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醇和醚
有机化学课后答案第十章醇和醚

第十章 醇和醚一. 将下列化合物按伯仲叔醇分类,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仲醇,异丙醇 仲醇,1-苯基乙醇 仲醇,2-壬烯-5-醇二. 预测下列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度的顺序。
1.正丙醇 2.2-甲基-2-戊醇 3.二乙基甲醇 解: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度顺序如下:2-甲基-2-戊醇>二乙基甲醇>正丙醇 三. 比较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说明理由。
四. 区别下列化合物。
仲醇,2-戊醇叔醇,叔丁醇叔醇,3,5-二甲基-3-己醇仲醇,4-甲基-2-己醇 伯醇1-丁醇 伯醇 1,3-丙二醇3.α-苯乙醇β-苯乙醇解:与卢卡斯试剂反应,α-苯乙醇立即变浑,β-苯乙醇加热才变浑。
五、顺-2-苯基-2-丁烯和2-甲基-1-戊烯经硼氢化-氧化反应后,生成何种产物?解:六、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脱水产物。
七、比较下列各组醇和溴化氢反应的相对速度。
1.苄醇,对甲基苄醇,对硝基苄醇解:反应速度顺序:八、1、 3-丁烯-2-醇与溴化氢作用可能生成那些产物?试解释之。
解:反应产物和反应机理如下:2、 2-丁烯-1-醇与溴化氢作用可能生成那些产物?试解释之。
解:反应产物和反应机理如下:九、反应历程解释下列反应事实。
解:反应历程如下:十、用适当的格利雅试剂和有关醛酮合成下列醇(各写出两种不同的组合)。
1.2-戊醇4.2-苯基-2-丙醇十一、合成题1.甲醇,2-丁醇合成2-甲基丁醇解:2.正丙醇,异丙醇2- 甲基-2-戊醇2.2-甲基-2-丁醇3.1-苯基-1-丙醇3.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解:4.2-甲基-丙醇,异丙醇 2,4-二甲基-2-戊烯解:5.丙烯甘油三硝酸甘油酯6.苯,乙烯,丙烯3-甲基-1-苯基-2-丁烯十二、完成下面转变。
1.乙基异丙基甲醇 2-甲基-2-氯戊烷解:。
解:2.3-甲基-2-丁醇 叔戊醇解:3.异戊醇 2-甲基-2-丁烯解:解: (2)十四、某醇C5H12O氧化后生成酮,脱水则生成一种不饱和烃,将此烃氧化可生成酮和羧酸两种产物的混合物,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
第10章 醇和醚

CH3COCH3
H2O,H+
CH3 CH3 CH3 CH3 CH3CHCH2CCH3 H2SO4 CH3CHCH=CCH3 OH
(5)丙烯合成甘油和三硝酸甘油酯
CH3CH=CH2
Cl2 HOCl ClCH2CH=CH2 0 500 C
CH2CHCH2 Cl OH Cl
Ca(OH)2
Cl
CH2CHCH2 O
(CH3)3CCHCH3 OH
H+
(CH3)3CCHCH3
+
H+ (CH ) CCH=CH 3 3 2
CH3
CH3 CHCH3 C
+
CH3 CH3 CHCH3 CH3 C +
+
H+
CH3 (CH3)2CHC=CH2 CH3 (2) 反应历程: CH2OH H
+
(CH3)2C=(CH3)2
CH2OH2+ H2O
+
3
3
3 H H C C C = H C 2 H C 3 H C
HOCH2CH=CHCH3 HBr
BrCH2CH=CHCH3
+
CH2=CHCHCH3 OH
HOCH2CH=CHCH3 H2O
+
H+
H2O CH2CH=CHCH3 CH2=CHCHCH3 BrCH2=CHCHCH3 OH
+
+
CH2CH=CHCH3 Br-
BrCH2CH=CHCH3
9. 应历程解释下列反应事实。 解: (1) 反应历程:
CH3 CH3 C CH2OH CH3 CH3 H
+
CH3 CH3 C CH3
邢其毅《基础有机化学》(上册)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醇和醚)

