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自测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试题库及答案

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

一、选择题

1.把一杯水放在刚性绝热箱内,若以箱内热水及空气为系统,则该系统为()。

A.敞开系统

B.封闭系统

C.孤立系统

D.绝热系统

2.有关状态函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状态确定,状态函数的值都确定

B.从一始态经任一循环再回到同一始态,状态函数的值不变

C.在数学上具有全微分的性质

D.所有状态函数的绝对值都无法确定

4.当系统向环境传递热量时,系统的热力学能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一定规律

5.一封闭系统从A态出发,经一循环过程后回到A态,则下列()的值为零。

A. Q

B.W

C.Q +W

D.Q-W

6.热力学第一定律以下式表达时d U =δQ-p d V,其适用条件为()。

A.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B.无非体积功的封闭系统的可逆过程或恒压过程

C.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D.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过程

7.有关盖斯定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直接结果

B.它的内容表明化学反应的Q p 或Q V 是状态函数

C.用它进行热化学计算必须具有恒容或恒压、无非体积功条件

D.用它使热化学方程式进行线性组合,可以计算某些无法测定的反应热

8.在绝热刚弹中,发生一个放热的分子数增加的化学反应,则()。

A.Q > 0,W > 0,ΔU > 0

B.Q = 0,W = 0,ΔU > 0

C.Q = 0,W = 0,ΔU = 0

D.Q < 0,W > 0,ΔU < 0

9.将某气体分装在一汽缸的两个气室内,两气室之间有隔板相隔开,左室的气体为0.02dm3、273K、p,右室中气体为0.03dm3、363K、3p,现将隔板抽掉,以整个汽缸中气体为系统,则此过程的功为()。

A.37.2 J

B.372 J

C. 0

D.237 J

10.1mol 理想气体经绝热可逆过程后,功的计算有以下几种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

A.C V , m (T 2-T 1)

B.(p 2V 2-p 1V 1) / (γ-1)

C.C p, m (T 2-T 1)

D.nR (T 2-T 1)/ (γ-1) 12.实际气体节流膨胀后,下列那一组结论是正确的( ) 。

A.Q < 0, ΔH =0, Δp < 0

B.Q = 0, ΔH =0, ΔT < 0

C. Q = 0, ΔH < 0, Δp < 0

D.Q = 0, ΔH =0, Δp < 0

15.有一四壁导热容器,上部有一可移动的活塞,在该容器中同时放入锌粒和盐酸,发生化

学反应后活塞将上移一定距离,以锌粒和盐酸及其产物为系统,则( )。 A.Q < 0, W < 0, ΔU < 0 B.Q < 0, W = 0, ΔU < 0 C.Q = 0, W < 0, ΔU < 0 D.Q = 0, W < 0, ΔU = 0

16.1mol 373K、101.325kPa 的水经下列两个不同过程达到373K 、101.325kPa 下的水蒸气:

(1)恒温可逆蒸发,(2)真空蒸发。这两个过程功和热的关系为( )。 A.W 1< W 2,Q 1> Q 2 B.W 1> W 2,Q 1< Q 2 C.W 1=W 2,Q 1=Q 2 D.W 1< W 2,Q 1< Q 2

17.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由始态A (T 1、p 1、V 1)出发,分别经⑴等温可逆压缩;⑵绝热可逆压

缩到相同的体积V 2,设等温可逆压缩和绝热可逆压缩末态的压力分别p 2,p 2′,则有( )。

A.p 2 < p 2′

B.p 2 > p 2′

C.p 2 = p 2′

D.不能确定

18.1mol 液体苯在298K 时置于弹式量热计中完全燃烧,生成H 2O(l)和CO 2(g),同时放热

3264kJ ·mol -1,则其燃烧焓为( )kJ ·mol -1。

A.3268

B.–3264

C.3264

D. –3268

19.某一定温度、p 下,C(石墨) + O 2(g) = CO 2(g) 的反应热为r m H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A.r m c m C )H H ?=?(,石墨

B.r m f m 2(CO ,g)H H ?=?

C.r m H ?=r m U ?

D.r m H ?>r m U ?

20.在等压下进行一个A + B = C 的反应,若r m H ?<0 ,则该反应为( )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视手段而定

D.无放热也无吸热

21.298K ,100kPa 下,1mol H 2(g) 与0.5mol O 2(g) 反应生成1mol H 2O(l) 的过程中体积功为

( )。

A.RT /2

B.-RT /2

C. 3RT /2

D.-3RT /2

22.反应2A+B →C 中,反应物A 从6mol 变到2mol ,则反应进度变为( )。

A.-1mol

B.-2mol

C.-4mol

D. 2mol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为△H = Q p ,所以只有恒压过程才有△H

B.只要是恒压下发生的化学反应,则有△H = Q

C.由△H = Q p 可知Q p 也是系统的状态函数

D. 对于封闭系统不作非体积功的恒压过程,其热量只决定于系统的始末态

25.298K ,100kPa 下,反应A(g) + 2B(g) → C(g),1mol A(g)与2mol B(g)完全反应的恒压反

应热为Δr H ,若只有50%的A 参加反应时,则此反应的恒容反应热Δr U 为( )。 A.Δr H /2 + RT B.Δr H /2 - RT

C.Δr H /2 + RT /2

D.Δr H /2 - RT /2

26.21

d T

p T

H C T ?=?适用的条件是无相变、无化学变化的封闭系统的( )。

A.恒压过程

B. 无非体积功的恒压过程

C. 恒容过程

D.任何无非体积功的过程 27.过程方程式r r V p V p 2211=适用的条件是( )。

A.封闭系统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B.封闭系统理想气体绝热过程

C.封闭系统理想气体可逆过程

D.封闭系统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 28.下列各式不受理想气体条件限制的是( )。

A.r r V p V p 2211=

B.(/)/V p T p T ??=-

C.B B

(g)p V Q Q RT n =+∑ D.ΔH =ΔU + p ΔV

29.下列公式中只适用于理想气体的是( )。

A.ΔU = Q V

B. W = nRT ln(p 2 / p 1)

C.ΔU = Q + W

D.ΔH = ΔU + p ΔV

30.某理想气体发生一绝热不可逆过程,下列关系式不成立的是( )。

A.pV γ= 常数

B. pV m =RT

C.21

d T p T

H C T ?=? D.2

1

d T V T W U C T =?=?

3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恒温可逆压缩过程,环境对系统作最大功

B.恒温可逆膨胀过程,系统对环境作最小功

C.恒温不可逆膨胀过程中,不可逆程度越大,系统对环境所作的功越少

D.恒温不可逆压缩时,不可逆程度越大,环境对系统作的功越少

32.对于理想气体,用定容热容C V 计算ΔU的适用范围为()。

A.只适用于无相变、无化学变化的恒压变温过程

B.只适用于无相变、无化学变化的恒容变温过程

C.适用于无相变、无化学变化、无非体积功的任意过程

D.以上答案均不正确

33.对于2H2 +O2 = 2H2O反应,反应进度ξ=1mol 表示()。

A.有1mol 水生成

B. 完成了一个单位的化学反应

C. 完成了两个单位的化学反应

D. 指单位时间内生成了1mol水

34.对于反应进度,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反应进度与反应方程式的写法无关

B. 对于指定反应,反应进度与物质的选择有关

C. 反应进度与反应完成的程度有关

D.反应进度与物质的量具有相同的量纲

35.燃烧热的定义是1mol 物质完全燃烧的热效应,那么对甲烷来说被氧化成的最终产物是()。

A.液态水、二氧化碳气体

B. 水蒸气、二氧化碳气体

C. 冰、二氧化碳气体

D. 液态水、一氧化碳气体

36.基希霍夫定律的基本内容阐述了化学反应的热效应与()。

A.压力的关系

B.体积的关系

C.温度的关系

D.热容的关系

39.在温度T时,反应C2H5OH (l) + 3O2(g) →2CO2 (g) + 3H2O(l)的△r H m与△r U m的关系为()。

A.△r H m >△r U m

B.△r H m <△r U m

C.△r H m =△r U m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1—6填> 或= )

1.理想气体等温可逆膨胀过程,ΔU0,ΔH0,Q0,W0。

4.273K ,101.325 kPa 下,1mol 冰融化为水,则Q ____0;W ____0;ΔU ____0;ΔH ___0。 5.一个绝热箱内装有浓硫酸和水,开始时中间用隔膜分开,弄破隔膜后水和浓硫酸混合,以

水和硫酸为系统,则Q 0; W 0;ΔU 0 。

6.理想气体从相同始态分别经绝热可逆膨胀和绝热不可逆膨胀到达相同的终态压力,则终态

的温度T 可逆____T 不可逆, 终态体积V 可逆____V 不可逆, 过程的焓变ΔH 可逆____ΔH 不可逆。

第三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

一、填空题

1. 在高温热源T 1和低温热源T 2之间的卡诺循环, 其热温熵之和

(

)12

12

Q Q T T +=__ _。循环过程的热级效率(

)η=。

2. 任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的热温熵之和,可以表示为()0Q T δ??

?

