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矿系统研究与找矿1

合集下载

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探究

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前景探究

大科技2015年4月2.3预测组网技术借助信息技术建立地震监测预警系统,形成地震预测组网技术,也是实现地震预测的可行方式之一。

如我国台湾的公司建立了基于通信网络技术的地理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通信网络及系统中心,能够对接收到的监控资料加以整合判断;无线感测的模组,能够对地震预测需要的资料加以搜集,并通过无线通信部件,将相应的搜集资料传输到系统中心,由系统中心加以分析判断;当系统中心对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后,得出监控区域可能会有地震发生时,警报发布站就能够经由通信网络向外界发布警报;相应的地震救援组织及单位,通过通信网络获取系统中心发布的警报后,就可以及时做好地震预防及后续救援工作。

美国地震研究领域内,形成了一种参量FK 技术系统,这一系统能够对观测到的地形、重力、地下水等数据加以分析,通过参数计算,可以得出震源的相关参数,然后借助计算机处理技术,形成关于地震活动的图像[3]。

日本相关的专利文献中,记录了一种地震灾害预测的组网系统,这一系统的原理是,通过设置相应的便于携带的通信装置,对地震灾害来临前的各类异常信号加以探测,通过定位系统,对各个通信装置进行位置实时管理,根据通信装置的位置分布划分灾害整体预测区域,之后根据各个通信装置所收集的信号,对相应的装置所在区位进行分析,从而针对性提高了地震预测的精确度。

3地震预防的措施方法3.1加强建筑抗震等级,建立应急预案作为国家及有关部门来讲,要重视地震预防的重要性,国家可以出台一定的抗震法规,对一些重点项目实施抗震等级设定;建筑及规划部门,要在城乡规划上,制定符合抗震标准的建筑规范,督促相应的建筑施工部门执行;相关的地震预测部门,要充分利用自身的预测装置设备,做好地震预测预警工作;社会社区组织加强地震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地震预防水平。

各个部位做好相应的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

3.2借助多种途径,做好震前预防地震发生总是伴随有前兆反应,此时要多加留意,如天气出现各种骤变等异常反应,动物出现骚动等异常行为,另外,震区由于地下板块挤压运动,会造成地下水出现各种变化,如冒泡、色变、混沌、升降等,这些都是地震的前兆反应[4]。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

四川西部三江中段成矿特征与找矿研究四川省是矿产资源大省,目前全省范围内已发现矿产资源130多种,探明储量的资源种类达90种以上,并且有34种矿产资源的储量位居全国前五位。

本文全面系统介绍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各矿产资源的成矿背景,探讨西部三江中段典型矿产资源的成矿特征和规律,为四川省矿产资源找矿方向提供借鉴意义。

标签:铅锌矿成矿规律找矿方向分析相关职能部门组织冶金、地矿、地质勘查等多个单位实施开展了西部三江中段成矿规律与找矿研究,并按照国家矿产潜力评价系统的技术指标和类型来对研究方案进行规划和实施,全面分析了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地区的成矿规律和找矿方向,为提升我省矿产资源勘查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当然,这也是四川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主要任务。

本文以板块构造学说作为理论指导,并将西部三江中段地区地质演化分为四个阶段。

在此基础上总结个阶段典型矿产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为我省找矿方向提供科学合理的方向。

1西部三江中段地区矿产资源成矿地质背景四川省西部三江中段地区受欧亚、太平洋以及印度洋板块运动的相互影响,地质构造呈现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为各类矿产资源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质地形条件。

西部三江中段总体构造线方向为由北向西,由向、背斜与一大批近似于平行的北向西断裂带相间排列,但有时也会出现被北向东断裂带横切的现象[1]。

三江中段地区属于不同方向构造的交汇地带,为铅锌矿成矿带来了有利地形和地质条件。

义敦岛的弧褶皱带主要为北向西向、背斜,由拉纳山组和三叠统图姆沟组等构成。

区域典型的断裂有玉树—羊拉、定曲河—中甸、德格—乡城等。

其中德格—乡城断裂是义敦岛主弧断裂带,其弧形的大致方向为北西—近南北向微向东突出。

断裂破碎带的宽度达到上百余米,控制了整个三叠纪火山岩带的分布状态。

同时当中也分布了大量的基性岩体和超基性岩体,成为三江中段主要控矿断裂带。

2西部三江中段地质构造演化阶段与矿产资源成矿作用2.1地质构造演化阶段(1)早古生代被动大陆边缘阶段。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探讨
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复杂而多学科交叉的领域。

