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的前世今生

合集下载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代表性剧种,起源于北京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演变,成为中国戏曲文化的瑰宝。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阶段(1790年-1840年)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当时的戏曲形式以“文戏”为主,演员主要以念白为主,缺乏舞蹈和动作表演。

1790年,一位名叫程派的艺人开始在北京地区演出,他将念白与动作结合,形成了一种新的表演形式,从而奠定了京剧的基础。

二、发展阶段(1840年-1912年)在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京剧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这一时期,京剧的剧本逐渐丰富,演员的表演技巧也得到了提升。

同时,京剧开始吸收其他戏曲剧种的元素,如豫剧、越剧等,丰富了剧种的艺术内涵。

著名的梅派和荀派也在这一时期形成,为后来的京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革新阶段(1912年-1949年)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京剧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的改革。

在这一时期,京剧的剧本内容开始关注社会现实,人物形象更加丰满,表演技巧也更加精湛。

著名的梅兰芳、程砚秋等艺术家在这一时期崭露头角,他们的表演风格影响了整个京剧界。

四、现代阶段(1949年至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剧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政府对京剧进行了大力扶持,成立了许多专业的京剧团体,培养了一批优秀的演员和导演。

同时,京剧也开始走出国门,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现代京剧在剧本、表演技巧和舞台布景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使之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需求。

总结:京剧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起源阶段、发展阶段、革新阶段和现代阶段。

从最初的念白与动作结合,到逐渐丰富的剧本和精湛的表演技巧,京剧经历了多个阶段的演变和改革。

如今,京剧已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享誉世界。

它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它起源于北京地区,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阶段(18世纪中叶)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中叶的北京城。

当时,四大戏曲剧种(湖北黄梅戏、山东梆子、河南豫剧和浙江昆剧)相互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为了京剧的雏形。

京剧最早的表演形式主要是由杂剧、弹词和鼓书等元素组成,演员们通过面具和服饰来区分不同角色。

二、发展阶段(19世纪)19世纪,京剧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京剧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色。

在剧本创作方面,京剧开始注重情节的联贯性和人物性格的塑造,增加了对历史故事和名著的改编。

演员们也开始注重角色的表演技巧和形象的塑造,例如脸谱的设计和舞台动作的规范化。

三、改革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初,京剧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改革,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京剧的改革主要集中在剧本和表演形式上。

在剧本方面,京剧开始引入现代话剧的元素,加入了更多的对白和情感表达,使剧情更加紧凑生动。

在表演形式上,京剧开始注重真实感和自然表演,弱化了一些传统的程式化表演形式。

四、现代化阶段(20世纪后半叶至今)20世纪后半叶以来,京剧逐渐走向现代化。

这一时期,京剧开始注重舞台艺术的创新和发展,舞台布景、服装设计和灯光效果等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同时,京剧也开始与其他艺术形式进行跨界合作,例如与舞蹈、音乐和戏剧等的结合,使得京剧在艺术表现力和欣赏性方面更加丰富多样。

五、国际传播阶段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自20世纪中叶开始走出国门,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爱慕。

京剧的国际传播主要通过演出、交流和教学等方式进行。

许多京剧团体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向外国观众展示了京剧的魅力。

同时,京剧的教学也逐渐在国外开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六、现状和未来发展目前,京剧在中国仍然保持着广泛的影响力和受众群体。

京剧院团在各地定期演出,京剧学校也在培养新一代的京剧演员。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凭借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和发展1.1 京剧的起源京剧起源于18世纪末的中国北京,最初受到四大戏曲剧种的影响,包括湘剧、昆曲、梆子和秧歌。

京剧的发展受到清朝宫廷文化的影响,吸收了宫廷音乐、舞蹈和戏剧的元素。

1.2 京剧的发展阶段京剧经历了三个主要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和剧目体系。

第二阶段是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京剧进一步发展,浮现了一批优秀的演员和剧作家。

第三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京剧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1.3 京剧的传承和发展京剧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传统剧目的保护。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京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成立了许多京剧学院和研究机构,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演员和导演。

二、表演形式和特点2.1 京剧的表演形式京剧的表演形式包括唱、念、做、打四种艺术表现形式,即唱腔、念白、动作和武打。

演员通过唱腔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心理变化,通过念白来讲述剧情,通过动作和武打来展示角色的形象温和质。

