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民间美术之赣傩面具

合集下载

赣傩面具_精品文档

赣傩面具_精品文档

赣傩面具赣傩面具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种传统面具,起源于中国江西省赣州市。

这种面具是赣傩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细腻的雕刻工艺,为赣傩戏增添了神秘而震撼的效果。

赣傩面具不仅是一种表演道具,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内涵和艺术价值。

赣傩面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800年前的南宋时期。

它是赣傩戏唱念做打的重要道具之一,用于扮演各种角色,如神仙、魔鬼、妖精等。

在演出中,面具常配以丰富多彩的戏服和道具,使整个表演更加生动逼真。

赣傩戏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浓厚的地方特色而闻名于世,作为赣傩戏的重要组成部分,赣傩面具被认为是其灵魂所在。

赣傩面具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且需要高超的技艺。

首先,制作者需要根据角色的形象和特点设计面具的样式。

然后,在一块厚实的木头上进行雕刻,细致地刻画出面具的面部轮廓、眼睛、鼻子等细节。

然后,再进行上色和抛光,使面具呈现出多种鲜艳的颜色,并具有一定的光泽。

最后,根据需要,制作者还会在面具上添加不同的装饰物,以增加其艺术效果。

赣傩面具的造型多样,包括神鬼怪兽、人物、动物等。

每个面具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风格,通过精湛的雕刻和绘画技巧,能够将角色的形象和情感完美地展现出来。

这些面具以其独特的造型、鲜艳的色彩和精细的工艺而广受赞赏,被誉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中的瑰宝。

赣傩面具的使用不仅限于赣傩戏的表演,还广泛应用于庙会、民间祭祀等场合。

在传统庙会上,人们常常戴上各种不同的面具,在舞台上表演各种戏剧和舞蹈。

这些面具不仅具有装饰作用,还能够传达出特定的象征意义,例如保佑人民平安、富贵吉祥等。

然而,由于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不足以及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赣傩面具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传承赣傩面具这一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赣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设立专门的艺术学校和培训班,鼓励年轻人学习赣傩面具的制作技艺,并提供相关的资金支持和活动展示机会。

在今天,赣傩面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成为了赣州市的一张重要名片。

赣傩中傩面具的功能及存在价值

赣傩中傩面具的功能及存在价值

赣傩中傩面具的功能及存在价值作者:刘玲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24期【摘要】“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傩面具的存在,体现了傩舞和祭祀仪式中对原始宗教观念的崇拜和信仰。

在不同时期中出现了不同的傩面具角色,不同的角色又被赋予了不一样的含义。

这些遗存下来的傩面具不仅是巧夺天工的文物作品,更体现了先民们的审美情趣与精神寄托。

本文追溯傩面具的始源,功能变迁与价值,阐述了傩面具作为傩舞中的特殊存在,反映出历史文化的积淀。

【关键词】傩面具;傩舞;象征性;功能价值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24-0240-01一、赣傩中的傩面具我国的汉族傩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傩在不同时期也起着不同的功能与作用,在傩祭活动中的主要就是跳傩舞,傩舞的变化在每个历史时期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古籍《论语·乡人傩》中记载“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证明了在周代傩风已经盛行,宫廷和民间都推崇跳傩,傩祭活动盛行,目的主要是驱除恶鬼,祈求平安吉祥。

傩祭发展至汉代,受乐舞百戏的影响吸收融合了各地域和各民族的文化,到唐代时期更为丰富,吸收了大量世俗歌舞,也逐渐走向美化艺术化,向娱神兼娱人的方向发展。

到了宋代,傩祭在宋代这个新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下曲折地发展演变,举行“大傩仪”,宫廷中已经没有方相氏、十二兽、振子等人物,出现了将军、判官、钟馗、小妹、土地和灶神等人物,每个人物都有相对应的面具,表演者也都由教坊艺人担任,叫作“驱崇”。

因此,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傩舞越发趋于世俗化和娱乐化。

进入封建后期的明清时代,“傩舞”逐渐发展成了“傩戏”,成了戴着面具表演的戏曲形式,其作用不是驱鬼逐疫了,而是欣赏娱人。

江西是傩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民间称傩祭为“充傩”,即充当傩神的意思。

充傩必须要带上象征傩神的面具,“摘下面具是人,戴上面具是神”,这是傩祭最大的特征。

伴随着傩祭活动的产生,傩面具也随之出现。

探秘萍乡文化密码——傩面具

探秘萍乡文化密码——傩面具

探秘萍乡文化密码——傩面具傩,是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流行于江西南丰、福建邵武、四川、甘肃、贵州、安徽贵池以及湖南、湖北西部山区等地。