圣才电子书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剂化作用大,因此 RCH2OH 中的质子易于解离,酸性大。因此根据液相中各类醇酸性的大 小顺序,认为烷基是给电子的。
醇具有一定的碱性,醇中氧不质子结合就得到醇的共轭酸。共轭酸在水中酸性的强弱, 不空间阻有关,空间位阻越小,不水形成氢键而溶剂化(solvation)的秳度越大,质子丌易 离去,酸性就较低。若空间位阻大,溶剂化作用小,质子易离去,酸性强。
3.醇羟基上的氢的反应 由于醇羟基中的氢具有一定的活性,因此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氢氧键断裂,形成醇钠 并放出氢气。
在液相中,由于水的酸性比醇强,所以醇不金属钠的反应没有水和金属钠的反应强烈。 若将醇钠放入水中,醇钠会全部水解,生成醇和氢氧化钠。
4.醇不含氧无机酸反应 醇不含氧无机酸反应失去一分子水,生成无机酸酯。 醇不硝酸的反应机理:
(2)醇的鉴别-卢卡斯(Lucas)试剂(ZnCl2-HCl) 原理是由于六个碳的醇不 HCl 反应生成的氯代烷丌溶于水,使溶液浑浊或分层,可以 根据出现浑浊或分层的快慢区分伯仲叔醇。
注意:A.各类醇不 Lucas 试剂的反应速率为:烯丙型醇,苯甲型醇,三级醇>二级醇 >一级醇;B.氢卤酸不大多数一级醇按 SN2 机理迚行反应;不大多数二级、三级醇和空阻 特别大的一级醇按 SNl 机理迚行反应。三级醇不氢卤酸的反应一般丌会収生重排,但三级醇 易収生消除反应,所以叏代反应需在低温时迚行。
5 / 69
圣才电子书
7.不亚硫酰氯反应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若用亚硫酰氯和醇反应,可直接制得构型保持的氯代烷,同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氯化氢两
种气体。该反应丌仅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产率高,而且丌生成其他副产物,是一个很好
有机化学第10章

• 重排: 有一些醇(除大多数伯醇外)与氢卤酸反应, 时常有重排产物生成,如: 例1:
CH3 CH3 H HCl CH3-C-CH2-CH3 CH3-C— C-CH3 Cl OH H
重排反应历程:
CH3 CH3 CH3
Why?
CH3 CH3C-CH2CH3
+
+ CH3C-CHCH3 HCl CH3C-CHCH3 -H 2O CH C-CHCH 重排 3 3 H OH H +OH2 H Cl-
构造式
习惯命名法
衍生物命名法
系统
(4) 不饱和醇的系统命名:应选择连有羟基同时含有重 键(双键和三键)碳原子在内的碳链作为主链,编号时尽 可能使羟基的位号最小:
4-(正)丙基-5-己烯-1-醇
(5) 芳醇的命名,可把芳基作为取代基:
2
1-苯乙醇 (-苯乙醇)
1
CH2 -CH3 OH
3-苯基-2-丙烯-1-醇 (肉桂醇)
H+, 25℃
(CH3)3C-OH
该反应历程:
(CH3)2C=CH2 + H+ (CH3)3 C+
H2 O
(CH3)3C-OH2 (CH3)3C-OH + H+
+
• 不对称烯烃, 在酸催化下水合,往往中间体碳正离子 可发生重排:
H+的加成符合马氏规律
(CH3)3CCH=CH2
H+
重排
①H2O ②-H+
RCH2-OH + HBr H SO RCH2Br + H2O 2 4 RCH2-OH + HCl ZnCl RCH2Cl + H2O 2
第10章 醇和醚(答案)

第十章 醇和醚【重点难点】 Ⅰ醇1.掌握醇的系统命名法,尤其注意不饱和醇、芳醇的命名。
2.化学性质(1)与金属作用ROH +NaRONa +H 2↑①金属可以是活泼金属,如K 、Mg 、Al 等;②醇的反应活性:CH 3OH > 1︒ROH > 2︒ROH > 3︒ROH 。
(2)与HX 作用ROHHXRX①醇的反应活性:烯丙醇、苄醇>3︒ROH > 2︒ROH > 1︒ROH ; ②反应历程:亲核取代;③可用浓HCl+无水ZnCl 2(Lucas 试剂)鉴别C 6以下的醇的类型;试剂Lucas 烯丙醇、苄醇、3ROH 2ROH 1ROH立即出现浑浊几分钟后出现浑浊加热才出现浑浊。
④制备RX 。
