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理经筋法治疗中风偏瘫

合集下载

舒经理筋推拿法结合针刺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质

舒经理筋推拿法结合针刺对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下肢功能及生活质

2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⑷相关标准。
①发病后一般意识清楚或轻度意识障碍,有颈内动 脉系统和(或)椎基底动脉系统的症状和体征;②无 严重临床表现,较常见的为纯感觉性卒中、共济失调 性轻偏瘫、纯运动性偏瘫,构音不全-手笨拙综合征 或感觉运动性卒中等;③少数可伴脑神经损伤及轻 度偏瘫等局灶体征。 2.2 中医诊断标准
①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②神志异常,无法配合检 查和治疗者;③严重智力障碍缺陷者;④合并危重疾 病者。 4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控制血压、血糖、血脂,营养神经、改 善脑循环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 治疗,取穴:昆仑、悬钟、纠内翻、足三里、阳陵泉、血 海、伏兔、髀关、气海、关元。操作方法:使用苏州医 疗用品厂生产的2.0寸一次性无菌毫针,经平补平 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针刺期间每10 min 行针1次,1 d 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舒 经理筋推拿法治,操作方法:治疗嘱患者取俯卧位, 重点部位为足少阴肾经之经筋与足厥阴肝经至经筋 循行路线;施术者一手扶患者腰部,另一只手将患者 足跟部握住,双手同时用力对足少阴肾经之经筋和 足厥阴肝经之经筋进行反向牵拉5 min;采用拔伸
下肢Fugl-Meyer评分对比
分,无土 s
定,得分越高表示下肢功能越好。②生活质量:采用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SF-36评分⑷评定,以躯体疼痛、生理职能、精神健
治疗组
45
康、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力、生理机能及一般健康
对照组
45
17.32 ±6.37 17.38 ±6.32
24.49 ±4.96**## 21.34 ±6.21 *"
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舒经理筋推拿法。两组均以 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 治疗组在改善下肢Fugl-Meyer评分、SF-36评分方面优于对 照组(P<0.01)。结论:舒经理筋推拿法结合针刺对中风后

中医治偏瘫十二法

中医治偏瘫十二法

中医治偏瘫十二法一、疏散风寒法适应证:年高气衰,冬季感受风寒后(多在由暖处猝至冷处或汗出受风寒时发生),猝然偏瘫,舌苔薄白,脉浮紧者。

方药:续命汤加减:麻黄10克,石膏10克,桂枝10克,当归10克,人参(或党参)10克,干姜10克,甘草10克,川芎5克,杏仁10克,千年健10克,威灵仙10克,老鹳草10克。

病例:刘×,男,65岁,农民。

雪夜披衣开门时,突然左侧偏瘫摔倒在地,前医以补阳还五汤治疗10日无效。

邀家兄前往。

审其脉浮紧,舌苔薄白,神识清楚。

诊为风寒客于半身之腧。

以续命汤加减1剂证减,10剂诸证消失而愈。

二、益气活络法适应证:气血俱虚,络脉瘀滞,偏瘫不用,脉患侧弦大,健侧弦缓或沉弦。

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味:黄芪30一60克,当归10克,地龙10克,川芎10克,赤芍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木瓜10克。

若头目眩晕,疲乏无力,脉迟弱者,加味补血汤。

黄芪30克,当归15克,龙眼肉15克,鹿角胶9克,丹参10克,乳香6克,没药6克,甘松6克。

病例:赵××,女,68岁。

一个月前睡眠过程中突发偏瘫。

先在某院治疗效果不明显。

审其除左上下肢不能活动外,神志清楚,伸舌偏歪,苔薄白,脉左弦大,右缓。

诊为气血俱虚,络脉瘀滞。

拟补阳还五汤加味方。

4剂后好转,40剂后诸证消失。

三、理气疏肝法适应证:肝郁气滞,枢机不利,阳气不能外达,头晕头痛,胸满心烦,心悸失眠,轻度偏瘫,口苦咽干,舌苔薄白或薄黄而润,脉沉弦涩或结或弦紧者。

方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柴胡10克,半夏10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桂枝10克,生姜10克,茯苓15克,大黄3克,甘草6克,大枣5枚,龙骨15克,牡蛎15克。