???不可逆

3. 在绝热密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此过程的()sys 0S ?;()amb

0S ?。

4. 系统经可逆循环后,S ? 0, 经不可逆循环后S ? 0。(填>,=,<)。

5. 某一系统在与环境300K 大热源接触下经历一不可逆循环过程,系统从环境得到10kJ 的功,

则系统与环境交换的热()Q =;()sys S ?=;()amb S ?= 6.下列过程的△U 、△H 、△S 、△G 何者为零

⑴ 理想气体自由膨胀 ;

⑵ H 2(g )和Cl 2(g )在绝热的刚性容器中反应生成HCl (g )的过程 ; ⑶ 在0 ℃、101.325 kPa 下水结成冰的相变过程 。 ⑷ 一定量真实气体绝热可逆膨胀过程 。 ⑸ 实际气体节流膨胀过程 。

7. 一定量理想气体与300K 大热源接触做等温膨胀,吸热Q =600kJ,对外所做功为可逆功的40%,

则系统的熵变()S ?=。 8. 1 mol O 2(p 1,V 1,T 1)和1 mol N 2(p 1,V 1,T 1)混合后,总压为2 p 1,总体积为V 1,温度为T 1,

此过程的△S 0(填>,<或=,O 2和N 2均可看作理想气体)。 10. 根据 d G =-S d T+V d p 可知任一化学反应的

(1)r m ΔT G p ??

?=

???? ;

(2)r m ΔP

G T ???

= ???? ;

(3)r m ΔP

V T ???

=

???? 。 11. 某理想气体在500 K 、100 kPa 时,其m T

S p ??

?= ???? (要求填入具体数值和单位)。 12. 任一化学反应的()r m p

S T ??

??=

????,因此一定温度范围内化学反应的r m S ?不随温度变化

的条件是 。

13. 一定量理想气体,恒温条件下熵随体积的变化率()T

S dV ???=

???;一定量范德华气体,恒

温条件下熵随体积的变化率()T

S V ???

=

????。

14. 1 mol 双原子理想气体由始态370 K 、100 kPa 分别经①等压过程;②等容过程;加热到

473 K ,则①、②两个过程下列物理量的关系是:Q 1 Q 2; W 1 W 2; △H 1 △H 2; △S 1 △S 2(填>,<或=)。

16. 1 mol 理想气体由始态Ⅰ(p 1,V 1,T 1)分别经绝热可逆和绝热向真空膨胀至相同体积V 2,

其相应的终态为Ⅱ(p 2,V 2,T 2)及Ⅲ(p 3,V 2,T 3),则在两个终态间的关系为T 2 T 3; p 2 p 3;S 2 S 3(填>,<或=)。 20. 指出下列各关系式的应用条件:

(1) △G =-W ': ;

(2) △S ≥0 ( >0自发;=0平衡): ;

(3) δd Q

S T

=

: 。 21. 1 mol 理想气体经节流膨胀(即Joule-Tomson 实验)压力自p 1降低到p 2 ,此过程的 △

A 0,△U 0 ,(填>,=或<)。

22. 在0 ℃、101.325 kPa 下液态水的摩尔熵 冰的摩尔熵; 液态水的摩尔吉布斯函

数 冰的摩尔吉布斯函数(填>,<或=)。

23. 2mol 理想气体在300K 下100 kPa 压缩至 1 MPa ,并放热10 kJ ,此过程的

()11m ΔJ K mol S --=??

25. 已知在汞的熔点-38.87℃附近,液体汞的密度小于固体汞的密度,因此汞的熔点随外压增

大而 ,所依据的公式形式为 。 二、选择题

1. 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 的大热源接触并作等温膨胀吸热Q ,所作的功是变到相同终态的最大功的20%,则系统的熵变为( )。 A.Q/T B.0 C.5Q/T D.-Q/T

2. 封闭系统中'0W =时的等温等压化学反应,可用( )式来计算系统的熵变。

A.Q S T ?=

B.H S T ??=

C.H G

S T

?-??= D.21ln V S nR V ?=

3. 在隔离系统中发生的( )过程,系统的熵变0S ?=。

A.任何

B.循环

C.可逆

D.不可逆

4. 具有相同状态n ,T ,V 的氧气和氮气,在维持恒温恒容条件下混合此过程系统的熵变

()S ?=。 A.0; B.ln2nR C.ln2nR - D.2ln 2nR 5. 系统经过一个不可逆循环后,其S ?( )。 A.0,0S S ?>?=环系统 B.0,0;S S ?=?>环系统 C.0,0S S ?=?=环系统; D.0,0S S ?>?>环系统

6. 在p 压力下,将2 mol 、90 ℃的H 2O(l)与1 mol 、20 ℃的H 2O(l)在一绝热器中混合,此过

程( )。

A.0S ?>

B.0S ?=

C.0S ?<

D.不能判断S ?的符号

8. 298 K 和101.325 kPa 下,若把Pb 和Cu(CH 3COO)2的反应安排在电池中以可逆的方式进行。

系统作出电功91.84 kJ,同时电池吸热213.6 kJ 。则( )。 A.△U >0,△S <0 B.△U <0,△S >0 C.△U <0,△S <0 D.△U >0,△S >0

9. 在101.325 kPa, -5℃过冷水结冰,则此过程的△H ( ); △S ( ); △G ( ); △S amb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10. 在-10 ℃、p 压力下, 过冷水自动凝结成冰,若此过程的熵变为S ?,且过程的热为Q ,

则( )。 A.0,0Q S S T ?

< B.0,0Q

S S T ? C.0,0Q S S T ?>?-< D.0,0Q

S S T

?>?->

11. 在绝热密闭刚性容器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系统终态温度升高,压力增大,此过程的

△U ( ),△H ( ),△S ( ),△S amb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1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一等温不可逆压缩过程,则有( )。

A.△S >0

B.△S =0

C.△S <0

D.无法判断△S 的正负 13. 1 mol 理想气体从始态p 1 ,V 1,T 1分别经两种不同途径变化到终态(1)绝热可逆压缩p 2,

V 2,T 2(2)恒外压下绝热压缩到p 2',V 2,T 2',则( )。 A.T 2=T 2',p 2=p 2' B.T 2>T 2',p 2>p 2' C.T 2<T 2',p 2<p 2' D.T 2<T 2',p 2>p 2'

14. 若已知某化学反应的r ,m 0p C ?<,则该反应的r m S ?随温度升高而(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确定 15.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偏微分中,数值小于零的是( )。 A.p H S ???

?

??? B.S H p ??? ???? C.T G p ??? ???? D.T

S p ??? ???? 16. 状态方程为m pV RT bp =+()0b >的真实气体和理想气体各1mol ,并均从同一始态T 1,p 1,V 1

出发,经绝热可逆膨胀到相同的V 2时,则两系统的过程△U (真实气体)( )△U (理想气体);△S (真实气体)( )△S (理想气体)。

A.>0

B.=0

C.<0

D.无法确定 17. 某气体的状态方程 pV m =RT +bp (b是大于零的常数),此气体向真空绝热膨胀后的温

度( )。

A.不变

B.上升

C.下降

D.无法判断

18. 加压的液态氨()3NH l 通过节流阀而迅速蒸发为气态氨()3NH g ,则此过程的△U ( );

△H ( ); △S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19. 在一带活塞的绝热气缸中发生某一化学反应,系统的终态温度升高,体积增大,则此过程

的W ( );△H ( );△S ( ); △G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20. 在25℃时()f m G ?石墨( ), ()f m G ?金刚石(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21. 在真空密闭的容器中1mol 100℃,101.325kPa 的液体水全部蒸发为100℃, 101. 325 kPa

的水蒸气,此过程的△H ( );△S ( ); △A ( )。 A.>0 B.=0 C.<0 D.无法确定 2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经一等温不可逆压缩过程,则有( )。

A.;G A ?>?

B.;G A ?=?

C.;G A ?

D.无法确定。

23. 1 mol 、300K 、100 kPa 的理想气体, 在外压恒定为10 kPa 条件下,体积等温膨胀为原

来的10倍,此过程的G ?=( )。

A.0

B.19.1 J

C.5743 J

D.-5743 J

24. 某纯物质的液体凝固时,液体的密度大于固体的密度,则该液体的凝固点随压力升高而

( )

A.升高

B.降低

C.不变

D.不能确定其变化

25. 在一定的温度下,任何系统的吉布斯函数之值均随压力增加而( )。

A.增大

B.不变

C.减小

D.无法判断

第四章 化学势

一、填空题

1. 给出下列公式使用条件

(1) ∑++-=B B B d d d d n p V T S G μ(2) {B B B

d 00=0n αααμ≤<∑∑自发平衡

(3)

B B ,B x k p x ?=

(4) ∑-=B

B B mix ln Δx n R S (5) B f f Δb K T ?=(6) B V n RT ∏=(7) *

B B B /p p a =

(8) B B B B B /()/p y p p p ?==

2. 写出下列定律或定义的数学表达式,并说明所用符号的意义。

(1) 偏摩尔量:(2)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化学势:(3) 拉乌尔定律:(4) 稀溶液沸点升高公式: 3. 当挥发性溶质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时,溶剂符合 定律,溶质符合 定 律;而对于理想液态混合物的定义是: 。

4. A 、B 两组分形成下列各系统,B 物质的亨利常数B ,x k 与其饱和蒸汽压*

B p 相比大小。

(1) A 与B 形成理想液态混合物: B ,x k *B p ;

(2) A 与B 形成一般正偏差系统: B ,x k *B p ;

(3) A 与B 形成一般负偏差系统: B ,x k *B p 。

5. 纯实际气体化学势μ(T .p )= ,μ(T )是指 ;理想气体的化学势μB = ,气体的标准态是指 ;稀溶液中溶质B 的化学势可表示为 ,溶质B 的标准态为 。

6. 已知水的下列各种状态,试分析比较所给各组化学势的大小。 已知:(1) 100℃、1 atm 、液态; (2) 100℃、1 atm 、气态; (3) 100℃、2 atm 、液态; (4) 100℃、2 atm 、气态; (5) 101℃、1 atm 、液态; (6) 101℃、1 atm 、气态。 比较:(1) )1(μ )2(μ;(2) )1(μ )3(μ;

(3) )2(μ )4(μ;(4) )4(μ )1(μ;(5) )5(μ )6(μ 7. 如右图由A 和B 组成的二组分溶液,以质 量摩尔浓度表示组成时,溶质的标准态相当于图 上的 点.