(3)分子内脱水①醇的分子内脱水生成烯烃,在质子酸催化下多为E1机理,有重排现象,产物一般符合Saytzeff 规则。
②注意:能生成共轭体系的,生成共轭体系。
CH 2CHCH(CH 3)2+CH CHCH CH 3CH 3③用Al 2O 3作催化剂,无重排产物。
(4)氧化脱氢①KMnO 4/H + 作氧化剂:用于伯、仲醇与叔醇的鉴别;②Na 2Cr 2O 7/H + 作氧化剂:用于由1︒ROH 制备醛(产率较低)、2︒ROH 制备酮; ③用弱氧化剂CrO 3(吡啶):用于由1︒ROH 制备醛,产率较高。
④脱氢:伯醇脱氢得醛,仲醇脱氢得酮。
3.碳正离子(1)碳正离子稳定性次序:,+CH 3>1>R +2>R+3>+CH 2+CH 2CH CH 2。
R +▲(2)根据碳正离子稳定性解释反应历程。
▲4.乙二醇、丙三醇的制法Ⅱ醚1.掌握醚的命名法。
2.醚的制备,掌握Williamson 合成法 RX +R'ONa R O R'+NaX注意:3C CH 23R'CH 2+CH 3C 3CH 3X 主要发生消除反应,生成烯烃。
时, CH 3C CH 3CH 3O CH 2R'CH 3C CH 3CH 3ONa +R'CH 2X ①②RX 为3。
醇酚醚醇酚醚都是烃的含氧衍生物但他们是

四、醇的化学性质 亲核取代
H
C
O
H
作亲核试剂
酸性
1.与活泼金属作用 醇中羟基上的氢较活泼,能被金属所取代, 生成氢气和醇金属盐,醇能和Na,Mg,Al等反应。
ROH + Na
RONa + H2
反应速度: CH3OH>C2H5OH>CH3CH2CH2OH>(CH3)2CHOH>(CH3)3COH 由于醇的酸性比水弱,所以RO-的碱性比OHˉ强, 故醇化物遇水分解:
三、醇的光谱性质
IR:-OH 未缔合的在3640-3610cm- 1有尖峰;
缔合的在3600-3200cm- 1宽峰。以此可鉴定醇分子 中是否存在缔合。
C-O 吸收峰在1000-1200cm- 1(1060-1030cm-1 伯醇、1100cm- 1 仲醇、1140cm- 1 叔醇)。
NMR:-OHδH值0.5-4.5之间。-OH活泼氢的化学 位移与溶剂、溶液温度、浓度和形成氢键都有很大关 系。
1.状态:C1-C4是低级一元醇,是无色流动液 体,比水轻。C5-C11为油状液体,C12以上高级一 元醇是无色的蜡状固体。甲醇、乙醇、丙醇都带有 酒味,丁醇开始到十一醇有不愉快的气味,二元醇 和多元醇都具有甜味,故乙二醇有时称为甘醇 (Glycol)。 甲醇有毒,饮用10毫升就能使眼睛 失明,再多用就有使人死亡的危险。
(丙三醇)
2.醇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 将相应烷烃名称前的“烷”改为接受。
CH2 CHCH2OH 烯丙醇
CH2OH 苄醇
CH CH CH2 OH OH OH
甘油(丙三醇)
ClCH2CH2OH 氯乙醇
2)系统命名法 选取含羟基最长的碳链作主链,把支链看作取 代基,从离羟基最近的一端开始编号,按照主链所 含的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羟基在1位的醇,可 省去羟基的位次。
第十章_醇和醚 共102页PPT资料

C H 3 C H 2 C H O H
b. 一取代环氧乙烷与格氏试剂反应
O M g B r + C H 3C H C H 2E t 2 O
O M g B r C H 2 C H C H 3H H 2 O +
在格氏试剂烃基上一次增加两个以上碳原子。
O H C H 2 C H C H 3
( 3 ) 制 3o 醇
C H 3 C (C H 3 )= C H C H 2 C H 2 O H
C H 3 C C C H O H C H 3
二、醇的物理性质
1、分子间氢键
R
O HH H
O R
醇与水分
R
子间也能
形成氢键
O
氢键20kJ/mol
2.沸点
1)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100~120℃(形成分子间氢 键的原因), 如乙烷的沸点为-88.6℃,而乙醇的 沸点为78.3℃。
在格氏试剂烃基上一次增加两个碳原子
(2)制 2°醇 (格氏试剂与醛反应)
O
R '
R '
a .R M g X + R '- C -H 无 水 乙 醚 R -C H -O M g X H H 2 O + R C H O H
