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野头等主力师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

作者: 孙金平| 2007年10月03日23:20 | 栏目: 焦点人物(3989) 点击 | (9) 评论| 本文地址: /post/1214/108605 第一,二,三,四野战军序列一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5:25 | By: 逛逛看看]第一野战军司令:彭德怀政委:习仲勋副司令:张宗逊、赵寿山副政委、政治部主任:甘泗淇参谋长:阎揆要下辖兵团:十八兵团十九兵团二兵团一兵团二十二兵团十八兵团司令员、政委:周士第副司令:王新亭、陈漫远副政委:王新亭参谋长:陈漫远政治部主任:胡耀邦下辖军:六十军六十一军六十二军六十军军长:张祖谅政委:袁子钦副政委:白天、桂绍彬参谋长:邓士俊军政治部主任:周仲英下辖师:一七八师一七九师一八O师一七八师师长:温先星政委:刘聚奎一七九师师长:黄定基政委:萧新春一八O师师长:郑其贵政委:王观朝军长:韦杰政委:徐子荣副政委:郭林祥参谋长:郭林祥军政治部主任:胡正平下辖师:一八一师一八二师一八三师一兵团司令员:王震政委:张子意副司令:副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孙志远下辖军:一军二军七军一军军长:贺炳炎政委:廖汉生副政委:余秋里冼恒汉副军长:王尚荣参谋长:陈外欧军政治部主任: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一师二师三师一师师长:傅传作政委:曾祥煌二师师长:王绍南政委:颜金生三师师长:兴中政委:曹光琳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副军长:顿星云军政治部主任:左齐下辖师:四师五师六师四师师长:杨秀山政委:杨秀山五师师长:徐国贤政委:李铨六师师长:张仲瀚政委:曾涤七军军长:彭绍辉政委:罗贵波副军长:参谋长:何辉燕军政治部主任:候维-下辖师:一九师二十师二十一师一九师师长:朱绍田政委:孙鸿志二十师师长:张新华政委:龙福才二十一师师长:范忠祥政委:李建良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政委:王世泰副司令:副政委:徐立清参谋长:张文舟政治部主任:下辖军:三军四军六军三军军长:黄新廷政委:朱-副政委:朱辉照副军长:唐金龙参谋长:朱文清军政治部主任:江勇为军政治部副主任:下辖师:七师八师九师七师师长:张开基政委:梁仁芥八师师长:杨嘉-政委:孟昭亮九师师长:朱声达政委:王赤军四军军长:张达志政委:张伸良副政委:副军长:张超群军政治部主任:下辖师:十师十一师十二师十师师长:高锦纯政委:左爱十一师师长:郭炳坤政委:高维嵩十二师师长:郭宝珊政委:李宗贵六军军长:罗元发政委:张贤约副军长:张贤约参谋长:唐子奇军政治部主任:饶正锡下辖师:一六师一七师十八师一六师师长:吴宗先政委:关盛志一七师师长:程悦长政委:黄振棠一八师师长:陈刚政委:萧头生5军军长刘思肯政委赛福鼎.艾则孜(后由顿星云接任)8军军长姚喆政委高克林9军军长赵锡光政委张仲瀚独2军军长马惇靖政委甄华独3军军长蒋汉诚政委黄忠学第二野战军序列[ 2005-12-24 16:26:07 | By: 逛逛看看]第二野战军(1949年2月5日,中原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1948年11月1日,关于统一全军组织和部队番号的规定,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原野战军(二野)战斗序列

中原野战军(二野)战斗序列中原野战军,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
它是以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129师及地方部队为基础,逐步发展起来的。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
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
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三、第四、第五 3个兵团。
第三兵团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第四兵团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第五兵团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基本简介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组编野战军的指示,1945年冬,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整编为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辖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等5个纵队。
1946年6月底,以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的第三、第六、第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主力一部,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
