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关于非遗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非遗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关于非遗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口口相传的文化积淀和记载,它们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在历史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本次调研以暑期社会实践的形式进行,旨在通过学生们的实地调研,深入了解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面貌与现状,探索当下非遗保护和传承的难点和困境,为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保护措施和传承模式的建议。

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实践调研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认知,使之在亲身体验与实践中积累相关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学生们的调研与反馈,为相关部门提供改善与完善的建议,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二、调研内容与方法1.调研内容:(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及分类:通过专家讲解与文献查阅,学生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相关保护政策进行学习;(2)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调研:学生们将走访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了解其文化传统、传承方式和现状,并透过调研表格和访谈录音等形式,记录相关数据,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数据支持;(3)非遗传承与发展的研究与探讨:针对所走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生们将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对传承难点与困境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2.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调研:通过图书馆、档案馆等相关机构,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术研究现状与相关政策法规;(2)实地调研:学生分组进行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调研,采用访谈记录、调研表格等形式,收集相关数据,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分析;(3)座谈研讨:学生们将结合实地调研的结果,进行座谈研讨,对非遗传承与发展进行深入讨论,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

三、调研实施与效果本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共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具体实施如下:(一)文献资料调研与学习阶段:学生们结合专家讲解,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类和相关政策进行学习与了解;并利用实践活动课堂的时间,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了解和探讨。

家乡非遗实践报告范文(2篇)

家乡非遗实践报告范文(2篇)

第1篇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传、反映民族历史记忆和文化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深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调查活动。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拍摄等方式,对家乡的非遗项目进行了深入了解,现将实践报告如下。

二、实践背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

家乡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地区,拥有许多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传承危机。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和挖掘家乡的非遗项目,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这些非遗项目。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在实践过程中,我先后对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实地考察,包括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传统节日等。

(1)传统手工艺:我参观了家乡的剪纸、泥塑、编织等传统手工艺制作现场,了解了这些手工艺的制作过程、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2)民间艺术:我观看了家乡的民间舞蹈、戏曲、曲艺等表演,感受到了民间艺术的魅力和独特风格。

(3)传统节日:我参与了家乡的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如端午节、中秋节等,体验了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内涵。

2. 访谈在实践过程中,我采访了多位非遗传承人、专家学者和当地居民,了解了他们对家乡非遗项目的看法和传承经验。

(1)非遗传承人:我采访了剪纸、泥塑等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人,了解了他们传承非遗项目的艰辛和付出。

(2)专家学者:我请教了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了解了家乡非遗项目的历史、文化价值和传承现状。

(3)当地居民:我采访了当地居民,了解了他们对家乡非遗项目的认识和传承意愿。

3. 拍摄为了更好地记录家乡的非遗项目,我运用摄影、摄像等手段,对非遗项目进行了拍摄。

这些影像资料为家乡非遗项目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实践成果1. 深入了解家乡非遗项目通过实践,我对家乡的非遗项目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包括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

非遗调研社 会实践报告

非遗调研社 会实践报告

非遗调研社会实践报告在当今快速发展的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和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挑战。

为了深入了解非遗的现状,我们非遗调研社开展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探寻非遗的魅力,发现其面临的问题,并思考相应的保护与传承策略。

一、调研背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许多传统文化受到了冲击,非遗也不例外。

一些非遗技艺面临失传,相关的文化生态逐渐消失。

为了不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浪潮中消逝,我们觉得有必要深入调研,为其保护与传承贡献一份力量。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旨在:1、了解本地各类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包括传承人数、传承方式等。

2、探究社会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和态度。

3、分析非遗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提出促进非遗传承与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1、文献研究我们查阅了大量有关非遗的文献资料,包括学术论文、政策文件、新闻报道等,为调研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背景信息。

2、实地考察我们深入到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生产场所等地,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3、问卷调查设计并发放了问卷,对社会不同群体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非遗的认知、兴趣和参与度。

4、案例分析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对其传承与发展的历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不足。

四、调研结果1、非遗项目的传承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和访谈,我们发现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情况不容乐观。

例如,传统的手工技艺如木雕、竹编等,由于市场需求减少、学艺周期长、收入低等原因,愿意学习和从事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传承面临困境。

而一些与民俗文化相关的非遗项目,如地方戏曲、民间舞蹈等,虽然在特定的节日和场合仍有展示,但受众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轻人的关注度较低。

