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崩塌现场鉴别
浅谈滑坡勘查中滑面判别法

浅谈滑坡勘查中滑面判别法摘要:在滑坡地质灾害勘查中。
滑面的判别至关重要,只有在找到滑面的前提下,才能判断滑坡体的存在并将其形象地在剖面图上予以准确反应出来,从而对该灾害体的特性进行详细的论述,验算其稳定性。
在此基础上。
方能进一步对其提出合理化的治理措施和建议。
本文通过对“九寨沟县双河乡草坪上滑坡”勘查中所积累的工作经验,简单介绍滑坡勘查时滑面判别的步骤和方法,请同行专家们指正。
关键词:滑坡;勘查;滑面;判别;稳定性;治理措施1 概述草坪上滑坡位于九寨沟县城以南约8km的双河乡草坪上村,滑坡体外侧白水江对岸即为双河乡集镇,成都至九寨沟县的省级公路从此处经过,该滑坡体的总方量约1000万m3,为大型滑坡。
本次对该滑坡勘杏的主要任务为:①调查滑坡的空间位置、特征、潜在影响范围及受影响的实物指标,调查其边界范围及稳定性分区;②通过计算后分析滑坡体的整体稳定性,判断是否存在整体快速下滑的可能性;③提出防治措施与建议。
1.1气象、水文九寨沟县属川西高原气候的暖温带干湿河谷气候区,气候受地形影响显著。
主要特点是温和偏冷,夏短冬长,垂直差异大,昼夜温差变化大。
区内多年平均气温12.60C,极端最高气温35.8℃,极端最低气温一10.3℃,多年相对平均湿度65%,多年平均蒸发量1393.00ram;多年平均风速2.1m/s,历年最大风速13m/s。
多年平均积雪日数全年为4.4天,最大积雪深度为7cm,最大冻土深度为10cm。
区内主要地表径流为白水江,它是嘉陵江上游最大的支流。
勘查区内最大日降水量51.3ram,最大小时雨强40mm,最大10分钟雨强达25mm降水集中在雨季(5~9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5%,最大年降水量750.2mm,最大月降水量120mm。
区内年降水量和暴雨频次在四川境内均属偏少的地区,但降雨较集中,是该区域地质灾害最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常出现局地性高强度暴雨和冰雹天气,加上山区地形复杂,常可诱发严重的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和泥石流。
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

崩塌与滑坡地定义及其特征一、崩塌地定义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地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这一地质现象称为崩塌.二、滑坡地定义滑坡是指斜坡上地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地影响,在重力地作用下,沿着一定地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地自然现象.滑坡地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地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三、崩塌滑坡地差异性和共同点(一)差异性、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地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崩塌地破坏作用都是急剧地,短促地和强烈地.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地则相对较缓慢.、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度,高度大于米以上地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度以下地斜坡上.(二)共同点和联系、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地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地运动.、常在相同地或近似地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地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地滑坡.四、滑坡地相貌斜坡产生滑动之后,形成环状后壁、台阶、垅状前缘等特殊地滑坡地貌,外表看去很象一只倒扣过来地贝壳.滑坡地发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地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地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地滑动.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地,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也有地科学工作者将滑坡地发生划分为六个或四个阶段,对于最后两个阶段(剧烈滑坡和稳定压密),不同地划分大同小异,主要差别在于对蠕动变形阶段地划分.