戴着面具的演员,用一种动作比较大的程式舞蹈来表演传说中的驱除瘟疫的傩神。

舞蹈演员所戴的面具,就是傩面具。

历经漫长的历史发展,傩面具沉淀下丰富的傩文化,配合着傩戏,将这种古朴、原始、独特的艺术形式一直在民间传承,成为我国傩文化的“活化石”。

江西萍乡湘东的傩面具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萍乡的傩面具是优秀的中国民间传统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技术成熟,古朴细腻,蕴含了艺人们的聪明才智和精巧技艺,传承着历代艺人对傩的祟信和理解,是中国雕刻领域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

湘东傩面具的雕刻技艺有唐代雕法和宋代雕法之分,唐代雕法比较粗陋,宋代雕法比较精细。

傩面具的造型、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划。

雕刻艺人用夸张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按面具性格要求,以刀代笔,综合浮雕、透雕、圆雕、线刻等技法,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众神形象,无一相同。

尽管傩面具被赋予了复杂而神秘的种种宗教和民俗的含义,但它本身就是一种造型艺术,遵循着它自身的艺术规律与原则。

傩面具的造型,往往因角色的不同而有差异。

其表现手法主要以五官的变化和装饰来完成人物的剽悍、凶猛、狰狞、威武、严厉、稳重、深沉、冷静、英气、狂傲、奸诈、滑稽、忠诚、正直、刚烈、反常、和蔼、温柔、妍丽、慈祥等等性格的形象塑造。

从戏剧角度讲,面具具有艺术代言体的功能,什么角色一般佩戴什么面具都有讲究,这一点与国粹京剧的脸谱有着同样的作用。

面具雕刻艺人要遵守约定俗成的各种清规戒律,制作时,在面具头顶后凿刻的小方洞中,放茶叶,灯芯草,稻谷、药物等,以油膏密封称为“安腹藏”。

还要杀鸡取血涂抹面具,给额头和眼睛“开光”后,据艺人说,面具才成为有生命力的神灵。

取用面具要事先举行“开箱”仪式,存放面具要举行“封箱”仪式。

这些古老而神秘的仪式和禁忌,给傩面具更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江西傩面具图形艺术分析以及现代设计应用