2、社会大众对非遗的认知和态度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对非遗有一定的了解,但了解程度较浅。

多数人认为非遗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但在日常生活中对非遗的关注和参与较少。

对于非遗的传承与发展,大部分人表示支持,但认为政府和社会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2篇)

文化遗产社会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前言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愈发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全民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文化遗产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本次报告将从调查背景、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及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调查背景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众多的文化遗产。

然而,在现代化进程中,一些文化遗产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失传风险。

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我们开展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

三、调查方法1. 调查对象:选取了我国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如故宫、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

2. 调查方式:通过网络、书籍、实地考察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了解文化遗产的现状。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四、调查结果及分析1. 文化遗产的现状(1)故宫:故宫作为我国古代宫廷建筑之精华,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近年来,故宫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保护工作,但仍存在部分古建筑年久失修、游客过多导致文物受损等问题。

(2)长城:长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

目前,长城的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部分段落损坏严重、游客破坏现象等问题。

(3)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兵马俑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瑰宝,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价值。

近年来,兵马俑的保护工作得到了加强,但仍存在部分俑体损坏、空气污染等问题。

2. 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存在的问题(1)保护意识不足:部分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认识不足,导致一些文物遭到破坏。

(2)保护资金不足: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国部分地区的文化遗产保护资金不足。

(3)保护技术落后:我国部分文化遗产的保护技术相对落后,难以满足保护需求。

(4)法律法规不完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法规尚不完善,部分地方保护力度不够。

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各地纷纷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报告以某地非物质文化遗产——XXX为例,介绍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成果及启示。

二、活动背景XXX作为我国某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不断提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XXX面临着传承危机。

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某地组织开展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三、活动内容1. 实地考察活动伊始,我们一行人来到了XXX传承基地。

在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XXX的制作工艺、历史演变以及传承现状。

通过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XXX的制作过程复杂,技艺要求高,且传承人越来越少。

2. 交流学习在传承基地,我们与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传承人向我们详细介绍了XXX的制作工艺、文化内涵以及传承过程中的艰辛。

通过交流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3. 活动开展(1)举办XXX制作培训班:邀请传承人现场教学,让学员们亲自动手体验XXX的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开展XXX知识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讲解XXX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以及传承现状,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

(3)举办XXX作品展览:展示学员们制作的XXX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4. 媒体宣传利用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对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宣传报道,扩大活动影响力,提高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

四、活动成果1. 提高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增强了传承意识。

2. 发现了一批具有潜力的传承人,为XXX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3. 培养了一批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为XXX的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 会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 会调查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调查报告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现状和保护情况,我们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访谈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共收集了有效问卷_____份,访谈了_____位非遗传承人、相关专家和普通民众。

调查范围涵盖了城市和乡村,涉及了多种类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和分布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十大门类。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不同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例如,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如云南、贵州等地,有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和传统技艺,如傣族的孔雀舞、苗族的芦笙制作技艺等;而在江南水乡,如苏州、杭州等地,则以传统戏曲、民间美术和传统技艺闻名,如昆曲、苏绣、龙井茶制作技艺等。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现状(一)传承人老龄化许多非遗传承人年事已高,而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传承意愿不足,导致一些非遗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

在访谈中,一位_____岁的剪纸传承人表示,他的子女都不愿意学习这门手艺,担心无法以此维持生计。

(二)传承方式单一目前,大多数非遗传承仍依赖于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传承的范围和效果。

此外,一些非遗项目的传承缺乏系统的教材和教学方法,使得传承过程较为艰难。

(三)生存环境变化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非遗项目与现代生活脱节,市场需求减少,生存空间受到挤压。

例如,传统的手工印染技艺在面对工业化印染的冲击下,市场份额大幅萎缩。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一)政策支持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如设立了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对非遗项目和传承人给予资金支持和保护。

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报告

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提高全民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我们组织了一次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活动。

以下是本次实践活动的报告。

二、实践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生活的追求不断提高,而精神文化生活却相对匮乏。

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逐渐消失,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决定开展非遗传承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实地考察、访谈、宣传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实践内容1. 实地考察我们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如民间剪纸、皮影戏、传统戏剧等。

通过参观非遗传承人的工作室,了解他们的制作过程和技艺,感受非遗的魅力。

2. 访谈非遗传承人为了深入了解非遗传承人的心路历程和技艺传承,我们与多位非遗传承人进行了访谈。

他们分享了在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如何克服困难、传承技艺的心得。

3. 宣传推广我们通过制作宣传海报、短视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将非遗传承的故事和技艺传播给更多的人。

