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GT D21-2014 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5.8.3条文解释-刘子剑
关于路线设计规范和立交设计细则互通立交部分内容的讨论

关于路线设计规范和立交设计细则互通立交部分内容的讨论胡 磊,刘晓威(山东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山东济南 250031)摘要:通过对《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17)和《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21-2014)中互通立交部分的研究,列出了二者要求不一致或存在差异的若干内容,并结合设计项目提出了一般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不一致;处理建议中图分类号:U442.5 文献标识码:A Discussion on the interchange sections in highway route design code and interchange design rulesHU Lei,LIU Xiao-wei(Shandong Provincial Communications Planning and DesignInstitute,Shandong Jinan 250031 China)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interchange in highway route design code(JTG D20-2017)and highway intersection design rules(JTG/T D21-2014),the paper lists some contents of inconsistency o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requirements, and puts forward some general treatment methods combined with design projects.Key words:highway route design specification;highway interchange design rule;inconsistency; handling suggestion1 概述《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 D21-2014)(以下简称“细则”)于2014年11月1日施行,该细则的施行丰富完善了互通式立体交叉部分的设计体系,为互通立交设计提供了较为全面、详实收稿日期:2019—06—26作者简介:胡磊(1982—),男,山东淄博人,硕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路线及互通立交设计。
分离式立体交叉设置条件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订专题项目(NO.09) 《公路与公路交叉技术标准》专题研究报告之五分离式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公路与公路交叉技术标准》专题项目组二○○二年十二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修订专题项目(NO.09) 《公路与公路交叉技术标准》专题研究报告之五分离式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主编单位:浙江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参编单位:华中科技大学项目负责人:刘子剑项目组成员:徐沛宁、丁赛华、施轶峰、赵云安卫军、龚国斌、李昊项目顾问:成平、李春风、陈永耀、周荣贵本报告执笔:丁赛华、龚国斌《公路与公路交叉技术标准》专题项目组二○○二年十二月目录1.概述 (I)2.分离式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2)3.分离式立体交叉的设计要点 (2)4.高速公路分离式立体交叉上跨与下穿型式的选择 (3)4.1考虑因素 (3)4.2高速公路上跨时的设计要点 (3)4.3 高速公路下穿时的设计要点 (4)4.4 工程实例 (4)4.一级公路设置分离式立体交叉的交通条件 (8)4.1 分析理论 (8)4.2 设定条件 (9)4.3 通行能力 (9)4.4计算结果 (11)主要参考文献 (12)1.概述分离式立体交叉是路线交叉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路网中起着集散交通的重要作用。
分离式立体交叉处的直行交通不会发生延滞,能取得最大效率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效益。
高速公路所经地区多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方道路交通便利的地区,分离式立体交叉的合理设置对高速公路的建设规模、充分发挥高速公路在公路网中的主骨架作用和对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分离式立体交叉的设置应根据路网现状和规划,综合考虑相交公路的功能、性质及地形、地质、环境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交通需求等因素,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分离式立体交叉设计时应使两相交公路以正交或接近正交为宜,保持两相交公路平、纵面线形的直捷、顺适,应有足够的视距和净空;跨线桥的桥型应与环境协调、经济实用、美观大方;同时,分离式立体交叉还应满足远期规划的要求。
