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编纂的原则与价值
孔子为什么要写作《系辞》,就是为了辅导后人读懂《易经》

记得1991年的时候,在新华书店里买过一本《白话易经》,这是一本装订精美的书,是两名台湾学者合著,由岳麓书社出版的。
当时买书的时候,也没有关注作者是谁,只是看到书本前面的《重印说明》上写着:此书自一九七四年十二月问世以来,特别受到读者的欢迎。
这次印行,系据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台湾商务印书馆第六版,但改以简化汉字横排。
随后又看了作者的《叙言》,觉得这篇《叙言》不同于以往出版的《易经》书籍,可以明显感觉到这是作者发自内心的语言,又看了作者讲到此书的写作过程,于是就花了5.40元买来了这本《白话易经》。
按照以往看《易经》的习惯,总是先翻到《系辞》第二章:“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盖取诸离。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盖取诸益”这一段文字,就是先要看看人家对这一段十二个盖取的解释。
非常遗憾的是,作者在这本书中,对这一段十二盖取的解释,依然跟以往所有的书籍一样,都是一个盖取一种说法,根本就没有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十二盖取。
没过几年,台湾著名人士南怀瑾先生的书,在大陆卖得很火热,我们也有幸拜读了南怀瑾先生的《易经杂说》和《易经系传别讲》,本以为凭着南怀瑾先生的学识,一定能对《系辞》中的十二盖取,会有一个全面合理的解说。
但是,南怀瑾先生也没有把十二盖取的原理说出来,甚至连提都没有提起。
后来在整理书架的时候,又翻到了那本《白话易经》,无意中看到作者,原来就是大名鼎鼎的南怀瑾先生和他的学生徐芹庭先生。
关于这本《白话易经》的写作过程,南怀瑾先生在《中国文化泛言》一书中,有一篇《《周易今注今译》再较后记》的文章,有兴趣的读者网友们可以翻阅一下。
至此,我们才开始怀疑,或者说我们才开始相信,这些古往今来的文人学者们,包括南怀瑾先生和徐芹庭先生,都没有办法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这一段十二盖取。
据我们所知,如果一个真懂得《易经》的人,是肯定能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十二盖取的,若不能用同一个原则、同一个道理、同一个方法来解释十二盖取的,则任凭他名气多大、头衔多高,对于他所讲述的《易经》,都是值得商榷的。
系辞传 周易 概论和原理

系辞传周易概论和原理《系辞传》是《周易》的一篇重要篇章,是对《周易》卦辞和爻辞进行了深入解释和阐释,以及其哲学原理的论述。
下面就《系辞传》的概论和原理进行详细探讨。
一、《系辞传》概述《系辞传》作为《周易》的一部分,是对六十四卦辞和爻辞进行详细的注解和诠释,它的内容涉及哲学、道德、政治、军事、医学等方面的知识。
《系辞传》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即概论和原理。
二、概论《系辞传》的概论部分主要是对《周易》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了说明和引导。
它强调了《周易》的起源和应用,并指出了《周易》的核心理念——“易而天下之理也”。
它还介绍了《周易》的整体结构,包括六十四卦、卦辞和爻辞的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此外,《系辞传》的概论还分析了《周易》的象数体用的关系。
其中,“象”是指《卦辞》中通过比喻和象征的方式来描绘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形态。
而“数”则是通过爻辞中的六爻来表示事物的变化和发展过程。
在《系辞传》中,“象”和“数”是相辅相成的,可以互相印证和补充。
三、原理《系辞传》的原理部分是对《周易》哲学原理的深入探讨。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原理。
1.阴阳原理《系辞传》提出了阴阳二气的理论。
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二气组成的,阴阳二气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转化。