划分四个阶段地人把蠕动变形阶段分为蠕动挤压和滑动两个阶段,在蠕动挤压阶段,滑体只有蠕动变形并受到挤压,没有明显移动,而滑动阶段滑体已有明显位移,滑体上裂缝纵横交错,滑舌出水并发生坍塌.为了正确地识别滑坡,判定斜坡上有没有滑坡地存在,首先需要知道组成滑坡地不同要素以及它们地相互关系和位置.一个发育比较典型地滑坡,通常由滑坡体、滑动面、滑坡裂缝、滑坡壁、滑坡台阶、滑坡台阶、滑坡舌、滑坡鼓丘等要素所组成.滑坡体斜坡边缘与山体(母体)脱离并且向下滑动地那部分土石体,称为滑坡体,或简称滑体.滑坡体上地土石松动破碎,表面起伏不平,裂缝纵横,有些洼地积水成沼泽,长着喜水植物.不同滑坡体地体积差别很大,小型滑坡只有十几到几十立方米,大型滑坡体可达几百万至几千万立方米,特大型地甚至可达几亿立方米或更大.滑坡周界滑坡体与其紧挨着地周围不动土石体(母体)地分界线,称为滑坡周界,有些滑坡周界明显,有地周界很不明显.只要确定了滑坡周界,滑坡地范围也就圈定了.滑坡壁滑坡体后部与母体脱离开地分界面露出在外面地部分,在平面上多呈圈椅状或其它形状,其高度视滑动量与滑体大小而定,从数米至数百米不等.陡度多在°°间,似壁状,称滑坡壁或滑坡后壁.一般在新地滑坡壁上,都可以找到滑动擦痕,擦痕地方向即表示滑体滑动地方向.滑坡台阶由于滑坡体上下各段各块地滑动时间、滑动速度常常不一致,在滑坡体表面往往形成一些错台、陡壁,这种微小地地貌称为滑坡台阶或台坎,而宽大平缓地台面则称做滑坡平台或滑坡台地.滑动面、滑动带和滑坡床在滑坡体移动时,它与不动体(母体)之间形成一个界面并沿其下滑,这个面就叫做滑动面,简称滑面.滑动面以上揉皱地、厚数厘米至数米地扰动地带,称为滑动带,简称滑带.滑动面以下地不动体(母体),叫做滑坡床.有些滑坡并没有明显地滑动面,在滑坡床之上就是软塑状地滑动带.滑坡舌滑坡体前面延伸至沟堑或河谷中地那部分舌状滑体,称为滑坡舌,也叫做滑坡前缘、滑坡头部或滑坡鼓丘.在河谷中地滑坡舌,往往被河水冲刷而仅仅残留下一些孤石.称做滑坡鼓丘时,常常是由于滑坡体向前滑动过程中受到阻碍而形成了隆起地小丘.主滑线滑坡体滑动速度最快地纵向线叫做主滑线,也叫滑坡轴.主滑线代表着一个滑坡整体滑动地方向,它位于滑坡体上推力最大、滑坡床凹槽最深地纵断面上,是滑坡体最厚地部分.主滑线或为直线,或为曲线、折线,主要取决于滑坡床顶面地形状.滑坡裂缝滑坡在滑动之前和在滑动过程中,由于受力状况不同,滑动速度不同,会产生许许多多裂缝,这些裂缝一般可以分为四种:一是拉张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上部地地面,因滑坡体向下滑动或蠕动,产生拉张作用,形成若干条长十多米到数百米地张口裂缝;多呈弧形,其方向与滑坡壁大致吻合或平行,位于最外面地一条拉张裂缝,即与滑坡壁重合地一条,通常称为主裂缝;二是剪切裂缝,分布于滑坡体中下部地两侧,由于滑坡体和相邻地不动土石体之间相对位移产生剪切作用,或者由于滑坡体中央部分比两侧滑动更快而产生剪切作用,因而形成大体上与滑动方向平行地裂缝.在这些裂缝地两则,还常常派生出羽毛状平行排列地次一线裂缝.有时,由于挤压和扰动,沿着剪切裂缝常形成细长地土堆;三是鼓张(隆张)裂缝,当滑坡体向前方滑动时,因为受到阻碍或上部滑动比下部为快,土石体就会产生隆起并开裂形成张开地裂缝,鼓张裂缝地方向与滑动方向或垂直或平行;四是扇形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下部,尤以滑坡舌部为多,因滑坡体下部向两侧扩散而形成,它们也属于张开地裂缝.这些裂缝地方向,在滑坡体中部大致与滑坡滑动方向平行或成锐角相交,在滑坡舌部则呈放射状,所以称为扇形张裂缝或放射状裂缝.封闭洼地滑坡体向前滑动后,与滑坡壁之间拉开成沟槽或陷落成洼地,从而形成四周高、中间低地封闭洼地.封闭洼地中如果因滑坡壁地下水在此出露,或地表水在此汇集,形成湿地或水塘,就称为滑坡湖.需要指出地是,滑坡地相貌往往只有新生滑坡或产生不久地滑坡才显露得比较典型,发生时间较久地老滑坡,由于人为活动或自然地原因,它们地本来面貌常常受到破坏,以致不容易观察出来,必须通过仔细地调查,寻找出残留地特征和迹象,才能正确地加以识别.。
(完整版)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区别(精)

崩塌与滑坡的定义及其特征一、崩塌的定义陡坡上被直立裂缝分割的岩土体,因根部空虚,折断压碎或局部滑移,失去稳定,突然脱离母体向下倾倒、翻滚。
这一地质现象称为崩塌。
二、滑坡的定义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滑坡的别名叫做地滑,我国许多地方山区的群众,形象地把滑坡称为“走山”。
三、崩塌滑坡的差异性和共同点(一)差异性1、滑坡沿滑动面滑动,滑体的整体较好,有一定外部形态。
而崩塌则无滑动面,堆积物结构零乱,多呈锥形。
2、崩塌以垂直运动为主,滑坡多以水平运动为主。
3、崩塌的破坏作用都是急剧的,短促的和强烈的。
滑坡作用多数也很急剧、短促、猛烈,有的则相对较缓慢。
4、崩塌一般都发生在地形坡度大于50度,高度大于30米以上的高陡边坡上,滑坡多出现在坡度50度以下的斜坡上。
(二)共同点和联系1、崩塌滑坡均为斜坡上的岩土体遭受破坏而失稳向坡脚方向的运动。
2、常在相同的或近似的地质环境条件下伴生。
3、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缘的崩塌和崩塌堆载而形成的滑坡。
