沉箱病)
后果:
当进入血循环气体量达到100ml时形成泡沫血→
病理学检验 ppt课件

12级检验(1)班01号
学号:2012130801001
姓名:蔡枝奇
第六章 组织制片技术
第一节 组织块的处理 一、取材 二、固定和固定液 三、洗涤、脱水、透明 四、浸蜡、包埋
第二节 切片机具与切片 一、切片机 二、切片刀 三、磨刀与被刀 四、切片
学习目标
1.了解常用组织切片的种类 2.熟悉组织切片制作的基本程序 3.掌握常用固定液的配置和应用 4.熟练进行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1.透明目的
2.常用的透明剂 可使用的较多,有苯、甲苯、二甲苯(最常用)、三氯甲烷、汽油、
香柏油(透明时间长达24h,所以不常用)等,多数透明剂对人体有 害,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3.常用透明方法 将脱水后的组织块先用乙醇-二甲苯混合液处理或直接浸入透明剂中,
置换透明剂2~3次既能达到透明目的。
(2)火棉胶包埋法 常用于大块组织的制片(如整个眼球或神经组织等),用火棉胶包埋
可避免纤维组织和肌肉组织的过度硬化,减少纤维组织的收缩和扭转, 有利于保存原有的组织结构。 (3)碳蜡包埋法 (4)明胶包埋法
包埋的注意事项
(1)确定包埋面 (2)同一蜡块内包埋多个组织块时组织块的性质应相同(如同属软
扭转式石蜡切片机冰冻切片机适用于病理组织石蜡切片的刀片实验室照的图石蜡切片机切的切片冰冻包埋机总结组织制片的过程收集标本活检尸检动物实验取材固定切块1103自来水冲洗12h组织脱水75乙醇85乙醇95乙醇i95乙醇ii100乙醇i100乙醇ii低溶度乙醇24h高溶度乙醇1h组织透明二甲苯30s组织416h组织24h切片染色常规染色he第七八九章总结苏丹iii染液套装苏木素伊红染色又称he染色第一节常规染色he染色第二节特殊染色通常指除he染色外的其他染色方法第三节染色前后的处理第一节规染色回肠he染色图片人脾脏he染色图片备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脱水
定义:将组织内的水分用某些化学试剂置换出来的过程称为脱水。
1.脱水的目的 组织块经固定和洗涤后,含有大量的水分,而水与苯、二甲苯等透
明剂不混溶,故组织在透明前必须用能与透明剂相混溶的脱水剂 (如乙醇),把组织内的水分置换出来,为下一步的透明做准备。
三、洗涤、脱水、透明
(一)洗涤
定义:用水或乙醇等将组织经过固定处理后,与组织结合的固定液及 沉淀物清洗掉的过程,称为洗涤。
1.洗涤目的 除去未与组织结合的固定液及沉淀物。 2.洗涤的方法 (1)含水固定液的洗涤方法:常用的含水固定液是甲醇溶液,用自
来水冲洗即可。 (2)含乙醇固定液的洗涤方法:一般不需要洗涤,如果需要洗涤,
病理检验技术
12级检验(1)班01号
学号:2012130801001
姓名:蔡枝奇
第六章 组织制片技术
第一节 组织块的处理 一、取材 二、固定和固定液 三、洗涤、脱水、透明 四、浸蜡、包埋
第二节 切片机具与切片 一、切片机 二、切片刀 三、磨刀与被刀 四、切片
学习目标
1.了解常用组织切片的种类 2.熟悉组织切片制作的基本程序 3.掌握常用固定液的配置和应用 4.熟练进行洗涤、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1)中性甲醇液 可作常规固定液或标本保存液,脂肪染色此液固定。
(2)乙醇-醋酸-甲醇液(AAF液) 其特点是固定快速,对脂质、糖类、蛋白质等物质有很好的固定作用,
避免了三种固定液单独使用引起的组织收缩或膨胀,是一种优良的混 合固定液。
(3)乙醇-甲醛液(AF液)
适用于皮下组织中肥大细胞的固定。
3.浸蜡方法 石蜡是最常用的浸蜡剂,,所以主要通过石蜡的浸蜡方法,以掌握浸
蜡方法。
石蜡浸蜡方法
