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疗效观察

【 关键词 】 子宫 内膜息 肉; 宫腔镜 ; 电切术
中图分类号 R 7 1 1 _ 7 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 6 7 4 — 6 8 0 5 ( 2 0 1 3 ) 3 — 0 0 1 9 — 0 2
Cu r a t i v e Ef fe c t Obs e r v a t i o n o f Hy s t e r os c op e El e c t r oc i s i o n f o r En d i n g . / / Chi ne s e a n d Fo r e i g n Me d i c a l Re s e a r c h,
2 0 1 3 ,1 1 ( 3 ) :1 9 - 2 0
【 A b s t r a c t 】O b j e c i t v e :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e c t o f h y s t e r o s c o p e e l e c t r o c i s i o n o n e n d o m e t r i a l p o l y p s ( E P ) . Me t h o d s : 1 0 0 c a s e s o f p a t i e n t s
d i l a t a t i o n a n d c u r e t t a g e we r e t a k e n i n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c l i n i c a l c u r a t i v e e f f e c t we r e c o n t r a s t e d b e t we e n o b s e r v a t i o n ro g u p a n d c o n t r o l ro g u p . Re s u l t s:Me n s t r u a l b l o o d

宫腔镜诊断治疗子宫内膜息肉54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宫腔镜诊断治疗子宫内膜息肉54例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宫腔镜诊断治疗子宫内膜息肉54例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讨论宫腔镜诊断治疗子宫内膜息肉(ep)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就诊被为怀疑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226例,所以患者采用宫腔镜检查并对其检查结果和治疗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226例患者中54例被宫腔镜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患病率23.89%;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息肉54例,病理诊断51例,诊断符合率94.45%。

结论在b超监护下用宫腔镜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方法,子宫内膜息肉利用宫腔镜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在宫腔镜下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宫腔镜是子宫内膜息肉诊断和治疗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手术;诊断;治疗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255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3072-02子宫内膜息肉(ep)是生育期、更年期妇女常见的一种疾病,可引起月经增多、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症状,也是导致不孕的原因之一[1]。

有的在临床上无特殊症状,经妇科检查和b超均不能确诊,传统的治疗方法为诊断性刮宫加药物甚或子宫全切,由于宫腔镜检查可以直视宫腔内子宫内膜情况,准确、直观、可靠,经宫腔镜下对子宫内膜病变进行定位、活检、刮宫,提高了子宫内膜疾病的诊治准确率,且保全了患者的子宫,宫腔镜手术是唯一能够看清息肉蒂,从其根部切除的方法,并能对宫内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诊断[1],是子宫内膜息肉诊治的“金标准”[2]。

我院采用宫腔镜技术诊断及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取得较好效果,现做以下讨论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怀疑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及其行宫腔镜检查的患者226例,年龄19岁-68岁,平均40.23±12.54岁,所有患者都是经产妇,以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周期缩短的月经紊乱为主要症状的患者146例,以月经中期不规则出血,绝经期出血为主要症状的56例,剩余的24例b超显示子宫内膜增厚,病程长短不一2.8年-5.4年不等,所有患者入院全部宫腔镜诊断及其治疗,用病理诊断确诊。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效果初步评定及报道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效果初步评定及报道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效果初步评定及报道目的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宫腔镜电切息肉术进行治疗,研究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50例患者均十分顺利的完成了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为(15.46±5.12)min,平均出血量为(30.46±8.22)ml。

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复发的现象。

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标签: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临床效果为了研究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效果,对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行宫腔镜电切息肉术的5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获得了一些体会,现将其综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50例行宫腔镜电切息肉术的患者进行研究,平均年龄为(42.8±6.5)岁。

50例患者中,有30例患者属于多发性息肉,20例患者属于单发性息肉。

患者的手术指征为:有严重的子宫内膜异常增生状况或者出血较为严重,为了有效减少月经量,进行部分或者全部切除术。

1.2方法手术开始之前,对患者进行常规性的检查,手术开始前一天晚上采用海藻棒对患者的宫颈进行扩张。

手术开始前六小时医护人员要嘱咐患者禁饮,将膀胱排空。

手术时,医护人员要指导患者采用膀胱截石位接受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宫颈以及外阴道部位进行常规性的消毒处理,采用钳夹患者的宫颈前唇,并采用探针对患者的宫颈深度以及方向进行探查,将患者的宫颈扩张到10.5~11.5号,采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对患者的宫颈部位进行局部浸润麻醉之后,将宫腔镜置入,对息肉的数量、大小以及根蒂的部位进行仔细观察,采用生理盐水进行膨宫处理,并将膨宫的压力控制在100 mmHg,灌流的速度为260~300 ml/min,在宫腔镜的直视下将息肉摘除,然后再对整个宫腔进行搔刮,刮除弥漫型的小息肉,送往病理检查。