C H 2 M g C l+ C H 3 C H O 无 水 乙 醚
H + H l
C H 3
SN2机理(直链伯醇):
X+R - O H 2
X R O H 2
X - R + H 2 O
H3C
CH3 C CHCH3 H+ H OH ZnCl2/HCl
H3C
CH3 C CHCH3 H
第10章_第一节 醇 (1)

O
CrO3 N 2 CH2Cl2
b. MnO2(选择性氧化烯丙位羟基, 对双键无影响。 )
HO CH2CH2CH
CHCH2OH
MnO2
HO CH2CH2CH
CHCHO
⑵脱氢剂
Cu C H OH 325℃ C O
+
H2
R CH2 OH
Cu,325oC
R CH
O 醛
1°醇
R R
2°醇 Cu,325oC CH OHຫໍສະໝຸດ H2C CH2 浓 H2SO4
β H OH
H2C CH2
① 反应历程:生成碳正离子的历程
(1) C C
H OH H +
慢 C C -H2O + H OH2
C
C C + H
(2)
C C C + 电子对转移 H
- H+
② 脱水反应活性: 叔醇 > 仲醇 > 伯醇 碳正离子稳定性: 3°C+> 2°C+ >1°C+
②
CH3
Cl
-
③
CH3CCH2CH3 +
三种重排可能
更稳定
+ CH3CHCHCH3 CH3
重排产物 相同
练习:335-25(2)
3. 制备卤代烃的反应
3 ROH + PX3
常用方法
3 RX + P(OH)3 X=Br, I
特点:不发生重排反应。
PBr3 R OH + PI3 or P, I2 R Br
OH
6. 氧化反应 具有α-H的醇,容易被氧化。 α
C OH [O] C O
或 脱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醇和醚1. 将下列化合物按伯仲叔醇分类,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CH3CH3C CH3OHOHOH(1) 仲醇,2-戊醇(2) 叔醇,叔丁醇(3) 叔醇,3,5-二甲基-3-己醇OHHOCH2CH2CH2OH(4) 仲醇,4-甲基-2-己醇(5) 伯醇,1-丁醇(6) 伯醇,1,3-丙二醇OH OHOH(7) 仲醇异丙醇(8) 苄醇1-苯基乙醇(9) 2-壬烯-5-醇,仲醇2.预测下列化合物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度的顺序。
解:与卢卡斯试剂反应速度顺序如下:2-甲基-2-戊醇>二乙基甲醇>正丙醇3.下列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说明理由。
解:溶解度顺序如右:(4)> (2) > (1) > (3) > (5)。
理由:羟基与水形成分子间氢键,羟基越多在水中溶解度越大,醚可与水形成氢键,而丙烷不能。
4.5. 顺-2-苯基-2-丁烯和2-甲基-1-戊烯经硼氢化-氧化反应后,生成何种产物解:CH3C=C CH3 HC6H52622C6H5CHCHOH3CH3CH3HOCH22CH2CH3CH3CH2CH2CH2CH2622 6.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脱水产物。
7.比较下列各组醇和溴化氢反应的相对速度。
解:(1) 反应速度顺序:对甲基苄醇> 苄醇> 对硝基苄醇。
(2) a-苯基乙醇>苄醇> β-苯基乙醇8.(1)3-丁烯-2-醇与溴化氢作用可能生成那些产物试解释之。
解:反应产物和反应机理如下:CH2=CH CHCHOHHBrCH2=CH CHCHOHH+2=CH CHCHOH2+2CH2=CH CHCH3+CH2CH=CHCH3+Br--BrCH2CH=CHCH3+BrCH2=CH CHCH3BrCH2=CH CHCH3BrCH2CH=CHCH3(2)2-丁烯-1-醇与溴化氢作用可能生成那些产物试解释之。
解:反应产物和反应机理如下:HOCH 2CH=CHCH HBrBrCH 2CH=CHCH 3+CH 2=CHCHCH 3OHHOCH 2CH=CHCH 3+H 2O +CH 2CH=CHCH 3H 2O2CH=CHCH 3+CH 2=CHCHCH 3+--BrCH 2CH=CHCH 3CH 2=CHCHCH 3OH9. 应历程解释下列反应事实。