病例:耿××,男,68岁。

冠心病,室性期前收缩3年,脑血栓形成后遗症2年。

曾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明显。

细审前医所用诸方多为平肝熄风,养阴清热,益气活血之剂。

察其证见头晕头痛,胸满心烦,心悸阵作,左侧偏瘫,活动不便,舌苔薄白,脉沉弦而结。

针灸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针灸经筋结点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观察
从 而治疗 患者 的病 痛 。腰 痛 穴 最早 出现 在 6 0年代 的 手 针疗法 , 按照 十二经 脉 的标本 根结学 说 , 手亦是 经脉
点, 快速 得气 , 最易 出现 向上传 导 的针感 , 效也 最好 。 疗
参考文献 :
[ ] 王启才 .针灸治疗 学[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0 3:9. 1 M] 20 18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证诊 断疗效标准 [ .南京 : 京大 2 s] 南
学 出版 社 ,9 4 2 1 19 :0 .
之气 生发 布散 之处 , 五脏 六 腑 组 织器 官各 部 位通 过 十
二经 脉之 气 , 手上都 有其 相应 反映点 。 当第 二 、 在 三掌 骨及 第三 、 四掌 骨之 间 为 该穴 。以压 痛 明显处 为进 针
[ ] 张琳英 .华 佗 夹脊穴 研究 、 用概 况 [ 1 3 应 J .中国针 灸 ,9 8 1 19 ,8






2 1 第 3 第 5期 0 0年 8卷
Vo. 8, . 2 1 1 3 No 5, 0 0
l6 ・ 2
Aca C ne e M e c n n ham a oo y t hi s dii e a d P r c l g
运行 , 过神经 传递 , 善 了神经 根 周 围的微 循 环 , 通 改 消 除 炎性介 质 , 肌痉 挛 , 轻或 消除 局部 炎症 、 肿 , 缓解 减 水
( 1) 6 5 1 :9 .
针 灸经 筋 结 点治疗 中风 后痉 挛性 瘫痪 的临床观 察
盛 国滨 , 志 刚 , 刚 , 于 刘 包瑞
( 黑龙 江 中医药大 学附 属第二 医 院 , 黑龙 江 哈尔滨 100 ) 50 1

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腹部按摩治疗面瘫38例

针刺循经筋阿是穴配合腹部按摩治疗面瘫38例
( 在颞部肌 肉压痛 点 ) 、枕骨 上下 相线 阿是 穴 ( 在后 项部 ,
者采用经筋理论为基础 ,用针灸 加按摩 的手法治疗本 病 3 8
例 ,效果 良好 ,现报道 如下 。 1 临床质料
当枕外隆 凸旁压 痛点 ) 、迎香 次 ( 在鼻 翼外 缘 中点旁 压 痛
点) 、胸 锁 乳 突 肌 阿 是 穴 ( 在 颈 部 ,胸 锁 乳 突 肌上 压 痛
力可移动 口角 ,口明显不对称 ,H—B面神经功能评 价分级
范畴 。其病因病机为劳作过 度 ,机体正气不足 ,脉络 空虚 ,
卫外不 固,风 寒或 风热 乘虚 人 中面 部经 络 ,致 气血 痹 阻 ,
为 Ⅳ。无效 :上额不 动 ,眼不 能完 全闭合 , 口仅有 轻微 运
动 ,H—B评估分级为 V和 Ⅵ。
有类 似皮下脂肪 的密度或信号 。
[ 1 ]S p i e k a r d A,H i r s c h m a n n J V (1 9 9 4 )E x o g e n o u s l i p o i d p n e u m o n i a[ J ] .
A r c h I n t e r n Me d .1 9 9 4, 1 5 4 :6 8 6—6 9 2 .
经 验 交 流
E x p e ie r n c e Co mmu n i c a t e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1 5 9・
者 ,必要时也应手术治疗 。
参考文献
学上 与肺癌 的鉴别诊断要点在 于 :与肿 瘤 的短 细毛刺相 比,