立体交叉设计讲解

菱形立体交叉
部分苜蓿叶立交1
幸运草
部分苜蓿叶立交2
部分苜蓿叶立交3
苜蓿叶式立交
长条苜蓿叶形立交
三层式苜蓿叶形立交
苜蓿叶立交4
喇叭形立交
喇叭形立交
喇叭形立交
广州广惠高速立交
环形立交
二层式环形立体交叉朝阳门立交
三层式环形立体交叉朝阳门立交
四层式环形立体交叉广州区庄立交
迂回涡轮式立交1
了冲突点; ②车流可连续运行,提高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③节约了运行时间和燃料消耗; ④控制了相交道路车辆的出入,减少了对高速道路的干扰。
立体交叉的组成
立体交叉口的基本组成
跨线桥(或地道)
主(正)线 匝道
入口
出、入口 变速车道 集散车道
出口
立体交叉的设置及分类
立体交叉的设置条件
1. 相交道路等级高 2. 地形适宜 3. 道路与铁路交叉
互通式立交的类型
互通式立交分类
按车辆交通组成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混行和分行的立体交叉 按交通组织是否在次要道路保留平面交叉分为部分互通式立交 和完全互通式立交。
部分互通式立交
1. 菱形立体交叉 2. 部分苜蓿叶立交
完全互通式立交
苜蓿叶式立交 喇叭形立体交叉 环形立体交叉 迂回涡轮式立交 定向式与部分定向式立交 组合式立交
平、纵组合线形设计
匝道端部设计
出、入口设计
变速车道设计
匝道基本形式-右转匝道
匝道基本形式-左转匝道
环形左转匝道
定向式左转匝道
匝道基本形式-左转匝道
迂回式左转匝道
匝道入口设计
(a)减速车道 (b)交通岛端部作一定偏 移
匝道出口设计
(a)较小的合流角
基于道路拓宽改建情况下互通立交方案选型与设计

基于道路拓宽改建情况下互通立交方案选型与设计摘要:互通立交设计应满足功能、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综合考虑社会条件、交通条件、自然条件、用地和全寿命周期成本等因素进行方案研究比选。
G25长深高速为山东省南北向高速大通道,本次于济青高铁青州北站附近增设青州何官互通立交,实现G25长深高速与济青高铁青州北站旅客运输公铁“零换乘”。
本文以该互通立交为例,根据转向交通量、地形地物、重要建筑物、用地等要求,结合高速拓宽改建计划,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并从工程规模及交通需求功能等方面,对互通形式进行综合比选,为高速公路增设互通式立交方案选型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互通立交设计;高速公路;互通选址;方案比选G25长深高速山东段为山东省南北向高速大通道,沿线连通滨州、东营、潍坊、日照和临沂等市。
济青高铁是我国“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青太客运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长307.9公里,2018年底建成通车。
济青高铁在跨G25长深高速后,设置青州北高铁站,而青州市配套建设新北环上跨G25长深高速,直连青州北高铁站。
目前,青州北高铁站已成为周边的青州市、寿光市、东营市人民高铁出行的首选。
青州何官互通为高速公路与铁路交通转换的重要节点,位于何官镇秦家村西北方向,构建区域“高速+高铁”多式联运通道,扩大青州北站辐射范围。
G25长深高速青州段设计行车时速100km/h,路基宽度24.5m,高速的加宽已列入山东省高速公路网中长期规划,并拟于“十四五”期间实施建设。
被交叉路为扈冯路,是青州市区北部外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路基宽为25.5m,设计速度为60km/h。
图1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1交通量预测本项目交通量组成包括趋势交通量、诱增交通量以及高铁转移交通量。
从交通量预测结果看,广饶-扈家村方向的转向交通量为347pcu/h,青州-扈家村方向的转向交通量为325pcu/h,青州-冯家村方向的转向交通量为237pcu/h,广饶-冯家村方向转向交通量为158pcu/h。
浅谈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选择

浅谈公路互通式立体交叉形式选择发表时间:2020-09-15T15:10:13.113Z 来源:《建筑实践》2020年13期作者:魏云波[导读] 近几年,云南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现在进行建设的高速公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魏云波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云南昆明 650051摘要:近几年,云南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现在进行建设的高速公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设计、建设难度也明显增加,作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互通式立交的设置难度也显著增加,互通式立交形式的选择也需要根据相关的控制性因素因地制宜进行灵活布设,不用拘泥于常规的互通式立交形式。