以下是对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的一些基本探讨:
一、铀成矿理论
1. 铀成矿的地球化学条件:铀在地球上广泛分布,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能形成铀矿床。

铀成矿需要特定的地球化学条件,如适当的温度、压力、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等。

2. 铀成矿的地质条件:铀矿床通常形成于特定的地质环境中,如沉积岩、变质岩和火山岩等。

这些岩石中的铀含量较高,且易于被还原成可溶性的铀化合物。

3. 铀成矿的物理化学过程:铀成矿过程中涉及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如铀的溶解、迁移、沉淀等。

这些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

二、找矿方法
1. 地质调查:通过地质调查,了解区域的地质背景、岩石类型、构造特征等,为寻找铀矿床提供线索。

2. 地球化学测量:利用地球化学测量技术,测定岩石中的铀含量,判断是否有铀矿床存在。

3. 地球物理测量:通过地球物理测量技术,如重力测量、磁法测量等,可以发现地下隐伏的铀矿床。

4.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表进行成像和分析,可以发现与铀矿床相关的地质信息和异常。

5. 探矿工程:通过探矿工程,如钻探、坑探等,可以直接揭露地下矿体,确定铀矿床的规模和品位。

总之,铀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领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我们对铀成矿理论的认识将更加深入,找矿方法也将更加高效和准确。

党河南山一带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模式研究方法和思路

党河南山一带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模式研究方法和思路

清水 沟脑铜 矿 、 红石 山金 锑矿 等 )0多处 , 的远景 l 金 储量 有望达 10 以上 , 近年 来秦 祁 昆成 矿带 找矿 0t 是 效果 较好 的地 区之 一 。但 由于研究 区地处 南祁连 山 腹地, 交通 不便 ,O世 纪 9 2 0年 代 以前 该 区 尚属 地 质
找矿 空 白区 , l 来 地 质 找矿 虽 然 成效 显 著 , 近 0年 但 大多工作 限于对 单个 矿 点 的普 查 评 价 , 乏对 该 带 缺
板块北缘 早古生代 中期被动 陆缘.I 柴达木克 拉通.I 西秦岭 印支造 山带 I B H
第2 2期
许 纲 堕二 振 堡
3 5
南 祁 连 党 河 南 山 一 带 主 要 金 铜 矿 化 及 金 异 常 分 布 圈


-, 、 f


_t Io i
图 2 南 祁 连 党 河南 山一 带 主 要 金 铜矿 化 及 金 异 常 分 布
从 现有 的找 矿及 研 究 成 果 来 看 , 多 数工 作 集 大
中在少数矿床( 矿体地表及浅部评价和有限 的 点) 成矿控制地质因素 的总结方 面, 缺乏对全 区成矿地 质 背景特别 是成 矿大 地 构 造 环 境 、 矿 岩 系及 围 岩 含 蚀 变 、 床成 因类 型及 成矿 时代 、 矿 矿体 埋深 与剥蚀 程
第2 6卷
第2 2期
甘肃科 技
Ga s ce c n c noo y n u S i n e a d Te h lg
r. 6 0 2 Z No . v
Ⅳ0 22 . 2 0 Ol
21 0 0年 1 1月
党 河 南 山一 带 金 矿 成 矿 规 律 与 找 矿 模 式 研 究 方 法 和 思 路