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疗效观察及其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刘文轩;王旭初【期刊名称】《中国内镜杂志》【年(卷),期】2012(018)009【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的临床疗效,以及手术方式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27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宫腔镜定位单纯刮宫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并于术后6、12及24个月门诊随访息肉复发情况,手术前及手术后6、12及24个月检测患者血清VEGF水平.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成功率100%.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307,3.945,P<0.05).观察组术后12、24个月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91,4.005,P<0.05).两组术后6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2.081,P>0.05).两组术后6、12及24个月血清VEGF水平显著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6个月血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2.043,P>0.05),术后12、24个月观察组血清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233,4.907,P<0.05).结论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好,并能降低子宫内膜患者血清VEGF的表达.【总页数】4页(P923-926)【作者】刘文轩;王旭初【作者单位】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河北沧州061001;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生殖中心,河北沧州 06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33【相关文献】1.孕激素辅助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对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J], 韩正枝2.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预防宫腔粘连的治疗分析 [J], 侯丽环;谢卫琴3.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后给予孕激素治疗对息肉复发的预防价值 [J], 陈泳华;周美娟4.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与宫腔镜刨削系统息肉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的疗效观察 [J], 邓闹; 陈光元; 尤俊霞5.子宫内膜息肉不孕患者采用宫腔镜下息肉摘除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张明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观察

宫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观察
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 , 察手术 时间、 观 出血 量及 疗 效 。结 果
将8 6例子宫 内膜息 肉患者

宫 腔 镜 电切 术 手 术 时 间 ( 8 3 1 .5±0 4 ) .4
mn 出血 量 (0 8 i, 3 .6士 0 6 ) ; 院 天数 5— ; 后 行 病 理 学 检 查 均 确诊 为 子 宫 内膜 息 肉 。结 论 .5 ml 住 7d 术 腔 镜 电切 术治 疗 子 宫 内膜 息 肉安 全 、 效 好 , 并 发 症 , 疗 无 有广 阔应 用 前 景 。
【 关键词 】 子宫 内膜息肉 ; 宫腔镜 ; 手术 子宫内膜息 肉( M ) E P 是子宫内膜基底层 的局 限性增生 , 有蒂突向宫腔 , 由内膜腺 体和 间质组 成 , 主要 引起不 规则 阴 道出血、 量增多 , 至不孕 , 的息 肉可无症状 而被意外发 经 甚 小
现 。 子 宫 内膜 息 肉 临 床 非 常 常 见 。 宫 腔 镜 手 术 是 一 种 微 创 外科 手术 方 式 , 以 用 来 治 疗 子 宫 内膜 息 肉 。笔 者 2 0 可 0 6年 5 有 1 术 后 一 过性 体 温 升 高 > 8 。 例 3℃
1 1 一 般 资料 .
选择 20 0 6年 5月 至 20 0 9年 5月 到 我 院 门
视下操作 , 不能确保将 子宫佳 , 床 症 状 不 能 改 善 , 至 最 终 唯 有 将 子 宫 切 除 。在 临 甚
诊 就 诊 符 合 子 宫 内 膜 息 肉诊 断 标 准 的 患 者 8 6例 , 龄 2 年 5~ 5 岁, 1 平均 3 . 岁 , 5 1 病程 6个月 至 1 0年不 等 , 均 3 5年。 平 .
肾功 能 不 全 2例 。 临 床 主 要 症 状 为 月 经 失 调 、 多 , 期 延 量 经 长 , 经 和 不规 则 ; 发 或 继 发 不 孕 ; 宫 增 大 , 腹 部 坠 痛 , 痛 原 子 下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疗效观察
12 方 法 .
术后 1 月 . 经量 可有轻 微增 多 , 其 行诊 刮术 者 , 个 月 尤 但
均无 阴 道异 常 流血 。术 后 6个 月 内复 查 彩超 未 发 现息 肉复
发 。 道 异常 流血症 状 消失 , 孕 者得 以妊娠 。 阴 不
3 讨 论
般来讲 , 子宫 腔 内病变用 诊刮 的方法较 容易确诊 , 但文 献报道 , 断性 刮宫 时可 能遗漏 1 ~ / 诊 / 1 4 3的宫腔 面 积 , 且息 肉