1948 年5月,改称为中原野战军,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
1949 年2月,中原野战军编为第二野战军,辖第三、第四、第五 3个兵团。
第三兵团辖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军;第四兵团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军;第五兵团辖第十六、第十七、第十八军。
贡献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冀鲁豫军区野战军1945年9~11月,先后取得了上党、邯郸战役的胜利;1946年 7月~1947 年5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又取得破击陇海路和定陶、鄄城、晋南、豫北等战役的胜利;1947年6月30日~1948年10月,又取得鲁南战役胜利,随即挺进大别山,进军豫西,与华北野战军密切协同,纵横驰骋于长江、淮河、黄河、汉水之间的广大地区,歼灭大量国民党军;1948年11月~ 1949年1月,与华东野战军一起,取得了淮海战役的巨大胜利,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华东和中原地区。
二野雄师之“冀南劲旅”传奇

光荣的战斗历程29师前身为1945年10月以冀南军区6分区19团、28团、2分区25团、冀南纵队独立团在河北邯郸地区合编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2纵队第6旅,旅机关以冀南6分区之前方指挥部为基础,抽调各团部分干部组成。
旅长王天祥、政委刘华清,下辖第16团、17团、18团和独立团,全旅4800余人。
1946年1月,独立团撤销,分散补入其他各团。
1947年6月,周发田任旅长。
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第6旅。
1949年2月,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第29师,师长周发田、政委于笑虹,各团依次改称第85团、86团、87团。
1950年1月,29师进入川南执行剿匪建政任务,并兼内江军分区。
85团前身为八路军129师东进纵队第1团,1940年7月编为129师新编第7旅19团。
1942年6月归冀南6分区建制,1945年10月编入第6旅为第16团。
该团是冀南坚持敌后斗争最老的部队之一,战斗作风勇猛果断,机智灵活,能攻善守,富有突击精神,为军、师主力团,抗战期间曾被18集团军总部授予“冀南战斗模范团”称号。
86团前身为抗战初期冀南1分区(滏河北)第1支队,1940年7月与冀南5分区青年营合编为八路军129师新编第9旅25团。
同年12月,归2分区建制。
1942年起精简整编,该团先缩编,后取消团部,各连归军分区直接指挥,继续坚持斗争。
1944年10月,部队集中,恢复小团建制。
1945年春扩编为大团,同年10月编入第6旅为第17团。
该团也是坚持冀南根据地的骨干力量,善于小部队分散活动,战斗力较强,能连续作战。
87团前身为抗日大反攻前由冀南6分区故城、枣南、武城3个县大队合编组成的运河支队。
1945年8月,改番号为第28团。
同年10月编入第6旅为第18团。
该团善于野外作战,战术灵活,并有突击精神。
29师是完整纯粹的冀南人民子弟兵,前身各部长期坚持冀南地区武装斗争,打不垮、拖不烂、扑不灭,在广袤的冀南大地上与日伪顽军浴血拼搏,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对二野历史的回顾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对二野历史的回顾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二十日)
这些老人啊!好多年没有机会在一块见面了,今天 随便聊聊天吧。
回想战争年代,我们二野在每一个阶段都完成了自 己的任务,而且完成得比较好。这是对二野的评价。
整个解放战争,从头到尾,二野都处在同敌人针锋 相对斗争的最前面。开始在晋冀鲁豫,用刘伯承同志的 话说 ,这里是华北解放区的大门,敌人要进攻首先就 从这个口子来。 果然,毛主席到重庆谈判的时候,敌 人从两路来。一路是阎锡山,我们就手打了个上党战役 。接 着对马法五、 高树勋一路,又打了个平汉战役。 还要说远一点,在抗日战争时,我们就处在一个大门的 地位。那时不叫二野,是二野的前身。国民党同我们搞 摩擦,几个大解放区都有,但最集中的是在晋冀鲁豫。 抗战胜利后,他们进攻解放区首先攻的就是这个大门, 而我们守这个大门的力量并不强。阎锡山进攻上党区有 三万八千多人,我们比他们还少一点,也就是三万出头 ,从编制上讲,一个完整的、编制充实的团都没有,而 且装备很差,弹药很少,可以说是一群游击队的集合。 还有就是临战前没有指挥作战的将军,那时只有李达在 前线,好多将军都不在,在延安开会。我们是乘坐美军 驻延安观察组的运输机回太行的,同机飞回的有伯承和 我,还有陈锡联、陈再道、陈赓等。那时宋任穷留在冀 南。仗已经打得热火朝天了,我们才到,一下飞机就上 前线。在那样的情况下,把阎锡山的进攻部队完全消灭 可不容易啊,应该说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大别山这场斗争,主要是我们政策对头,包括军事 政策。军事政策就是坚决地拿出三分之一的野战部队地 方化,搞军区、军分区。因为大别山的斗争不决定于消 灭好多敌人,而决定于能不能站住脚。这是毛主席的战 略决策。什么叫胜利?胜利不在当时消灭多少敌人。要 不要消灭敌人?要消灭,要争取打几个歼灭仗。从这一 点来看,我们完成得并不好,消灭的敌人不多,除地方 保安部队外,一共只消灭了几个旅。但关键是能不能站 得住,站得住就是胜利,结果,我们站稳了。我们前进 了一千里,直达长江,面对着武汉、南京、上海,扩大 了四千五百万人口的新解放区。这是个真正的胜利,前 进一千里的意义就在这里。
