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盗血综合症

脑盗血综合症
脑盗血综合症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brain artery steal syndrome)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弓及其附近大动脉近段明显狭窄或闭塞,其远端动脉内压力明显下降,临近脑动脉的血液逆流过来以代偿病变血管窦供血,引起该脑动脉供血区而出现症状,也称脑动脉逆流综合征。

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当一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端明显狭窄和闭塞时,如果活动上肢,患侧和对侧椎动脉的血流经患侧动脉逆流入锁骨下动脉,供应患侧上肢,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活动后出现眩晕、视力模糊、复视、共济失调等脑干、枕叶和小脑症状或肢体轻偏瘫、感觉障碍等症状。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侧颈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时,健侧颈动脉的血液经前交通动脉逆流入患侧,有时可产生健侧大脑半球供血不足的症状;或椎-基底动脉的血液经后交通动脉逆流入颈内动脉系统,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时,颈内动脉系统的血液经后交通动脉逆流入椎-基底动脉系统,可产生一侧大脑半球供血不足的症状,此型较少见。

临床检查可发现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常较健侧低20mmHg以上,同侧颈部或锁骨上窝可听到收缩压杂音。血管超声检查可发现血管腔狭窄或闭塞。确诊本病需靠脑动脉造影,可见健侧脑动脉先显影。

治疗方法根据闭塞部位及病因而定。因血管扩张可使盗血加重,所以不宜食用。有脑缺血症状者,可行手术治疗,方法有动脉内膜剥除术、经主动脉或颈动脉建立分流通带或结扎患侧椎动脉等。

在人体内,如是某一动脉部分或全部闭塞后,其远端的压力明显下降,即可产生一种“虹吸”作用,通过动脉血管的侧枝从邻近血管“窃取”,会出现该血管供血区域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症状,在医学上把这种症状称之为“盗血综合症”。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有以下几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是供应脑、脊髓、胸背、上肢等部分血液的主要大血管。当它在分出供应大脑血液的椎动脉前发生大部或全部闭塞时,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血液逆流,另一侧椎动脉的血液也被部分“盗取”过来,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供应上肢,以致产生脑部和患侧上肢的缺血症状。

颈内、外动脉盗血综合症:左右颈内动脉是供应脑部和眼睛血液的主要血管。当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另一侧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搏的血液会代偿性供应。如果另一侧的血液供应本来就不佳,此时再分出部分血液供给对侧,就会产生供血不足的现象。病人常有眩晕、头痛、走路不稳、眼花、听力减退、头枕部疼痛等症状。

椎一基底动脉盗血综合症:椎动脉是一支供应脑部血液的主要血管。当它发生闭塞时,特别是左右两则椎动脉都闭塞时,一般可以通过血管网络从颈内动脉系统“盗血”。如果脑内血管网络健全,脑动脉又无弥漫性疾病,病人可无症状。如果颈内动脉的血液供应本身有问题,不能满足椎动脉“盗血”时,则病人可出现轻度偏瘫、失语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大脑半球动脉盗血综合征:此种较少见,它可发生在脑血管畸形、脑肿瘤以及脑梗塞急性期不适当的治疗时,局部脑组织血液被“盗窃”而产生一系精神神经症状。

以上四种盗血综合征的确诊,必须依赖于脑血管造影响检查。脑盗血综合征的治疗依每个病人的病情而定。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症状轻的一般不需要治疗,只需注意上肢运

动的强度和幅度,运动时间不宜过长,睡眠时枕头宜低,并且要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等疾病的发展;对于反复发作者则应采取动脉内膜切除术或动脉搭桥术。对颈内外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也同样如此。而大脑半球动脉盗血综合征的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对原发病,如调整血压,慎用血管扩张剂类降压药,应用激素等治疗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是一些病因(常见的病因是锁骨下动脉近心段或无名动脉的狭窄、闭塞)引起椎动脉血液逆流,造成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所产生的症候群。左侧较右侧多见。当一侧锁骨下动脉的近心端或者无名动脉发生了狭窄或闭塞后,其狭窄远端管腔内压力明显降低,产生了“虹吸作用”,导致脑血流经Willis 动脉环,再经同侧椎动脉“虹吸”引流,使部分脑血流被“盗取”,逆行入患侧上肢,从而使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脑局部缺血。 正常时动脉血流方向患病时血流方向 锁骨下动脉盗血:是由于发出V A前的SubA近心段(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导致患侧SubA远端及V A内压力明显下降,由于虹吸作用,引起健侧V A血液逆行入患侧SubA 远端供应患侧上肢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由锁骨下动脉盗血所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和上肢缺血等一些列症候群被称为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锁骨下动脉盗血是指与患侧SubA近段或无名动脉狭窄或闭塞有关的V A血液逆流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由盗血所致,引起患侧手臂运动诱发的脑缺血而出现一系列神经系统的症状即使在SubA近端狭窄或闭塞时存在V A血液逆流,如缺乏因上肢运动诱发的脑缺血症状和体征,SSS的诊断仍不

