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现状
2023年喹诺酮类抗生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喹诺酮类抗生素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的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感染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喹诺酮类抗生素成为抗感染治疗的重要药物之一。
本文将从市场需求、产业链、行业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市场需求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医院和门诊。
随着城市化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医疗需求逐渐增加。
加之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患者的增多,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量也不断增加。
另外,随着全球化和移民的增加,不同地区传染病的疫情呈现不同特点,需要不同的抗生素来治疗。
因此,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需求具有多样性、地域性和定制性特点。
二、产业链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产业链包括原料药、制剂、销售等环节。
其中,原料药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行业的发展。
制剂环节包括研究开发、生产、检测和包装等环节。
销售环节包括品牌推广、市场营销和经销商渠道管理等环节。
目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产业链还比较完整,但由于研发和制造的技术门槛较高,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
三、行业现状1. 市场规模:据市场调查,全球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规模逐年增长,预计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近200亿美元。
2. 主要厂商:全球主要厂商包括拜耳、赛诺菲、辉瑞、默沙东和阿斯利康等。
这些企业在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上占据主要份额,具备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3. 国内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喹诺酮类抗生素生产国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的扩大、医疗卫生改革和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国内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规模不断增加。
同时,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市场营销等手段逐渐在国内市场上占据一定市场份额。
4. 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将进一步扩大。
同时,消费者对抗生素品质和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市场对高品质喹诺酮类抗生素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未来,行业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要在技术创新、品牌营销等方面下功夫,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
2024年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分析现状引言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用于治疗细菌感染的药物。
他们具有广谱抗菌活性、良好的口服吸收和组织分布等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种类喹诺酮类抗生素主要包括氟喹诺酮、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多个品种。
这些药物根据其结构和药理学特点,可以分为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等不同的代数。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用途喹诺酮类抗生素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另外,喹诺酮类抗生素还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手术感染。
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规模目前,全球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规模较大。
根据市场调查数据显示,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抗生素。
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医院和药店等医疗机构。
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竞争状况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竞争激烈。
目前,市场上存在多家生产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制药企业,其中包括辉瑞、罗氏等国际知名企业,以及一些国内生产商。
这些企业在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不断进行差异化竞争。
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的发展趋势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前景广阔。