四、滑坡的相貌斜坡产生滑动之后,形成环状后壁、台阶、垅状前缘等特殊的滑坡地貌,外表看去很象一只倒扣过来的贝壳。
滑坡的发生通常分为三个阶段:一是酝酿阶段或蠕动变形阶段。
首先山坡上部出现裂缝,接着裂缝下侧的土体发生缓慢位移,每月仅数厘米。
这一阶段历时较长,有的达数年、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常常伴随出现各种异常现象,如地下水增多、山坡坡脚土体变形,以及出现震感和响声等。
二是突变阶段或剧烈滑动阶段。
当软弱岩层被完全剪断,滑动面或滑动带形成之后,位移速度加快,一般每小时数米至数百米,有时可达数千米,在少数情况下甚至发生急剧快速的滑动。
在突变之前,常见泉水变浊,坡脚局部坍塌或掉落土块。
三是残余变形或渐趋稳定阶段。
这是在突变阶段之后发生的,位移速度减慢,各块间变形逐步停止,滑带在压密下排水而固结,地表无裂缝、沉陷发生,最后完全稳定下来。
工程地质勘察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措施探讨

工程地质勘察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措施探讨摘要:滑坡是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对工程建设和人类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工程地质勘察中,如何准确识别滑坡,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滑坡的识别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供商榷。
关键词:滑坡;工程地质勘察;识别;防治措施引言:滑坡是由于地表松弛、下滑或者滑动引起的地质灾害,其危害性与发生频率都比较大。
在工程建设中,滑坡的存在会给工程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害,甚至威胁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因此,对于滑坡的识别和防治措施是工程地质勘察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滑坡的识别方法和常见特征1、宏观识别宏观识别是通过野外观察、地形分析和遥感图像分析等手段,对滑坡进行宏观分析和判断。
常见的宏观识别方法包括:(1)野外观察法野外观察法是一种比较直观、简便的滑坡识别方法,通过观察地表变形、断裂、裂缝、水流等现象,对滑坡进行宏观识别。
这种方法不需要复杂的仪器设备和技术,可以快速判断滑坡的发生和规模,并提供现场实测数据和样本。
但是,野外观察法只能从表面现象进行判断,不能深入了解滑坡的内部结构和特征,需要与其他识别方法相结合使用。
(2)地形分析法地形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地形、地貌特征和地质构造等因素,判断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
这种方法需要对地质、地形、水文等多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结合实际地质情况进行判断。
通过地形分析法,可以有效识别潜在的滑坡危险区域,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但是,地形分析法需要大量的工作量和资料支持,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经验。
(3)遥感图像分析法遥感图像分析法是一种比较先进、高效的滑坡识别方法,通过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取滑坡的空间分布和特征信息,进行宏观分析和判断。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滑坡信息,判断滑坡的形态、大小和分布等特征,为后续的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但是,遥感图像分析法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软件支持,对遥感数据的解译和处理能力要求较高,需要进行准确的判断和验证。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文库)

一、区别
1.崩塌:是指动,堆积在坡 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滑坡:是指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下滑的
现象。
3.泥石流:
是由暴雨、冰 雪融水等水源 激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 的特殊洪流。
一定要有水
垂直运动为主 水平运动为主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
(1)崩塌还是滑坡?
坡度>50° 石块滚落 垂直运动为主
崩塌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
(2)崩塌还是滑坡?