成立 正常解剖及血流通路 锁骨下动脉盗血机制盗血途径 L-盗血型L-SUBA近端狭窄或闭塞健侧V A 双侧 V A、BA汇合处部分转向至患侧V A 患侧SUBA 患侧SUBA远心段 R-盗血型无名动脉或R-SUBA狭窄或闭塞ICA也受无名动脉病变的影响,除上述途径外同时血液由PCA 患侧ICA CCA 患侧SUBA远段 双侧盗血型血液经双侧PCA BA 双侧V A 双侧SUBA远心段彩超诊断要点1、二维超声:二维超声可探及锁骨下动脉的起始段或者无名动脉的近心端 管腔狭窄或闭塞。 2、彩色血流色彩变化(CDFI):(1)狭窄处显示五彩镶嵌样彩色血流;如有闭塞,闭塞处可见血流信号中断。(2)对比椎动脉和同侧的颈动脉血流色彩变化:正常椎动脉和同侧颈动脉血流方向是一致的——进颅方向(即:彩色血流颜色相同。注:红、蓝颜色只用做代表背离或对着探头的血流方向,可自己随意预设)患本症时,两者血流色彩发生改变。 正常时:椎动脉和同侧颈总动脉血流方向一致(即:彩色血流显示颜色相同——红色),与椎静脉色相反。

详解盗血综合征

人体内一条动脉发生局部或全虹吸作用,通过动脉血管的侧支取”,就会出现该血管供血区域 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有以下几 一、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血液的主要大血管。当它在分出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过来,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供应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临部或全部闭塞时,其远端的压力明显下降的侧支从邻近血管“窃取”血液。邻近血管血区域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症状,称为盗血综以下几种: 综合征:锁骨下动脉是供应脑、脊髓、胸背在分出供应大脑血液的椎动脉前发生大部椎动脉血液逆流,另一侧椎动脉的血液也脉供应上肢,以致产生脑部和患侧上肢的缺 征的临床表现多表现为两大症候群: 下降,即可产生一种近血管的血液被“窃盗血综合征。 胸背、上肢等部分生大部或全部闭塞时,血液也被部分“盗取”肢的缺血症状。

1、上肢缺血性症状常见者依次为间歇性运动不灵、上肢乏力疼痛和感觉异常,极少数引起手指发绀或坏死。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最常见的症状依次为眩晕、肢体轻瘫、感觉异常、双侧视力障碍、共济失调。少数可出现猝倒症,表现为没有先兆,突然下肢肌力丧失而跌倒,可没有意识障碍并能迅速恢复。 体检发现患者患侧上肢血压降低,两上肢收缩压相差可在20mmHg以上 (20~150mmHg,多数相差20~70mmHg)。患侧桡动脉脉搏大多减弱或消失,有的肱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搏动也减弱或消失,同时还可在锁骨上凹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 二、颈内、外动脉盗血综合症:左右颈内动脉是供应脑部和眼睛血液的主要血管。当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另一侧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搏的血液会代偿性供应。如果另一侧的血液供应本来就不佳,此时再分出部分血液供给对侧,就会产生供血不足的现象。病人常有眩晕、头痛、走路不稳、眼花、听力减退、头枕部疼痛 等症状。 三、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症:椎动脉是一支供应脑部血液的主要血管。当它发生闭塞时,特别是左右两则椎动脉都闭塞时,一般可以通过血管网络从