2.2 京剧的造型和服饰京剧的演员造型和服饰非常讲究,包括脸谱、发型、服装和道具等。

脸谱是京剧演员的重要标志,通过不同颜色和图案的脸谱来表达角色的性格和身份。

演员的发型、服装和道具也都有严格的规定,以展示角色的特点和时代背景。

2.3 京剧的音乐和舞蹈京剧的音乐和舞蹈是其独特魅力的重要组成部份。

京剧音乐包括器乐和人声,器乐主要由京剧乐队演奏,人声包括唱腔和念白。

京剧的舞蹈动作优美独特,通过舞蹈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形象。

三、经典剧目和名家演员3.1 经典剧目京剧有许多经典剧目,包括《红楼梦》、《白蛇传》、《牡丹亭》等。

这些剧目通过精彩的剧情和表演,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艺术水平。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又称为“京剧艺术”,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起源于北京地区,是中国戏曲中最为著名和具有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京剧以其独特的唱腔、表演方式和精美的戏服被誉为中国戏曲的瑰宝,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1. 起源阶段(19世纪前半叶)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前半叶的北京城。

当时,北京的戏曲演出以鼓曲为主,但演出形式较为单一,缺乏创新和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戏曲演员开始将四川、安徽、河南等地的戏曲元素融入到北京的戏曲演出中,逐渐形成为了独特的京剧风格。

2. 形成阶段(19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京剧逐渐形成为了自己独特的表演方式和艺术特色。

在这一时期,京剧以唱腔、表演、化妆和服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革。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程砚秋等人在这一时期涌现出来,他们的表演风格和艺术成就对后来的京剧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发展阶段(20世纪上半叶)20世纪上半叶,京剧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京剧团开始走出北京,到全国各地进行演出,京剧艺术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爱慕和关注。

在这一时期,京剧进一步丰富了剧目,增加了更多的表演元素,如舞蹈、杂技等,使得京剧的艺术形式更加多样化。

4. 繁荣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20世纪中叶至今,京剧进一步繁荣发展。

在这一时期,京剧的剧目数量不断增加,演出形式也更加多样化。

京剧团开始走向国际舞台,赴海外进行演出,京剧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同时,京剧的表演技巧和艺术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一批优秀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涌现出来,他们不仅继承了传统的艺术风格,还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总结:京剧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起源、形成、发展和繁荣四个阶段。

从19世纪的起源阶段到20世纪中叶至今的繁荣阶段,京剧在艺术形式、剧目数量和表演水平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代表之一,它起源于北京地区,经过了数百年的发展,成为了中国戏曲中最具影响力和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1. 起源阶段(18世纪前)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世纪初,当时的京剧还没有形成独特的风格和表演形式。

在清朝乾隆年间,一些地方戏曲团体开始在北京演出,这些戏曲团体的表演形式逐渐融合,形成为了早期的京剧。

2. 发展阶段(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京剧经历了一次重要的改革和发展阶段。

当时的京剧演员开始注重表演技巧和形体训练,剧本内容也得到了改进和创新。

这一时期的京剧开始形成为了独特的唱、念、做、打的表演风格,同时加入了更多的舞蹈元素。

3. 刘派和程派(19世纪中叶-20世纪初)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京剧分为了刘派和程派两大流派。

刘派以刘派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为代表,注重唱腔的表现和情感的传达;程派以程派四大名旦(程长庚、程砚秋、程砚秋、程砚秋)为代表,注重舞台表演和动作的精准度。

4. 高峰阶段(20世纪20年代-30年代)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京剧的黄金时期,也是京剧艺术的高峰阶段。

当时的京剧演员们在表演技巧、唱腔和舞台设计方面都取得了重要突破。

著名的京剧演员如梅兰芳、程砚秋、马连良等成为了当时京剧界的代表人物。

5. 政治运动对京剧的影响(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经历了一系列政治运动,京剧也受到了影响。

京剧演员们被要求演唱一些政治宣传歌曲,剧目内容也受到了政治的限制。

这一时期,京剧的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妨碍。

6. 文化复兴和现代发展(20世纪80年代至今)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文化复兴运动,京剧也得到了重新重视和发展。