解: (1) 反应历程:H +3)3CCHCH 3(CH 3)3CCHCH 3OH+(CH 3)3CCH=CH2CH 3CCH 333CH 3CCH 3CH 33+H +(CH 3)2CHC=CH 23+(CH 3)2C=(CH 3)2(2) 反应历程:CH 2OH+CH 2OH 2+H 2OCH 2+2+++H+CH 2H +CH 3+H +-扩环重排 1,2-H 迁移10. 用适当地格利雅试剂和有关醛酮合成下列醇(各写出两种不同的组合)。
解:1.2-戊醇:CH3CHO+CH3CH2CH2MgBr CH3CHCH2CH2CH32+CH3CHCH2CH2CH3CH3MgBr+OCHCH2CH2CH2CH3CH3CHCH2CH2CH3H2O.H+CH3CHCH2CH2CH3(2)2-甲基-2-丁醇:无水乙醚CH3MgBr+CH3COCH2CH3CH3CH3CH2CCH3OMgBrH2O,H+CH3CH2MgBr+CH3COCH3CH3CH3CH232+CH3CH3CH2CCH3CH3CH3CH2CCH3OH(3)2-苯基-1-丙醇:MgBrCHCH2CH3+OCHCH2CH 3+CHCH2CH3OHCHO+CH3CH2CH2MgBr CHCH2CH3H3O+CHCH2CH3 OH(4)2-苯基-2-丙醇:+CH 3CO C 6H C CH 3OMgBrCH 3MgBr CH 32+MgBr+CH 3COCH C CH 3CH 32+OH C CH 3CH 3OHC CH 3CH 311.合成题解:(1)甲醇,2-丁醇合成2-甲基-1-丁醇:CH 3CHCH 2CH 3PCl 3Cl 252O 3CHCHCH 3CH 3CHCH 2CH 3CH 3OH[O]CH 2O+CH 3CHCH 2CH 3H O,H +CH 3CH 2CHCH 2OHCH 3(2)正丙醇,异丙醇合成2- 甲基-2-戊醇CH 3CH 2CH 2OH 3CH 3CH 2CH 2Cl Mg,(C 2H 5)2O3CH 2CH 2MgClCH 3CHCH [O]CH 3COCH 3CH 3CCH 2CH 2CH 3OHCH 3CH 3CH 2CH 2MgCl CH 3COCH 32++(3)甲醇,乙醇合成正丙醇,异丙醇:CH 3OH PCl 3CH 3Cl Mg,(C H )O3MgClCH 3CH 2O CH 3CH 2PCl 3CH 3CH 2Cl Mg,(C H )2OCH 3CH 2MgClCH 3CH 2OH [O]CH 3CHOCH 3MgCl+CH 3CHOH 2O,H +CH 3CHCH 3OHCH 3CH 2MgCl +CH 2OH 2O,H +CH 3CH 2CH 2OH(4)2-甲基-丙醇,异丙醇合成2,4-二甲基-2-戊烯CH 3CHCH OH 3COCH 3CH 3CH 32OH PCl 3CH 3CH 32ClMg,(C 2H 5)2O CH 3CHCH 2MgCl CH 3332+CH 3CH 3CHCH 2CCH 3OH CH 3CH 3CH 33CHCH=CCH 3(5)丙烯合成甘油和三硝酸甘油酯CH 3CH=CH Cl 20C2CH=CH 2HOClCa(OH)2CH 2CHCH 2OHClNaOH,H 2OCH 2CHCH 2OH OH HNO H SO CH 2CH CH 2ONO 22ONO 2CH 2CHCH 2(6)苯,乙烯,丙烯 合成3-甲基-1-苯基-2-丁烯CH 3CH=CH 2CH 3COCH 3CH=CH 2HBr/ROORCH 2CH 2Br25)2O CH 2CH 2MgClCH 3COCH 3H 2O,H +CH 2CH 2CCH 3CH 3H 2SO4CH 2CH=CCH 3CH 3+CH 2=CH 23CH 2CH -212.完成下面转变。
解:(1) 乙基异丙基甲醇 2-甲基-2-氯戊烷CH 3CH 3CH 23OHCH 3CH 2CH 2CCH 3CH 3Cl(2)3-甲基-2-丁醇 叔戊醇CH 3CH 3CHCHCH 3OHCH 333H 2O,H +CH 3CH 3CH 23(3)异戊醇2-甲基-2-丁烯CH 3CHCH 2CH 2OH CH 3CH 3C=CHCH 3CH 3+13.用指定的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其它试剂任选)。