建国初期兵团构成

建国初期兵团构成大家知道49年全军整编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共编成了19个兵团,分别是1、2、3、4、5、7、8、9、10、12、13、14、15、18、19、20、21、22和23兵团。
其中1---20兵团为各野战军各野战纵队组成,而21—23兵团则为原来的国民党起义部队改编组成。
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各野战军的兵团:一、第一野战军。
当初军委为什么来个从西向东命名野战军番号我一直不明白,地图方便?其实东野称一野从东向西最合适了,东野本来就是一方面军嘛,何况实力和人气也是排第一,以后裁军留的自然多,而且从东往西基本和野战军实力相符合。
现在倒好,弄的解放军最强的万岁军番号是38,怎么看怎么别扭,让人很容易联想到三八,呵呵!要不然叫1军多好,名副其实的解放军第一军。
而且现在解放军的主力军番号都基本很大,到下属团时都是几百,多别扭啊。
看人家霉菌,几个王牌番号全是第一(机步师、骑兵师、装甲师、陆战师),省事好记还威风!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我是推算过,假如东野改一野的话,那么华野作为二野番号还是从20开始,华北作为最后番号还是从60开始,不过西野和中野的番号要变而已,倒是很巧合啊。
回头看一野,第一野战军属于自己的其实就是两个兵团,1兵团和2兵团。
18兵团和19兵团属于外来户,我们就把他们放到华北野战军吧。
一野兵团划分充分体现了小山头主义,简单的说就是各纵队首长一律要带自己的老部队,所以当初老彭头疼了好一阵。
一野两个兵团的番号,有资格当兵团司令的显然整个一野只有三个人,张宗逊、王震和许光达。
这几个人都是红军时期就是师级甚至军团级干部,资历最老。
老张当时已经是一野第一副司令了,是仅次于老彭的第二把手,所以兵团司令自然就是老王老许了。
一般来说按番号顺序应该是1兵团辖1、2、3军,2兵团辖4、6、7军,名正言顺。
可是老王当时是2军军长,老许是3军军长,这样两人就扎堆了啊,难道都跑1兵团去不成?于是堂堂彭大将军战场上雷霆万钧,此时内心里就是走不出自己的小山头了(后来朝鲜战场上38军的事堪称典型,可见老彭在这方面也不能免俗),整天愁眉苦脸。
第二野战军主力师及其著名少将

第二野战军主力师及其著名少将作者:欧阳青来源:《党史博览》2015年第03期第二野战军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举行了上党、邯郸、桐柏、中原突围、陇海路、定陶、巨野、-城、同蒲、临浮、滑县、巨金鱼、豫皖边、晋南、豫北、鲁西南、张家店、高山铺、豫西、伏牛山、邓县、宋河、襄樊、郑州、应城、樊城、荆门、陕南、贵阳、成都、西昌、昌都等战役,并促成了西藏和平解放,还与其他野战军协同进行了运城、吕梁、汾孝、洛阳、大别山反围攻、宛西、宛东、豫东、淮海、渡江、广东、广西、滇南等战役。
第二野战军的主力师排名情况:顶尖头等主力师当推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
头等主力师当推第十二军第三十五师、第十六军第四十六师、第十四军第四十师、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第十三军第三十八师、第十八军第五十二师、第十二军第三十四师、第十军第二十九师。
后起之秀是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
其他主力师为第十六军第四十七师、第十五军第四十四师、第十二军第三十六师、第十七军第四十九师、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第十九军第五十五师、第十一军第三十三师、第十军第二十八师。
第二野战军涌现出来的著名少将有赵兰田、周学义、李德生、杨俊生、吴忠、周发田、徐其孝、向守志、崔建功、何正文、尤太忠、萧永银、查玉升、符先辉、王砚泉、童国贵、汪家道、杨树根、陈忠民、邢荣杰、黎锡福、刘丰、张显扬、齐钉根、李觉、胡华居、金绍山、魏洪亮等。
善打硬仗的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师长赵兰田少将第十一军第三十一师在解放战争时期是中原野战军第三纵队第七旅。
从旅长到师长,赵兰田为把这支部队打造成第二野战军的头等主力师之一作出了突出贡献。
定陶战役中,赵兰田率部首先阻击国民党军第四十七师,然后围歼整编第三师,最终活捉第三师师长赵锡田。
豫北攻势作战,赵兰田不待主力到达,即果断指挥所部包围敌第四十九旅。
赵兰田恐敌逃脱,打破常规,在白天总攻,将敌全歼,俘少将旅长以下3400人。
羊山集战斗,赵兰田争得主攻任务。
朱晓明二野雄师之——“铁血劲旅”传奇

9 4 2年 9月 ,又合 编 为 分 区基 师2 2 5团 、 红 2 5军 2 2 4团 , 1 9 3 4年 1 2月并入 沙 河 地 方武 装 。 1 9 4 5年 夏 , 改称 第 4 1 团 。 同年 8月 , 编 红2 2 5团。1 9 3 6年 4月 , 红2 2 5团扩 编 为 红 1 5 干 团。 1 杰 )支 队 ,1 1 月改称 1 6旅 4 7团 。 该 团 军团 7 5 9 币。 土 地 革命 时 期 , 该 团坚 持 鄂 豫 皖 苏 入 韦 ( 区斗 争 ,参 加 了红 2 5军 的 长 征 。 1 9 3 7年 8月 , 是 老 部 队 ,作 风 好 ,战 斗力很 强 ,是 军 、师主 力 红 7 5师 改 编 为八 路 军 1 1 5师 3 4 4旅 6 8 8团。 团。 1 0 2团 前 身 为 1 9 4 3年 9月 由磁 县 、 武 安 、 1 9 40年 2月改 为八 路 军 2纵 新 1旅 1团 ,5月 随旅调归 1 2 9师。1 9 4 3年 3月 , 1 团编入太行 5 邯 郸 独 立 营 合 编 组 成 的 太行 5分 区磁 武 邯 独 立 9 4 5年 夏 , 改称第 4 8团 。 同年 8月 , 编入 分 区, 9月划 归 7分区。抗 战时期, 该 团参加过 团 。 1