盗血综合症

盗血综合症 定义:当人体内某一动脉发生部分或全部闭塞后,它远端的压力明显下降,就会产生一种“虹吸”作用,通过动脉血管的侧枝从附近血管“窃取”,从而使邻近血管的供血区出现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症状,在医学上称这种症状为“盗血”综合症。 常见类型: 一、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是供应脑、脊髓、胸背、上肢等部分血液的主要大血管。当它在分出供应大脑血液的椎动脉前发生大部或全部闭塞时,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血液逆流,另一侧椎动脉的血液也被部分“盗取”过来,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供应上肢,以致产生脑部和患侧上肢的缺血症状。检查血压时常可发现两上肢收缩压相差在2.7kPa(20mmHg)以上,患侧上肢脉搏迟至0.03—0.06s(正常不超过0.002—0.01s),同时还可在锁骨上凹听到收缩期血管杂音。但本病确切诊断仍须靠动脉造影。 二、颈内、外动脉盗血综合症:左右颈内动脉是供应脑部和眼睛血液的主要血管。当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另一侧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搏的血液会代偿性供应。如果另一侧的血液供应本来就不佳,此时再分出部分血液供给对侧,就会产生供血不足的现象。病人常有眩晕、头痛、走路不稳、眼花、听力减退、头枕部疼痛等症状。 三、椎一基底动脉盗血综合症:椎动脉是一支供应脑部血液的主要血管。当它发生闭塞时,特别是左右两则椎动脉都闭塞时,一般可以通过血管网络从颈内动脉系统“盗血”。如果脑内血管网络健全,脑动脉又无弥漫性疾病,病人可无症状。如果颈内动脉的血液供应本身有问题,不能满足椎动脉“盗血”时,则病人可出现轻度偏瘫、失语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四、大脑半球动脉盗血综合征:此种较少见,它可发生在脑血管畸形、脑肿瘤以及脑梗塞急性期不适当的治疗时,局部脑组织血液被“盗窃”而产生一系精神神经症状。 如果“盗血”现象反复发作,症状严重,需采取动脉内膜切除术、血管内支架