的蒂 部为表 面光 滑 的纤维组 织 , 以刮 除。 难 国外文 献也 报道 , 刮宫 可使 5 %一 5 0 8 %的 内膜 息 肉漏 诊 。宫腔 镜检 查使 子宫 内
1. . 1手术器 械 日本 O Y U 2 L MP S公 司 的直 管 整体 型宫腔 镜双
极 汽化系统 、 外接摄 录系统及 监视器 ; 膨宫液 为 5 %葡 萄糖液 。
腔镜下 摘 除术 , 无并 发症 发生 。 论 : 结 官腔 镜诊 断子 宫 内膜息 肉准 确率高 、 创伤小 , 能 同时进行 治疗 , 满 意疗效 。 并 取得
【 关键词】 宫腔镜 ; 宫 内膜 ; 除术 ; 效观察 子 切 疗 f 中图分 7 — 7 12 0 )2 a - 7 - 2 6 4 4 2 (0 9 0 ( )0 3 0
以子 宫造 影发 现 充盈 缺 损或 子 宫壁 不规 则 性 占位 性病 变 , B
宫 腔镜是 一项 新 的、 创性 妇科 诊疗 技术 , 微 可用 于诊 断 、
治疗 和随访 子宫 腔 内病 变 。 子宫 内膜 息 肉是一种 良性 的子宫
内膜病 变, 临床表 现常 为异 常 的子宫 出血 , 常 子宫 出血患 在异 者 中的发 病率 为 2 %。 由于它 缺 乏典 型 的症状 , 5 常与 其他 疾 病混 淆, 床往往 难 以确 诊 。 自 2 0 临 0 4年 4月~ 0 8年 9月我 20 院行 官腔镜 检查 6 3例 . 0 确诊 为子宫 内膜 息 肉 3 6例 , 6 占 %,

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宫腔镜下不同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临床疗效观察
1. . 1手术 方法 2
2 . 2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随访3 个月 ,A组月经改善率8%; 1 B组月经 改善率8. 5 %;C 月 2 组
经改善率8. 4 %。 5
2 . 3术后复发情况 A组15 ,复发4例 ,复发率3%;B组 15 2例 5 6 2 例复 发2 例 ,复 发 3 率1. 8 %;C 6 ,复发8 ,复发率 1. 4 组5例 例 4 %。 3
子宫内膜息肉是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症常见原因,总体人群发病
率 约2%[,发生率仅 次于子宫 内膜增殖症 。随着宫 腔镜手术 技术发 5 1 1
1. .3术后处理 2
施行官腔镜定位后摘除息肉的患者,术后门诊随访。施行官腔
镜 电切 除息 肉的患 者 ,术 后住 院观察 2 3 ,出血 不多 ,体温 正常 即  ̄d
A组 (2例)为官腔镜定位后息肉摘除组, 15 B组 (2例)为官腔镜定 15 位后息肉摘除加炔诺酮治疗组,C组 (6 )为官腔镜直视下息肉电 5例
切组 。绝经后子宫 内膜息 肉不纳入研究之列。患者年龄2,9 ,平均 44 岁 - - 3 . 。临床症状为月经期延 长、经量增多者 16 ,不规则流血 19 9 2岁 2例 2 例 ,无症状者 5 例 ,其 中不孕 3 1 3例。术前B 超检查提示 子宫内高 回声 结节 15 ,子宫 内膜增厚15 ,子宫内膜不均质区6例 。三组在年 0例 3例 6 龄 ,临床表现 ,子宫大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0 5 P .) 0
治疗 子宫 内膜 息肉临床 疗 效无 明显差 异 ,但 单 纯行 子宫 内膜 息肉摘除 术后 复 发率 高,术后 应 用炔诺 酮可减 少 复发率 。 【 键词 】 宫腔镜 ;子宫 内膜 息 肉;药物 治疗 关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分析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分析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效果分析2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展开分组,即对照组(n=100例,行常规宫腔镜下刮宫术治疗)和观察组(n=100例),将术前和术后各时间点月经量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作为两组患者的观察指标。

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月经量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以及12个月两组患者月经量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手术前两组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3、6以及12个月两组患者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子宫内膜息肉病人应用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的临床效果良好显著,不仅改善了月经量,而且减少了子宫内膜厚度,值得应用在临床中并推广。

关键词: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孕激素;子宫内膜息肉临床中子宫内膜息肉属于一种常见疾病类型,诱发原因主要是因为子宫内膜长时间受到雌激素影响而诱发局灶性子宫内膜增生,属于一种良性病变,可能导致子宫出血、宫腔占位性病变以及不孕症[1]。