阴阳的运动变化导致了天地万物的生长变化,也是影响人类行为和命运的重要因素。
2.归藏原理《系辞传》中提到了“归藏”这一概念。
它指的是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性和周期性,即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
《系辞传》认为,人类应当顺应事物的发展规律,遵循归藏的原则,才能达到自身的和谐发展。
3.名实原理《系辞传》强调了名实的对应关系。
在卦辞和爻辞中,名是对实的描述和诠释,实则是对名的实践和体验。
《系辞传》认为,只有名与实相符,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和圆满。
四、影响与意义《系辞传》是对《周易》的深度解读,它通过哲学原理的讲解,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和阴阳的对立统一原理。
《周易》的整体功能与价值——与博导詹石窗商榷(毋诚)

《周易》的整体功能与价值——与博导詹石窗商榷(毋诚)《周易》的整体功能与价值——与博导詹石窗商榷博导詹石窗主编的《新编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对《周易》颇有独树一帜的见解,即对《周易》的整体功能或价值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认识:(一)《周易》建立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符号系统,它表现了中国先民运用象征的自觉意识。
(二)《周易》设置了一个具有初步辩证特色信息处理系统,它表现了中国先民由数取象的决策行动趋向。
(三)《周易》提供了一个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基本框架,为后人的思想发挥、理论建构开辟了通道,留下了充分余地。
笔者在《〈易〉的范本》、《〈周易〉三部》和《〈易〉之精华》三篇点滴浅述中,对博导詹石窗提出的对《周易》的三个方面的认识,略有粗浅的见解、归纳起来,有以下三个方面:一、《周易》的符号系统《周易》的符号系统,其实,就是在《周礼春官宗伯大卜》中所说的:“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一曰《归藏》,一曰《周易》。
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
”所谓“三易”,分别为夏、商、周三代之易。
夏易和商易已经失传,只有周易流传至今。
所谓“之法”,就是三易中相同之处,应用的方法,都是其经卦皆八,其别卦皆六十有四。
《周礼》中说的经卦,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八卦,《周礼》中说的别卦,就是人们通常说的六十四卦。
八卦有八个卦式符号,六十四卦有六十四个卦式符号。
无论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组成卦式符号,其最基本、最核心的符号是“--”和“—”两种符号。
这两种符号,在易学里叫做“爻”。
现在我们把“--”和“—”两种符号,统一叫做“爻形符号”。
用两种爻形符号,组成两种卦式符号,就是《周易》的符号系统。
无论是爻形符号,还是卦式符号,都有其象征物和象征意义,这就是中国先民运用《周易》符号系统的象征意识。
《周易系辞上传》第五章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
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百姓日用而不知……。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意为宇宙间每个事物都有阴有阳,阴阳相互对立,转化是宇宙的根本规律。
【免费下载】古逸丛书初编续编三编目录

清·黎庶昌辑《古逸丛书》26种书目清代光绪年间,贵州遵义我黎庶昌(1837-1897)先后驻日本参赞、出使日本大臣,其间悉心访求日本收藏而国内久已绝迹的古代逸书残本,由其随员、精通版本目录钞本,真实地再现了珍本古籍的原貌,使之得以流傅后世。
黎庶昌所撰《刻古逸丛书序》,对每书分撰解题,述其源流,考其版本;此外,每书卷末多附有跋文或后记。