覃史钧 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文 I 朱 晓明
二野雄 师之
‘ ‘
铁血劲旅” 传奇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 1 2 军是以善打硬仗 、 敢打恶仗、 险仗而著称的二野劲旅, 所属 3 4师为二野头等主
力师 , 是二野劲旅这 个响亮称谓和 l 2军 “ 四个特别 ” 光荣传 统( 即“ 特 别听党话 、 特别 能战斗、 特 别守纪律 、 特别讲 团结 ” 肭 直接 创造 者和 继承 者。
四野头等主力师

四野头等主力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是我军战功卓著的主力部队,解放了东北、华北、中南,打了三大战役中的两大战役,吃掉了蒋军“五大主力”中的两大主力,消灭了桂系的两支精锐部队“钢7军”和48军,北至松花江南到海南岛,都有其战斗足迹。
在四野的战旗下,有八支英雄的部队,承担了四野的主要作战任务,几乎参加了四野的所有大小数十次战役,且均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立下了赫赫战功,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称呼这八支英雄部队为——四野头等主力师。
一、38军第112师第112师的前身是八路军第115师教导5旅,该旅是由以115师343旅685团新2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115师东进支队改编的。
南下支援新四军时改称新四军独立旅,北上山东归建后恢复教5旅番号。
43年3月教5旅旅部和所辖13团、14团合编为滨海第13团,43年9月滨海13团兼滨海1分区,后原教5旅机关分出为1分区机关与13团分离,45年8月1分区机关和滨海6团、13团、独立3团合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
同年9月1师奉调赴东北,后称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直属第1师,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第1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第1师,38军第112师。
该师是我军核心老部队,686团、滨海13团等两大山东军区主力团是该师的主力,部队作风勇猛顽强,执行命令坚决,战斗经验丰富,经得起伤亡,连续作战能力很强,战斗士气旺盛,防御、进攻、野战、攻坚俱佳。
该师长期担负机动作战任务,战功卓著,深受115师、新四军、山东军区、四野、志愿军、军委首长的爱戴和信任,一直是重点建设部队。
是四野头等主力师,也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几个主力师之一。
二、38军第113师第113师的前身是由686团、685团的部分干部和686团的两个连队为骨干组建的343旅补充团,37年12月115师主力东进以后编入115师晋西支队为第1团,40年11月入鲁归建编入115师教2旅为第4团,43年3月与教5旅15团、山东纵队2旅5团、教2旅直属队各一部合编为滨海第4团,43年9月该团兼滨海军区第2军分区,44年7月2分区机关与滨海第4团分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野头等主力师
二野头等主力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是我军英勇善战的主力部队,在解放战争中承担了艰巨的战斗任务,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为蒋家王朝的灭亡敲响了丧钟。
其战旗下的八支英雄部队为——二野头等主力师。
一、11军第31师
第31师的前身是45年10月由129师385旅769团、朱德警卫团、太行51团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7旅,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7旅,49年3月1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31师。
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所属的两个红军团769团和朱德警卫团是师主力团。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邯郸、定陶、巨野、滑县、巨金鱼、豫北、鲁西南、淮海、渡江、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上甘岭等重要战役。
尤其在上甘岭战役中该师部队动作迅速,敢于反复争夺,为战役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该师部队战斗作风过硬,战斗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进攻、防御、野战、攻坚兼备,战斗力甚强,是二野头等主力师。