江西傩面具图形艺术分析以及现代设计应用

2020年11月西部皮革文化与探索江西傩面具图形艺术分析以及现代设计应用李兵作者简介:李兵(1994-),女,汉族,湖南常德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平面设计㊂(中南民族大学,湖北武汉430070)摘㊀要:目的:总结和分析江西傩面具的历史文化价值㊁艺术价值,使其图形艺术与现代文创设计更好的融合㊂方法:通过阐述㊁表格分析等方式分析江西傩面具文化历史㊁图形艺术语言特征和现代设计对傩面具图形的应用㊂结论:江西傩面具不仅是江西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立足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角度下去挖掘其独特的艺术文化价值,使其不仅符合现代审美情趣,还具有实用性,真正走进大众生活㊂关键词:傩面具;江西;艺术研究;图形中图分类号:J528㊀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1-1602(2020)22-0000-021㊀江西傩文化历史傩 原意是 迎神赛会,驱逐疫鬼 ㊂傩文化是古老中国精神文明相对落后时期,精神逐鬼邪祟㊁祈求福祉免除灾害的文化现象㊂傩文化离不开傩面具,傩面具又称脸子或脸壳子,是古代人类遮挡自己本身真实长相的工具,是人与神灵连接的载物㊂江西是傩文化积淀最为深厚的地域之一,之所以被称为研究中国,甚至人类文明发展的 活化石 ,是因为其历史悠久,形态丰富多样,且拥有特定文化体系名扬国内外㊂现在,傩礼种类主要有如宫廷傩㊁官府傩㊁乡人傩㊁族傩㊁家傩㊁游傩㊁丐傩等,其中除了供皇家使用的宫廷傩以外,其他的种类基本在江西的乡村薪火相传,丰富了特色江西地方赣傩文化群㊂特以尤以南丰㊁上栗为多,两地有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傩舞艺术) 的美誉㊂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西的南丰跳傩㊁婺源傩舞㊁乐安傩舞㊁萍乡湘东傩面具名列其中㊂江西傩文化( 赣傩 ),源远流长,国内完整遗留也较多,研究价值较高㊂春秋战国时期,江西分别属于吴㊁楚㊁越,而吴㊁楚㊁越有崇尚鬼神㊁巫术习俗㊂战国时曾有记载: 三苗(现江西)之居,左有彭蠡(今鄱阳湖)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㊂ ‘江西道院赋“记载: 江汉之俗尚鬼,故其民尊巫而淫祀㊂ 上述古籍都证实了,江西尚鬼㊁祟巫的民风民俗,历史由来已久㊂这也是傩文化在江西地区传承至今,依旧盛行的重要原因㊂2㊀江西傩面具图形艺术特征江西傩文化以傩面具为核心,傩面具制作别具特色,造型各异,灵活生动,可从造型㊁色彩㊁纹样㊁制作工艺这四个角度来分图1㊀各式各样的傩面具展示析㊂(图1)2.1㊀图形造型特征种类繁多的傩面具就造型总来看,傩面具民间手艺人追求对五官变化的精雕细琢以来表达面具人物丰富内心活动,突显人物性格特征㊂艺人对眉眼的刻画更是专注一致,因为它往往是整个面具的神韵的点睛之处㊂根据人物图形造型,可分为正神面具㊁凶神面具以及世俗人物面具三大类㊂1.正神面具㊂此正神面具形象特征为:慈祥恺恻㊁五官端正㊁面露笑容㊁平和刚劲㊁威严庄重,并非高高在上㊁坐享人间香火的大神形象,而是似生活中阅历丰富的老人形象,亦或给人亲切感的青年男女形象㊂正神面具多为平易近人的保护神形态,造型表现手法以充满社会生活气息的表情为符号基础,手法运用写实为主,加以适当修饰形成温和端庄的形象㊂(图2)2.凶神面具㊂脸宽肉横㊁鼓睛暴眼㊁獠牙龇面㊁勇武彪悍,面部线条动感十足,极富张力是凶神面具最大特征㊂但该类面具名 凶 其实并非凶神恶煞的象征,在傩戏中而是承担着震慑妖魔鬼怪㊁图2㊀慈眉善目的正神面具驱疫祛邪的任务,其本意依旧是为当地人民消灾祈福,是善良的神明㊂民间匠人雕刻时,以五官为基础大胆夸张,将其制作成头长犄角㊁眉似火焰㊁眼珠凸出㊁口吐獠牙且满脸煞气的形象㊂(图3)图3㊀面目狰狞的凶神面具3.世俗人物面具㊂世俗人物面具则分为正面人物和丑角㊂其中正面人物面具形象活泼滑稽㊁文弱优雅㊁眉清目秀,显得敦厚老实;丑角面具则五官歪曲,表情浮夸㊁形象滑稽可笑,又常被称为 娱乐型面具 ,具有乐神乐人的世俗功能㊂这类面具造型写实为主,与正神面具相似但更趋世俗㊂(图4)图4㊀江西南丰傩戏‘西游记“傩面具2.2㊀图形色彩特征傩面具特别是江西地区的,从色彩上看,喜欢饱和度高㊁色彩对比强烈;从配色上看,则多以红㊁黄㊁蓝㊁黑㊁白等为主㊂江西傩面具色彩运用上既来源于自然又超越自然,是民间艺人自身大胆创作下,制作的风格独特㊁特点明确的面具形象㊂(图5)1.红色㊂红色,代表血液,我国古代民间常常使用鸡血㊁狗血㊁火焰来驱赶不祥的东西,古代巫术中也有沿用,所以关公㊁雷公等皆为红色㊂红色又代表吉祥㊁喜庆㊁激情㊁火热㊁权威㊁暴力,同时大山深处的湘西人与生俱来的火热㊁斗志和顽强的性格与红色相得益彰㊂2.黄色㊂黄色,来源于雄黄这种常用的中药,可以除五毒驱邪㊂黄色则代表活力㊁希望㊁祥和㊁浪漫㊁温馨,黄色是中性的,是具有调和功能的色彩,在傩面具中也起到点缀装饰的功能㊂3.蓝色㊂蓝色,其多用靛蓝,是压抑㊁思虑的色彩,是庙宇中的 阴色 ,常被用来暗喻丑角的诡计多端㊁心存歹念㊂4.黑色或深棕色㊂黑色或深棕色都是较为稳定的颜色,表示着庄重,黑色或深棕色也代表是经历风吹日晒才有的肤色,代表人物包公㊁判官㊁小鬼(也有红鬼)㊁灶王等,其性格多为率真㊁正直㊁朴实㊁刚正㊂黑色也常用于面具勾线区分色块,具有装饰效果㊂5.