同时,我们还组织了一次非遗知识竞赛,提高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四、实践成果1. 提高了公众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通过本次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和价值,提高了公众对非遗的保护意识。

2. 传承了非遗技艺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我们学习到了一些非遗技艺,为非遗的传承做出了贡献。

3. 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在实践过程中,团队成员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五、实践总结1. 非遗传承的重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非遗技艺,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2. 传承非遗的途径(1)加强政策支持,为非遗传承提供良好的环境。

(2)开展非遗传承教育,提高全民对非遗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社会实践非遗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非遗调研报告

社会实践非遗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文化遗产逐渐被淡忘和忽视,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成为社会的重要课题。

本次调研的目的旨在深入了解非遗文化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希望通过调研了解非遗文化存在的问题和难题,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供参考和建议。

二、调研范围及方法1. 调研范围:本次调研主要围绕中国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包括但不限于古老节庆、传统习俗、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等各方面的非遗文化。

2.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研、实地走访、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调研,同时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全面了解非遗文化的现状和问题。

三、调研内容及结果分析1. 非遗文化现状:在一些地方和民族,非遗文化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和传承,但也有很多非遗文化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一些非遗技艺需要手艺传人,但传承人逐渐减少,非遗文化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2. 非遗文化问题: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遇到了许多问题,包括传承人减少、传承环境恶化、传统技艺失传等。

此外,非遗文化的市场化、商业化也对传统技艺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3. 调研结果分析:结合调研收集的数据和资料,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确实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题。

需要采取措施,加强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促进非遗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四、调研结论1. 非遗文化传承的意义: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历史和民族记忆的载体,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价值。

传承和保护非遗文化,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文化传承和创新、保护国家文化遗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 非遗文化传承的措施:在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方面,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努力。

政府应出台政策,加大对非遗文化的扶持和保护力度;社会应加强宣传和推广,增强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和了解;个人应积极参与和支持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

3. 非遗文化传承的前景:尽管非遗文化传承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难题,但通过有关方面的努力,非遗文化传承的前景仍然是光明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践主题: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实践地点:非遗馆(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博园(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南大街(常州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实践时间:7月1号——7月3号实践地点简介:非遗馆、艺博园,都位于常州市新北区薛家镇市民广场,周边的环境清幽,景色优美。

目前非遗馆和艺博园同时对外开放,这里将会成为常州市工艺美术生产和文化遗产展示传承的积聚地。

非遗馆内有3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了展示,馆内已有多种传统手艺在展示,如常州萝卜干、素火腿、大麻糕以及芝麻糖的制作工艺等。

艺博园的主体是创意企业,它的特色就是把工艺与产业相结合,展示的是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

那里陈列着汪鹤鸣的烙画作品,宜兴徐悲鸿画院、常州画院、常州龙城书画院的画师的作品,画家刘伟光的作品等,又使那里成为一个原创艺术的基地,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南大街,是常州市最繁华的商业步行街,每天都有大量的人流来往,是此次实践的调查地点。

实践过程:第一天(7月1号)夏日清晨的风,让人感觉神清气爽。

花了一上午的时间,大家努力的工作,终于准备好了所需的资料。

队员们激动着,兴奋着……经过了大约1小时,我们到达了我们的实践基地---薛家镇。

刚下车,队员们就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中的旗帜,“阳光小队”的标志在阳光的沐浴下更显的夺目。

经路人的指引,我们弯入一条大路,大家不由得停住脚步,路两旁都是一排排特制的木房子,一根根木头精致的叠在一起,木头散发出阵阵古典的气息,让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

抬头仰望,这里似乎有点偏僻,因为这里的蓝天与我们是这么的接近,但是周围有着一幢幢高楼,与这些散发着古典气息的木屋相映成趣。

路上的车是如此的少,偶尔一声鸣笛也只是稍微打破一下这里的宁静,随即便恢复,耳边剩下的只有鸟鸣的清脆声。

依旧朝前走着,木屋的尽头是一块石碑,这就是薛家镇市民广场的入口,我们仍然陶醉在刚才的景色之中。

刚进去,迎面扑来的是一片苍翠的绿,一块块的石板台阶,映衬着岁月的沧桑,我们流连着,一步三望。

过桥了,这桥可没有平时大伙们看到的宽广和宏伟,它只是一块厚实的石板桥,桥面上刻的不知是哪个年代的文字,人站在桥上,一种不知名的情感油然而生。

桥下清澈的河水,水面上游动的鱼儿,不禁给人一种小桥流水般的感觉。

这就是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周边的优美的环境,它非凡的气质,丰富的文化底蕴,一定会吸引着更多的人。