二、11军第32师
第32师的前身是45年10月由129师385旅14团和30团、34团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3纵队8旅,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3纵队8旅,49年3月1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1军32师。
该师所属部队均为老部队,基础好,实力都不弱,14团、34团为师主力团。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定陶、巨野、滑县、巨金鱼、豫北、鲁西南、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
部队战斗作风勇猛,朴实实用,战斗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攻守兼备,战斗力甚强,是二野头等主力师。
三、12军第34师
第34师的前身是45年8月成立的太行军区韦张支队,45年10月15日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16旅,48年夏改称中原野战军第6纵队16旅,49年2月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军34师。
该师是太行山上的老部队,所属部队中的115师344旅688团(红军团)和129师新10旅29团为师主力团。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邯郸、定陶、巨野、滑县、巨金鱼、豫北、鲁西南、襄樊、淮海、渡江、抗美援朝五次战役、上甘岭等重要战役。
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路上,
担任开路先锋,曾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英雄气概,强渡汝河,杀开一条血路,掩护大部队安全通过。
该师部队战斗作风过硬,技战术全面,进攻、防御、野战、攻坚兼备,有很强的突击力,战斗力甚强,是二野头等主力师。
四、13军第37师
第37师的前身是红1军第3师7团,31年1月改编为红4军独立团,2月改编为红军教导第2师,3月改编为红4军12师,10月改编为红25军73师,33年7月扩编为红31军,37年8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29师386旅,40年5月兼太岳军区,41年8月免兼太岳军区编入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仍为第386旅,43年春兼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45年9月免兼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编入晋冀鲁豫军区太岳纵队仍为第386旅,10月下旬随所在纵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第10旅,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0旅,49年2月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军37师。
该师是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军师,所属部队中129师386旅772团(红军团)、20团为师主力团。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上党、临浮、晋西南、汾孝、挺进豫西、洛阳、淮海、渡江、广东、滇南等重要战役。
在临浮战役中与兄弟部队配合全歼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在洛阳战役中与华野8师配合经顽强奋
战突破洛阳城防,为全歼蒋军青年军第205师作出重要贡献。
该师部队战斗作风硬朗,战斗经验丰富,敢打大仗、恶战,进攻、防御、野战、攻坚兼备,对村落攻防作战颇有心得,战斗力强猛,是二野头等主力师。
五、14军第40师
第40师的前身是37年8月1日以国民兵军官教导第8、第9团为基础组建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总队,10月扩编为山西青年抗敌决死第1纵队,41年1月14日兼太岳军区,同年6月免兼太岳军区并编入太岳纵队为决死第1旅,43年春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45年8月免兼太岳军区第1军分区编入新组成的太岳纵队仍为决死第1旅,同年10月23日随所在纵队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1旅,48年5月9日改称中原野战军第4纵队11旅,49年2月14日编入新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军为第40师。
该师是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的精华,所辖部队中决1旅25团、38团是师主力团。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上党、临浮、晋西南、汾孝、挺进豫西、洛阳、淮海、渡江、广东、滇南等重要战役。