许多新的剧目和角色被创作出来,同时也浮现了一批新的优秀演员。

京剧的表演形式和舞台设计也得到了现代化的改进,使得京剧得以与时俱进。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京剧的起源、发展、演艺形式、流派演唱和国际传播五个方面进行介绍。

一、起源1.1 传统戏曲的渊源:京剧起源于明代的传统戏曲,融合了元曲、明曲和南戏等多种艺术形式。

1.2 传统戏曲的变革:京剧在清代乾隆年间逐渐形成,吸收了汉剧、秦腔等多种戏曲元素,形成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1.3 历史背景的影响:京剧的发展也受到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的影响,如清朝的封建制度和文人雅士的推崇。

二、发展2.1 京剧的兴旺时期:京剧在清末民初达到了巅峰,成为社会上流行的艺术形式,吸引了大批观众。

2.2 改革与创新:20世纪初,京剧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如引入西洋音乐元素、改进剧本结构等,使其更加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2.3 保护与传承: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了对京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设立了专门的京剧学院和表演团体,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京剧演员。

三、演艺形式3.1 唱腔和音乐:京剧的唱腔独特,包括“咬字”、“念白”等技巧,配以传统乐器如二胡、洋琴等,使得京剧音乐具有独特的韵味。

3.2 表演技巧:京剧注重身段、脸谱和动作的表演,演员通过精湛的技巧来展现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3.3 化妆和服饰:京剧的化妆和服饰也是其独特之处,演员通过不同的脸谱和服装来表现不同的角色特征。

四、流派演唱4.1 京剧四大流派:京剧有四大流派,分别是梅派、花派、青衣派和老生派,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代表性演员。

4.2 梅派的特点:梅派以梅兰芳为代表,注重唱腔的婉转和动作的优美,给人以温婉、细腻的艺术感受。

4.3 花派的特点:花派以尚小云为代表,注重唱腔的高亢和动作的矫健,给人以激情、豪放的艺术感受。

五、国际传播5.1 京剧在国际舞台的影响:京剧在20世纪中叶开始走出国门,先后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演出,受到了国际观众的爱慕和欣赏。

5.2 京剧的国际传播途径:京剧通过电影、电视、音像制品等多种形式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中国传统艺术形式。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它起源于北京,经过多个阶段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点。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阶段(元代至明代)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的戏曲形式以元曲为主。

元朝时期,由于北京成为了中国的政治中心,各地的戏曲文化也汇聚于此,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明代时期,戏曲艺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一些著名的剧种,如杂剧、二黄等。

这些剧种为后来的京剧奠定了基础。

二、发展阶段(清代至民国时期)清代是京剧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清朝时期,京剧逐渐成为了宫廷的重要娱乐活动,受到了皇帝和贵族的喜爱。

同时,京剧也开始向民间传播,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娱乐方式。

清代京剧的表演形式和剧本内容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到了民国时期,京剧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些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如梅兰芳、程砚秋等相继涌现,他们为京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同时,京剧的剧本和表演形式也得到了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三、现代阶段(新中国成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以后,京剧得到了更加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京剧的保护和传承,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促进了京剧的发展。

同时,一些著名的京剧团体如中国京剧院、上海京剧院等也相继成立,为京剧的推广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现代京剧的发展,不仅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还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形成了多样化的表演形式。

京剧的剧本内容也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文学、战争等多个领域。

京剧的表演艺术家们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为观众呈现出更加精彩的表演。

四、国际影响京剧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不仅在国内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京剧的表演艺术家们多次出访各国,为世界观众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同时,京剧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关注和研究。

总结: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代表之一,经过了起源、发展和现代阶段的演变和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表演特点。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

京剧的发展历程京剧,又称为“国粹”,是中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它起源于北京,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下面将详细介绍京剧的发展历程。

一、起源阶段(1790年-1860年)京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即18世纪末19世纪初。

当时,北京的戏曲表演形式以鼓曲和杂剧为主,但在1790年摆布,一位名叫程派的戏曲演员程长庚开始创造一种新的表演形式,即后来的京剧。

他将鼓曲、杂剧、评剧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表演风格,这就是京剧的雏形。

二、发展阶段(1860年-1949年)在19世纪中叶,京剧经历了一段快速发展的时期。

这一时期的京剧演员以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等为代表,他们吸收了京剧的前辈经验,并加以创新。