白色㊂白色,色彩表现如先锋㊁太子,如雷公和小鬼㊂白色也文化与探索西部皮革2020年11月有突显作用,尤其是在色彩浓烈的环境里用于填补色块,突显明度的差异形成强烈跳跃感㊂白色又具极大包容度可与大多颜色极好融合㊂图5㊀江西傩面具主要颜色2.3㊀图形装饰纹样特征江西傩面具的纹样特征与它的造型和色彩,既充满神秘色彩,又富有生活气息㊂最典型的纹样是刀形纹㊁曲线纹㊁三角纹㊁菱形纹㊁水波纹等㊂(图6)傩面具纹样题材也是吻合我们民间手工艺品为图案赋予一些吉祥如寓意的习俗㊂例如运用龙㊁凤㊁瑞兽㊁祥云等富有吉祥意义的纹样,展现出手工业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㊂图6㊀江西傩面具装饰纹样3㊀江西傩面具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3.1㊀江西傩面具文化 活化 需与文创产品结合我国湘西傩文化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傩面具看似简单的艺术品,后背却蕴藏着几千年的文化㊂而文创产品不仅仅只是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它更像是以现代延续非遗文化生命和意义的一种方式㊂工艺品设计的三原则中最重要的就是实用,再是经济,美观,因此实用也是傩面具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策略的首要任务,让消费者在作品感受傩文化,更要产品具有生活实用性,傩面具文创产品应从日常生活用品入手让产品实用又美观㊂例如每年销售额达图7㊀故宫口红系列产品到上十亿的故宫文创,曾推出故宫口红系列产品(图7)㊂3.2㊀江西傩面具图形在现代设计中的文化价值在鲁道夫的‘艺术与视知觉“中曾经提到 艺术想象就是为一个旧的内容发现一种新的形式,也就是从旧的主题发掘出一个新的概念的行为㊂ 江西傩文化经过时代洗礼,逐渐形成为一种祛灾求福㊁惩恶扬善㊁顺遂平安的象意,也是最容易与普通人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的民间文化㊂一些相符合的设计得到传承发扬,如: 和气生财 多子多福 等喜闻乐见的寓意,再应用于生活产品上,可以使用户在情感上㊁使用上都乐于接受㊂3.3㊀傩面具文化移植于现代产品案例分析1.傩面具互联网表情包设计㊂互联网表情包是一种轻量化㊁碎片化的符号,用于各大社交网站,具有极强的传播性,众多企业把互联网表情包作为IP 形象初期推广的重要载体㊂傩面具也可作为江西地域文化的IP 来打造㊂江西傩面具造型㊁色彩等方面特征符合网络表情包视觉识别度强的重要要素,丰富了现在市场上表情包表现形式和文化内涵㊂互联网表情包与使用者内心体验是相同的,满足用户感情外放的诉求㊂傩面具自带的人格化㊁情感化特性,增加了人们在情感上的互动㊂但是开发傩面具表情包,需要主要傩文化时期审美与现代社会审美的不同,可以适度简化㊁萌化表情㊂(图8)图8㊀傩面具表情包设计案例2.傩面具生活用品设计㊂近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其他各界之间的跨界联名办的风风火火,如;故宫与全球设计师平台ICY,联合发布了 吉服回潮 (祈祷好运,寓意一切称心)限量时装,与国潮品牌Cabbeen 推出了 故宫宫廷文化ˑCabbeen 我喜欢这宫里的世界 联名系列等㊂傩面具整体造型艺术表现力强,将其造型㊁视觉规律㊁线条及色彩方面,提取㊁再设计并运用到生活日常设计中,傩面具赋予新的生命和个性㊂傩面具烟灰缸设计(图9),在保持傩面具原本造型特征下进行了创意设计,扩大了傩面具嘴部,形成缸槽㊂图9㊀傩面具烟灰缸设计原创手机壳的设计(图10),将傩面具图形元素提取出来,做成矢量图形设计,装饰性强,可应用于手机壳㊂图10㊀傩面具手机壳设计傩面具雨伞设计(图11),其元素在伞的再设计,运用伞顶加固材料和傩面具特色图案向结合作为伞面装饰㊂将原收成圆柱体形态改变为层叠式收起,完整展现出面具特征㊂且伞柄部分可作为支架摆放于桌台之上,可作为特定空间室内摆件,起到某种特定意义的装饰价值㊂图11㊀傩面具雨伞设计4㊀结语江西傩面具不仅承载这江西地区人民生活生产的传统习俗文化,还代表特定历史语境下江西民间风俗文化和艺术审美倾向,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㊂我们既要保持江西傩面具造型㊁色彩以及工艺上的特征,又使其符合现代设计审美性,并且合理巧妙的应用于现代产品设计上,使其不仅美观,还具有实用性,让江西傩面具融入大众生活㊂参考文献:[1]㊀王振复,夏锦乾.灵之研究:中国原巫文化六题[J].社会科学战线,2018(4):27-44.[2]㊀程明,万绍芳.江西傩文化传承与民间信仰融合力[J].前沿,2012(09):80.[3]㊀万建中.江西最早的傩面具与傩的始源[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9(02):27.[4]㊀罗静.赣傩文化中的 型 和 寓 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21.[5]㊀罗云,钟璞.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湘西傩面具源流考[J].民族艺术研究,2016,29(04):218-224.[6]㊀邓世维,周嘉伟,陈飞虎.傩面具表情符号的趣味性设计[J].包装工程,2017,38(08):67-71.。