8. 理想液态混合物是指 ;

3

4

2

1

p /[p ]

p B =p B *x B

p B =k b,B b B

其混合性质有: 。

9. 稀溶液的依数性指 ;这些性质仅与 有关。 10. 纯水中加入少量葡萄糖构成稀的水溶液,与纯水相比较其饱和蒸气压 ,沸点 ,凝固点 。

11. 真实液态混合物中组分B 的活度a B 的定义为: 。 二、选择题

1. 已知100℃时液体A 的饱和蒸气压为133.322 kPa ,液体B 为66.661 kPa ,假设A 和B 构

成理想液态混合物,则当A 在混合物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在气相中A 的摩尔分数为( )。

A.1

B.1/2

C.2/3

D.1/3

2. 已知某挥发性溶质的蒸气压为0.067 kPa ,某纯溶剂的蒸气压为26.664 kPa ,该溶质在此

溶剂的饱和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02,则此饱和溶液(假设为理想溶液)的蒸气压为( )。

A.26.133 kPa

B.0.600 kPa

C.26.198 kPa

D.0.599 kPa ※3.若0(g)]/ln [A <T y p ??,即气相中A 组分增加d y A (g),总压降低,则( )。

A.气相中A 组分的浓度小于液相中A 组分的浓度

B.气相中A 组分的浓度大于液相中A 组分的浓度

C.气相中A 组分的浓度等于液相中A 组分的浓度

D.不确定

4. 在0℃和101.325 kPa 下,1dm 3水能溶解49 cm 3的氧气和23.5 cm 3的氮气,在0℃和101.325

kPa 下,1 dm 3水能溶解( )cm 3空气。

A.25.5

B.28.6

C.96.0

D.72.5 5. 在25℃、101.325 kPa 下,CH 4(g)在水中和在苯中的亨利系数分别为4.185×106 kPa 和5.694

×104 kPa ,则( ).

A.CH 4(g)在苯中的溶度大于CH 4(g)在水中的溶度

B.CH 4(g)在苯中的溶度小于CH 4(g)在水中的溶度

C.CH 4(g)在苯中的溶度等于CH 4(g)在水中的溶度

D.不确定

6.下列物理量属于偏摩尔量的是( ),属于化学势的是( )。

A.

C

,,B )/(n p T n H ??B

C

,,B )/(n V S n U ?? C.

C ,,B )/(n p S n U ??

D. C ,,B )/(n p T n G ??

E. C ,,B )/(n p S n H ??

F. C ,,B )/(n x T n G ??

7. 由吉布斯—杜亥姆方0d B B

B =∑x n 可知,当二组分混合物的组成发生微小变化时,如果一

组分的偏摩尔量增大,则另一组的偏摩尔量必然(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不确定

8. 298 K 、101.325 kPa 下有两瓶萘的苯溶液,第一瓶为0.002 m 3 (溶有0.5mol 萘),第二

瓶为0.001 m 3 (溶有0.25mol 萘),若以1μ、2μ分别表示两瓶中萘的化学势,则( ) 。

A.2110μμ=

B.212μμ=

C.212/1μμ=

D.21μμ=

9. 在α、β两相中都含有A 和B 两种物质,当达到相平衡时,下列( )正确?

A.αα

μμB A

= B.βαμμA A = C.βαμμB A = D.不确定

10. 封闭的箱子处于恒温环境中,箱内有二杯液体:A 杯为纯水,B 杯为蔗糖水溶液。静置足够长时间后,观察其变化,结果发现( )。 A.A 杯水减少,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B.B 杯水减少,B 杯水满后不再变化 C.A 杯变成空杯,B 杯水满后并溢出

D.B 杯水干,并剩有蔗糖晶种,A 杯水满后并溢出

11. 在恒温恒压下,A 、B 两液体混合成理想溶液,此过程( )等于0。

A.ΔH

B.ΔS

C.ΔA

D.ΔG 12. 水中加入少量乙醇形成稀溶液,则溶液的沸点( )。

A.升高

B.降低

C.不可知

D.无变化

13. 在100 g 水中含有4.5 g 某纯非电解质物质,于-0.465 ℃时结冰,该溶质的分子量最接

近于下列哪一个数值( )。已知水的K f =1.86 K·mol -1

·kg A.135 B.172.4 C.90 D.180

14. 溶剂中加入溶质构成稀溶液,会引起凝固点下降,此时析出的固体为( )。

A.纯溶质

B.纯溶剂

C.混合固体

D.固溶体

15. 在660.7 K 时,钾的蒸气压为0.443 kPa ,当钾与汞形成溶液,且x 钾=0.5时,钾的蒸气

压是0.1427 kPa ,则钾在溶液的活度及活度因子分别为( )。 A.0.3221,0.6442 B.3.0343,0.1648 C.0.5,1.0 D.0.4031,0.8602

第五章 化学平衡

2. 温度为T 的某抽空容器中,NH 4HCO 3(s)发生下列分解反应:

NH 4HCO 3(s)=NH 3(g) + CO 2(g) + H 2O(g)

反应达到平衡时,气体总压为60 kPa ,则此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 。 3. 已知反应B 2(g)=2B(g)的r m ΔG 与T 的关系为3r m Δ8.010K ln(/K)55G R RT T RT =?+-10

则此反应的r m ΔH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r m ΔH = ;r m ΔS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r m ΔS = ;ln K 与T 之间的函数关系为ln K = 。

若T =1000K ,p =200kPa,则题给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K 与B 2(g)的平衡转化率α分别为K = ,α= 。

4.已知1000 K 时反应:

(1) 2CO(g)+O 2(g)=2CO 2(g)的201 2.75210K =?; (2) C(s)+CO 2(g)=2CO(g)的2 1.719K =; 则此温度下反应(3) 2C(s)+ O 2(g)= 2CO(g)的3K = 。

6. 在T =600K ,总压p =3×105 Pa 下,反应A(g)+B(g)=2C(g) 达到平衡时,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 B B C 1n n n n ==,则此反应的r m ΔG = ;r m ΔG = ;K = 。

7. 在T =293.15K ,V =2.4 dm 3的抽空容器中装有过量的NH 4HS(s),发生分解反应

NH 4HS(s)=NH 3(g)+ H 2S(g)

平衡压力为45.3 kPa 。则(1) 此反应的K = ;(2) 平衡时NH 3(g)的物质的量n 1(NH 3)= ;(3) 若向上述平衡系统中通入N 2(g),使N 2(g)的分压p (N 2)= 20 kPa ;此时

系统的总压p = ;n 2(NH 3)= 。

(二)1. 反应PCl 5=PCl 3+Cl 2在200℃平衡时有48.5%的PCl 5分解,而300℃平衡时有97% 的PCl 5分解,则反应是( )反应。 (a )吸热 (b )放热 (c )无热效应 2. 恒T 、p 下化学反应,可用( )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a )r m ΔG (b )r m ΔG (c )()ΔS 系 (d )K

3. 某化学反应()r m Δ298K H <0, ()r m Δ298K S >0, r m ΔG =0, 则K ( ) 。 (a )>1, 且随T ↑而↑ (b )>1, 且随T ↑而↓ (c )<1, 且随T ↑而↑ (d )<1, 且随T ↑而↓

4. 化学反应等温式r m r m ΔΔln p G G RT J =+,当选取不同标准态时,r m ΔG 将改变,r m ΔG 和J p ( )。 (a )都随之改变 (b )都不变 (c )p J 变,r m ΔG 不变 (d )r m Δp G J 变不变

5. 恒T 、p 气相反应2A+B=C 平衡时n A =3mol ,n B =3mol ,n C =2mol ,于平衡物系中添加1molB ,指出用哪一种平衡常数判断平衡移动方向最方便( )。 (a )p K (b )y K (c )n K

