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质量评价(建文)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一、环境质量评价的概要1.环境质量评价的概念是从环境卫生学角度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
一般应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2.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主要是掌握和比较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寻找污染治理重点;为环境综合整治和城市规划及环境规划提供依据;研究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预测和评价拟建的工业或其他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即环境影响评价。
3.环境质量评价的种类(1)按评价因素分为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和综合环境质量评价。
(2)按评价时间可以分为回顾性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3)按评价的区域可分为局部的、区域的、流域的以及全球等评价。
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区域性环境质量评价一般应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和环境效应三部分的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作出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提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方案。
1.污染源的调查评价为了弄清污染源的类型、数量、分布和所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以此作为该区域环境治理的重点对象。
污染源评价首先应调查和实地监测污染源所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和绝对数量。
在摸清各污染源排放各种污染物的数量后,通过数学计算做出科学的、合理的评价并确定该区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1)对单一污染物的评价采用污染物排放的相对含量(排放浓度)、绝对含量(排放体积和质量)、超标率(超过排放标准率)、超标倍数、检出率;标准差等来评价污染物和污染源的强度。
(2)污染源综合评价一般采用等标污染负荷其物理概念是把某种污染物i的排放量稀释到其相应排放标准时所需的介质量。
用以评价各污染源和各污染物的相对危害程度。
P i为等标污染负荷;m i为污染物的排放量(kg/d);C i为i污染物排放标准(mg/L或mg/m3)。
某工厂几种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之和即为该厂的总等标污染负荷。
第十二章-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节 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一、环境质量的概念 ➢ 环境质量是环境状态惯性大小的表示,即环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式中:Es、En、Ep、El——SO2、NO2、飘尘、 铅的超标分指数。它们等于该污染物全年监测数据中超过 (或等于)卫生标准的历次高浓度的累计总和与该污染物卫 生标准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式中:A1——某污染物全年日平均测定数据中, 超过(或等于)该污染物日平均最高 容许浓度 (S1) 的历次高浓度累计 总和;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橡树岭国立实验室按ORAQI大小,把大气质量分 为六级:ORAQI<20时,大气质量为最好;20一 39为好;40一59为尚好;60一79为差;80一99 为坏;≥100为危险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一)大气质量评价
1. 主要用于评价大气质量逐日变化的指数
美国于1976年9月首次公布了《污染物标准指数 (PSl)》。PSI ( Pollutant Standard Index) 指数考虑CO、NO2、SO2、氧化剂和颗粒物质五个 参数,以及SO2和颗粒物质浓度的乘积。
水环境与保护 生态环境与保护
环境质量评价

第一章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1)具有法律强制性——现行的重要环境保护法律对环境影响评价做了明确的要求,具有不可违抗的强制性。
(2)纳入基本建设程序——未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批准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计划部门不办理设计任务书的审批手续,土地部门不办理征地,银行不予贷款。
环境影响评价在基本建设程序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3)分类管理——对造成不同程度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实行分类管理。
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重大——环境影响报告书(评价);②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较小——环境影响报告表(评价);③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很小——环境影响登记表。
评价工作的重点也各有侧重:新建项目强调选址的环境可行性;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突出“以新带老”。
(4)评价以工程项目和污染影响为主——长期以来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以工程项目为主,目前已将污染影响和生态影响置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已开展了相当数量的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已开始起步。
(5)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度——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评价单位必须取得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办法的资格证书,按照证书规定的等级和范围开展评价工作。