关键词:互通式立交形式1 常用互通式立交形式互通式立体交叉为交叉公路之间立体交叉并相互连通的交叉工程,且交叉道路间通过匝道连接,以供转弯车辆行驶的交叉方式,可分为一般互通式立体交叉和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两种基本形式,按照交叉形式可分为喇叭形、苜蓿叶形、菱形、环形、涡轮形、T形、Y形和叶形等。
互通式立体交叉的形式选择,应满足功能、安全和环境保护要求,并应与路网结构、交叉类型、现场条件及周边环境相适应,并应综合考虑通行能力、运营安全、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全寿命周期成本和是是否设置收费站等因素综合考虑。
互通方案布局宜紧凑、舒展、美观、线形连续,并与现场地形、地质条件相适应。
常用的互通形式有:2 已建成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形式常用的互通形式造型美观,紧凑,同运营条件下工程量小,但是在具体项目中,受构造物、地形、地质等控制性因素的影响下,布设常规的互通形式比较困难,那就需要我们针对相关的控制性因素,灵活的布设互通立交方案,确保互通立交安全、经济、合理、造型美观,紧凑,以下针对一些已经实施的互通立交形式进行简单论述,以供参考。
2.1 杭瑞高速及昆明绕城高速公路相交(太平村及和平村互通立交)杭瑞高速及昆明绕城高速公路相交于昆明西安宁市和平村附近,两条均为高速公路,设置单喇叭及T形枢纽互通进行连接,该互通立交布设主要受杭瑞高速上已经建成的安宁东互通立交的影响,安宁东与太平村互通间的交织段长度不够,影响运营安全,从杭瑞高速向北通往昆明绕城高速匝道采用螺旋匝道,加大该方向上的交织段长度,提高互通立交区的运营安全。
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道路工程)-交叉工程-立体交叉

土木工程师-专业知识(道路工程)-交叉工程-立体交叉[单选题]1.公路交叉时,一般情况下,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
[2019年真题]A.15kmB.20k(江南博哥)mC.30kmD.40km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第9.2.4条第2款规定,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大间距不宜大于30km。
在人烟稀少地区,其间距可适当加大,但应在适当位置设置“U形转弯”设施。
[单选题]2.城市道路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小间距应满足上游立交加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下游立交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
[2019年真题]A.500mB.800mC.1000mD.1200m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根据《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第9.3.3条规定,相邻互通式立体交叉的最小间距应满足上游立交加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下游立交减速车道渐变段起点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500m,且应满足设置交通标志的距离要求;市区范围立交最小间距不宜小于1.5km。
[单选题]3.在互通立体交叉的分合流处,既要保持车道平衡,又要保持车道连续,如两者发生矛盾时,可在分流点前或合流点后在正线上增设哪类设施?()A.减速车道B.加速车道C.集散车道D.辅助车道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根据《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D21—2017)第5.6.2条规定,辅助车道是为出入主线车辆调整车道、车距、变换车道或为平衡车道等而平行设置于主线行车道外侧的附加车道。
[单选题]4.当主次分明的两条多车道公路呈三岔交叉,且左转弯交通量在合流交通量中为主交通流时,左转弯出口匝道宜采用哪种形式?()A.左出右进半直连式B.环形C.右出左进半直连式D.右出右进半直连式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根据《公路立体交叉设计细则》(JTG/TD21—2014)第6.3.2条规定,三岔交叉左转弯出口匝道形式的采用应符合下列规定:①当交通量大小相当的两条多车道公路呈三岔交叉时,宜采用直连式。
第九章立体交叉设计

3.确定推荐方案:在地形图上按比例绘出各比较 方案,完成初步平纵设计、桥跨方案和概略工程量 计算,做出各方案比较表。全面比较后确定推荐方 案(一般1-2个)。应考虑交通是否流畅安全,各匝道 的平面、纵断面与横断面是否合理,相互配合是否 合适。立交桥的结构布置是否合理,设计和施工难 易程度,整体工程的估价、养护营运条件以及立交 的造型和绿化等。
5.文书资料:收集设计任务书,上级主管部门的具 体要求、意见及有关文件等。
6.其它资料:调查取土、弃土和材料来源;施工单 位、季节、工期和交通组织与安全。
设计步骤 1.初拟方案:根据交通量和地形条件,在地形图
或其上覆盖的透明纸上勾结出各种可能的立交方案。 2确定比较方案:对初拟方案进行分析,应考虑线
立体交叉的范围:一般是指各相交道路出入口变速 车道渐变段顶点以内包含的正线和匝道的全部区 域。
立交设置的影响因素及设置条件: 影响因素: ➢道路等级 ➢交通性质、交通量 ➢社会条件,自然条件及管理方式
