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与疗效观察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采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采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采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之间,选取对象为6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31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1例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的观察组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术后6个月的炎性因子水平。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明显差异,对比(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逐步降低,且各阶段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
术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蛋白C-反应(CRP)、降钙素原(PCT)和白介素-6(IL-6)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P<0.05)。
结论:将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应用于术后冠心病患者中,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意义。
【关键词】冠心病;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炎性因子水平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之间,选取对象为6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就“冠心病介入治疗后采用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的疗效及对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选取时间范围在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之间,选取对象为62例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将这6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31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1例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同型半胱氨酸疗法的观察组患者。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口服阿司匹林(湖南新汇制药有限公司,规格:50mg*100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1756)进行治疗,150mg/次,1次/d,于睡前服用[1];联合口服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5mg*20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00542)进行治疗,75mg/次,1次/d,于睡前服用;以及口服洛伐他汀(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规格:20mg*12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65732)[2]。
75岁以上冠心病病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观察

脑钠 素 是反 映左 心 室舒 张 末压 的一项 血 流 动力 学 指
标 ,与充 血性心力 衰竭 的严重 程度 明显相关 [,心 室是 合 4 ] 成和分 泌主要 部位 ,心室 负荷 和室壁 张力 增加 时分 泌 [ 。 5 ] 心力衰竭 时 ,心室容 量剧 增 , 压力 增高 ,心室 舒张 末期 压 增 高 , 射 血分 数 下 降 , 造 成 肺 淤血 ,从 而 引起 呼 吸
维普资讯
・
21 ・ O
S uh C iaJ u u fC r iv s ua s ae 。 u e2 o Vo 3 No3 o t h n o r a o a do ac lrDie s J n o 7. lt . l s
慢性 阻塞 性肺 病组 ,低 于 诊 断值有 3 5例 ,符合 率 7 % , 0 而高 于诊断值有 1 ,不 符合率 为 3 %。 5例 0
脑钠 素水平 与左心 室射血 分数呈 负相关 ,见 图 1 。
3 讨 论
标 相结 合 ,使诊 断心 力衰竭 的准确 性从 7 %提高 到 8 %。 4 1
综 上所 述 ,测 定 脑钠 素有 助 于 对急 性 呼吸 困难 病 人
进 行鉴 别诊 断 ,可 以在 第一 时 间对 病人 的呼 吸困难 性 质 作 出诊 断 ,提 高诊 断 的 准确 性 ,这 对病 人 及时 准确 治疗
l f v n rc l n s s o i l te s i a i n s wi o t e e t u a e d y t l wal r s n p t t t a ri t i r c s e h c
协 会 [ m r a o eeo adooy( C / m r a en A ei n cl g fcri g A C) A e cn ha c l l i ascao ( H ] 力 衰竭 指 南 指 出 , 原 发性 肺 疾 病 导 soitn A A) 心 i 致 的 呼吸 困难病 人 血浆 脑钠 素 浓 度正 常 .而 心力 衰 竭 导 致 的 呼吸 困难病 人 血 浆脑钠 素 浓 度显 著增 高 。测 定 脑钠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段保良;李文娟;赵运法;李志红;赵永娟【期刊名称】《医疗装备》【年(卷),期】2016(029)004【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04例,随机分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
结果研究组心绞痛缓解及心电图的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组 NYHA 心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1)。
结论在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明显优于常规的西医治疗,临床效果较好,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具有临床应用推广价值。