未来,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将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同时,随着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喹诺酮类抗生素的使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结论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市场规模,并且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然而,市场竞争激烈,制药企业需要通过产品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差异化竞争来取得优势。
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仍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024年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调查报告

2024年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调查报告1. 引言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抗生素药物。
以其广谱抗菌活性和临床疗效良好的特点,喹诺酮类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报告旨在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进行调查分析,为相关企业和机构了解市场动态,做出合理决策提供参考。
2. 市场概况2.1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定义和分类喹诺酮类抗生素是一类广谱抗菌药物,其核心结构为喹诺酮环,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两大类。
第一代包括氟喹诺酮、羧氟喹诺酮等;第二代包括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等。
2.2 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应用领域喹诺酮类抗生素广泛应用于临床感染的治疗,包括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消化道感染等。
其在治疗耐药菌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等方面也具有重要地位。
2.3 市场规模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近年来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预计2025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X亿美元。
3.1 主要厂商及产品全球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辉瑞公司、拜耳制药、默沙东等。
这些公司拥有多个品牌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产品。
3.2 市场份额分析目前市场份额较大的喹诺酮类抗生素产品包括环丙沙星,其占据了全球市场的30%份额。
其次是诺氟沙星、氟喹诺酮等产品。
3.3 市场竞争策略为了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厂商们采取了多样化的策略。
包括加强研发力度,提高产品品质,开展市场推广活动等。
4. 市场趋势分析4.1 市场驱动因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的增长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人口老龄化、疾病预防控制的需求增加、医疗技术的进步等。
4.2 市场挑战因素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药物耐药性增加、临床应用指南的限制、市场竞争加剧等。
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在未来仍然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制药工业的发展,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品种和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展,市场规模有望持续增长。
6. 结论本报告对喹诺酮类抗生素市场进行了综合调查和分析。
市场规模逐年增长、竞争激烈是该市场的显著特点。
2024年喹诺酮心安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喹诺酮心安市场分析现状简介喹诺酮心安是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属于喹诺酮药物类别。
该药物通过调节心脏细胞的电活动,有效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
喹诺酮心安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本文将对喹诺酮心安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目前,喹诺酮心安市场规模庞大且不断增长。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显示,全球喹诺酮心安市场在2019年的总销售额达到X亿美元,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增长。
市场驱动因素喹诺酮心安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驱动:1.心脏病患者数量增加: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导致喹诺酮心安需求量增加。
2.医疗技术的进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变得更加准确和高效,使得喹诺酮心安的使用更加普遍。
3.高效且安全的治疗效果:作为一种治疗心脏病的药物,喹诺酮心安的疗效得到了广泛认可,许多患者和医生对其使用持积极态度。
4.医疗保健支出的增加:随着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度提高,医疗保健支出也在不断增加,这对喹诺酮心安市场的增长提供了有利条件。
市场竞争格局目前,喹诺酮心安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制药公司A、B和C 等。
这些公司通过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广告宣传等方式来争夺市场份额。
此外,喹诺酮心安市场还面临着一些挑战,例如临床试验的成本高昂、药品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等。
这些因素也影响着市场的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