设置条件: 一、道路等级 高速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必须立交(含铁路) 一级公路与其他道路相交,应尽量立交 一般路有条件可设立交 城市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必须立交(含铁路) 城市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应采用立交。
苜蓿叶式立交
a)为标准形; b)为带集散车道形。
优点:立交平面形似苜蓿叶,交通运行连续而 自然,无冲突点,可分期修建,仅需一座构造 物。 缺点:占地面积大,左转绕行距离较长,环圈 式匝道适应车速较低,且桥上、下存在交织; 应用:适于高速道路之间的立交,城市内因用 地限制很难采用。因其形式美观,如果在城市 外围的环路上采用,加之适当地绿化,也是较 为合适的。 布设:为消除主线上的交织、避免双重出口、 使标志简化以及提高立交的通行能力和行车安 全、可加设集散车道。
道路工程立体交叉施工(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道路建设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立体交叉施工作为一种快速、高效的施工方法,在道路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道路工程立体交叉施工的概念、特点、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进行详细介绍。
一、立体交叉施工的概念立体交叉施工是指在道路工程建设过程中,将室内、室外、底层、楼层部分的土建、水电和设备安装等各项工程结合起来,实行上下左右、前后内外、多工种多工序相互穿插、紧密衔接,同时进行施工作业的一种施工方式。
这种施工方式充分利用了空间和时间,尽量减少以至完全消除施工中的停歇现象,从而加快了施工进度,降低了成本。
二、立体交叉施工的特点1. 快速施工:立体交叉施工可充分利用空间和时间,实现多工种、多工序同时进行,从而缩短施工周期。
2. 高效施工:立体交叉施工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停歇现象,提高了施工效率。
3. 紧密衔接:立体交叉施工要求各工种、各工序紧密衔接,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4. 空间利用:立体交叉施工充分利用了空间,减少了施工占地面积。
5. 安全可靠:立体交叉施工注重施工安全,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安全。
三、立体交叉施工的实施步骤1. 全面准确分析工程施工内容:根据施工图纸、合同及现场情况,细致分析并列出所有的分部及分项工程内容,涵盖基础、基坑支护、降水及土方、地下室、主体、屋面、装修、钢结构、水电、机电、通风、设备、智能、消防等全过程。
2. 明确各施工内容和各专业的关系和顺序:a. 理顺施工内容和专业之间的联系,明确是平行关系还是先后关系,是时间关系还是空间关系,以及各工序之间的顺序;b. 明确每道工序的上一道和下一道工序分别是什么;c. 实现最优的小流水施工;d. 最大限度的为后续施工创造条件。
3. 制定施工方案:根据施工内容和顺序,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方法、施工设备、施工人员、施工材料等。
4. 施工准备:a. 施工现场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施工环境安全、整洁;b. 施工设备准备:确保施工设备齐全、完好;c. 施工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工种人员职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 单向四车道分流为两双车道时车道不平衡的连接
为达到车道平衡,当直行车道在分流鼻端减少时,应通过分流鼻端并在延长 一段距离后再渐变中断,且互通内主线每次减少的基本车道数不应超过一条。 2. 合分流连接部辅助车道“最小”长度为表 10.6.3,与互通最小净距的数据 很接近,是否适用范围太狭隘了,更小的时候如何处理(P85)? 答: 合分流连接部辅助车道长度与互通最小净距不是同一概念,辅助车道长 度在表 10.6.3 的表注中已说明是合流鼻端与分流鼻端之间的距离;净距在术语 2.0.12 中也有明确定义,互通净距即减速车道渐变段终点至下一减速车道渐变段 起点之间的距离, 故两数值虽然接近,但由净距确定的鼻端之间的距离远大于辅 助车道长度。 当合流鼻端与分流鼻端之间的距离小于辅助车道最小长度时,6.6.2~6.6.5 条已规定, 可采用集散道相连或匝道相连的复合式,甚至可采用多岔交叉的互通 式立体交叉形式。 刘子剑 二〇一五年二月二日
你好!因忙于工作,迟复为歉。对你提出的问题答复如下: 1. 分流鼻端 NC=NE+NF-1,为什么不能是 NC=NE+NF(P28)?互通内主线 车道减少,能否通过分流减少,而不向下游延伸辅道(P86)? 答: 分流连接部如果也采用������C = ������F + ������E 的车道分布原则, 例如, 当 4=2+2, 即单向四车道分流为两双车道(图 1),且第 1、2 车道均为基本车道时,主线 有 2 条基本车道在分流鼻端处被中断,且位于第 1 车道的车辆如欲继续直行,需 经两次换道;当第 2 车道为基本车道、第 1 车道为辅助车道时,主线有 1 条基本 车道在分流鼻端处被中断;当第 1、2 车道均为辅助车道时,部分流出车辆需经 两次换道。这些,都很容易引起交通混乱或误行,故 分流连接部不应采用 ������C = ������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