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 符合国家环保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2. 符合区域总体规划、环保规划及土地利用规划3. 符合清洁生产的原则4. 符合国家及地方有关总量控制的要求5. 符合污染物达标排放的原则6. 区域环境质量满足功能区要求7. 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征求公众意见8. 环境风险可以接受、风险应急预案完善典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专章设置及其主要内容1.总则——包括任务由来、编制依据;评价工作原则、重点与等级;评价因子、范围、评价标准;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技术路线等;2.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3.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包括项目概况、建设内容、原辅料消耗情况、设备、工艺、污染源分析等;4.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分析;5.污染防治措施与达标排放可行性分析6.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分析;7.区域污染源调查分析;8.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及评价——大气、水、声、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质量状况;9.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大气、水、声、土壤、地下水等环境要素的环境影响;10.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11.环境风险分析;12.环境监控及环境保护管理计划;13.公众参与;14.环境经济损益分析;15.厂址选择可行性;16.结论与建议第二章环境(Environment) 的概念: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环境质量评价范文

环境质量评价范文环境质量评价是对一个特定地区或者局部范围内的环境状况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旨在了解环境质量的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涉及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
首先,空气质量评价是环境质量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测定和监测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和指标,可以评估目标区域内的空气质量状况。
一般包括大气传播模型模拟、监测站点数据、指数评价等多种方法。
通过对空气质量状况的评估,可以判断目标区域的大气环境是否达标,是否存在污染源以及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
其次,水质评价也是环境质量评价的重点内容之一、水质评价一般包括水质监测、水质分析和评价方法等环节。
通过对水样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水域中污染物的浓度和种类,判断水质是否达标。
水质评价除了包括城市水源地、城市供水管网等方面的评价,还包括对河流、湖泊、海洋等水域的评价和监测。
土壤质量评价是对土壤状况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对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有机质含量、污染物浓度等进行分析,可以评估土壤的质量状况。
土壤质量评价的结果可以为土壤修复、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提供依据。
另外,环境质量评价中还包括对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评价。
噪声评价主要是通过对噪声源的测定和分析,评估目标区域内的噪声污染状况。
固体废物评价主要是对垃圾、废弃物等固体废物的生成、处置和处理进行评价,以确保固体废物的合理处理和处置。
生态环境评价一般是综合评价自然资源、生态系统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状况,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在环境质量评价的过程中,需要确定评价指标、采集样品、进行实验分析、比较分析结果等多个环节。
同时,环境质量评价还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对大范围地区的环境质量进行遥感监测、空间分布和变化趋势分析,从而提高环境质量评价的科学性和精度。
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帮助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并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建议,以改善环境状况、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021 年度环境质量评价报告范文

2021 年度环境质量评价报告范文2021年度环境质量评价报告一、环境质量总体评价2021年,我国环境质量整体呈现稳定向好的趋势。
在各项环境指标中,空气质量、水质状况和土壤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依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二、空气质量评价2021年,我国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各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明显改善,空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
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落实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特别是工业企业和电力企业的排放控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然而,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严重的霾天气情况,雾霾天气对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三、水质状况评价2021年,我国水质状况整体较好,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
各地区普遍加大了水资源管理和水污染防治的力度,水污染物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