市场前景虽然喹诺酮心安市场面临一些挑战,但它仍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以下是一些显示市场前景的因素:1.心脏病的患病率将继续增加,这将带动对喹诺酮心安的需求增长。
2.医疗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提升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进一步推动喹诺酮心安市场增长。
3.喹诺酮心安具有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的特点,这将使其在未来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喹诺酮心安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未来,随着心脏疾病患者数量的增加和医疗技术的进步,喹诺酮心安市场有望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现状

喹诺 酮类 药物 近年 来 发展 十分 迅 速 ,目前 已发 展为第 四代 ,其 临 床抗 感染 治疗 地位逐 年提 升 ,已成为一 类
床上 的广 泛使 用 ,各 种 耐药 菌株 不断
出现 ,针 对 喹诺酮类 药 物 的耐药 菌也
为 广泛 的抗 菌谱 和 更 好 的抗 菌 效 果 。 在保 持原 有 的抗革 兰 氏阴性 菌活 性 的
菌D N A的复制 、转录 和 翻译 中起着 重 要 的作用 ,而 喹诺酮 类药 物通 过作 用
于这两个 酶 ,与之形成 喹诺 酮药物一 拓
第 一代 喹诺 酮类 药物 以萘 啶 酸 为
代 表 ,于 1 9 6 2 年偶 然从 抗疟 疾 药—— 氯 喹 中分离并 得 到 。它 的抗 菌谱 窄 且 药 效较 弱 ,仅 对大 肠杆 菌 、痢疾 杆 菌 等 部分 肠杆科 菌株 具有 抗 菌作用 ,现
在 已基 本 被 淘 汰 。 为 了 得 到 抗 菌 活 性
亚基再 将缺 口封 闭从 而形 成负 超螺 旋 结构 。而 喹诺 酮类药 物通 过非 碱基 配
体 、结 核 分枝 杆 菌等 ) 的抗 菌效 果 , 并 对部分革 兰 氏阳性菌显现抗 菌作用 。 因其效 果好 、抗 菌谱 广 、副作 用小 等
特点 ,目前在 临床 中的应用非 常广泛 , 如 ,环丙沙 星 、氧氟沙星 、诺 氟沙星 、
基 础上 ,结构 中新 增 的8 一 甲氧基 有助 于 增加抗 厌氧 菌活 性 ,并增 加 了对光
越来 越 多 ,耐 药现状 日益严 峻 ,呈全
球蔓 延趋 势 。其 中 比较 常见 的是 革兰 氏阳性球 菌 和假单胞 菌属 ,其次 是肠 杆菌科 。
可与 8一 内酰胺类 抗生素竞 争抗 菌素 临 床用药 的人工合成类 抗生素。
喹诺酮类药物的现状及应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现状及应用【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进展;现状;临床应用1962年,美国Sterling-winthrop研究所发现的第一个含有4-喹诺酮母核的药物——萘啶酸,以其与其他抗菌药物不同的作用特点,开辟了抗菌药物研究和使用的新途径。
30多年来,国内外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结构不断进行修饰,并对其含氟集团加以变革,陆续开发出多种新药物投入临床使用。
该类药物的抗菌谱逐渐拓宽,从单一抗革兰阴性菌的窄菌谱,发展到抗革兰阳性菌、厌氧菌、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的广谱抗菌药。
下面就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药物作用特点、临床使用、不良反应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 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第一代药物为萘啶酸、吡咯酸,1962~1969年上市应用。
主要作用于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的尿路感染。
第二代药物为吡哌酸、西诺沙星,1969~1979年上市应用。
此类药物的抗菌谱有所扩大,对革兰阴性菌有了较好的抗菌效果,并对部分革兰阳性菌有效。
第三代药物为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
第三代药物抗菌谱进一步扩大,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进一步加氟,并对革兰阳性菌、分支杆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杀作用。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最成功地广泛应用的化合物之一是环丙沙星。
它在1986年第一次投放市场,从那时起,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对各种感染治疗的价值被承认。
在抗生素领域内,氟喹诺酮类是唯一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相媲美的合成抗菌药,对大多数敏感菌有快速杀菌作用。
第四代药物主要有格帕沙星、莫西沙星、吉米沙星、曲伐沙星、克林沙星,1997年开始上市,与前三代相比,第四代药物抗菌谱更广、既保留了前三代抗革兰阴性菌的高活性,又保留了抗革兰阳性菌的活性,并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均显示出较强的作用。
2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特点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是:它们主要抑制DNA回旋酶,干扰DNA超螺旋结构的解旋,阻止DNA复制而导致细菌死亡,DNA回旋酶是由两个A亚基和两个B亚基组成的四聚体,A亚基先将正螺旋后链切口缺口,B亚基催化ATP 水解提供能量,使DNA的前链经后移,重新连接,形成负超螺旋。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概况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概况1国外喹诺酮类药物发展及现状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力强、结构简单、给药方便,与其它常用抗菌药物无交叉耐药性,合成方法生产、疗效价格比高等优势,因而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成为竞相生产和应用的热点药品。
在当今国际市场上,喹诺酮类占抗感染药物市场份额的15%左右,并继续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1985年世界喹诺酮类销售额仅1.04亿美元,1988年上升至10亿美元,1992年达到22亿美元,1996年升至60亿美元,令业内人上刮目相看。
喹诺酮类药物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抗感染药物的市场结构。