“走啦”,大家才似乎梦醒,轻快的步伐,欢快的语调,带着无比自豪的心情来到了对面的岸上,“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一行铿锵有力的大字出现在我们面前,大家被这门前的气势所震撼,停下脚步,细细观摩,这些大字在周围绿色的映衬下显得更打动人。

不知何时,一位中年师傅走了过来,我们激动的跑了过去,还没等我们开口,大叔就笑着对我们说,“你们是来参观的吧”,我们急忙自我介绍了一下,并问了大叔好多关于非遗馆的问题,大叔一一作了回答,还带我们进馆内参观。

跨过一个高的门槛,空荡荡的院子,更增添了一丝的幽静。

又进入了一个门,一股木质的香味儿飘来,里面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桌椅,两面墙上都写满了对常州多个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靠墙的地方摆放着一排整齐的玻璃柜,里面有包装精美的常州特产---萝卜干,绿色的包装盒给人清新的感觉;里面有常州著名的木梳篦,人物梳篦上栩栩如生的人物令人拍手叫绝,对称的双鱼梳篦让人流连忘返;里面有常州知名的酒,精美的包装里透着高贵,纯纯的液体中散着香醇;墙上酒的制作工序,让人眼花缭乱,不得不佩服古代人的聪明才智。

跟着大叔的步伐,我们来到了一条小巷,靠边上的一间算是非遗馆的藏书阁了,一堆堆的书整齐的排放,里面的工作人员正辛苦的整理着,准备尽快的借阅给前来参观的人,以便更了解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过了这间房,接下来的那间算是间古屋,古代的手推车,水车……真让人大饱眼福。

我们扛着旗帜进了间大房子,天呐,里面竟然整齐的摆放着几张乒乓球桌,几位老年人在练乒乓球。

“他们是来锻炼身体的”,引导我们的大叔说,四面的墙上散发着古典的气息,与这现代的气息相结合,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进了最后的大院子,四面的墙上是常州特产萝卜干、素火腿的制作工序,看着那一幅幅照片,令人垂涎三尺。

进了里屋,好整齐的桌子,干净的凳子,墙壁上挂着“侨台之家”,顿时给人一种温馨之感,原来这是侨胞们的家园,设计独特,又是这里的一大看点。

接着在馆领导人的热情介绍下,我们来到了近邻---华夏工艺美术产业博览园,这是艺博园的首栋工美大楼,它与非遗馆毗邻,目前已有15家工美企业入驻,其中包括孙燕云乱针绣艺术创作中心、狄静乱针绣工作室、单银娣乱针绣工作室。

它壮观的外形与非遗馆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不由得想进去看看。

过了马路,艺博园的一位负责人便迎了过来,“常工院的同学们,欢迎欢迎”,刚走进大门,里面的宽敞和明亮瞬间闯进我们的双眼。

“我带你们参观参观吧”,随即,负责人带领我们进了一家店,纵观四周,宽敞而不失涵养,安静而不失气质。

里面艺术品如云,让人不禁赞不绝口。

让人倍感惊奇的要属乱针绣,远看像幅风景油画,近看又似一排排乱针,虽然有点乱,这可是工作人员们绣了几个月,甚至几年才完成的艺术品。

不仅是乱针绣,几幅像镀金似的画吸引了大家,队员们在不停的猜测着,“这是用麦子成熟后的秸秆做的,不仅有欣赏价值,而且废物利用,一举两得”,更让我们大家瞪大了双眼。

过了一会儿,负责人带我们上了二楼,首先映入双眼的是两个巨大的花瓶,这可不是用来插花用的哦,瓶身还不断地散发出香味,“这是用三万多个核桃做成的,花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啊……”,这就是艺博园,总给人惊讶和欢乐的地方。

夕阳的余晖落在窗前,洒在刻竹人的背影上,心中感叹着艺术的丰富多彩,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久,我们告别了艺博园的负责人。

第一天就在忙碌而充实中结束了,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我们回归到了原点,在古代人的文化中徘徊,在现代人的艺术中穿梭,为他们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自豪。