6. 某气相反应a A+b B→m M 当A 与B 投料比不同时平衡不同,其中A 与B 投料比为a b 时,( )。

(a ) A 的转化率最大 (b ) M 在平衡混合物中的含量最大 (c ) M 平衡产量最大 (d ) A 在平衡混合物中浓度最小

7. 合成氨反应N 2(g)+3H 2(g)=2NH 3(g)平衡后加入惰性气体且保持系统温度、总压不变(设气体为理想气体),则( )。 (a )2

2

3

N H NH ,,,n n n K 减小减小增加不变 (b )

223N H NH ,,,n n n K ↓↓↑增加

(c )2

2

3

N H NH ,,,p n n n K 不变不变 (d )2

2

3

N H NH ,,,p n n n K ↑↑↓不变

8. 2Mg(s)+2Cl 2(g)=2 Mg Cl 2+O 2(g)达平衡后,增加总压(视为理想气体),则( )。 (a )2

2

O Cl ,,n n K ↑↓↑ (b )2

2

O Cl ,,p p K ↑↓不变 (c )2

2

O Cl y ,,n n K ↑↓↑ (d )

22O Cl c ,,n n K ↑↓↑

9. 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 )的改变而改变。 (a )系统组成 (b )标准态

(c )浓度表示方法 (d ) 化学反应计量式中的计量系数B ν

10. 反应 2NO(g)+O 2(g)=2NO 2(g) 的r m ΔH 为负值, 当此反应达平衡时,若要使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则需( )。 (a )升温加压 (b )升温降压 (c ) 降温升压 (d ) 降温降压

第六章 相平衡

㈠ 1. 相律和相图应用于。

(a) 封闭系统 (b) 开放系统

(c) 未达平衡的开放系统 (d) 已达平衡的多相开放系统

2. 相律和相图之间的关系为。

(a) 相图由相律推导得出 (b) 相图决定相律

(c) 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相图不能违背相律

(d) 相图由实验结果绘制得出,与相律无关

3. 下述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通过相图可以确定一定条件下系统由几相构成

(b) 相图可表示出平衡时每一相的组成如何

(c) 相图可表示出达到相平衡所需的时间长短

(d) 通过杠杆规则可在相图上计算各相的相对数量多少

4. 单组分系统的固液平衡线的斜率d p/d T的值。

(a) 大于零 (b) 等于零 (c) 小于零 (d) 不确定

5. 下列相点中自由度为零的是。

(a) 乙醇—水双液系中的最低恒沸点 (b) 二元固液相图中的低共熔点

(c) 部分互溶双液系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d) 水相图中熔化曲线上的点

6. 某纯物质的液体密度大于固体密度,则该液体的凝固点随压力升高而。

(a) 升高 (b) 降低 (c) 不变 (d) 不能确定

7. 某一固体在25℃和101325 Pa下升华,这意味着。

(a) 固体比液体密度大 (b) 三相点压力大于101325 Pa

(c) 三相点温度小于 25℃ (d) 三相点压力小于101325 Pa

8. 在一定外压下,多组分系统的沸点。

(a) 有恒定值 (b) 随组分而变化

(c) 随浓度而变化 (d) 随组分及浓度而变化

9. 已知温度为T时,液体A的蒸气压力为13330 Pa,液体B的蒸气压为6665 Pa。设A与B 构成理想液体混合物,则当A在溶液中的摩尔分数为0.5时,其在气相中的摩尔分数为。

(a) 1/3 (b) 1/2 (c) 2/3 (d) 3/4

10. 一定温度下二元理想溶液中,若纯B的饱和蒸气压*

p大于纯A的*A p,则当x B增大时,

B

气液两相达平衡时系统压力。(a) 不变 (b) 减小 (c) 增大

(d) 不一定

11. A、B可形成完全互溶系统,在一定温度下,若*

p> *A p,则当此二组分构成的混合液处于

B

气液平衡时。(a) y B > x B (b) y B < x B (c) y B = x B (d) 均可能

12. A、B两液体混合物在T-x图上出现最高点,则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产生。

(a) 正偏差 (b) 负偏差 (c) 没偏差 (d) 无规则

13. 对于恒沸混合物,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不具有确定的组成 (b) 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组成相同

(c) 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d) 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组成

14. 物质A与物质B构成的系统可形成低恒沸物E。已知纯A与纯B的沸点间关系为T b(B) > T

(A)。若将任意比例的A+B系统在一个精馏塔中蒸馏,则塔顶馏出物是,塔底馏出b

物是。

(a) 纯B (b) 纯A (c) 低恒沸物E (d) 不一定

表面物理化学习题和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得就是:( C ) (A) 生成得新鲜液面都有表面张力 (B)平面液体没有附加压力 (C)弯曲液面得表面张力得方向指向曲率中心 (D)弯曲液面得附加压力指向曲率中心 2、 水在临界温度时得表面Gibbs自由能: (C ) (A)(A)大于零(B) 小于零 (C)等于零 (D)无法确定 3、 一个 U 型管得两臂直径不同,一端为1×10-3 m,另一端为 3×10—3 m,水得表 面张力为0、072 N·m-1。如用这个 U 型管装上水来测量压力,将引入得误差为: ( B ) (A) 72 Pa (B) 192 Pa (C) 96 Pa (D)288 Pa 4、 低压下,气体 A 在表面均匀得催化剂上进行催化转化反应,其机理为: A(g) + KA K ─→ B(g) + K 第一步就是快平衡, 第二步就是速控步,则该反应表观为几级? ( B ) (A)零级???? (B)一级 ?(C) 二级????(D) 无级数 5 、表面过程中ΔG(表面)=-W'得充要条件除了等温等压外,还有:(D) A,不做其它功; B,热力学可逆; C,组成不变; D,就是B与C。 6、物质表面张力得值与:( C ) A,温度无关; B,压力无关; C,表面大小无关; D,另一相物质无关。 7、以P平、P凸、P凹分别表示平面、凸面、凹面液体上得饱与蒸汽压,三者关系为: ( B ) A,P平>P凹>P凸;B,P凸〉P平>P凹; C,P凸〉P凹〉P平; D,三者相同. 8、常见亚稳态现象都与表面性质有关,下面说法正确得就是:(D ) A,过饱与蒸气就是由于小液滴得蒸气压小于大液滴得蒸气压所致; B,过热液体形成原因就是新相种子-—小气泡得附加压力太小; C,饱与溶液陈化、晶粒长大,因为小晶粒溶解度比大晶粒大; D,人工降雨时在大气中撒入化学物质主要得目得就是促进凝结中心形成 9、对亲水性固体表面,其相应接触角θ就是:( B ) A,θ>90°; B,θ<90°;C,θ=180°;D,θ可为任意角 1O、Langmuir吸附理论中说法符合基本假定得就是:( A )

《物理化学》学习辅导习题及答案(汇编)

期末复习《物理化学》学习辅导材料之一 热力学 一、判断题: 1、在定温定压下,CO2由饱和液体转变为饱和蒸气,因温度不变, CO2的热力学能和焓也 不变。 ( ) 2、25℃时H2(g)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等于25℃时H2O(g)的标准摩尔生成焓。() 3、稳定态单质的Δf H mΘ(800K)=0 。 ( ) 4、d U=nC v,m d T公式对一定量的理想气体的任何pVT过程都适用。 ( ) 5、系统处于热力学平衡态时,其所有的宏观性质都不随时间而变。() 6、若系统的所有宏观性质均不随时间而变,则该系统一定处于平衡态。() 7、隔离系统的热力学能是守恒的。() 8、隔离系统的熵是守恒的。() 9、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熵只是温度的函数。() 10、绝热过程都是定熵过程。() 11、一个系统从始态到终态,只有进行可逆过程才有熵变。() 12、系统从同一始态出发,经绝热不可逆过程到达的终态,若经绝热可逆过程,则一定达 不到此终态。() 1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说法是: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是不可能的。() 14、系统经历一个不可逆循环过程,其熵变> 0。() 15、系统由状态1经定温、定压过程变化到状态2,非体积功W’<0,且有W G和G<0, 则此状态变化一定能发生。() 16、绝热不可逆膨胀过程中S >0,则其相反的过程即绝热不可逆压缩过程中S <0。() 17、临界温度是气体加压液化所允许的最高温度。 ( ) 18、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 ) 19、Q和W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 + W也由过程决定。 ( ) 20、焓的定义式H = U + pV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 21、焓的增加量?H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 ) 22、一个绝热过程Q = 0,但体系的?T不一定为零。 ( ) 23、对于一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 ) 24、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过程达终态,这两过程的Q、W、?U及?H是相等的。 ( ) 25、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和零的。 ( ) 26、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 ) 27、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 ) 28、某一过程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 ) 29、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 ) 30、绝热过程Q = 0,即,所以d S = 0。 ( )

