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炮制原理解析及应用讲座

中药炮制原理解析及应用讲座

中药炮制原理解析及应用讲座中药炮制是指对中药材进行一系列的处理,以提高其药效、降低毒性或改善药材的质地和性状,使其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

中药炮制原理包括破壁、煅烧、炭化、焙炒、制末、蒸制、炙烤等多个方面。

这些炮制方法旨在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药理活性和药效特点,以增强其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中药的炮制通常涉及两个方面的原理:一是中药炮制对物理和化学性质的改变,二是中药炮制对药理和药效的影响。

中药炮制通过改变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来提高药物活性。

比如,炒制药材可以激发药物的特定气味、改变其颜色和形态,破坏不利于药物疗效的成分。

例如,对于黄连,炒制后可增加其药性,降低其毒性;对于生地黄,炒制后可使其更易于提取有效成分。

此外,炮制还可以改变药材的溶解性和渗透性,增加药物的赋形性。

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变药物的药理和药效。

炮制药材可以改变其中的活性成分,增加或减少某些特定成分的含量,从而调节药物的作用机制。

例如,对于生姜,炒制后可增加其温中散寒、祛湿化痰的药效;对于牡蛎,炒制后可增强其安神定志的作用。

中药炮制的应用广泛且多样。

首先,中药炮制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中药在炮制过程中经历了加热、蒸馏等处理,这些处理可以破坏药材中的微生物和酶活性,减少化学成分的氧化和分解,从而提高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其次,中药炮制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

一些中药原材料具有一定的毒性,经过炮制处理后,可以有效地降低药物的毒性,改善其安全性。

例如,煅烧可以减少药物的刺激性,焙炒可以降低药物的毒性。

此外,中药炮制还可以改变药物的性状和口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用药满意度。

最后,中药炮制也可以改进药物的配伍性。

中药常常通过配伍使用来增强药效、减少不良反应。

炮制处理可以改变药材的性质和药效,使其更适合与其他药物搭配使用。

例如,炒制人参可以增加其滋补作用,与黄芪一起使用可补益气血。

总之,中药的炮制不仅可以改变药材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提高药物活性,还可以改变药材的药理和药效,以增强其疗效和减少不良反应。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材炮制方法与熟化原理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材炮制方法与熟化原理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材炮制方法与熟化原理中药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中药饮食中,药材的炮制方法与熟化原理是关键步骤,它们不仅能够提高药材的疗效,还能增加美味的食物。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药饮食文化中的药材炮制方法与熟化原理,以加深我们对中药饮食文化的了解。

药材的炮制方法是指将生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使其具备特定的药理作用和适应力。

这些方法通常包括炙、治、制、炒、焙、热、煮、蒸等。

其中,炙法是将药材暴晒于火中,使其外表变色,如炮制黄连就采用炙法;治法是将药材进行切割、刮削、打碎等,如炮制生姜就采用治法;制法是指用溶液将药材中的溶性成分浸出,如炮制白术就采用制法;炒法是指将药材放入炒锅炒热,如炮制炒枣仁就采用炒法;焙法是将药材通过火焙炙烘,如炮制焙贝母就采用焙法;热法是指将药材放入热沙中加热,如炮制热柿蔘就采用热法;煮法是将药材加水煮沸,如炮制煮白术就采用煮法;蒸法是指将药材放入蒸锅中加热,如炮制蒸石汇就采用蒸法。

通过这些炮制方法,药材的药性能够得到激活和调整,使其更适合饮食文化中的应用。

而药材的熟化原理是指通过炮制方法中的温度、湿度、时间等因素的调整,使药材内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其药性和疗效。