解:(CH 3)COH +(CH 3)3CBr252(CH 3)3CMgBrCH 2OCH 2(CH 3)3CCH 2CH 2H 2O,H +(CH 3)3CCH 2CH 2OH(1)H 2/NiOH3O+CH 3CH 2CH 22CH 3O(2)(CH 3)SO 4,NaOHOCH 325CO,HClCHOC 2H 5MgBr2CH 325OHOCH 3C 2H 5OCH 32H 5(3)14. 某醇C 5H 12O 氧化后生成酮,脱水则生成一种不饱和烃,将此烃氧化可生成酮和羧酸两种产物的混合物,推测该化合物的结构。
解:CH3CHCCH3CH3CH3CH33CH3COCH3+CH3COOHCH3CHCHCHCH315. 从某醇依次和溴化氢,氢氧化钾醇溶液,硫酸和水,K2Cr2O7+H2SO4作用,可得到2-丁酮,试推测原化合物的可能结构,并写出各步反应式。
解:化合物结构式为: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OH+HBr3CH2CH2CH2BrKOH(C H OH)CH3CH2CH=CH2H2O,H2SO4CH3CH2CHCH3CH3CCH2CH3 16.有一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5H11Br,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共热后生成C5H12OB),(B)具有旋光性,能与钠作用放出氢气,和硫酸共热生成C5H10(C),(C)经臭氧化和还原剂存在下水解则生成丙酮和乙醛,是推测(A),(B),(C)的结构,并写出各步反应式。
解:NaOHaqCH3CH CH3CHCH3OHCH3CH=CCH3CH3O3Zn,H2O3CHO+CH3COCH3 CH3CH CH33Br(A)(B)(C)17. 新戊醇在浓硫酸存在下加热可得到不饱和烃,将这个不饱和烃臭氧化后,在锌纷存在下水解就可以得一个醛和酮,试写出这个反应历程及各步反应产物的结构式。
解:CH 3C CH 3CH 3CH 2H +CH 3CCH 33CH 2OH 2+H 2OCH 3C CH 33CH 2+CH 3C CH 3CH 2CH +H +CH 3CH 3C=C H CH 3O 3CH 3CH 3C O OC OH CH 3Zn,H 2OCH 3CCH 3+CH 3CHO O18. 由化合物(A)C 6H 13Br 所制得格利雅试剂与丙酮作用可生成2,4-二甲基-3-乙基-2-戊醇。
(A )可发生消除反应生成两种异构体(B ),(C),将(B )臭氧化后再在还原剂存在下水解,则得到相同碳原子数的醛(D )酮(E),试写出各步反应式以及(A )-(E)的结构式。
解:各步反应式结(A )-(B)的结构式如下:(A)+CH 3CCH 3CH 3C CH 3OHCH CH 2CH 3CH CH 3CH 3(A):CH 3CH 2CHCHCH3Br CH 325CH 3CH 2CH=CCH 3CH 3CH 3CH=CHCHCH 33(B)(C)CH 3CH 2CH=CCH 3CH 3O 3Zn,H OCH 3CCH 3+CH 3CH 2CHO19.写出下列醚的同分异构体,并按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命名。
解:(1)C 4H 10O 习惯命名法 IUPAC 命名法 CH 3OCH 2CH 2CH 3甲基正丙基醚1-甲氧基丙烷CH 3OCH(CH 3)2 甲基异丙基醚 2-甲氧基丙烷 CH 3CH 2OCH 2CH 3 乙醚, 乙氧基乙烷 (2) C 5H 12O 习惯命名法 IUPAC 命名法 CH 3OCH 2CH 2CH 2CH 3 甲基正丁基醚 1-甲氧基丁烷 CH 3OCHCH 3CH 2CH 3 甲基仲丁基醚 2-甲氧基丁烷CH 3OCH 2CHCH 3CH 3 甲基异丁基醚 2-甲基-1-甲氧基丙烷 CH 3OC (CH 3)3 甲基叔丁基醚 2-甲基-2-甲氧基丙烷 CH 3 CH 2OCH2CH 2CH 3 乙基正丙基醚, 1-乙氧基丙烷 CH 3CH 2OCHCH 3CH 3 乙基异丙基醚,2-乙氧基丙烷20.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