当前我国深部找矿的成矿理论与技术方法探讨

当前我国深部找矿的成矿理论与技术方法探讨
涉 及 到 成 矿 地 质 背 景 、 床 地 质 、 矿 规 律等 方 面的 研 究 内 容 。 矿 成 针对 深 部矿勘查 巾的综合地质研究 内容 .一些 国家重视开展深部地壳演化 、 壳 幔相互作用 、 地壳结构与成分类型 、 岩浆与成矿作用 的响应 、 地壳深 部动力学特征与成矿等理论问题的研 究
受传统技术水 平所限现有的勘查技 术手段对深部矿勘查 的有效 性非常有限 . 因此利用地质成矿理论指导深部矿 勘查受 到了业 内人 士 的高度重视 。 11 . 关于对矿床形成深度和产出深度厘定 的探讨 矿床的形成深度 和产出深度是两个概念 . 能混淆 深部矿是指 不 目前埋 藏于深部 的矿床 . 但其原始形成 时并 非定形成于深部 . 因为 后期 的地壳 升降或大的构造活动都可 以使 原先形成于地表 附近 的矿 床下 降到深部 : 反之也可以使原先形成于地下深 部的矿 床上 升到浅部 或地 表 。 矿 床 的 原 始 成 矿深 度 . 即垂 向上 的 成 矿 范 匍 大小 是 一个 影 响到 深 部找矿前景大小的先天条件 这是 由于不同类 型的成矿作用的原始成 矿深度是不同的 .因而与其直接相关 的矿产资源量大小也是有差别 的 在不考虑后期改造 的前提下 . 几乎所有内生成矿作 用的成 矿深度 都比较大 . 都可以形成所谓 的深部矿床 矿床原始成矿 深度 的确定是 成矿学研究 的主要 内容之 一 一般可 以根据矿床类型来判定矿床( 或 矿化) 的原始成矿深度 . 例如与基性 、 超基性有关的岩浆矿床 以及与花 岗伟 晶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化 的原始成矿深度一般都 比较大 与热液 成矿作用有关的稀 有金属及多金属等矿 化由于有所谓的高 、 低 温 中、 热 液 成 矿 之 分 . 而 成 矿 深 度 范 嗣变 化 较 大 . 要 作 进 一 步 的判 定 研 因 需 究 .目前一般多采用流体地球化学方法来 确定热液矿床 的形成深 度. 通过构造校正的途径来测算具体热液矿床的成矿深度 不 同类 型矿床 目前 的产 出深度 因受 后期地质构造改造作用 的不 同而不 同 矿床 目前产出深度 的确定对深部矿勘查工作有着直接的指 导作用 . 它是当前深部矿勘查 和研究 中的热点和难点所在 , 深部矿 勘 查和研究 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 界定深部矿可能的赋存位 置。但 是 . 到 目前为止 . 深部矿产出深度 的界 定并 没有得到较好 的解决 . 关认 识 有 多 是 通过 具 体 的勘 查 工 程 实施 后 的后 验 判 定 所 得 到 有 必 要 指 出 , 深 部 矿 床 目前 产 出深 度 的界 定 将 是 今 后 相 当 长 时 期 内深 部 矿 勘 查 和 研 究 的 重 点难 题 之 一 。 1 . 2成矿系统研究现状及其在深部矿勘查中的意义 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域 中. 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 质要素和成矿作用动力过程 , 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 、 常系列构 成 异 的整体 . 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 自然系统 成矿系统是一种 自然历史 过程 . 绝大多数成矿系统不 能直接观察到 . 但各种信息被保存 在现存 矿床及有关的异常 中. 成矿系统研究是通过从现在的矿床特征和现存 的地 质 环 境 人 手 . 推 其原 来 的 成 矿 环 境 和 成 矿 过 程 . 强 调 把 矿 床 反 并 形 成 过 程 和 产 物 以及 形 成 后 的 改 造 过 程 作 为 一 个 必 然 的有 机 整 体 进 行分析 . 而为深部找矿的前景评价 以及深部找矿 中非常重要的矿床 从 当前 可 能产 出状 态 的 厘 定 提 供 参考 依 据 成 矿 系 统 一 词 自提 出 以 来 . 众 多 学 者 就成 矿 系 统 开 展 了 系 统 的研 究 并 取 得 了 大 量 的研 究 成 果 13 二矿化富集带研究现状及其在深部矿勘查 中的意义 -第 迄今为止. 学术界对所谓的第二矿化富集带 尚无 明确的定义 按 笔者的理解 . 所谓 的“ 第二矿化富集带 ” 应是指在 已知矿集区 的深部或 已知矿 区深部的新 的矿化 富集 空间 . 其与上部矿化 富集带 . 即第一矿 化富集带之间由所谓的无矿f 或贫矿1 带所分隔 腾吉文称 之为“ 第二成