第二天(7月2号)大家似乎还沉浸在昨天的美好情境中,一大早,队员们就来到食堂集合,今天的主要任务是调查问卷。

在队长细心的指导下,每位队员积极地讨论并记录,并最终完成调查问卷的内容。

之后,调查问卷发放为三个小组,协调进行抽样调查,向事先约定好的地点---南大街进发。

刚下车,南大街的人来人往,车流如龙,并没有遮住队员们的视线,大家便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三个小组分头行动。

即使天气异常炎热,但每个队员却以微笑征服了今天每个被调查的对象,几乎没有人拒绝,大家都是很认真的对待此次问卷调查,若是行色匆匆,行人也会说明理由,让我们的队员感到这次的辛苦没有一点白费。

一句“谢谢”换来的是大家对彼此真诚、信任的微笑,一丝微笑肯定了队员们辛苦的价值。

将近傍晚,队员们互相帮忙,手中的空白问卷就变成了沉甸甸的成果,手捧着调查问卷在固定的地点集合,大家笑脸相对,轻松愉快的聊着。

夕阳依旧,照在我们坚定的步伐上,望着手中的调查问卷,大家笑的那么灿烂,内心满是骄傲、满足和欣慰。

第三天(7月3号)实践快要接近尾声了,剩下的工作就是要进行调查问卷的调查结果分析。

队员们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扬团队精神,积极努力的讨论,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

调查问卷题目: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调查地点:南大街调查时间:7月2号调查方式:抽样调查调查问卷发放:共有100份调查问卷,收回100份,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调查问卷1.您知道常州目前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艺博馆吗?【A】知道【B】不清楚2.如果知道,您有没有去过?【A】去过【B】没有3.您觉得您对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多吗?【A】很多【B】一般【C】一点也不了解4.您知道常州的乱针绣吗?【A】知道【B】不了解5.如果知道,您了解它与苏绣有何不同吗?【A】了解,但不多【B】不了解6.不久前常州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为空白,为此,您会去了解这方面的相关资料吗?【A】会【B】不会,没时间7.在暑假期间,您是否会选择和您的家人去艺博园参观游玩,接受艺术的熏陶呢?【A】会【B】不会,没时间8.您会去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宣传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吗?【A】会【B】可能【C】不会调查结果分析:1.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有大约一半的人不知道常州的非遗馆和艺博园;对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很多的人几乎没有,而对于已经商品化的乱针绣似乎很了解;有很多人愿意去多了解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但是这也受到时间的限制;对于2010年的世博会,大多数人表示会去看,甚至已有一些人已经买好了票。

2.通过调查结果启示,(一)社会因素,并不是人们不愿意去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现在的人们整天为了工作,起早忙晚,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去多了解,所以更谈不上保护。

(二)环境因素,由于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艺博园离市区很远,一般人不知道还有这个地方,即使环境优美,是一个工作之余散心的好地方,远离这里的人们还是不会来到这里。

(三)人为因素,在我认为,是宣传的力度不够,非遗馆、艺博园已开放数月,却还有许多人都不知道,这的确是个令人遗憾的地方。

3.针对调查结果的建议,(一)我认为,在每个大公司中,每一个员工不仅要具备自身所要具备的素质,而且应该主动的去了解每个城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了解才能懂得怎样去保护,怎样去传承和发扬。

(二)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内的一些物品,比如,常州特产萝卜干、素火腿、大麻糕等等食品可以被呈现在市区的一些饭店内,能让所有在常州的人品尝到,这也不失为一种宣传的好办法。

再者,艺博园内的部分艺术品可以拿到市中心给人们展览,让市民们都能欣赏到,多多了解这些非物质文化。

(三)大力进行口头宣传,让人们都知道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和艺博园,多制作一些海报,向人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景色与魅力,它是个休息加旅游的好地方青饲料粉碎机 DC001-DC插座 PJ-258耳机插座生态袋 Q345无缝方管。

队员互相帮助,这体现的是团结;行人积极参与,这体现的是信任;领导热情接待,这体现的是关心,而这所有的一切,就在这短短三天中,像电影一样呈现了。

三天里,我们在一起吃饭,在一起辛苦,在一起努力,在一起兴奋,在一起满足,在一起欣慰,我们学到了团结和关爱,感受到了热情与关注,也许这个假期会因为这三天而变得充实而有意义,而我也希望我们队员的热情可以带动人们一起,一起负起这个责任---关注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国传统文化。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