同时,在水源地保护和饮用水安全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但是,一些地区仍然存在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水环境保护的力度。
四、土壤质量评价2021年,我国土壤质量整体有所改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土壤污染防治的政策和法规,推动了土壤污染治理的工作。
同时,大力推动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强了农用地的土壤保护措施。
这些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土壤质量得到了改善。
然而,一些地区仍然存在土壤污染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土壤污染治理的力度。
五、环境保护工作展望2022年,我国将继续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体系,加强监督和执法力度,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特别是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总之,2021年度环境质量评价显示,我国环境质量总体上有所改善,但与此同时,环境问题仍然存在。
改善环境质量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级政府和公众都应该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工作中,共同打造美好的生态环境。
《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影响预测
国家、地方有关法规、标准
评价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
1.提出环境保护建议和措施 2.给出结论 3.报告书的编制
图 13-2 环境影整响评理价课的件工作程序
第一阶段
建设项目的工程分析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6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和等级
1.单个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2.多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联合评价 3.区域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4.宏观活动的环境影响评价
(二)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评价因子 2.评价指数
⑴单因子评价指数 ⑵综合指数 ⑶总指数
(三)环境质量分级分区
整理课件
3
评价类型
表13-1 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因子 评价参数
备注
大气质量评 价
⑴颗粒物 总悬浮颗粒、飘尘 ⑵有害气体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臭氧 ⑶有害元素 镉、铅、汞、氟等 ⑷有机物 苯并[a]芘、碳氢化合物
四、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1.列表清单法
2.矩阵法
3.网络法
4.图形叠置法
5.质量指标法(综合指数法)
6.模拟模型法
整理课件
7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
(一)总则
①结合评价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目的 ②编制依据 ③采用标准 ④控制污染与保护环境的目标
(二)建设项目概况
①建设项目的名称、地点及建设性质 ②建设规模、占地面积及厂区平面布置 ③土地利用情况和发展规划 ④产品方案和主要工艺方法 ⑤职工人数和生活区布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研究污染规律,建立环境污染数学模型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图13-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六章 环境质量评价

荷为:
Qj
n
Qij
i1
n i1
cij c0 j
Nij
若某地区有m个污染源,则该区某种污染物的总等标 污染负荷为:
Qi
m
Qij
j 1
m j 1
cij c0i
Nij
LOGO
每一个污染源都含有n种污染物,则该地区的所 有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总等标污染负荷值为:
Q
m j 1
LOGO
环境质量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
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 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LOGO
二、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
方法,评估环境质量的优劣,预测环境质量的 发展趋势和评价人类活动的环境影响。 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
(1)较全面揭示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趋势; (2)找出污染治理重点对象; (3)为制定环境综合防治方案和城市总体规划及环
S pH , j
7.0 pH j 7.0 pHsd
pH j 7.0
S pH , j
pH j 7.0 pHsu 7.0
pH j 7.0
式中:SpH,j——pH值水质指数; pHj——pH值实测值; 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 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
n i1
cij c0i
Nij
LOGO
3、污染负荷比:是指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 的等标污染负荷在总的等标污染负荷中所占的比 重,是确定某种污染物或某个污染源对环境污染 贡献顺序的特征量。
第j个污染源中第i种 污染物的污染负荷 比为:
第二节 环境质量评价

第二节环境质量评价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以及人类本身的健康状况都与该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密切相关。
人们也更加意识到人类的行为,特别是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行为,会对环境的状态和结构产生很大的影响,会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
如果因为人类的行为引起了环境质量的恶化,则人类社会不可能做到持续发展,也严重影响到人类自身的生存。