2015成矿与找矿地质模型

2015成矿与找矿地质模型
●把握关键的控矿要素与找矿标 志,提高矿产勘查效果
●应用——类比/求异进行
类比—指导同类型矿床的发现与勘查 求异—指导新类型矿床的发现
●矿床成矿模式包括 :
• 区域地质背景 • 控矿条件 • 矿体产状及组合规律 • 矿化蚀变特征及分带性 • 矿化期次(阶段) • 成矿物理化学条件 • 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机制
应用模式指导找矿富有成效
引进促进了三次找矿大突破
●斑岩铜矿成矿模式 ●层控矿床成矿模式 ●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
对指导我国找矿突破起重要作用的成矿模式还有: ●岩浆热液型钨矿“五层楼”成矿模式(华南) ●矽卡岩型铜矿“三位一体”成矿模式(铜陵) ●玢岩铁矿成矿模式(庐枞泥河)
近十年来我国找矿重大突破
• 矿体通常分布在距离成矿地质体0-3km范围内。 岩脉发育区是成矿的有利地段
• 胶东、小秦岭、冀东和冀西北的金成矿作用分 别主要发生在约115Ma、140Ma、170Ma和 230Ma,与各地区的主成岩事件相适应。
“三位一体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图2-5-28 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找矿预测地质模型
“三位一体” 找矿预测地质
模型
(引自叶天竺,2013)
(引自姚书振,2012)
■成矿地质构造背景
●大型矿集区主要产于太古代-元古代以TTG 岩系为特征的花岗岩-绿岩地体中。
●发育基性岩脉,时间跨度大,属于地幔岩 长期垂向加积区
●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在区域伸展阶段,而 非碰撞造山阶段
■成矿地质体
• 成矿地质体主要为具有壳幔混源特征的花岗岩 类侵入体。其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期,其次为 印支期,少数为喜山期,侵位深度一般在58km。
• 通过矿体构造研究,可以追溯矿体的隐伏地段,预 测富矿段的产出地段。

成矿系统研究的意义

成矿系统研究的意义

成矿系统研究的意义成矿系统研究的意义可概括为3个方面:(1)推动成矿规律的深入研究成矿系统分析从事物的联系性和整体性出发,将复杂万千的成矿作用以系统思路贯穿起来,将成矿的环境、背景、要素、作用、过程、动力、产物、异常和演变等作为一个自然作用整体加以研究,这有利于全面认识成功动力学机制、矿床形成演变历史过程和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从而推动矿床学研究进一步从现象到机理,从静态到动态,从定性到定量,从局部到整体,因而是提高矿床学科学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2)有利于发挥矿床学对整个地球科学的功能成矿系统不是孤立的,它是整个地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特点功能是成矿物质的高度浓集。

这种浓集显示了自然作用的神奇,高度成熟的有机质集中在人体大脑中是人类成了万物之灵,而金属、非金属元素的高度富集产生有用性质而变成了贵重的宝藏。

可以认为,成矿系统的发生、演变到终结是更大尺度、更高层次的地质系统(地球系统、岩石圈系统、地壳系统等)的直接或间接控制的结果。

每一个成矿系统都发生在一定地质时代和特定的地质环境,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化石”“地质记录”的作用,可以将某类矿床或成矿系统的出现作为当时的地质环境特征和地质事件性质的“指示剂”。

例如,南非古元古代含金-铀砾岩矿中碎屑状黄铁矿的出现可以作为当时大气圈中缺氧的证据。

但在过去,非常丰富的有关矿床和成矿作用的信息和观点多只限于应用在找矿勘探和矿山地质工作,而忽视了将这些有用信息应用到地学的其他分支学科的研究中去,也即忽视了成矿系统与其他地质系统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这对于整个地球科学的发展是不利的。

相信由于矿床学家和其他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上述现象将有所改变。

而加强成矿系统研究有助于辩证认识成矿系统与其他地质系统的关系,有利于矿床学和其他学科的相互影响、渗透和促进。

(3)全面指导矿产的勘查和开发研究成矿系统的实用意义在于全面、有效的指导矿产勘查工作,提高成矿预测的精度。

建立了成矿系统的概率,认识了某一个成矿系统的全局,对于可能产生在这个系统中的有关矿床类型、矿床形成过程和控矿因素等有一个整体的观念,这对于找矿勘探工作可以起到举一反三、有此及彼、驾驭全局的作用。

河北易县栾木厂金矿成因与找矿方向研究

河北易县栾木厂金矿成因与找矿方向研究

河北易县栾木厂金矿成因与找矿方向研究栾木厂金矿位于河北易县境内,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

从区域地质背景来看,栾木厂金矿位于环翼山地区,该地区是一个东西走向的隆起构造带,成矿条件较好。

地质构造特征显示,栾木厂金矿的位置处于一条活动断裂带的附近,这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栾木厂金矿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岩浆热液交代成因。