物理化学模拟题

《物理化学》模拟题(补) 一.单项选择题 1.理想气体化学反应 2A + B = A 2B 的Δr H m <0,恒压恒温下向反应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反应平衡( B ) A.正向移动 B.逆向移动 C.不移动 D.不确定 2.同温同浓度的HCl 溶液和NaOH 溶液的摩尔电导率相比( A ) A.Λm,HCl 最大 B.Λm,NaOH 最大 C.Λm,HCl 和Λm,NaOH 同样大 D.不确定 3.由于电极的极化,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 D ) A.阴极电势升高,阳极电势降低 B.电池的端电压增大 C.电解池耗电能降低 D.以上说法都不对 4.兰缪尔( Langmuir)吸附理论中最重要的基本假设是 ( C ) A.气体处于低压下 B.固体表面的不均匀性 C.吸附是单分子层的 D.吸附是放热的) 5.对于低压混合气体的B 组分,以下哪个表达式不对( A ) A.P B V B =n B R T B.P B V =n B R T C.P B /P =n B /Σn B ; D.P B =Py B 6.CO 2 溶于水形成稀溶液服从亨利定律,一定温度下气相中CO 2 分压增大1倍,必然( C ) A.亨利常数增大1倍 B.亨利常数减小1倍 C.CO 2在水中的浓度增大1倍 D.CO 2在水中的浓度减小1倍 7.以下何者不属于一级反应的特征( A ) A.速率常数无单位 B.速率常数的单位是时间的负一次方 C.半衰期与反应物初始浓度无关 D.ln C A ~ t 是直线关系 8.某反应的活化能E a 较大,该反应( B ) A.反应速率较大 B.反应速率常数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C.反应物浓度较大 D.产物浓度较大 二.填空题 1.稀溶液依数性有4个,给出其中两个的名称:沸点升高 和 冰点降低 。稀溶液中溶质B 服从亨利定律,该定律可用式 B x B x k p = 表达。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力下,亨利常数越大的气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越 小 。 2.碳酸钙分解: CaCO 3(S) = CaO(S) + CO 2(g) 构成的平衡体系相数是 3 ;组分数是 2 ;自由度数是 1 。 3.链反应有 链引发 , 链传递 和 链终止 等步骤构成。 4.链串反应A →B →C ,B 是目的产物,要想多得B 生产上应注意采取的措施是 控制反应时间。 5. 已知Na 2SO 4的质量摩尔浓度为b =0.01mol ·kg -1 ,则溶液的离子强度I 为 0.03mol ·kg -1 。 6. CO 在苯中溶解形成稀溶液,溶剂苯符合拉乌尔定律,定律表达为=苯p 苯苯x p * ;溶 质CO 符合亨利定律,定律表达为=CO p CO x x k 。温度升高的亨利系数怎样改变? 增大 。 7. 理想气体绝热可逆过程方程式之一是 γ γ 2211V p V p = 。 8. 于101.3KP a下,把1摩尔水蒸气(视为理想气体)由110℃加热到150℃,水蒸汽的恒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物理化学期末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单质的焓值均等于零 (B) 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 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 化学反应中系统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2. 下列三种胶体分散系统中,热力不稳定的系统是:() A.大分子溶胶 B.胶体电解质 C.溶胶 3. 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4. 第一类永动机不能制造成功的原因是() (A) 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 (B) 实际过程中功的损失无法避免 (C) 能量传递的形式只有热和功 (D) 热不能全部转换成功 5. 如图,在绝热盛水容器中,浸入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通电后水及电阻丝的温度均略有升高,今以电阻丝为体系有() (A) W =0,Q <0,U <0 (B). W>0,Q <0,U >0 (C) W <0,Q <0,U >0

(D). W <0,Q =0,U >0 6. 对于化学平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态就是化学反应的限度 (B) 化学平衡时系统的热力学性质不随时间变化 (C) 化学平衡时各物质的化学势相等 (D) 任何化学反应都有化学平衡态 7. 封闭系统内的状态变化:() A 如果系统的?S >0,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sys B 变化过程只要对环境放热,则该变化过程自发 ,变化过程是否自发无法判断 C 仅从系统的?S sys 8. 固态的NH H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并达到化学平衡,其组分数、独立组分 4 数、相数及自由度分别是() A. 1,1,1,2 B. 1,1,3,0 C. 3,1,2,1 D. 3,2,2,2 9. 在定压下,NaCl晶体,蔗糖晶体,与它们的饱和混合水溶液平衡共存时,独立组分数C和条件自由度f':() A C=3,f'=1 B C=3,f'=2 C C=4,f'=2 D C=4,f'=3 10. 正常沸点时,液体蒸发为气体的过程中() (A) ΔS=0 (B) ΔG=0

物理化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问答题 气体的 PVT 性质 1. 什么在真实气体的恒温 PV -P 曲线中当温度足够低时会出现 PV 值先随 P 的增加而降低,然后随 P 的增加而上升,即图中 T1 线,当温度足够高时,PV 值总随 P 的增加而增加,即图中 T2 线? 10 8 6 4 2 T2 T1 RT2 RT1 0 2 4 6 8 10 P 答:理想气体分子本身无体积,分子间无作用力。恒温时 pV=RT ,所以 pV- p 线为一直线。真实气体由于分子有体积且分子间有相互作用力,此两因素在 不同条件下的影响大小不同时,其 pV-p 曲线就会出现极小值。真实气体分子间 存在的吸引力使分子更靠近,因此在一定压力下比理想气体的体积要小,使得 pV <RT 。另外随着压力的增加真实气体中分子体积所点气体总体积的比例越来 越大,不可压缩性越来越显著,使气体的体积比理想气体的体积要大,结果 pV >RT 。 当温度足够低时,因同样压力下,气体体积较小,分子间距较近,分子间 相互吸引力的影响较显著,而当压力较低时分子的不可压缩性起得作用较小。 所以真实气体都会出现 pV 值先随 p 的增加而降低,当压力增至较高时,不可压 缩性所起的作用显著增长,故 pV 值随压力增高而增大,最终使 pV >RT 。如图 中曲线 T1 所示。 当温度足够高时,由于分子动能增加,同样压力下体积较大,分子间距也 较大,分子间的引力大大减弱。而不可压缩性相对说来起主要作用。所以 pV 值 总是大于 RT 。如图中曲线 T2 所示。 2.为什么温度升高时气体的粘度升高而液体的粘度下降? 答:根据分子运动理论,气体的定向运动可以看成是一层层的,分子本身 无规则的热运动,会使分子在两层之间相互碰撞交换能量。温度升高时,分子 p V m

物理化学—表面化学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

表面2A 一、选择题 1. 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的双分子气相反应, 其机理为: A +K AK B +K BK AK +BK ─→C +D +2K 若催化剂表面是均匀的, 表面反应为控制步骤, 且A、B的吸附皆弱, 则反应表现为几级? ( ) (A) 零级(B) 一级 (C) 二级(D) 无数级 2. 298 K时,蒸气苯在石墨上的吸附,符合Langmuir 吸附等温式,在40 Pa 时,覆盖度θ= 0.05,当θ= 1/2 时,苯气体的平衡压力为:( ) (A) 400 Pa (B) 760 Pa (C) 1 000 Pa (D) 200 Pa 3.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将1 mol水的表面积增加10 倍,作功为W,水的Gibbs自由能变化为?G,此时W与?G的关系为:(?U = Q - W) ( ) (A) ?G = -W(B) ?G = W (C) ?G < -W(D) 不能确定 4. 同一固体, 大块颗粒和粉状颗粒, 其溶解度哪个大? ( ) (A) 大块颗粒大 (B) 粉状颗粒大

(C) 一样大(D) 无法比较 5. 有一露于空气中的球形液膜,直径为2×10-3 m,表面张力为0.072 N·m-1,液膜的附加压力为() (A)36 Pa (B) 72 Pa (C) 144 Pa (D) 288 Pa 6. 单组分气-液平衡体系,在孤立条件下,界面A 发生了d A > 0 的微小变化, 体系相应的熵变d S变化为:( ) (A) d S > 0 (B) d S = 0 (C) d S < 0 (D) 不能确定 7. 在下图的毛细管内装入普通不润湿性液体,当将毛细管右端用冰块冷却时,管内液体将:( ) (A) 向左移动(B) 向右移动 (C) 不移动(D) 左右来回移动 8. 在农药中通常都要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物质, 如烷基苯磺酸盐, 其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农药的杀虫药性 (B) 提高农药对植物表面的润湿能力 (C)防止农药挥发 (D) 消除药液的泡沫 9. 对于亲水性固体表面,其表面张力间的关系是:( ) (A) γ固-水> γ固-空气(B) γ固-水< γ固-空气

物理化学模拟题及答案

模拟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20分) 1.封闭系统 2. 内能 3. 标准摩尔生成焓 4. 电解池 5. 表面张力 6. 零级反应 7. 催化剂 8. 乳状液 9. 熵判据 10. 拉乌尔定律 二. 选择题(在A,B,C,D中选择最正确的答案,10分) 1.热力学第一定律ΔU=Q+W 只适用于 (A) 单纯状态变化 (B) 相变化 (C) 化学变化 (D) 封闭物系的任何变化 2. 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热不能自动从低温流向高温 (B)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热作功而无其它变化 (C)第二类永动机是造不成的 (D)热不可能全部转化为功 3.关于克劳修斯-克拉佩龙方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方程仅适用于液-气平衡 (B)该方程既适用于液-气平衡又适用于固-气平衡 (C)该方程假定气体的体积远大于液体或固体的体积 (D)该方程假定与固相或液相平衡的气体为理想气体 4.二元恒沸混合物的组成 (A)固定 (B) 随温度而变 (C) 随压力而变 (D) 无法判断 5. 采用对消法(或称补偿法)测定电池电动势时,需要选用一个标准电池。这种标准