《古逸丛书》因其极高的校勘学、版本学价值,自问世以来,深受因内外学术界的重视。
受该书的启发和影响,张元济在主持商务印书馆期间辑成《续古逸丛书》,后中华书局又辑出《古逸丛书三编》。
《古逸丛书》的版本,有日本东京初印美浓纸本,另有清光绪十年(1884)遵义黎氏日本东京使署影刊本。
本书据后者影印,对原书版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缩小,同时对子书的顺序作了调整,大致按哲学、文史和综合工具类分别编为三册,以便翻阅。
《古逸丛书》清光绪中黎庶昌辑,共26种。
辑者出使日本,按得国内久已绝迹的古代达书残本。
如《文馆伺林》、《太平寰宇记》以及稀见的宋到《老子》、《苟子》等,汇辑成书,经杨守散详校.在日本彤刻,版片后归江苏书局。
01.尔雅三卷晋郭璞注景覆宋蜀大字本02.春秋谷梁传十二卷附考异一卷晋范寗集解唐陆德明音义淸杨宋敬撰考异景宋绍熙本03.论语十卷魏何晏集解景正平本04.周易六卷附晦庵先生校正周易系辞精义二卷宋程颐传宋吕祖谦撰附录景元至正本05.孝经一卷唐李隆基注景旧钞卷子本06.老子道德经二卷魏王弼注07.荀子二十卷唐杨倞注景宋台州本08.南华真经注疏十卷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景宋本09.楚辞集注八卷辩证二卷后语六卷宋朱熹撰景元本10.尚书释音二卷唐陆德明撰景宋蜀大字本11.玉篇零本残四卷又二卷梁顾野王撰景旧钞卷子本12.广韵五卷附校札一卷宋陈彭年等奉敕重修淸黎庶昌撰校札景宋本13.广韵五卷宋陈彭年等奉敕重修景元泰定本14.玉烛宝典十二卷隋杜台卿撰景旧钞卷子本15.文馆词林残十四卷唐许敬宗等奉敕编景旧钞卷子本16.琱玉集残二卷□阙名撰景旧钞卷子本17.姓解三卷宋邵思撰景北宋本18.韵镜一卷□阙名撰景永禄本19.日本国见在书目录一卷日本藤原佐世撰景旧钞卷子本20.史略六卷宋高似孙撰景宋本21.汉书食货志一卷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景唐写本22.急就篇一卷汉史游撰景小岛知足仿唐石经体写本23.(杜甫)杜工部草堂诗笺四十卷外集一卷补遗十卷传序碑铭一卷目录二卷年谱二卷诗话二卷宋鲁訔编次宋蔡梦弼会笺景宋麻沙本补遗景高丽翻刻本24.碣石调幽兰一卷陈丘公明撰景旧钞卷子本25.天台山记一卷唐徐灵府撰景旧钞卷子本26.太平寰宇记残六卷宋乐史撰景宋本张元济辑《续古逸丛书》46种目录 《续古逸丛书》,孙毓修等编民国十一年至二十七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景印本 111册 清朝光绪年间,驻日公使黎庶昌委派随员杨守敬广事搜集散见于日本的濒临绝灭的中国典籍,辑刻《古逸丛书》,开创了抢救、保存、再现、傅播我国珍贵古籍事业之先河。
关于《易?系辞传》有关问题的说明

关于《易•系辞传》有关问题的说明《系辞传》是《易经》整体后面的“辞”,是孔子所作,是《易经》的整体概论。
主要阐释了《易经》的哲学思想,将原仅用于占筮的《易经》提升到了哲学高度。
是说明《易经》思想内容的重要论著,也可以说是我国哲学史上的一篇非常重要的论文。
我在7月份,在微头条上分别就有关问题作了介绍,为便于阅读,整理成文,在此再对此问题说明如下,有不妥的地方,请读者指正为盼:一.遵循宇宙自然法则,天尊地卑,乾坤定位“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这是《系辞传》的开头,它首先阐明《易经》是以宇宙的构造形象为依据的。
宇宙在创始万物的同时,也创造了宇宙间万物生生灭灭的自然法则。
天尊贵于上,地卑贱于下,乾坤两卦则代大自大大大自然大大大自然大大自然大自然的物理现象。
乾代表了天,坤代表了地。
既然《易经》是模拟天地运动的,遵循宇宙的自然法则,那么,客观上天是高的,地是低的,高当然就高贵,低当然就低贱。
所以,相对来说,模拟天的乾就有乁高贵的属性,模拟地的坤就有了低贱的属性。
既然高低排列出来了,那么就有了贵贱的不同位序。
在一卦中,六爻按高低分贵贱,就可以对应出社会等级的贵贱来。
在封爻辞形成时,实行的是分封制,分封制的社会等级为:士人、大夫、三公、诸侯、天子、宗庙。
所以,初爻是士人位,二爻是大夫位,三爻是三公位,四爻是诸侯位,五爻是天子位,上爻是宗庙位。
按现在讲,初爻应该是群众即老百姓,二爻是科处级,三爻是厅局级,四爻是省部级,五爻是国家领导级,上爻就是离退休人员。
当然,这仅仅是从行政职位上分的高低,在企事业单位里可以以此类推。
从辩证的方法讲,天是动的,地是静的。
天常动,所以刚键;地常静,所以柔顺。