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

经筋刺法对中风上肢痉挛状态的临床治疗效果李伟【摘要】Objective To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ffect of jingjin need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pasticity. Methods 100 stroke patients admitted from July 2013 and August 2014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50 in each on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of hand-yangming meridians as the main object, 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jingjin needling.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patient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limb function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10.36±3.14) points and (17.34±6.75) points respectively.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can be found in limb funct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P>0.05, but after treatment, the limb function score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in both the two groups,P<0.05,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Conclusion Jingjin need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upper limb spasticity can bring exact efficac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ir limb function.%目的:分析并探究经筋刺法在治疗中风上肢痉挛状态中的应用效果。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绝活‖内经针法成哥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绝活‖内经针法成哥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的绝活‖内经针法成哥对于中风偏瘫,一般常规治疗方法,病程6个月以上者难度都非常大,1年以上见效更难,2年以上者基本难以见效。

而应用内经针法为主治疗中风偏瘫可谓一绝,见效快疗效好,本人治疗此病第一次治疗当场见效率在70%以上,而且,不论十年八年病程者均可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鲜有无效者。

针/法我们见的中风偏瘫,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软瘫和硬瘫,病程在2个月以内的,基本为软瘫,以后会慢慢形成硬瘫,软瘫治疗见效相对容易,硬瘫治疗难度大,病程越长,治疗难度越大。

今天主要讲硬瘫的治疗,硬瘫治疗见效后,患者会信心倍增,更主动地配合医生,有利于系统的疗程治疗,收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风偏瘫的治疗,涉及到几个关键性的问题,特别是病程较长的硬瘫治疗难度极大,要达到立竿见影的治疗效果,必须把筋痹讲清楚,否则,大家理解不了。

下面,我先把筋痹给大家做一个比较深入的讲解。

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素问?痹论篇第四十三》:“凡痹之类,逢寒则急,逢热则纵。

”凡是痹症一类的病症,遇寒就会缩短、收缩、拉紧,导致症状加重,遇热就会放松、松驰,症状就会减轻。

反过来说,我们治疗痹症一类病症时,放松了、松驰了就是痹症得热而解了。

灵枢●终始《灵枢·终始第九》:“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在筋守筋。

”这里仅以手为例,说明筋痹的临床表现,“手屈而不能伸”在硬瘫的患者中,是最为常见的症状(临床中不光是手,足、指、趾也是一样,筋痹就可造成屈而不伸,功能障碍),所以,要处理好硬瘫,就必须处理好筋痹。

“先看看筋痹的概念,《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病在筋,筋挛诸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筋”:病位,主要指现代解剖的骨髓肌肌腱。

“筋挛”:筋缩短,甚至挛缩变形,筋挛牵引关节不利,气血不畅,以致“诸节痛”.“不可以行”:并不是单指不能行走,而是指运动障碍,活动受限。

这就是筋痹的临床表现。

那么,如何治疗筋痹呢?《素问?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刺筋上为故,刺分间,不可中骨也,筋炅病已止。

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的疗效观察

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的疗效观察

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脑梗塞偏瘫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脑梗塞偏瘫应用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80例患者,均确诊为脑梗塞偏瘫,本次调取均为2020.01~2021.01内患者,以随机均分方式分组对照,设置2组。

分析组实施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对比组实施常规治疗。

比较组间NIHSS、BI指数评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指标。

结果:相较于对比组数据,分析组NIHSS、BI指数评分、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率等指标结论更优(P<0.05)。