总体坡度<50° 坡面整体下滑
水平运动为主
滑坡
看图片,判断地质灾害类型
(3)滑坡还是泥石流?
在山谷 不是坡面整体下滑 有流动的痕迹
泥石流
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1.崩塌:是指较陡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
作用下突然脱离山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 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2.滑坡:是指斜坡(<50°)上的岩体、土体在重力作用
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下滑的
现象。
3.泥石流:
是由暴雨、冰 雪融水等水源 激发的,含有 大量泥沙石块 的特殊洪流。
中国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
一定要有水
垂直运动为主 水平运动为主
二、联系 1.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在成因上的联系
崩塌、滑坡可以相互包含或转化,如大滑坡体前 缘可以有崩塌,崩塌堆载也可以形成滑坡。而崩 塌和滑坡都可以为泥石流提供松散物质。
2.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空间分布上的联系
它们的空间分布 虽然不完全重合 ,但也有一定的 相关性,都主要 分布在山区。
山体滑坡的迹象与治理方法

山体滑坡的迹象与治理方法山体滑坡是指山体由于内部构造破坏或外部力量作用而引发的土壤、岩石等物质向下滑动的现象。
这种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和预防山体滑坡的发生,以及有效地治理已经滑坡的山体,我们需要了解山体滑坡的迹象和相应的治理方法。
一、山体滑坡的迹象1. 地面裂隙:山体滑坡发生前,地面通常会出现明显的裂隙,这是由于山体内部的压力逐渐积累所导致的。
这些裂隙可能出现在地面上,也可能出现在建筑物、道路等人工结构上。
2. 地表滑动:山体滑坡的一个明显迹象是地表的滑动。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山体周围的植被、岩石或土壤是否发生了明显的位移来判断是否存在滑坡的风险。
3. 潮湿土壤:由于山体滑坡常常与水有关,因此当土壤湿润或出现渗水现象时,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潮湿的土壤可能会导致土壤的稳定性下降,从而增加了山体滑坡的风险。
4. 崩塌现象:山体滑坡往往伴随着山体的崩塌,特别是在雨季或频繁的地震等自然灾害之后,山体滑坡的发生概率更高。
因此,当周围的土地或岩石发生明显的崩塌现象时,也应引起我们的警惕。
二、山体滑坡的治理方法1. 工程治理:工程治理是预防和控制山体滑坡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治理山体滑坡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a. 加固土壤:在滑坡边坡上设置钢筋混凝土墙或岩石套网,增加边坡的稳定性,防止土壤滑动。
b. 排水处理:合理排除滑坡区域的积水,减少土壤的液化风险。
c. 植被修复:植被可以起到抓土固土的作用,通过植被修复可以增加边坡的抗滑性能。
2. 环境管理:在治理山体滑坡时,还应注意环境管理,避免人为因素加剧滑坡风险。
例如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严格控制超载超采和乱挖滥采行为,保护山体的完整性。
3. 监测预警:山体滑坡具有突发性和危及性,及时发现滑坡迹象对于预防灾害的发生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滑坡监测系统,利用地质雷达、位移仪等设备进行实时监测,并通过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可以有效降低山体滑坡的危害。
关于山体滑坡的鉴定方法

关于山体滑坡的鉴定方法
判断滑坡体的稳定性的根据
滑坡后,在野外,从宏观角度观察滑坡体,可以根据一些外表迹象和特征,可粗略的判断它的稳定性。
已稳定滑坡体的迹象
(1)后壁较高,长满了树木,找不到擦痕,且十分稳定。