因此,人们十分关心环境质量状况如何,以及人们的行为将会引起环境质量怎样的变化。
这样慢慢的形成了当代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环境质量评价学。
同时,环境质量评价又是约束人们行为的一项重要环境管理措施。
一、环境质量评价概述(一)基本概念⒈环境质量(environment quality)环境质量是环境科学的一个重要和基本概念。
正确理解环境质量一词的概念并赋以科学的定义,必须从分析环境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入手。
因为环境是一个系统,环境系统的内在特征表现为环境结构;环境系统的外在特征表现为环境状态。
目前,我们有很多方法和手段能够对环境的状态进行定性和定量的描述。
因此,对环境质量一词的定义应该是:环境质量是环境系统客观存在的一种本质属性,并能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加以描述的环境系统所处的状态。
环境始终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环境状态表示的环境质量也是处于不停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引起环境质量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行为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另一方面是由于自然的原因引起环境质量的变化。
⒉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 quality evaluation)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的受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
例如水土大量流失,土地沙化,森林覆盖率锐减,臭氧层破坏,酸雨,大气和地表水的品质恶化等。
在这些环境问题面前,人类开始感到了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威胁。
同时,人们也逐渐认识到在环境质量与人类需要之间客观的存在一种特定的关系环境质量的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质量评价》复习题一、填空题、在我国环境标准体系中,其构成是七类两级。
七类标准是指: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基础标准、环境保护方法标准、环境标准样品标准、环境仪器设备标准和污染报警标准。
两级是指国家级和地方级。
、在污染源的调查中,最为基本的方法是社会调查法,在具体的调查过程中,又可分为详查和普查两种方法。
、在污染源的调查中,污染物排放量的确定是调查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目前,确定污染物排放量的方法主要有三种。
即物品衡算法、实测法和排毒系数法。
、在环境质量评价中,既考虑分指数的平均值,又考虑分指数的最大值的评价的方法有两种,它们分别是上海大气质量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
、环境质量评价按照评价进度分为:过去评价、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按照法律层面上分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为:污水量、水质复杂程度、水域规模、水质要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选择推荐模式中的估算模式对项追求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进行分级。
用污染物的最大地面质量浓度占标率,及该污染物的地面质量浓度达标准限值时所对应的最远距离作为判据。
、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小于等于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模式适用于评价范围大于等于的一级评价项目,以及复杂风场下的一级、二级评价项目。
、植被群落的重要值等于:相对密度()、相对频度()和相对盖度()之和。
、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中,噪声污染防治对策应该考虑从声源上降低噪声和从噪声传播途径上降低噪声两个环节。
二、名词解释、环境质量评价:对环境质量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给予定性与定量的说明。
、社会调查法:通常指深入到工厂、企业、学校和党政机关进行访问等各种类型座谈会的调查方法。
、最佳实用技术:体现技术先进和经济合理的治理技术。
、新建项目源强的“两本账”:一是工程自身的污染物设计排放量。
另一本是按治理规划和评价要求措施实施后能够实现的污染物削减量。
、改扩建项目源强的“三本帐”:第一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改前的原有污染物的实际排放量。
第二本账是改扩建与技改后的污染物的设计排放量。
第三本账是治理后和评价要求措施后实现的污染削减量。
、均匀混合断面指某污染物在断面上任意一点的浓度与断面平均浓度之差小于平均浓度,认为该污染物在该断面分布均匀,这一断面称为均匀混合断面。
、熏烟(或漫烟)过程在夜间发生辐射逆温时,清晨太阳升起后,逆温从地面开始破坏而逐渐向上发展。
当逆温破坏到烟流下边缘以上时,便发生了强烈的向下混合作用,使地面污染物浓度增大,这个过程称为熏烟(或漫烟)过程。
三、简答题1、环境要素的概念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答: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而有服从总体演化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称为环境要素。
环境要素主要包括:水、大气、土壤、岩石、生物等。
、排毒系数,试描述其物理意义?答:表示污染物作用于人体时引起的毒作用反应时的人数。
、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内容。
答:①建设项目概况②建设项目周围的环境现状③建设项目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④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⑤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⑥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⑦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列出等标污染负荷的表达式,说明其物理意义是什么?答:等标污染负荷的表达式为:,其中为换算系数,污染物为废水时,污染物为废气时。
为污染物体积。
其物理意义是指把排放介质稀释(浓缩)到排放标准时的体积。
、环境评价的内容有哪些?()污染源的调查与评价()环境质量的调查与评价().环境效应分析即环境污染影响的分析.环境污染所引起的生态效应。