江西民间美术之赣傩面具

江西民间美术之赣傩面具

处士介绍
张宜祥男,1951年生,江西南丰县人,初中文 化,江西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初中毕业以后, 自学刻花板,后以雕花板为业。《弥勒佛》、 《开山》、《一对和合》、《雷公》、《钟馗》 等。现在不少傩面具雕刻艺人出自其门下,
王志民,男,1955年生,江西南昌人。抗日战 争时期,王志明的祖父带着一家老小逃难到南 丰,在南丰县莱溪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安家。 从祖父起,三代人都以木工手艺为生。他主要 作品是《开山》、《雷公》、《钟馗》、《傩 魂》等。
纸钱
掌管烧化给死人当钱用的纸 锭之类的纸钱神,以钱邀福, 求取福运。
傩公 傩母
傩公形象为头戴纱帽的老翁 傩母为一中年妇人的相貌
老来得子,笑歪了嘴。
三元大帝
唐宏、葛雍、周武
唐宏
葛雍
周武
其他傩面
歪嘴将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秦童
雷公
傩面制作
傩面具的材质一般为杨木、樟木, 其中尤其以樟木材料最好,致密坚 硬,易于雕刻,干燥以后不易开裂, 木质本身带有香味,不容易虫蛀而 易于保存,而且樟树在民间传说中 也是通神之树,也常用来进行和神 像相关的制作。面具木胚完成以后, 打磨光滑,再以白灰打底,再打磨 抛光即可上漆。上色完成后再加上 其他附件,如胡须、帽翅等,然后 在面具的头顶和双耳的耳孔钻孔, 挂上表演佩戴用的固定绳子。有些 面具形象是口部张开的,这些面具 一般在口部会凿进很深或者打透, 然后钻孔或者留着中间一部分连接 的木头,在口内部也要挂绳。
钟馗
在傩祭活动中,是专事捉 鬼、吃鬼、斩鬼的闯将。 造型上采用人、鬼、神三 者结合头戴乌纱帽,鬓如 剑戟,豹头环眼,怒目圆 睁,唇如腥红,满脸黑须, 脸上描绘有象征着避邪镇 妖的火焰、柳叶之类的金 色纹饰,神态冷峻。

南丰非遗傩面具雕刻技艺及其形意艺术

南丰非遗傩面具雕刻技艺及其形意艺术

南丰非遗傩面具雕刻技艺及其形意艺术作者:巩莹来源:《收藏与投资》2022年第03期摘要:傩文化是一种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傩面具是傩舞、傩戏中的祈福道具,是傩文化的物质载体,具有多样的表现形式及深厚的文化内涵。