其中,温度是决定药材熟化效果的重要因素。

以炙法为例,适当的温度可以改变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提高其药效。

湿度也是熟化的重要考虑因素,适当的湿度可以促进药材的溶解和吸湿,增强其疗效。

此外,时间的长短也会对熟化效果产生影响。

经过适当时间的处理,药材内的化学成分会发生变化,使其更具药性和疗效。

药材的炮制方法与熟化原理在中药饮食文化中起到重要作用。

首先,炮制能够提高药材的疗效。

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到激活和调整,使其更适合药食同源的应用。

例如,老姜经过治法炮制后,其辛散之性减弱,更适合用于调理味蕾和改善消化系统。

其次,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口感和风味。

打破草药的粗糙纤维结构可以增加其可食性,使药材更容易溶解和吸收。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浅谈中药炮制毕业论文范文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浅谈中药炮制毕业论文范文

中药学毕业论文范文浅谈中药炮制毕业论文范文中药炮制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是指将中药原材料经过不同的加工方法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其药效或改善其性能。

中药炮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处理、煎煮、浸泡、炒炙、曝晒等。

本文将从中药炮制的意义、方法及其在中药学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中药炮制在中药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炮制能够改变药材的性质,使其更适合治疗特定疾病。

例如,通过炮制可以提高药材的药效,增强其药理作用,并使药效更加稳定。

其次,炮制能够改善药材的质地和性状,提高其药用价值。

例如,通过炮制可以使药材的颜色更加鲜艳,味道更加醇厚,从而增加药材的市场竞争力。

另外,中药炮制还能够改善药材的保存性能,延长其保质期,减少损耗和浪费。

中药炮制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小火炒制、大火煮制、炙烤、晒干等。

其中,小火炒制是指将药材投入炒锅中,采用缓慢搅拌和低温炒煮的方式进行炮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的炒炙处理,能够提高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

大火煮制是指将药材投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进行煮制。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的煎煮处理,能够提高药材的水溶性成分含量。

炙烤是指将药材放入炉中进行烘烤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的燥炙处理,能够提高药材的挥发性成分含量。

晒干是指将药材放在户外或通风的地方进行晾晒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药材的曝晒处理,能够提高药材的日晒成分含量。

中药炮制在中药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首先,中药炮制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药效和特性,使其更适合用于治疗特定疾病。

例如,通过炮制可以提高药材的抗菌作用,抗炎作用等,从而对于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其次,中药炮制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质地和性状,提高药材的药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例如,通过炮制可以改变药材的颜色、味道和质感,使其更适合市场需求。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是中药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不同的加工方法对中药原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以改变药材的性质和提高其药效。

中药炮制的研究内容

中药炮制的研究内容

中药炮制的研究内容
中药炮制研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炮制方法的优化:通过对传统炮制方法的探索和改进,研究不同炮制方法对药材质量的影响,比较各种炮制方法的优劣,寻找最佳的炮制方法。

2. 炮制过程中的物质转化研究: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生物碱等)会发生物质转化,研究炮制对这些成分变化的影响,探究药材的活性成分及其转化机制。

3. 药材炮制对质量的影响:研究不同炮制条件下,药材的外观性状、质量指标、微生物负载、重金属含量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炮制过程中对药材质量的影响。

4. 炮制品的质量评价标准:根据中药炮制的特点,制定相应的质量评价标准,包括外观特征、含量测定、指纹图谱等,以确保炮制品的质量一致性和安全性。

5. 炮制品的药效研究:研究中药炮制对药效的影响,通过与未炮制药材的比较,探讨炮制对中药的疗效提升的作用机制。

通过开展中药炮制研究,可以进一步优化传统炮制方法,提高中药的质量和疗效,推动中药的现代化发展。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

中药炮制原理浅识中药炮制是中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将中药材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进行加工炮制后,使其具有更好的药用价值和疗效。