.区域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经济损益分析。
、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特点()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为主。
()具有法律强制性()纳入基本建设程序()分类管理:分三类()实行评价资格审核认定制()突出工程实用性、“十二五”期间污染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有哪些?工业粉尘、烟尘、、、、氨氮、工业固体废物、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原则是什么?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单要素评价的区别是什么?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的原则:主要关系原则,总体估计原则,经济补偿原则,贵极无价原则。
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单要素环境质量评价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综合评价是将某一环境体系看成是一个整体,即一个环境基本单元,在考虑它的功能的同时,突出其中某一项或某几项主要污染问题,将其与人体健康以及防治对策作为主要的研究目标,进行总体的环境质量评定。
、什么是污染源评价?污染源评价的追求是什么?答:污染源评价是对污染源潜在污染能力的鉴别和比较。
潜在污染能力是污染源可能对环境产生的最大污染效应。
它不同于污染源对环境产生的实际效应。
污染源评价的主要追求是找出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为环境质量评价,特别是影响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提供环境质量水平的成因。
为环境综合防治指出目标,提供数据。
四、计算题、一台普通锅炉每小时烧烟煤。
()求这台锅炉排入大气的烟灰量?(已知烟煤灰分取,排灰因子为)()如果排烟温度为℃,求的排放量(质量排放量和体积排放量两类)。
(已知烟煤含硫分为,转化率取)答:烟灰量烟尘×××(η)××式中烟尘——烟尘排放量。
——耗煤量。
——煤的灰分含量(%)。
——烟气中烟尘占灰分量的百分数(%),与燃烧方式有关。
η——除尘器的总效率(%)。
的质量排放量××××(η)式中——二氧化硫的产生量。
——耗煤量。
——煤的含硫量,%η——脱硫效率的体积排放量××××(η)×()×式中——二氧化硫的产生量。
——耗煤量。
%——煤的含硫量。
η——脱硫效率、某市经大气污染源调查后得到以下资料:工业名称废气量(万)()()烟尘()冶金工业电力工业化工食品纺织缝纫及皮革已知: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烟尘的排放限值为、、。
问:()确定各工业排废气的等标污染负荷。
()该城市废气的主要污染行业是什么?()该城市的大气主要污染物是什么?答:()()按照污染源的等标污染负荷排序,分别累积百分比,将累积百分比大雨左右的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源。
()按照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排序,分别累积百分比,将累积百分比大雨左右的污染物列为该区域的主要污染物。
、根据下列测量数据和分级尺度,用标准型单一指数法计算各分指数,用加权叠加法计算综合指数,并判断大气质量级别(分)参数.实测值·月评价标准·月权系数分级的尺度综合指数值< >质量级别清洁尚清洁轻污染中污染重污染解:由单一指数法公式可知,综所以该区域大气质量属于重污染级别。
五、论述题、论述工程分析的主要内容。
答:工程概况工艺路线与生产方法及产污环节污染源源强分析与核算污染物总量控制环保措施技术指导文件分析总图布置技术指导文件分析补充措施与建议工程分析小结、试分析新建水利水电项目对环境的影响。
答:对水库内和下游水质的影响。
生态影响。
社会经济和历史文物古迹及考古资源保护方面。
地质、气象和资源条件的影响。
、简述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功能以及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
答: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基本功能是:为设计部门要求防治措施。
为管理部门提供管理依据。
为决策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的基本要求是:()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使用强。
()基础数据可靠()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
()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报告书的署名,报告书编制人员按行政总负责人、技术总负责人、技术审核人、项目总负责人依次署名盖章,报告编写人署名。
、什么是环境风险评价?它包括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环境风险评价,广义上讲是对某建设项追求兴建、运转或是区域开发行为所引发的或面临的灾害(包括自然灾害)对人体健康、社会经济发展、生态系统等造成的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进行评估,并以此进行管理和决策的过程。
狭义上讲是指对有毒化学物质危害人体健康的可能程度进行概率估计,并提出减少环境风险的技术指导文件和决策。
环境风险评价包括三个紧密相关的步骤,即环境风险识别、环境风险估计以及环境风险对策和管理。
()环境风险识别:又称危险识别,是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的首要工作。
就是根据因果分析的原则,用筛选、监控和诊断的方法,把环境系统中能给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带来风险的因素识别出来的过程。
它将对有哪些环境风险应当考虑、引起这些环境风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等问题作出回答。
环境风险识别是整个评价过程的基础。
()环境风险估计:或称环境风险度量,是指对环境风险的大小及事件的后果(包括事件涉及的时空范围、强度等)进行量测。
在环境风险识别中已回答了要遇到的风险及引发的因素是什么,在环境风险估计时就应回答这个事件有多大,给出事件发生的概率及其后果的性质。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必须先确定风险事件危害的范围,分析环境风险的途径。
确定环境风险的危害范围,应该从空间和进度两方面考虑。
环境风险估计常常采用定量化的方式估计不利事件发生的概率以及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来表示。
()环境风险决策和管理:是指根据风险分析、评估的后果,结合风险事件的承受者的承受能力,确定风险是否可以被接受,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减小风险的措施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