京剧的表演形式逐渐成熟,剧目也逐渐丰富多样。

同时,京剧的演出场所也从最初的私人家庭转变为专门的剧场,观众群体也逐渐扩大。

三、现代化阶段(1949年至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京剧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保护,进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京剧的剧目更加丰富多样,涵盖了历史、神话、戏曲、文学等各个领域。

同时,京剧的表演形式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注重舞台美术、音乐、服装等方面的提升。

京剧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四、现代京剧的发展挑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观众的需求变化,现代京剧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年轻观众对京剧的兴趣逐渐减少,特殊是在城市青年群体中。

其次,电视、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兴起,使观众有更多选择,京剧的观众基础逐渐减少。

此外,一些观众认为京剧的表演形式过于繁琐,难以理解。

因此,现代京剧需要通过创新、改革和宣传等方式来应对这些挑战,保持其活力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代表之一,经历了起源阶段、发展阶段和现代化阶段,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京剧在表演形式、剧目丰富性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然而,现代京剧面临着一些挑战,需要通过创新和改革来保持其活力和吸引力,以继续传承和发展下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京剧的前世今生
刘新阳
投军别窑》中周信芳饰薛平贵京剧,又叫皮黄、平剧、京戏等,形成于清道光年间(1840
年前后),距今已有170 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

京剧的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以上海、天津、武汉等地为重镇,艺术分布与活动遍及全国,除我国西藏自治区没有过专业的艺术团体外,其他省份均有专职的艺术团体及活动,故而,京剧是中国戏曲三百多个剧种中,名副其实的
中国第一大剧种和全国性剧种。

同时,京剧的传播还远及海外,足迹遍布东南亚、欧洲和北美洲,不仅在华人中传唱,
而且在国际友人中也有流传。

说到京剧,就不能不提到中国的古典戏曲,中国古典戏曲是
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以独特和精湛的
表演形式,富于东方审美的美学特征,为历代人民群众所喜
爱和传唱。

在世界剧坛上,中国戏曲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和印
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典戏剧” 。

不难看出,中国戏
曲在世界戏剧之林中的地位、价值以及影响。

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并自信地看到,时至今日,作为世界三大古典戏剧中
的古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随着时代的发展均已失传,而被湮没在滚滚的历史长河中,再无法复原演出。

而在此间,
唯独中国戏曲依然以其绵延不断的千年香火,在继承、发展、创新和衍变中,始终以活体的存在,延续并展现着中国古老的华夏文明。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她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究其戏曲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

从先秦的倡优,到汉代的百戏,再到魏晋的歌舞,唐代的参军戏等等,均蕴含着中国戏曲歌舞并重的基因和属性。

至打宋代,宋杂剧的出现标
志着中国戏曲的雏形已基本形成。

宋元时期,经过漫长的历
史融合与衍变,中国戏曲已具有相对完备的戏曲艺术形式。

成熟的戏曲,当属南宋时期出现的“永嘉杂剧”和元代出现
的元杂剧,就艺术成就而言,元杂剧更是中国古典戏曲皇冠
上的明珠。

此后,再经明清两代的明清传奇,中国戏曲在不
断的新旧更迭与发展壮大中进入了现代。

京剧也正是在这种不断的新旧交替中,在思想内容到表现形式上,延续和传承了中国古典戏曲的香火与精神,因此,京剧是在中国戏曲脉相承的衍变和发展中形成的,在京剧这个剧种的身上蕴含着太多中国古典戏曲的基因与属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把京剧称为中国古典戏曲的“活化石”也是恰如其分的。

京剧只是中国三百多个戏曲剧种中的一个,而且距今的历史也只有一百七十多年,尽管她艺术覆盖相当广,是全国性剧
种,不属于地方剧种的范畴,可为什么她会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还需要我们站在历史和文化的高度上,对京剧去做一番了解和认识。

盗御马》中侯喜瑞饰窦尔敦
法门寺》剧照,尚长荣饰刘瑾在中国近代历史上,京剧曾有两个代名词,一个是“国剧
个是“国粹” ,我们就先从京剧的这两个代名词说起。

京剧被称为“国剧”,说到“国剧” ,就不得不提到近代戏剧
史上的“国剧运动” 。

1926 年,赵太侔和余上沅等一批留美的学生,在徐志摩主持的北京《晨报》副刊上创办《剧刊》
首先提倡了“国剧运动” 。

他们主张从整理与利用旧戏入手粹艺术”的倾向。

在1931 年,戏曲理论家齐如山和京剧演员梅兰芳、余叔岩以及文化名人溥绪(清逸居士)、张伯驹等人发起成立北平国剧学会,先后编辑出版了《戏剧画刊》
去建立“中国新剧” ,在戏剧观念上,主张发扬传统戏曲国剧画刊》,并创办了传习所。