(2)滑坡平台宽大、且已夷平,土体密实,有沉陷现象。
(3)滑坡前缘的斜坡较陡,土体密实,长满树木,无松散崩塌现象。
前缘迎河部分有被河水冲刷过的现象。
(4)河水远离滑坡的舌部,甚至在舌部外已有漫滩、阶地分布。
(5)滑坡体两侧的自然冲刷沟切割很深,甚至已达基岩。
(6)滑坡体舌部的坡脚有清晰的泉水流出等等。
不稳定滑坡体的迹象
(1)滑坡体表面总体坡度较陡,而且延伸很长,坡面高低不平。
(2)有滑坡平台、面积不大,且有向下缓倾和未夷平现象。
(3)滑坡表面有泉水、湿地,且有新生冲沟。
(4)滑坡表面有不均匀沉陷的局部平台,参差不齐。
(5)滑坡前缘土石松散,小型坍塌时有发生,并面临河水冲刷的危险:
(6)滑坡体上无巨大直立树木。
滑坡野外判断及识别方法

滑坡野外判断及识别方法1. 嘿,朋友!想知道怎么在野外判断滑坡不?这就像猜谜语一样有趣呢。
你看那山坡呀,如果坡上的树木长得东倒西歪的,就像喝醉酒的人似的,这可能就是滑坡的一个信号。
我上次去爬山,看到有个山坡的树都歪向一边,当时就心里一惊,觉得这地方不太对劲,后来才知道那就是有滑坡隐患的表现呢。
2. 咱在野外的时候啊,得留意山坡上的石头。
要是那些石头看起来就不老实,像是随时要跑的调皮孩子,比如说有些石头已经脱离了原本的位置,滚落到坡下或者卡在半路,那这个山坡就很危险,就像一个摇摇欲坠的积木塔,随时可能崩塌。
我有个朋友在徒步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差点被滚落的石头砸到,现在想起来都后怕。
3. 你要是发现山坡上的土壤有裂缝,这可就像房子的墙上出现了大缝子一样糟糕。
这些裂缝就像是大地张开的嘴巴,在向我们发出警告。
我记得有一次看到一个山坡上的土裂得像干涸的河床,那时候就感觉这个山坡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说不定啥时候就发生滑坡了。
4. 在野外观察山坡的坡度也很重要。
太陡的山坡就像站在悬崖边,特别容易发生滑坡。
就好比你把一堆沙子堆得很陡,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它就会塌下来。
我见过那种特别陡的山坡,从下往上看的时候,心里直发毛,感觉就像在看一个危险的巨兽,随时可能扑下来。
5. 还有啊,山坡上的植被也能给我们提示。
如果植被突然变得稀少,就像一个人的头发大把大把地掉,那这个山坡可能就有问题。
有次去一个地方,看到一片山坡和周围的山坡相比,草啊树啊都少很多,当时就觉得这里的土地好像生病了,后来才知道那是滑坡导致植被难以生长的结果。
6. 咱得注意山坡脚下的情况。
如果有很多新的小土堆或者石块堆积,就像是有人在那里偷偷倒垃圾一样奇怪。
这可能是从山坡上滑落下来的东西,那就说明这个山坡在动呢。
我有一次在山脚下看到这种情况,当时就赶紧离远了点,就怕山坡突然滑坡把我给埋了。
7. 水可是滑坡的一个关键因素哦。
如果看到山坡上有泉水或者溪水突然变得浑浊,就像一杯清水里突然被搅进了泥巴,这可能是因为山坡内部的土壤在移动,导致水变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地形地貌特征:崩塌山体坡度为55°以上,且高差大(大于30m),坡体成孤立山嘴、山峰或凹形陡坡。
滑坡在斜坡上常成环谷(如圈椅、马蹄状地形)地貌,或斜坡上出现异常台坎及斜坡坡脚侵占河床(如河床凹岸反而稍微突出)。
滑坡体上常有鼻状凸丘或多级平台,其高程和特征与外围阶地有差异。
在边坡高处的陡坡下部出现洼地、沼泽及其它负地形。
滑坡体两侧常形成沟谷,并有双沟同源现象。
崩塌滑坡体上有裂缝、房屋倾斜、开裂和出现醉汉林、马刀树等现象。
二、地层岩性特征:崩塌体坡脚有块石大小相差悬殊结构零乱的崩塌堆积物,又叫倒石堆,崩塌体前缘小型崩塌、坠落不断发生。
坡体内部裂隙发育,尤其是垂直和平行斜坡延伸方向的陡倾裂缝发育,或顺裂隙、软弱带发育,坡体上部拉张裂缝发育,裂缝不断加长加宽,速度突增,裂缝即将可能贯通,使之与母体(山体)形成分离之势,滑坡体内的岩土常有扰动松脱现象。
基岩层位产状特征与滑坡体外产状不连续,有时局部地段新老地层呈倒置现象。
常见有泥土,碎屑充填或未被充填的张性裂缝,滑坡体上普遍存在小型坍塌。
含有软弱夹层的顺向坡,当坡度角大于岩层倾角,而岩层倾角又大于10°时,常常容易产生滑坡,岩层倾角20°-30°时,滑动者较多,大于30°的一般都会产生滑坡。
三、水文地质特征:斜坡含水层的原有状况常被破坏,使滑坡体成为复杂的单独含水体。
在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溢出。