电池所具备的最基本条件是 (A) 电极反应的交换电流密度很大,可逆性大 (B) 高度可逆,电动势温度系数小,稳定 (C) 电池可逆,电势具有热力学意义 (D) 电动势精确已知,与测量温度无关 6. 法拉弟于1834年根据大量实验事实总结出了著名的法拉弟电解定律。它说明的问题是 (A)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电势之间的关系 (B) 通过电解池的电流与超电势之间的关系 (C) 通过电解池的电量与发生电极反应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D) 电解时电极上析出物质的量与电极面积的关系 7. 对于理想的水平液面,其值为零的表面物理量是 (A) 表面能 (B) 比表面吉布斯函数 (C) 表面张力 (D) 附加压力 8. 表面活性剂是 (A) 能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B) 能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C)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D) 溶入少量就能显著增加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9. 用物理方法测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优点在于 (A) 不要控制反应温度 (B) 不要准确记录时间 (C) 不需要很多玻璃仪器和药品

物理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 物理化学 》练习题4 注意事项:1. 考前请将密封线内容(特别是姓名和班内编号)填写清楚; 2. 所有答案请直接答在试卷上; 3.考试形式:闭卷; 4. 本试卷共 三 大题,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1. 下述说法哪一种不正确: ( ) (A )一定量理想气体自由膨胀后,其?U = 0 (B )非理想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其?U ≠0 (C )非理想气体经一不可逆循环,其?U = 0 (D )非理想气体自由膨胀,气体温度略有变化 2. 水在 100℃、101325Pa 下沸腾时,下列各量何者增加? (A) 系统熵 (B) 汽化焓 (C) Gibbs 函数 (D) 蒸气压 3. 不挥发的溶质溶于溶剂中形成稀溶液之后,将会引起( ) (A) 凝固点升高 (B) 沸点升高 (C) 蒸汽压升高 (D) 总是放出热量 4. 对于理想气体之间的任意一个化学反应,影响标准平衡常数K 的因素是( ) (A) 浓度 (B) 压力 (C) 温度 (D) 催化剂 5. 固体Fe ,FeO ,Fe 3O 4与气体CO ,CO 2达到平衡时其组分数C 和自由度数F 分别为( )。 (A) C = 2, F = 0 (B) C = 1, F = 0 (C) C = 3, F = 1 (D) C = 4, F = 2 6.科尔劳施从实验中总结出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与其浓度成线性关系 m m ΛΛ∞ =-,这一规律适用于( )

(A) 弱电解质(B) 强电解质的稀溶液 (C) 无限稀溶液(D) 浓度在一定范围的溶液 7. 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与温度T的关系为dln K /d T = ?r H m /RT2,则( ) (A) K 必随温度升高而加大(B) K 必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 K 必随温度升高而改变(D) 随温度升高,K 可增大、减少或不变 8. 一定体积的水,当聚成一个大水球或分散成许多水滴时,在同温度下,两种状态相比,以下性质保持不变的有( ) (A) 表面能(B) 表面张力(C) 比表面(D) 液面下的附加压力 9.某零级反应A = B+ C开始时反应物浓度为0.2 mol·dm-3,其速率常数k为1.25×10?5 mol·dm-3·s-1,则其反应完成所耗时间t为 (A) 8000 s (B) 12000 s (C) 16000 s (D) 18000 s 10.在一个绝热的刚性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系统的温度升高和压力增大,则有 (A) Q>0,W<0,?U < 0 (B) Q=0,W=0,?U = 0 (C) Q=0,W<0,?U < 0 (D) Q>0,W=0,?U > 0 二、计算题(6题,共60分) 1. 298 K,101.3 kPa下,Zn 和CuSO4溶液的置换反应在可逆电池中进行,做出电功200 kJ,放热6 kJ,求该反应的Δr U,Δr H,Δr S,Δr A,Δr G(设反应前后的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10分)

物理化学自测题

物理化学下册复习效果自测题 一、选择题 1. 氢在金属 Pb 上析出反应的机理是: (A) 复合脱附机理 (B) 电化脱附机理 (C) 迟缓放电机理 (D) 以上三种机理都可能 2. 对于基元反应 NO2+ NO3→ NO + O2+ NO2,可作断论: A、一定是二级反应 B、一定不是二级反应 C、一定是双分子反应 D、一定不是双分子反应 3. 溶液表面吸附过程,其表面张力必然会: (A) 增加 (B) 降低(C) 增加或降低 (D) 不变 4. 如图所示,a、b、c为内径相同的玻璃毛细管。a中水柱升高至h,b中间有扩大部分,d为内径相同的石蜡毛细管(水不润湿石蜡),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若将水吸至高于h,去掉吸力,水面保持在h; (B) c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并向下滴水; (C) c管中水柱自动升至h",不向下滴水; (D) d管中水面低于槽中水平面 5. 当在两玻璃板间放一滴水后,比不放水以前: (A) 容易拉开(分开) (B) 拉开(分开)困难 (C) 与不放水差不多 (D) 推动(滑动)较难 6. 用Pt电极电解CuSO 溶液时,溶液的pH值将: (A) 增大 (B) 阴极区减小,阳极区增大 (C) 不变 (D) 减小 7. 多孔硅胶的强烈吸水性能说明硅胶吸附水后,表面自由能将: A、变高 B、变低 C、不变 D、不能比 8. 下列哪种体系能产生明显的丁达尔现象: (A) 牛奶 (B) As S 溶胶 (C) NaCl的水溶 (D) 聚苯乙烯的甲苯溶液 9. 用铜电极电解 CuCl2的水溶液,在阳极上会发生: (A) 析出氧气 (B) 析出氯气 (C) 析出铜 (D) 铜电极溶解 10. 某一强电解质M v+X v-,则其平均活度 a±与活度a B之间的关系是: A、 a± = a B B、 a± = (a B)2 C、 a± = a B? D、 a± = (a B)1/? 11. 298 K下,当 H2SO4溶液的浓度从 0.01 mol·kg-1增加到 0.1 mol·kg-1时,其电导 率k和摩尔电导率Λm将: A、k减小 , Λm增加 B、k增加 , Λm增加 C、k减小 , Λm减小 D、k增加 , Λm减小 12. 溶液中扩散控制反应速率与溶剂粘度有关,当溶剂粘度增大时,反应速率应: (A)提高 (B)降低 (C)相等 (D)不一定 13. 反应 A →产物为一级反应,2B →产物为二级反应,t (A) 和 t (B)分别表示两反 应的半衰期,设 A 和 B 的初始浓度相等,当两反应分别进行的时间为t = 2t(A) 和 t

物理化学计算题答案

物理化学计算题目 1、已知反应 (CH 3)2CHOH(g) == (CH 3)2CO(g) + H 2(g) 的C p ,m = 16.72 11mol K J -?-??,在 457.4 K 时的K =0.36,在298.2 K 时的?r H = 61.5 kJ ·mol -1,求500 K 时反应的标准平衡常数 1、解:?r H (T )= ?r H (298.15 K)+()B m ,298.2K B p T C ? ∑ν = 61.5×10 3 J ·mol -1+16.72 11mol K J --??(T -298.15 K) = 56.5 ×10 3 J ·mol -1+16.72 11mol K J --??×T (2分) d ln K /d T = ?r H / (RT 2 )= 2 1 113mol K J 16.72mol J 015.56RT ---??+?? = 1.445 则 K ( 500 K) = 1.53 2、反应2O 2(g) + S 2(g) == 2SO 2(g) 在298 K 至2 000 K 之间的K 与T 的关系为 : () 37852 lg 7.57/K K T θ= - 。求 (1)反应在298 ~2 000K 之间的平均反应的标准摩尔焓; (2) 1 000 K 时的K 。 2、解:(1)?r H = -2.303×8.314 11mol K J -?-??×37 852 K = -724.8 kJ ·mol -1 (3分) (2) K (1 000 K) = 3057.7100085237109.110?=??? ??- (6分) 3、几种物质298 K 的?f H (B, T )和S (B, T ) 如下: 物 质 ?f H (B, 298 K) / k J · mol -1 S (B, 298 K) / J - K -1 - mol -1 ,11 p m C J mol K --?? HCl (g ) - 92.307 186.76 29.1 H 2(g ) 0 130.6 28.82 Cl 2(g ) 223.0 33.91 求反应 H 2 (g) + Cl 2 (g) == 2 HCl (g) 的K (500K)。 3、解:?r H (298 K) = νB ∑?f H (B ,298 K)=2×(-92.307)=184.6 k J. mol -1 ?r S (298 K) =∑B νB S (B ,298 K)= 2×186.76-130.6-223=19.921 1 --??K mol J