虽然,当时他们倡导的“国剧”不只是针对京剧,而是泛指包括昆曲、梆子等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但由此可见在“五四”运动之后,京剧已同昆曲、梆子等我国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并驾齐驱,具有了同等
重要的地位。

这是因为,京剧的艺术形式较其他地方戏曲更系统、更完备、更具有普遍性地代表近百年来的中国传统戏剧。

既然在三百多种中国戏曲中,京剧可以代表中国传统戏剧的普遍形态,并且融合了我国众多地区戏曲剧种的艺术成就,又是我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那么,把京剧称之为“国剧”也就不为过了。

直到今天,我国台湾等地还习惯性地把京剧称之为“国剧”。

虽然同昆曲、梆子等戏曲剧种相比,京剧的历史并不久远,但是京剧却是在众多古老戏曲剧种的基础上,经过综合、丰富、融合、提高而成的一个新剧种,因此,它比较全面、完整和鲜明地继承了中国古典戏曲的艺术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也造就了众多杰出的艺术人才,更赢得了全国
上下,乃至海外观众的喜爱。

《龙凤呈祥》中马连良饰乔玄
《上天台》剧照,于魁智饰刘秀与此同时,我们再来看一下京剧的另一个代名词一一“国粹”。

国粹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固有和不可替代的文化精华京剧果然是这样吗?今天公认的中国三大国粹是:
中国京剧。

国画和中医,自不待说,因为她们的
发生与发展,都始于中国,也积累和浸润着中华先民的智慧
结晶。

那么,作为与国画、中医并称为中国三大国粹的京剧
又是不是“一个国家固有和不可替代的文化精华”呢?京剧被称为“国粹”,不可忽视的还有她的文化因素。

中国的古典戏剧是一种以剧本文学为中心的戏剧文化。

宋元时期的南戏、元代的杂剧、明清两代的传奇,虽然也有过十分出色的演员,但是,它们传世的主要成就却体现在剧本文学方面。

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高明、汤显祖、
沈璟、洪昇、孔尚任等历代剧作家,给中国的文学史和戏剧
史留下了《窦娥冤》、《鲁斋郎》、《救风尘》、《单刀会》、《汉
宫秋》、《倩女离魂》、《周公摄政》、《墙头马上》、《梧桐雨》、
《西厢记》、《琵琶记》、《还魂记》(《牡丹亭》)、《义侠记》、
《长生殿》、《桃花扇》等等一大批优秀的剧作,然而,到了
近代,戏曲的发展出现了“拐点”,突出表现在戏曲的文学性逐渐削弱。

在各种地方戏曲里,演员的表演占据了主导地位,看戏主要就是看演员的表演艺术。

京剧艺术自产生以来,使得这种以演员为中心的戏剧文化得到了空前和全面的发展。

京剧的发展历史几乎就是表演家及艺术流派的发展史。

许多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们不仅是舞台上的主角,往往还是一出剧目的编剧、导演、作曲、舞台美术设计等等。

这就使得京剧艺术创作的本身基本等同于为演员量身定做,以最大限度发挥演员的表演艺术。

这种戏剧文化发展成熟以后,许多古老的剧种都向京剧靠拢,来求得新发展;而一些新兴的地方戏曲,如南方的越剧、沪剧,北方的豫剧、评剧等更从京剧中汲取养料经过对比,可以发现京剧虽然没有中医药和国画的历史久远,但她的表现内容和表达方式,实际上是与中国古典戏曲
脉相承而来的,而且在现实中仍然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的人民群众,并在很多戏曲剧种的发展和改革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说京剧所以能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她所具有的艺术造诣、艺术影响,还具有来自历史和文化更深层的因素。

京剧被国际友人视为中国的“国粹” 作为中华民族的青年一代,就更有必要和义务,对承载中华民族的“国居『和“国粹”进行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