四、滑坡边界及滑床:滑坡后缘断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挤出或呈舌状凸起;滑坡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
滑坡床常具有塑性变形带,其内多由粘性物质或粘粒夹磨光角砾组成,滑动面很光滑,有擦痕,其擦痕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
五、与坡积物及断层的区分
(一)土地滑坡与破积物的区分
土体滑坡与坡积物的主要区别是:坡积物在地貌上和周围相协调,斜坡坡脚不侵占河床,坡积物上的平台与外围阶地高程,特征基本一致;滑坡体上有醉汉林、马刀树和出现地面裂缝,房屋倾斜下座开裂等现象。
坡积物无滑床等一些滑坡要素。
(二)基岩滑坡与倾向坡脚的断层的区别,野外地质调查中,倾向坡脚的断层容易误认为是基岩滑坡的滑动面(滑床)而将基岩滑坡与断层混淆。
崩塌与滑坡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常推积在山坡脚,呈锥形体,结构零乱,毫无层序;而滑坡堆积物常具有一定的外部形状,滑坡体的整体性较好,反映出层序和结构特征。
也就是说,在滑坡堆积物中,岩体(土体)的上下层
位和新老关系没有多大的变化,仍然是有规律的分布。
2 、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山体),而滑坡体则很少是完全脱离母体的。
多属部分滑体残留在滑床之上。
3 、崩塌发生之后,崩塌物的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重心位置降低了很多;而滑坡则不然,通常是滑坡体的水平位移量大于垂直位移。
多数滑坡体的重心位置降低不多,滑动距离却很大。
同时,滑坡下滑速度一般比崩塌缓慢。
4 、崩塌堆积物表面基本上不见裂缝分布。
而滑坡体表面,尤其是新发生的滑坡,其表面有很多具有一定规律性的纵横裂缝。
比如:分布在滑坡体上部(也就是后部)的弧形拉张裂缝;分布在滑坡体中部两侧的剪切裂缝(呈羽毛状);分布在滑坡体前部的横张裂缝,其方向垂直于滑坡方向,迹即受压力的方向;分布在滑坡体中前部,尤其是以滑坡舌部为多的扇形张裂缝,或者称为滑坡前缘的放射状裂缝。
崩塌与滑坡为山区严重的地质灾害。
崩塌亦称山崩、岩崩、塌方等。
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过程。
根据崩塌岩石性质,分为岩崩、土崩。
以一次崩落岩土体体积大小标度崩塌规模,分为4级:(1)小型崩塌:岩土崩落体积小于10000m3;(2)中型崩塌:岩土崩落体积为10000~100000m3;(3)大型崩塌:岩土崩落体积为10000~1000000m3;(4)特大型崩塌:岩土崩落体积大于1000000m3。
滑坡俗称走山、移山、垮山、地滑、土溜等。
它是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种种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或过程。
从不同角度可以把滑坡分为若干种类型:根据滑坡体岩土性质将滑坡分为松散沉积土滑坡、填土滑坡、半成岩滑坡、破碎岩石滑坡、完整岩石滑坡;根据滑坡体厚度(或滑床深度)分为浅层滑坡、中层滑坡、深层滑坡。
滑坡与崩塌同属于斜坡变形现象,二者一方面具有类似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另一方面又具有不同特点。
崩塌活动是崩塌体完全脱离母体,岩土体垂直位移量远大于水平位移量,其发生过程短暂而又突然;而滑坡体则很少完全脱离母体,岩土体水平位移量一般大于垂直位移量,其发生过程长短不一,短的可在几分种内完成,长的可历时数年。
滑坡除了破坏房层和其他工程设施外,还常常破坏农作物和耕地,有时还会造成人畜伤亡、阻塞河道等。
决定滑坡破坏能力的指标主要是滑坡体体积和滑坡的滑动速度。
根据滑坡体体积,将滑坡分为4个等级:①小型滑坡:滑坡体积小于100000m3;②中型滑坡;滑坡体体积为100000~1000000m3;③大型滑坡:滑坡体积为1000000~10000000m3;④特大型滑坡(巨型滑坡):滑坡体体积大于10000000m3。
根据滑坡的滑动速度,将滑坡分为4类:①蠕动型滑坡:人们凭肉眼难以看见其运动,只能通过仪器观测才能发现的滑坡;②慢速滑坡:每天滑动数厘米至数十厘米,人们凭肉眼可直接观察到滑坡的活动;③中速滑坡:每小时滑动数十厘米至数米的滑坡;④高速滑坡:每秒滑动数米至数十米的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