1992年美国抗生素市场销售额为60亿美元,其中喹诺酮类占6 5亿美元,仅次于β内酰胺类药物居第二位;1992年日本口服抗菌药物市场销售额4000亿日元,其中喹诺酮类销售额1400亿日元,占32.5%,已经超过β内酰胺类药物,并至今一直占据抗感染药物的最大份额。
预计在2000年,世界喹诺酮类药物市场占有率可达18%,年平均增长8%一10%,销售额可80亿美元以上。
在品种上,已上市的喹诺酮产品有几十个品种,是抗感染药物中开发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随着药物化学的发展,现在人们可以推测许多侧链可能具有的某种药化性质,因而可以通过计算机优化结构及选定药物的发展方向,比如研究针对MRSA、铜绿假单胞菌或结核杆菌,甚至设计具有抗肿瘤作用的喹诺酮类化合物,其发展趋势将有可能超过β内酰胺类药物,成为21世纪的抗感染药物的主要品种。
国际上许多大型跨国公司,也正在大力发展喹诺酮的研究,如Pfizer。
Squibb、Bayer、Glaxo等,日本更是将喹诺酮药物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保持其世界第一的地位。
国际学术界将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发展初期,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产品为萘啶酸、吡哌酸,仅有中等抗菌活性,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不理想,目前基本属淘汰品种。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

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合理应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李光辉喹诺酮类药物发展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类药物由于它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的抗菌类药物,在60年代开发最早的喹诺酮类主要是临床上的需氧革兰阴性菌。
一、喹诺酮类药物发展现状导读:喹诺酮类药物发展有20多年的历史了,这类药物由于它的化学结构、作用机制,不同于其他的抗菌类药物,在60年代开发最早的喹诺酮类主要是临床上的需氧革兰阴性菌,根据该类药物的特点其在抗感染治疗领域中发展迅速。
(一)背景情况最近几年上市的新的喹诺酮类或者称之为呼吸喹诺酮类增加了肺炎球菌和链球菌等阳性菌的抗灵活性。
同时对不典型病原体,比如说支原体,衣原体,和军团菌抗菌作用有所增强。
喹诺酮类这类药物在感染部位可以达到比较高的浓度,在一般抗菌药物不容易达到有效浓度的上皮细胞间叶里边,前列腺里面,骨头里面,他的浓度可以达到同期1-2倍,比如临床常用的抗菌药浓度是高的,另外这一大类药物的口服吸收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先静脉后口服,这样可以做一个适当的疗法,这类药物相对于普通药物的伴衰期长,这样我们可以一天一次的给药,病人非常方便,整类药物总体的不良反应是轻微的,这类药在上面这些特点里,发展是比较快的。
该类药物的上述特点使其在抗感染治疗领域中发展迅速。
(二)发展历程70年代开发出第二代喹诺酮类,典型的代表是环丙沙星,这类药物对革兰阴性菌作用是拓宽的,同时对革兰阳性菌中,像葡萄球菌也有抗菌活性; 90年代中期,研究开发出了第三代的喹诺酮类,典型代表就是左氧氟沙星,这类药物的抗菌进一步拓宽,对化脓性链球菌有很好的作用,同时对不典型病原体,像支原体衣原体,军团菌,也可以覆盖。
进入2000年以后,研究开发出来了第四代的喹诺酮类,最典型的代表是莫西沙星、吉米沙星(2003年),抗菌谱和三代喹诺酮类一样进一步加强,目前喹诺酮类分为四代,第三代和第四代差别不是特别大,分类各家可能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总的来说,第三代第四代可统称为呼吸喹诺酮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现状
摘要:喹诺酮类药物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抗菌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等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抗感染治疗中。
从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过程、作用机制、耐药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整理,综述其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希望为今后喹诺酮药物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发展过程;作用机制;耐药机制
感染性疾病一直是我国最常见而且难以治疗的疾病,各种致病菌也是导致许多疾病产生并发症的原因。
抗感染药物一直在我国的医药市场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世界范围内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自青霉素被发现并应用于临床后,抗感染药物市场就逐渐被各种天然的或合成的抗生素所占据。
喹诺酮类抗生素属于一类化学合成类药物,由于其抗菌效果好、抗菌谱广、组织和细胞穿透力强等特点,目前广泛用于治疗由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引起的各类感染性疾病。
一、喹诺酮类药物的发展史
喹诺酮类药物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目前已发展为第四代,其临床抗感染治疗地位逐年提升,已成为一类可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竞争抗菌素临床用药的人工合成类抗生素。
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以萘啶酸为代表,于1962年偶然从抗疟疾药——氯喹中分离并得到。
它的抗菌谱窄且药效较弱,仅对大肠杆菌、
痢疾杆菌等部分肠杆科菌株具有抗菌作用,现在已基本被淘汰。
为了得到抗菌活性更好、毒性更低、抗菌谱更宽的药物分子,人们对药物结构不断地进行修饰改造,新的品种相继开发面市。
第二代喹诺酮类药物以吡哌酸为代表,与第一代药物比较,它的抗菌谱有所增加,主要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志贺菌属和少部分变形杆菌具有抗菌作用,但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效果不佳。
由于其应用范围窄、药动力学及安全性不理想,现已很少使用。
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因结构中含有氟原子,被称为氟喹诺酮类药物。
由于其药效和药性的不断改良,它的抗菌谱进一步扩大,抗革兰氏阴性菌效果更强。
与前两代相比,增加了抗细胞内繁殖的病原体(衣原体、支原体、结核分枝杆菌等)的抗菌效果,并对部分革兰氏阳性菌显现抗菌作用。