中药炮制原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药性转化、药效改善和毒性减低。

首先,中药炮制可以实现药性的转化。

在中药炮制过程中,通过加热、炒制、蒸制、煅炼等方法,可以改变药材的物理化学性质,促使药性的变化,使原本的寒热、升降、柔刚等属性得以转化。

例如,一些生药材具有辛凉寒性,通过炮制后可以使其性质更加温和,增加其药物稳定性和药效。

其次,中药炮制可以改善药效。

炮制过程中,可以去除杂质、杀菌消毒、浓缩有效成分等,从而提高药材的纯度和药效。

同时,炮制还可以激发药材的活性成分,使其更易被人体吸收和利用,从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

最后,中药炮制可以减低药材的毒性。

一些中药材在生理状态下含有一定毒性物质,经过炮制后可以降低其毒性,使药材更安全使用。

例如,一些具有口感孽味、不易入口的药材通过炮制后可以减轻其刺激性和难以接受的味道,增加药材的口感和使用舒适性。

总的来说,中药炮制是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处理,实现药性的转化、药效的改善和毒性的减低,从而提高中药的药用价值和疗效。

在中药炮制的实践中,需要根据药材的性质和用途,采用适当的方法和程序,确保药材炮制的效果和质量。

同时,对于不同的中药炮制原理也需要有所了解,以便更好的理解中药的药效和用途。

在中药炮制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的炮制方法:1.炙:通过用火烘烤或直接置于火上炙烤的方法,使药材表面焦黄,内部略有焦香味,以改变药材的药性,增加其温热性。

2.焙:将药材放入炉中,用中火烘烤,使药材温热至微焦,以增加药性,加强药效。

3.炒:将药材放在干净的锅中,以文火炒热至微焦,以增加药性,改善疏泄作用。

4.灸:将药材放在身体穴位上,用艾灸,以温热经络,活血化瘀。

5.捣:将药材放在研钵中,用研钵研磨,以增加药材的细腻性,增加药效。

6.汤:将药材放在锅中,加入水,煮至汤液减少,以增加药材的药效,浓缩有效成分。

中药炮制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

中药炮制技术掌握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中药炮制是指将中药材经过一定的加工工艺,包括炮制、制曲、制丸、制剂等,使其达到理想的药理活性。

炮制是中药炮制技术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通过炮制处理,可以改变中药材的化学成分,增强中药的药理作用,降低或消除中药材的毒性,提升药效,改善药物的滋味等。

本文将介绍中药炮制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炮制方法。

一、基本原理中药炮制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加热、蒸馏、煎炒、浸泡等炮制工艺,改变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使其达到理想的药理活性。

其中,加热可以使中药材中的挥发性成分蒸发,从而降低中药的毒性;蒸馏可以使中药材中的有机酸、酮等成分挥发,提高中药的药效;煎炒可以使中药材中的蛋白质、多糖等成分凝固,增强中药的稳定性;浸泡可以提取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增强中药的药效。

二、常用炮制方法1. 炒制法炒制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炒锅中,用小火慢慢炒制,使其变色、香气四溢。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木质类的中药材,如陈皮、杜仲等。

炒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根据中药材的性质和炮制的要求而定。

2. 煨制法煨制法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煮沸后,用小火慢慢煨炖,使其变软烂。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根茎类的中药材,如人参、黄耆等。

煨制的时间和水量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而定。

3. 炙制法炙制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火上烤炙,使其外层变得焦黑。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块茎类的中药材,如白术、山药等。

炙制的时间和温度需要控制好,以免过火损失中药的有效成分。

4. 炮制法炮制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炮制罐中,用文火炮制,并配合不同的炮制剂,如盐、酒、醋、蜂蜜等。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动物性的中药材,如鹿茸、牛黄等。

炮制的时间和火候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炮制的要求而定。

5. 浸泡法浸泡法是指将中药材放入溶剂中浸泡,使其溶解并提取有效成分。

这种方法常用于炮制一些植物的根、茎、叶等部位的中药材,如黄芩、白蒺藜等。

浸泡的时间和溶剂的选择需要根据中药材的特性和炮制的要求而定。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
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及原理相传已有千年历史,这些方法旨在消除或降低中药中毒性物质的含量,以确保中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一种常用的减毒方法是水煎。