【总页数】2页(P143-144)【作者】段保良;李文娟;赵运法;李志红;赵永娟【作者单位】魏县人民医院河北魏县 056800;青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北青县062650;魏县人民医院河北魏县 056800;魏县人民医院河北魏县 056800;魏县人民医院河北魏县 056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相关文献】1.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观察 [J], 马朝霞2.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泪小管断裂的临床观察 [J], 陈永明;秦牧;曹向前3.两种不同方法治疗早期牙隐裂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J], 贾鹏4.两种不同方法治疗女性难治性膀胱过度活动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J], 朱扬进; 马亮; 余燕岚; 吴欣蔚; 陈亚然; 陈斌5.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瘢痕疙瘩的临床疗效观察 [J], 王丽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得了冠心病,这些治疗方法要知道

81基层医生·互动交流得了冠心病,这些治疗方法要知道□中江县中医医院 刘 查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使血管腔出现狭窄或者阻塞情况,导致患者发生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
冠心病的发作一般与患者的情绪激动、饱食以及季节变化有关,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突感心前区疼痛,或者出现憋闷感。
发生心肌梗死时,患者胸痛感觉比较强烈,疼痛持续时间在半小时以上,同时可能会出现发热、出汗或者呕吐情况。
冠心病会让患者面临猝死风险,因此,需要通过有效手段对患者进行治疗,改善临床症状。
那么,冠心病的常见治疗方法有哪些呢?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的作用主要是为了缓解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避免出现心肌梗死,降低死亡率。
临床常用的药物主要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应在医生指导下结合患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硝酸酯类药物包括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等,在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
β受体阻滞剂一般有良好的抗心绞痛作用,可以针对心律失常症状发挥出良好的预防作用。
在患者无明显禁忌情况时,通过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艾司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缺血反复发作,但是如果患者伴有哮喘或者严重心动过缓等,则不能使用。
钙离子拮抗剂(硝苯地治疗是公认最安全、也是最有效的急救方法。
以支架植入为例,分为裸金属支架、药物洗脱支架和生物可吸收支架,通过对狭窄冠脉的机械支撑,可帮助患者恢复血流和改善心肌缺氧缺血。
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搭桥手术”,是将身体其他部位的血管作为“桥”,跨过冠脉的狭窄部位,一端与升主动脉相连,另一端与冠脉狭窄部位的远侧相连,让血液能绕过狭窄、闭塞的血管到达缺血的部位,改善心肌血液供应,从而确保冠状动脉血液的正常循环,达到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延长寿命的目的。
搭桥手术一般更加适用于复杂、严重的冠脉狭窄情况。
急诊治疗冠心病60例临床观察

1 资 料 与 方 法
次, 1 2} l / 次, 共7 d , 其它辅助治疗药物 同上等。
对照组 : 实施 择期介入 治疗 , 根据患 者病情 , 人 院后 接受强
化药物治疗 ,经冠脉造影确定病情及血管情 况后择期实施介入 治疗 , 术前及术后药物同上。
( t = 2 . 3 4 7 , 2 . 8 2 2 , P < 0 . 0 5 ) 。
【 中图分 类号】R 4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 号】1 6 7 4 - 0 7 4 2 ( 2 0 1 3 ) 0 9 ( c ) 一 0 0 6 9 — 0 2
冠心病是心 内科 最常见 的心血管系统疾 病之一 , 抢 救和治疗 不及 时就会 导致患者猝死[ 1 】 。随着 急诊介入治疗在冠心病抢救 中 应用 的推 广 , 其在及 时挽 救患 者生命 、 保 护心 功能 、 缩小 急性 心 肌梗死范 围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 明显脚 。为探讨急诊介入治疗冠 心病 的临床应 用效果 ,该研 究分析该 院 2 0 1 1 年1 0月一2 0 l 2年 1 O月 收治 6 O例采 取急诊 介入治疗 的冠心 病 的病 历资料 ,并 与
临床医学
C h i n a & F o r e i g n M e d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口固 ● ■ ■ ■ 肾 叠 ■ ■
急诊 治疗 冠心病 6 0 例 临床观察
杨 斌
云南省昆 明市第一人 民医院 , 云南昆明 6 5 0 0 1 1
例, 高血压 2 3例 , 糖尿病 5例 。
1 . 2 方 法
2 .1 所示 .观察组症 状缓 解率和介入治疗成 功率分别为 9 3 . 3 3 %, 9 8 . 3 3 %, 对 照组分别为 9 0 %, 9 5 %, 提示 两组临床疗效差 异无 统计学意义 ( X 2 = 2 . 43 0 , 1 . 9 3 5 , P > 0 . 0 5 ) 。 观察组症状缓解 时间 和住 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 . 提示 组间 比较 。 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
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估

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与效果评估冠心病,一种以心绞痛或心肌梗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心血管疾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
冠心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的实施以及效果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侧重探讨针对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干预措施,并对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效果进行评估。
一、生活方式管理生活方式是冠心病患者干预的首要环节。
有效的生活方式管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血管健康状况,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以下是常见的生活方式管理措施:1. 饮食调整:冠心病患者应注意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摄入,增加蔬果和全谷物的摄入量,控制体重,避免肥胖和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产生。