大学物理化学模拟试卷(2)及答案

物理化学模拟试卷(2)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6分) 1、可逆过程:体系经过某一过程从初态变到终态后,体系和环境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而未留下任何永久性的变化,称为热力学可逆过程。 2、第二类电极:将一种金属及其相应的难溶性盐浸入含有该难溶性盐的负离子的溶液中,达成平衡后,所构成的电极。 3、标准摩尔生成自由能:在标准压力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 mol化合物时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称为该化合物的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 4、自由度:确定平衡体系的状态所必须的压力、温度和浓度等独立强度性质的数目称为自由度。 5、电导率:相距为1m, 面积为1m2的两个平行板电极之间充满电介质溶液时的电导,即相当于单位体积电解质溶液所表现出来的电导。 6、理论分解电压:使某电解质溶液能连续不断发生电解反应时所必须外加的最小电压称为理论分解电压。 7、理想溶液:任一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都符合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溶液叫做理想溶液。 8、反应的速率系数:速率方程中的比例系数k称为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物理意义是各反应物的浓度等于1时的反应速率,其值大小与浓度无关,而与反应温度、反应本性、催化剂、溶剂等因素有关。 二、判断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 (×)1、升高温度,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 (√)2、电流密度越大超电势越大,阴极电势越小 (√)3、电池反应中,ΔG > 0的反应不能自发进行。 (×)4、液体在等温蒸发过程中的内能变化为零。 (×)5、熵增加的过程一定是自发过程 (×)6、根据相律,单组分体系相图只能有唯一的一个三相共存点。 (√)7、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 方向进行。 (√)8、非缔合电解质一定是强电解质。

物理化学复习题目(含答案)

物 理 化 学 总 复 习 第一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热力学第一定律U Q W ?=+只适用于:答案:D (A)单纯状态变化 (B)相变化 (C)化学变化 (D)封闭体系的任何变化 2.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在300K 时绝热压缩到500K,则其焓变H ?约为: 4157J 3. 关于热与功,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就是:答案:B (A)功与热只出现在体系状态变化的过程中,只存在于体系与环境的界面上 (B)只有封闭体系发生的过程中,功与热才有明确的意义 (C)功与热不就是能量,而就是能量传递的两种形式,可称为被交换的能量 (D)在封闭体系中发生的过程,如果内能不变,则功与热对体系的影响必互相抵消 4. 涉及焓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就是:答案:D (A)单质的焓值均为零 (B)在等温过程中焓变为零 (C)在绝热可逆过程中焓变为零 (D)化学反应中体系的焓变不一定大于内能变化 5. 下列过程中,体系内能变化不为零的就是:答案:D (A)不可逆循环过程 (B)可逆循环过程 (C)两种理想气体的混合过程 (D)纯液体的真空蒸发过程 6. 对于理想气体,下列关系中那个就是不正确的?答案:A (A)0)T U (V =?? (B) 0)V U (T =?? (C) 0)P U (T =?? (D) 0)P H (T =??

7.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中,哪一组的描述就是正确的?答案:A (A) Q = 0 ;H ? =0;P ?< 0 (B) Q = 0 ;H ? = 0;P ?> 0 (C) Q > 0 ;H ? =0;P ?< 0 (D) Q < 0 ;H ? = 0;P ?< 0 8. 3mol 的单原子理想气体,从初态T 1=300 K 、p 1=100kPa 反抗恒定的外压50kPa 作不可逆 膨胀至终态T 2=300 K 、p 2=50kPa,对于这一过程的Q= 3741J 、W= -3741 J 、U ?= 0 、H ?= 0 。 9. 在一个绝热的刚壁容器中,发生一个化学反应,使物系的温度从T 1升高到T 2,压力从p 1升 高到p 2,则:Q = 0 ;W = 0 :U ? = 0。 10. 当理想气体反抗一定的压力作绝热膨胀时,则:答案:D (A) 焓总就是不变 (B) 内能总就是增加 (C) 总就是增加 (D) 内能总就是减少 11. 若要通过节流膨胀达到致冷的目的,则节流操作应控制的条件就是:答案:B (A)H )P T (??=μ <0 (B)H )P T (??=μ>0 (C)H )P T (??=μ=0 (D)不必考虑μ的数值 12. 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从同一初态压力p 1可逆膨胀到压力为p 2,则等温膨胀的终态体积与绝 热膨胀的终态体积之间的关系就是:答案:A (A)前者大于后者 (B) 前者小于后者 (C) 二者没有关系 (D)二者相等 13.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273K 及 200kPa 的初态,经pT =C(常数)的可逆途径压缩到 400kPa 的终态,则该过程的U ?= -1702J 。 14. 1mol 单原子理想气体从温度为300K 绝热压缩到500K 时,其焓变H ?为 4157J 。 15. 从定义 U H pV =-出发,推断下列关系中的不正确者:答案:C (A) p p U H ( )()p V V ??=-?? (B) p p p U T ()C ()p V V ??=-?? (C) p p p U H T ()()()T V T V ???=-??? (D) p p p U H T ()()()p V T V ???=-??? 16. 盖斯定律包含了两个重要问题,即:答案:D (A)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力学第三定律 (B)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热的基本性质 (C)热力学第三定律与热的基本性质 (D)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状态函数的基本特性 17. 当某化学反应的0C m .P r π?时,则该过程的)T (H m r ?随温度的升高而 答案:A (A)下降 (B)升高 (C)不变 (D) 无一定规律 18. 氢气与氧气以2:1的比例在绝热的钢瓶中反应生成水,在该过程中 答案:D

第十三章表面物理化学练习题

第十三章表面物理化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只有在比表面很大时才能明显地看到表面现象,所以系统表面增大是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 2.对大多数系统来讲,当温度升高时,表面张力下降。 3.比表面吉布斯函数是指恒温、恒压下,当组成不变时可逆地增大单位表面积时,系统所增加的吉布斯函数,表面张力则是指表面单位长度上存在的使表面张紧的力。所以比表面吉布斯函数与表面张力是两个根本不同的概念。 4.恒温、恒压下,凡能使系统表面吉布斯函数降低的过程都是自发过程。 5.过饱和蒸气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新生成的微小液滴具有很大的比表面吉布斯函数。6.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或下降决定于该液体的表面张力的大小。 7.单分子层吸附只能是化学吸附,多分子层吸附只能是物理吸附。 8.产生物理吸附的力是范德华力,作用较弱,因而吸附速度慢,不易达到平衡。 9.在吉布斯吸附等温式中,Γ为溶质的吸附量,它随溶质(表面活性物质)的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当溶质达饱和时,Γ达到极大值。。 10.由于溶质在溶液的表面产生吸附,所以溶质在溶液表面的浓度大于它在溶液内部的浓度。 11.表面活性物质是指那些加人到溶液中,可以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物质。 二、单选题: 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比表面自由能的物理意义是,在定温定压下,可逆地增加单位表面积引起系统吉 布斯自由能的增量; (B) 表面张力的物理意义是,在相表面的切面上,垂直作用于表面上任意单位长度功 线的表面紧缩力; (C) 比表面自由能与表面张力量纲相同,单位不同; (D) 比表面自由能单位为J·m2,表面张力单位为N·m-1时,两者数值不同。 2.在液面上,某一小面积S周围表面对S有表面张力,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表面张力与液面垂直;(B) 表面张力与S的周边垂直; (C) 表面张力沿周边与表面相切; (D) 表面张力的合力在凸液面指向液体内部(曲面球心),在凹液面指向液体外部。3.同一体系,比表面自由能和表面张力都用σ表示,它们: (A) 物理意义相同,数值相同;(B) 量纲和单位完全相同; (C) 物理意义相同,单位不同;(D) 前者是标量,后者是矢量。 4.一个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25℃和75℃的水中,则毛细管中的水在两不同温度水中上升的高度: (A) 相同;(B) 无法确定; (C) 25℃水中高于75℃水中;(D) 75℃水中高于25℃水中。 5.纯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恒温恒压组成时水与哪类相接触时的界面张力: (A) 饱和水蒸气;(B) 饱和了水蒸气的空气; (C) 空气;(D) 含有水蒸气的空气。 6.水的相图中s、l、g分别表示固、液、气三态,a、b、c、 d是四种不同的状态,则在这四种状态中没有界面张力、 只有一种界面张力、有两种以上界面张力的状态依次是:

物理化学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在298K及101.325KPa下的1.00dm3氢气,等温可逆膨胀到 2.00 dm3,所做功的绝对值为C A、0.418 J B、0.0418 J C、70.3J D、7.11J 2. 对于孤立体系的实际过程,下列关系式不正确的是D A、W=0 B、Q=0 C、△U=0 D、△H=0 3. 一封闭系统进行可逆循环,其热温商之和D A、总是正值 B、总是负值 C、是温度的函数 D、总为零 4. 液体A和B混合成实际溶液时,当A和B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相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时,该溶液对拉乌尔定律将 B A、产生正偏差 B、产生负偏差 C、不产生偏差 D、无法确定 5. 关于偏摩尔量,下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偏摩尔量是状态函数,其值与物质的量无关 B、偏摩尔量的值不能小于零 C、体系的强度性质无偏摩尔量 D、纯物质的偏摩尔量等于摩尔量 6.克拉贝龙方程dP/dT=△H m(相变)/T△Vm(相变),其应用条件是D A、只适用于纯物质的气液、气固平衡 B、只适用于服从理想气体行为的为气液、气固平衡 C、任何纯物质的相变热不随温度而变的两相平衡 D、任何纯物质两相平衡体系 7.含KNO3和NaCl的水溶液与纯水达到渗透平衡,其自由度数f为D A、1 B、2 C、3 D、4 8.分解反应A(s)=B(g)+2C(g)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与分解压力P的数值之间为 C A、Kp=P3 B、Kp>P3 C、KpP凹>P凸 B、P凸>P平>P凹