结论:脑梗塞偏瘫应用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降低不良反应率,提高总有效率。

【关键词】脑梗塞偏瘫应用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的临床效果脑梗塞是临床较为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具有的特点是发病率高、致死率高及致残率高等,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后遗症的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还给家庭带来负担,给社会造成压力等[1]。

目前临床常用中医治疗该病导致的偏瘫,该方法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还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康复希望[2]。

本文即探讨了脑梗塞偏瘫应用针灸疏经调脏法治疗的临床效果,现做下述阐述: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抽取80例患者,均确诊为脑梗塞偏瘫,本次调取均为2020.01~2021.01内患者,以随机均分方式分组对照,设置2组。

统计常规资料如性别、年龄等项目,分析组、对比组结果显示男女分别为25:15和26:14。

收集年龄资料,区间值为54-75岁,分析组、对比组均龄计算结果为(61.8±3.2)岁、(62.9±3.9)岁。

开展实验前需比较2组前述数据,纳入研究者差异对比P>0.05。

1.2方法对比组实施常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补充体液,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及酸碱度的平衡;使用适量胞二磷胆碱等神经营养物质,以纠正患者体征异常指标,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应用能有效使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阿司匹林等,增加患者血液循环,调节机体功能情况;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患者科学的康复训练指导,如被动运动等,用药指导,生活干预等。

【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针法

【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针法

【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针法
【针灸治疗】脑中风偏瘫针法
脑中风引起的偏瘫,针灸取穴:百会(六阳之会),廉泉(说话有问题),天突(祛痰),他患病有4 年了,先扎健侧,再扎患侧。

合谷(扎头部针有麻醉止痛的作用),外关(心包经之络穴,且管阴维脉),曲池(大肠之母穴且与肺经相表里,中风之要穴),肩腢(中风之要穴),巨阙(心之募穴)。

脑部的问题,一定要治心,心藏神,扎关元穴(小肠之募穴),足三里(让肌肉有力,肌肉长回来,要有胃气),风市(中风之要穴,要扎到骨边才有效),阳陵泉透阴陵泉(阴阳相通),绝骨(脑为髓海,且是髓会穴)透三阴交(三条阴经之会),涌泉(一般急救时用,针的力量会透到脑部,使神志恢复得快),风府穴(对着舌根方向扎针,为中风之要穴,可以让病人讲话,讲得更标准),肺俞(让病人肺气旺,能发声),心俞,心肺管上焦,治心肺可以让语言能力、听力、记忆力恢复,灵台(督脉,直刺下针),督俞(向外斜刺),肾俞(肾之背俞穴),京门(肾之募穴),加强肾气,肾主骨,主水,主记忆、脑髓。

脾俞(管肌肉),承山(让脚有力,扎针一定要碰到胫骨,才有效,才能引到肾气,肾属水,是在深层里),侠溪(胆之母穴),解溪(胃之母穴,病人时间长为虚)以上之要穴平补平泻,肩腢引到气即可,曲池可做补法,合谷无所为补泻,外关不做补泻,涌泉可用然谷穴来代替(因为扎涌泉比较痛,且属肾之井穴,施针时太疼了)。

若病人脸部有症状,则另需加针。

以上个人观点,供参考,需隔日针,坚持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NO.*
疏理经筋法治疗中风偏瘫
更新日期:2009-12-20 点击:
夏纪
中风后遗症之偏瘫,其病因多为气虚血瘀或肝阳上亢而致脉络痹阻。

后期多表现为关节拘挛强直或肢软无力、麻木不仁,即所谓的“硬瘫”。

笔者近年来依据中医经筋理论,采用针药结合走罐,疏理经筋,对硬瘫的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

现就临证所得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
活血展筋膏配制处方:当归、川芎、松节、灵仙、麻黄、细辛、地龙、白附子等量,上药水煮制成浸膏,干燥粉碎后加二倍量的药用凡士林,高温高压制成药膏装瓶备用。

患处常规消毒后,沿十二经筋之走行用梅花针进行弹刺。

阿是穴重叩,以微出血为度;再
1N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