南丰傩面具在千年的发展中不断传承与创新,孕育出独具南丰特色的面具文化和艺术情韵,在傩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且傩文化和傩面具有着极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南丰;傩面具;艺术情韵;文化内涵傩文化的发展源远流长,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傩面具作为傩事活动的重要道具,在傩文化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张道一先生的《张道一论民艺》曾将民间文化艺术研究比作“张果老倒骑驴,往后看朝前走”[1]。

江西傩面具作为当代保存较完整的地方傩文化符号,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近年来已经成为傩文化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傩面具的雕刻技法、造型特征、色彩以及纹样的使用为切入点进行分析,梳理南丰傩文化的美学特征与文化象征,尝试性探索傩文化未来的传承和发展路径。

一、傩面具文化概述农耕时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缺少科学性的理解,为了生存和繁衍,只能寄希望于上天,由此产生了对客观现实不存在的“神明”的崇拜和迷信。

“傩”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难”,寓意当人们遇到天灾人祸时,傩就会到来解除危难。

傩文化扎根于民间,艺术形式原始、古朴,包含了浓郁的乡土气息,虽然夹杂些许迷信的色彩,却无损其艺术灵气。

南丰人直到现在仍然遵循古礼,手举傩仪,面戴傩面,跳着傩舞,以求能驱鬼除疫,祈福消灾。

无面不成傩,傩面具造型各异,灵活生动,是傩仪、傩舞、傩戏的重要道具,更是傩文化的浓缩与代表。

傩面具作为傩事活动的重要法器,是持有者进入傩坛世界的媒介。

傩面具的创作服务于傩戏的表达,随着时代的发展,又从戏中走出,以艺术品的形式进入大众视野。

抛开傩舞、傩戏的使用需求,南丰傩面具拥有古朴深厚的造型,生动形象的雕刻面貌和大胆的色彩風格,具备独立的艺术审美价值。

赣傩面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赣傩面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赣傩面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作者:王家飞来源:《工业设计》2019年第09期关键词:傩面具;赣傩;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赣傩是一种很有特色的民间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如何在继承的基础上,与现代设计结合,研发一系列具有相当份量的产品,对于促进江西的文化创意产业有现实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选取赣傩中最有代表性的面具作为切入点,尝试用现代设计的理念,去理解、传承、创新,以实践的精神为江西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切实做一点探索。

1赣傩傩,亦称“大傩”,其起源与原始狩猎、图腾崇拜有关,意为“迎神赛会,驱逐疫鬼”。

赣傩,又称江西傩,是中国傩文化当中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

中国的傩文化颇为丰富,包括傩舞、傩戏、傩面具、傩庙、傩兵器等,涉及人类学、民俗学、戏剧学等,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赣傩是中国傩的一部分,既有傩文化的共同特征,又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赣傩始于殷商,两干多年来,虽历经演变,但基本保存了自汉代以来的古傩风貌。

直到今天,除了宫廷傩消失而无法考证之外,江西几乎保存了所有跟傩有关的种类,如官傩、乡人傩、族傩、家傩、游艺傩等,构建了颇有特色的赣傩文化群。

2赣傩面具2.1工艺赣傩面具按照功用可分为傩祭面具和傩舞面具。

祭祀用的面具一般较为庄重、神秘,整体厚重,体量感十足;傩舞面具因考虑到舞蹈时的需要,较为轻巧,形象也更为活泼一些。

这两种面具虽然使用的场合不一样,但其工艺基本一致。

赣傩的制作可以归纳为起师、选材、成胎、绘图、雕刻、打磨、上漆等七道主要工序。

起师是指面具形象的選择,如开山、雷公等;材料则一般选择质地坚实的杨柳木或者香樟木,现在民间多用香樟木,因香樟木是江西的特色资源,有利于突显地域特色;成胎即用斧等工具砍凿出大致的轮廓,也称为粗胎;绘图即用墨色描绘出面具的主体造型、装饰纹样等;雕刻则多采用浅浮雕、圆雕、透雕等;打磨是指用砂纸或砂轮平整面具的表面;最后是上漆。

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马虎不得。

2.2寓意不同类型的傩面具,其寓意是不同的。

赣傩面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赣傩面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