颈动脉狭窄相关知识

1.颈动脉狭窄的患者术前为什么要服用应用抗血小板类药物?目前我院临床 中主要有哪几类?术前需吃多久? 答: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活性、粘附、聚集和释放功能,从而防止血栓的形成。目前这类药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的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目前我院临床中应用最多食物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 1)环氧化酶阻断剂------阿司匹林 2)ADP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西洛他唑 4)糖蛋白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 常规术前抗血小板药口服至少5天,阿司匹林100mg qd,氯吡格雷75mg,需急诊手术患者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mg qd,氯吡格雷300mg。 2.颈动脉支架术后为什么要控制血压?为什么会出现血压、心率下降?一般多 久能降至正常?心率低于50次/分,给予什么治疗? 答:1)高血压会引起脑血流过度灌注增加患者颅内出血的风险。 2)为什么会出现血压、心率下降?答:由于术中球囊扩张、支架释放均刺激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拔除动脉鞘管时按压、疼痛、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及沙袋压迫,均可刺激血管迷走神经;球囊和支架直接机械扩张狭窄的颈动脉球部,撕裂动脉粥样硬化斑,直接牵拉颈动脉壁和颈动脉窦,增加颈动脉受体的敏感性,从而引起一系列反应,包括兴奋迷走神经和抑制交感神经张力,出现心动过缓、血压下降,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或心脏停搏 3)一般多久能降至正常?答:2-3天 4)心率低于50次/分,给予什么治疗?答:给予阿托品、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若发生心脏骤停,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静注阿托品、肾上腺素。 3.术后降压药如何判断是否给患者服用? 答:是否服用降压药物,取决于目前的血压。如果血压小于130/80mmhg, 就无需用降压药。如果大于140/90mmhg,就用降压药物。 4.颈A支架或内膜剥脱术后脑灌注损伤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答:头痛、头胀、头晕、恶心、呕吐、眼凸、癫痫发作、谵妄、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脑出血 5. 颈A支架或内膜剃脱术后,患者为什么会出现烦恼,亢奋等脑灌注损伤的表现? 答:高灌注综合征是由于脑血管高度狭窄被解除后,颅内血管血流量显著增加,长期处于低灌注状态的毛细血管床,由于灌注压急剧增加而引起血脑屏障被破坏,从而导致血管源性脑细胞水肿,颅内出血等。一般发生在解除血管狭窄后几小时至几天。其发生与脑侧支循环的关系密切。 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发作,谵妄和颅内出血(最严重),也可出现面及眼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高血压及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等。 6. 临床中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观察,以便及早发现脑灌注损伤的表现? 答:我们对于术后病人应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头痛的部位,性质及持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中国脑血管疾病分类(201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一、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1、颈动脉系统(包括一过性黑矇) 2、椎-基底动脉系统 (二)脑梗死 包括:脑动脉和入脑前动脉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 1、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1)颈内动脉闭塞综合征 (2)大脑前动脉闭塞综合征 (3)大脑中动脉闭塞综合征 (4)大脑后动脉闭塞综合征 (5)椎-基底动脉闭塞综合征 (6)小脑后下动脉闭塞综合征 (7)其他 2、脑栓塞 (1)心源性 (2)动脉源性 (3)脂肪性 (4)其他(反常栓塞、空气栓塞) 3、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4、脑分水岭梗死 5、出血性脑梗死 6、其他原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高凝状态、 moyamoya病,动脉夹层等) 7、原因未明 (三)脑动脉盗血综合征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 (四)慢性脑缺血 二、出血性脑血管病 不包括:外伤性颅内出血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1、动脉瘤破裂 (1)先天性动脉瘤 (2)动脉硬化性动脉瘤 (3)感染性动脉瘤 (4)其他 2、脑血管畸形 3、中脑周围非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4、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5、原因未明 (二)脑出血 1、高血压脑出血 (1)壳核出血 (2)丘脑出血 (3)尾状核出血 (4)脑叶出血 (5)脑干出血 (6)小脑出血 (7)脑室出血(无脑实质出血) (8)多灶性脑出血 (9)其他 2、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 3、淀粉样脑血管病 4、药物性(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及应用可卡因等) 5、瘤卒中 6、脑动脉炎 7、其他原因:(moyamoya病、夹层动脉瘤、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血液病等) 8、原因未明 (三)其他颅内出血 1、硬膜下出血 2、硬膜外出血 三、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或闭塞(未形成脑梗死) (一)头颈部动脉粥样硬化 (二)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 (三)颈内动脉狭窄或闭塞