这样就可以分出乾健坤柔来。
总之,天与地是阳气与阴气的两大实体,乾与坤是纯阳纯阴的两个基本卦。
宇宙万物皆由天地阴阳而生,因此,《易经》64卦遵循天地自然法则,从乾坤变化而来,这应该是制易的基本设想。
《周易》修养智慧之精义

《周易》修养智慧之精义
刘大钧
【期刊名称】《中国民族博览》
【年(卷),期】2022()12
【摘要】易道的随时变易,绝不是无意义的变来变去,而是以“生生”为其目的。
《系辞传》说“天地之大德曰生”,又说“生生之谓易”。
天地之变化,日月之周流,四时之往来,阴阳之消息,都是在不断地创生事物、成就事物。
也就是说,易道之变化是要不断地生成万物,使天地万物日新又新,这就是天地的“盛德”所在。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刘大钧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中央文史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德性智慧的开启:《周易》德性修养论探讨
2.吕祖谦《周易系辞精义》编纂的原则与价值
3.论《周易》的精义与中国古代史学的关系
4.《周易》的美学精义
5.《周易精义》绪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系辞传 周易 概论和原理

系辞传周易概论和原理概述《系辞传》是《周易》的一篇重要篇章,该篇主要介绍了《周易》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本文将对《系辞传》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地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周易》。
什么是《周易》•《周易》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也是道家和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周易》又称《易经》,是一部关于宇宙、人生和变化规律的哲学著作。
•《周易》包含了64卦和卦辞,通过卦象的变化揭示了世界万物的变化规律。
《系辞传》的地位和作用•《系辞传》是《周易》的一篇重要篇章,是对《周易》的解释和阐述。
•《系辞传》通过解读卦辞和爻辞,深入探讨了《周易》的核心思想和变化原理。
•《系辞传》是理解和应用《周易》的重要工具,对于推测未来、指导实践有重要意义。
《系辞传》的基本原理1.天人合一的思想–《系辞传》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
–人的行为和命运受到自然规律的影响,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可以推测人事的变化。
2.变化的原理–《系辞传》认为世界万物都是在不断变化的,变化是宇宙的基本规律。
–《周易》通过卦象的变化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帮助人们理解和应对变化。
3.阴阳五行的理论–《系辞传》借用了阴阳五行的理论来解释自然和人事的变化。
–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五行代表了事物的五种属性,通过它们的组合可以解释世界万物的变化。
《系辞传》的应用1.推测未来–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卦象的变化,可以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系辞传》提供了一种推测未来的方法,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决策。
2.指导实践–《系辞传》通过解读卦辞和爻辞,可以为人们提供指导和建议。
–人们可以根据卦辞和爻辞的含义来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决策,以达到更好的结果。
3.增长智慧–阅读《系辞传》可以帮助人们增长智慧,提高对世界的认知能力。
–《系辞传》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培养人的素质和修养有着重要意义。
总结《系辞传》是《周易》的重要篇章,通过解读卦辞和爻辞,深入探讨了《周易》的核心思想和变化原理。