文化与传承INDUSTRIAL DESIGN 工业设计 / 123作者简介王家飞/1975年生/男/江西玉山人/讲师/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及其理论研究(江西南昌 330063)赣傩面具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研究RESEARCH ON THE DESIGN OF GANNUO MASK CULTURE CREATIVE PRODUCTS南昌航空大学 王家飞虑到舞蹈时的需要,较为轻巧,形象也更为活泼一些。

这两种面具虽然使用的场合不一样,但其工艺基本一致。

赣傩的制作可以归纳为起师、选材、成胎、绘图、雕刻、打磨、上漆等七道主要工序。

起师是指面具形象的选择,如开山、雷公等;材料则一般选择质地坚实的杨柳木或者香樟木,现在民间多用香樟木,因香樟木是江西的特色资源,有利于突显地域特色;成胎即用斧等工具砍凿出大致的轮廓,也称为粗胎;绘图即用墨色描绘出面具的主体造型、装饰纹样等;雕刻则多采用浅浮雕、圆雕、透雕等;打磨是指用砂纸或砂轮平整面具的表面;最后是上漆。

每道工序都有严格的要求,马虎不得。

2.2寓意不同类型的傩面具,其寓意是不同的。

按照角色,赣傩面具大致可分为驱傩神衹、鬼怪傩神、传奇英雄、世俗人物、动物等。

雷公电母在中国神话传说中是专司雷电的神,自古以来就被民间视为惩恶扬善的化身[2],这类面具往往怒目圆睁,表情庄重,充满了正能量。

而福禄寿喜四星面具,民间认为它们能给生活带来喜庆,表达了乡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期待,所以这类面具通常表现为笑容满面,喜感十足,与人非常亲近。

从上面的两个案例可以知道,领会赣傩面具的寓意是非常重要的,根据不同的寓意,它的使用场合、情境是不一样的。

2.3造型赣傩面具至今仍保留有400多个种类,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而各有特色。