石蜡有高熔点和低熔点之分,一般使用的是熔点为56℃以上的石蜡。要显示 酶和保存抗原活性性时,则需使用熔点为54℃以下的石蜡。常规制片普通用 熔点为56~58℃旳石蜡。
处理步骤 操作步骤 处理时间/h
固定后的组织不必经低浓度逐级乙醇脱水,可直接移入95%乙醇脱水, 也不用水洗,缩短了脱水时间。
配方: 95%或乙醇脱色 90mL
40%甲醛
10mL
(4)Bouin液
是一种常规用于活检标本固定的良好固定液,适用于大多数组织的固 定,尤其适用于结缔组织染色。
(5)Zenker液
适用于一般组织固定,胞核和胞质染色均清晰,对免疫球蛋白染色最 好,也可用于病毒包涵体、某些肿瘤标本的固定。
Hale Waihona Puke 、浸蜡和包埋 (一)浸蜡(透蜡) 定义:通过透明的组织块在融化的石蜡中浸渍,使组织块中的透明剂
被完全置换出来的过程。
1.浸蜡的目的 用石蜡等支持物去置换、替代组织中的透明剂,使组 织具有一定硬度,有利切片。
2.浸透剂的种类 常用的浸透剂有石蜡、明胶、火棉胶、树脂、碳蜡 等,它们既是浸透剂又是包埋剂。
组织块大小 <2mm
浸 石蜡I
0.5
蜡
石蜡II
1
2~4mm 1.5
4~6mm 2
2
3
石蜡III
1
2
3
(二)包埋
定义:用石蜡或其他包埋剂将组织包成一定形状,使其具有一定的硬 度和韧度,便于切成薄片的过程,称为包埋。
2.常用的脱水剂 脱水剂能同时以任何比例雨水和头,透明剂混合。常用的有:乙醇、
正丁醇、丙酮等,其中乙醇最常用。
3.脱水的方法 一般把脱水剂配成各种浓度,自低到高浓度依次进行使组织中所含水
分依次减少直致被脱水剂取代。
4.自动脱水机
(三)透明
定义:用某些化学试剂(如二甲苯等)将组织中的脱水剂置换出来, 以利于浸蜡和包埋,因组织块浸入这些试剂后常呈半透明状,故称透 明(或煤浸)。所使用的化学试剂称为透明剂。
(三)常用固定液
1.单纯固定液 是指有一种化学物质组成的固定液。此类固定液包括:重铬酸钾、苦
味酸、丙酮、氯化汞、铬酸、锇酸等。
常用的有: 甲醛(福尔马林)、乙醇、乙酸(冰醋酸、醋酸)
2.混合固定液
是指由多种化学物质混合组成的固定液。实际工作上多用混合固定液, 其固定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固定液。
(四)固定的注意事项
1.及时固定 取材后立即将组织块放入固定液中 2.固定容器宜大 3.固定液应足量 4.防止组织变形 5.确定恰当的固定时间 固定时间应依据组织块的大小、厚度以及固定液的种类、环境温度而
定。组织块大小为(1.0~1.5cm)×1cm×(0.2~0.3cm)时,固定 时间以12~24h为宜。
1.透明目的
2.常用的透明剂 可使用的较多,有苯、甲苯、二甲苯(最常用)、三氯甲烷、汽油、
香柏油(透明时间长达24h,所以不常用)等,多数透明剂对人体有 害,使用时应注意防护。
3.常用透明方法 将脱水后的组织块先用乙醇-二甲苯混合液处理或直接浸入透明剂中,
置换透明剂2~3次既能达到透明目的。
切片、封片等操作
第一节 组织块的处理
一、取材
定义:按照病理检查的目的和要求,切取适当大小和数量的组织块, 用于制作组织切片的过程,称为取材
(一)取材的配合
病理检验技术员取材时的职责是:配合病理医师对病变组织进行肉眼 检查,准确记录病理医生检查时描述的病理改变,按照病理检验的需 要,选择和确定取材的部位和块数。病理检验技术人员要及时对切取 的组织进行编号或标记,并在病理检单上做好记录,以便病理医生镜 检时查对。取材后的标本应加足固定液,按编号存放,以备复查之用。
(二)注意事项
1.避免组织结构变形 切取组织的刀、剪应锋利,刀体宜薄,并有足够的长度。 2.组织块大小适当 通常切取的组织块厚约0.2~0.3cm,大小以1.0~1.5cm×1.0~1.5cm为宜。 3.及时取材 4.标明包埋方向 5.染色、包裹小标本 6.充分暴露病灶 取材应避免过多的坏死组织或凝血块 7.确定取材部位 8.清除多余组织 9.重复取材 10.认真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