周易全集《系辞》原文赏析与注解

周易全集《系辞》原文赏析与注解系辞【题解】《系辞》阐释了卦爻辞的意义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义说、取象说、爻位说;论述了求卦的过程,用数学方法解释了求卦的原理《系辞》认为,《周易》是一部讲圣人之道的典籍,它有四种圣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观变;三是制器;四是卜占。
《周易》是忧患之书,是道德教训之书。
对《易经》的基本原理,《系辞》进行了创造性的解释和发挥,认为“一阴一阳之谓道”,奇偶二数、阴阳二爻、乾坤两卦、八经卦、“六十四卦”,都由一阴一阳构成,没有阴阳对立,就没有《周易》。
《系辞》认为,易卦包罗万象,囊括了一切变化法则。
它强调“《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将以箸求卦的过程理论化,实际蕴涵着宇宙生成论,对后世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上篇【原文】天尊地卑,乾坤定[1]矣。
卑高以陈,贵贱位[2]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3]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4]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5]矣。
是故刚柔相摩[6],八卦相荡。
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
乾道[7]成男,坤道成女。
乾知[8]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9],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
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天下之理得而成位[10]乎其中矣。
【注释】[1]定:确定。
[2]位:依序而排定。
[3]断:断定,断然可知。
[4]吉凶:所处位置的得失。
[5]见:显现。
[6]摩:交错。
[7]乾道:乾的法则。
[8]知:主宰。
[9]知:知晓。
[10]成位:成就不朽的名位。
【译文】天高地低,乾坤的关系就确定了。
低与高陈列在一起,贵与贱的地位便显现出来。
动静的转化有一定的常规,刚柔就有了判定的依据。
宇内的东西以类相聚,各类物种以群相分,由此产生了吉和凶。
天上的东西形成一定气象,地上的东西形成一定形体,由此出现了变化。
所以,刚柔相互交错,八卦相互推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图分类号 :B 2 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7 — 2 9( 0 2 2 0 0 — 5 6 3 2 1 2 1 )0 — 0 50
吕祖谦 (17 18 ) 字伯恭 , 13 —1 1 , 婺州人 。 隆兴元年 ( 13 16 )
书为 吕氏所编无疑q。又据 元董真卿之言回,此书确为补程 )
未 及删削。最直接 的证据便是此书存有称谓不一 的问题 ,如 底本第十八页 引胡宏之言 ,称 “ 峰胡氏” 五 ,以区别于 后文
的安 定 胡 氏 ( 即胡瑗 ) ,然 而 第 八 页 却仅 日胡 氏 ,不 知 此 是 胡宏还是胡瑗 ,考 核 引文 ,才 知 此文 出 自胡 宏 知 言 一书 ,然前 略去书名 ,易让 人误 为其 语录》 。还 有如
于 E本 昌平学收 录此书 ,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为此书 “ l 所载诸家 之说剪截 失
周易系辞精义 》 一书 , 陈振 孙 直斋书录解题 及 宋
史 ・ 艺文志 皆作二卷 ,今 古逸丛 书 收录此书为一卷 , 又分上 、下卷 ,实则相同 。 古逸丛 书 收录此书又名 《 晦
当” 可能托 吕祖谦 之名 , , 但此书有辑录佚文可资考证之用 ,
③ 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有此书清抄本一册,题作 《 周易系辞精 义》 二卷( 存下卷) 。前 田纪 等 旧藏 核对 《 书录 》所载 的版 本年 代 、 题记 与 行款 ,与 古 逸 丛书 本 完全 相 同,该藏 本可 能 即是杨 守敬 在 日 所 见本 。( 绍塑 Ⅸ日藏 汉籍 善本 书录 》 严 ,中华 书局 2 0 07年版 第 1 0页 )