2. 运动锻炼:适度的有氧运动可以提高心血管系统的代谢功能,增强心肌的耐力和功能,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和血脂,改善冠状动脉循环。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冠心病患者应积极戒烟限酒,避免进一步损害心血管系统。
此外,生活中的精神压力管理、良好的睡眠质量以及避免长时间久坐等也是帮助冠心病患者改善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
二、药物治疗针对冠心病患者的药物治疗是干预的关键环节。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1. 抗血小板药物: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可以抑制血小板凝集,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2. 氮类降压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可以降低血压,改善心肌功能,减少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3. 治疗血脂异常的药物:如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4. 心血管保护药物:如酸性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等,有助于改善心绞痛症状,减少心肌梗死的风险。
药物治疗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医生的指导进行,以确保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三、介入治疗对于严重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手段。
常见的介入治疗包括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雷斌;李方;安家晨;周玉杰;杨士伟【期刊名称】《中国医学创新》【年(卷),期】2011(8)22【摘要】目的评价高龄(年龄≥75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条件的高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PCI治疗.患者入院后经临床和心电图诊断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AMI诊断标准.结果 106例患者接受直接PCI术,梗死相关血管:前降支86支,回旋支4支,右冠状动脉16支.106支梗死相关动脉,成功开通102例,于球囊扩张后置入支架110枚,2例术中死于心源性休克.术后即刻造影成功率为98.5 %,手术操作成功率为98%.术后1例住院期间死于心脏破裂.梗死后1周的平均左室射血分数为(51.2±3.3)%.结论急诊PCI治疗对高龄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有效的.【总页数】3页(P138-140)【作者】雷斌;李方;安家晨;周玉杰;杨士伟【作者单位】471003,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471003,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471003,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安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55例疗效分析 [J], 叶少武;陆兆华;彭晓燕;卢谦;黎志革;邓春梅2.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 赵祥海;杨松;蒋建东3.缺血后适应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 韩琳;赵祥海;杨松4.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后单导联ST段回落不良对预后的影响[J], 丁怀玉;周旭晨;刘俊;朱皓;魏明丽;杨新春5.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J], 王俊英;王佐岩;彭建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伤 ,充分暴 露肱骨远端各 骨折碎片 部分和肘关节 ,原则上 不离断损伤
活动度 ( 1 2 5 . 5 I ±2 2 . 3 8 )。分 别高于尺骨鹰 嘴组 ( 7 5 . 7 3 ±9 . 7 8 )分 、 ( 1 0 2 . 8 l ± 2 l , 7 6 )。 ,差异具有 显著性 统计学意义 ( P <O , 0 1 )。 2 . 3肘 关节功能恢复情况 所有患者 术后 随访 1 2 个月 末,尺骨鹰 嘴组肘关节 功能恢复 为优1 5
验, P<0 . 0 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
2结 果 2 . 1手术情 况
等 手术 并 发症 较 多 。因此 ,科学 选择 手术 方 式成 为保 障复位 效 果和 恢 复肘关节 功能的关 键 。 根据 截骨部位 ,结合手术 暴露及其创 伤等方面考 虑 ,选取 尺骨纵 轴 垂直平 面截骨术暴露 肱骨远端关 节面相对理 想 ,术 中对 肱骨滑车 , 肱骨 内外侧髁 以及肱骨 小头施术操 作方便 ,与 肱三头肌组 比较 ,手术 部 位及其周 围区域直观 清晰 ,从而 最大程度缩短 手术时 间和 降低术 中
冠心病是 中老年常见 的一种心血 管疾病 ,其发病率 和病死率呈 现
逐 年上升 的趋 势。介入治疗 虽然具有 很好的临床 疗效 ,但术 后较高 的
动情 况 :记 录两组 患者Ma y o ) ]  ̄ 关 节功能评 分和 关节活 动度 ;③肘 关
节功 能恢复情 况 :按 照Ma y o l f  ̄ 关节功 能评分标 准 ( ME P S ) 在术 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与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与治疗疗效。
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急诊组33例与择期组32例。
择期组给予择期介入治疗;急诊组行急诊介入治疗。
就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超声心动指标和治疗成功率、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和出院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比较。