本论文选取子宫内膜息肉病人共计200例展开分析研究,分析了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联合孕激素治疗的临床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以2020年8月~2021年8月为研究时间区间,从我院共计选取200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展开研究,以随机数展开分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最小不低于23岁,年龄最大不超过45岁,年龄中位数为(29.93±4.72)岁,病程介于3个月到2年之间、平均病程为(10.26±1.37)个月;对照组患者年龄最小不低于22岁,年龄最大不超过46岁,年龄中位数为(29.70±5.71)岁,病程介于2个月到1.9年之间、平均病程为(8.64±1.44)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和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疗效。

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治疗组采用宫腔镜下电切除术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宫腔镜下刮匙刮除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9.2±3.6)min,与对照组的(9.3±4.1)min没有明显差异,治疗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为(22.5±6.5)ml,与对照组的(23.2±5.8)ml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 均>0.05),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的术后月经量为(141.2±30.8)ml,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的术后月经量为(252.6±45.7)ml相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的术后月经量为(141.2±30.8)ml,与对照组患者术后6个月复查的术后月经量为(252.6±45.7)ml相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均<0.05)。

3 结果
子宫内膜息肉是一种间质细胞克隆性增生、伴有非肿瘤性腺体成分的良性肿瘤,是导致异常子宫出血的常见病变之一。

由于其内容易藏匿内膜癌(I型和Ⅱ型)及其癌前病变,故一旦发现应及时切除并全部取材详细镜检。

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多因有不正常的子宫出血症状而在早期就被诊断出来,以手术为主的治疗方式,也使治疗有很好的成效,但是晚期与细胞型态分化较差的子宫内膜息肉,除了手术治疗之外,往往还需要其它的辅助治疗,包括放射线治疗、化学治疗,或者荷尔蒙治疗等方法。

对于疾病,我们的策略除了预防它的发生之外,就是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但是对于晚期及细胞型态较差的患者其治疗方式与成效一直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所以有许多的研究探讨关于癌症转移及侵犯的机转[3]。

子宫内膜息肉可以发生在生育年龄及停经后的任何一个年龄层,平均的发病年龄大约是38岁左右。

有一些情况可能和子宫内膜息肉的发生有关,目前认为过度的雌性激素(Estrogen)刺激是造成子宫内膜增生或子宫内膜息肉最基本的因素[4]。

有研究显示使用复合型口服避孕药比单一型有较低的危险性。

大部份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会有不正常阴道出血的症状尤其是停经后的出血以及更年期不正常出血[5]。

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主要靠分段式子宫扩刮术。

另外超音波检查对子宫内膜息肉的诊断有帮助,但确立诊断还是要靠分段式子宫扩刮术的病理组织证实[6]。

子宫内膜息肉的预后和癌细胞的形态、分化程度、子宫肌层被侵入的深度,腹水或腹膜冲洗液之细胞学检查、卵巢及输卵管是否被侵入,有无淋巴结转移或其它器官的转移等等有关[7]。

宫腔镜电切术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最佳方法。

特别是对于蒂粗的子宫内膜息肉,如果是单纯的刮宫,很容易遗漏子宫内膜息肉,或者无法刮除息肉的根部,以后容易复发,而宫腔镜可以采用电切的方式切除蒂粗的子宫内膜息肉,治疗效果明显改善[8]。

手术范围局限、效果确切、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

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进行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并且治疗过程中损伤小,后期恢复情况较好,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低,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常见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华栋,王慧英,郝增平,等. 子宫内膜息肉与异常子宫出血的相关特点分析[J].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2014,01:29-32.
[2]杨国贤.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4,05:51-52.
[3]贾在梅.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疾病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14,13:33-34.
[4]黄惠兰,朱彩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临床疗效分析[J]. 生殖医学杂志,2014,08:673-676.
[5]Golduath MH,Barrionvero M,Husain M.Endometrial ablation by hysteroscopic instillation of hot saline solution[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2012,07:405-406.
[6]Taylor L J,Jackson T L,Reid J G,et al.The differential expression of oestrogen receptors,progesterone receptors,Bcl-2 and Ki-67 in endometrial polyps[J].British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aecology,2011,12:258-259.
[7]Preutthipans MD,Herabutya Y.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in 240 pre-menopausal and postmenopausal women[J].Fertility and Sterility,2012,07:310-311.
[8]Garuti G,Cellani F,Colonnelli M,et al.Outpatient hystero-scopic polypectomy in 237 patients:feasibility of a one-stop”see-and-treat”procedure [J].The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Gynecologic Laparoscopists,2012,10:365-366.
編辑/哈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