该师部队有朝气,作风好,攻守兼备,战斗力很强,是二野头等主力师。
六、16军第46师
第46师的前身是37年11月组建的第115师第5支队,38年9月底改编为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第5支队,40年4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兼鲁西军区运河支队,同年10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3旅,41年7月7日改称八路军第2纵队教导第3旅,42年6月与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第2军分区,44年5月改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8军分区,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1旅,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1旅,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1旅,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1旅,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旅,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6师。
该师是我军核心老部队,所属部队中115师教3旅7团(红军团)、教7旅20团是师主力团。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邯郸、集宁、张怀、豫北、鲁西南、高山铺、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
在邯郸战役中该师部队顽强阻击敌数日,胜利完成钳制敌人于预定战场和掩护主力集结的任务。
在鲁西南战役中该师首先突破郓城城防,为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该师部队富有朝气,作战经验丰富,执行命令坚决,机动能力强,土工作业好,作风勇猛顽强,进攻、防御、野战、攻坚兼备,突击力强劲,擅
长攻坚,战功显赫,是二野头等主力师,亦是全军战斗力最强的主力师之一。
有“挺进部队”之美名。
七、16军第47师
第47师的前身是39年7月组建的八路军第115师鲁西独立旅,40年4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343旅兼鲁西军区黄河支队,41年1月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教导第4旅兼湖西军分区,42年底编入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仍为湖西军分区,44
年5月改称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11军分区,45年9月编入新组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为第2旅,46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2野战军为第1纵队2旅,同年3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2旅,46年12月归建仍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2旅,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2旅,49年2月19日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军47师。
该师是有红军基础的老部队,所属部队中115师教4旅10团(红军团)、冀中南进支队21团是师主力团。
在解放战争中参加了邯郸、集宁、张怀、豫北、鲁西南、高山铺、淮海、渡江等重要战役。
在进入大别山以后,该师部队在纵队编成内随刘帅转出大别山向淮北展开,途中与蒋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11师相遇,部队浴血奋战拖住强敌掩护刘帅和主力安全转移。
该部队战斗积极性高,执行命令坚决,机动能力强,
土工作业好,战斗作风勇猛,进攻、防御、野战、攻坚兼备,尤其长于攻坚,战斗力甚强,是二野的头等主力师。
八、18军第52师
第52师的前身是1945年10月组建的冀鲁豫军区独2旅,同年11月23日改编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7纵队第20旅。
1947年3月16日北上赴东北后归建的第1纵队与第7纵队合并为第1纵队,该旅改称第1纵队20旅,1949年2月18日编入第18军为第52师。
该师部队是从坚持冀鲁豫抗战的地方武装和游击队,锻炼成为一支能打大仗、硬仗、恶仗的主力部队,所属部队中115师教3旅9团、冀鲁豫2分区5团是师主力团。
解放战争中参加了邯郸、定陶、巨野、滑县、巨金鱼、豫北、鲁西南、淮海、渡江、昌都等重要战役。
在昌都战役中该师在兄弟部队配合下勇猛拼杀,歼灭了藏军主力,后进军西藏将五星红旗插上了世界屋脊。
该师是二野部队中颇能攻坚且战斗力强的头等主力师。
蒋军亦称该师前身之20旅为战斗力甲、善于攻防和土工作业之主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