全 书引尹焯之语称尹氏 , 唯独第七页称尹 先生, 焊为 程门 尹
高弟 ,吕氏称 先生也可 ; 然全书诸家 皆称 姓氏 , 处反称 先 此 生, 则此条当是 出于 吕氏门人之手 。 此外 , 全书 引文有小失 ,
吕大临、游酢 ) 论 中庸》及 易传》异同之处。此与 《 精义 所引相 应,可资参考。( 吕祖谦全集》第一册 《 《 东莱太史别集 浙江古籍出版
陈振孙 直斋书录解题 言 ‘ 馆 阁书 目 以为托 祖谦 ‘ ( < 之名” ,然 并无考辨 ,后来 四库全书总 目提要 引此说又 附言 “ 以为是书为托祖谦之名 ,殆 必有据也” ,遂将 此书收
则、学术价值 以及不足之 处作 全面的研究。
一
编 撰流 布
录存 目。后人多袭此说 ,以致此书流传不广 。后来 ,杨守敬
社, 0 8 版.第 5 35 7页 ) 20 年 9 —9
第五 页 “ 胡氏知言” 四字 ,依全书 引文体例 ,后 引 知言
② 【 】董真 卿 日:“程 传 》正 文只据 王 弼本 , 亦只有 六十 四卦 , 元 《 《 、《 》有及 爻卦 者 ,掇入 《 》 中,故 无 系辞 》以后 。至 东莱 系》 序 传 吕氏始 集周 子 、二 程 、张 子诸 家经 说 、语 录及 二程 门人 共十 四 家之说 为 《 义》以 补之 。 具体 见 朱彝 尊撰 《 义考 》 卷二 十 ,《 氏 易传 精 ”( 经 程 条 下 ,但 此语 不见 于 《 易会 通 》 周 )董真 卿 曾刊 刻 古 易音训 》一 书, 其说 当有 据
收 稿 日期 :2 1 -0 -0 02 1 5 作 者 简 介 :朱 天 助 (9 3 ,男 ,福 建 漳 州 人 , 北京 1 8 一)
大学中文系 中国古典文 献学儒藏 方向博 士生 , 主要研究方 向
为经学 。
① 笔 者按 : 东 莱太 史别 集》卷 第十 六有 收录 答 朱侍 讲 所 问》一 书札 , 其 两人 问答 内容 而 言,可知 吕祖谦 熟知 程 颐及 其 高弟 ( 就 如杨 时 、
氏 易传 不解 系辞 以下之 阙而纂 ,且 此书可 能曾与程 氏 易传 合刻 ,朱子或有所校正 ,后人 附加 此六字 ,也非
无据。
进士 ,与朱熹 、张拭 齐名 ,称 “ 东南三 贤” ,学者称 “ 东莱
先生” 。吕祖谦 生平 撰述甚多 ,然其 编著的 周易 系辞精义
一
书 ,却备受争议 。因此 ,本文对该书的编撰流布 ,取舍原
精义 之名 。据 朱子语录 >卷 第一百二十二 ,朱子与 门人 ) 李德之 的两则对话 ,有论及 ( < 系辞精义 见下文分析 )此 ,(
四库全书 影印 古逸丛 书 本作底本 ,以下则简称 系辞
精 义 。
后人疑 此书非 吕氏亲撰 , 已辨其误 ; 而笔者细审此 上 然
书, 发现 吕氏 门人弟子也可能参与编修 ,吕氏盖汇集各 说而
故收录于 古逸丛书 >中 ,后来 丛书集成初编 ) 续修四 库 全书 等丛书皆收录此书 ,流传遂广④ 。本文即以 ( < 续修
庵先生校正周易 系辞精义 据 《 , 直斋书录解题 及 宋史 ・ 艺 文志 皆无前面 六字 ,杨守敬于 跋 》中也谓 “ 精义 题 ( < 晦庵先 生校正 ,恐皆是坊贾所为” ,因此 ,当从 周易系辞
朱 天 助
( 京 大 学 中文 系 ,北 京 1 0 7 ) 北 0 8 1
摘
要 :( 易系辞精义》一 书是 吕祖谦本 以 “ 《 周 理”释 “ 易”的编纂原则广辑周敦 颐、二程 以及程 门高弟等十三家论 易
著述及语录 而成 的。此书有 重要 的学术价值 :一方面,此 书彰显理 学家以 “ ”释 易的特 色,涵盖 两宋理 学家论 易的主要论 理 说以及对相 关问题 的争鸣 , 中可 勾勒出理学发展 的曲折轨迹。 从 另一方面 , 此书又多存各 家佚文 , 可备辑侠及校勘他 书之用 此 书因缺乏融裁删 削,不免存在 重复、歧 义 、晦涩等不足;但也 因此保 留诸 家易说 的原 貌。
第3 卷 第 2 3 期
21 0 2年 2月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J u n l fHu a i e s yo ce c o r a o n n Un v r i f in e t S
V 13 . b -3No 2 F b2 1 e .O 2
吕祖 谦 《 易系辞精义 》编纂 的原则 与价值 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