结果急诊组治疗成功率跟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和出院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组超声心动指标与择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急诊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与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可加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减少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和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标签: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治疗疗效
冠心病为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若救治不及时可出现猝死。
目前,随着急诊介入治疗的不断推广,冠心病患者及时抢救率也随之升高,可预防心肌梗死,保护心功能,对患者转归有促进作用[1-2]。
本研究探讨了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与治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6年2月我院治疗的冠心病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急诊组33例与择期组32例。
择期组男17例,女15例。
年龄45~76岁,平均年龄(60.61±10.36)岁。
急诊组男18例,女15例。
年龄44~77岁,平均年龄(60.24±11.31)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吸氧,了解生命体征,并给予冠脉造影,明确血管狭窄情况,择期组给予择期介入治疗[3];急诊组行急诊介入治疗。
术前口服或经胃管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等药物,并适当给予硝酸酯类、降脂类和钙离子拮抗剂,取平卧位,用2%利多卡因进行局麻,并采取改良Seldinger法经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常规置6F鞘管,引入导丝,并沿着导丝置入冠脉支架,冲洗血管阻塞部位,完成后进行造影复查,确定血流通畅后拔出鞘管并进行加压包扎,术后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等口服,治疗半年,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000 U/次,2次/d,治疗1周[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超声心动指标和治疗成功率、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和出院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超声心动指标比较
急诊组患者超声心动指标跟择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比较
急诊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和出院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急诊组治疗成功率跟择期组比较,差异無统计学意义(P>0.05),而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和出院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择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3 讨论
冠心病为常见心内科疾病,发病率、死亡率高,目前治疗方法有溶栓、介入和冠脉旁路移植等。
近年来,随着微创诊疗技术和医疗器械不断成熟,急诊介入治疗在冠心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可最大限度挽救心肌,促进心功能的改善,以改善患者预后。
但介入治疗时机仍是临床存在争议的地方[5-6]。
本研究中,择期组给予择期介入治疗;急诊组行急诊介入治疗。
结果显示,急诊组治疗成功率、超声心动指标跟择期组无显著差异,而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和出院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择期组,症状缓解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择期组,说明采取急诊介入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终点事件发生率。
因而,对于冠心病急性期患者,应尽早入院检查,在确定手术指征后及早进行介入治疗。
对于多支血管病变者,需先给予药物积极进行积极抗休克、改善心衰和扩张梗死血管等治疗,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进行择期介入治疗[7-8]。
综上所述,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与治疗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心
功能,可加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减少住院期间终点事件和出院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晓伟.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及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6,24(7):84-85.
[2] 张秀丽.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7):88-90.
[3] 王永革.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20例的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4(24):108.
[4] 巴艳茹.46例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护理及效果观察[J].科教导刊-电子版(下旬),2014,31(11):152.
[5] 邹玲,闫振明,宋耀锋,等.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术后无复流患者常见血管影像学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4,12(18):34-35.
[6] 王朝富,王培书,刘全义,等.基层医院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15例体会[J].微创医学,2010,5(1):75-76.
[7] 杨斌.急诊治疗冠心病60例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3,32(27):69,71.
[8] 何培源.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和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有效性、安全性及优化治疗策略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