根据研究表明,栾木厂金矿的成矿流体来自于上侏罗统的火山喷发,而成矿岩石主要是二长花岗岩。

成矿流体在岩浆作用下逆浸润至富含金属的地层中,通过与地层中的硫化物、氧化物等元素反应,形成了金矿矿化。

栾木厂金矿的找矿方向也是研究者们探讨的课题之一、根据对地质构造特征的分析,在栾木厂金矿附近存在多条断裂带,这些断裂带为金矿的富集提供了条件。

因此,找矿方向主要是根据这些断裂带的分布来确定的。

此外,地球物理勘探是找矿方向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栾木厂金矿区的地质构造特征表明,断裂带周围常常伴随着地下岩浆活动,而岩浆活动通常会引起地壳的物理性质发生变化。

因此,地球物理勘探手段如地震勘探、电磁法勘探等可以用来探测地下岩浆活动情况,从而确定找矿方向。

矿石地球化学勘查也是找矿方向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栾木厂金矿成矿岩石主要是二长花岗岩,而二长花岗岩中的含金量是变化的。

通过对矿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可以确定金矿的分布范围和富集程度,从而为找矿方向的确定提供参考。

总之,栾木厂金矿的成因可以归结为岩浆热液型,而找矿方向的研究主要基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以及地球物理勘探和矿石地球化学勘查等手段。

对栾木厂金矿成因与找矿方向的研究,有助于指导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矿系统研究与找矿翟裕生(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0083)摘 要:成矿系统研究适应了地球科学系统化的发展趋势,是当今矿床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中在对成矿系统的定义、结构、要素、作用产物等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成矿系统研究的4个要点:¹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º多因耦合、临界转换的成矿作用机理;»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构成的矿化网络;¼矿床形成-变化-保存的演变过程。

作者明确了成矿系统研究应从矿化网络入手的方法,总结了矿化网络研究的主要内容,提出了通过成矿系统研究发现新类型矿床的几个途径,分析了成矿系统研究的资源环境效应,并探讨了成矿系统研究的理论意义。

关健词:成矿系统;矿化网络;新类型矿床;资源环境效应中图分类号:P 6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4135(2003)02-65-07收稿日期:2003-01-23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K1-4-1-5);中国地质调查局项目(200110200069)作者简介:翟裕生(1930),男,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矿床学专业,现任国际矿床成因学会矿田构造组主席。

1 概述成矿系统研究是系统科学方法在矿床学中的一种创新性应用,它是在矿床组合、成矿系列等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体现了现代矿床学向系统化、全球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拓宽了矿床学研究领域,给矿床学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

1.1 成矿系统的定义成矿系统一词最早出现在1973的俄文地质辞典[1]中,它被解释为/由成矿物质来源、运移通道和矿化堆积场所组成的一个自然系统0。

之后 . .马祖洛文[2]、 . .森雅克夫[2]、 . .契克夫[3]、A.L.贾奎斯[3]以及我国学者於崇文[4、5]、李人澍等也先后有过关于成矿系统的论述。

翟裕生[7、8]提出/成矿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空域中,控制矿床形成和保存的全部地质要素和成矿作用动力过程,以及所形成的矿床系列、异常系列构成的整体,是具有成矿功能的一个自然系统0。

成矿系统的概念中包括了控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形成的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以及成矿后变化保存等四方面基本内容,体现了矿床形成有关的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形成、演化的统一性、整体性和历史观。

成矿系统不同于成矿系列。

/成矿系列是具有成因联系的矿床所组成的自然体0,是/四维生间中有内在联系的矿床组合(陈毓川等1998)0。

成矿系列(或称矿床成矿系列、矿床组合)主要从矿床类型组合的角度去研究相关矿床之间的联系,而成矿系统是由矿质来源、控矿因素、成矿过程、成矿产物(矿床组合及有关异常)和成矿后改造保存等一系列要素组成的一个自然伤体系。

它主要从成矿要素、成矿作用过程、成矿作用动力学动研究成矿的总体特征,包括矿床组合及有关地质异常之所以形成的原理,即研究成矿系列的成因、动力和过程。

成矿系统在理论内容探索上更为全面,从系统观点看,可以认为成矿系列是成矿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2 成矿系统的结构成矿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部分(要素)结合成的有机整体。