水煎是指将中药材加水煮沸后煎煮一段时间,然后再取下药液,称为煎剂。

水煎的原理是通过材料与水的热交换,使一些有毒成分溶于水中,在煎煮过程中被去除或减少。

另一种常用的减毒方法是泡制。

泡制是指将中药材浸泡在水中,然后再取下泡药液。

在泡制过程中,一些有毒成分会被水吸收,从而达到减毒的作用。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中药炮制减毒方法,如煅炼、制曲、酸洗等。

这些方法在具体操作上有所差异,但都是通过物质变化或处理,降低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含量。

中药炮制减毒的原理主要包括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

物理作用是指在炮制过程中,药材与热、水等物质之间的物理相互作用,促使有毒成分从药材中释放或转移到其他介质中。

化学作用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药材中的有毒成分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

生物作用是指中药炮制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有毒成分,降低中药的毒性。

综上所述,中药炮制减毒方法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协同作用,有效地降低中药中有毒成分的含量,提高中药的安全性和疗效。

中药学中的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与现代研究

中药学中的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与现代研究

中药学中的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与现代研究引言:中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

其中,传统中药炮制技术是中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传统中药炮制技术通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将草药转化为可用于治疗的中药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研究的深入,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也在不断演变和完善。

本文将探讨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原理与方法,并介绍现代研究对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认识与应用。

一、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原理与方法1. 炮制的目的与意义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加工处理,改变中药材的性质和功效,提高其药效和安全性。

炮制过程中的加热、蒸馏、炒炙等操作,能够改变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同时,炮制还可以去除中药材中的有毒成分,降低药物的毒性,提高药物的安全性。

2. 炮制的方法与步骤传统中药炮制技术包括炮制前的处理、炮制过程中的操作和炮制后的整理等步骤。

其中,炮制前的处理包括挑选、清洗、晾干等,以确保中药材的质量和纯度。

炮制过程中的操作包括加热、蒸馏、炒炙等,根据不同的中药材和药方,选择适当的方法和时间进行炮制。

炮制后的整理主要包括晾晒、贮藏等,以保证中药材的保存和稳定性。

二、现代研究对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认识与应用1. 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科学解释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传统中药炮制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研究发现,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中的加热、蒸馏、炒炙等操作,能够改变中药材中的化学成分,使其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例如,炮制过程中的加热可以分解中药材中的一些活性物质,提高药效;蒸馏可以去除中药材中的有毒成分,降低药物的毒性;炒炙可以增加中药材的气味和口感,提高服药的舒适性。

2. 炮制技术与现代制药工艺的结合传统中药炮制技术与现代制药工艺的结合,为中药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研究传统中药炮制技术的原理和方法,结合现代科技的手段,可以优化中药的炮制过程,提高药物的质量和功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3-10-31T14:19:53.560Z 来源:《医学与法学》2013年第1期供稿作者:王璇马存芳[导读] 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

王璇马存芳
蓝田县医院药剂科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中药炮制原理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包括: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炮制方法、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研究方法包括:应用文献学、实验药理学、化学、临床疗效观察、多学科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关键词】中药炮制;原理;研究
1 研究内容
1.1文献整理及经验总结中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几千年来,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药属天然药物,毒副作用小,疗效可靠,费用便宜。

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欢迎。

中药复方,配伍是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经过炮制的药材才能作为中药饮片才能发挥它的药效。

中药炮制是随着中药的发现和应用而产生的,首先要搞清炮制的历史和现状。

炮制的历史文献比较分散,现代的炮制经验多数“是师徒相传,口传心受”继承下来,各地遵循不一。

每类炮制方法及每药的炮制方法的起源、发展和临床应用的关系更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其演变原因,找出其理论依据,探知其炮制目的所在,从中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提出科研思路,做到古为今用。