总体来看,最神秘的属傩祭面具,它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图腾崇拜。

从现有的资料看,傩祭面具与商代青铜器上的纹饰造型颇有几分神似,重在沟通天地,与装饰、美感无关,所以显得神秘、诡异。

发展到现在,这些迷信色彩已基本消失,但庄重感仍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傩面制作
制作傩面具的艺人被称作处士,面 具制作完成后,要具备神性还要傩 班举行专门的傩神开光仪式才能赋 予面具神性。开光一般由处士来做, 不过现代制作的面具也较少开光, 开光之后的面具,虽然被认为带有 更强的神性,但是因此带来的忌 讳却更多,“面具在一般人的心目 中,是神灵、鬼魂、祖先的化身和 载体,它既是神圣之物,也是危险、 不详之物,由此产生了对面具的禁 忌"博,所以很多傩班不再给傩面 具开光。
钟馗
在傩祭活动中,是专事捉 鬼、吃鬼、斩鬼的闯将。 造型上采用人、鬼、神三 者结合头戴乌纱帽,鬓如 剑戟,豹头环眼,怒目圆 睁,唇如腥红,满脸黑须, 脸上描绘有象征着避邪镇 妖的火焰、柳叶之类的金 色纹饰,神态冷峻。
吞口
又称食鬼神,表吞灭之意, 吞掉瘟疫毒鬼,驱邪镇恶, 保百姓安康。吞口形象威赫, 青面獠牙,鼓眼,口阔牙利, 镇守在家宅的大门之上,时 刻准备吞没来犯的疫鬼,祈 求家庭康宁的愿望。
凶神:凶猛狰狞型,鼓眼暴睛,眉骨 隆起,立刀眉,面肌紧缩,鼻翼阔张, 呲牙咧嘴,令人生畏;
福神:和蔼端庄型,冠嵌圆镜,胡须 三绺,或新月眉、或火焰眉、或蚕形 眉,眼睛微闭,脸带微笑,和气可亲;
谐神:诙谐幽默型,或抿嘴微笑,或 歪嘴眯眼,或撇嘴斜眼,或嘟嘴聋眼。
开山
又称为开山猛将、开山莽将,是 赣傩面具中形象最凶恶、法力最 强大的神袛之一,其职司是为主 家斩除妖邪、勾魂摄魄。开山造 像以牛角牛头人面为全局的对称 结构,相貌十分狰狞且特异,头 上长着一对尖角,耳过额顶,额 上饰有圆镜,眉粗,暴眼瞪睛, 鼻宽而大,面肌圆凸,嘴微下翘 呈倒半月形, 口中伸出两颗獠牙 呈八字歪分鼻翼下两边。其色彩 对比强烈,采用黑色作为底色, 配以红色点缀。生动的刻画出傩 戏中武将的威武、勇猛,给 人以狰狞凶悍,咄咄逼人的印象
傩面具以“驱逐疫鬼,降吉纳 福”为中心内容,构成“自然灵妙, 朴实无华”的造型特点。
南丰傩面更多保留傩文化本来 特征,造型上夸张奇异;萍乡傩面 受宗教特别是道教渗透,造型古朴 浑厚。
分类
按照傩神来源分类,有傩本神、 宗教神、民俗神。
按照功能来分类,有驱鬼逐疫、 傩戏使用。
按照造型特征分类,则可分为:
同时对继承和发展数千年传 统文化和艺术,有着极高的研究 价值。
谢 谢 观 看
罗春明,男,汉族,1967年生,高中文化。师 从张宜祥学习木雕。代表作有《开山王》、 《啸山》《天兽王》、《寿星》、《关公》等。
赣傩面具艺术,从其产生、 发展,己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
其艺术形态、艺术价值体现 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差异,宗 教信仰与民俗风情,纯粹审美与 功利目的相结合的艺术特征,展 现出民族之源的民间艺术的魅力。
纸钱
掌管烧化给死人当钱用的纸 锭之类的纸钱神,以钱邀福, 求取福运。
傩公 傩母
傩公形象为头戴纱帽的老翁 傩母为一中年妇人的相貌
老来得子,笑歪了嘴。
三元大帝
唐宏、葛雍、周武
唐宏
葛雍
周武
其他傩面
歪嘴将军
秦童
雷公
傩面制作
傩面具的材质一般为杨木、樟木, 其中尤其以樟木材料最好,致密坚 硬,易于雕刻,干燥以后不易开裂, 木质本身带有香味,不容易虫蛀而 易于保存,而且樟树在民间传说中 也是通神之树,也常用来进行和神 像相关的制作。面具木胚完成以后, 打磨光滑,再以白灰打底,再打磨 抛光即可上漆。上色完成后再加上 其他附件,如胡须、帽翅等,然后 在面具的头顶和双耳的耳孔钻孔, 挂上表演佩戴用的固定绳子。有些 面具形象是口部张开的,这些面具 一般在口部会凿进很深或者打透, 然后钻孔或者留着中间一部分连接 的木头,在口内部也要挂绳。

西
1430201305Z1011
项 南Leabharlann 动 画 艺赣 傩 面民 间 美 术
术 学


傩 祭祀活动,古代腊月迎神 以驱除疫鬼的祭典。
“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 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 帅百隶而时难(傩) ,以索 室殴疫…” —— 《周礼·夏官司马第 四·虎贲氏/道右》
傩面具 古时称“魌头”。
“魌、醜也。从页其声,今 逐疫有魌头。”
——《说文》
贵州的“撮泰吉”、 地戏、 傩堂戏
云南澄江的关索戏
藏族的“羌姆”跳神
安徽池州贵池的傩戏
都有其地域特色傩面具
赣傩面具
江西是中国傩文化的发祥地之 一, 这里的傩文化被称为赣傩文化, 收入到首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 录。
萍乡、南丰是赣傩文化的主要 地区,这两地的傩文化形式主要有 傩庙、傩轿、傩面、傩仪舞、傩符、 傩乐、傩服等。
处士介绍
张宜祥男,1951年生,江西南丰县人,初中文 化,江西民间文艺研究会会员。初中毕业以后, 自学刻花板,后以雕花板为业。《弥勒佛》、 《开山》、《一对和合》、《雷公》、《钟馗》 等。现在不少傩面具雕刻艺人出自其门下,
王志民,男,1955年生,江西南昌人。抗日战 争时期,王志明的祖父带着一家老小逃难到南 丰,在南丰县莱溪乡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安家。 从祖父起,三代人都以木工手艺为生。他主要 作品是《开山》、《雷公》、《钟馗》、《傩 魂》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