系统中各要素间的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即成矿系统的结构。

科学地分析一个成矿系统的结构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概括地说,一个成矿系统的内部结构一般包括以下四个部分:¹控制成矿因素:有风化、沉积、构造、岩浆、变质、流体、生物、大气、地貌、热动力等作用因素;º成矿要素:有矿源、流体、能量、空间、时间等;»成矿作用过程:包括成矿发生、持续、终结以及成矿后的变化和保存等;¼成矿产物包括矿床系列和异常系列。

成矿系统的基本结构可表示如图1。

第26卷第2期2003年6月地质调查与研究GEOLOGIC AL SURVEY AND RE SEA RC HVol.26No.2Jun.2003图1成矿系统及其演化Fig.1Metallogenic system and its evolution1.3成矿系统基本要素成矿系统的基本要素: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能量、输运通道、矿石堆积场地。

(1)成矿物质是成矿的主要物质基础,包括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有机质和它们的化合物。

地幔、地壳和水圈是成矿物质的总仓库,能源源不断地供应成矿物质。

成矿物质既可直接来源于一般岩石,也可来源于已初步富集某些矿质的矿源层(岩)。

矿床中的矿质可是单组分的,如单一的铜矿,也可以是多组分的,如Cu、Au矿床, Pb、Zn、Ag矿床,它们或来自同一个矿源场,或来自不同矿源场而在运动汇集过程中通过多组分耦合而形成多矿种矿床。

(2)成矿流体指各类地质流体经过一定的地质演化而成为包含和搬运成矿物质的那一部分流体,包括来源于大气降水、海水、地层水、岩浆水、变质水和幔源的流体等,一些矿化剂如F、Cl、S、P等也以多种形式被溶于水中参与对矿质的搬运和沉淀作用。

成矿流体的功能是萃取、溶解、搬运和沉淀、聚集成矿物质,是沟通矿源场、运移场和储矿场的纽带和媒介,是成矿系统中最为活跃的要素。

(3)成矿能量成矿作用动力学的核心是成矿作用的发生。

即矿化向成矿的转变,这就需要自然力的驱动,促使成矿的动力是广义的,有热梯度、压力梯度、浓度梯度、速度梯度和化学反应亲合力等。

在这些作用力的驱动下,成矿系统这部/机器0得以发动和运行,包括流体的萃取、运移、流体输运过程中的水)岩反应(也即系统与环境的耗散作用等)以及流体中有用物质的沉淀堆积等。

(4)成矿流体通道指矿质及成矿流体在地质体中输运井趋向富集的渠道和路径,它是联系矿源场和储矿场的构造)岩石网络,也被称为运移场或中介场,通道包括岩石中的孔隙、裂隙、断层、空洞等形式,具有连通性、方向性和局域性。

运移的主干通道一般是由构造作用形成,如断裂带。

具有一定规模的透水层也可以作为流体的主干通道。

(5)矿石堆积场地是由岩石)构造因素耦合形成的,形成矿石堆积场地有三个条件:一是有足够的矿石堆积空间(可以是原已存在,也可以是在成矿过程中逐步扩展):二是有利于矿石沉淀的物理化学条件,常称为地球化学障、地球物理障或构造物理化学障。

指物理化学性质的突变带;三是有封闭矿液使之汇聚而不致分散流失的圈闭(封闭)条件,包括岩性圈闭和构造圈闭或二者的复合。

1.4成矿系统作用产物一个成矿系统的作用产物包括矿化带或成矿带等,它们由多个矿床、矿点和各类异常组成。

它们在形成时间上有早有晚,形成过程有长有短,常表现为阶段性;在空间上组成有序的结构,形成三维的矿化网络。

矿床是成矿作用的主要产物。

一个成矿系统中可以形成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群体。

这些66地质调查与研究第26卷不同类型矿床具有一定的时)空结构,在空间常表现为集群性和分带性;在时间上显示阶段性、叠加性。

一般将一个区域中有成因联系的不同矿床类型组成的整体称为成矿系列或矿床系列,例如长江中下游中生代中酸性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中的矽卡岩型Fe-Cu 矿、斑岩型Cu-Mo 矿和角砾岩筒型Cu-Au 矿等,即组成一个成矿系列。

除矿床外,成矿作用还经常形成有一定浓集但根据目前经济技术条件尚不能被工业利用的矿化称为矿点或矿化点。

有些矿点虽暂时不能利用,但在具备更高采选冶水平或矿业市场显著需要时,有可能被开采利用而升级为矿床。

伴随着矿床和矿点的形成,还会产生各类异常(地质的、地球化学的、地球物理的),它包括岩石的、矿物的、元素的、同位素的、流体的、构造的、以及重、磁、电、震、放射性等种种异常。