因此,认真进行文献整理和经验总结,是开展炮制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础工作。

做这些工作时,应采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

1.2炮制原理及炮制理论的研究炮制原理是指药物炮制的科学依据和药物炮制的作用,即探讨在一定工艺条件下,中药在炮制过程中产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以及因这些变化而产生的药理作用的改变和这些改变所产生的临床意义,从而对炮制方法做出一定的科学评价。

可见, 炮制原理的研究是炮制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中药炮制在漫长的实践中,结合中医药的理论,形成自己独特的理论,这些理论虽然不能作为定论,但大多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因而探讨那些规律性的本质, 不但有利于炮制原理的阐述, 而且将指导炮制方法的改进及创新。

中药炮制理论的发展是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在临床实践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1.3炮制方法的研究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指出,“凡药制造,贵在适中,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气味反失…..”张仲岩在所著的《修事指南》中指出:“炮制不明,药性不确,在汤方无准而病症无验也。

”这些千秋古训,说明了中药炮制在临床和中药制剂在生产中的重要性。

中药的种类很多, 品种繁杂,各地炮制方法也不一致。

在今天, 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应用, 很多新的科技成果又可供借鉴,在搞清炮制原理的基础上, 以炮制过程的本质变化为核心, 向炮制工艺的机械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最大限度的利用药材,充分发挥药效, 要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的探索提高,制定更科学完善的炮制大法。

1.4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同一种饮片由于生产条件和环节不同,质量差异很大,直接影响疗效。

当前用以控制饮片质量的标准是各省、市自治区制订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而规范中的标准多数是依据广大药工长期实践经验制订的,主要依据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饮片的真伪优劣, 比较模糊,不易掌握。

为了保证临床用药的准确必须进行饮片质量标准的研究。

积极探索适应新情况的饮片管理模式,在提高传统饮片质量的基础上发展新型饮片,采用浸润,干燥等先进技术,实现饮片生产工艺规范化,质量标准化,检测手段现代化。

促进产业升级,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规范。

首先要制订统一的炮制工艺及饮片的质量标准, 然后应用现代科学手段逐步以客观化的指标感官控制的经验性指标加以结合,建立起更为合理的质量标准, 以更好的控制饮片质量, 确保临床用药的效果。

2研究方法
2.1应用文献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源于古代,所以搞清炮制历史才能搞清炮制意图,才能有目的地研究各种炮制原理及其优点。

历史上炮制技术变化很大,其中有合理的,也有不尽合理的,也有误传误用的,现代使用的炮制方法并不完全正确,只根据现行经验进行研究,往往不能反映炮制的原来意图,得不到正确的结论。

所以通过文献学研究手段,搞清炮制历史的原始意图、炮制方法及其变化,这是炮制研究不可缺少的基础手段。

2.2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 一般不易进行,加之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上属空白,因此开展实验药理学的研究是最现实的选择。

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制,最好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

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

2.3应用化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的疗效,是由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

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发生相应的改变,可见,研究中药在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研究的核心,它的研究结果不但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依据。

2.4应用临床疗效观察方法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为中医临床辨证治疗服务的,目的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经药理学、化学等方法研究中药炮制的结果,最终也必须接受临床效果的检验。

由于临床研究影响因素复杂, 不可能用临床疗效指标作为炮制方法优选的手段,而往往都在各项研究指标比较成熟的条件下以临床疗效观察作为最后验证的手段。

在炮制研究中,一定要注意同一药物不同炮制品的不同功效,并设法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阐明其科学性,切忌暂时说不清就轻率否定其炮制意义和作用的做法。

2.5应用多学科结合进行研究中药炮制是一门知识面比较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应尽可能借助其他有关学科的新技术、新成就, 采取多学科的研究是开展中药炮制研究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 1 ] 叶定江.中药炮制原理研究和思路[J]中国中药杂志,1992,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