脑盗血综合症

脑动脉盗血综合征(brain artery steal syndrome)是各种原因导致的主动脉弓及其附近大动脉近段明显狭窄或闭塞,其远端动脉内压力明显下降,临近脑动脉的血液逆流过来以代偿病变血管窦供血,引起该脑动脉供血区而出现症状,也称脑动脉逆流综合征。 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三种类型: 1、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当一侧锁骨下动脉或无名动脉在椎动脉起始处的近心端明显狭窄和闭塞时,如果活动上肢,患侧和对侧椎动脉的血流经患侧动脉逆流入锁骨下动脉,供应患侧上肢,从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症状。临床表现为患侧上肢活动后出现眩晕、视力模糊、复视、共济失调等脑干、枕叶和小脑症状或肢体轻偏瘫、感觉障碍等症状。 2、颈动脉盗血综合征:一侧颈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时,健侧颈动脉的血液经前交通动脉逆流入患侧,有时可产生健侧大脑半球供血不足的症状;或椎-基底动脉的血液经后交通动脉逆流入颈内动脉系统,产生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3、椎-基底动脉盗血综合征:椎-基底动脉明显狭窄或闭塞时,颈内动脉系统的血液经后交通动脉逆流入椎-基底动脉系统,可产生一侧大脑半球供血不足的症状,此型较少见。 临床检查可发现患侧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常较健侧低20mmHg以上,同侧颈部或锁骨上窝可听到收缩压杂音。血管超声检查可发现血管腔狭窄或闭塞。确诊本病需靠脑动脉造影,可见健侧脑动脉先显影。 治疗方法根据闭塞部位及病因而定。因血管扩张可使盗血加重,所以不宜食用。有脑缺血症状者,可行手术治疗,方法有动脉内膜剥除术、经主动脉或颈动脉建立分流通带或结扎患侧椎动脉等。 在人体内,如是某一动脉部分或全部闭塞后,其远端的压力明显下降,即可产生一种“虹吸”作用,通过动脉血管的侧枝从邻近血管“窃取”,会出现该血管供血区域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症状,在医学上把这种症状称之为“盗血综合症”。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有以下几种: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锁骨下动脉是供应脑、脊髓、胸背、上肢等部分血液的主要大血管。当它在分出供应大脑血液的椎动脉前发生大部或全部闭塞时,由于虹吸作用,引起患侧椎动脉血液逆流,另一侧椎动脉的血液也被部分“盗取”过来,进入患侧锁骨下动脉供应上肢,以致产生脑部和患侧上肢的缺血症状。 颈内、外动脉盗血综合症:左右颈内动脉是供应脑部和眼睛血液的主要血管。当一侧颈内动脉闭塞时,另一侧颈内动脉或椎一基底动脉搏的血液会代偿性供应。如果另一侧的血液供应本来就不佳,此时再分出部分血液供给对侧,就会产生供血不足的现象。病人常有眩晕、头痛、走路不稳、眼花、听力减退、头枕部疼痛等症状。 椎一基底动脉盗血综合症:椎动脉是一支供应脑部血液的主要血管。当它发生闭塞时,特别是左右两则椎动脉都闭塞时,一般可以通过血管网络从颈内动脉系统“盗血”。如果脑内血管网络健全,脑动脉又无弥漫性疾病,病人可无症状。如果颈内动脉的血液供应本身有问题,不能满足椎动脉“盗血”时,则病人可出现轻度偏瘫、失语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 大脑半球动脉盗血综合征:此种较少见,它可发生在脑血管畸形、脑肿瘤以及脑梗塞急性期不适当的治疗时,局部脑组织血液被“盗窃”而产生一系精神神经症状。 以上四种盗血综合征的确诊,必须依赖于脑血管造影响检查。脑盗血综合征的治疗依每个病人的病情而定。如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症状轻的一般不需要治疗,只需注意上肢运

TCD监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TCD监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摘要】目的:应用TCD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脑血流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临床表现有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胸闷、出汗、颈项不适双上肢血压相差40/20~30 mmHg,所有患者均有颈部血管杂音,应用德国EME公司TC2010CompoinⅡ检测仪,用2兆赫脉冲探头经颞窗、枕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末段、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用4兆赫探头检查双侧锁骨下动脉、挠动脉。均行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方法是经股动脉插管,注入ominique 100 ml~150 ml,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椎动脉、颈总动脉。结果:19例均表现基底动脉反向血流,15例表现左侧椎动脉反向血流,4例双侧椎动脉均见反向血流;反向血流程度:均表现左椎动脉收缩期近完全反向,舒张期血流顺超声方向,4例双侧椎动脉均见反向血流的,其右侧只见收缩期部分反向血流。基底动脉部分收缩期反向血流;基底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频谱呈高阻力;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血流速度低,左挠动脉频谱呈低阻血流;束臂实验迅速放气减压,左椎动脉收缩期反向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右椎动脉无变化;DSA所见:19例均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锁骨下动脉远段延期显影,自右椎动脉起始部位注入造影剂,左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远段延期显影。其他血管未发现异常。结论:TCD技术可作为了解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程度、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和随诊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 TCD技术;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随着经颅多普勒技术在神经科领域的应用,临床表现为椎基底动脉TIA发作的患者,其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患者检出率不断增加,本科应用TCD技术共收集了19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21例患者,男12例,女9例。年龄45岁~79岁。主要临床表现有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胸闷、出汗、颈项不适等。所有患者均有患肢无脉或脉弱,双上肢血压相差40/20~30 mmHg,所有患者均有颈部血管杂音。有高血压史16例,冠心病史9例,头CT 结果大脑半球基底节区腔隙性梗死灶14例。 1.2 方法应用德国 EME公司 TC2010CompoinⅡ检测仪,用2兆赫脉冲探头经颞窗、枕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末段(ICAl)、基底动脉(BA)、双侧椎动脉(VA)。用4兆赫探头检查双侧锁骨下动脉(SA)、桡动脉(RA)。均行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方法是经股动脉插管,注入ominique 100 ml~150 ml,观察双侧SA、VA、颈总动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