物理化学期末考试题库(上下册)

一 化学热力学基础 1-1 判断题 1、可逆的化学反应就是可逆过程。(×) 2、Q 和W 不是体系的性质,与过程有关,所以Q+W 也由过程决定。(×) 3、焓的定义式H=U+pV 是在定压条件下推导出来的,所以只有定压过程才有焓变。(×) 4、焓的增加量ΔH 等于该过程中体系从环境吸收的热量。(×) 5、一个绝热过程Q=0,但体系的ΔT 不一定为零。(√) 6、对于一个定量的理想气体,温度一定,热力学能和焓也随之确定。(√) 7、某理想气体从始态经定温和定容两个过程达终态,这两个过程Q 、W 、ΔU 及ΔH 是相等的。(×) 8、任何物质的熵值是不可能为负值或零的。(×) 9、功可以全部转化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化为功。(×) 10、不可逆过程的熵变是不可求的。(×) 11、任意过程中的热效应与温度相除,可以得到该过程的熵变。(×) 12、在孤立体系中,一自发过程由A B,但体系永远回不到原来状态。(√) 13、绝热过程Q=0,而T Q dS δ= ,所以dS=0。(×) 14、可以用一过程的熵变与热温商的大小关系判断其自发性。(√)

15、绝热过程Q=0,而ΔH=Q ,因此ΔH=0。(×) 16、按克劳修斯不等式,热是不可能从低温热源传给高温热源的。(×) 17、在一绝热体系中,水向真空蒸发为水蒸气(以水和水蒸气为体系),该过程W>0,ΔU>0。(×) 18、体系经过一不可逆循环过程,其体S ?>0。(×) 19、对于气态物质,C p -C V =nR 。(×) 20、在一绝热体系中有一隔板,两边分别是空气和真空,抽去隔板,空气向真空膨胀,此时Q=0,所以ΔS=0。(×) 21、高温物体所含的热量比低温物体的多,因此热从高温物体自动流向低温物体。(×) 22、处于两相平衡的1molH 2O (l )和1molH 2O (g ),由于两相物质的温度和压力相等,因此在相变过程中ΔU=0,ΔH=0。(×) 23、在标准压力下加热某物质,温度由T 1上升到T 2,则该物质吸收的 热量为?=21 T T p dT C Q ,在此条件下应存在ΔH=Q 的关系。 (√) 24、带有绝热活塞(无摩擦、无质量)的一个绝热气缸装有理想气体,内壁有电炉丝,将电阻丝通电后,气体慢慢膨胀。因为是一个恒压过程Q p =ΔH ,又因为是绝热体系Q p =0,所以ΔH=0。(×) 25、体系从状态I 变化到状态Ⅱ,若ΔT=0,则Q=0,无热量交换。(×) 26、公式Vdp SdT dG +-=只适用于可逆过程。 ( × ) 27、某一体系达到平衡时,熵最大,自由能最小。

物理化学表面复习题

1.处于临界状态下时,物质的表面张力_______ (a ) 大于零 (b ) 小于零 (c ) 等于零 (d ) 无法确定 2.将一根半径为r 的毛细管插入水中至h 深处。从毛细管上端吹入气体,使气体从下端溢出,则对气体施加最大压力p max 等于_______。 (p 0为大气压,水的表面张力为γ,液体在毛细管内曲率半径为r ) (a ) 0 p (b ) 02 + p r γ (c ) 0 + g p h ρ (d ) 02 + g + p h r γρ 3.对于一般的弯曲液面,附加压力的计算公式是_______。 (a ) 2= p r γ? (b ) 4=p r γ? (c ) 1211 p r r γ???=- ??? (d ) 1211p r r γ???=+ ??? 4.水平仪中有一个椭球形的液泡,长短半轴分别为0.8和0.3cm ,已知水的表面张力为0.07197N ?m - 1,液泡的附加压力为_______。 (a ) 18Pa (b ) 33Pa (c ) 48Pa (d ) 66Pa 5.一定温度压力下,将半径相同的三根玻璃毛细管分别插入水、稀的肥皂水溶液和食盐水溶液中,则三根毛细管中液面上升高度_______。 (a ) 水最高 (b ) 肥皂水溶液最高 (c ) 食盐水溶液最高 (d ) 一样高 6.将一毛细管端插入水中,水在毛细管中上升 5cm ,若将毛细管向下移动,留出 3cm 在水面外,则出现_______。 (a ) 水不断从管口流出 (b ) 毛细管管口液面变为凸液面 (c ) 毛细管管口液面变为凹形液面 (d ) 毛细管管口水面呈水平面 7.设水在玻璃毛细管内上升的高度为 h ,若折断此毛细管被,已知露在水面以上的长度是 /2h ,则水在毛细管上升到/2h 以后,将_______。 (a ) 不断从管口流出 (b ) 不会从管中流出,管口液面变为凸液面 (c ) 不会从管中流出,管内液面曲率半径缩小到0.5倍 (d ) 不会从管中流出,管内液面曲率半径增大到 2 倍 8.将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水溶液形成下列四种半径为R 的液滴或气泡,受到附加压力最大的是_______。

物理化学第四章化学平衡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化学平衡练习题 一、判断与问答题: 1.反应的吉布斯函数变就是反应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2.在恒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某化学反应的?r G m 就是在一定量的系统中进行1mol 的 化学反应时产物与反应物之间的吉布斯函数的差值。 3.因为m r G ?= -RT ln K ,所以m r G ?是平衡状态时的吉布斯函数变化。 4.m r G ?是反应进度的函数。 5.在等温等压条件下,?r G m > 0的反应一定不能进行。 6.?r G m 的大小表示了反应系统处于该反应进度ζ时反应的趋势。 7.任何一个化学反应都可以用m r G ?来判断其反应进行的方向。 8.在等温、等压、W’ = 0的条件下,系统总是向着吉布斯函数减小的方向进行。若某化 学反应在给定条件下?r G m < 0,则反应物将完全变成产物,反应将进行到底。 9.在等温、等压不作非体积功的条件下,反应的? r G m < 0时,若值越小,自发进行反应 的趋势也越强,反应进行得越快。 10.某化学反应的? r G m 若大于零,则K 一定小于1。 11.理想气体反应 A + B = 2C ,当p A = p B = p C 时,m r G ?的大小就决定了反应进行方向。 12.标准平衡常数的数值不仅与方程式的写法有关,而且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13.在给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PCl 5的分解反应,只须测定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就可 以求知平衡常数了。 14.因 K = f (T ),所以对于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当温度一定时,其平衡组成也一定。 15.若已知某气相生成反应的平衡组成,则能求得产物的m r G ?。 16.温度T 时,若K = l ,说明这个反应在此温度,压力为100kPa 的条件下已达到平衡。 17.一个已达平衡的化学反应,只有当标准平衡常数改变时,平衡才会移动。 18.因K = ∏(a B ν),所有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随化学反应计量系数而改变。 19.有供电能力(W f ≠ 0)的可逆电池反应体系的状态,在“G ~ξ”曲线上可存在的位置? 20.“纯是相对的,绝对纯的物质是没有”,试从反应的亲合能A 上分析这句话的道理? 21.化学反应亲合势愈大,则自发反应趋势越强,反应进行得愈快,对否? 22.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反应自由能的关系:K RT G ln m r -=?,那么,为什么反应的 平衡态与标准态是不相同的? 23.欲使反应产物的平衡浓度最大,反应物的投料比一般为多大? 24.对于计量系数?ν = 0的理想气体化学反应,哪些因素变化不改变平衡点? 25.平衡常数 K = 1的反应,在标准态下反应,反应朝什么方向进行? 26.在空气中金属不被氧化的条件是什么? 27.反应PCl 5(g) = PCl 3(g) + Cl 2(g) 在212℃、p 容器中达到平衡,PCl 5 离解度为0.5, 反应的m r H ?= 88 kJ·mol -1,以下情况下,PCl 5的离解度如何变化: (A) 通过减小容器体积来增加压力; (B) 容器体积不变,通入N 2气来增加总压力; (B) 升高温度; (D) 加入催化剂。 28.对于复分解反应,如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则容易进行到底,试以化学平衡理论 分析其道理? 29.2HgO(s) = 2Hg(g) + O 2(g),在反应温度下及p = 101.325kPa 时,K = 4×10-3,试问 HgO(s) 的分解压力多大?当达到分解温度时,与HgO(s) 平衡的p Hg 有多大?若在标 准状态下反应,体系的总压力是多少? 30.反应CO(g) + H 2O(g) = CO 2(g) + H 2(g),在600℃、100kPa 下达到平衡(各物质的逸度 系数均为1),当压力增大到500kPa 时,各物质的逸度系数分别为:γ (CO 2) = 1.09, γ (H 2) = 1.10,γ (CO) = 1.23,γ (H 2O) = 0.77,问这时平衡点向何方移动? 31.反应CaCO 3(s) = CaO(s) + CO 2(g) 在常温常压下的分解压力并不等于零,那么古代大 理石建筑物何以能够保留至今而不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