这些异常或由矿体物化因素直接引起,与矿体关系密切,一般占有比矿体更大的空间,常表现出分带性。

2 成矿系统研究要点2.1 按构造动力体制划分成矿系统大类成矿系统是大陆动力演化的产物,构造动力是成矿的基本因素之一,不同构造动力体制产生不同的成矿系统。

常见的构造动力学体制有7种:¹伸展(拉张))))裂谷、大型生长断层或同生断层、盆岭构造、变质核杂岩构造等;º收缩(挤压))))板块俯冲带含岛弧、陆缘岩浆弧、构造混杂岩带等,大型推覆构造,大型逆冲断层等;»走滑)))转换断层、走滑断层系(含拉分盆地)等;¼隆升)))地幔柱上升、地壳热点、底辟构造系等;½沉降)))沉积盆地、拗陷带等;¾大型韧性剪切)))结晶基底的韧性剪切带,有逆冲、正滑、走滑之分;¿大型陨石撞击)))古陨石坑及相件的侵入杂岩。

以上7种构造动力体制都有特定的构造组合、岩石建造和成矿系统,即:A )伸展构造成矿系统(大类);B )挤压构造成矿系统(大类);C )走滑构造成矿系统(大类);D )隆升构造成矿系统(大类);E )沉降构造成矿系统(大类);F )大型韧性剪切成矿系统(大类);G )陨击构造成矿系统(大类)。

每一成矿系统大类间还有过渡、复合等型式。

在上述按构造动力型式划分成矿构造背景和成矿系统大类的基础上,再按主要的成矿机理划分出几个基本的成矿系统类,每类中再按含矿建造及成矿环境划分为若干个成矿系统(表1)。

表1 主要的成矿系统类型Table 1 Main types of m etallogenic system成矿系统类成矿系统主要矿产或建造环境Ñ 岩浆成矿 系统类1.镁铁质-超镁铁质类Cr 、Cu 、Ni 、E Pt 、Ti 、V 、Fe ,2.幔壳源花岗岩类Fe 、Cu 、Au 、Pb 、Zn 、Mo 、Sn ,台区、槽区;3.壳源花岗岩类W 、Li 、Be 、S n 、Nb 、Ta 、R EE ,陆相、海相;4.碱性岩-碳酸岩类金刚石、Nb 、P 、REE 深部、浅表5.火山-次火山岩类Cu 、Au 、Sn 、U 、Ag 、非金属,Ò 热液(水) 成矿 系统类6.斑岩热液Cu 、Mo 、Au 7.火山热液(含VMS)Cu 、Pb 、Zn 、Fe 、S 、Au 、Ag 台区、槽区;8.浅成低温热液(含MVT 、卡林型)Pb 、Zn 、Ag 、Au 、U 、Hg 、S b 台区、槽区;9.动力热液Au 、Ag 、Pb 、Zn 以浅表环境为主10.热水沉积(含Sedex 型)Pb 、Zn 、Cu 、S Ó 沉积成矿 系统类11.滨海-浅海相沉积Fe 、Mn 、P 、Al ,12.深海相(含黑色页岩相)V 、U 、Ni 、Co 、Mn ,13.陆相及泻湖相蒸发沉积钾盐、岩盐、石膏,陆区、海区、14.陆相及滨海相砂矿Sn 、Au 、金红石,海陆过渡区15.陆相砂岩型Cu 、Pb 、Zn 、U ,Ô 生物成矿 系统类16.陆相及海相交互相成煤煤、煤层气,17.陆相及海相成油气石油、天然气,(也有无机成因的)各类盆地18.生物岩类礁灰岩.磷块岩Õ 改造成矿 系统类(或 叠加改造 成矿系统类)19.变质改造(含BIF)建造Fe-S i 建造、Fe 、Au ,20.动力改造(含剪切带Au 矿)Au ,古陆、古陆活化区、21.岩浆(热液)改造Cu 、Fe 、Pb 、Zn ,低纬度区22.风化改造Ni 、Al 、Cu 、Fe 、Mn ,注:1.此分类以金属成矿为主;2.每一系统中还可按主岩、矿源、元素组合类型的不同划分为亚系统;3.各系统间有一些过渡、转化或复合类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