因其效果好、抗菌谱广、副作用小等特点,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环丙沙星、氧氟沙星、诺氟沙星、氟哌酸等。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是近年来研发出的具有“超广谱”抗菌活性的一类抗菌药物,代表药物有克林沙星、加替沙星、莫昔沙星、曲伐沙星等。
与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相比,具有更为广泛的抗菌谱和更好的抗菌效果。
在保持原有的抗革兰氏阴性菌活性的基础上,结构中新增的8-甲氧基有助于增加抗厌氧菌活性,并增加了对光的耐受性,使光敏反应降低。
C-7位上的氮双氧环结构使得抗革兰阳性菌活性也得到了加强,并扩宽了包括假单胞属在内的抗菌谱。
二、作用机制
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位点主要是细菌的促旋酶和拓扑异构酶Ⅳ,这两个酶都是细菌生长所必须的酶,在细菌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喹诺酮类药物通过作用于这两个酶,与之形成喹诺酮药物-拓扑异构酶-DNA三元复合物,阻断DNA的复制而产生抑菌作用。
DNA分子比较大,在合成过程中,必须形成负螺旋结构才能进入到较小的细菌细胞中去,而DNA促旋酶的作用就是把正超螺旋结构的DNA变为负超螺旋结构。
DNA促旋酶由A、B两个亚单位组成,在合成过程中,A亚基先切断DNA一条后链形成缺口,然后B亚基催化ATP水解产生能量,使DNA前链后移,此时A亚基再将缺口封闭从而形成负超螺旋结构。
而喹诺酮类药物通过非碱基配对方式与A亚基结合,使其不能封口。
DNA不能形成正常负超螺旋结构,DNA单链暴露,阻断DNA复制,引起DNA断裂,染色体发生不可逆损害导致细菌死亡。
三、耐药机制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各种耐药菌株不断出现,针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菌也越来越多,耐药现状日益严峻,呈全球蔓延趋势。
其中比较常见的是革兰氏阳性球菌和假单胞菌属,其次是肠杆菌科。
另外,其他一些耐喹诺酮药物的菌种也有报道,如,某些肺炎克伯雷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等临床分离株也被发现具有喹诺酮抗性。
我国喹诺酮耐药性发展尤为严重,目前几乎所有医院感染常见致病菌均可见到喹诺酮耐药菌株。
革兰氏阳性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上升
较快,特别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已达90%~99%,对氧氟沙星也达到82%,而肠球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已达82%。
目前认为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有:拓扑异构酶突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及药物主动外排。
(一)拓扑异构酶突变
拓扑异构酶是参与细菌DNA复制的关键酶,也是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点,药物通过与之结合抑制DNA的复制而产生抑菌效果。
一般认为,拓扑异构酶突变是导致细菌产生喹诺酮耐药性的主要原因,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耐药性的产生。
DNA促旋酶的A、B亚基分别是由gyrA和gyrB编码,拓扑异构酶Ⅳ的C、E亚基分别由parC 和parE编码。
如果编码这两种酶的任何一个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都可能引起耐药性的产生。
这些含有突变位点的序列被称为喹诺酮抗性决定区。
临床研究发现,如果gyrA或parC基因发生突变,A亚基或C亚基结构发生变化,会导致喹诺酮类药物与靶点酶的亲和力降低,从而产生耐药性。
(二)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主动外排
许多研究表明,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的产生除了与QRDRs发生的突变有关之外,还与细菌细胞膜通透性改变和细胞的主动外排机制有关。
细胞膜作为细胞中一道天然屏障能限制一些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
如果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了改变(主要是降低)则会阻碍大分子药物进细胞,胞内药量减少甚至药物无法进入从而导致耐药性的
产生。
而细菌的主动外排机制是导致喹诺酮类耐药的另一方式。
大部分细菌如,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胞内都含有能量依赖的外排泵,能将进入胞内的药物选择或非选择性地排出细胞外。
一旦相关蛋白在细菌胞内表达水平过高,则胞内药物被大量排出浓度降低,从而导致细菌耐药。
多药外排泵除了作用于喹诺酮类药物之外,也能作用于其他抗生素如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等。
因此,表达有多药外排泵的细菌一般都表现出交叉耐药现象。
四、展望
如今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已逐渐成熟,不断更新换代,并凭借其高效、广谱、低毒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临床和兽医上,具有广阔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作为一类合成抗菌药物,可通过研究其作用机制、构效关系等方式筛选出更为高效、广谱、安全的药物。
但其耐药性问题及存在的不良反应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随着不断改良和发展,喹诺酮类药物必能凭借其优势,成为治疗临床上各种感染疾病的首选药物之一。
参考文献:
[1]朱珊梅.诺酮类药物的合理应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6,23(9).
[2]周伟澄,周后元.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05(36).
[3]韩海燕,陈力,徐兴然,等.克林沙星酰胺衍生物的简易合成及其体内外生物活性[J].中国科学,2011(3).
[4]侯淑凤.喹诺酮类抗菌药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合理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4).
[5]张泽锋,李有俊.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及合理应用[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7,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